第一百战:武韦之乱(下)“神龙景龙唐隆先天”四政变,没有你们,对这个世界很重要!

肆:神龙政变

早在704年底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快不行了,宰相们甚至数月都难见到一面,住在长生院(集仙殿)的老武天天只有张家兄弟在身边伺候着,有一天老武病见轻的时候,崔玄暐上奏道:太子和相王仁厚贤明孝顺友爱,这哥俩能伺候您,皇宫是重地,陛下还是别让外人出入了。(太后寝疾,居长生院,宰相不得见者累月,惟张易之、昌宗侍侧。疾少闲,崔玄暐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

渤海小吏

要政变了,该上地图了,蓝圈是老武的长生殿。

跟长安的禁宫图没啥区别,北门还是那个北门。

劝谏的这个崔玄暐是老武继狄仁杰死后挑的一个新的光芒符号兼“无党派干部”,701年崔玄暐任天官侍郎(吏部侍郎),由于人比较正不玩贿选这块,被领导们调整到文昌左丞(尚书左丞)了,但没到一个月,老武就又给调回来了,理由是听说你调岗后那帮坏蛋都吃捞面,人事工作还得是你给我把关!老姐姐就信你!(长安元年,为天官侍郎,当公介然,不受私谒,执政忌之,改文昌左丞。不逾月,武后曰:卿向改职,乃闻令史设斋相庆,此欲肆其贪耳,卿为朕还旧官。”乃复拜天官侍郎,厚赐彩物)

703年,崔玄暐拜相且进入太子的班子兼了太子左庶子,不久前还上书平反了来俊臣周兴等搞的冤案,人家本来就是正直符号,还是太子的班子,眼瞅见一回老武越来越不容易,所以直接明牌了。

我们当然希望您万寿无疆,但万一,我是说万一哈,您老哪天没能永远健康,张家哥俩整出个遗诏,我们听是不听?

到时候肯定不体面。

老武那是多灵的人,当然明白他这话是啥意思,道:德卿厚意。

张易之和张昌宗这哥俩看到老武大病快不行后也开始狗急跳墙的拉拢援党,准备自己寻找出路。(易之、昌宗见太后疾笃,恐祸及己,引用党援,陰为之备

但此时另外的三股势力也都看清结局的推演了,人家那边的力量明显更大,大量举报这哥俩造反的匿名信和海报张贴于十字路口,但老武还是不问这事。(屡有人为飞书及榜其书于通衢,云“易之兄弟谋反”,太后皆不问)

刚刚所说的三股力量分别是:

1、皇族的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哥仨;

2、狄仁杰提拔起来为主的忠唐势力;

3、武家势力。

所谓的神龙政变,是上述三股力量剿灭二张不确定因素的三拳合力。

为啥这二张这么遭恨?

同是老武的老头乐儿,当年薛大师那顶多是御史们看不惯了来几嘴,咋就没有人上升到贴谋反大字报的这种灭九族级别的斗争呢?

因为这二张是永徽宰相张行成的族孙,人家是官宦世家,是有根底的,是知道上层建筑是咋玩的,这不是单纯身体好但出身个体工商户的薛大师所能比的,二张后来倒台后,光朝官就有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数十人被打倒。(朝官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皆坐二张窜逐,凡数十人)

这二张在政局上是一直在往前拓宽版图的,比如前面陷害魏元忠,老武选择了无条件的从后面顶她男友。

比如狄公一系的重要干部宰相姚元之,虽然没被罢相,但都被张易之挤兑去灵武了。(是时,张易之请移京城大德僧十人配定州私置寺,僧等苦诉,元之断停,易之屡以为言,元之终不纳。由是为易之所谮,改为司仆卿,知政事如故,使充灵武道大总管)

这二张在不断吞噬上面三个势力的权力大饼。

所谓的“屡有人为飞书及榜其书于通衢”,则是上述三个集团的舆论发力。

没有你,对我们很重要!

渤海小吏

插上尾巴就是猴的武则天能不知道张家兄弟有反的心思?

她太知道了,但她更知道这哥俩此时羽翼还并不丰厚。

老武更精明,甭管多宠多惯着,禁军的事别想!这哥俩的势力大多数都是“词臣”。(时张易之兄弟颇招集文学之士,融与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麟台少监王绍宗等俱以文才降节事之;以昌宗丑声闻于外,欲以美事掩其迹,乃诏昌宗撰《三教珠英》于内。乃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

只要禁军一天没控制,这二张的核心诉求就是希望老武万寿无疆,即便造反也需要老武来帮他们争取时间,所以她就能永远安全。

但如果依崔玄暐所说,让李显那哥俩来伺候她,那分分钟就给她伺候走了。

毕竟她死了人家哥俩就能彻底伸开腰了。

所以从老武这里推演,她的最优解是永远不给二张禁军权力,手握大权到最后一刻再让李显接班,随后张家这哥俩去地底下再伺候自己。

但权力的制衡这东西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你确实脑瓜子八千转给自己搭了永远不吃亏的框架,但只要你的生命力撑不起你搭建的框架了,棋子们就开始迅速挣脱束缚去分秒必争的自己寻找出路了。

李唐的忠君集团开始下死手了。

准确的说是狄公一系在武则天又一次重病后开始发力了。

毕竟姚元之都被挤兑走了,谁知道下一个是谁?

好不容易老妖怪要熬走了,这时候下车太不合适了!

九月,姚元之出发灵武之前给老武推荐了自己的接班人,同是狄公门生的张柬之。(九月,壬子,以姚元之充灵武道行军大总管;辛酉,以元之为灵武道安抚大使。元之将行,太后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对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

张柬之拜相的时间已经是公元704年的十月二十二日了。(冬,十月,甲戌,以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平章事,时年且八十矣

张柬之在上任后几乎是光速的开始布局后面的人事动作,后面细说。

狄公门生们布置的第一波攻击,是在704年十二月二十,杨元嗣举报张昌宗曾召见一个叫李弘泰的江湖术士给他占卜看相,说他有天子之相,劝他在定州建佛寺修功德,这样能天下归心。(辛未,许州人杨元嗣,告“昌宗尝召术士李弘泰占相,弘泰言昌宗有天子相,劝于定州造佛寺,则天下归心)

武则天派凤阁侍郎、同平章事韦承庆、司刑卿崔神庆和御史中丞宋璟共审理此案。

韦承庆和崔神庆是张家哥俩的人,后面都流放了,宋璟是姚崇后来推荐的接班人,大概率也是狄公门生。

韦承庆和崔神庆审完上奏:张昌宗招供说李弘泰确实说过这话,但他马上就要向您老主动检举揭发了。张昌宗主动自首应当免罚,法办妖言惑众的李弘泰即可。

另一边宋璟上奏道:张昌宗受到陛下如此恩宠还要召术士占卜他到底想干啥!李弘泰说他为张昌宗占得纯《乾》之卦,这是天子之卦。如果张昌宗认为李弘泰妖言惑众为何不绑来治罪!他虽然说自首了,但这是包藏祸心啊!请求治张昌宗之罪!

过了好一会儿,病魔缠身的老武不说话。

老武现在很纠结,这王八蛋虽然做着天子梦,但真要是弄死这哥俩的话自己就悬了。

宋璟那方案让老武有一种人活着呢,钱没了的痛苦之感。

渤海小吏

宋璟追杀道:如果现在不马上把他双规,恐怕人心不稳!

老武道:所有审理暂停,我先看看案卷!

不久老武给出解决方案,敕命宋璟去扬州审案子,又敕命宋璟去审幽州都督屈突仲翔的贪污案,接着又敕命宋璟作李峤的副职安抚陇蜀。

安排一遛够,宋璟却对这些任命全都没接受,上奏道:依惯例,州县官吏犯罪,官品高的由侍御史审理,官品低的由监察御史审理,非军国大事的重大案件御史中丞不应出使地方。现在陇蜀无变,我不知道陛下派臣出去干啥?臣不敢奉制。

另一边的正义小光芒崔玄暐也多次上奏,老武在群情激奋下只能令司法部门定其罪。

崔玄暐之弟司刑少卿崔昪表示按律当斩,宋璟也再次上奏别的先搁一边,先规起来再说。(玄弟司刑少卿昪,处以大辟。宋复奏收昌宗下狱)

眼瞅这是要下死手,老武开始亲自下场维护男友道:张昌宗对我说这事了。

宋璟说:张昌宗这是被一封封匿名信举报的这才说的,况且谋反是大逆,不能因自首而免刑,要是张昌宗不伏法,要国法有什么用!

老武还是服软劝和,但宋璟蹬鼻子上脸道:张昌宗深受皇恩,我知道我祸从口出,但我实在是为了江山社稷无法控制我胸中激荡,死就死了!(太后温言解之。璟声色逾厉曰:“昌宗分外承恩,臣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

宰相杨再思看到局面要僵,赶紧让宋璟出去,但宋璟道:圣主在此,不烦宰相擅宣敕命!

这位杨再思堪称武周官场笑面虎,老武门前卓别林,当宰相期间光举手,也不推荐人,一切以老武的喜怒哀乐为宗旨,最著名的那句话就是:政治环境太艰难,直来直去招灾惹祸,不装孙子活不下去。(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人主所不喜,毁之;所善,誉之。畏慎足恭,未尝忤物。或曰:“公位尊,何自屈折?”答曰:世路孔艰,直者先祸。不尔,岂全吾躯?)

虽然就是个举手的,但到底也是宰相,宋璟已经开始直怼了。

宋璟为何敢如此?

千万别因为后面他是开元名相就觉得他有多么铁面无私,还是那句话,这是武周一朝,每个混过来的台面人物那都是保存自己的高手,还记得前面魏元忠被张昌宗陷害时,宋璟对要去作证的张说咋说的吗?

老张啊!举头三尺有神明啊!你就实话实说!就干他!有啥问题我也去死争!我陪你死!千秋万代青史留名的机会啊!(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

结果人家张说确实实话实说了,但魏元忠和张说还是被老武给踢广西去了,人家向着男友,之后王晙要上奏为张说申辩,结果嘴炮猛男宋璟突然变身劝道:魏公已经免死啦,你现在又去惹领导生气,我怕你要找倒霉。随后王晙道:魏公忠而或罪!我有感而发,被贬我乐意!宋璟叹道:我不敢上书,我对不起朝廷。(往岁,魏元忠为张易之、昌宗所构,左授高要尉,晙密状申明之。宋璟时为凤阁舍人,谓晙曰:“魏公且全矣,子须威严而坐理,恐子之狼狈也。”晙曰:“魏公忠而获罪,晙为义所激,颠沛无恨。”璟叹曰:“璟不能申魏公之枉,深负朝廷矣)

上一秒同生共死,下一秒死道友不死贫道。

你说这是人吗······

嘴还不如腚呢······

但这位爷确实是名臣,还是大唐四相之一!

他和姚崇(姚元之),后世的评价是: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老武一朝,你的生杀命运从来模糊且不可捉摸,你不知哪句就急眼了,咱得先活下去。

为了在武周朝活下去,嘴确实不如腚。

此时宋璟敢这么在老武面前对舔狗宰相怒吼,是因为他后面有人。

有一大票人!

在宋璟的坚持下,病病歪歪的老武无奈终于同意,遣张昌宗前往御史台受审,但还没等庭审完毕,老武直接用天子特赦将张宗昌赦免了。

没办法,你再牛的号儿也得允许人家开发商开外挂。

宋璟叹道:真没想到还能这样啊,恨我没先把这小子脑袋敲碎!

老武强撑病体开外挂的同时,人家那三个集团开始走B计划了。

甚至刚才的宋璟冲锋在前,更像是在消耗老武的生命与精力,让她无暇去思考隐藏水面下的政治布局。

既然你不体面,你非得抽到最后一口烟屁,那没办法了,咱只能动手了。

进入公元705年,历史来到了著名的神龙元年。

正月,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马事袁恕己等决定政变夺权。

在看看这五位的人事档案。

张柬之,时任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公门下老大哥,这是此次政变的发起者总联络人。(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

崔玄暐、时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虽是老武一手提拔,但堪称小号狄仁杰,心向大唐,且是太子班子成员。

袁恕己,时任司刑少卿(大理寺次官),兼知相王府司马事,代表着李旦方面的力量。(敬晖等将诛张易之兄弟,恕己预其谋议,又从相王统率南衙兵仗,以备非常)

桓彦范,时任左羽林将军,狄公门下。(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寻擢授监察御史)

敬晖,时任右羽林将军,狄公门下。(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这哥俩是张柬之拜相后紧急安排成的左右羽林将军。

张柬之在704年十月底才拜的相,十二月底宋璟跟张昌宗开撕,705年正月就要政变了,你说说动作有多快。

此时的北门禁军有四股力量,左右飞骑和左右千骑(后改名万骑)。(开元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敕。四军枪稍。左飞骑用绿纷。右飞骑绯纷。左万骑红纷。右万骑碧纷)

这四股力量属于左右羽林卫管辖。

左右羽林卫分设左右羽林大将军各一名,正三品下;左右羽林将军各两名,从三品下。

这也就意味着,左右羽林卫共有六名高级禁军干部。

桓彦范和敬晖分别被安排为了左右羽林将军,狄公的嫡系占了俩名额,另外的人选张柬之也布置了。

张柬之在来中央前,曾与接替他荆府长史的杨元琰一同泛舟于长江,至中流时,谈到了老武代唐的事,杨元琰很激动,慨然有匡复之志。等张柬之为相后,推荐了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说道:你当年还记得江中说过的话吗?我这个岗位不是随随便便给你的。(初,张柬之代为荆州,共乘舻江中,私语外家革命,元琰悲涕慷慨,志在王室。柬之执政,故引为右羽林将军,谓曰:”江上之言,君叵忘之,今可以勉!”乃与李多祚等定计斩二张)

四位羽林将军已经定了三人,还有最后一个右羽林将军,被张柬之安排给了李义府之子李湛。(神龙初,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时凤阁侍郎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遂引湛为左羽林将军,令与敬晖等启请皇太子,备陈将诛易之兄弟意,太子许之)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张柬之霹雳手段的安插了四个羽林将军,这让张易之等疑惧,张柬之随后任用二张一党的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张易之等这才被暂时安抚住。(柬之又用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左、右羽林将军,委以禁兵。易之等疑惧,乃更以其党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易之等乃安)

这个武攸宜真的是二张一党吗?

要知道人家政变后可没被清算。

其实后面的这场政变除了狄公集团外,武家人也参与了。

首先武家的媳妇太平公主就参与谋划了。(神龙元年,预诛张易之谋有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相王加号安国相王,并食实封通前五千户,赏赐不可胜纪)

后面封赏的时候有16位功臣,武攸暨(武则天侄,太平公主夫)和武三思(武则天侄)在列。(以张柬之等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皆为立功之人,赐以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

李显也亲口说了,武攸暨和武三思虽然没亲自出场,但提前已经是局中之人了。(上答曰:······攸暨、三思,皆悉预告凶竖,虽不亲冒白刃,而亦早献丹诚,今若却除旧封,便虑有功难劝)

所以这个貌似和张家走的近的武攸宜到底是谁的一党,其实很明白。

北门禁军最上面的六位领导出场了五位,最后一位,是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

这个人绕不开,不是说两个右羽林将军是你的人你就能架空绕过他了。

从张柬之问的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为啥绕不开这位爷:将军在北门多久了?答:三十年了。(神龙初,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引多祚将筹其事,谓曰:“将军在北门几年?”曰:三十年矣)

咱们接着往下看。

张柬之听后决定摊牌:将军击钟鼎食,金章紫绶,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大帝之恩乎?

李多祚道:对!

张柬之道:将军既感大帝殊泽,准备咋样报答呢?大帝之子现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擅权,朝夕危逼。宗庙社稷重担在将军身上,要想报恩,现在就是时候!(又曰:“将军既感大帝殊泽,能有报乎?大帝之子见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擅权,朝夕危逼。宗社之重,于将军,诚能报恩,正属今日)

李多祚道:只要有利于国家,全听您老吩咐,不敢在乎身家性命!

随后指天地发誓。(因即引天地神祗为要誓,词气感动,义形于色)

俩人扯的这个“大帝之恩”,就当听个乐。

往前面倒三十年,是公元675年,那一年李治寄予厚望的大儿子李弘都死了,李治也到最后几年了,转过年来都仪凤元年了,武则天废李显的时候,咋没看见李多祚有动静呢?

准确的说,他要感的是天后之恩,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之恩。

他在北门这三十年,老武巅峰了二十多年,他是老武放心的禁军心腹。

但这位心腹此时心眼活动了。

“大帝”就此被引进,成为了一个好台阶。

权力这东西看信心的。

老武的要死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了。

谁愿意放弃拥立之功的富贵呢?

准确的说,病魔缠身的老武此时的衰弱太明显了,因为毕竟四位左右羽林将军都是在张柬之拜相后这短短的两个月内安排的,虽说是大领导,但你真的能对底下的禁军控制的那么彻底吗?

政变能预谋的肯定是少数人,在刚刚上班后就去带禁军干玩命的活儿,其实这事相当随机,比如“千骑”系统的禁军将军田归道就没搭理这茬,政变闹起来后选择了不参与。(张柬之等之讨张易之也,殿中监田归道将千骑宿玄武门,敬晖遣使就索千骑,归道先不预谋,拒而不与)

但同是“千骑”系统的禁军将领,右卫中郎将、押千骑使的杨执一可是选择了跟着梭哈的。(《大唐故河东忠公杨府君墓志之碑》:俄除左清道率,转右卫中郎将押千骑使······中宗践祚,以佐命匡复勋,加云麾将军,迁任鹰扬卫将军,封弘农县公)

最终神龙政变极其丝滑,最大的反对就是个不参与,但绝不干涉。

其实这就是绝大部分禁军都看明白了。

李多祚看准了局面,入局与张柬之定谋诛杀张易之兄弟。(因即引天地神祗为要誓,词气感动,义形于色。遂与柬之等定谋诛易之兄弟)

不久姚元之从灵武回朝,张柬之和桓彦范说:大事必定!随后把计划和姚元之说了,桓彦范还将这事告诉了他妈,他妈勉励道:忠孝不能两全,先国后家!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

政治旗帜的问题。

用冬官侍郎朱敬则的话讲:你若是打着皇太子的旗号率北门之兵诛杀张易之兄弟,两个飞骑就把这事平了。(朱敬则天后时为冬官侍郎,以张易之等权宠日盛恐有异图,常密谓左羽林将军敬晖曰:公,若假皇太子之令,举北军之兵诛易之兄弟,两飞骑之力耳)

当时太子李显常在北门起居方便探望老武,桓彦范和敬晖这俩左右羽林将军前往拜见,秘密说了他们的政变计划,李显同意了。(时皇太子每于北门起居,彦范与晖因得谒见,密陈其计,太子从之)

至此,政变的最后一个环节闭环了。

正月二十二,中书省长官宰相张柬之和门下省长官宰相崔玄暐带着左羽林将军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驸马都尉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癸卯,柬之、玄、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陽王同皎诣东宫迎太子)

结果吧,李显这个时候怂了。(太子疑,不出)

为啥怂?

因为最开始李显听说的计划,是诛杀张易之那兄弟俩。(时凤阁侍郎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遂引湛为左羽林将军,令与敬晖等启请皇太子,备陈将诛易之兄弟意,太子许之)

杀这俩没问题,回来我给你背书,但咋还突然间给我发门票了?

废话!之前要是告诉你了全盘计划你就把我们卖了!

李显此时就是个一门心思的等着她大病的妈妈死掉然后名正言顺的即位,他以为这兵变自己是在幕后的,但突然间被要求亲自入场了,政变一方显然是要让他出头废了武则天的,这个在已经几十年吓破胆的李显看来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改主意不出头了。(及兵发,湛与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诣东宫迎皇太子,拒而不时出)

最后是李湛道:北门羽林军和南衙兵已经都上战车了,您现在最好去玄武门来当政治旗帜。(湛进启曰:逆竖反道乱常,将图不轨,宗社危败,实在须臾,湛等诸将与南衙执事克期诛剪,伏愿陛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李显道:那哥俩确实该死,但我怕惊到圣上啊!你们先停,咱再琢磨琢磨。(太子曰:“凶竖悖乱,诚合诛夷,然圣躬不豫,虑有惊动,公等且止,以俟后图)

李湛说:诸将已经冒着必死的风险同宰相同心戮力匡扶社稷,殿下怎么能不可怜同志们的身家性命呢?我等小命虽不足惜,但殿下最好赶紧出来!你自己来跟同志们说吧!(湛曰:诸将弃家族,共宰相同心戮力,匡辅社稷,殿下奈何不哀其诚恳而欲陷之鼎镇,湛等微命,虽不足惜,殿下速出自止遏)

已经亮刀子威胁了。

你别忘了,你还有个弟弟。

李显就这样被架着上了路。(太子乃驰马就路)

整个政变过程丝滑无比,张柬之等率兵在长生殿外的走廊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老武所居长生殿,李湛也直闯玄武门扑向了长生殿和张柬之等会和。

老武听见动静不对垂死病中惊坐起,问道:谁在作乱?

此时已经大局已定,张柬之等启奏道:臣等奉太子令诛逆贼张易之、张昌宗,恐有漏泄,所以没跟您说,现在陈兵禁掖,是臣等死罪。

老武问李显道:你让他们干的吗?行我知道了,你回东宫去吧!

桓彦范随后进谏道:太子怎能再回东宫!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老武看了看李义府之子李湛,问道:你也是杀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对你父子不薄,没想到也有今天啊!

李湛惭愧不能对。

老武又对崔玄暐道:剩下的都是他们举荐的,但你是我亲自提起来的,咋你也不要我了!

崔玄暐回道:我这就是在报陛下大德啊!

大德帝躺下了,没再说话。

终于倒下了。

随后政变军迅速抓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张家亲族,皆斩之,与张易之、张昌宗全部枭首于天津之南示众。

袁恕己也带着相王李旦统领的南牙兵展开了外围扫荡,抓了韦承庆、房融、崔神庆等张易之同党进了监狱。

正月二十三,老武颁制,由太子李显监国,大赦天下。

正月二十四,老武宣布退位,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

正月二十五,李显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唯张氏一党不在赦免之列,所有被酷吏集团冤枉的人全部平反,其子女们被发配流放或没入官府作奴婢的全部赦免,加相王李旦封号为安国相王,任命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加太平公主封号为镇国太平公主。所有李氏皇族先前被发配或没入官府为奴的,其子孙全部恢复皇族身分,并根据具体情况授予官爵。

当年武则天诛杀的李唐诸王、王妃、公主、驸马等连埋葬都没人敢,子孙要么流放到岭南,要么在监狱中一直被扣着,武则天这辈子数十次的大赦跟这帮特殊的政治犯也没有关系,甚至有人已经隐姓埋名成了长工。李显先是下令给死去的宗族们全部收敛发送,依礼改葬,恢复官爵,召回其子孙承袭爵位,已经死绝户的就替他们选择后裔续上香火,当散落天下的李唐宗室们回到洛阳后,宗族们哭着向李显跳舞行礼。(武后所诛唐诸王、妃、主、驸马等皆无人葬埋,子孙或流窜岭表,或拘囚历年,或逃匿民间,为人佣保。至是,制州县求访其柩,以礼改葬,追复官爵,召其子孙,使之承袭,无子孙者为择后置之。既而宗室子孙相继而至,皆召见,涕泣舞蹈,各以亲疏袭爵拜官有差)

正月二十六,老武搬到上阳宫由李湛宿卫,您老人家也体验下关禁闭的感觉吧。

正月二十七,李显带文武百官来上阳宫给老武上了尊号,她终于能名正言顺的叫“则天大圣皇帝”了。

二月初四,复国号曰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以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太上老君又当回了玄元皇帝。

公元705年,在武则天女士老的没法要了以后,唐祚终于恢复了。

不过,我们开篇说过,万事万物有惯性。

唐祚之所以能恢复,国家之所以没被老武祸害的亡了国,是因为太宗的惯性太强,底子打的太厚。

但在老武二十多年的祸害下,祖宗的存款都掏空了,而且女皇的惯性让很多名老女人的心中也跃跃欲试。

刚刚恢复的唐祚,还需要三场政变的互杀淘汰,才能完成对垃圾的彻底清扫。

“不高兴”倒下了,“没头脑”出场了。

本来就没脑子,吓了二十多年后更傻X了。

渤海小吏

伍:莽一届绿一届缘分啊,吃一堑再吃一堑谢谢啊!

705年正月二十二,神龙政变,武则天女士被双规。

老领导目前情绪稳定,没有对失去一把手权力及对接伙伴感到愤慨与咆哮,用行动表示了我早就想传位于太子了,退下来也是新的开始,最美不过夕阳红,自己要好好养病,祝大唐越办越好。

正月二十九,政变功臣团得到奖励,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崔玄暐为守内史,封博陵郡公;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封南阳郡公;敬晖为纳言、平阳郡公;桓彦范为纳言、谯郡公,上述五位政变核心人物全部拜相并加银青光禄大夫,赐实封五百户;右羽林大将军、辽国公李多祚进封辽阳郡王,赐实封六百户;驸马都尉王同皎为云麾将军、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食实封五百户,各政变功臣皆有赏赐提拔。

这里有一个不太起眼的细节,政变五位首脑中,两位掌禁军的羽林将军拜相了,没兵权了。

虽说功臣拜相是正常的奖励,但千千万万记住,在局面没有彻底稳定并盖棺定论之前,在一个复杂的,莫测的,多方势力暗流汹涌的时候,核心漩涡的同志永远不要放弃对暴力机器的掌控。

要么你就有人家姚元之的本事,平衡车踩得比老武都好,能在风暴刮起前做出预判提前退出风暴眼。

二月初一,李显带领同志们去上阳宫给双规女皇请安,百官为了突出一个改天换地一个个乐的呦,但是这个时候,狄公门生,张柬之的推荐人,政变总策划之一,“遂参计议。以功封梁县侯,实封二百户”的姚元之却玩起了行为艺术,那家伙哭的呦!

桓彦范和张柬之对他说:现在哪里是哭的时候!你这不是给自己惹祸嘛!

但姚元之道:伺候先皇那么久,有感情了,有感而发,实在是没忍住啊!追随诸公灭凶逆是臣子本分,哪里敢言功劳,此时哭旧主也是臣子本分,倒霉了也甘心啊!(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閤起居,王公已下皆欣跃称庆,元之独呜咽流涕。彦范、柬之谓元之曰:“今日岂是啼泣时!恐公祸从此始。”元之曰:“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

二月初五,姚崇罢相,外放了亳州刺史。

张柬之们对姚崇相当不爽,就特么你机灵!又当又立的!

但姚崇作为后世和房杜齐名的大唐四名相之一,用实际操作证明了什么叫做战略眼光!

李武两族之前被老武盟誓兼联姻绑定了,李显的智商又不可捉摸,眼下话不能说满,让子弹飞一会,后面注定有一大堆腥风血雨呢!

渤海小吏

反正政变他参加了,如今再哭一通老武,无论哪边,人家都叫忠。

渤海小吏

眼下虽然吃亏,长远来看哪边都是稳赢!

渤海小吏

等尘埃落定后,我再挑一边站好,只要身体锻炼好,青史留名少不了。

二月十四,李显立妃韦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并追赠了当年声称让位国家又能咋地的老丈人为上洛王、母崔氏为妃。

左拾遗贾虚己上疏道:异姓不王,古今通制。现在中兴刚刚开始,天下都看着您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呢,一上来就把皇后一族封了这不太合适,况且领导您一上来就赠了老丈人太原王,这故事看着咋就这么眼熟呢,最好防微杜渐,如果觉得话已经说出来了君无戏言,那您就让皇后推辞一下,显得咱们面子都好看。

李显不听。

李显前面这大半辈子过的实在太提心吊胆,每天活着都是最后一天,他和韦后是患难夫妻,俩人在多年的关禁闭中尝尽了人世间的苦难,他知道人可怕起来、玩起人来时有多么的可怕,李显每次听到他妈派使者来了,那直接就想自杀,酷吏那些招儿是太可怕了,活着还不如死了,每一次都是他媳妇说:祸福无常,咱先别着急死,咱再看看!李显对他这媳妇发过誓:如果将来能够重建天日,我非给你惯天上去!(初,韦后生邵王重润、长宁·安乐二公主,上之迁房陵也,安乐公主生于道中,上特爱之。上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李显如此,韦后更不会搭理你那个。

还退?

退个屁!都是我的!我爹那坟头都该镶上金边!

多年的媳妇我终于熬成婆了!

等这次李显重掌政权后,无论是自己和媳妇的感情,还是自己发的那些誓,还是牛逼婆婆一辈子的以身作则,韦后瞬间就从少年变成了恶龙,也开始干预朝政了,如老武在李治时的故事,上朝时也坐帷幔后面预闻政事了。(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

灭张功臣的桓彦范先是上表牝鸡司晨,女同志不要参政,又上表举报韦后宠幸的胡僧慧范用邪门歪道祸乱朝政按律当斩,李显全都不听。

复唐祚后,很多事态开始朝着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

二张被灭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和敬晖说:元凶虽已被铲除,但吕产、吕禄还在朝中!锄草不铲根,终究春风吹又生!(二张之诛也,洛州长史薛季昶谓张柬之、敬晖曰:二凶虽除,产、禄犹在,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

张柬之和敬晖道说:大局已定,那帮不过是案板上的肉罢了!还能有什么蹦头!现在杀的人已经够多了,不能再扩大了。”薛季昶叹道:我死都不知死在哪了!朝邑尉刘幽求也对桓彦范和敬晖说:武三思还没杀!你们终将会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大祸临头就晚了!(人曰:“大事已定,彼犹机上肉耳,夫何能为!所诛已多,不可复益也。”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朝邑尉武强刘幽求亦谓桓彦范、敬晖曰:“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图,噬脐无及)

政变首脑们没同意。

等到了二月十六,李显任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二月十七,任右散骑常侍、安定王武攸暨为司徒、定王时,政变集团觉得味道不对了。

李显的最强大脑没往他们设定的路线走。

老武还没死呢!还在上阳宫呢!还是皇帝呢!你现在给武家权力是不是傻?

他姑确实没给,但武家万一要抢呢?

武家腰王武三思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他第一个打通的,是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杀后,她被没入后宫。这丫头聪明伶俐,长大后文采不凡,明习吏事,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年轻时还是气盛,得罪老武了,老武爱才,最终给了宽大处理,就在脸上刻了刻字。(则天时,婉兒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老武的一通PUA后,上官婉儿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圣历年间之后就成了老武的贴身政务小棉袄。(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

上官婉儿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才究竟能有多抢手,上官仪是665年被诛的,当时上官婉儿在襁褓中,如今705年了,上官婉儿眼瞅40+了,脸上还被老武糟蹋过,但是,人家不仅凭借过硬的政务能力在老武下台后又无缝对接成为了李显的小棉袄专门负责草拟政令,还被李显收为了昭容(九嫔第二名,仅次于老领导干过的昭仪,正二品)。(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眼瞅韦后成为第二个老武的信号已经出现,武家的族长武三思在三思后锻炼了身体开始往上冲了,先是给李显带了绿帽子,和领导的大龄黥面女秘书总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婉兒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你可能会纳闷,咋地也是皇帝的后宫,三思兄这是咋做的案呢?

“没头脑”先生允许他的后宫团在外面设外宅,甚至能随便出入,各路男公关开始蜂拥而上。(上官氏及宫人贵幸者,皆立外宅,出入不节,朝官邪佞者候之,恣为狎游,祈其赏秩,以至要官)

这大哥就差把“绿我”刻脑门上了。

之所以武三思要跟大龄黥面女秘书搞串联,是因为此时狄公集团已经开始谋划除掉诸武了,眼下韦后在李显这有无限话语权,随后在上官秘书的引荐下,武三思见到了韦后,结果见面后这武三思实在是有些本领,给李显再添绿帽一顶,跟韦后也通了(时侍中敬晖谋去诸武,武三思患之,乃结上官氏以为援,因得幸于后,潜入宫中谋议)

绿帽皇李显和中老年妇女偶像武三思就此越来越热乎,一起商议政事,准备渐夺张柬之等人之权。

其实不仅仅是武三思为了事业比较拼总在李显后宫搞串联那么简单,人家老武当初早上过保险,李家哥俩和武家是盟过誓的,武三思本就是武承嗣死后武氏家族的首席代表,太平公主之夫是武则天之侄武攸暨,李显与韦后嫡女安乐公主之夫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她们既是李家公主,又是武家外甥女,还是武家媳妇,这婚姻关系实在绑定的太深。

武三思之所以冒风险废老劲要跟韦后通,就是因为看出来了韦后也做着他姑姑的梦,在这个混乱是阶梯的过程中,他能往上走。

甚至他武家万一将来也和李家一样,玩把中兴呢?

渤海小吏

武家在族长武三思的以身作则下,完美的兑现了当初他姑姑布局的李武一家亲的权力格局,李显甚至屡次微服私访武三思他们家,监察御史崔皎秘奏道:您的权力不过刚刚恢复,则天皇帝还住在上阳宫里,人家的武周旧臣还都在朝中任职呢,你咋能那么轻易外出游幸呢!(上数微服幸武三思第,监察御史清河崔皎密疏谏曰:“国命初复,则天皇帝在西宫,人心犹有附会;周之旧臣,列居朝廷,陛下奈何轻有外游,不察豫且之祸)

李显充分的证明了他还是当初那个二百五的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面对这个相当有见识的让他避免高平陵之变的秘奏直接给武三思看了。

面对李家和武家又穿上一条裤子,张柬之等人急了,也不嫌杀的人多了,开始屡次请求诛灭武氏集团,李显不听,张柬之等道:武则天改唐为周的时候,李唐宗室被诛杀殆尽;现在多亏天地神灵保佑,陛下又重登帝位,但武氏却依旧占据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位置!这难道是朝野上下所想看到的吗!请您削夺武氏官爵以慰天下!(张柬之等数劝上诛诸武,上不听。柬之等曰:“革命之际,宗室诸李,诛夷略尽;今赖天地之灵,陛下返正,而武氏滥官僭爵,按堵如故,岂远近所望邪!愿颇抑损其禄位以慰天下)

李显依然不从。

张柬之等叹息道:陛下当年作英王时是何等勇武刚烈,所以我们没杀武氏,为了让皇帝亲自动手张大天子之威,没想到啊,武氏又起来了!如今局面如此,又能怎么办呢!(又不听。柬之等或抚床叹愤,或弹指出血,曰: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此,事势已去,知复奈何)

张柬之等为啥那么绝望?

因为他们的根基很浅,上一次政变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所有人尤其是禁军系统都看到了老武不行了,那是到手的拥立富贵。

他当初倒是想弄死诸武,以什么理由?

旗号是剿灭二张,还政李家。

要是想剿灭诸武的话,那政治旗号应该是为大唐复仇。

但要是打着那个旗号,就实在太小看老武这些年的统治了,烂船还有三斤钉呢!老武的鹰犬们对李家做了那么多缺德事,他们会狗急跳墙的。

张柬之这帮的根基并不深,张柬之从拜相到政变加一块没有三个月,他们之所以能完成那堆禁军的人事安排也是因为老武快不行了,没有精力走那么多脑子了。

所以他们当初的只能剿灭二张,灭诸武的事得李显来干。

而且从几乎任何一个角度去推演,武家最好的结局都是做个富家翁了,大概率是曹爽。

老武可以留着,那是你妈将来进李家宗庙的,诸武是你眼下最大的威胁,人家这家族是前朝皇族,是有政治旗帜的,你稍微琢磨下就能做出判断,都调封地去看管起来,你咋还能给武家权呢!

你瞅瞅张柬之说的那话: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

这帮也是看准了李显的二傻子。

你当年是一怒能嚷嚷把天下给你老丈人的彪子啊!

渤海小吏

你过去那头型呢?

你得支棱起来啊!

你被折磨了那么多年,你儿子闺女前两年都被老武弄死了,你难道不想报仇吗!

渤海小吏

包括那个想重走婆婆路的韦后其实也是二百五,虽然张柬之这帮表态过女人不要干政,但眼下武家才是你当女皇的最大威胁,功臣集团是次要矛盾,之前你的唯一嫡子也被你婆婆弄死了,无论是政治推演还是家恨私仇,你咋能跟武三思通呢。

老武和李治是一对。

人家那两口子是一辈子不吃亏。

老韦和李显也是一对。

人家这两口子不仅看不明白武家有多危险,还把血性和仇恨啥烂七八糟的都放下了。

二月二十七,虽然武三思和武攸暨辞掉了对他们的封赏,但三月初五,李显颁发正式文件:文明已来政治案被破的子孙皆复旧地位,只有李敬业和裴炎不在赦免之列。

这官宣了武家的彻底安全。

反我妈就是反我。

五月初四,迁周庙七神主于西京崇尊庙,并颁制:则天皇帝及其父祖三代名讳依旧需要避讳,奏事者皆不得犯。

还特么七庙,还特么避讳,你是真行!

老武虽然双规了,但通过你李家的一次次莫名其妙的官宣,武三思的政治合法性与政治行情开始飙升。

眼瞅拥立了这么个二百五,忠唐集团开始发力,五月十五,敬晖等人率百官再次对武氏发动进攻,上表李显道:自古五德之运轮流兴起,从来一山不容二虎,天授年间改朝换代之际,李唐宗室被诛杀流徙殆尽,哪里有资格与武氏同殿受封!现在上天又重新眷顾李家,但武氏仍然像以往那样受封为王还与李姓宗室一起居住在京师,开天辟地以来没听说过!希望陛下为大唐社稷,降其王爵顺应朝野民心。(癸巳,敬晖等帅百官上表,以为:“五运迭兴,事不两大。天授革命之际,宗室诛窜殆尽,岂得与诸武并封!今天命惟新,而诸武封建如旧,并居京师,开辟以来未有斯理。愿陛下为社稷计,顺遐迩心,降其王爵以安内外)

已经挑明了,你是傻吗?武三思哪天复周了咋办?都赶出都城很难理解吗?

李显还是不同意。

你那边开炮,人家武三思也在不断反击,跟好伙伴韦后天天在李显那说敬晖等人坏话,人家那百官都动员上了,太可怕了,他们也能废了你啊!随后武三思献策,不如封敬晖等人为王,同时罢免他们的职务,表面尊崇功臣,实际夺权。李显同意了。(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云“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上信之。三思等因为上画策,“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上以为然)

最终五月十六日,李显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侍中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中书令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均罢知政事离开宰相岗位,赐金帛鞍马,每月初一十五朝见天子,又赐桓彦范姓韦,与皇后同籍,很快又以崔玄暐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又改梁州刺史踢出了中央。

虽然在九天后,李显颁制降了武氏诸王爵位,梁王武三思降为德静王,定王武攸暨降为乐寿王,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二人降封为公爵来堵天下的嘴,但武三思在韦后和上官婉儿两个中老年妇女的帮助下开始加大对军国大事的掺和,被张柬之、桓彦范等贬逐的人又重新得到起用拉拢成了自己的势力,令百官重新恢复执行武则天时期的政策。

神龙政变后,按一个正常皇帝的做法,操作应该如下:

1、功臣集团拜相,脱离禁军序列;

2、所有禁军领导安插上自己的班子和家奴,定期去阅兵和禁军加深感情抓住军权牢牢不撒手;

3、立了誓就要守约,但不好意思,武家人都给我去各地养老。

4、老韦你给我进屋!

5、通过科举系统选拔筛选新的同志进入班子来制衡功臣集团。

结果五王咋也没想到,四个月后政局如下:

1、功臣集团被踢出核心圈层;

2、韦后挑明了要当第二个老武;

3、武三思复则天旧法,三思兄望向上阳宫,看着傻傻呵呵的绿帽亲家,微笑道:姑姑啊,你不给,我自己拿。

其实武三思的水平从理论上来讲也没有多高,因为他速度太快太明了,短短几个月已经武三思之心路人皆知了,已经外号小曹操活仲达了。(自是三思威权日盛,军国政事,多所参综。敬晖等所斥黜者,皆能引复旧职,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法。时人皆言其阴怀篡逆,以比曹孟德、司马仲达)

李显啊,这种级别的二X真的不好找。

神龙政变又苟延残喘了十一个月后,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武则天到底是没熬过这个她忌讳的蛇年,最后一句话如下:找李治,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当年让她祸害的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全都不必再卑贱过活,允许干回原来之业。(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在与这场荒唐大梦开始时的政敌和解后,中国史的第三高寿皇帝武则天崩于上阳宫。

唉,纵观中国历史,从乾隆、萧衍、武则天往下数,这帮活过70的皇帝将阳寿减去二十年,其实历史地位都会比最终盖棺定论时高很多。

权力这东西,是魔障。

当你的精力、能力、福报、运势能扛的住它的反噬时,你会利用它开创基业,造福万民;

当你逐渐油尽灯枯时,你就扛不住了。

但通常你又不撒手。

渤海小吏

最终魔障会侵蚀你,控制你,最终演变成史书中的侯景之乱,武周篡唐,安史之乱······

公元706年五月,老武回到了乾陵。

这个扑腾了二十多年祸乱了整个华夏掏空了所有积蓄的李家牛逼儿媳妇,又回到了她高血压的小老弟儿身旁。

天下之财共一石,这两口子独得九斗九。

天上太宗长孙后金童配玉女,地上大帝则天后瘸驴配破车。

数来算去,还是你们两个自私到极致的瘸驴破车最般配。

同样都是因山为陵,李世民的昭陵早就被盗了,里面的文物如今散落世界,但老武他们两口子这乾陵,本着生前吃啥也不吃亏的风格生生的扛住了千年来的所有盗墓者!

有一个算一个谁来不好使!有辙你想去!

后面黄巢打进关中后派40万人想要刨乾陵结果除了留下来40米深的黄巢沟之外啥办法没有。

后来五代时军阀温韬把唐陵都给你刨了,但只有乾陵因为“风雨”问题盗不了。(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你想动这俩鸡贼的东西?

闹天也闹死你!

话说当年李治葬后,老武亲自撰文给小老弟儿歌功颂德的整了块“述圣碑”。

后世在给老武编排材料说两口子情比金坚的时候还总拿这碑说事。

其实吧,还是前面李治刚死时老武作妖时的评价,她早早就知道自己也得躺这里来,所以给李治的碑立在了西面。

自古青龙位吉,白虎位凶,紫气东来的位置,人家给自己留好了。

以老武的性格,她其实极大概率给自己碑文早就写好了。

我不是埋汰她,因为无字碑虽然没字,但却刻了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的方格子······

你觉得她是为了死后跟李治玩连五子时用的吗?

她那碑文内容应该是自己年轻时辅佐高血压患者殚精竭虑治理国家啊,然后儿子不争气勉为其难为了天下苍生当皇帝呀,最后临了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为苍生造福了回想当年感情真挚做回好儿媳的还政李家了啊。

但是吧,临了自己被双规了,政权是被逼着还回去的。

嘴没法张了。

不过佛经到底是没少念,索性那就不张嘴了,功过留后人评说吧。

你立无字碑,我也最后别张嘴总结个啥了。

你怎么干的,有青史在。

后世总有些人给你贴粉时说,你的治下毕竟户口增长了。

呵呵。

2018年上映过一个复仇者联盟3的电影,里面的灭霸特别逗,他觉得毁灭一半人口就能拯救宇宙。

实际上吧,一半人口的数量时,因为土地、资源的充裕,人口增长率反而是最快的。

万幸啊万幸,历朝历代的前一百年几乎都有户口数,人比人就得死了,咱等您孙子接班时看看您老那点可笑的政绩吧。

陆:景龙政变,失败案例复盘政变三要素

神龙二年正月二十,护送则天同志灵驾还京。

神都时代落下了帷幕。

闰正月初一,李显红头批文:太平(武后嫡女)、长宁(韦后嫡女)、安乐(韦后嫡女)、宜城(李显女)、新都(李显女)、定安(李显女)、金城(李贤子李守礼女,李显养女)七位公主全部开府,置僚属,视亲王。

李显这厮对于他妈对他的摧残一丁点选择了完全的和解,过去都是好的,不能提,他这届班子貌似最大的使命就是将女权运动再创新高潮。

去年在封完五王后张柬之人家就看明白了,认命退休养老去了,武三思在这年的闰正月初十将还在京师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全部被外放了刺史。

一个多月后,武三思和韦后对外面还担任职务的四王再次降官,与五王一起诛灭二张的勋臣全部被当作五王的同党而被贬职处分。(武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敬晖等不已,复左迁晖为郎州刺史,崔玄暐为均州刺史,桓彦范为毫州刺史,袁恕己为郢州刺史;与晖等同立功者皆以为党与坐贬)

你说这俩可怜的政治水平。

啥条件啊?现在就玩大清洗?

你不知道有一票立功受赏的人是禁军军官吗?

武三思和韦后,就此埋下了祸根。

准确的说,这俩傻冤家死就死这上头了。

三月,李显的姑爷王同皎决定暗杀武三思。

王同皎虽然是李显的姑爷,但娶的定安公主并非韦后嫡女,之前又是五王政变时的参与人物,眼瞅武三思和韦后俩人合体了,于是决定动手。

但比较遗憾,他被自己救了的宋之问宋之逊两兄弟出卖了,王同皎团队被剿灭。

四月,雍州人韦月将上书举报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李显大怒,命斩之。

黄门侍郎宋璟奏请依法审问,但李显觉得这事怎么特么能审呢!来不及化妆就出门找到了宋璟道:我以为已经杀了!还没动手吗!赶紧杀!(黄门侍郎宋璟奏请推按,上益怒,不及整巾,屣履出侧门,谓曰:“朕谓已斩,乃犹未邪!”命趋斩之)

宋璟道:人家举报宫中跟武三思有事,陛下不问而诛之,臣恐天下必有窃议,还是得审。(曰:人言宫中私于三思,陛下不问而诛之,臣恐天下必有窃议)

李显坚决不同意,我不听我不听!

宋璟道:非得杀那就先杀我吧!

左御史大夫苏珦、给事中徐坚、大理卿尹思贞随后以大夏天节气不对没法杀,随后李显改杖刑流放岭南。

最后到底是忘不了这个提醒他绿帽王的人,过秋分一日后的当天早晨,广州都督周仁轨就赶紧帮斩了,不听话的宋璟随后也被外放为检校贝州刺史了。

眼瞅自己总被攻击,武三思决定往死里整五王,说王同皎要废后这事五王知道。(二年,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以武三思与韦氏奸通,潜谋诛之。事泄,为三思诬构,言同皎将废皇后韦氏,彦范等通知其情)

武三思算是薅了李显的命根子了。

谁让我媳妇快乐谁就是好人,谁让我媳妇不爽谁就是坏蛋!

六月初六,贬敬晖为崖州司马,贬韦彦范为泷州司马,贬张柬之为新州司马,贬袁恕己为窦州司马,贬崔玄暐为白州司马,一律为员外官,又削夺封爵,将韦彦范的赐姓夺回恢复桓姓。

武三思随后再次发力,暗派人在天津桥上张贴韦后秽乱宫廷请求废后的大字报给李显的伤口继续撒盐。(是岁秋,武三思又阴令人疏皇后秽行,榜于天津桥,请加废黜)

看这段历史,就会觉得此时政坛上的这帮小孩过家家特别逗。

政治出招这事从来都是下限思维的,跟吃药一样,首先得对自己无毒,然后再谈药效,也就是说你出手后最差的结果你能否接受。

你武三思这个作案者通过举报韦后烂裤裆这事激怒李显,万一李显这回真怀疑了呢?真急眼了呢?

他最终嘚瑟了一年多就被灭了其实真的就是水平问题。

好在李显一如既往的智商在线,先是大怒,然后命御史大夫李承嘉查这事,最终就是把这事推到了五王身上,说已经被贬为编外人员的五王集团操纵民意。

随后李显以赐过铁券为由网开一面把五人全部流放,子弟年十六岁以上皆流放岭外。

武三思有着帮他姑姑斩草除根了二十年的经验,随后派了被五王贬过的大理正周利用代理右台侍御史职务,奉命出使岭外去杀这老哥几个。

此时张柬之和崔玄暐已经过世,周利用在贵州将桓彦范捆起来拖着走,直到身上磨到露出骨头时才活活打死;敬晖被他活活剐了;袁恕己被周利用逼喝有毒的野葛汁,毒发后活活折磨了几个时辰才活活打死。

杀不够,得虐杀才算投名状交全,才能释放恐惧起到震慑效果。

爱走东的不走西,他武周一脉就这个基因。

武三思杀了五王后,权倾李显了,开始有语录了:我不知道什么是善人什么是恶人,我就知道跟我混的是善人,跟我为敌的是恶人。(三思既杀五王,权倾人主,常言:“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

我就是法!

时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皆为武三思羽翼,虐杀交了投名状的周利用被提拔为御史中丞、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皆为武三思耳目,时人呼为三思五狗。

公元707年二月十七,李显遣武攸暨和武三思到乾陵求雨,结果很快下雨了,李显觉得还是他妈牛逼,于是宣布武氏崇恩庙依旧享祭,仍置五品令、七品丞,昊陵(武士彟)、顺陵(武则天母杨氏)也同等待遇,同时将韦后之父酆王韦玄贞的酆王庙改称为褒德庙,将他自己的陵定名为荣先陵,与此同时还规定崇恩庙的斋郎一律由五品官的儿子充任。

太常博士杨孚说:连太庙的斋郎都是七品以下的官员之子担任,现在崇恩庙取五品官的儿子作斋郎,那咱太庙是个啥规格呢?

李显随后命太庙也依照崇恩庙的标准。

杨孚随后话又来了:臣子仿照君主标准已经是逾制了,现在君主仿臣子,这是什么情况?

李显最终只得终止了对她死鬼老妈的表忠心活动。

有着韦后嫡女兼武三思儿媳妇双料身份的安乐公主此时恃宠而骄已经到了不像话的地步,甚至自己起草制书敕令,直接让李显给她签字盖章,李显笑而从之,连看都不看。

靠着特殊便利卖官鬻爵的安乐公主势倾朝野,随后这丫头居然自请为皇太女。

此时的太子为李重俊,非李显与韦后嫡子。

李显虽没答应这荒唐事,但也不谴责。

这在底下人看来其实就一个意思:这事能谈。

你不拦着就好办,韦后和武三思开始发力对太子李重俊进行迫害。

此时韦后做着她婆婆的梦,李重俊这个野孩子很讨厌;武三思也做着他姑姑的梦,李重俊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安乐公主做着她奶奶的梦,前段时间还想当皇太女了;总之从韦后,武三思、安乐公主甚至上官婉儿(上官婕妤以三思故,每下制敕,推尊武氏),所有李显身边的人都看这孩子不顺眼。

此时武韦两家的最优解,是安乐公主当继承人。

李家呢?

别提李家,都多余考虑,李家那位是傻X。

按理讲你废太子就一步步走手续呗,但此时已经狂到没边的安乐公主和武崇训选择了最低级的挑衅与侮辱,武崇训有时甚至称李重俊为奴才,还反复窜动他媳妇向他爹建议废太子立她为皇太女,最终把李重俊逼到绝境了。(时武三思得幸中宫,深忌重俊。三思子崇训尚安乐公主,常教公主凌忽重俊,以其非韦氏所生,常呼之为奴。或劝公主请废重俊为王,自立为皇太女,重俊不胜忿恨)

李重俊找到了跟着五王被贬的禁军系统成为了联盟,比如在北门三十年的李多祚早就想出路了。(崔玄暐等得罪,多祚畏祸及,故阳厚韦氏)

七月初六,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军将军李思冲(高宗朝中书令李敬玄之子)、右羽林将军李承况(宗室)、左羽林将军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羽林兵及千骑兵共三百余人,直接突袭杀了武三思、武崇训并亲党十余人于其家。

你个现眼的玩意,不嘚瑟了?

你不权倾朝野吗?

连禁军都敢得罪,宰你跟宰只鸡一样。

要知道,李重俊是706年的七月才被册封的皇太子,距此时才刚刚一年的时间,但跟他闹政变的这帮,此时除了右羽林大将军和一个右羽林将军,北门禁军的最高领导来了四个。

你说李显这届班子干的有多可笑,武三思和韦后的政治水平有多么的低劣。

在皇权时代,把持了朝政有两点关键:

第一,你要掌握权力的输出能力,也就是宰相班子拿完主意所有的大事都得你拍板。

第二,你要掌握权力的巩固能力,也就是禁军的各将领均被皇帝有效控制。

老武当年在刘仁轨活着的时候面对埋汰都规规矩矩的赔笑打哈哈,你们对军方的背景实在太无知了。

李重俊杀了武三思后又派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及其子天水王李禧分兵守宫门,李重俊与李多祚引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索要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三年七月,重俊恚忿,遂率李多祚洎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矫发左羽林及千骑兵杀三思、崇训并其党十余人,使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守宫城,自率兵趋肃章门,斩关入,索韦后、安乐公主、昭容上官所在)

武周一朝的举手人精们选择了让子弹飞一会,宰相杨再思、苏瑰、李峤和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拥兵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首。(杨再思、苏瑰、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拥兵二千馀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渤海小吏

由于李重俊先杀的武三思,导致了政变目标太多,最关键的时间出了问题。

他并没有占据政变最关键的北门玄武门,而是杀了武三思后从南面的肃章门斩关而入的。

渤海小吏

还记得我们在魏晋时代反复说过的造反最关键顺序吗?

李重俊先杀的武三思,导致了他并没有按照司马懿老先生给他总结的宝典行事,并没有第一时间控制玄武门并扑过来把李显控制了,李显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因此有机会登上了玄武门楼,还调来了此时难得没叛变的右羽林大将军刘仁景率屯守飞骑及百余人屯于楼下自卫。(韦庶人及公主遽拥帝驰赴玄武门楼,召左羽林将军刘仁景等,令率留军飞骑及百余人于楼下列守)

这就费劲了,皇帝登上了制高点,后面就太被动了。

李多祚率先至玄武楼下,想上楼但宿卫兵不点头,眼瞅攻坚此时也没有兵力优势,于是双方就这么僵住了。(俄而多祚等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宿卫者拒之,不得进)

随后倒是保皇派开始了反攻,宫闱令杨思勖向李显请求攻击,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为前锋总管,被杨思勖挺刃砍倒,政变军士气开始泄气。(时有宫闱令杨思勖于楼上侍帝,请拒其先锋。多祚子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为先军总管,思勖挺刃斩之,兵众大沮)

李显这个时候往楼下问李多祚所率领的千骑道:你们都是朕的宿卫之士,为何要跟李多祚反啊?谁能斩了反贼,不愁富贵哈!(帝据槛呼多祚等所将千骑,谓曰: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

眼瞅政变要没戏了,领导又给了大头兵们金口玉言,随后千骑军下克上斩了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于玄门门楼下,余党随后溃散。

李重俊带着百余骑兵逃亡终南山路上被左右杀了当投名状了。

再来复盘下,都是利用北门禁军搞武装政变,为啥五王成功了,李重俊失败了呢?

1、他要干掉的环节太多,灭武三思的时候耽误了功夫,导致了李显那帮有时间逃到了玄武门城楼并调动了还没被争取的右羽林将军和羽林兵百人。

2、张柬之这帮当初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对于禁军来讲那是到手的拥立富贵,所有人都看出来武则天不行了,五王还代表的是李家和武家双方的利益,张易之兄弟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们了,所以众望所归。

3、李重俊在禁军中根子并不深,他爹还是皇帝,他是没有政治制高点的,当初老武要是健健康康的喊一嗓子,张柬之那帮大概率也没戏。那右羽林兵守住了玄武门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跟太子激情犯罪的那帮禁军心里迅速打鼓,眼瞅皇帝又亲口给了承诺,随后就反水杀了领导上岸了。

总体而言,还是年轻,缺乏更细致的规划,《晋书》看的还是少。

虽然失败了,但李重俊的这次政变还是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武氏受到了巨大打击,首脑武三思和武崇训被杀了。

武氏中兴的危机告一段落了。

但李显不死,唐难未己,韦氏开始朝着她婆婆的方向大踏步前进了。

八月十三,皇后及王公已下上表,李显应该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改玄武门为神武门,楼为制胜楼。宗楚客又率百官表请加皇后尊号曰顺天翊圣皇后,李显全部同意。

公元708年二月,宫中传出了消息,说韦后的大衣柜里冒出来了五色云,李显还专门命人给画了幅画向满朝展示,甚至为此大赦天下,还给百官的母妻纷纷加邑号。(景龙二年春,宫中希旨,妄称后衣箱中有五色云出,帝使画工图之,出示于朝,乃大赦天下,百僚母妻各加邑号)

既然你皇帝都支持,那很快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又上表道:当年高祖未受命于天的时候,天下流传的是《桃李子》,太宗还当皇子的时候,天下唱的是《秦王破阵乐》,高宗未受命时,天下传唱的是《侧堂堂》;天后未受命时,天下传唱的是《武媚娘》;您老人家未受命时,天下传唱的是《英王石州》;如今天下歌《桑条韦也》,大概是天意以为顺天皇后宜为国母,主蚕桑之事,谨上《桑韦歌》十二篇,请编之乐府,皇后祀先蚕则奏之。

李显悦了,赐厚赏。

看到这里简直匪夷所思。

这种话跟造反没区别了,但却能大堂广众的去讨论,关键李显还鼓励。

兵部尚书宗楚客又暗示补阙赵延禧上表表陈符命,解《桑条》以为十八代之符,请颁示天下,编诸史册,李显再度大悦。

709年冬,李显将亲自祭祀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司业郭山惮建议:皇后应该也陪着助祭,李显批准,安排韦后为亚献。

韦后一步一步的稳稳当当的重走了武后路。

当初她公公是风疾,才让她婆婆得了手。

她眼下可容易太多了。

李显的种种做法,也在给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往回拽,碰上这么个败家玩意儿老武当年给你扒拉一边去也不是没有理由。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韦后妹郕国夫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他妈沛国夫人、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全部寄生在傻二百五的李显身上祸乱朝政,大肆受贿,无论是屠户酒肆之徒还是奴婢下人之类,只要掏三十万钱,就能喜提李显亲笔封的官,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因而这类官员被当时的人称为“斜封官”,这帮人所任命的员外官、员外同正官、试官、摄官、检校官、判某官事、知某官事共计数千人之多。在西京和东都两地分别设置两员吏部侍郎,每年四次选授官职,选任官员达数万人,连宰相御史级别的高官都被称为没地方坐的烂官了,所谓“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人以为三无坐处,谓宰相、御史及员外官也”。

整个后宫中,以那位梦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为骄横跋扈之首,自宰相以下大多都是她的门人。(安乐公主尤骄横,宰相以下多出其门)

政治生态已经全乱了!

我们之前说过,人事即政治,权衡人事是权力布局的最高级智慧,最显一个人的政治功底!

人事安排有三个层次:

最高级别:通过人事安排使得自己能够继续往上走;通过人事安排使得敌人不能往上走。(这两个并列,权重与先后需要具体问题具体斟酌)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这帮李显身边的女人们卖官挣的钱都干啥了呢?

都造了。

比如安乐公主和她的同母姐妹长宁公主竞相大兴土木搞基建的进行攀比,建筑规模都是奔着皇宫走的,内在装修更是过于皇宫,光基建对标皇宫还不行,还得有湖,她找李显要昆明池,李显罕见的说昆明池是百姓养蒲鱼的没给,随后安乐公主直接抢了百姓田宅修了南北绵延数里,照华山样子垒假山,引水模仿天津的定昆池。

把权力兑现成物质享受,是最低劣的水平。

搭了一堆空中楼阁,不思考权力的本质是啥,这将来都是给别人造的。

最开始,武崇训还没死的时候,武承嗣的次子武延秀因为美姿仪,善歌舞,在侍宴中被安乐公主种草了,等武崇训被李重俊弄死后,安乐寡妇找他爹要了武延秀。

等安乐公主与武延秀办二婚时,安乐公主直接用的是皇后仪仗,李显又派禁兵去做安保壮大声势,派安国相王李旦迎安乐公主的车马。

李显还专门为了他闺女的婚礼大赦天下。

忒不值钱了。

李显混蛋到了啥地步呢?

太常博士唐绍上疏:武氏的昊陵、顺陵设置五百户守陵户这规模和太宗的昭陵户数一样了,武三思和武崇训坟墓的守户比亲王墓的守户多五倍,韦氏褒德庙的卫兵竟然比太庙的卫兵还多,您得裁啊。李显不同意。(太常博士唐绍以武氏吴陵、顺陵置守户五百,与昭陵数同,梁宣王、鲁忠王墓守户多于亲王五倍,韦氏褒德庙卫兵多于太庙,上疏请量裁减,不听)

你坐的天下是你爷爷打下来的,你对得起他吗?

此时转投韦后的宗楚客和纪处讷被监察御史崔琬弹劾潜通戎狄,受其贿赂,致生边患,搁过去的政治惯例,大臣被弹劾的时候得低腰小步快跑到朝堂待罪,此时这宗楚客愤怒掉脸子,说自己是大忠臣,被崔琬所诬!李显不追究这货的跋扈,也不追究弹劾的事,命崔琬与宗楚客结为兄弟以和解之,就此得了“和事天子”的称号。(丙申,监察御史崔琬对仗弹宗楚客、纪处讷潜通戎狄,受其货赂,致生边患。故事,大臣被弹,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至是,楚客更愤怒作色,自陈忠鲠,为琬所诬。上竟不穷问,命琬与楚客结为兄弟以和解之,时人谓之“和事天子”)

此时的政治生态用韦嗣立的上疏已经能说的很明白了:这几年修的寺庙太多了,您那福报还非得往华丽上修,大福报得花钱一百数十万,小福报也得三五万,拢吧拢吧千万以上,人力劳弊,怨声盈路。人家佛祖的初心是要降伏自己的身心,不是雕画土木,相夸壮丽!万一水旱为灾,戎狄入寇,你指着这满院子的高僧和佛像去退敌救世吗!

现在食封邑的太多了,昨天问户部,说六十余万丁都要向这些贵族交租,每个成丁一年纳绢两匹,一年这就是一百二十多万匹,不久前臣在太府寺任职时咱每年入库的绢多的时候不超过一百万匹,少的时候则只有六七十万匹,咱国家财政对比贵族们差太多了!通常只有立过佐命之功的元勋才能得封户的,咱大唐开国时封侯者不过二三十,现在都破了百了,国家租赋大半入了私门,这帮贵族们日子过的越来越奢侈,公家不足国家好多事开始掣肘为难,这哪里是治国的长远方法!况且征收赋税的都是贵族们的家奴和下人,这帮仗势欺人的狗腿子们对百姓那就是纯扰民,老百姓们快活不下去了!

接下来是一堆建议,不说了,因为李显不听。

要知道,这一年中,关中已经大饥荒了,每斗米都百钱了。朝廷从山东、江淮等地运粮由于要过三门峡导致运粮的牛有十之八九死在了途中,群臣纷纷请求李显再到洛阳以减少物流消耗,但韦后以老家就是这的理由不同意,随后派一群巫师劝李显:今年不利东行。等大臣们再劝的时候,李显就怒道:哪里有要饭的天子!

他和他妈这对母子啊!大唐上辈子是欠了这俩多大的账才派这俩货来祸害这半个世纪的!

时间来到公元710年的时候,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已经开始互相开干了。(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上患之)

其实早在李重俊刚死的时候,韦后和安乐公主就已经对太平公主和李旦开火了,但李显跟他这弟弟妹子关系相当好,一直“和事天子”的和稀泥。

和到这一年,和不动了。

早在武则天时期,长安城东的一户叫王纯的家中水井往外溢水,溢出的水渐渐形成一个数十顷的大池子,被称为隆庆池,李旦的五个儿子都把宅子一排建在了隆庆池以北,有会望气的人说:这里常有盛大帝王气,近来王气特别强!(初,则天之世,长安城东隅民王纯家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相王子五王列第于其北,望气者言,常郁郁有帝王气,比日尤盛)

公元710年四月十四,李显来到隆庆池在池中泛舟嬉戏,结彩为楼船,还调来大象踩池子来灭这股王气。(上所居宅外有水池,浸溢顷余,望气者以为龙气。四年四月,中宗幸其第,因游其池,结彩为楼船,令巨象踏之)

呵呵,就凭你这个被你妈把胆摘了,被你媳妇闺女把脑子摘了的废物,你能压的住那股后面能持续半个世纪的王气?

三郎啊!快出场吧!

柒:唐隆政变,同样是兵变,凸显了政治天赋的重要性

公元685年八月戊寅,李隆基生于洛阳。

出生的时候,他爹是皇帝。

不要多兴奋,他爹是有史以来最窝囊的皇帝之一,那一年也是著名的垂拱元年,徐敬业之乱刚刚被老武潇洒平定。

不久前他智障三伯刚被他奶奶从皇帝一杆子打成三胖子。

渤海小吏

随后小李隆基迎来了中国史上最恐怖的政治风暴之一,用司马光同志给我们总结的就是“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

垂拱三年闰正月,李隆基被封为楚王,一年后被他奶奶安排过继于他大伯父李弘为子,继其香火。

这其实是个相当牛的政治顺位。

李弘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大儿子,是被李治直接追谥为孝敬皇帝的。

李隆基是李旦的三儿子,从李旦这一支来讲,继承顺位是排第二的。

他大哥李成器是毋庸置疑的嫡长子,其母刘氏是李旦皇后,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陕州刺史刘延景的女儿;李隆基他妈是润州刺史窦孝谌之女,即位后被封为窦德妃;他二哥李捴是柳宫人生的,这孩子就跟继承权没多大关系了。

李隆基在李旦这是第二顺位的,但他过继给了李弘后,其实对于后面的政治地位有着相当高的加成,人家“爹”那是正经走手续被追谥的皇帝,是以天子礼仪葬的,李显后来更是将这位哥哥迁进了太庙,庙号唐义宗的。

虽然在当时来看这就是个屁,毕竟他亲爹此时连屁都不如,但上苍此时在李家停盘退市时赐他的这份礼物未来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毕竟你不是李旦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凭啥让手下跟你去干玩命的活儿呢?将来人家真太子清算我们咋办呢?

因为他不仅是李旦的血缘之子,还是义宗的香火之子,人家在政治上是有文章可做的,是能给你们未来的。

他爹在被他奶奶吓痿了好几年后于690年被正式废掉,六岁时李隆基就此跟着他爹搬去了东宫去坐井观天了。

天授二年(691)初,七岁的李隆基倒是被恩准出阁置官署,但短短半年后,就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去见了李旦,李隆基兄弟们和李贤三子就全部被关了禁闭,从此开始了八年的禁闭生活。

李旦的那俩高级别后宫在长寿二年(693)因为被诬告用巫蛊之术诅咒婆婆,在入宫拜年时直接被老武弄死了,9岁的李隆基过年时又得知自己没了妈。

老天就是这样,通常会给牛人的童年压上极沉的砝码去测试成色,逼着你加速成熟,扛不过就接受自己的平凡,扛得过他日就有足够的心智能量去鱼跃龙门,李隆基的童年自打记事起就在体会各种天有不测风云。

直到圣历二年(699),李隆基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此时李隆基已经15岁了。

准确的说,从记事起,他见到的就是最叵测最恐怖的政治生态,妈妈拜年直接被弄死,爹每天活的也是朝不保夕,这孩子品尝了太多的苦难与不解。

那个人是他的奶奶啊!

怎么咋看都是个活脱脱的畜生模样呢?

有点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句截然相反的两句话,其实是李隆基一生的写照。

因为见过了太多的肮脏与邪恶,见过了太多的背叛与落井下石,所以李隆基有着巨大的动力去驱走黑暗;

这是他在用童年去治愈一生。

因为自幼的极度压抑和朝不保夕,李隆基一辈子都对自身的权威极其敏感。

敏感到极致,就是自己不能有一丝不如意,他给了暗示的事下面人连皱个眉头都不能有。

这是他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其实这无可厚非,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太宗那样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只是历史对大唐开的最大玩笑,就是给了三郎一个好寿数。

太宗要是活到玄宗寿数,未必贞观;

玄宗要是止于太宗寿数,非宗实祖。

渤海小吏

李隆基结束禁闭后,“大聪明”也被接回来立为了太子,他爹被封为相王,长安年间(701-704),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成了禁军的小干部,后任尚辇奉御(从五品上),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在这段时间里,李隆基观摩了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21岁的李隆基在神龙政变后改任卫尉少卿(从四品上)。

这个级别可能觉得没啥,但这个岗位属于不显眼但极重要的岗位。

来看看卫尉寺的职责:卿之职,掌邦国器械文物之事,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之官属。少卿为之贰。凡天下兵器入京师者,皆籍其名数而藏之。

这个部门专管军火库。

唐立国后目前有三次政变,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景龙政变。

玄武门之变时整个长安本就是个大军火库,三王各自武装到牙齿;神龙、景龙两场政变也都是拼手速的偷袭式刺杀,所以唐的政变中,武库的重要性并不显眼。

但这并不意味着武库作为政变皇冠上的明珠的核心重要性。

没有武器的兵,算得上是威胁吗?

随后的三年时间,掌控着军火库的李隆基开始了人生的思考。

景龙二年(708)四月,李隆基兼潞州别驾被调出了中央去地方上历练。

注意,是“兼”,人家卫尉少卿的衔还在。(景龙二年四月,兼潞州别驾)

景龙四年(710),李显举行南郊祭祀,李隆基照例要去京师朝见,要走的时候找来了术士韩礼来算了一卦,用来占卜的蓍草茎立起来了。韩礼大惊道:蓍立,奇瑞非常,贵不可言啊!(四年,中宗将祀南郊,来朝京师。将行,使术士韩礼筮之,蓍一茎孑然独立。礼惊曰:蓍立,奇瑞非常也,不可言)

这年回来长安后,李隆基就没再走。

无论是占卜的贵相还是朝局的暗流涌动,他已经看到局面要乱了。

整个国家的舆情对韦氏的祸国已经不满到了顶点了。

当年四月,有个叫郎岌的定州人上书道:韦后和宗楚客一党将谋逆作乱,被韦后安排李显打死了。(定州人郎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韦后白上杖杀之)

五月十七,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又进言:皇后淫乱,干预朝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和武延秀、宗楚客等阴谋颠覆大唐宗庙社稷!李显召见燕钦融后当面诘问,燕钦融叩头高呼各种辩驳根本不怂,把李显怼没话了。最终宗楚客伪造李显制命,派飞骑将燕钦融活活摔在宫殿堂前的石头上摔死了!宗楚客随后还高声叫好!

这次李显虽然一如既往没追究,但据说能看出来不高兴了。据说韦后一党开始害怕了。

这是《资治通鉴》中的说法,原文是:钦融顿首抗言,神色不桡;上默然。宗楚客矫制令飞骑扑杀之,投于殿庭石上,折颈而死,楚客大呼称快。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

但在《旧唐书.中宗纪》中,并没有韦后一党的忧惧,是燕钦融上书举报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共危宗庙社稷,随后老李怒了,给扑杀了。(丁卯,前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言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同危宗社。帝怒,召钦融廷见,扑杀之)

其他史料也找不到李显对杀了燕钦融的不开心以及韦后一党忧惧的记载。

这段之所以被司马光写成了这样,大概率是为了后面的剧情转折做铺垫。

因为紧接着半个月后的六月初二,出于韦后担心脏裤裆的事被坐实以及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的整个韦后集团的集体利益,李显被安排毒死了。(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发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关于李显是否中毒史学界一直争议巨大,原因有三点:

1、李显本就有病,而且都55岁了,正常死亡也很正常。

2、中毒一说是后面李隆基政变的口号,这样史料里就必须得这么写。

3、以李显多年来言听计从的劲儿,这娘俩犯不上,尤其此时他家不光对军权还没有完成把控呢,连遗诏都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谋划草拟的!(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真要是她们谋划毒杀的,咋可能这个环节都没准备好?

而且史料中,记载也是很有玄机的,对于李显的死亡,韦后明显是懵逼的,都提到了“惧”,都是准备不足的。(《旧唐书.皇后列传》: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惧,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新唐书.皇后列传》:帝遇弑,议者裯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大惧,引所亲议计)

韦后的准备其实根本还没做好,所以她没有理由这个时候弄死这傻冤家。

甚至再往深里挖掘,围绕李显之死能出一本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背后下大棋的悬疑小说,这里咱们就不细深究了,毕竟史料再往后推就不坚实了,咱们写的是正史,就不展开了,他咋死的不重要,他死后很重要。

随后的这场政变将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政治这东西,天赋究竟有多么重要!

六月初二,李显崩,韦后秘不发丧,召宰相们来商量。

上官婉儿公布了遗诏,由李旦辅政。

但宗楚客却率诸宰相表请皇后临朝,罢相王政事。

苏瑰道:遗诏岂可更改!

但韦温(韦后堂兄)、宗楚客怒,苏瑰随后称疾不朝,李旦最终被罢掉辅政,为太子太师。

六月初三,命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右监门大将军薛简率兵五百人往均州防备谯王李重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召诸府兵五万人屯京城,分为左右营由驸马韦捷(娶李显女成安公主)、韦灌(娶李显女定安公主)分掌;武延秀及韦温从子韦播、族弟韦璿、外甥高崇,共典左右羽林军,韦温总知内外兵马守援宫掖。

禁军岗位都安排齐了以后,六月初四,发丧于太极殿,宣遗制,皇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唐隆。

六月初七,16岁的李重茂即帝位于柩前,韦后临朝称制。

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安乐公主夫)、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及诸韦共劝韦后抄袭婆婆好榜样,遵武后故事称帝吧。宗楚客又密上书称引图谶,说韦氏宜革唐命。(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 、国子祭酒叶静能及诸韦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南北卫军、台阁要司皆以韦氏子弟领之,广聚党众,中外连结。楚客又密上书称引图谶,谓韦氏宜革唐命)

你们不装了,你们急急渴渴的跳出来就好办了。

救世主上场了。

李隆基这年回来后开始一心一意的阴养死士,李隆基将重要焦点,瞄准了羽林军中被李显在上次政变中因反水有功而从“千骑”升格扩招的“万骑”军官们。(相王子临淄王隆基,先罢潞州别驾,在京师,陰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初,太宗选官户及蕃口骁勇者,著虎文衣,跨豹文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则天时稍增为千骑,隶左右羽林;中宗谓之万骑,置使以领之。隆基皆厚结其豪杰)

神龙和景龙两场政变,李隆基都观摩了,前面两场北门政变有两个关键点:

李显能一嗓子让下层军官干掉守北门三十年的李多祚,也是因为李显看起来比李重俊政治上更靠谱。

如果韦氏要篡唐,从理论上来讲,那么所谓的羽林将军这种高级别禁军领导也就那么回事了,因为他们是韦氏派下来贯彻意志的,但你代表的那个势力靠谱吗?能给我们多大好处呢?

人家禁军内心深处会犹豫,会有判断。

在一次次政变中,禁军的心已经野了,已经当买卖干了,所以李隆基瞄准了中下层的万骑军官大量结交。

结果好死不死韦家还送助攻,这帮宗族实在不是那块料,韦播和韦璿上岗后打算立威,当天就打了万骑兵数人,人家禁军的兵哥哥们怒了。(播、璿欲先树威严,拜官日先鞭万骑数人,众皆怨,不为之用)

然后万骑系统的兄弟们找到了之前经常一块喝酒的李隆基,李隆基的心腹刘幽求给出了政变暗示,随后万骑军官们开始宣誓表态,万骑果毅李仙凫作为联络人进入了李隆基的政变参谋部。(韦后称制,令韦播、高嵩为羽林将军,押万骑,以苛峭树威。果毅葛福顺、陈玄礼诉於王,王方与刘幽求、薛宗简及利仁府折冲麻嗣宗谋举大计,幽求讽之,皆愿效死,遂入讨韦氏)

其实李隆基的这个所谓密谋的政变并不周密,只能说此时他的对手确实不是那块料,连宗楚客的小弟兵部侍郎崔日用都知道李隆基要政变了,但这位见过太多的博陵崔氏出品评估后觉得韦后那边不是碾压局,于是在李隆基这边押注了,还对李隆基进行了提醒,说领导孝感动天,早发兵啊!迟则生变!(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藩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

要知道,宗楚客可是这位崔日用的恩师啊,是一手提起来的。(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但人精评估后对韦后集团就是不看好。

渤海小吏

李隆基的两次政变,对手是两个量级的。

他的最大难关,是他下一场政变的对手,此时要拉的赞助,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为啥要找太平公主拉赞助?

政变最重要的是信心,他虽有名分,但资历威望浅,他姑姑是个强力的背景光。

据史料中记载,太平公主长的“丰硕,方额广颐”

翻译一下就是大胖身子大脑门子大嘴巴子,应该是那么个造型。

渤海小吏

这丫头长大后让老武觉得颇有自己风采,于是很多政治商议布局都喊着太平公主一块参谋,这丫头也是个灵儿主,嘴极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宫禁严峻,事不令泄)

神龙政变中谋划有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并食实封通前五千户,赏赐不可胜纪,在李显时代,太平公主置公主府正式有了自己的班子。

太平由于在她妈那历练了多年,无论是政治智慧还是为政经验,都要碾压韦后,韦后与上官婉儿因此相当忌惮太平公主。(时中宗仁善,韦后、上官昭容用事禁中,皆以为智谋不及公主,甚惮之)

自武后垂拱到李显驾崩,太平公主堪称是这二十多年的政治风暴中唯一一股始终没倒的政治势力,这也引来了越来愈多的政治棋子前来投靠。

比如上官婉儿,其实在上次景龙政变时就看出来了韦后这条船迟早要翻,随后开始跟韦后与安乐公主划清界限。(初,上官昭容引其从母之子王昱为左拾遗,昱说昭容母郑氏曰:“武氏,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今婕妤附于三思,此灭族之道也,愿姨思之!”郑氏以戒昭容,昭容弗听。及太子重俊起兵讨三思,索昭容,昭容始惧,思昱言;自是心附帝室,与安乐公主各树朋党)

在遗诏的草拟中,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合在了一起。

毕竟这个时代太混乱,抱错了腿就容易被跟着连根拔起,但太平公主的生态位太稳了,鸡贼双皇的爱女,皇帝的妹妹,武家的媳妇,始终在幕后操盘二十多年不倒,人家用时间证明了投奔自己是投资,而非投机。

在李显时代相对于安乐公主那姐几个炫富的傻冤家,太平公主将大量的资源用在了买名声和买政治网络,太平公主的嫡系越来越多的登上高级台面,大量的词人给太平公主创造歌颂诗歌,总之人家的政治运作有套路,有章法。(公主日益豪横,进达朝士,多至大官,词人后进造其门者,或有贫窘,则遗之金帛,士亦翕然称之)

渤海小吏

李隆基看出来了他姑姑也做着他奶奶的梦,随后找了过来,只要太平公主方面也派人出场了,就意味着李旦和太平公主这两个目前李治与武则天唯二的子女选择了对韦氏开炮,这就是政变巨大的信心加成!

权力的干柴烈火一拍即合,太平公主派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的同事,同是卫尉少卿的薛崇简下场。(上益自负,乃与太平公主谋之,公主喜,以子崇简从)

李隆基随后与薛崇简、苑总监钟绍京、朝邑尉刘幽求、长上折冲麻嗣宗、押万骑果毅葛福顺李仙凫等定策诛之。

同志们问了一个问题:先跟大王说一下吧。

李隆基说了一段很有水平的话: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归于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咋能先请示让我爹忧患恐惧!况且请示后他批准了,是把我爹拽到危事!不从,那咱这计谋就泄露了。

后面的话李隆基没再说,但已经都说了。

他不同意的话咱还能帮我爹体面了时咋的?真体面了将来咱们政变后的政治旗帜咋处理?

六月二十日夜,万骑果毅葛福顺、李仙凫来见李隆基,请号而行。二更时分,天星散落如雪,刘幽求道:天意如此,时不可失!(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隆基所,请号而行。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刘幽求曰: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李隆基与刘幽求等心腹诸将率数十名万骑兵自苑南入,苑总监钟绍京又率丁匠百余以从。(临淄王率薛崇简、钟绍京、刘幽求领万骑及总监;遂以庚子夜率幽求等数十人自苑南入,总监钟绍京又率丁匠百余以从)

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璇、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共击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定天下!骑墙者诛三族!整个北门禁军就此搞定。(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璇、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耽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

跟当年神龙政变其实是一个套路。

你韦氏太不得人心,大伙也没觉得你能折腾出啥花来。

李隆基随后派葛福顺率左万骑,李仙凫率右万骑开始攻门而入,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大声鼓噪发出信号。

李隆基在干啥呢?难道不该他这个政变旗帜亲自带队攻杀吗?

他干的是当年司马师的角色。

他守住了玄武门,盯住了非“万骑”系统随时有可能墙头草的剩下羽林兵,人家在镇静内外,直到听到约定信号突破了最后防线后才最终带着剩下的兵杀了进去。(隆基勒兵玄武门外,三鼓,闻噪声,帅总监及羽林兵而入

当年镇司马门的是司马师,进皇宫找太后的是司马昭,权重点不同。

李隆基杀进宫后,整个太极宫内的所有宿卫兵也全部反水响应了。(诸卫兵在太极殿宿卫梓宫者,闻噪韦,皆被甲应之)

韦后惊怖中逃入飞骑营,被一个飞骑兵斩首邀功,安乐公主及武延秀也被乱兵所杀。

当时少帝在太极殿,刘幽求道:众约今晚共立相王,何不早定!

李隆基赶紧叫停,哪到哪啊!先将在宫中及守诸门的诸韦和韦后一党全部斩首!

上官婉儿拿着自己的遗诏底稿给李隆基看,李隆基不搭理,直接砍了。(及中宗崩,昭容草遗制立温王,以相王辅政;宗、韦改之。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下一个就是我姑姑了,你这货我能留吗?

杀到了天明,内外皆定后,李隆基才去见了他爹,叩头请恕事先不请示之罪。

李旦抱他儿开始哭道:宗社祸难,由汝安定,神祇万姓,赖汝之力也!

爷俩体面后,李旦动身入宫辅少帝。

李隆基下令闭宫门及京城门,分遣万骑收捕诸韦亲党,斩韦后兄韦温于东市之北,宗楚客穿着丧服骑青驴化妆逃跑至通化门被门卫拽下驴砍了,并斩其弟宗晋卿。

李旦带着少帝来到了安福门慰谕百姓,李隆基枭马秦客等韦党之首,暴尸韦后于闹市,崔日用率兵去韦氏的老家杜曲去搞屠杀,襁褓婴儿无能免者,连住那的杜家人都有好多被错杀。

当天,韦氏一党被斩草除根的干干净净,随后大赦天下,以临淄王李隆基为平王,兼知内外闲厩,押左右厢万骑。

六月二十三,太平公主传达了少帝旨意,要求将皇位让给相王李旦。

李旦仅仅推了一次,就被李隆基架着于六月二十四日登上了帝位。

大位正了,随后是太子。

大唐这国祚走到现在关于政变都能出攻略指南了,各种恨天高和二傻子都品类丰富的标本在那里,嫡长子李成器瞬间就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绝对不能当李建成!

李成器都没用他爹犹豫,甚至可以说,都没来得及让他爹往制衡的思路上思考就直接表示: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这事要是处理不好天下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随后就是一天又一天的狂哭请求立他弟弟。(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

这姿态都出来了,大臣们也赶紧跟上说平王功大宜立,刘幽求代表功臣集团表示: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

李旦批准,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复表让李成器,李旦不许,至此戏演完全套,一家人体体面面。

此时此刻,台面上还剩下两个权力玩家。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拜老武所赐,惯性是真的不好停下啊。

还缺一场高质量的权力搏杀,为这荒唐的三十年进行收尾。

和武韦这堆小丑比起来,这最后的战役倒还算是最精彩的。

捌:先天政变,三十年死亡游戏的终结,玄宗朝“家奴”核心的起点

唐隆政变后,随着韦后一党的斩草除根,下一个需要解决的,是李显一朝虽死犹在永远活在脑残们心中的武则天女士的历史地位问题。

准确的说,是李显一朝莫名其妙的武氏超高规格问题。

李旦,或者说是以李隆基为核心的拥唐势力的意思吧,先是把李显定的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然后追谥被她祸害死的亲儿子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位谥号,砍棺材暴尸,铲平坟墓。

武家是臭大粪。

定调了。

李旦随后又追复故太子李重俊位号;平反了敬晖、桓彦范、崔玄、张柬之、袁恕己、李千里、李多祚等罪,复其官爵。

五王和景龙政变被平反了,他们反对的武韦联盟就该除,再次重申了韦家也是臭大粪。

整个李显一朝的核心圈层,除了脑残哥之外,没好人。

定调了。

六月二十八,任宋王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下一届领导核心是李隆基同志,李成器彻底从名分上做了李隆基的工作人员。

也定调了。

七月二十,皇太子李隆基登朝堂受册封,当天因有景云之瑞,改元为景云,大赦天下。(七月己巳,睿宗御承天门,皇太子诣朝堂受册。是日有景云之瑞,改元为景云,大赦天下)

皇帝即位没有改元,太子即位改元了。

这届政府的权重,也定调了。

神龙政变后哭了老武一鼻子的姚元之在李显政府如此混乱的五年后由许州刺史调任回了中央,成为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前因为跟武三思和韦后不对付被外放的洛州长史宋璟也回来拜相了,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著名的姚宋二相同时进班子了。

这二位爷回来仅仅一个月,就在中秋节那天放出了大招:前朝混乱的吏治该整顿了,所有花钱买的“斜封官”应当全部废黜。最终数千花钱买的委任状成废纸了。(姚元之、宋璟及御史大夫毕构上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上从之。癸巳,罢斜封官凡数千人)

此时此刻,朝堂上准确来说还有两个实权派力量。

一个是李隆基,一个是太平公主。

沉稳机敏多权略的太平公主,在这近30年的血腥政坛中留到了倒数第二场。

此时此刻,太平公主已经能直接参政了,每次入朝奏事都得跟他哥哥唠上好久,就算有事没来,李旦也得派宰相去太平公主府上去问询对策。每次宰相奏事,李旦就俩问题:跟太平商量了吗?跟三郎商量了吗?这俩说行那就行。(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

她的权势与威望,甚至隐隐然比李隆基要高。

李隆基虽然是政变的扛旗实施者,但他的政变实际上是利用韦氏的不得人心和飞骑系统的不满钻了空子,他的核心班底是一群中下层武官,上层建筑的威望很不够,但太平公主不同,辈分高履历足,要知道,走皇位交接流程的时候,太平公主堪称大了(liǎo),甚至相当逗的在颁布正式文件后,太平司仪第一时间就吓唬小皇帝道:天下之心已归相王,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随后给拎了下来。(甲辰,少帝在太极殿东隅西向,相王立于梓宫旁,太平公主曰:“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幽求跪曰:“国家多难,皇帝仁孝,追踪尧、舜,诚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爱尤厚矣。”乃以少帝制传位相王。时少帝犹在御座,太平公主进曰:“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遂提下之)

此时太平公主貌似倒是唐隆政变后的最大受益者,说啥哥哥都听,她的人事推荐已经能够玩空降了,经常跨过资历做到高位甚至南北衙的将军或宰相,已经成为了隐形的太上女皇。(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所言皆听。荐人或骤历清职,或至南北衙将相,权移人主)

李旦之所以对太平公主言听计从,因为确实此时从李旦的角度出发,太平妹妹这个仅剩的一奶同胞更为可爱,三郎这孩子太猛了,这么庞大的势力都啥时候整的啊?

刚刚定调武氏,剿灭韦后,太平的生态位对于自己此时没有威胁,但三郎这孩子不一定。

这天下毕竟是人家抢回来的。

八月时,万骑兵倚仗着讨平韦氏的功劳大多横行不法,成了长安祸害,李旦下诏将有功的万骑兵全部放到京外去作官,同时下令停止从官户奴隶中选拔万骑兵,并另外增加了“飞骑”的编制。(万骑恃讨诸韦之功,多暴横,长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又停以户奴为万骑;更置飞骑,隶左、右羽林)

这一刀是砍谁的呢?

此时飞骑系统的一把手,李隆基。(拜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

李旦和李显不同,李显那纯是二傻子,李旦则是经受过系统培训的生存主义者,族谱上流传着武德九年六月四号的故事,三郎你这孩子忒吓人,爹是太怕哪天你来句“陛下何故谋反了”,整的不体面了你再来句“狗脚朕”,再把我打一顿后奋衣而出······

趁着你那闹出民意危机,我先给你降降温吧。

太平公主在成为“女皇”后有点半场开香槟那意思了,物质生活首先就勒不住了,大肆兼并近甸膏腴田产,使用的器物由吴地、蜀地、岭南特需专供;狗马宠物也都是外州专供,绮疏宝帐音乐舆乘的级别同于宫掖,侍儿都披罗绮,编制达到了数百人,苍头监妪数目高达上千。

连床搭子方面都向她妈靠拢了,胡僧惠范本来就是个商业掮客,靠着跟太平对接成为了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随后买卖做到了蜀地与江南。(有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

她这一纵欲,很多朝中的忠唐势力开始不满。

因为很多画面很熟悉,这些年没少看。

这股势力被李隆基争取走了。

最开始太平公主并没有太拿李隆基当回事,觉得这也就是个李重俊级别的小孩子,但后来发现这孩子英武的不像话,于是想换个暗弱的立为太子以久保其权,多次散播流言:太子不是嫡长子,不当立!”整的李旦甚至在十月二十二专门颁布官方文件宣布李隆基毋庸置疑的合法性,戒谕中外,以息浮议。(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既而惮其英武,欲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数为流言,云“太子非长,不当立。”己亥,制戒谕中外,以息浮议)

至此,太平和李隆基开战了。

太平公主甚至在李隆基身边都渗透进了探子,无论大小事情都报告给他哥哥。(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在太平公主的不断敲打下,李旦其实是流露出过李渊的心思的。

李旦曾经问过历经武周与李显两朝的宰相,当初曾经多次当面折辱张易之兄弟的韦安石一个问题:听说朝廷都倾心于东宫,这事你这宰相咋没个察觉呢!(睿宗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倾心东宫,卿何不察也)

韦安石当时就急了道:陛下哪来这亡国之言!此必太平公主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李旦赶紧道:朕知道啦,卿别再说话了哈。(安石对曰:“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睿宗矍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也)

李旦貌似挺替韦安石考虑的,怕他言多语失,但实际上,这活儿真挺孙子的,因为太平公主此时在帘子后头呢。(太平于帘中窃听之,乃构飞语,欲令鞫之,赖郭元振保护获免)

他要是真的爱才保护,不会挑太平公主在的时候扯这个淡。

这老小子此时是和太平公主站在一起的,之前太平公主曾多次拉拢韦安石,甚至派女婿去上门递请帖韦安石都不给面子(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潜有异图,将引安石预其事,公主屡使子婿唐晙邀安石至宅,安石竟拒而不往),这回通过这个问题看看李隆基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太平公主的试探还没结束,她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们,暗示他们应当改立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随后表态大声质问道:太子立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此议!(公主又尝乘辇邀宰相于光范门内,讽以易置东宫,众皆失色,宋抗言曰: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议)

太平公主之所以去大庭广众的试探,俩意思。

1、看看李隆基的势力,有没有公然替他说话的,没有就是默认,长安宰相们对太子没有信心很快就会传遍,换太子就好继续往下操作;

2、如果有公然不服的,这说明太子势力太大,方便将来再去李旦那吹风。

太平公主仗着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开始跟李隆基玩哪个选项都是错的阳谋。

后面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使东宫不安。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外放为刺史,免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

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除了太平之外都听你们安排,随后颁制: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上曰:朕更无兄弟,惟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诸王惟卿所处。”乃先下制云:“诸王、驸马自今毋得典禁兵,见任者皆改他官)

过了没多久,李旦对身边侍臣道:术士说五日内有宫变,你们得替我小心着!(顷之,上谓侍臣曰:术者言五日中当有急兵入宫,卿等为朕备之)

张说,就是之前作证撅张昌宗被宋璟嘴炮了的那位,此时也拜相进班子了,此时在旁边赶紧说:这一定又是奸邪谗言离间陛下与太子,希望陛下让太子监国,届时留言自然熄灭。随后姚元之附和道:张说所言,社稷的上上之策!据说李旦很高兴。(张说曰:“此必谗人欲离间东宫。愿陛下使太子监国,则流言自息矣。”姚元之曰:“张说所言,社稷之至计也。”上说)

李旦也在不断试探,又是韦安石你咋不察之,又是叫宰相你们保护我,本质上也是看看李隆基的势力与行情。

试探后得出结论,自己存在感几乎是负的。

连太子监国这事都被宰相们整出来了。

其实客观来讲这堆宰相和李隆基是谈不上多深的关系的,因为毕竟之前就是个边缘小王爷,根本没结交的可能,之所以那么多经历过武韦之乱被外放又召回来的宰相们对他那么支持,就是看准了太平公主还在做武后和韦后的梦,实在是不想这个国家再乱一次了。

眼下李隆基越早接班,太平公主的影响也就越能被遏制。

毕竟李旦你现在都成你妹妹的印章了。

李旦作为装死高手,看到这个局面在711年二月初一,以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岐王李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为右卫率;太平公主蒲州安置。二月初二,李旦命太子监国,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并取太子处分。

李旦趴窝了,但是,人家把这事告诉了太平公主。(元之同侍中宋璟密奏请令公主往就东都,出成器等诸王为刺史,以息人心。睿宗以告公主,公主大怒

太平公主出招了,派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素对李旦上言:斜封官都是先帝封的,恩命已布,姚元之等建议一朝尽夺之,彰先帝之过,为陛下招怨。今众口沸腾,遍于海内,恐生非常之变!随后太平公主跟上,说这事确实不合适。

李旦是风向不对我就马上躺,有点文章呢,我就做一做,反正坏蛋都是别人,随后下制道:斜封官之前停任者都量材叙用。

先打完姚元之和宋璟的脸后,太平公主又直接去找了李隆基的麻烦,怒责李隆基,选择了将矛盾公开化!(太平公主闻姚元之、宋之谋,大怒,以让太子)

你一个太子,跟宰相走的那么近!还把我们都调走!你到底想对我皇帝哥哥干啥!

大帽子扣过来,李隆基惧了,只得上奏姚元之与宋璟离间他与姑、兄的关系,请求对这俩明正典刑。(太子惧,奏元之、离间姑、兄,请从极法)

二月初九,在李隆基的暗中保护下,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贬为楚州刺史。

不久李隆基的嫡系,中书舍人、参知机务刘幽求也罢相为户部尚书。

接连三相被罢,李隆基势力受到重大打击。

四月初九,李旦召群臣三品以上道:朕对皇位这事淡薄一辈子了,无论是皇嗣还是皇太弟,我都辞了,今欲传位太子,同志们怎么看?

群臣不敢回答。

这回效果对了,没有公开废话的了。

李隆基派右庶子李景伯固辞,太平公主的党羽殿中侍御史和逢尧上言于李旦道: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咋能这么儿戏!

李旦台阶拿到,随后停了这事。

一边打击了李隆基,一边又怕给人家逼急眼了,四月十三,李旦颁制: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

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

十月初三,李旦亲至承天门,引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宣布制书,责道“政教多缺憾,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官员编制膨胀,虽说有朕之薄德的因素在,也因为辅佐非才。韦安石调整为左仆射、东都留守,郭元振为吏部尚书,窦怀贞为左御史大夫,李日知为户部尚书,张说为尚书左丞,并罢宰相。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上述人事动作,都是太平公主的计划与算盘。(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这罢相的五位,韦安石和张说都是明确表态支持李隆基的,郭元振是太平公主陷害韦安石时出手相救的,李日知党派不明,窦怀贞是太平公主一党。

人家也不是光废你的人,只不过你的损失比较大,你还说不出去啥。

通过灾异的借口,等于太平公主以一个嫡系的代价换下了李隆基的三个支持者,随后补进的四位,刘幽求是李隆基嫡系;崔湜是她的嫡系;魏知古曾经是是李旦的相王府司马,陆象先是名声高凑数用的。(象先清净寡欲,言论高远,为时人所重。湜私侍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为相,湜请与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曰:“然则亦不敢当。”公主乃为之并言于上,上不欲用,公主涕泣以请,乃从之)

总体而言,李隆基的支持势力被削弱了。

你瞅瞅,太平公主对比前面武三思和韦后这俩傻冤家的段位就高出不知多少档次了,这其实就是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在势均力敌的政治博弈中,最显手腕的是吃一张吐一张的打麻将,将自己手里的牌换的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还能讲究个名正言顺。

你瞅瞅太平的招法,灾异问题自古都得拿三公出气,延伸到现在就是拿宰相开刀,踢走你们没话说吧,随后引进的四个人里谁的人都有,但总体而言我的阻挠势力变小了。

两个月后的公元712年正月,太平公主又不声不响的运作被踢走的窦怀贞和户部尚书岑羲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拜相了。

跟窦怀贞一块拜相的岑羲,是当年李显时代在李重俊兵变后政治迫害李旦时仗义直言的直臣,而且在李显朝那么乱的人事工作中是能风清气正保持出淤泥不染的好名声的。(再迁吏部侍郎。时吏部侍郎崔湜、太常少卿郑愔、大理少卿李元恭分掌选事,皆以赃货闻,羲最守正,时议美之)

由此其实也能看出来太平公主此时的政治行情,她手下不是没有能臣的,包括后面跟他一条道跑到黑的萧至忠,能力水平是后来被李隆基肯定惋惜的。(然玄宗贤其为人,后得源乾曜,亟用之,谓高力士曰:“若知吾进乾曜遽乎?吾以其貌言似萧至忠。”力士曰:“彼不尝负陛下乎?”帝曰:“至忠诚国器,但晚谬尔,其始不谓之贤哉?)

七月,彗星出西方,经轩辕星入太微星至大角星。

太平公主派术士对李旦说:彗星出现是要除旧布新,这天象是皇太子当为天子。(太平公主使术者言于上曰: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

太平公主的意思是希望激起他哥哥的愤怒,你儿子弄不好要干你啊!

太平想挑起这爷俩的矛盾,自己在旁边渔翁得利。

但这回,聪明的太平失算了。

他哥是何许人也,你跟风控之神说有生命风险?

躺下!天塌下来有武大郎顶着!

更重要的是,你旦哥不是你显哥,旦总只是没有胆子,人家不是没有脑子,你想拿他当枪使?

人家李旦直接道:传德避灾,吾志决矣!

太平公主及其党当时都蒙了,随后赶紧力谏不可,但这回说啥也不好使了,李旦道:中宗之时,群奸用事,天变屡臻。朕时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日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邪!

李隆基听说后飞马赶到往死里磕表示不要不要。

不要不行!甭管是真要有天灾还是你小子要搞人祸,爹跟你表态:爹这辈子只投保本理财。

李旦道:吾因汝功业得宗社。今帝座有灾,思欲逊避,唯圣德大勋,始转祸为福。易位于汝,吾知晚矣!

话说的确实漂亮,但李旦放权没放干净,太平公主还是劝他哥留下部分权力,李旦随后又顺坡下的对李隆基道:天下事还是重,朕还得帮帮你。(太平公主劝上虽传位,犹宜自总大政。上乃谓太子曰:“汝以天下事重,欲朕兼理之邪!昔舜禅禹,犹亲巡狩,朕虽传位,岂忘家国!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

这么一番操作,李旦完成了稳赚不赔。

1、不用担心李隆基未来将刀砍向自己,不用担心任何“意外”了,爹已经体面的不能太体面了,我连帝位都是主动传的,你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我。

2、我还能动动李渊的心眼子,还能体会体会最高的权力,还有最高话语权。

3、坏人是你姑,你和太平撕去吧。

八月初三,李隆基即皇帝位,尊李旦为太上皇,李旦自称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于太极殿;李隆基自称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于武德殿。凡涉及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以及重大的刑狱政务由李旦决定,其余政务均由李隆基决断。(三品已下除授及徒罪并令决之,其处分事称制、敕)

八月初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时代来到了这三十年杀戮游戏的最后一个年号了。

其实太平公主之所以那样说,李旦之所以那样做,大概率是得到了某种信号和感知。

李隆基这边真的在谋划兵变。

八月刚刚即位后,他的嫡系刘幽求因为宰相大多成为太平之党就已经与右羽林将军张暐私下谋化以羽林兵诛杀太平一党了,张暐秘言于李隆基道:窦怀贞、崔湜、岑羲皆因太平公主拜相,日夜图谋不轨。若不早图,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请速诛之!臣已与刘幽求定计,就等陛下您招呼了。李隆基是很认可的。(是时,宰相多太平公主之党,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谋以羽林兵诛之,使暐密言于上曰:“窦怀贞、崔湜、岑羲皆因公主得进,日夜为谋不轨。若不早图,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请速诛之。臣已与幽求定计,惟俟陛下之命。”上深以为然)

这事不大可能是刚即位就要玩兵变,时间太紧凑了,而是前面就有打算了。

所以李旦连滚带爬的让了皇位。

但李旦的突然体面延缓了时间,张暐的嘴又不严对侍御史邓光宾泄密了计划,于是李隆基大惧,亲自玩了检举揭发把刘幽求这俩“离间骨肉”的“坏蛋”在八月十九日就给下狱了。(暐泄其谋于侍御史邓光宾,上大惧,遽列上其状。丙辰,幽求下狱。有司奏:幽求等离间骨肉,罪当死)

最终李隆基以刘幽求有大功不可杀的理由流放于封州,流放张暐于峰州。

李隆基为啥要大惧呢?

因为此时太平公主的势力已经渗透进北门禁军了,他担心太平那边也狗急跳墙,人家毕竟还有太上皇的政治旗帜,真闹崩了局面的走向真说不准。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的势力此时已经到了七个宰相中有五个是她的人,文武百官大半都依附于她。(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太平公主抓着她哥哥这三品官以上的任命权力不断调宰相进班子,虽然三品下任命最终要李隆基批,但那也是宰相们往你皇帝那递的名单。

李隆基被温水煮的相当难受。

太平公主在这年夏天的时候已经与宰相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宫人元氏谋划在李隆基用的赤箭粉(天麻粉)中掺入毒药。

可谓全方位无死角了。

客观来讲,李隆基的政治手腕是比不过他姑姑的,你瞅瞅这几年让他姑姑始终压着打。

万幸的是,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阵营里安排了足够的眼线,王琚对李隆基说:事已迫在眉睫,不可不速发!

帮他太子监国的被罢宰相张说自东都遣人给李隆基送来了佩刀,表示领导您得动手了。

唐隆政变时投诚的崔日用因为和太平嫡系的薛稷关系不和此时已经被踢成了荆州长史,趁着回京入奏的时候对李隆基进言道:太平公主谋逆已经很久了,陛下往日在东宫时还是臣子,若欲讨之确实要废一番功夫。今既已临大宝,只需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奸佞得志,悔之何及!

李隆基道:诚如卿言,但就怕惊动太上皇啊!

崔日用道: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若奸人得志,则社稷为墟,安在其为孝乎!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党,则不惊动上皇矣。

说的那么好听,但李隆基还是下不了决心。因为崔日用说的那句“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党”听起来相当吓人。

他作为皇帝,需要“先定北军”······

七月,魏知古告密,说太平公主欲在七月四日作乱,令常元楷、李慈以羽林兵突入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于南牙举兵应之。(秋,七月,魏知古告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乱,令元楷、慈以羽林兵突入武德殿,怀贞、至忠、羲等于南牙举兵应之)

被逼到墙角的李隆基决定下手,以中旨通知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毛仲取闲厩马及家人三百余人,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数人,出武德殿,入虔化门。枭常元楷、李慈于北门,于内客省擒贾膺福、李猷,在朝堂抓了萧至忠和岑羲,皆斩之。(上密知之,因以中旨告岐王范、薛王业、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取闲厩马及家人三百余人,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数人,出武德殿,入虔化门。枭常元楷、李慈于北阙。擒贾膺福、李猷于内客省以出。执萧至忠、岑羲于朝,皆斩之)

来看看李隆基的核心班底:

1、亲兄弟:四弟李范,五弟李业;

2、自幼的好哥们:李令问(玄宗在籓时与令问款狎,及即位,以协赞功累迁至殿中少监);王守一(守一与玄宗有旧,及上登极,以清阳公主妻之)

3、家奴:高力士,王毛仲,李守德。

4、唯一的外人,是此时刚刚调回一个月的宰相郭元振。

要不是考虑李旦的因素,郭元振估计李隆基都不会加进来。

看似轻松,其实惊险到了极处。

这场政变说明了两件事:

1、太平公主的势力真的强到了一定地步,如果李隆基败了,这一上来扑北门的三百多人没能斩首完成控制,后世的历史很难讲会怎么写他;

2、李隆基成为中兴之主不是没有道理的,之所以斩首行动那么顺利,因为选人用人和保密水平做到了极致。

李隆基的英明还在于对他爹的了解上。

他爹听说有人动刀兵了,一溜烟就登到了制高点,站上了连接南衙的承天门楼。(上皇闻变,登承天门楼)

渤海小吏

老机灵鬼啥意思?

1、保证自己的安全;

2、你们的政治旗帜在这里,快向我靠拢呀!

但李隆基早把他爹算明白了,宰相郭元振上场!(睿宗登承天门,元振躬率兵侍卫之)

为啥要安排一个信得过的宰相入局明白了吧。

只有宰相带兵“保护”太上皇大人,所有的投机势力才不敢乱动作。

郭元振上奏,皇帝奉您的诰诛杀窦怀贞等,无他也,您别紧张。

李旦赶紧道:对!对!对!赶紧同志们除恶务尽去!

七月初四,太上皇李旦发布诰命:从今往后,大唐只有一个天,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

当日由太极宫徙居百福殿,突出一个坚决。

老机灵鬼乖乖当了死了裴寂的李渊,给自己稳健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保本的圆满句号。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后出来了,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唯一免难的,是李隆基的同事薛崇简,薛崇简由于多次劝他妈别造反被多次暴打,此役后被李隆基赦免,赐姓李,官爵如故。

抄太平公主的家时发现了这个历经爹娘俩哥哥四朝的大老虎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媲美皇家,家中的牲口,土地园林,放贷的利息几年也清收不完,她的那个床搭子家产都数十万贯。(籍其家,财货山积,珍奇宝物,侔于御府,马牧羊牧田园质库,数年征敛不尽。惠范家产亦数十万贯)

自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到公元713年李隆基剿灭太平。

三十年眼高于顶群魔乱舞的血腥政治终于结束了,一个能用上几十年的年号终于要再次出现了。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