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战:王翦灭楚(全)秦国搬开最后的大石

秦王政二十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在唱完这首歌后,告别了买凶者燕太子丹,刺秦而去。

没过多久,荆轲天下闻名。

渤海小吏

一条大龙的心灵受到了巨大伤害!

转过年来,秦王政二十一年,王翦率军攻灭了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仓皇逃亡辽东。

渤海小吏

这一战中,年轻将领李信英勇果敢,率军深入追击,击杀了刺秦主谋太子丹,将太子丹的首级作为礼物献给了嬴政。

王心大悦!

渤海小吏

无论干什么工作,干好领导重视的工作非常重要。

李信在获得嬴政的赏识后,机会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因为秦国在横扫北方后,准备南下灭楚了。

嬴政先是问灭赵灭燕的王翦:老将军如果要灭楚的话,需要多少兵马?

王翦回答:六十万。

王翦的回答给嬴政吓了一个激灵,六十万几乎相当于全国的兵马,当年打赵国都没这么费劲,而且我们在讲长平之战时给大家详细的讲过成本问题,六十万的兵马开销太过于浩大,一旦开战又将变成集全国之力向攻楚战场输血。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家的嬴政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嬴政随后问李信:小将军如果要灭楚的话,需要多少兵马?

李信将自己的政治生涯赌了进去,他选择了直接打老领导的脸:二十万就够了!

嬴政对于这个回答很满意,本来就是兵不在多在勇,二十万秦国棒小伙子还干不平楚国人?

在长平几十万大军惨胜的白起当初用了几万人就把楚国打的迁都,楚跟赵根本就没法比,还用的了六十万?

李信这小伙子从那一天我就觉得有出息,灭楚的人选就是你了。

王翦随即称病回家,李信接替了老领导的工作。

李信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获得了千古留名的机会。

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名声不太好听。

虽然后世把他当做了王翦灭楚前的欲扬先抑,把他当做了显示项羽他爷爷项燕英勇无敌的陪衬,把他当做了嬴政小家子气的可笑产物,把他当做了眼高手低的秦国赵括,但实际上,这些评价对李信并不公平。

至少说,他败的很冤,在他当时那种情况下,古往今来,能不输的人不多。

我们来看一下李信是如何指挥的吧。

在战事开始之时,大军在颍川郡集结后,李信分兵蒙恬率一路军像东南方向,延汝水两岸向陈邑延商水运动,自己则自西南方向出发,延汝水以南做迂回运动。

渤海小吏

图出自《中国历代战争史》

李信的打算,是走出一个两翼钳子攻势的战略包围楚军(参考上图两条蓝色线)。

刚开始也很顺利,平舆和寝丘两个楚国在淮北的据点,分别被两路军顺利的拔除。

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人看不懂了。


在攻占平舆、寝丘两邑之后,李信大军并没有再按照正常的程序向东,或者向南扩大战果,而是调头向北返回中原腹地,去攻击曾经的楚都“陈”(河南淮阳),以及之前位于魏、楚博弈区的“鄢陵”(河南鄢陵县)。

这是干啥呀?

这两块地区,早就是秦国属地了啊?

再想仔细深究原因时,历史在这里给我们开了个玩笑,秦王政二十二年到二十三年,“陈”这个关键的地方的所有史料变成了一片空白!

李信为什么要回军去打这个本国属地?

李信又是去打谁?

在大军进入楚境后,在“陈”究竟发生了什么?

全是空白。

李信的这段故事,被深层的掩盖了起来!

史书中记载:荆人(楚国被称之为荆人,因为要避讳嬴政的父亲,子楚的名讳)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史书中只记载了楚国军队一直跟随追击秦国军队,三天三夜不休息,结果大破李信军队,突破了最开始在秦楚前线的两层防御壁垒,杀了七个都尉级别的指挥官。

后面嬴政在请王翦复出时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您别病了,我想明白了。

渤海小吏

还是老将军您靠谱,咱不省钱了!咱还是造吧!

他仅仅说的是李信令秦军蒙受了耻辱,他直接就让李信背了黑锅,所有涉及到这段的史实全部成为了空白。

但纸却是包不住火的,无论怎样掩盖,你总会遗漏出蛛丝马迹。

当桩桩件件排列组合在一起后,真相逐渐大白。

渤海小吏

上一讲中,我们埋了了包袱,我说这场大败仗,和秦王灭那四国间一直空白的丞相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先来解密这个丞相是谁。

这个丞相,论辈分是嬴政的表叔,是华阳太后的侄子,昌平君。

就是和吕不韦,昌国君平定嫪毐之乱的那位昌平君。

最早的线索是从《史记索隐》中漏出来的: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后来,1982年,天津文管所从一堆废旧的破烂中拣选出了一个铜戈,这个铜戈经鉴定是秦国出品,并从中发现了细如毫发的三行铭文,最重要的一行:十七年,丞相启、状。

渤海小吏

在此要万分感谢我们敬业的天津文物工作者们,百拜。

在这两点的拼凑下,丞相,昌平君,熊启就被我们破案出来了,具体的破案过程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翻阅李开元老师的《秦迷》,大牛之作。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嬴政为什么要对他这个表叔讳莫如深,几乎将所有的资料全部删除了呢?

从根上说,要从荆轲刺秦开始。

秦王政二十年,荆轲刺秦失败后,嬴政受了很大的刺激,过去他对待六国的君主是比较厚道的。

比如说韩国投降后,韩王就允许留在了原首都新郑。

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显示秦国的厚道,为今后的侵略树立美好形象。

另一个是为了利用韩王的故旧影响力,减少新占区的抵抗,方便消化吸收。

但燕太子丹布置的这个荆轲刺秦行动却大大的伤害了嬴政的厚道心灵。

渤海小吏

他开始不再相信六国的这帮老贵族们,在这一年,他就把韩王从新郑,迁到了郢陈。这个郢陈,就是李信回军攻打的那个陈邑。

时间来到了秦王政二十一年,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新郑人民起义,但很快被镇压。

第二,王翦称病。

第三,昌平君徙于郢(还是那个陈邑)。

我们一件一件来解读,第二和第三有关联,第一和第三有关联。

先来说这个年度的秦国第一大事,攻楚决定。

对于攻楚的决定,当时作为丞相的昌平君还是不出意外的一句话没留下,但从他和王翦的下场来看,他肯定没说什么大秦必胜之类的正能量的话,这两个人都被嬴政边缘了。

还记得我们上一讲中,外戚势力对于灭自己祖国的态度吗?

作为具有楚国王室血统的昌平君从丞相的位置被扫出最高决策圈,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楚国势力的靠山华阳老太后在四年前就死了。

嬴政要培养自己的新一代军政领导班子,在他眼中,昌平君和王翦一个是反对派一个是老败家子,所以这俩出局也是嬴政的客观需要。

这是第二和第三的关联。

那么第一和第三的关联呢?

新郑人民在韩王被迁走的转年,就发动了起义,但这次复国运动却仓促失败。

韩王与其中有什么关系,我们不清楚,他的下场如何,我们也不清楚。

不过无所谓,毕竟他不是历史大势中的主角。

昌平君此时被调到他的关押地郢陈,有可能就是带着干掉韩王的任务来的。

这个任务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个任务却是非常有可能的。

当时的郢陈属于原来楚国的首都,也属于秦国刚刚吞并的领土,经过新郑之乱,秦王嬴政可能意识到了新占领区的民心工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这位表叔。

他想利用昌平君具有楚国贵族血统的这个优势,去楚国施展怀柔政策,整合这些新征服的楚地。

这种事情在后来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国家征服另一个国家后,被推到前面控制地方的,往往就是那些服务于征服国的,被征服国的精英人物。

楚人治楚地,是嬴政希望避免再度出现“新郑之乱”的对策。

换句话说,他派昌平君去那里,是为了当政委去的。

但他却万万没想到,他的如意算盘打砸了,自己的好丞相,好表叔却选择了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了自己。

渤海小吏

在李信深入楚地后,昌平君利用自身的威望上演了无间道,起兵反秦,切断了李信的归路。

昌平君的突然反水,让李信陷入了极端的两难的境地,如果往前再接着打,那么由于归路被断,后续的粮草运不上来,自己也容易面临着两线夹击。

如果回军打陈、鄢两地,那么后面又容易被楚军主力追击,同样还可能是两线夹击。

在这种没有准备的突然被友军断了归路的情况下,古往今来,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

最著名的就是威震华夏的关二爷斩庞德捉于禁,水淹七军,在前方打的曹操差点迁都,但后面一旦孙权捅了刀子,马上就扛不住了。

渤海小吏

所以说,李信这一战,输的很冤。

真正的败点,是嬴政的关键人事任命!

我这辈子怎么能有错误呢?我特么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始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嬴政要把锅都推到李信身上,还要掩盖住自己这位表叔的所有痕迹!

昌平君的反戈一击,让李信在两瓶毒药中最终选择了去摆平陈、鄢两地的叛乱。

毕竟中原若有失,自己在淮北就等于孤军深入了。

但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战争结果,李信回军后,楚军马上就咬上了秦军,一直紧紧跟随,在项燕的带领下,一直不断追击,三日夜不休。

可逮着你一回了!

在前有堵截后又追兵的情况下,李信始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构筑秦军的防线,在形不成有效防御的情况下,秦军在楚军不断地冲击下损失惨重,大败而归。

项燕这次的胜利,最终并没有改变楚国最终被消灭的命运。

渤海小吏

不过却对并没有多久之后的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当秦始皇死后,秦帝国起义军疯起的时候,曾经在秦灭六国的终场哨响之前踢进一球的项燕和他的楚军,最终凭借他们在楚国将灭时的出色表现,成为了反秦的符号担当!

渤海小吏

他的子孙也确实如宿命一般成为了秦帝国的命中克星,他家的一个年轻后生,以一己之力(真的是一己之力,没有丝毫夸大成分)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

渤海小吏

眼下还没轮到他上场,不过曾经被嘲笑过于谨慎(其实就是被嘲笑老败家子)的老将王翦,被重新推到了前台,秦王认错般的找到了他,而他也如愿的得到了60万秦国大军。

真正的灭楚之战,拉开了序幕。

在灭楚之前,王翦干了一件事。

他一路走,一路不断地派手下人找嬴政要爵位,要房子,要地。

先后要了五次之多。

王翦为自己树立的这个老鸡贼形象被后世不断赞誉,说老将军会做官,知道怎样让领导放心,也因此,王翦老将军成为了古往今来的明哲保身者的祖师爷

史书中王翦自己的解释是: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意思就是: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部队全部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来怀疑我吗?

这里的王翦说秦王“怚而不信人”,其实我怀疑是司马迁又一次的在黑秦始皇。

太史公好像跟秦始皇有仇,从嬴政出生的身份开始就没有停下对这位始皇帝黑的脚步。

但真实中的嬴政,却并非这样,尤其是他和他的大臣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两千年来君臣关系最好的时期。

在统一全国之后,嬴政并没有像刘邦和朱元璋这种平民出身的流氓皇帝那样大开杀戒,也没有像贵族出身的宋太祖一样玩杯酒释兵权的把戏,而是对所有的功臣宿将全部该怎么用怎么用。王翦,李斯,蒙恬等著名人物在他一朝全部善始善终,比如之前已经打败了的李信,回来后虽然背了黑锅,但该怎么用还是怎么用,后来才能在剿灭燕国最后势力的战役中俘虏燕王。

例外似乎只有吕不韦,没办法,您这身份太特殊了,而且我可是很“委婉”的让你搬家哦。

秦王对于大臣,无论是信任还是待遇,比绝大多数的帝王都要强。

王翦此时如此的小心谨慎,并非因为秦王的本性如此,而是无论哪个皇帝把全国的军队给别人,都会提心吊胆的吓死,再加上自荆轲刺秦,到新郑造反,再到昌平君叛国,短短两年间,嬴政受到了太多的背叛。

老将军这么做不得已,其实换位想想,嬴政此时更不容易。

嬴政为这次攻楚之役配备的阵容中除了王翦,还有一个大将,叫蒙武,上一次和李信打败仗的蒙恬的父亲。在李信、蒙恬两位小年青失败后,嬴政选出了两位老同志来实施此次的灭楚计划。

因为老同志比较稳重,嬴政希望这二老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的不要把家底给赔进去。

二老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仍然按照上次李信的路线自颍川出发进入楚地,但刚刚进入楚境没多久,部队开到了平舆,上蔡,商水,陈邑一线后,王翦说什么也不肯再走一步了。

渤海小吏

到了那条蓝线那就不动了,这才走几步啊!

士兵们每天就干两件事,固守营盘和休息。

王翦每天就干两件事,去一线送温暖,鼓励将士们好好歇着和打报告让后方送好吃的来然后和将士们一块吃。

渤海小吏

对面的项燕听说王翦带了六十万大军前来,于是也将家底都带来了,将楚国的所有能调动的兵力与所有资源集结于淮河以北,等待秦军的进攻。

但这一等,就是几个月。

项燕满以为秦国下了这么大的本,会有很大的动作,他作为防守反击的高手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他却根本没有等到如狼似虎的秦军扑来。

渐渐的他明白了王翦的打算,王翦打算拿国力拖死他。

说白了,王翦的战略构想,就是拿超大规模的兵力逼着你调动出全国的有生力量进行抵抗,但我却不跟你打,就跟你耗下去,拼国力。

秦国此时除了齐国外已经占领了整个华北平原,再加上之前的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汉中平原,四川盆地,全国的各大产粮区已经落到了秦国的手上。

渤海小吏

感恩图作者布哈林

楚国虽然实力仍然很强,地盘依然很广,但从综合国力上来说,却远远比不上秦国。

而且王翦并没有深入楚地,而是离家门口不远就打住了,再加上部队所处的位置是依托颍川的大物流网络,后方的给养并不费力的就能源源不断的送上来。

这也意味着,你无法通过断了王翦的粮道逼他六十万大军饿死。

此时此刻,颍川郡这个地方,作为全国一盘棋的时候,重要性开始无比凸显出来了。

渤海小吏

来看下面一张图。

渤海小吏

图出自《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这一道道交叉纵横的水网使得王翦根本不用担心后勤的物流问题。

此刻我们暂做了解,楚汉争霸时,这片土地有巨大篇幅。

项燕手中的兵力并没有王翦多,人少打人多,你只能出奇计,或者等着他打你,你通过防守消耗他。

如果你想退一步,就打算长期对峙了,你还没办法去裁一部分军来减轻国家的消耗,因为如果你人少了,王翦马上就会直接跟你死磕,拿规模的优势碾压吃掉你。

出奇计王翦不上钩,你想防守他压根不跟你打,你还不能裁军只能跟他耗,这就让项燕感到非常绝望。

打也不是,退也不可能,这就好比两个人追一个女神,一个有钱,一个没钱,没钱的那个只有展示自己的才华,特长,幽默等等一堆别的东西,才能够打动女神。

但如果那个有钱的就是舍得花钱,就是跟那个没钱的比花钱,今天带女神吃西餐,明天送跑车,人家还就是破不了产。

那个没钱的基本上就没什么希望了。

秦国现在就是这个有钱的。

楚国就是那个没钱的。

秦国赌的是能不能要你的命,楚国赌的是能不能保住命。

从战略优势上来讲,秦国就已经高出一大截了,再加上国力的比拼,楚国队已经大比分落后了。

渤海小吏

其实之前王翦在第一次嬴政询问灭楚对策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灭楚这一仗的打法。

所以他非要这六十万。

不过这个战略有两个非常大的弊端。

一个是成本太高,另一个是领导会不会放心。

这就好比你们家有一个亿,你到结婚的岁数了,跟你爸妈要九千万去娶媳妇。

不用问,你追那女孩的成功率肯定会非常高。

但你爸妈会问你,用不用花这么多钱?

一千万行不行?

啥姑娘值九千万啊?

这钱给你你是去娶媳妇了吗?你别抽了赌了嫖了或者直接把我钱套走不理我们老两口了。

所以嬴政最开始是对王翦很不满的,毕竟谁家也不会给败家子好脸色的!

不过昌平君的背叛和李信的第一次失败让嬴政没有了选择,他只能选择相信老王并花这九千万。

说到这里有一个我们忽略的问题,真给你这九千万,你会不会花?

渤海小吏

要知道,王翦带着全国各地集结来的这六十万人,一待就是好几个月,没出任何事,战斗力还能保持的特别高昂。

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统军才能。

这种能力不是人人有的,比如说有句非常著名的成语: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这是出自于刘邦和韩信的一次聊天,韩信说刘邦最多带十万人,而他越多越好。

你可能会纳闷,带的兵当然是越多越好啊,人越多打起来优势才越大嘛!给你六十万你也能灭了楚!

没那么简单。

带兵的能力,人数后面每加一个“零”,都意味着二锅头到茅台的巨大差别!

现实中,当你带着六十万人出了国去拼命,你要考虑如下事项。

六十万人的吃,喝,拉,撒,衣,药,宿营地,水源地。

以及如何让这六十万老爷们不无聊,不闹事,不性饥渴,还要保证训练,保证士气,战机到来时战斗力随打随有。

还有六十万人攻击时如何形成组织,如何追击与防御,部队间如何形成默契而不是自相踩踏变成国庆旅游景点。

渤海小吏

等等等等。

每一项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项处理不好,整个大军就会面临下面处境:

要么战斗力打折。

要么传染病死一大半。

要么被敌人发现弱点各个击破。

要么还没打自己就哗变了。

渤海小吏

所以说,看着王翦是个败家子,但除了王翦,还真的很难有人能够去张这个嘴,说我能带六十万人。

真以为花钱容易啊?花大钱可是需要艺术的!

渤海小吏

几个月过去了,楚王坐不住了,官方记载是说:楚王认项燕为怯,数遣使催促其出战。

楚王认为项燕胆怯,派了好几拨使者催促其出战。

其实如果你看过我们长平之战的分析,赵王换廉颇,和楚王逼项燕出战,原因都是一样。

甭什么胆怯了,说点实在的吧,就是没钱没粮耗不下去了。

再看一次关键图。

渤海小吏

项燕没有办法,也没法蹲点了,只能率大军进攻西线的秦军。

在老王工头加固了大半年优良工事的防御下,楚军根本就没有斩获,但秦军仍然不出工事反攻,就打算跟你拖下去了。

项燕反复叫阵,不得,于是引军东去。

就在这时,老将军王翦就像鲨鱼嗅到了血腥味一样感觉到了战机。

王翦先是问部将,将士们天天在干什么?

部将回答说,孩子们天天在玩游戏。

老王随后总结性发言:士卒可用矣!

渤海小吏

随即王翦马上点起六十万大军,下令紧紧咬上楚军,全线展开决战。

在涡河之南,秦军追上了楚军,展开了大战,楚军背后是涡河,秩序大乱,在此地,王翦毕其功于一役,消灭了楚军主力,剩下的残余楚军向东溃散。

王翦令蒙武率一部军攻略淮北之地,自己带主力开始直击楚国首都寿春,俘虏了楚王。

至此,楚国被灭。

后世在评论这场大战时,评价最多的就是:不作就不会死!打仗就是比耐心!你项燕瞎动什么!你跟王翦那老小子耗啊!打了一次胜仗就不知道姓啥!我大楚都让你搭进去了!

不过你要是仔细回想一下整个战国的十二战呢?

整个战国中晚期历史,实际上就是在不断的重复一句话:打仗就是打国力!

渤海小吏

如果我们深入来看,王翦没错,项燕没错,甚至逼战的楚王也没错,因为他当家他知柴米贵。

全都没犯错,只是弱者不得已!

这场大战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就是,当你具有着巨大的国力优势时,如果你还有稳重靠谱的将军,你就应该选择进行消耗战。

如果你是大公司,那么就要跟小公司打价格战,成本战。

如果你是美国,你就是要通过军备竞赛去把苏联拖死。

我们曾经一再说秦国幸运,他幸运在了哪?

这个国家幸运在了始终有人,或者事,莫名其妙或天作之缘的将他始终绑定在一个正确的战略上!

魏犯了战略错误,秦也犯了,但赵国和范雎给他拉回了黄土高坡了。

楚国那边也搞了改革,但吴起不是商鞅,楚国贵族也不是魏冉。

齐让乐毅打秃了是亡在了作上,没问题,秦也差点作,但秦武王自己砸脚丫子走人了。

赵武灵王一世英明最后死在了接班人抉择上,要知道秦这方面也有过大虚惊,武王死后秦国内部成粥了,但猛人魏冉铁腕血腥与慧眼独具保证了秦国最终得以奠定了天下之基。

这一系列的幸运,除了白起神仙打架外,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

用我越来越大的屁股,不断地坐死你!

古往今来,太多的优势者,并没有琢磨明白这句话,后面两千年下来,太多的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违背了“秦国式幸运”!

对了,还有一个人的下落没有交代,昌平君。

昌平君在楚王被俘后,被项燕立为新的楚王,建立起了流亡政府。

这个流亡政府并没有支持太长时间,在王翦俘获楚王的转年,秦王政二十四年,被王翦消灭。

昌平君和项燕全部战死,楚国各地被王翦平定,楚国也因此“暂时”的成为了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自己的表叔昌平君的背叛让嬴政愤怒且悲伤而且还有那场不光彩的大败,以至于删除了他的所有资料,所有涉及到他的事情均进行了掩盖。

千年后,我们看到这段历史,看到了莫名其妙的李信,看到了老谋深算的王翦,看到了用人不疑的嬴政,我们其实也应该看到为了自己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这个秦国贵族,昌平君。

对了,我们还剩下了一个国家没有说,这就是齐国,上一讲,我说用100字来说它。

也许保守了,可能得用100多字。

嬴政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总是忽悠齐王:我虽然强奸她们,但是你对于我来讲太重要了,你是女神,我是绝对不会碰的。

这个国家如蠢猪一样的眼睁睁的看着秦国一个又一个的消灭了身边的每一个国家。

渤海小吏

它就搁那杵着。

在王翦灭楚后,他的儿子王贲率军将燕国在辽东的残存势力剿灭后,捎带脚打入了临淄。

齐王投降。

自此,秦国统一六国。

渤海小吏

嬴政打下的这份家业大的吓人,以至于他在给自己起封号时煞费苦心。

最早群臣的上表中,这个封号是“泰皇”。

明显不好听,传到今天成东南亚某小国领导了。

祖龙嬴政将“泰”字圈掉,后面加了个“帝”字。

自此“皇帝”这个封号被后面的两千多年中的数百位统治者所珍爱,一直沿袭。

出处是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后来有一种香烟的品牌也是在其中各取一字)

皇者,大也,煌煌盛美。

帝者,德象天地,父天母地,为天下主!

真牛啊!

嬴政的这份家产,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它的伟大在于,他几乎统一了所有的已知文明,统一了所有的已知区域。

渤海小吏

这在当时,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不过这个华夏大地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却又如同绽放的烟花般绚烂而短暂。

仅仅十几年后,一个叫刘邦的沛县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就打进了咸阳,秦始皇嬴政的万世基业仅仅经历了二世就走向了衰亡。

战国的历史已经翻了过去,秦在一统天下后,这段历史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华夏大地迎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浓度最高的五年大戏。

没有之一!

刘老三,楚霸王,萧主任,张指导,韩半仙,陈老板,彭队长,沛县老小子天团····

麻溜跑步前进!

赶紧都候场来!

到你们的戏了!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