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5.0终版”,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一,周廷接到军情奏报,说镇、定二州上言契丹入侵,北汉兵自土门关东下与契丹合兵。(显德七年春正月辛丑朔,文武百僚进名奉贺。镇、定二州驰奏,契丹入寇,河东贼军自土门东下与蕃寇合势)
大年初二,殿前司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率前军先出发了。
这个慕容延钊比赵匡胤大14岁,少以武勇干练闻名,刘知远建汉时慕容延钊就跟着郭威混了,郭荣即位后任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高平之战后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不久升殿前都虞侯,淮南平后任殿前副都指挥使,属于赵匡胤一直尊着兄事之的殿前司老哥哥。(初,延钊与太祖友善,显德末,太祖任殿前都点检,延钊为副,常兄事延钊;及即位,每遣使劳问,犹以兄呼之)
算是自己人,慕容延钊也服赵匡胤这个小老弟,但毕竟是军界老哥哥,担心后面事不方便,于是被派作先锋先北上了。
赵匡胤当时的篡位行情已经没有悬念了,都城过了一个最恐怖的年,百姓们拜年时就已经传开了,出军之日赵匡胤就会成为天子,随后那按照老惯例就是禁军大乐透,三天零元购,当时士民恐怖到已经开始收拾铺盖卷准备逃活命了,但据说宰相和枢密使这几位不知道。(壬寅,殿前司副都点检、镇寧军节度使太原慕容延釗将前军先发。时都下讙言,將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爭为逃匿之计,惟內庭晏然不知)
这就比较呵呵了,你还真觉得他们傻啊?
百姓眼里,他们是宰相,在赵匡胤眼里,他们就是跪着要饭的,赚钱嘛,生意,不寒碜,关键这时候站起来也没有意义。
正月初三,赵匡胤带着大军出了城,没出现称帝的戏码,纪律严甚,京城上下才稍微踏实了些。
当晚,大军走到了陈桥驿,将士们开始按剧本走了,嚷嚷道:主上幼弱,不能亲政。如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流这血汗谁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也不晚。
还是五代老思路,充满了实用主义思潮。
来看下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拥戴六功臣,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龙捷右厢部指挥使赵彦徽。
侍卫亲军的主力都让他带出来了。
虽然郭荣死后这半年的故事基本都是空白,但从这能看出来,赵匡胤这位“后周严选”的禁军设计师已经完成了对侍卫亲军司的实质性掌控。
由于当年后汉的宰相和枢密使权重太过,所以郭威郭荣一直对这帮执政防范很深,目前这宰臣范质、王溥都是文人,俩枢密使魏仁浦和吴廷祚也都很多年远离军旅了,这也间接让赵匡胤拿到了石虎的剧本。
哪怕石勒死前步步为营的一步步收了石虎的权,把皇位给了世子石弘,把管杂胡的大单于和都督中外军事的军权给了次子,石虎一度都门可罗雀了,但只要石勒一死,石虎重剑无锋的一出现,就证明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布置与套路都白给。
在一系列利益勾兑和排练后,陈桥兵变大戏上演,都押衙李处耘把同志们的呼声跟赵匡义说了,赵匡义随后和李处耘一同去找了赵匡胤的秘书赵普。
还没等汇报完呢,诸將已经冲进来嚷嚷上了,赵普和赵匡义好说歹说不好使,诸將很快拔出刀嗷嗷叫道:我们已经犯了灭族大罪,如今我们主意已定,太尉若不从,我们怎能退而受祸!
赵普看到势不可遏,与赵匡义同声骂道:策立大事!得仔细商量!你们怎能如此放肆狂悖!
赵普又商量道:外寇压境,咱先打完仗再唠这事行不行?
诸將不同意道:如今政出多门,事久则变,当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贼不难。太尉如不受策,六军亦难向前。
赵普随后又对诸將道:兴王易姓,虽说是天命,但实际系人心。前军昨日已过黄河,节度使各据方面,京城若乱,不光外寇越来越深,四方也必转生变。你们若能严敕军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然安宁,诸將亦可长保富贵!
诸将皆许诺随后去各自开会了,当夜赵普遣衙队军使郭延贇驰告赵匡胤的两个盟兄弟,留守都城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做好准备。
一切都运作好后,將士们列队等待天明。
等啥呢?
据说赵匡胤先生这晚上喝多了,这堆事他啥都不知道,正月初四是被山呼海啸的全军咆哮给喊起来了,随后赵普和赵匡义进去跟赵匡胤说了昨晚的事,然后诸将披甲执兵的直扣寢门道:诸將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惊起披衣还没来得及回话,就被同志们扶出来披上黄袍了,跟村里摁脑袋配牲口一样粗暴,然后底下跪倒一片,山呼万岁。被强迫的赵匡胤不同意,同志们不答应,随后被扶上马往回走了。(太祖醉臥,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震原野。普与匡义入白太祖,诸將已擐甲执兵,直扣寢门曰:诸將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听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太祖固拒之,觽不可,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
赵匡胤一看自己不答应不行了,随后对诸将道:你们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我就配合,不然我不能当你们的皇帝。
诸将皆下马表示我们听,咱快别演了,这段掐了别播了,咱快点吧,你咋那么多戏呢,郭威当年还是扯旗子临时裹的黄袍,你这直接道具组早早就准备好了,咱就别整啥公证专业第三方的活儿了。
赵匡胤道: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汝等毋得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你们不能干这事,事定后当厚赏你们,不然当族诛!
诸将同意,随后大军返回,赵匡胤一方面先遣客省使潘美见几位执政,告诉下将士们的呼声,一方面遣楚昭辅去安抚老娘去了。(陈桥师还,昭宪太后在城中,太祖忧之,遣昭辅问起居,昭辅具言士众推戴之状,太后乃安)
呵呵,知道为啥这次在距离大梁城20公里的陈桥就兵变了吧,赵匡胤主要得防着点家里别跟郭威爷俩一样让人屠了,这回早早就派小弟去护家去了。
大军回来一路如归,石守信开门,诸将拥赵匡胤登明德门,赵匡胤令军士解甲还营,自己也回了公署,脱了黄袍,很快將士们带着范质等执政到了,赵匡胤哭道:吾受世宗厚恩,今日被六军所迫,事已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
范质等没说话,随后散指挥都虞侯罗彦瓌拔剑怒吼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赵匡胤骂,小罗不搭理,王溥赶紧就磕了,随后范质也喊了万岁,然后就是跟那孤儿寡母走程序了。
整个兵变过程极其丝滑,由于这都黄袍加身的“5.0版本”了,前面的一大堆漏洞和损失也都早早预料到了,早早就被赵匡胤都防出去了,唯一的受害者是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据说他听说事变后自内廷惶遽而归,结果被赵匡胤先派回来打前站的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在路上遇到觉得这是改革阻力派,然后追杀至家灭了人家满门。(太祖奉诏北征,至陈桥为诸军推戴。通在殿阁,闻有变,惶遽而归。军校王彦升遇通于路,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皆死)
很难讲真相到底是什么,韩通被王彦升借机平账的概率更大,总体而言,此次黄袍加身极其丝滑,在经历了李嗣源“黄袍加身1.0版本”的邺都风云,李从珂“黄袍加身2.0版本”的凤翔懵逼,刘知远“黄袍加身3.0版本”的晋阳余晖,郭威“黄袍加身4.0版本”的渡河靖难,此时“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一整套操作流程已经体系化了,而且赵匡胤遇到了最低难度版本,小皇帝刚八岁。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时年34岁的赵匡胤在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下诏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其所领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府,改元“建隆”,内外马步军士大赏,命官分告天地、社稷,遣中使诏喻天下,对诸道节度使別以诏赐收买。
等赵匡胤上岗后,相当逗的事情出现了。
正月二十九,镇州方面恰到好处打来呈报件,说契丹与北汉都逃跑了。(己巳,立太庙。镇州郭崇报契丹与北汉军皆遁)
呵呵,从最开始这个契丹入寇的消息就很有意思。
据人家《辽史.穆宗纪》的记载,睡王在959年十二月刚回了上京(今赤峰市巴林左旗),然后就紧接着一场叛乱。(冬十二月戊寅,还上京。庚辰,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谋反,事觉,鞫之。辛巳,祀天地、祖考,告逆党事败)
所以这南侵不太可能跟耶律述律有关,不光不符合睡王的性格,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来不及。
此时镇守大辽南京的依旧是外戚萧思温,之前咱们说过这位大辽史上最怂的南京留守,郭荣打过来时将士们请战他都不让出动,易、瀛、莫都丢了以后幽州震恐,百姓们开始逃往西山了,萧思温这时候是推锅给上级表请亲征的,这么个货你指望他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规模入侵?
所以吧,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很有意思。
而且我们刚说了,这个战报都没出正月就恰到好处的解除警报了,所以吧,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就更有意思了。
再来看看这个充当赵匡胤道具的郭崇,也真是挺唏嘘的。
郭崇原名郭崇威,是当年帮助郭威篡汉的二把手,十年前他就是赵匡胤的角色啊,不过前浪出来早了没赶上孤儿寡母的剧情,被拍沙滩上了,郭威不行的时候命他出镇澶州,剩最后一口气时还不忘催促他赶紧滚蛋。(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等郭荣即位后第一时间要迎战北汉,郭崇和符彦卿这帮老同志跟着去了,战后加兼侍中,当年冬移真定尹、成德节度使,此后就一直搁那待着了,在郭荣一年年的温水煮青蛙过程中,各地节度使能动性越来越小,此时节度使已经没有治民权限了,户口啥的都被中央收走了,你财权都没了,谁跟你干玩命的活儿啊!
十年前,郭崇正眼看赵匡胤一眼都算他输。
十年后,这位后唐时就应募征战的53岁老将军身处悠久造反历史的成德老区却沦为了34岁赵匡胤的点炮工具。
这历史大势的潮起潮落啊!
人类不要在大自然前谈猛烈,原子弹氢弹啥弹在地震火山面前那就是个蛋;英雄也不要在历史潮汐谈什么个人意志,滚滚的洪流在推着你走,谁都由不得谁。
有郭崇这种活明白认命的,自然也就有还没活明白不认命的,比如说后唐时在李从荣时代就跟着掺和宫变的老军阀,昭义节度使李筠。
李筠自幼善骑射,大力士能开百斤弓还连发连中,李从荣判六军诸卫事的时候募勇士为爪牙,李筠操弓矢求见,他那弓力及百斤,府中无能挽者,李筠抄起来拉满还有余力,所发皆中,因此被特招为了李从荣的特种兵,李从荣的天津桥叛乱时李筠跟着了,射杀十数人后看情形不对遛了。
李筠年龄不详,不过从这个履历来看,现在应该在五十以上了,跟郭崇差不多,清泰初年,后唐要死的时候,李筠又应募为了内殿直,迁控鹤指挥使,然后就到了后晋,等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后,想搞事的赵延寿听说了李筠骁勇名声招致账下,但很遗憾,干大事惜身的赵延寿作乱不成被俘,李筠随后出谋联合晋军诸将击败了镇州的契丹留守耶律解里之军收复镇州,也就在这个时候,刘知远在晋阳称帝,李筠带队入股拜博州刺史。
后来郭威出镇河北时,李筠改换门庭,成为了郭威的先锋指挥使兼北面缘边巡检,后来又作为先锋成了后周的开国元勋。
952年,李筠被拜为昭义军节度使,此后李筠就一直是后周的北门锁钥,一干就是八年多。
这八年多的时间里,李筠在看好北门的同时也在不断召集亡命之徒,郭荣一直看在宏图伟业要干的事太多而忍让着,毕竟这货还是能把门看好的。(筠在镇擅用征赋,颇集亡命,尝以私忿囚监军使,世宗心不能堪,但诏责而已)
结果吧,这李筠咱也不知道哪根弦搭错了,真拿自己当个人物了,听说赵匡胤篡了周后,李筠有种自己留着的好白菜被猪拱了的感觉,赵匡胤派使者给他加兼中书令暗示这老军阀入朝,李筠当时就想翻脸的,在左右苦劝后才迎接来使,但随后又大庭广众的挂了郭威的画像搁那哭,整的他的幕僚班子们都哆嗦了,赶紧跟使者解释说我们领导喝点酒就这德行,千万别见怪。(太祖建隆初,加兼中书令,遣使谕以受周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方僶俛下拜,貌犹不恭。及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悬壁,涕泣不已。宾佐惶骇,告使臣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为讶)
李筠在使者走后又受到了北汉刘钧的勾引,还是决定反了,他长子李守节流泪苦劝,不好使。
这堆信息汇总到了朝廷后,赵匡胤一边手诏抚慰,表示美好的生活会有的,咱就别做梦了,一边把其表态归顺的儿子李守节任命为皇城使。
李筠同意李守节入朝稳住赵匡胤争取时间,还捎带脚让他儿子探测虚实,等李守节来了以后赵匡胤迎接道:呦!太子你咋来了?
李守节当时就懵了,随后赶紧狂磕说这是有小人谗言。
赵匡胤直接把话挑明了:我知道你多次劝谏,你爹不听你的,我今天杀了你没必要,你回去跟你爹说:我没做天子的时候,你干啥都行,我如今既然已经做了天子,你怎么就不能做我的臣呢!
李守节回去后把这话说了,李筠开始了紧急谋划,先是抓了监军亳州防御使周光逊和闲厩使李廷玉送到了北汉做投名状求援,然后又遣兵袭泽州,杀了刺史张福据其城控制了太行陉。
他的从事闾丘仲卿献策说啊:公以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亦恐不得其力。大梁兵甲精锐,难与争锋。不如下太行陉,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争天下为上计。
李筠说啊:我是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昆弟,禁卫都是老人,听说我来必然倒戈归我,况且我有枪术天下无敌的爱将儋珪和日行七百里的拨汗马,何忧天下不是我的!(筠曰:”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昆弟,禁卫皆旧人,闻吾之来,必倒戈归我,况有儋珪枪、拨汗马,何忧天下哉。”儋珪,筠爱将,有勇力,善用枪;拨汗,筠骏马,日驰七百里,故筠夸焉)
他说这话吧,感觉是从二十多年前穿越过来的一样,还幻想着当年凤翔哭帝那出戏了,关键是这个“凤翔猜想”已经在十一年前被李守贞验证过是行不通的了,而且他都活出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的割裂感了,你知道现在的禁军重新整编了吗?你知道现在的禁军这些年出去打了多少仗了吗?你知道赵匡胤带着不到两千人就敢在金陵北五十里跳脚骂街吗?
还“禁卫皆旧人,闻吾之来,必倒戈归我”,人家认识你谁啊!
好不容易从后周开始咱写了点高段位内容,又拿这种货色玷污咱篇幅,村里断八年网这大哥等来了北汉外援后以臣礼迎谒刘均,结果看见对面那点寡弱水平后心里就后悔了,更逗的是北汉还给他派了监军官卢赞,一肚子窝囊气的李筠留下李守节守潞州自己率兵南下了,结果由于他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人家赵匡胤早就凝聚全身内力就等你给信号呢,你一反人家第一时间就窜出去了,石守信和慕容延钊已经率两路兵夹击他来了,赵匡胤特别指示不许放这老小子出太行陉!
双方于高平老战场会面,首战李筠被杀三千人,紧接着赵匡胤御驾亲征来了,在泽州城南打败李筠的三万主力,李筠逃还泽州,赵匡胤亲自督战攻破泽州,李筠自杀,李守节献潞州投降,赵匡胤释其罪,赐袭衣、金带、银鞍展现出了自己的大度。
保义节度使袁彥之前也是跟随郭荣南征北战的殿前司军将出身的,听说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也日夜整军备战,赵匡胤听说后第一时间派了心腹潘美去监军,找机会干掉这祸头。(陝帥袁彥凶悍,信任羣小,嗜殺黷貨,且繕甲兵,太祖慮其為變,遣美監其軍以圖之)
潘美去了后直接单骑入城讲了政策,袁彦这就属于跟着郭荣打了这几年仗后见了世面的,他整军治甲完全就是个参与感,如果都城乱了,他能去掺和,如果啥事没有他就是个乐,规规矩矩当时就收拾行礼入朝参拜新领导了。
这里面心态调整最好的就是张永德同志,丝毫没有纠结自己曾经距离皇位仅仅一步之遥,乖乖入朝觐见给他赵哥敬酒。(太祖即位,加兼侍中。永德入朝,授武胜军节度。入觐,召对后苑,道旧故,饮以巨觥,每呼驸马不名)
基本每一个节度使入朝后在得到赵匡胤笑脸相迎的同时也都会喜提移镇大礼包,赵匡胤拿着自石敬瑭开始就已经跑通了的节度使轮换大法开始帮这一个个虎狼之将们走向盖着宋旗入土的体面。
从此往后,赵匡胤动不动就对各地节度使进行大轮岗,甭管你多高功勋,你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也需要适应,总要在地方进行几年的经营和积累才能捋顺吏、兵、财,但等你熟悉差不多了又给你调别出去了,多年经营就会化为泡影,谁能真下狠心在没成为巨根的时候跟朝廷翻脸呢?更别说在郭荣时代地方财权就已经从你节度使那收了,给你调动两次慢慢你性子也就磨没了,等节度使大调动成为政治规矩后各节度使也就懒得再去苦心经营了,干不了两年又挪地方了,各藩镇的官吏和兵员也都慢慢明白了,流水的节度使是不值得干玩命的活儿的。
从朱温拉开五代大幕的时候只有河南淮北地区的藩镇成功压实了,到石敬瑭时耍心眼的偷袭式调动,再到如今赵匡胤阳谋公开的制度化轮岗,其背后是梁唐晋汉周五代王朝对节度使这个自安史之乱后就失控的乱世之源长达半个世纪的削弱和肢解。
天下再无一个藩镇有足够强大的军力财力人力跟朝廷抗衡了,这哑巴亏你不吃也得吃了,但是吧,并非每个人都像张永德那样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比如说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其实李重进造反也赖赵匡胤,最早其实人家没等赵匡胤喊就自己早早请求入朝了,但赵匡胤当时局面还没稳,李筠还没弄死呢,于是没让南面这位前朝太祖的外甥入朝,回复咱们心连着心,你不着急哈。李重进随后心虚了,进入自己寻找道路模式,开始召集亡命修整城防并派其吏翟守珣去联络李筠。(重進請入朝,上意未欲與重進相見,謂翰林學士饒陽李昉,曰:善為我辭以拒之。昉草詔云:君為元首,臣作股肱,雖在遠方,還同一體。保君臣之分,方契永圖,修朝覲之儀,何須此日。重進得詔,愈不自安,乃招集亡命,增陴浚隍,陰為叛背之計。李筠舉兵澤、潞,重進遣其親吏翟守珣。間行與筠相結)
结果吧,他这亲吏过去跟赵匡胤是有来往的,直接把领导卖了去京城拿富贵去了,赵匡胤问道:你说我要是赐李重进免死铁券好使不?翟守珣直接把领导卖了个更高的价,他死不悔改的!(初,重进谋举兵,遣亲吏翟守珣往潞,阴结李筠。守珣素识太祖,往还京师,潜诣枢密承旨李处耘求见,太祖问曰:”我欲赐重进铁券,彼信我乎?”守珣曰:重进终无归顺之志)
赵匡胤随后厚賜翟守珣,许诺爵位让他回去劝李重进缓缓,让朝廷能腾出手先去削北面那位。(宋太祖厚赐守珣,许以爵位,且令说重进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以分兵势)
翟守珣回去后劝李重進养威持重,不可轻发,让子弹再飞一会。
客观上来讲也对,李重进等了等,看了看北面的成色,等赵匡胤平了泽、潞,腾出手来后开始对各地节度使大轮换时,按理讲李重进已经没机会了,该杀了翟守珣灭口喜迎新时代了。
但是吧,他被小人给祸害了。
赵匡胤徙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这个位置很显功力,封山东去了,距离不近不远,还担心李重进疑心,又遣六宅使陈思诲带着免死铁券去了,赵匡胤还是老思路,我不想下杀手,咱们和了吧。李重进那本来都决定跟着走了,但被左右劝阻,最终下定了决心造反。(重进欲治装随思诲入朝,为左右所惑,犹豫不决。又自以周室近亲,恐不得全,遂拘思诲,治城隍,缮兵甲)
这个“左右”,大概率就是那翟守珣使的坏。
此时再来平他对于大宋禁军来讲那叫南下旅游,河道早都通了,禁军们三战淮南那都太熟了,赵匡胤御驾亲征率全军坐着船就掏他来了。(庚寅,上發京師,百司六軍並乘舟東下)
这个仗打的顺利到啥程度呢?
赵匡胤还没赶到城下,行至大仪镇(仪征市北)的时候,石守信遣使驰奏扬州眼瞅就破,您快来吧。
当晚赵匡胤赶到城下,同志们一看领导终于到了当时就攻拔了,李重进全家自焚,赵匡胤尽杀其党数百人,李重进兄深州刺史李重兴闻其叛后自杀;弟解州刺史李重赞、子尚食使李延福全部被杀于闹市。
其实从赵匡胤对李重进之弟解州刺史李重赞和其子尚食使李延福的株连来看,也能明白他对“后周王气”的忌惮,后周郭氏的那堆语焉不详其实也大概能猜出来为何如此结局。
外患都解除了,赵匡胤开始遵循他荣哥哥的脚步去完成后周未竟的事业了。
961年正月,赵匡胤亲自来到造船务观习水战,并分遣常参官去诸州整理民田数据要动地方上的土地账本,然后诏发京畿、陈、许丁夫数万,以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监督,开凿闵水自新郑与蔡水相合贯通于京师。
三月,再次对五丈河进行清淤,并诏陈承昭于京城西夹汴河造斗门控制水量,自荥阳凿渠百余里引京、索二水通城壕,新水门造好的时候赵匡胤还要去亲自视察验收。
满眼看过去都是他的影子。
郭荣也算是带出来了一个好徒弟。
这年六月初二,赵匡胤他妈杜太后死了。
这老太太在北宋开国一年后的过早离去按常理讲应该不叫个事,但却随后牵扯出了一个后世的著名悬案——金匮之盟。
咱们先看史料,话说老太后不行的时候,赵匡胤侍药不离左右,最后时刻老太后专门喊来了自己看重的赵普前来做公证人,然后老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为啥你能得天下吗?赵匡胤光哭不说话。
太后说别哭我这跟你说大事呢,赶紧回话,随后赵匡胤回了些祖上有德太后阴功的片汤话,但老太后图穷匕见的亮了底牌道:不对!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罢了!周祚要是有成年君主哪里轮的到你!你死后应传位你弟弟,国家立长君才是社稷之福!赵匡胤回答哪里敢有违您的教诲。(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随后老太后对赵普道:你给我记下来,这事不可违!赵普随后就在病榻前写了誓书,在纸最后写上公证人赵普,然后藏在一个金匮(金盒子)里面了。(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这段记载,出自于《宋史.昭宪杜太后传》。
在《宋史.魏王廷美传》中也背书了:初,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貌似挺言之凿凿的,但我先说下咱的最终推论哈,很可能是有这么一个口头上的“兄终弟及”,但大概率没有这个文件版的“金匮之盟”
因为再提到这个金匮之盟的时候是这么个场景:赵普在赵匡胤一朝十年独相的风光无限后因为个人膨胀等诸多原因被踢出朝廷后郁郁不得志,赵光义上台后也一直对这个前政敌防范的很严,等赵光义要处理威胁他传位给自己儿子的三弟赵廷美的时候,赵普立场鲜明的站在了赵光义的身边表示拥护!要跟赵廷美这反动派斗争到底!然后还密奏道:当年老太后遗命的事,说咱还有个文件记得不?赵匡义随后根据赵普所说找到了金匮然后得到了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文件背书,随后投桃报李的将赵普再度拜相了。(太子太保赵普奉朝请累年,卢多逊益毁之,郁郁不得志。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適知潭州,受詔归闕成婚,礼未踰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会如京使柴禹锡等告秦王廷美骄恣,將有阴谋窃发。上召问普,普对曰: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退,復密奏:臣开国旧臣,为权倖所沮。因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愬之事。上於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并发金匱,遂大感寤,即留承宗京师,召普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辛亥,以普为司徒、兼侍中)
此时已经是公元981年的太平兴国六年了,赵匡胤都死了五年多了,这么关键的一份文件现在才冒出来?
后来这个赵普亲自挂帅搞掉了赵廷美,为了保自己富贵着陆成了赵光义的最强工具人,所谓“廷美废,多逊南迁,普之力也”,他说有这么个东西,可信度能有多少?
所以说是否真的有,很难讲,但是杜太后死前的这个“兄终弟及”的遗命却大概率是存在的。
这老太后有智慧见识,常跟着左右大政方针,史载老太后“独呼赵普为书记,常劳抚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尤爱皇弟光义,然未尝假以顏色,光义每出,辙戒之曰:必与赵书记偕行乃可。老太后一直在大力培养这个和赵匡胤差了12岁的二小子。
老太后在死前很清晰的对时年35岁的赵匡胤直接摊牌了终结五代乱局的最关键要素:寿命。
赵匡胤他爹那辈儿没给他留下啥叔伯帮忙的,赵匡胤此时活着的最大儿子赵德昭年仅12岁,郭荣也活了不过39岁,所以他妈死前讨论这事不是一个多犯忌讳的事,甚至相当深谋远虑,准确的说此时他赵匡胤此时如果突然间不行了,他赵家这皇位也得马上就滚蛋下台交出来,因为他弟弟赵光义此时才23岁,显德初年赵匡胤混出来后赵光义才补了个右班殿直,都到了显德五年(958)时那也才是个殿前祇候、供奉官都知的小级别。
直到赵匡胤都即位了,赵光义才成为了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他这弟弟前面的拦路虎那可太多了,赵大那义社九兄弟哪个都不会给他这赵二打工。
由此其实也能看出来此时赵家这基业和郭家那有多么的相似,甚至赵匡胤那堆兄弟之所以会力挺他,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赵家和郭家是那么相像,后面的每个兄弟都有做梦的可能性。
赵匡胤亲征李筠的时候,任命赵光义为大内都点检,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赶紧给提拔为节度使级别;征李重进时再次看家为大内都部署,赵匡胤几乎是在以光速去提拔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弟弟,再加上杜太后也要求赵光义必须做赵普的跟屁虫去学习怎么治国理政,所以准确的说,提拔并催熟赵光义是杜太后和赵匡胤的共识,确确实实此时还没有空去考虑将来的皇位继承问题,迫在眉睫的是先保证他赵家能坐得住这皇位的问题,尤其杜太后去世后仅仅一个月赵匡胤就把弟弟提拔为了开封尹、同平章事,这是很信号弹的一个操作,这个开封尹,其实此时已经有皇位继承人的政治含义了。
刘知远建汉后,开封尹是他的接班人刘承训,最终也是因为这个培养多年的接班人早早离去才让刘知远伤心欲绝也跟着死了,然后江山到了郭家手里。郭威建周后,开封尹是郭荣。老太后刚死,赵匡胤就把自己弟弟提拔为了隐性接班人位置的开封尹,这大概率说明了老太后死前确实跟他算明白了先保江山永固这笔帐,你把你儿子早早就封为太子也许你将来那坟都得让人刨了,你抓紧拿你弟弟当保险最起码我跟你爹还有你的祭祀待遇永远都在那。
别的都先放一放,先保江山永固。
不过为啥说这“金匮誓书”不一定存在呢?
一是因为赵普整那一出实在太像假的了,二是因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赵匡胤不会允许这个直接封死他子孙为帝的文件存在,提拔赵光义的的确确是迫在眉睫的事,但那是作为防范“郭荣故事”再现确保至少他赵匡胤本人能永远吃上太祖冷猪肉的保险,等他的孩子们都长大锻炼出来他弟弟失去保险生态位后,他是有别的办法的嘛。
不过赵匡胤也算是算漏了一点,他汲取了前老板的经验干啥都四平八稳,他太讲政治规矩和政治节奏的同时,晚年对斗争的狠辣程度估计不足。
当然,还是得加个前缀,“可能”,或者说“有一定概率”。
北宋这个朝代由于很多天花板能力问题的先天不足导致了君和臣干了很多互相挤眉弄眼携手造假的事,最著名的就是后面真宗胡拉烂扯的带头“造天书”,当然这个咱们可以义正词严的反封建迷信说丫就是造假,但很多“祖宗之法”吧,最终都在君臣的拉手演绎下让你没法确凿的下定论,我们后面还会说到什么“太祖碑誓”,扯啥“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其实赵大和赵二这哥俩都没少杀。
宋这个朝代吧,是一个在造假的度上,拿捏的特别好的朝代。
他不会给你搞出太平天国那种天父天兄的当场扯淡,也不会给你搞出某国顶着大紫脸的残疾人运动员这种特别低劣的一眼假的事,而是君和臣互相配合的到了某个度后就互相给面子,爷们咱差不多得了啊,再胡拉烂扯就兜不住了的一种平衡状态。
宋祖对北宋的基因改造
接上文杜太后走前的“金匮之盟”,先保赵家社稷江山永固是此时赵氏家族的共识,所以赵匡胤要迅速将他弟弟提拔上来,但是在提拔赵光义之前,有一个关键步骤要走。
你想强扶你弟弟,你那帮盟兄弟愿意吗?
961年七月初九晚,赵匡胤在提拔赵光义为开封府尹的半个月前先进行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先是把石守信这帮禁军大将们留下喝酒,喝正开心时开始煽情道:没有你们出力我得不到这皇位,我念你们之德无有穷尽,但是我当了这官家后觉得天天这日子太难了,还不如当初当节度使时高兴了,一宿宿的睡不着觉啊!
石守信等问领导您这是为啥啊,赵匡胤说也不难理解,这个位置谁不想干啊!
石守信这帮当时就哆嗦了,赶紧磕头说天命已定,谁敢有异心!您老为啥说这话啊?
赵匡胤接着说:谁不愿意富贵啊!万一将来有人给你们披上黄袍你们就算不想干又还是你们能说的算吗?
按照传统政治惯性来讲,一般说完这话刀斧手就该冲出来了,此时诸将也都吓的赶紧表态您老给指条明路,赵匡胤道:你们可以放弃禁军兵权到地方上去,朕给你们多置良田美宅,打一辈子仗了咱就不能享受享受吗,咱们再都联姻结亲家,这样咱们君臣之间两无猜疑,那就彻底照着一辈子好了!我这觉也就能睡着了,你们瞅我这头发掉的!
961年七月初十,石守信等禁军诸将上表请解兵权,随后赵匡胤批准罢了诸将兵权放到地方任节度使,再算上这年的闰三月,不是最嫡系的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釗被罢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陈桥兵变的禁军功臣们就此已经被集体去势。
十二天后,赵光义做了开封尹同平章事。
至此,赵宋终结五代的第一步走完了。
此次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把闺女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了弟弟赵光美,兑现了安抚承诺后又把侍卫亲军司给拆了,自此大宋的禁军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解除石守信这帮跟着郭荣打天下兼北宋从龙勋臣的兵权后,赵匡胤又另选了一些资历浅,威望低,容易控制的中下层军官任禁军将领然后跟节度使一样动不动就大轮换,禁军的驻军地点也实行“更戍法”,禁军一半驻守京畿,一半分戍边镇和重镇,每一年到两年必须换防搞大轮换,但将官却不跟着走,总之就是给你整的谁都跟谁不熟,就此彻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最终达到“将不得专兵”的效果,防止军队再被将领驯化私有。
赵匡胤上位后的第一项实质性改革,就是上车焊车门的封死了自己的来时路,他废掉了这群虎狼之将并开始制度性的搞兵将双双大轮换,这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先靠精兵强将打下天下再去卸磨杀驴的打算,一秒都不能等的让大宋未老先衰,他从最开始就是保本思路,在35岁高龄就做好了随时可以死的准备。
郭荣他打下这天下再大不也到我手里了吗,艹!越想越吓人!又睡不着了!
全宋范围内跟我练龟派气功!
赵匡胤不仅从将领驯化私兵的时间情感维度给釜底抽薪了,他还在军权的发兵和执行上进行了拆分,三衙虽然统兵,但没有动兵权,动一个兵都得北宋枢密院发虎符。
貌似枢密使又牛了是吧,那怎么能够!枢密使从此不允许有一丁点跟军队实际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再允许枢密使兼个同平章事的衔还跟着掺和政事,枢密院作为掌兵权的机构从此与中书门下彻底割裂,哥俩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门下称东府,枢密院称西府,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互相不许通气,枢密院根据皇帝的旨意去指挥枪,却不能直接统军,再不会出现郭威带队出去平叛这事了,枢密使跟底下的中下军官根本没有共事机会,赵匡胤把统兵权与调兵权拆分了,而且到了他弟弟上位后,作为焊车门之神,赵光义甚至连枢密使这岗位都不能让武将做了,管兵柄的枢密使必须是科举考上来的文臣,并从此成为了定式。
外行指导内行在赵宋这看来很重要,不仅仅外行要指导内行,外行还得看不起内行才行!到后来北宋这军官看见宰相要是不表现出来自己惶恐的跟孙子一样那都属于不敬,所谓“故事,宰相坐待漏院,三衙管军于帘外倒杖声喏而过”,比较著名的是仁宗朝吕夷简为相时有一天一个老武官因为“年老皇遽,不及降阶而揖”并没有表现出孙子见爷爷的感觉,让吕夷简很愤怒,上表这就要不干了,让这给脸不要的死丘八气着了,表示这军贼轻视自己就是轻视朝廷!倒反天罡啊!最后把人家那个武官的饭碗子砸了这事才算完。
总之北宋的“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则不能矫枉”让汉唐千年来文武一体的“出将入相"传统,让华夏原本“一手提笔,一手拔剑”的最炫民族风成为了千年往事成追忆,变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崇文抑武。
是不是觉得这哥俩已经骟到极致了?
这说明你还是小看了人家哥俩,这充分的说明了你不是五代禁军大院里长出来的硕果。
这才哪到哪!要看的长远!教训接受了没有!经验总结了吗!难道还要让陈桥兵变再来一次嘛!人民受到的苦难还不够嘛!天下人心浩浩汤汤!大宋的皇帝是我!大宋的子民要生存!要发展!要就业!要吃饭!我是第一责任人!
陈桥兵变这种现象绝对不能再出现!我当年那“后周严选”也给堵死,今后武官选任的人事权也由吏部统一抓!
秦汉唐这千年来,武官的人事权都是由护军或兵部尚书这种武官自己系统选拔的,后面不会再出现司马师和赵匡胤了。
至此,才算阉的比较全面了,一根胡子都长不出来了。
不是禁军军官世家出身,不是自己从禁军基层爬上来的还真没办法阉割的那么全面!
全天下的武人被这个经历了整个五代的禁军油子家庭背刺了。
呵呵,永远是自己人的背刺最可怕最一击致命,他熟悉你的弱点啊!
说了这一堆,你可能会纳闷,这还能有个屁的战斗力!北宋是咋活下来的呢?尤其赵匡胤还没统一全国呢!
说到这里,要说两点:
1、赵匡胤作为后周严选和北宋严选的实际操盘手,有足够的威望和眼光去进行特事特办,他最开始一批守备边镇的军官们尤其是他挑的守备北境的军官们都是五代精华,都有战斗力但又被他削弱的恰到好处,属于最好的出路是盖着宋旗走的那种,这种官员他通常不轻易轮换,属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谓“太祖常注意于谋帅,命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镇常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以拒北敌。又以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戍晋州,李谦溥守隰州,李继勋镇昭义,以御太原。赵赞屯延州,姚内斌守庆州,董遵诲屯环州,王彦升守原州,冯继业镇灵武,以备西夏。……及其入侵,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
这波五代精华猛将们批量死亡后,北宋那武运坠落的才算真的可怕。
2、此时的南方,是一颗颗低垂的果实,垂的那都快烂了。
关于平天下的步骤,赵匡胤最开始的思路是想先削北汉,但赵普给他算了笔账,说太原当西北二边,拿下好说,但拿下后整个北境的国防压力就都在咱们身上了,不如先削平南面诸国,到时候太原弹丸之地逃无所逃。
其实还是遵当年王朴故事。
不过虽说定下了战略,但赵匡胤在篡了周后前面三年除了灭李筠和李重进之外一直手搁兜里揣着,主打一个内部整风,突出一个总结教训,郭荣的案例太鲜明了,不能太猛了啊!家业打下来多少那都是空中楼阁,守不守得住才是关键!本届政府绝不做嫁衣裳!
咱们再来看看十国,五代刚开始时咱唠了唠都是怎么来的,现在该唠都是怎么没的了,此时已经退场的有前蜀、南吴、闽国、南楚四位,前蜀在李存勖现眼前被灭了;南吴是被南唐篡的;闽国和南楚都被南唐灭了,不过南唐虽然灭了南楚,但湖南依旧是南楚内部军阀互相开打,最终在956年由周行逢统一湖南,随后自称武平、武安两军留后遣使告于后周,后周追认为朗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节制武安、静江等军,承认了他对湖南的割据。
砸赵匡胤脸上的第一个低垂果实依旧是孤儿寡母套餐。
962年十月,周行逢死了,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了,然后下属军阀的衡州刺史张文表兵变占领了潭州也要当回爷,然后孤儿寡母的周保权向北宋求援了。
买卖送上门之后赵匡胤才决定出兵,并准备一举两得,以“假道灭虢”的方略表示出师湖南需要假道过南平国,然后963年正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十州兵南下。
这个南平国拢共巴掌大点儿的地,核心就江陵一个城市,开国领导高季兴我们之前提过,这国能长久存在主要因为这些年中原打的实在太乱遭了,都没空搭理他所以才让他苟活了那么多年,这回正月出兵,二月慕容延钊就暗派李处耘率数千轻骑袭取江陵灭了南平,得三州十七县,随后继续南下,三月拎回来了周保权,湖南平,得十四州六十六县。
赵匡胤统一天下的起手式是把天下之腹的湖北湖南给掏了,往好听了说呢,是隔绝了西面后蜀,南面南汉,东面南唐的串联可能;往难听上说呢,就是抢来一块成本高昂的四战之地,当然,只是理论上的高昂,南边大稍息半个世纪后主旋律就是个送。准确来讲,未老先衰的赵匡胤都谈不上啥统一天下的战略,他那都不叫打天下,他是摘天下,战略就是看谁家的桃先掉,不掉绝对不摘,他长粉刺肯定不落疤,手绝对老实,拿下了两湖后赵匡胤根本没整个啥顺江灭唐或溯江入蜀的,原地造造船,接着大稍息,等下一个桃掉。
964年正月,在朝局稳的差不多之后,赵匡胤任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分别为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仆射,皆罢政事,将自己的心腹赵普提拔为了宰相。
该说说宰相了,赵匡胤不仅对武将狠,他对这帮宰相也都立了规矩,在此之前的宰相见天子后是赐座的,是坐而论道的,皇帝让你走时是要赐茶的,那是相当体面的,到了赵匡胤这就没这个了,都给我站着吧,还有啥赐茶之礼都拉倒,人这东西就不能给好脸,蹬鼻子就上脸,为了你们好,都站着。
而且北宋的宰相后来也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像侍中啊,中书令啊这种高大的岗位今后都属于“荣誉皮肤”,叫这名容易让你们飘,北宋的正相今后直接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命,副相以“参知政事”任命,心情好了叫你声宰相,心情不好你回家瞅瞅你那任命叫啥!给你脸了还!赵匡胤为了避免被宰相糊弄还在在学士院设了一批翰林学士为他起草诏书,动不动还喊过来“备顾问”,相当于这帮翰林学士有了乞丐版的宰相权限能直接向赵匡胤建言献策,总之为了让你从心底放弃造反,赵匡胤这脑子算是走飞了。
反正经他这一通骟,权力结构如下:宰相没有兵权和财权;兵权在枢密院手里但是见不到兵也没有军官人事权;三衙虽然掌握军事武装却调不动一个兵,所有军官的升迁又都归吏部抓;财权被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拿走,各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到朝廷,不然废老劲修那些河道为啥!
再简要下,之前能造反的群体被骟成如下造型:
1、宰相手里没有兵没有财;
2、枢密使手里光有符没有兵没有政权没有财权;
3、三衙手里光有兵但没有人事权没有调兵权没有财政权。
总之就是没有人比我更懂造反的赵匡胤把所有能硬起来的岗位都给你骟了!我看谁再给我支棱一个!
其实理论来讲都这德行了,地方上应该也不会再出现啥造反隐患了,毕竟养牙兵的关键是钱,财权都给你收了,但人家赵匡胤不愧是从基层混上来的,理论上养死士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像王世充一样通过吏道纯属去“创造救命之恩”,针对这个漏洞,赵匡胤命刑部复核各地的大辟罪案,地方司法人员都由朝廷派文官担任,死刑必须报请朝廷复审和核准。
你地方上连司法权都被朝廷控制,你连杀人的权力都没有。
而且节度使不光是大轮换,连听汇报的权力都没有了,诸州刺史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地方政务,而且刺史也没得了好,朝廷在加大科举力度后开始逐步派科举选上来的文臣去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此后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也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了,节度使和刺史都成了荣誉头衔了。
你瞅瞅,连地方上的主政官员最前面那俩字都是“权知”了,突出一个临时工的廉价感,反正北宋通过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职、差遣”这种任用制度让所有真正有权力的地方都凸显出一种廉价感。
官名,就是尚书这种正式的官名,但这只是虚衔,是论资排辈定工资用的;
职名,如学士,这是授予文官的荣誉衔;
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官员在所任职务之前,前面基本上都要冠以“权知、管勾、提举”等字眼,这个“权知”,就是代掌某官职;这个“管勾”,就是管理某事务;这个“提举”,就是主管专门事务。
这种“差遣”的廉价感主要就是表达这官来了就是个干活儿的,是朝廷差遣下来的,不一定哪天就走了。
甚至即便都“权知”了,赵匡胤还是觉得下刀不狠,就在收了两湖后,赵匡胤下令让刑部郎中贾玭等官员到湖南诸州担任通判,他又整了个“通判”去分“知州”的权,通判全名“通判州军事”,与知州同领州事,职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各州的公文需要知州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
这车门让他焊的呦,五代总结家,他真是以一己之力为后面千年定调的人物。
从朝堂到地方,所有形成合力的岗位都给你拆了还不行,人事、财政、兵源都收上来还不够,赵匡胤还增设了谏院负责弹劾,这帮爷是可以“风闻言事”的,随便胡逼咧咧,主打一个想怎么咬怎么咬,尤其咬武官,你抬头瞅一眼那都得弹死你。
没有人比这位年富力强的二百年藩镇精华浓缩出来的禁军将军更懂怎么防止造反。
总结起来,核心思路就是拆分权力让下面内耗从而巩固顶层统治。
这种基因有个好处,就是内部不会出现原生势力的兵荒马乱或黄袍加身去颠覆统治;
但同样也有个坏处,你毕竟不是个岛国能让你一直这么罐里养王八越养越抽抽的内耗扯皮,一旦有外来势力冬天把你这温室大棚挑了,你死的会很快。
赵匡胤上述的这堆制度建设,也使得一个群体迎来了封建王朝数千年来最大的红利时代。
文官集团的春天到了。
首先就是大量的岗位被创造出来了,过去一个人能定的事今后得仨人互相撕。
不过!文官系统虽然不舞刀弄枪的祸害社稷但是也得管起来!不能走过去门阀的老路!那样还是对皇权有风险!
这时候,命好的赵匡胤又有一个现成的选人制度来帮他解决问题,已经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和大规模造纸技术以及冯道做好了教材的统一刊定让赵匡胤一上手就能开启了规模科举取士的时代浪潮。
赵匡胤针对科举首先进行了归属感的重大改革,过去虽然叫为国取才,但考完都成主考官的弟子了,明明是皇家给了你们饭碗,考上的学子却要感考官的恩!反啦!朕的钱!!朕的钱!!!
当年武则天殿试的好方法又被赵匡胤拾起来了,当年老武由于干啥都心虚所以要搞天子门生,搁赵匡胤这也一样,他要在讲武殿召对合格进士再考一次,最终名次由殿试决定,由他这个皇帝钦点。
是赵官家点的你们,今后都是天子门生,事实上效果也确实是不错,比如赵光义这辈子点的第一个状元吕蒙正在他驾崩后都不仅仅是往死里哭的事,是直接给他恩师皇帝的丧礼随了三百多万。(真宗即位,进左仆射。会营奉熙陵,蒙正追感先朝不次之遇,奉家财三百余万以助用。葬日,伏哭尽哀,人以为得大臣体)
后面真宗一朝的好多名相都是赵光义钦点并提拔起来的,在李沆、王旦这些名相身上也确实是能看到咱丞相的影子的,这里面其实和先皇是恩师钦点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科举这块咱们暂且打住,发大招要看他弟弟,接着看赵匡胤摘桃。
收回两湖后消化了两年多,964年冬,赵匡胤准备灭后蜀了。
这回桃是咋掉的呢?
宋平两湖后就原地准备后勤天天搁那嚷嚷吓唬人家后蜀,后蜀那边一边开始备战一边遣枢密院大程官孙遇、兴州军校赵彦韬及杨蠲等以蜡弹帛书约北汉来联合搞宋,然后使者赵彦韬就把国书偷来找赵匡胤奔前程了。
赵匡胤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我的理由有了,然后赦免了出使小分队,随后这仨人跟张松一样把蜀中的军事部署地图都给画出来了。(后数日,上得彦韜所献书,览之笑曰:吾西討有名矣。乃并赦遇、蠲,使指陈山川形势、戍守处所、道里远近,画以为图)
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兵分两路灭蜀:北路由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由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秭归)溯长江西进。
十二月,北路宋军已经轻松打到剑门关了。
965年正月,北路军的王全斌没有硬打剑门天险,而是命史延德率一部兵经城东南来苏小径迂回至剑门南,然后前后夹击拿下了剑门,东路军那边也已经打到了遂州(治今遂宁)。正月十九日,后主孟昶见大势已去,举城降,后蜀亡。
全程没啥好说的,本来战斗力就那么回事,兵力配比深浅还都给画成地图了,史载:自全斌等发京师至昶降,才六十六日。凡得州四十六,县二百四十,户五十三万四千二十九。
比当年的郭崇韬七十天灭蜀都快。
这次灭蜀后,赵匡胤来了个一鱼三吃。
第一吃:仗着灭国军威赵匡胤下令诸州除了必须的经费外,所有的资源都送到都城,不得占留。(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五代方镇益彊,率令部曲主场院,厚敛以自利。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临之,输额之外輒入己,或私纳货赂,名曰贡奉,用冀恩赏。上始即位,犹循常制,牧守来朝,皆有贡奉。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是月,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时方镇闕守帅,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院,间遣京朝官廷臣监临,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第二吃:当年七月又下了个地方补丁,诏道:自今起诸州吏民不得来京师请愿留你们的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知州,通判,幕职。如果实在这官当的好,非得留父母官或者请立碑颂的需要地方打呈报件,然后朝廷斟酌。
连民心的借口都提前给你否了。
太全面了。
第三吃:当年八月,诏天下各地将骁勇士兵送到汴梁他要搞北宋严选!
地方还是不干净!还得接着骟!
北宋从此开始将军队编制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
禁军作为皇帝亲军被赵匡胤从兵源上进行了选拔,赵匡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筛选,给出“琵琶腿(大腿粗壮),车轴身(肩宽腰细),高五尺五寸至五尺八寸”的身材尺寸由地方官依样挑选送往京师,由赵匡胤任校长在京师亲自教阅训练,待遇上要远优厚于普通兵源,从此禁军不仅仅是都城保卫皇权的武装,全天下的精兵都会被抽调到禁军来归三衙统领,将三衙的统兵权由中央扩大到全国,相当于天下的精兵都是赵官家的禁军。
厢军是各州镇兵,也就是禁军精锐挑剩下的,开始归地方管,后来也纳入侍卫马步两司的系统,厢军名义上是地方战备武装,实际上的主要职能其实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收容所以及大宋城乡建设工程兵,一般哪里闹灾了活不下去了,领导就派人去把这伙灾民收为厢兵,或者哪造反了,碰上不好剿成本高的犯罪团伙就给个政策招安了,牛的给你挑走做禁军,剩下的做厢兵打散了,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当然平时这帮厢兵也不是白养着,赵官家的劳役工程你都得上手,像挖运河啦,修城池啦,造兵器啦,运后勤啦,你就干去吧!
厢军主要就是起到对禁军的震慑作用以及社会的兜底效果,禁军里谁不听话就打厢军去,待遇砍一半还天天干活;灾民和盲流你们也别折腾,不就是一份工作嘛!走!给赵官家干活去!肯定饿不着你们!
禁军和厢军之外北宋理论上还有乡兵和蕃兵,乡兵不是职业兵,不脱离生产,农闲定期校阅,在校阅时发放一些钱粮,更类似于临时抽调的壮丁;藩兵是边境招募的异族军队,这个数量很少。
在兵源都被朝廷一把抓起来后,自安史之乱后的那堆地方大员的职称如节度使、节度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这堆官职后面逐渐都成为了武将的虚衔,武将也最终在一系列严防死守下被阉割的干干净净了,像赵弘殷给赵匡胤传的那堆家学渊源自此也没有高端价值了,想飞黄腾达?去科举,五经勤向窗前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军事门阀就此彻底枯萎了。
当然,北宋这战力也该很快就往“视马如虎”上发展了。
此时此刻,天下还剩下南唐、南汉、吴越、北汉以及辽军占领的幽州这哥五个没回归北宋怀抱。
按理讲,赵匡胤你也该使使劲了,战力被你骟成了这样你得趁着最后这波兵和将的惯性去抓紧统一天下啊!但赵匡胤继续歇了三年,天天早起就干一件事,查摆自己的漏洞,看看哪还没防出去,那哥几个要是非得上赶着送咱就接着,反正主打一个随缘不攀缘。
缘分到了,桃自然砸脸上,我前老板老攀缘,结果江山到我手里了,哎呦又吓一身冷汗,赶紧躺会,对了,喊赵普来,再做做头脑风暴,查摆查摆哪还有漏洞没防出去。
咱为啥说赵匡胤就没有战略呢,因为按他前面敲定的方案那就是先南后北,但968年的七月,北汉主刘钧死了,刘钧的外甥,养子刘继恩即位了,赵匡胤觉得有机可乘了,随后于八月下诏讨伐刘继恩又不管南边了。
他的战略就是谁家桃砸脸上就去摘谁家。
但是客观来讲,在这个比烂的时代,这恰恰又是一种最稳妥最经济的方式,每吞一块地方就缓几年,一边夯实一边等下一个桃掉,唯一的缺憾就是时不我待,等真正碰硬茬时就啃不动了。
到了九月,赵匡胤发现判断太准了,刘继恩这小伙子不太懂韬光养晦,上来就疏远权臣郭无为准备架空人家权力,刘继恩大宴群臣后被郭无为设局派了冤大头供奉官侯霸荣干掉,随后郭无为又赶来救驾杀了侯霸荣一党,迎立了刘继恩之弟刘继元继位。
宋军此时已经一路势如破竹进逼太原了,赵匡胤遣使赍诏,谕令速降,拟封刘继元为平卢节度,郭无为为刑州节度,但此时辽军外援要到了,刘继元抱着先打一打的态度看看。
由于此次用兵确实仓促,赵匡胤一看没吓唬住,于是收兵南归。
转过年来969年二月,这回准备充分了,赵匡胤下诏亲征北汉,以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赵赞为马步军都虞候等先赴太原。
三月,宋军一口气突突到了太原,赵匡胤亲自观兵于城南,然后下令发太原诸县百姓数万人筑长连城;又视察了城东南,命筑长堤阻塞汾水,准备给晋阳再来个小小的汾水震撼。一天后长堤筑好,宋军决堤灌城,赵匡胤观兵后命李建勋军于城南,赵赞军于城西,曹彬军于城北,党进军于城东,做了四寨逼城。
北汉不想做罐儿里的那啥,乘夜突击西寨,战情相当激烈,西寨总指挥赵赞脚丫子都被弩矢射穿了,最后是党进部的东寨都监李谦溥因为正伐西山的木头离着近听见声音后加入战局才杀退了北汉军;刘继业随后又亲率突骑数百犯东寨,被党进反冲锋给吓回了城里。
北汉就此打出了共识,等他辽爹。
五月,辽军分道来援,韩重贇列阵于嘉山以待,打了契丹先头部队一个立足未稳,获马数百匹。
看到辽军来援了,赵匡胤亲至城东南命水军乘小舟载强弩进攻晋阳城,战况很激烈,内外马步军都军王廷乂亲自敲战鼓,免冑先登,最终被流矢射中脑袋而死;殿前指挥使都虞候石汉卿也中流矢后溺死。
最终在盛暑酷热和大雨下,宋军军中出现了大量传染病,赵匡胤决定及时止损。
太常博士李光赞给了个很好的台阶和未来方略:一个小小的晋阳何须陛下亲讨!眼下重劳飞挽,取怨百姓,得此城谈不上啥成绩,失此城也算不上啥耻辱,咱们要让大军回都,留兵上党,让上党的游击队夏取其麦,秋取其禾,咱们那么大的国家,他就这点地方,有几年就耗死他啦!现在太热了,又没完没了的大雨,要是河津泛滥,道路阻难,物流跟不上,您还得废脑子。
赵匡胤览奏后大喜,跟赵普商量后决定班师。
很快薛化光也有类似上策:今河东外有契丹之助,内有人户赋输,恐怕仓促间不能拿下,最好于石岭山及太行山险要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把北汉的城外户口都拆迁走,如此数年间自可平定。
赵匡胤走之前先迁徙了太原民万余家到山东、河南,然后在镇、潞等州布置了城寨。
还是老思路,时间是朋友,等着摘桃,事实也证明这个方略是没错的,后面赵光义灭北汉时他那就还三万五千户。
等这次回去后,赵匡胤惊出一身冷汗,十月,散指挥都知杜延进与其党十九人谋作乱,赵匡胤连夜平乱,亲自审问,然后悉斩于市,夷其族。(散指挥都知杜延进与其徒十九人谋作乱,事觉,上夜启玄武门,命內侍密詔殿前都虞候杨义擒捕,迟明皆获。上御便殿亲詰之,庚寅,悉斩于市,夷其族)
惯性不是那么好止住的,哪怕你设立了那么好的制度。
制度最好的朋友,是时间。
老赵愈发感觉自己的保养心法是对的!能少出去就少出去!随缘不攀缘!
平北汉受阻后,969年六月,赵匡胤以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进行后勤准备,着手南下摘南汉这个低垂果实为自己北征不利找回面子,反正得弄死个汉消消气。
此时的南汉国主刘继兴是个全方位的亡国之君,这孩子庸懦无能把政事委任宦官龚澄枢和陈延寿,他甚至还整了个叫卢琼仙的女侍中,朝政都成过家家了,这孩子只信任宦官,大臣甚至需要自宫才会被进用,以致于后汉的宦官比大唐都多,一度高达二万多人。等时间来到970年时,南汉的状态是宿将和宗室基本都被杀干净了,兵权掌握在宦官手里,城墙守备、楼船战舰、武器盔甲全都不行了。(先是,南汉旧將多以谗死,宗室剪灭殆尽,掌兵者惟宦者数辈,城壁壕隍,但饰为宫馆池沼,楼舰器甲,輒腐败不治)
这还有啥好说的,970年九月初一,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十州兵长驱南下,转年二月灭南汉。
具体过程不讲了,人家也不是没抵抗,但时间主要还是耽误在道上了。
这年的十一月,赵匡胤合祭天地于南郊后赐给了跟随护驾的御马直亲兵们每人五千钱,这让一个不太懂规矩的群体不满了。
之前赵匡胤在灭蜀后挑了一百多个武功高强的蜀主亲兵为川班内殿直,一直工资待遇要好于御马直的,结果这回川班内殿直们没能拿到赏赐闹情绪了,直接抱团击登闻鼓乞赏了。
鼓是能乱敲的吗?
赵匡胤怒了,派中使对这帮人高喊道:朕之所与,即为恩泽,啥时候有惯例这一说!随后当场斩了击鼓妄诉者四十余人,其余都发配许州骁捷军,其都校全部决杖降职,直接把这个编制给废了。
又一次的杀鸡儆猴。
事后赵匡胤和在后唐时代就上班的左飞龙使李承进聊天,赵匡胤问:庄宗李存勖以英武定中原,却享国不久,为何?
李承进道:庄宗好田猎,还姑息将士,每次出近郊游猎,禁兵卫卒必控马首告曰:儿郎辈寒冷,望与救接。李存勖随后就给赏,最后他威令不行就是因为一次次的把禁军的胃口撑大了,都喂成白眼狼了。(其实不是这原因哈,他给赵匡胤捧哏呢,新读者想了解去看《伶官天子》那章哈)
随后赵匡胤叹出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话:二十年夹河战争取得天下,不能用军法约束此辈,纵其无厌之求,以兹临御,诚为儿戏。朕今抚养士卒,固不吝惜爵赏,若犯吾法,惟有剑耳!
赵匡胤对骄兵的抬头极其敏感,他对赵普有句相当经典的话:我派文臣去治理地方,就算全都是大贪官,但这一群大贪官绑一块也没有一个武人作乱的损失大。(上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他这是给自己写人生总结呢。
他这辈子在得了天下后谨慎的仿佛桓温再世,他在这一年甚至把补丁打到了禁止全国范围内再结义社。(禁军民男女结义社)
他誓要把全国的关系尽全力都拆散。
赵匡胤也算是咱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帝王了,他回头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丑陋与肮脏,他后半辈子的每一步,都在堵死当年自己的来时路。
截止此时,老赵除了有心理疾病外各方面都满意的不能再满意,自己正当年富力强之时,眼下天下快要一统,全国都被我防死了,我要琢磨琢磨传位的事了。
他跟他的前老板一样,都漏了一个关键病毒。
赵大:德昭和德芳都长大了,弟弟,我这化骨绵掌一掌二十年的功力,绵绵不绝的后招,你接好了哈。嘿!嘿!你小子怎么不按套路打呢!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一个四十九岁的老同志!这好吗?
赵二:这很好,庙号太祖,当年改元。
人民艺术的“烛影斧声”,艰难过审的“太祖新录”
973年八月,赵匡胤的改革灵魂小伴侣赵普被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
正相变成了使相,踢出去了。
赵普此时已经做宰相十年了,史载“普独相凡十年,沈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上倚信之,故普得成其功”。
虽说已经走过五代了,但“沈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这种话在这个入宋过渡的时间段其实也不是啥好词,赵学究这个度也没拿捏好,被权力浸泡久了以后也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比如他想安排个官,赵匡胤说这人不行我不用哈,转过天来赵普又奏,领导又给否了,转过天来赵普还奏,赵匡胤大怒直接把上奏给扯了扔地上,赵普没啥表情,捡起来,转过天还是奏,赵匡胤无语了,批了,据说后面这官挺称职的,主要突出一个赵普坚持的有理。(尝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上意,不用。明日,普復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上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復进之。上悟,乃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有个立功的当升官,但赵匡胤死活看不上,不批,赵普又力请了,赵匡胤怒道:我就不批你能咋地!赵普说了堆天下为公的片汤话,赵匡胤还是不听,起来就走,赵普就跟着,赵匡胤入宫赵普就立于宫门不走,最后给赵匡胤又整崩溃了,还是批了。(又有立功者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上怒曰:朕故不与迁官,將柰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上弗听,起,普隨之。上入宫,普立於宫门,良久不去,上卒从其请)
历史是士大夫书写的,赵普这操作当然会被歌颂哈,但是客观来讲,赵普这方式对吗?
赵普这种做法好听点叫“天下为公”,还有另一种说法,叫“胁君之贼”。
赵普后来狂到了中外的上表他只要不想批的直接扔到一个大瓦壶里烧了,这也是后面他下台的重要罪证之一。(尝设大瓦壶於视事閤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縕焚之,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而且吧,他要是真的就表里如一的天下为公也就不说啥了,他赵普自己做的就很双标,比如当时官方禁止贩卖西北的大木料,赵普给他的亲吏批条子去西北采购自己的装修材料,把这堆大木头造成了巨筏给运汴梁来了,然后他这亲吏手还不干净,偷了领导的巨木卖,结果被权三司使赵玭廉举报了。赵匡胤大怒,好啊!他赵普这宰相当的值哈!我大宋朝修的运河成了你赵普修的了!当时就准备踢走赵普,全赖王溥上奏给救下来了。(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早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你跟我装逼装的跟道德楷模一样,一张嘴就是天下为公,那你家装修咋就能犯官禁呢?你这就不考虑宰相搞特殊对于天下舆论的崩溃效应了?
结合赵普这辈子在大事上的操守,他有才不假,但跟后面李沆、王旦这种真的表里如一的肚子里能撑船的宰辅之器差的太远了。
赵匡胤这回怒的吧,其实也属于没办法,因为是三司使赵玭廉把这事上称了,如果不是挑明了,估计赵普此时就算拆他皇宫的屋子当装修建材他也得装不知道,因为他跟他弟弟正对着掌呢,而赵普作为硬刚赵光义的脏手套是他对他弟弟的最关键制衡。
赵普这些年一直是赵匡胤怼他弟弟的关键人物,早在十年前的963年二月时双方就开始过招了,赵普顶住了让赵光义老丈人符彦卿管禁军的提议;965年,赵匡胤对赵普说想重用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冯瓒,结果赵普转年查出冯瓒曾向赵光义行贿,冯瓒因此被下狱治罪;此后赵普杀姚恕、贬石熙载、阻止窦仪执政,这仨都是赵光义的人。
君臣俩配合的一直很好,赵匡胤一直演那个爱弟弟的好哥哥,赵普一直演那个群众里面有坏人的黑脸,赵光义也不甘心一直这么被他哥PUA,这也是个灵主儿,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所以一直在找机会反击,核心的关键就是那个演黑脸的赵普!这扮黑脸的滚蛋了我看你还哪找滚刀肉跟我哔哔。
这回赵匡胤怒了的信号刚传出来后赵光义就发力了,翰林学士卢多逊作为枪手把赵普拿次地换好地扩建宅基地,做买卖与民争利这堆都给说了;紧接着“恰巧”御史中丞雷德骧之子雷有邻敲登闻鼓,告发赵普庇护的手下开的一条条绿灯,比如堂后官胡赞和李可度受贿枉法以及刘伟伪造代理官职文书得官,王洞收受李可度贿赂,赵孚除授西川官却称病不到任等等。这些事被大规模集中摊在台面之后,事态无法回旋了,赵匡胤只能大怒彻查这个大保护伞,赵普这堆脏事干的还都不干净,御史府审查取证后全部属实,赵匡胤就此走了罢相流程,诏命参知政事的副相与赵普开始办交接。(故事,宰相、枢密使每候对长春殿,同止卢中;上闻普子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女,即令分异之。普又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以广其居,又营邸店规利。卢多逊为翰林学士,因召对屡攻其短。会雷有粼击登闻鼓,讼堂后官胡赞、李可度受赇骫法及刘伟伪作摄牒得官,王洞尝纳赂可度,赵孚授西川官称疾不上,皆普庇之。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以有粼为秘书省正字。普恩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没多久,赵普被罢相出镇。
在这里注意下赵光义的手法,这也是个搞政治的鬼才,他没有把这堆赵普贪赃枉法的事随查随举报,而是攒一块憋个大的毕其功于一役,人家打仗虽然差点意思但是人家搞斗争可真是了不得的,他要是也跟赵普一样一堆漏洞这些年下来早让他哥找个茬给踢出去了。
赵普作死飘起来这事很快就对赵匡胤打出了七伤拳,因为他罢相的转个月赵匡胤就顶不住了,已经做了12年开封府尹的赵光义于九月被进封为晋王、兼侍中;山南西道节度使赵光美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皇子贵州防御使赵德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三天后,赵匡胤再次下诏晋王赵光义位居宰相之上。
赵光义就此理论上做实了自己皇储的资格。
这次跟赵光义一块进步的有:
1、 参知政事薛居正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2、 枢密副使沈义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3、 天平节度使石守信兼侍中(使相不值钱);
4、归德节度使高怀德、忠武节度使王审琦,并加同平章事(使相不值钱);
5、 翰林学士、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为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6、 左骁卫大将军判三司楚昭辅为枢密副使。
这里面,卢多逊和楚昭辅都是赵光义的人。
赵光义不仅自己封了王,也就此正式往班子里面安插人了。
赵普罢相和赵光义封王意味着赵匡胤要跟他弟弟正面斗法了,他这年才48岁,再加上这些年保养的好,他认为有足够的时间去一步步的圆满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他先要灭了南唐,积攒足够的军功和威望。
准确的说此时南唐已经自我降解了,南汉被灭后李煜就已经自动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了,并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
这通操作又缓了两年时间,当时赵普还没罢相呢,局面还算稳定,等赵普滚蛋,赵匡胤如当年的司马炎司马攸兄弟故事的跟他弟弟对掌后,灭江东这事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行动了,留你这猪是为了办大事时杀的,现在到时候了。
974年秋,赵匡胤遣使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说自己有病,然后很硬气道: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人家也摊牌了,我给你磕头是希望保全宗庙社稷,你要是非斩尽杀绝那就鱼死网破吧。
974年九月,赵匡胤命曹彬和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顺流而下收江东;命吴越国部队出杭州北上策应。
闰十月,宋军攻下池州;十一月;宋江在采石矶已经架上长江浮桥开通物流通道了。
975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与十万南唐军战于秦淮河,大败之,进逼江宁城;二月,宋师攻克金陵关城。
在宋军尽围金陵昼夜攻城,金陵米粮匮乏,死者不可胜数的状态下,直到十一月底金陵才失守,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力战而死,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一直打到了宫城下,李煜才最终奉表投降。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死硬李煜被一向厚道的赵匡胤封为违命侯,南唐从当年的三战淮南到如今的鏖战一整年,一直是最难啃的骨头,甚至李煜都投降了还有地方在负隅顽抗,这份唐的尊严也开始让整个南唐的知识分子们在北宋前期受到各种打压,咱们的唐宋之变,也随着唐的彻底终结以及宋的基因改造又走过了80万字的旅程。
当年太宗的能力太强,导致他看啥都不是事,制度上并没有做啥太多的修补和创新,他通过打下一个顶级天花板和一块“神圣李唐”的招牌去让后世子孙三百年败家,一直到五代都没了,在南唐这还有余烈。
如今宋祖的能力其实也不弱,不过心里太虚导致看啥都是事,将心思都用在了打造一个无懈可击的制度牢笼去让后面三百年不断抽抽。
终结乱世者的利益出发角度,通常决定了后面数百年的历史脉络发展。
976年正月,赵匡胤下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诏命:疏浚洛水。
二月,帮着灭南唐的吴越王要入朝面圣,赵匡胤相当不寻常的派了自己的长子赵德昭至睢阳迎劳。
他没让赵光义去。
然后,赵匡胤下诏他要去西京洛阳祭天。
呵呵,老赵借着祭天的名义要给洛阳赋能了。
三月,赵匡胤半路上先是去永安陵(巩义市西村镇)看了看他爹,哭一通,然后登阙台,西北向发鸣镝,指着方向道:我死后当葬此。然后赐河南府民今年田租减半,奉陵户免一年。
等赵匡胤到了洛阳后,见洛阳宫室壮丽大喜,召知河南府、右武卫上將军焦继勋当面表扬,加了彰德节度使。(辛巳,上至西京,见洛阳宫室壮丽,甚悦,召知河南府、右武卫上將军焦继勋面銟之,加彰德节度使)
这个焦继勋的闺女嫁给了皇子赵德芳。
这亲家为啥要把洛阳修的“公室壮丽”呢?
很快就知道了。
等四月合祭天地于南郊之后,赵匡胤不走了,表示我从小就生在洛阳,我喜欢这里,我要迁都。(上生於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始议西幸)
一听这个,所有人都明白你冲谁来的了。
冲你那十五年开封府尹的弟弟赵光义对吗!
天下大定了,赵德昭已经26岁了,就算赵德昭突然死了赵德芳也18岁了,不存在幼君了,制度建设也都弄好了,弟弟啊!我得想办法干你了!第一件事就是让你离开你盘踞了15年的开封府啊!哥今年刚50,哥这后半辈子就剩你这一件事了!
赵匡胤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你瞅他下棋这节奏,先灭南唐,再提郊天,随后顺势迁都,没有个好身体,没有个长远预期,他是不会采取这种步步为营的打法的。
他有点老教父遇刺前那意思了,承平日久了对斗争狠辣估计不足,他实在是没料到自己这后半辈子连半年都不到了。
当然这次提出迁都老赵也没指望就能一口气办了这事,确实硬件不达标,而且这15年来北宋的改革和制度夯实已经和开封府牢牢绑定了,这也需要时间,他是要用这个强烈的信号让整个官僚体系明白风向,皇帝要对他弟弟动刀了,该站队了。
迁都议题抛出来后起居郎李符上书表达了迁都有八难:京邑凋弊;宫阙不完;郊庙未修;百官不备;畿內民困;军食不充;壁垒未设;千乘万骑,盛暑从行。
准确来说,上述的问题都没说到点上。
上面那堆问题以北宋目前这财力都不叫事,问题是史上最庞大最高待遇的京官阶层以及史上最大规模的禁军驻军在洛阳盆地那点地方根本招不开,养官爷和养军爷不仅仅是工资高和给养消耗大的问题,人家挣了钱还得花呢,这帮天下最顶层的人上人还需要配套最高级别的服务产业,大量的第三产业人口也要涌进来,洛阳盆地那点地方根本招不开。
当然,这种小级别说啥赵匡胤是不会搭理的,很快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劝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军代表把账给你算明白了,赵匡胤继续不听。
最终,下任领导兼既得利益损失者晋王赵光义道:迁都未便。
赵匡胤道:迁到洛阳都是初步计划,我还准备过过迁都长安呢!
老赵算是把矫枉过正这招玩明白了,吓得赵光义叩头劝谏千万不可啊!
赵匡胤道:我想西迁没别的意思,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赵光义给出终极回答:天命在德不在险。赵匡胤以沉默终止了此次谈话。(王又言:在德不在险。上不答)
等赵光义走出去以后,赵匡胤对左右说:晋王说的固然没毛病,如今暂且听他的,但用不了百年,天下民力会被养兵榨干的!(王出,上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赵匡胤暂时搁置了争议下诏东归。
你说赵匡胤他想折腾吗?
他也是没办法,他必须通过迁都问题解决掉眼前赵光义这道难题。
你可能会疑问,兵权都是你的,你直接杀了你弟弟不就完了!
这是政治啊,政治讲究的是个名正言顺。
刚烈独裁如汉武大帝,他想打掉太子势力时能一封诏书就换了太子吗?他也得打造“尧母门”的政治信号作为起手式,让下面人明确信号把队站好,然后再一步步的挤死他儿子。
赵普作为抗衡赵光义的那么好的工具,为啥最后还是被踢走了?
因为赵普被实锤了,随后被政治围攻时赵匡胤没法保,他找不出理由来。
那此后赵匡胤放弃了迁都这事吗?
从他后面的思路来看,并没有。
他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政治家,六月刚回去,就亲自帮赵光义设计别墅的水利工程,还亲自督办表示重视。(上以晋王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庚子,步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大轮,激金水河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
甚至七月的时候还又去了赵光义家去帮他的新池子剪彩。(秋七月戊辰,幸晋王第,观水入新池)
赵匡胤用自己的笑容温暖稳住了自己的弟弟,真是高手啊,然后八月底,职业生涯第一次在对手没给出兵借口的前提下宣布伐北汉: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为河东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为都监,虎捷右厢都指挥使杨光义为都虞候;命西上閤门使郝崇信与解州刺史王政忠出汾州;内衣库副使阎彦进与泽州刺史齐超出沁州;内衣库副使孙晏宣与濮州刺史安守忠出辽州;引进副使齐延琛与晋、隰州巡检、汝州刺史穆彦璋出石州;洛苑副使侯美与郭进出忻州,六路大军出征。
规模浩大,而且避开了太原恐怖多雨的夏天,这是奔着灭国去了。
赵匡胤啥思路呢?
大概率还是奔着迁都洛阳去的,等太原拿下后挟大军灭国之威南下洛阳强力推行迁都,如北魏孝文帝故事!
但是,就在伐北汉仅仅一个多月,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离奇去世了。
要知道赵匡胤九月二十六的时候还去城南池亭,礼贤宅,晋王第去串门呢,十月初六还亲自去西校场视察看将士们操练抛石机呢,身体应该没问题啊!(庚寅,幸城南池亭,遂幸礼贤宅,又幸晋王第。冬十月甲午朔旦,赐文武百官衣有差。丁酉,兵马监押马继恩率兵入河东界,焚荡四十余砦。己亥,幸西教场;己亥,幸西教场,观飞山军士发机石)
啥病恶化这么快呢?咋就神奇的13天后就崩了呢?咋就一丁点征召都没有呢?他之前没记载有啥毛病啊。
这速度比郭荣崩的可快多了!
关于赵匡胤死,有两种说法,据《续湘山野录》中记载,说赵匡胤看到神秘天象后召赵光义入宫饮酒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似乎有一种我可胜任不了的假模假式。喝完酒都次日三更了,殿外大雪堆积数寸之高,然后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大声对赵炅说:好做,好做。然后就睡了,呼噜跟打雷一样。赵光义当晚也睡在禁内,快五更的时候,发现赵匡胤崩了,然后赵光义受遗诏于柩前即位,据近臣观瞻圣体时玉色温莹如出汤沐,突出一个走的安详。(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巳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于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与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见宿于木末鸟巢中,止数日不见。帝切切记其语。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烛影斧声”的由来。
根据司马光在《涑水纪闻》的记载呢,当时情况如下:赵匡胤崩了以后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去了开封府衙汇报了赵光义,然后特别逗的是太医早早被被灵异事件给调晋王府来了(司马光这就写的比较妙,没明说赵光义跟皇宫ICU抢医疗资源这事),等赵光义入大内后皇后认怂了,开口喊官家,赵光义表态共保富贵。(《涑水记闻》:君倚曰: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应为王继恩)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先坐于府门,问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趣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遂与王雪中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问曰:“德芳来邪?”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呵呵,赵匡胤是咋死的这事啊,咱们今天是肯定看不到盖棺定论的证据了,因为后面赵光义爷俩对太祖一朝那家伙逐帧推敲啊。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下令翰林学士李昉去编写《太祖实录》,这一版本被史学界叫《旧录》,顾名思义,肯定得重整个新的。赵光义看完后不满意,等994年修《国史》的时候,赵匡义对修史的宰相们做出了批示:太祖朝事,耳目相接,令实录中颇有漏略,可集史官重撰。
第一稿否了,重修!
还没重修完,赵光义崩了,这活儿接力到了他儿子赵恒这,999年六月,皇帝的师父宰相李沆呈上了重修的《太祖实录》,然后吧,这位忠正出了名的宰相仗着帝师的背景惊世骇俗的多次恳辞不领赏表态切割。(六月丁巳,宰臣、监修国史李沆等上重修太祖实录五十卷。上览之称善,谓沆等曰:向来史臣不能勤尽,闻张洎修国史止成一卷,今兹可谓备矣。仍降詔嘉銟,赐袭衣、金犀带、银、帛各有差。钱若水而下,又加散馆、食邑。沆独恳辞,詔许之)
你就品品这修的是个啥真实性。
呵呵,北宋这帮名相也都挺有个性的,后面王旦没办法的要配合赵恒那堆天书、封禅的胡拉烂扯,最终死的时候对其子说:我对天书那事还是过不了自己那关,这大错筑成无法挽回,我死后给我削发穿僧衣入葬!(临终,语其子曰:我别无过,惟不谏天书一节,为过莫赎。我死之后,当削发披缁以敛)
反正李沆就这态度,我是宰相没办法,按规矩修史就得挂我的名,但我推了赏赐表明切割态度,而且即便如此,李沆这个版本还是没通过,估计帝师同志和编纂团队肯定又留线索了,让赵恒给发现了,第二稿又给否了!
最终直到1016年赵恒又组织重修了一次,也就是今天被称为的《新录》。
这特么谁还能看出来赵匡胤是咋死的啊!老赵家这点心眼子都特么用这了!
南宋的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时候相当有意思的留下了这么一个注释,他说啊:《旧录》中陈桥兵变时约束禁军不劫掠都城这事都是太祖干的,没有谁搁那为民请命,但咱们根据《新录》走哈,是太宗劝的哈,太宗在大宋开国阶段就是重要领导人之一哈。(旧录禁剽劫都城,实太祖自行约束,初无纳说者,今从新录)
这个李焘为啥能阴阳一句了呢?
因为李焘虽然写这套书用了四十年,但是他第一次上给朝廷,是自隆兴元年(1163)开始的。
这一年呢,太祖一系的子孙宋孝宗赵昚重新拿回了赵宋的皇位,所以能为太祖隐晦的说说话了。
还是我们当初在冯道谢幕时的那段评价:是叫郭荣还是柴荣,冯道是活人无数拯救文化,还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都是工具,都是时势使然。
赵匡胤崩的前后关键时间的所有记载在赵光义爷俩的一通和谐下你肯定是看不见了,但是恰恰是一向好身体的赵匡胤在死这么大的事上出现大量空白反而说明了大概率发生了啥事。
所以民间能艺术创作出“烛影斧声”嘛!
同样都是暴死,咋郭荣那就没有啥大规模的阴谋论呢?
因为人家是不行了一个多月后才死的,人家临终一步步的做出了政治调整,你家这倒好,出了名的好身体突然崩了,不够他脆的。
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中的说法有一定的可能性,因为那内侍王继恩在赵光义死时又搞了一次政治投机,惯犯了属于是。(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
具体是啥不深究了,反正公元976年这一年捋下来,大概率的可能性是,我说的是大概率哈:赵匡胤步步为营的准备挤掉他弟弟的皇位资格,然后他弟弟不讲武德的偷袭了他50岁的壮哥哥。
赵光义他如愿了,他上位后着急忙慌的让他弟赵廷美做了皇储政治潜台词的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以赵匡胤子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赵德昭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又诏齐王赵廷美、武功郡王赵德昭位在宰相上,一番操作突出了自己的上位完完全全就是他赵家皇位可汗化的继承顺序,突出自己的即位是讲政治规矩的。
先稳过来,接过来,我弟弟和侄子还可以去偷袭嘛!
然后,就在当年的十二月,赵光义急急渴渴的不按常理的改变了通常隔年才改年号的政治规矩,改元太平兴国。
他要大干一场!他要证明自己比他哥强!
从心理学来讲,心虚的人通常容易这样。
高粱河的车神要大展神威了。
转过年来二月,赵光义给自己改名叫了赵炅。
他前面的郭威、郭荣还有他亲哥都没改名,咱也不知道他改这“炅”是为了配的上这“煌煌炎宋”呢,还是觉得“光义”这俩字太刺耳了。
科举光大之祖,LV车代言之神
977年正月,刚登基俩月就已经太平兴国二年的赵光义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讨好读书人。(本年度二月初九改名赵炅,后统称赵炅)
俩目的:
1、选拔没有根底的人将全国官位快速换血;
2、让这帮读书人为自己歌功颂德。
先天不足的赵炅急需这帮读书人为自己擂鼓助威,他是太明白历史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哪个阶层手里的了,科举制在赵炅一朝彻底迎来了春天,史无前例的大扩招出现了!他主政后的第一次科举他居然一口气录取了五百人!(上初即位,以疆宇至远,吏员益觽,思广振淹滯,以资其闕,顾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乂於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先是,诸道所发贡士凡五千三百余人,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张洎、右补闕石熙载试进士,左赞善大夫侯陶等试诸科,户部郎中侯陟监之。於是礼部上所试合格人名,戊辰,上御讲武殿,內出诗赋题覆试进士,赋韵平侧相间依次用,命翰林学士李昉、扈蒙定其优劣为三等,得河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庚午,覆试诸科,得二百七人,並赐及第。又詔礼部阅贡籍,得十五举以上进士及诸科一百八十四人,並赐出身。九经七人不中格,上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凡五百人,皆先赐绿袍肆笏,锡宴开宝寺,上自为诗二章赐之)
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录取之最,作为对比,赵匡胤在位16年举行了15次科举考试才拢共录取了188人。
不仅名额上大扩编,连录取后的待遇也是前面有唐一代所没有的,第一、二等的进士直接授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及诸科都送吏部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优等的注拟初资职事、判司、簿尉,所谓“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这波太宗门生的起家官至少高出太祖门生两到三级,他们日后提拔晋升的速度也相当快,像吕蒙正、李沆、王旦、寇准这帮后世大量篇幅的宰相都是太宗门生,而且这帮生瓜蛋子一上来就有直接给赵炅上书的资格,甚至赏赐置办行装的费用也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上命中使典领,供帐甚盛。第一、第二等进士九经授將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及诸科並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擬初资职事判司簿尉。宠章殊异,歷代所未有也。薛居正等言取人太多,用人太骤。上意方欲兴文教,抑武事,弗听。及蒙正等辞,特召令升殿,諭之曰:到治所,事有不便於民者,疾置以闻。仍赐装钱,人二十万)
这波录取的真是妥妥的天子门生了,再没一个皇帝或恩师能有这般再造之恩了!
在赵炅的“矫枉过正”下,文官的地位和科举的含金量一下子就被抬起来了!
当年赵匡胤改革科举时增设殿试目的是为了砍掉过去的老师门生关系,点你们的是赵官家,你们都是天子门生,如今赵炅开始在录取名额和待遇上进行大扩编,拿出大量官职让全国都去疯狂追捧皇家的科举,过去唐代科举通过后还要到吏部去进行二考,不仅录取少,待遇一般,还得层层过关,门阀和家族势力对于你后期发展极其重要,到了宋代这时,你只要中了功名,马上就能授官!不搞推诿扯皮!一卷定终身!这对于整个天下的文化人们那具有着实在太过于强烈的导向意义了!不仅如此,赵炅的这届政府是中国史上的进士录取人数之最,他二十年中举行了八次科举,这让北宋的整个官僚系统迅速就被大批量的“太宗门生”填充了,与此同时各地方长官也得小心翼翼的高看这帮拥有上书权力的特派员,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赵官家的门生迅速撒到了地方帮他们的恩师控制住了权力的毛细血管。
每一个派下来的扩招生到了地方一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大功率的宣传官家“太平兴国”的恩德,没有官家扩招自己哪来的机会当这官啊!快都去考科举吧!
赵炅的矫枉过正甚至系统到了图书馆上,自五代开始,国家图书馆都是破屋子里将就着,毕竟几十年都指着枪杆子里出政权,赵炅先是下诏征书,随后亲自设计国家图书馆,其大气壮丽程度比内庭都要高级。(自梁氏都汴,贞明中始以今右长庆门东北小屋数十间为三馆,湫隘纔蔽风雨,周庐徼道,出於其侧,卫士騶卒,朝夕喧篮。每诸儒受詔有所论譔,即移於它所始能成之。上初即位,因临幸周览,顾左右曰:若此之陋,岂可蓄天下图籍,延四方贤俊耶!即詔有司度左升龙门东北旧车輅院,別建三馆,命中使督工徒,晨夜兼作。其栋宇之制,皆亲所规画,自经始至毕功,临幸者再,轮奐壮丽,甲于內庭。二月丙辰朔,詔赐名为崇文院。西序吞便门,以备临幸,尽迁旧馆之书以实之。院之东廊为昭文书,南廊为集贤书,西廊有四库,分经史子集四部,为史馆书。六库书籍正副本凡八万卷,策府之文焕乎一变矣)
科举在赵炅一朝自此明确成为了北宋的立国之基,五代的杀戮文化也就此开始往“重文轻武”方向扭转,文官们也在“官家恩师”的撑腰下,无论是地位还是心态开始全面压倒武官。
而且赵炅不仅仅瞄准的是官僚大换血这事,他更深远的意义是打造一个科举的品牌,让全天下放下刀,拿起笔,富贵倒向不是抢了,是高层分配了,他瞄准了一个关键的不能再关键的点: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扩招其实并不能调动起全天下的热情,因为咱们时至今日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有人”文化,通常觉得自己“没人”时大部分人从根上就放弃了,赵炅针对此在992年设立了锁院制度,也就是考官一但被任命后就马上锁在贡院里,防止你外泄考题;与此同时在那一年的殿试中,赵炅还根据将作监丞陈靖的建议实行“糊名考校”,也就是在考前先糊其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和名次后再拆弥封,查对姓名籍贯。
赵炅对天下表示都来读书吧!别的别乱读,读了没有用,就读我给你选那几本当忠臣孝子的书!不用担心潜规则!一卷定终身!哪怕你没有一丁点背景,只要你的卷子被点中了马上就给官做!
这还没到究极体状态,到了他儿子赵恒的真宗朝时堵死了最后一点漏洞:不要担心关系户的字迹会被考官认出来,也不要担心关系户跟考官来个高欢对侯景的墨点小约定啥的,考生的卷子会被一批抄写人员把卷子重新誊录一遍。
这回算是彻底公平了。
客观来讲,公务员的面试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古代那是直接选官,这人有没有领导潜质和大臣威仪是非常重要的,这东西你笔试看不出来,需要面试让领导们去打一眼,面试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但赵炅表示我赵官家的官是人就能做!反正我跟我哥设计的官僚系统来了大才也没用,不可能有效率,缺的是帮你们恩师占住位置的人!不论你多猥琐,只要你卷子不猥琐,你被点中了就能做官!
赵家就此将科举打造成了一个不用死人的全民先登陷阵大奖赛:参赛方式绝对公平,无论你是武大郎还是黑旋风,一切卷子说话,而且参赛胜利的奖励能跨越阶层,最关键的是参考教材就那几本,百年不变,你家爷爷和孙子看的是一本教材,官家绝对不搞那种烧钱游戏,尽最大的努力让全民都低成本的参与进来!你不用像先登陷阵一样拿命去搏,你不用像唐那时候考生需要先在长安混名声去大把的烧钱,你甚至不用担心字写的难看,连卷子都给你重新抄一遍!
爷们!考吧!
至此,北宋的基因改造基本完成了,赵炅补上了他哥留下的唯一漏洞,也就是让全天下百姓都参与到崇文抑武的自我去势中来。
对科举矫枉过正后,当年九月,赵炅下令筑讲武台于城西杨村,赵炅大阅禁军宣布换爹了,此时大宋的禁军布阵后军容极盛,所谓“南北挠互二十里,建五色旗以号令,将卒望其所举为进退之节,每按旗指踪,则千乘万骑,周旋如一,甲兵之盛,近代无比”,这只最后的熊虎之师,应该算是五代互卷巅峰战力的落日余晖了。
接下来在业余军事爱好者的赵炅的指挥下,这波老兵送完后,大宋“重文抑武”的基因也就练不出能打的新兵了。
这年冬天,赵炅开始令晋、潞、邢、洺、镇、冀等州制造修整军械和攻城器具并转运粮草,肉眼可见的准备灭北汉了。
进入公元978年,赵炅展现出了自己史诗级的想象力,正月下令绛州疏浚汾河准备开辟第二战场水路漕运的同时,京西转运使程能献议请求自南阳下向口置堰然后开凿运河,让白河水能够入石塘河、沙河然后进入蔡河到达京师,以通湖南湖北漕运,赵炅高调批准了这个奇思妙想(下图左下角虚线处)。(京西转运使程能献议,请自南阳下向口置堰,回白河水入石塘、沙河,合蔡河,达於京师,以通襄、潭之漕。上壮其言而听之)
咱们是那么爱挖运河的民族,但上千年来从来没有人考虑过把南阳盆地和中原水系连起来,知道是为啥吗?
因为南阳之所以是一个盆地,就是因为被群山环绕,它的周边地势是非常高的,这条南阳盆地通往中原的路只是群山中给你留了一条路而已,本质跟五岭山脉那分水岭一样,你这水是过不去的。
赵炅下诏发唐、邓、汝、潁、许、蔡、陈、郑丁夫及诸州兵共数万人去修通这条运河,期待让开封的手能伸到汉江,随后北宋工程队崭山堙谷,历博望、罗渠、小祐山共百余里一直修到了方城,等到南阳盆地边上了,发现水过不去了,发动人定胜天的思路又试了试,还是不可通漕,随后就等来了入夏山水暴涨,石堰崩坏,这个极具想象力的工程就此拉倒。(戊戌,詔发唐、邓、汝、潁、许、蔡、陈、郑丁夫及诸州兵凡数万人,以弓箭库使阳武王文宝、六宅使李继隆、內作坊副使李神祐、刘承珪等护其役。崭山堙谷,歷博望、罗渠、小祐山,凡百余里。踰月,抵方城,地高,水不能至,又增役人以致水,然终不可通漕。会山水暴涨,石堰坏,河不克就,卒废焉)
这要是成功了,北宋的开封府将成为世界古代史上辐射范围最广的首都。
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遗憾的畅想之一,白河要是跟中原水系接上了,整个西部中国就全盘活了。
四月,已经被扣在开封八个月的原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闽国灭亡后的地方割据势力)上表献所管漳、泉二州,北宋得县十四,户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
五月,吴越王钱俶来开封朝觐,三个月后也上表献土,吴越国一军、十三州、八十八县也并入宋朝,得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兵十一万五千三十六。
至此南方一统。
六月,赵炅展开反腐专项行动,下诏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乙卯以后不悔过不收手的发配赃官就算后面遇到恩赦也不得放还,如果有放还者有司也不得再次录用。
七月,第一个明正典刑出现,中书令史李知古受贿擅改刑部定法放了罪人被举报,查证后直接杖杀,刑房吏孙甫也连坐免官。
八月,第二个典型出现,詹事府丞徐迁督漕濮州军储时受贿不法被馆驿吏举报,查证后杖杀。
看到这你是不是疑惑了?
北宋不是不杀士大夫吗?
这个北宋啊,据说有一块特别有名的太祖碑誓,据叶梦得《避署漫抄》、王明清《挥麈后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赵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了留给子孙的遗言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遮蔽,门钥封闭甚严,北宋历任皇帝即位前都得去拜读,而且这遗训极其机密,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随从,余皆远立。皇帝至碑前要跪拜默诵,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这碑誓写的是啥,然后呢,直到靖康之变后才被“解密”,据说碑文有两个誓词和一个违誓条约:
1、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2、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3、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关于这太祖碑誓,咱终于能肯定的说一次了,这是后世文官跟皇帝互相眨么眼时的编造。
首先不靠谱的就是赵匡胤时代郭荣还姓郭,这个咱们之前论证过了,柴家被抬起来跟郭家扯上关系是真宗养不活儿子后的事。
最关键的直接证据还在于赵匡胤本人和他的接班人弟弟都没少杀士大夫。
最关键的间接证据则是赵匡胤本人死的那么脆,他哪来的功夫立这么个东西。
而且,赵家这哥俩这几章大家看下来,你们觉得这两位焊车门之神会给自家后人立这么一块约束自家的碑吗?
在《宋史·曹勋传》中确实倒是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靖康之变后赵佶这现眼的玩意被拉北国去了,武义大夫曹勋跟着一块走,在被拘留的时候,赵佶嘱托曹勋将来要是有机会回南方,让他转告赵构当年太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还专门写衣服上了。后来这个曹勋到了燕山时抽冷子跑了,转过年来七月见到了赵构,把御衣所书给送了过去,赵构哭着给辅臣们看,随后曹勋建议募死士航海入金国东京接徽宗由海道归,随后他就被踢外面去了,九年没给调级别。(勋自燕山遁归。建炎元年七月,至南京,以御衣所书进入。高宗泣以示辅臣。勋建议募死士航海入金国东京,奉徽宗由海道归,执政难之,出勋于外,凡九年不得迁秩)
曹勋这事吧,纯属于单方面的一人证词,而且靖康之变后北宋那太庙不是禁区了,如果这事是真的那么按理讲在民间也应该有大量旁证,但是并没有,史料的线索只指向曹勋一个人。
梳理后有三种可能:
1、确实有这碑,然后立这碑的太祖据史料明文记载杀过八十多个大臣,继任的太宗也杀过好多大臣,属于放屁类誓约,这哥俩那屁放的噔噔的,屁阁老来了都得喊声好家伙;
2、曹勋编的,想通过这事让自己成为整个文官集团的吉祥物;
3、徽宗编的,想通过这事让自己还能被文官集团想起来。
结合曹勋后面要去接徽宗,其实很有可能是后两种可能。
这太祖碑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弱到了连赵构本人都不信,建炎元年七月他腰斩右谏议大夫宋齐愈;八月杀太学生陈东和上书人欧阳澈,这可都是文官士大夫,所以“太祖碑誓”这事极大概率是不存在的,它产生的原因是在种种小心机下杜撰出的一个太祖童话,由既得利益群体的文官集团一厢情愿促成的免死护甲。
时间来到了著名的太平兴国四年。
公元979年正月,宋军伐北汉。
神将赵炅御驾亲征,留其弟赵廷美掌留守事务,然后吧,被赵炅夸奖大事不糊涂的开封府判官吕端就劝赵廷美道:主上栉风沐雨,您也得跟上做表率啊!您要是留守可不合适啊!
赵廷美请行跟着走了,给自己延了几年寿。
当然,随行的还有赵匡胤之子赵德昭。
这可怜的孩子还不知道,他要为车神的错误买单负责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三月初一,赵炅来到了镇州,亲自坐镇督导诸军拔除北汉周遭城池,破数万辽军于石岭关南,就此北汉和契丹的联系被断,派去求援的一波波信使都被拉到城下示众了。
锁住石岭关后,赵炅亲至晋阳督战,随后在“上每躬擐甲胄,蒙犯矢石,指挥戎旅,左右有諫者,上曰:将士爭效命於锋鏑之下,朕岂忍坐观!诸军闻之,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的感人场面下,在“凡控弦之士数十万,列阵於乘舆前,蹲甲交射,矢集太原城上如蝟毛焉”的规模和攻势下,整整狂攻了两个月北汉才势穷投降。
赵炅战后下令毁了晋阳旧城改为平晋县,转过年来又下诏壅汾河晋祠水灌晋阳旧城让其彻底无法重建来消灭这股千年王气,甚至为了防止新造的晋阳新城再生出王气还专门将街道改成“丁”字形来“钉”住太原的龙脉,还削平了系舟山的山头割去了太原的“龙角”。
也确确实实有效果,这座自捧出了汉文帝开始就一直王气爆棚的千年霸府名城就此再也没抖出王气。
拆城,灌水,削山,就特么你叫晋阳啊!
北汉降后,收入如下: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兵三万。
这叫灭国吗?这是大炮打蚊子。
赵炅拿下北汉准确来讲是在他哥釜底抽薪袭扰战略下的顺势而为,你瞅他剩那点户口,但是吧,赵炅在拿下晋阳后觉得这有什么啊!
他觉得他是武圣了,有种站至山巅茫然四顾无敌手之感。
神将觉得没打过瘾,想捎带脚去收回幽州。
宋与辽此时已经互相客气很多年了,赵炅继位之初还跟人家互通使节,甚至把他哥哥的遗物都送给辽朝以示诚意了,但灭了北汉后,赵炅觉得应该再往前努努劲,他觉得是乘胜势一鼓作气,但实际上连着打了好几个月仗了,此时已经五月底了,他离开太原时已经五月二十二了,到镇州时已经五月二十九了,将士们都累了,也都希望回去领赏,士气已经下来了,诸将也不愿意了,只不过没人敢张嘴。(初,攻围太原累月,馈餉且尽,军士罢乏。会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而上將遂伐契丹,取幽蓟,诸將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
这时候就需要领导肚子里的蛔虫去上前推行领导意志,殿前都虞候崔翰独奏道: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
赵炅悦了,命枢密使曹彬调发屯兵,随后遣使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赴北面行营。
六月十三,车驾北征。
六月十九,来到了辽国境内的金台顿,招募了当地向导百人,遣东西班指挥使孔守正等先赴岐沟关。
六月二十,大军过拒马河入辽境,辽易州刺史刘宇(非北宋易州,辽另设),涿州判官刘厚德相继献易州、涿州投降。
这次赵炅的北伐开始时和当年的郭荣一样,兵不血刃的一路受降,没咋动手,但是,这不意味着人家这回会像上次那样吓得鸡飞狗跳,因为大辽已经走过了内部动荡期,此时的皇帝是大辽中兴之主辽景宗耶律贤。
景宗的前任是那位著名的睡王,耶律德光长子辽穆宗耶律述律,这位爷虽然一直喝一直睡,但不耽误人家一直能镇压所有叛乱,不过架不住对他的刺杀和政变量大管饱,在他第18个执政年头,终于没防出去,被近侍杀了,最终群臣拥立了耶律阿保机长子长孙辽世宗耶律兀欲的次子耶律贤即位,也从此,大辽的帝位就一直在当年被老太后阴了的长子一支传承了。
这位景宗上位后开始给辽大转舵,一方面缓和与政敌的矛盾,一方面与民休息的稳定治国,开始大量任用贤臣良将,并对外保持克制,除了北汉求援时出兵外和北宋保持了最大程度上的友好。赵匡胤死的时候,人家先是遣郎君王六、挞马涅木古等使来宋吊慰,转个月来又遣萧只古、马哲贺赵光义即位,人家那是有里有面,体面给足了。(辛卯,遣郎君王六、挞马涅木古等使宋吊慰。十二月壬寅,遣萧只古、马哲贺宋即位)
呵呵,在辽的视角里,宋这皇权交接过程是这样的: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遣使来告。
人家给你这“自立”的那么大面子,你按理讲得有个正经的出兵由头啥的吧,至少应该回去修养一下,把北汉巩固巩固,而且你才刚41岁嘛!对面的景宗是个病秧子,你等等天下有变嘛!
赵炅等不了了。
灭了个三万户的城就让他膨胀了。
估计他对自己的重头戏安排是后面大半辈子怎么去改史,幽云这地方他一秒都等不了了。
六月二十三,赵炅军至辽南京城南(今广安门为辽南京中心),驻于宝光寺。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与统军使萧讨古等军屯于城北,宋军先锋先与辽军交了交战,等打起来后赵炅亲自率兵支援来了,斩首千余级后辽军遁去,随后赵炅围了辽南京城。(丁卯,北院大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乙室王撒合击之。战于沙河,失利;乾亨元年,宋侵燕,北院大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败绩,南京被围)
此时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屯兵得胜口(昌平天寿山西北),看宋军那么猛不敢正面冲突,打着耶律奚底的青帜军旗示弱诱惑宋军,赵炅一看更拿你不当人了,北上又来撵这位南院大王,结果被耶律斜轸突袭了宋军后方,打退了宋军的北上势头,双方对峙于清沙河北。
辽南京城内看到指望了,开始沉下心来固守。
至此,赵炅面临重大抉择了。
目前人家城里没有投降的意思,人家外面还有野战军支援,此时你已经疲军半年了,此次北上已经战果颇丰,是不是应该趁着大胜之势将这次受降城池的所有人口迁走,如北汉故事的去削弱辽国了。
再打下去情况很不乐观,人家主场作战,等人家主力都来了之后,你就算想走还走的了吗?人家那里毕竟有大规模骑兵军团啊!
按理讲这不是啥困难选项,但赵炅前面没打过仗,他不懂兵势起落和兵种生克这堆概率权衡,他此时依旧觉得这有什么啊!打仗不就是皇帝督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嘛!
六月二十五日,赵炅下达了毁灭性决定:留一部牵制耶律斜轸部,主力围殴南京城。
六月二十六,赵炅亲自移幸城北,督诸将攻城。
六月三十,赵炅乘步輦至城下再督诸将攻城,赵匡胤亲自练出来这精兵真不是闹着玩的,宋军三百人乘夜都登城成功了,只是最终被耶律学古力战击退,辽军又堵塞破坏了宋军的地道。
宋军打的极其凶猛,哪怕赵家哥俩那么崇文抑武,但五代的巨大惯性依旧让此时这最后一波五代老兵打的辽军抬不起头来,此时辽的顺州守将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已经相继率部降宋了。
这个时候,辽景宗耶律贤派出了南府宰相耶律沙率主力军救援,耶律休哥自荐请缨被安排代替了北院大王奚底,统五院军精锐驰援。
七月初四,赵炅继续在城下督诸将攻城,依旧是个久攻不下,这个时候,人家辽军主力到了。
人家是以逸待劳,你这是兵疲师老。
这个时候想撤已经撤不了了,只能硬着头皮硬上了。
七月初六,辽宋两军战于高梁河(西直门外长河,大致位置在今西城区与海淀区交界处),赵炅不简单,没怂,亲至战场督战,战至傍晚,辽军耶律沙部力战不敌,败退。(秋七月癸未,沙等及宋兵战于高梁河,少却)
别高兴太早,耶律沙是辽军的正兵。
业余军事爱好者赵炅此时已经打光了所有预备队。
入夜后,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率精锐人人手持火把横击宋军而来,这股钳形攻势直接就把已经连战多日兵疲师老的宋军给打崩了,黑暗中的宋军开启了自我毁灭,辽军随后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万余级,不仅宋军主力被杀甚众,大量的军需和财货也都留给人家了,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赵炅腿上还中了两箭,自此落下了病根,最后就死在这上面了。(《默记》:神宗初即位,慨然有取山后之志……一日,语及北虏事,日: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北虏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股上中两箭,岁岁必发,其弃天下,竟以箭疮发云)
由于赵炅中箭骑不了马了,慌忙中找了辆驴车开始了末日狂奔,该说不说,人家赵炅的逃跑技能算是点满了,那驴也了不得!七月初七天明时车神已经逃至涿州城外了,当时宋军的败兵还没到,赵炅算是第一波!按理讲应该给那驴封个“忠义勇健神行护国功驴”的封号,再给立个庙!北宋第一神兽!比后面赵恒编那圣祖赵玄朗靠谱多了,这才是有事真上的实在亲戚。二十八星宿中连柳土獐都有,凭啥不能给人家争取个“奔命驴”的编制!
此时只有高琼率所部跟上来了,赵炅大悦,命他当替身殿后自己接着南逃。
七月初九,赵炅逃至易州金台驿,派殿前都虞候崔翰去收逃兵,自己继续南逃。
赵炅非常幸运,追击的耶律休哥也在激战中身中三创,也骑不了马了,最终乘轻车追击宋军追到涿州后就拉倒了,收兵回了幽州。
七月十一,赵炅逃到定州后听说辽军北还了,终于能喘口气了。
七月二十八,赵炅回到了开封。
这趟回来,战败的屈辱都不算啥了,因为他侄子的“王气”给他拍了部顶级惊悚的恐怖大片。
赵炅这次的高粱河车神之旅不仅生命受到了巨大威胁,在他坐驴车狂奔的时候,军中由于不知这位爷跑哪去了还以为死高粱河了,紧急谋立赵匡胤此时尚存的长子赵德昭。这让赵炅极度惶恐,等回来后一直就不提行赏太原之功的事,然后好死不死的赵德昭居然为将士们说话了,气的赵炅怒道:等你做了皇帝再赐不晚!退朝后赵德昭就自杀了。(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懿)
其实是否真的有这个“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的事很难讲,因为赵炅七月二十八才回的开封,赵德昭八月初七就自杀了。
赵德昭撑的啊,本来自己就说不清楚,才过了那么几天就给将士们请功。
所以也就那么一听,赵德昭估计死的比他爹还惨。
这次大败后将士们的呼声让赵炅极度恐惧,他也就此发现他哥哥的王气太旺了,因为此战赵德昭和赵廷美这俩皇位威胁都跟着北上了,但将士们拥立的是赵德昭,而不是理论上来讲兄终弟及的下一任赵廷美,这还得了!
如晋阳城故事!
然后吧,过了一年多后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又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太祖系的唯一子辈血脉赵德芳睡着觉时以23岁高龄死球了,史料很精简,一句“寝疾薨”。(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车驾临哭,废朝五日。赠中书令、岐王及谥。后加赠太师,改楚王)
这一看就是赵匡胤亲儿子,死法都一模一样。
赵廷美运气不错,按理讲得他先自杀的,民选呼声让俩侄子先挡了灾,但是,你也跑不了!
晋阳城拆了都不行还得灌水削山头,你也得死!
赵匡胤俩儿子“意外”后,赵炅打击他弟弟赵廷美已经不藏着了,因为确实都明牌了,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太下作了,赵炅只能加快脚步,其心腹柴禹锡、赵镕等上报赵廷美骄恣将有阴谋,就在这个时候赵炅招来了一位老资格,时任奉朝请的赵普来问话。
自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就留京城做奉朝请的郁郁不得志的赵普终于迎来表态机会了。
赵普之子赵承宗娶了燕国长公主之女,知潭州的赵承宗受诏归阙成婚,结果典礼完还没跨月就被赵普多年的政敌卢多逊催促归任了,赵普因此愤怒了,然后希望进步了,这次赵普紧紧抓住了机会高调表态: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
赵普退下后再次密奏道:臣开国旧臣,为权倖所沮这些年一直无法尽忠。然后说了当年参预机密,知道太祖、昭宪太后临终顾托之事,您就是毋庸置疑的接班领袖,当年有个金匮之盟啊,赵炅随后根据提示“找到”了当年那个金匮,然后觉得自己这些年对不住赵普了,所谓“上於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并发金匱,遂大感寤,即留承宗京师,召普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
再没有比赵普这个太祖老资格更能作为合法性代表去洗白赵炅的公证人了!
赵普“配合”证明了赵炅的皇位合法性,赵炅“想起来了”,对对对,有那么个“金匮“,一直“藏”在宫里,咋忘死死的呢!
赵普虽然夯实了赵炅的合法性,但新问题是金匮之盟是兄终弟及传皇位的,赵廷美的资格也被夯实了,但赵普都说了“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也就意味着他表态了赵廷美是反动派。
赵普用自己的“人格”证明了什么是“公证独立第三方”,他整出来的“金匮之盟”他有最终解释权,你让我怎么判,我就怎么判,我保证让赵廷美那厮没资格就得了。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赵普被授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封梁国公,回朝拜相。
按例赵廷美位在宰相之上,但赵普这老资格回来后,赵廷美知道自己应该夹着尾巴,上表请求位在赵普之下。
等赵普上位后开始做好自己的最强工具人,帮着赵炅打掉他弟弟,半年后,赵廷美谋逆案被制造了出来。
先是太平兴国七年(982)三月,金明池水心殿建成,赵炅要去春游剪彩的时候有人举报赵廷美想趁这个机会干坏事,赵炅表示自己听说这事很痛苦,不想把这事拆穿了,随后直接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尹,外放西京留守。
真有这事吗?
呵呵,赵炅赐了赵廷美袭衣、通犀带以及钱十万、绢绦各万匹、银万两、西京甲第一区。
这从面上看就是自己挺不好意思的一种安抚。
赵廷美走前赵炅还派了枢密使曹彬在琼林苑设宴送行,那家伙殊荣杠杠的。
等赵廷美离京后,大清洗开始了,左卫将军、枢密承旨陈从信、皇城使刘知信、弓箭库使惠延真、禁军列校皇甫继明、范廷召、王荣等人都因“交通秦王廷美及受其私犒”而被责降,紧接着几天后赵普发了大招。
赵普的破局点在政敌卢多逊这。
赵普回来后就一直在暗示卢多逊你赶紧自己滚蛋,别逼我动手哈,但卢多逊始终不放手。(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固权位,不能决)
谁都不傻,退了就有好下场吗?其实赵普跟赵炅这一个思路,给你调出去再干你,让你连张嘴的机会都没有。
很快卢多逊当年多处下注曾派堂吏赵白勾结赵廷美的事被告发了,赵炅大怒你这是对炅忠诚不绝对啊!随后后下令彻查,令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知杂事滕中正一同审讯,最终盖棺定论的法律判决意见如下:卢多逊身处宰司,心怀顾望,密遣堂吏,交结亲王,通达语言,咒咀君父,大逆不道,干纪乱常,上负国恩,下亏臣节,宜膏斧钺,以正刑章。其卢多逊请依有司所断,削夺在身官爵,准法诛斩。秦王廷美,亦请同卢多逊处分,其所缘坐,望准律文裁遣。
最终赵炅皇恩浩荡免了卢多逊灭族和死罪,但追回来了他的所有官爵及祖先三代与妻子的封赠,全家流放到海南岛,纵使有大赦也不在宽赦之列,总之就是你必须给我死在天涯海角景区,与此同时中书吏赵白、秦王府吏阎密、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全部被处斩,亲属流放海南岛。
对于赵廷美,赵炅表现的宽宏大量的跟个人一样,然后赵普继续尽责履职,说光搁家反省不行,他待那地方可是洛阳啊!又安排了知开封府李符上言∶赵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
在宰相的坚持下,大好人赵炅降赵廷美为涪陵县公去了房州安置。
赵普在此次战斗中居功至伟,连赵普本传中都说了:“及涪陵事败,多逊南迁,皆普之力也”。
两年后赵廷美死在了贬所,至此,对赵炅传位给自己儿子构成法理威胁的三人全部消失了。
赵炅事后对赵普这个太祖嫡系也相当够意思,死后亲临其丧,缞服举哀,辍朝五日,追封真定郡王,赐谥号“忠献”;后来大孝子赵恒又将赵普加封为了韩王,然后极其恶心人的将赵普配享了太祖庙。
他不管赵匡胤恶不恶心,要突出太祖的功臣和老资格为他爹背书这合法性。
后来是朱元璋说了句公道话,大明开国后诏历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朱元璋看见赵普后说这货有负宋太祖!不忠啊!不可从祀!(诏以历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
兄终弟及这个过渡五代的权宜之计,被赵炅以半明牌的方式非常丑陋的解决了。
赵炅人家说了,我想传位给弟弟侄子的!咦?人呢?咦?咦?哪去了?
他想突出一个无可奈何,但是吧,这世道又有几个是傻子。
虽然赵炅本人堪称迄今为止前不见古人的讨好文官系统的皇帝了,但即便在北宋当代,也始终对于他家这“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有着种种含沙射影的猜测和演义,乃至于北宋亡国后,赵构生不出孩子的时候被种种力量再次提起并搬到了台面上,最终又推动了皇位重回太祖一脉。
构成北宋最终崩盘的政治死节,都在赵炅这一朝结下了死疙瘩。
还是那句话,政治这事得讲究个名正言顺,你赵炅把这事整的太恶心了,你哥当初要是像你这样你早死八回了,李世民要是像你这样李渊李建成李元吉那爷几个坟头草早就长老高了,但为啥武德九年李世民做了好几年的局儿去最小政治成本的解决皇位问题完事还得让李渊当那个太武皇帝呢?
赵炅坐稳这皇位后,他的心魔也越来越重。
他还是得在战场上证明自已。
这也就意味着,他还得再现眼一次。
天书,天宫,天意
继高粱河车神无缘无故打了辽国之后,宋辽结束了近二十年的和平,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状态,辽景宗耶律贤充分的表现出了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的处事原则,对北宋开启了不依不饶的年年南下骚扰。
虽说没骚扰两年,982年九月耶律贤就驾崩了,但是国策和方向并没有变。
因为背后的话事人始终没变。
由于接班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年仅十二,其母萧太后奉遗诏摄政了。
一个景宗,一个圣宗,都是大辽好皇帝的杰出代表,这爷俩的背后,是大辽著名的女政治家萧绰(小名萧燕燕)在操盘。
耶律贤年幼时爹娘就被兵变弄死了,他也因此从小就落了毛病,其实他主政后的这些年一直是皇后萧绰在撑大梁,越往后面权势越大。(初,兀欲与妻同日遇害,明记年九岁,有以毡束之,藏于积薪中,由是得免。及即位,婴风疾,国事皆燕燕决之)
耶律贤知道自己这身体撑不了多久,早在六年前就已经诏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说的话也称“朕”和“予”了,皇后说的就是我的意思,开始将权力明牌般的让渡给皇后。(二月壬寅,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
耶律贤虽然摊上了不幸的童年和孱弱的身体,但老天赐给了他一个能看守住家业的枭雄媳妇,萧绰总揽军国大政后将战斗英雄耶律休哥安排为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任命娶了他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宗族,并敕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聚会,霹雳手段的夺了兵权后又将各宗室家眷全部控到了宫中为人质,顺利渡过了皇权交接期。(隆运请于后,易置大臣,敕诸王各归第,不得私相燕会,随机应变,夺其兵权。时赵王等俱在上京,隆运奏召其妻子赴阙)
甚至连国号都被萧绰由“大辽”改回了“大契丹”,人家要肃清自打皇位入了太宗一系就数十年内乱的恶劣影响,要恢复太祖时代的荣光。
为啥赵炅的后世之名会被如此调侃?
除了跟他哥哥弟弟侄子这堆破事之外,还在于他这一朝其实一直是在跟萧绰这个女同志打PK的,结果让人家女英雄给打的呦······
986年二月,赵炅发动了第二次北伐。
这次是赵炅听说契丹那主少国疑,女主专权,宠臣用事,萧太后跟宠臣韩德让通上了,把他也整来感了,不顾粮草、军械都准备不足的现状强行推动了北伐。
赵炅觉得上次大意了,这回哥甩出憋了七年的阵图晃瞎契丹的狗眼!哥这阵图可了不得,环环相扣的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那可老厉害了!赵炅丝毫不考虑战场上是瞬息万变这事,在战前进行了详尽的实操布置,各军行军路线,会师地点,甚至包括怎么打的阵图都被赵炅布置好了,这通前戏啊。
当然,这回他自己是不敢去了,但军神都给你们规划好了,你们就照着打去吧!战无不胜!
赵炅兵分三路扑幽州、云州(今大同)、蔚州(今蔚县)而来,命曹彬率东路军主力攻取涿州牵制耶律休哥的辽军主力;由田重进率中路军出飞狐陉攻蔚州;由潘美率西路军出代州扑朔州云州;中西两路先攻略山后九州(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等山后诸州肃清后再里应外合的从军都陉捅耶律休哥的背后。
瞅出来这回赵炅的问题在哪了吗?
他这回的目标是我全都要,是想在人家契丹内部并无天灾人祸的前提下一战收回燕云诸州。
客观来讲,此时辽占据的燕云诸州分山后九州(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和山前六州(幽、檀、蓟、顺、涿、平),这其实是两个地理单元,如果从主次分论的话,山前六州无论是土地肥沃程度,还是军事战略威胁都要远远高于山后九州的,因为代州雁门关以及后面的忻州和石岭关等关隘是能锁住天下屋脊的,北宋在山西的威胁并不大,但山前六州不收回,人家随时都能南下河北,除了一条拒马河你无险可守。
收回并锁死燕山山脉才是北宋此时最顶级的战略目标。
所以客观来讲正解思路应该是集中所有优势兵力去死磕山前六州,就算兵分三路也应该是一路扑涿州,一路扑幽州,一路扑平州,而不是隔着太行山撒胡椒面三路出击妄图一战收复燕云诸州。
赵炅将最锋利的矛,也就是潘美和杨业这路安排在了代州妄图一路杀穿山后九州并捅到幽州背后,而不是直接捅在最重要的山前六州,这某种意义上也是北宋战争史上的最大一次遗憾。
雍熙北伐一开始,宋军三路全部捷报频传,曹彬拿下固安、涿州;田重进于飞狐北破契丹后出了飞狐陉;潘美这路更是不负众望,猛的不像话,一口气拿下寰州、朔州、应州、云州,形势一片大好,偷袭这开局很了不起。
三月初七,萧太后宣布亲征。
萧绰相当拎得清轻重,她知道山前六州才是关键,是随时拿捏北宋让整个河北睡不着觉的战略要地,于是人家集中优势兵力去了涿州;命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率军进援山后,让宋军的中、西两路军无法插入山前即可;还怕不保险命林牙勤德守平州海岸防备宋军还有海军偷袭登陆,总之战略目标极其清晰:集中优势兵力死保山前!
东路军的曹彬在拿下涿州后发现调起高了,战线突的太快导致粮道被人家耶律休哥断了,待了十多天后决定退军雄州就粮。
这事被赵炅知道了,大怒下令不许退,你退了西路军心崩了怎么办!等曹彬行至白沟时被开封方面下令打住,严令沿白沟河趋新城(辽境内,今高碑店市新城镇)与米信部会和,等中、西两路军会师后北取幽州。
等曹彬率军到了新城后,由于西面两路军打的太好了,诸将求功心切,曹彬拗不过诸将于是下令带五日粮又孤军冒进去打涿州了。(时彬部下诸将,闻美及重进累建功,而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议蜂起。彬不得已,乃复裹粮再往攻涿州)
这思路简直匪夷所思,你打下来了又能怎样?你还是没粮啊!你守得住吗?更倒反天罡的是一听见西面立功了你们居然连委员长的话都不听了!
惯性还是太猛了!给赵炅气的呦!还是阉的不够狠!这帮丘八啊!
天热酷暑,宋军被耶律休哥一路阻击消耗,等推进到涿州时已经用了四天,粮食马上没了且已经兵疲师老,然后又开始退,但这回你可退不走了!因为此时萧太后已经率主力到了涿州城东,耶律休哥一看己方精锐加入了战场,随后复刻高梁河之战展开钳形攻势又把宋军给打崩了。
五月初三,辽军追击至岐沟关,宋军实在是跑不了了,那家伙让人屠的呦,一路死尸无数,丢弃军械如山,逃到拒马河时又淹死了一批,残部退至易水南又被辽军往死里干,此战宋军战死数万,耶律休哥收宋军尸体筑为京观,萧太后甚至行为艺术的为了打赵炅的脸进封耶律休哥为了宋国王。(太后旋旆,休哥收宋尸为京观。封宋国王)
激动的耶律休哥上言咱现在一口气突突到黄河吧!但这个时候,萧太后大政治家的格局体现出来了,不同意。(又上言,可乘宋弱,略地至河为界。书奏,不纳)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打到黄河为了什么?真帮你当这宋王吗?以契丹目前这实力有能力拉这么长的国境线吗?你当我是赵炅啊总幻想一口吃个胖子!
屠了东路宋军后辽军士气高涨的扑西面来了,耶律斜轸统十万大军至安定西击败宋军,赵炅一看没戏了,下诏潘美与杨业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
当时辽军已夺回寰州,杨业建议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另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今朔州南)阻击辽军;但是监军王侁不同意,逼杨业出雁门出战,还阴阳道:将军向来号称杨无敌,如今见敌不战这是有啥异志吗?(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杨业本是北汉降将,这“无敌”的称号也是北汉上下当年对他的称赞,代表皇帝的监军大人这话都说了,那就是逼你死去了。
杨业道:业非避死,只不过是因此时出兵时势不利,徒杀士卒而功不立,如今君既责业贪生怕死,杨业当为诸公先战。
杨业走前哭对潘美道:此行必不利。我杨业本是太原降将,按理当死,皇上恩泽不杀还宠任连帅,授我兵权,我非纵敌不击,而是想等合适时机立功以报皇恩,今诸君责业避敌,杨业战死于敌就罢了。出战后杨业指陈家谷口道: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两翼支援,等我转战到这里的时候,就用步兵从两边夹击来救,不然的话,咱们就该全军覆没了。(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就这样,潘美和王侁腆着大脸的率军于谷口布阵让杨业去送死,战至巳时,王侁派人登托逻台瞭望,以为契丹军被打败了,想争功了,于是率军队也追击去了,潘美也管不住这位监军大人,这货走了二十里后又听说杨业败了,于是赶紧飞奔撤军。(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最终杨业面对辽军主力的重重围攻一直战至傍晚,撤至谷口时发现根本没有友军支援,大哭后率所部将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将士们死绝,其子杨延玉战死,杨业战至最后时刻仍项羽在世般亲杀数百辽军,最终战马重伤被俘,老英雄慨叹被奸臣所害至王师败绩无颜求活,绝食三天殉国。(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耶律斜轸随后割杨业之首传送边关,辽军大振,收复所有失地。
潘美此战后被削三级,直接导致杨业殉国的监军王侁被除名流放了金州。
客观来讲,害死杨业的不是潘美,无论是逼杨业送死还是接应时率军撤走,都是监军王侁的锅,潘美66岁了,他只是想平安着陆,他不敢惹这位监军大人,但是,总要有人负责不是?
杨业的凶猛战力和壮烈殉国最终因为宋朝发达的商业经济在北宋中期就形成了“杨家将”系列评书走进了千家万户,艺术的创作需要不断搞出正邪对立,但赵官家总是没有错的,总得出来个背锅的不是,最终潘美这个总负责人就此被钉死在了评书界,这位北宋开国名将从此成为了“潘仁美”,被丑化为了嫉贤妒能的大反派。
当年十二月,萧太后又率主力与耶律休哥合兵数万入寇雄州猛击刘廷让,双方战于君子馆,当时天冷大寒,将士们弓弩都用不了,人家契丹开启突骑冲锋后突死了数万宋军,刘廷让仅率数骑得免,先锋将贺令图、杨重进皆陷于契丹,至此河北宋军精锐全部报销,都是生瓜蛋子了,所谓“自是河朔戍兵无斗志,又科乡民为兵以守城,皆未习战斗”,然后人家契丹开始长驱而入,陷深、祁、德数州,杀官吏,俘士民,所在辇金帛而去,博、魏之北,民尤苦焉。
赵炅这次雍熙北伐后,算是把太祖朝的五代老兵精华基本全送进去了,中原政权也就此结束了自后周以来三十年的战略进攻,开始完全转为战略防御。
两年后的989年正月,人家萧太后带着小皇帝再次亲征,当年郭荣时代收复的易州这回又被人家拿回去了,就此契丹的太行山东西的南疆铁板一块了。
此战由于曹彬压不住诸将贸然打涿州导致了大败让阵图爱好者赵炅愈发觉得这世上除了自己都是傻X,赵军神晚年时仍然叹息:朕每出兵攻伐,意颇精密,将兵之人丁宁谕之,不听者多至败事。
不用翻译了,那意思就是他特牛逼,打输了都是因为傻X们临阵不听他话。
你那么牛你倒是像人家萧太后一样亲自上啊!但高粱河一战又把他胆摘了,他再不敢再亲自去比比划划了,估计也是实在找不到当年那匹护国神驴那么心仪的坐骑了,颇有伯牙摔琴谢知音之感,那驴也带走了北宋第一战神的飒爽英姿。
人怂瘾大的赵炅从今往后对阵图和微操愈发痴迷,所谓“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贵臣督视”,他的战前规划甚至达到了不许变通的地步,照着阵图打输了咱家不挑你理,不照阵图打赢了咱家不高兴,此后皇帝赐阵图这事被他儿子真宗很好的继承了,到了仁宗朝对阵西夏时稍微松了点,但到了神宗时,这孩子活脱儿翻版赵炅,对千里之外的指挥痴迷到了魔障,所谓“每当用兵,或终夜不寝,边奏络绎,手札处画,号令诸将,丁宁详密,授以成算,故千里外上自节制,机神鉴察,无所遁情”,结果那家伙让人家西夏给埋汰的。
后面岳爷爷对宗泽说的那句“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名言,其实就是对前面百年来胡拉烂扯的军事指挥的一个温和反驳。
赵炅一代人更比一代人不自信后的极端控制欲和科举的极端扩招化也使得武人在赵炅一朝被彻底打进了时代的垃圾桶,整个大宋官僚体系所有值钱的,有权力的岗位几乎全部被文人把控,武人只剩下训练和照着阵图打仗的职责,战略规划,后勤给养,兵甲器械,这全都是文官在负责。
这仗要是能打赢了也就新鲜了。
雍熙北伐后,党项人也对北宋失去了敬畏,奠基西夏的李继迁做了契丹的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还娶了契丹宗女双方正式结盟,随后开始一步步的对北宋西北进行蚕食。
993年,赵炅身体不好了,开始给外交定调,他说啊:朕自即位以来,动兵征伐从来只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倘若喜好炫耀武力,穷极威武,那天下之民就都活不下去了!
他钦点的第一个状元爷,时任宰相的吕蒙正赶紧说:前面朝代征辽土时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隋炀帝全军陷没,唐太宗亲自运土填堑,身先士卒,也没啥好结果。
赵炅道:隋炀帝那厮确实不叫个东西,咋唐太宗还这样呢!飘了!飘了啊!况且治国纯是看能不能修德啊!四夷那都是疥癣之疾,当置之度外。朕当年拿下并、汾后观兵蓟北,当时年少气锐比较莽,出击时就是个前锋,回军时就是个殿后!(哎呦我艹!可牛逼坏了!这后殿的呦!裤衩子都追不上!),现在想想,应当引以为戒啊!(煬帝昏暗,诚不足语。唐太宗犹如此,何失策之甚也。且治国在乎修德尔,四夷当置之度外。朕往岁既克并、汾,观兵蓟北,方年少气锐,至桑干河,绝流而过,不由桥梁。往则奋锐居先,还乃勒兵殿后,静而思之,亦可为戒)
吕蒙正赶紧捧臭脚道:兵者伤人匱财,不可屡动。汉武帝和唐太宗这都是英主,晚年都因为用兵这事后悔,被后世否定耻笑,陛下您早早就想明白了,比那俩可强多了!
赵炅道:朕每次兴兵都是不得已,古语谓王师如时雨,今后咱就得使尽琢磨修德这事了,咱可得贯彻好了清静致治之道!
呵呵,你以为这天子门生好当啊!挣的钱有一半都是这昧良心捧哏的钱。
994年八月,赵炅两次遣使赴辽想要议和,都被萧绰拒了!不是你挑衅的时候了!不是你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时候了!和你大爷!接着打!(八月······乙酉,宋遣使求和,不许;九月······辛酉,宋复遣使求和,不许)
995年八月十八日,晚年高度猜忌控制欲愈发魔障的赵炅被每况愈下的身体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册立了赵恒为皇太子兼判开封府事。
由于老百姓们前面这几十年根本就没见过立太子的事,所以赵恒册立这事把全民整的挺兴奋,终于不用担心皇帝突然间就死球了这事了,赵恒参拜太庙回宫途中被百姓呼为“少年天子”,赵炅听完了很怒,喊来了之前力推赵恒为太子的副相寇准,怒问人心都归了太子,欲置我于何地!寇准拜贺道:此社稷之福也。随后一通马虎眼给糊弄过去了。(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这得是多么不自信,才会在刚刚册立太子后就觉得自己失了民心。
修德至此,心魔至此,让人唏嘘。
赵恒也知道他这犬父是个啥德行,平时小心的不能再小心,上殿推让于宰相之下,东宫僚属称臣也不接受,对自己的师傅行拜礼,迎来送往规矩至极,总之就是收敛所有锋芒不去刺激他那敏感爹。
即便如此,赵炅还是能找到茬,996年,开封府闹旱灾,赵恒这个开封府尹因为给老百姓减免租税这事被弹劾了,说他减税太过收买人心,随后赵炅派特派员去彻查,这是万幸确实灾闹得厉害,要不赵恒这太子不一定会被他爹又怎么折腾了,同是这一年,党项李继迁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赵炅被激怒了,派五路军拿着阵图击夏,再现一回眼。
997年三月二十九,59岁的赵炅崩于万岁殿,赵恒即位后为了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静给李继迁,承认了党项的独立地位。
对于赵炅这个控制欲极强的焊车门之神,咱就不再细评价啥了,咱主席提到赵炅时他老人家情绪总是很强烈,看到他的军事指挥时,老人家直接点出“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在读到《宋史·太宗本纪》中赞美赵炅“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时,他老人家批注“但无能”;读到赵炅“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时,他老人家批注“幽州之败”。
他老人家看到赵炅这种窝里斗还爱瞎指挥的抽抽玩意估计是想起谁来了。
在《宋史.太宗本纪》中,他老人家对于赵炅还批注过这么一句话:“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赵炅这一个人,估计是让他老人家看到了好几个人的影子。
赵炅死了,人家萧太后也如你当年故事了。
999年九月二十日,契丹南伐。
十月,契丹军至瀛州,擒宋将康昭裔、宋顺,获兵仗、器甲无算;攻拔乐寿县,军至遂城,宋军临水以拒,又被契丹骑兵一通猛突后杀戮殆尽。
十二月初五,赵恒真是好样的,御驾亲征,只是吧,他一边率大军从开封出发,一边派近臣把怎么打的阵图送前线去了。
这幽默的,该死的,祖宗之法啊······
此时驻守定州的傅潜有马、步军精锐八万,自从辽军入境就坚决不战的“避其锐气,击其怠惰”,等赵恒坐镇大名府后就被免官流放了,契丹那一看你这孩子不好欺负,于是也开始撤军了,宋军随后展开追击,于莫州城东三十里击破契丹军夺回了大批物资,赵恒作了二首《喜捷诗》后回京。
此战萧太后试探了下小皇帝的实力和态度,此后两年双方依旧在不断的试探中互有胜败,别看宋这边阉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了,契丹那边其实也强不到哪去,统治阶层开始腐朽僵化,幽云没被郭荣搞过宗教整顿导致契丹因为领导人的崇佛开始在宗教方面走偏,双方都进入国势下行的菜鸡互啄阶段了,辽比宋就强在了有个骑兵优势以及占据地利主动权,南下祸祸还成,真打那种攻坚战也打不动了。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著名的公元1004年,大宋景德元年,大契丹统和二十二年。
这一年,是萧绰实际统国的第二十二年了,这一年她五十二岁了。
身体也不好了。
她跟十年前的赵炅一样,也想要把一个稳定的朝局和对外环境给儿子铺好了,于是这年九月,以收复祖上丢掉的瀛莫二州为由,兴全国之兵南下伐宋。
以战促和,一战打出百年和平!
北宋这边,早在两个月前,帝师宰相李沆病逝,赵恒将他老爹留给他的“天资忠义,能断大事”的三司使寇准再度拜相。
九月的时候,其实赵恒已经透露出想再次亲征坐镇的意思了,寇准当时就建议咱赶紧走了,只是被另一个宰相毕士安和枢密使王继英按住,让子弹再飞一会。(丁酉,上谓辅臣曰: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毕士安等曰:陛下已命將出师,委任责成可也。必若戎輅亲行,宜且驻蹕澶渊。然澶渊郛郭非广,久聚大觽,深恐不易。况冬候犹远,顺动之事,更望徐图。寇准曰: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幸澶渊,进发之期,不可稽缓。王继英等曰:禁卫重兵,多在河北,所宜顺动以壮兵威,仍督诸路进军,临事得以裁制。然不可更越澶州,庶合机宜,不亏谨重。所议进发,尤宜缓图。若遽至澶州,必不可久驻。詔士安等各述所见,具状以闻)
结果赵恒发现这子弹飞一会后直接奔着他来了,辽军一路势如破竹奔着黄河就杀来了,貌似要重走耶律德光路,警报一夜五传,赵恒看到人家玩命了,于是有点虚了,问计于群臣,副相江西人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南京),签署枢密院事蜀人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寇准这时候站出来表示提迁都的都得斩!迁了都人心就崩了!敌军趁虚而入这天下还保得住吗!与此同时另一位正相毕士安这时候也同意亲征了。
十一月二十,赵恒亲征。
十一月二十二,赵恒军至韦城时(今滑县东南)又打退堂鼓了,被寇准逼着往前走,也这就在这一天,战事迎来了重大转折,辽军主帅萧挞凛巡视澶州北城城防时被宋守军发射的床子弩给大力出奇迹了。
萧挞凛被爆头,辽军士气大挫。
十一月二十五,赵恒抵达澶州南城,不想过河了,结果又被寇准连哄带劝的逼着去了北城,当赵恒登上澶州北城城楼,打起黄龙旗之时,宋军全体热泪盈眶,山呼万岁!声闻数十里!
宋军士气爆棚,辽军相视气泄。
仗打到这个份上,也就该坐下来谈谈价了。
十一月二十七,宋派崇仪副使曹利用请和。
十二月初九,两国谈妥制定如下条约:
一、大宋与大契丹结为兄弟之国,耶律隆绪称赵恒为兄,赵恒称皇太后萧绰为叔母,使者定期互访。
二、双方撤兵,以白沟河为国界,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隐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军备竞赛。
三、宋每年向契丹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双方都展现出了互相大稍息的诚意,尽量避免出现“谁占谁上风,谁给谁屈辱”这种很可能被下届政府找茬的丧权辱国隐患,关系是平等的,还是兄弟之国,给的钱是助军更谈不上屈辱,交割方式也是我这运到边界你过来取,而不是上贡到你首都,契丹那边给足面子的同时宋这边也有诚意,连边境的挑衅性地名都改了,威虏军改为广倌军;破虏军改为信安军;定羌军改为保德军;平虏城改为肃宁军等等,两国方方面面达成了体面的默契:我大宋未老先衰,你契丹自太祖开国也立国百年人至中年了,都老胳膊老腿了,咱拉手躺平了吧。
至此,宋辽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边境上的两国百姓从此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此后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宋辽间未再兴起干戈,宋这边展现出的极强商业能力让两国的发展之路朝着要买卖不要杀害的方向上走,哥俩忘战废武的携手大稍息也在一年年的等待着白山黑水对他们的亲切问候。
萧太后此战确实是打出了百年和平,辽那边由于是吃回扣的一方,心理层面占着上风,再加上本来也不是华夏人,祖上打进去过自己又不会治理灰溜溜的撤出来了,此后百年人家那倒没啥心魔,可宋这不行啊!赵恒都快魔障了,因为他统治那地方叫华夏啊!
幽云诸州以及灵、夏、河西走廊这整条北境都收不回来让他实在是说不过去!跟祖宗倒是好交代,毕竟无论是祖还是宗那哥俩谁也不好意思张嘴,但对于华夏这个正统性天命符号来讲说不过去啊!
连丧良心的晋都统一过,咋中国传到你赵宋这就缺斤短两呢!还我燕山山脉!还我河西走廊!
你自诩中华正统,你自诩天命所归,幽凉二州却始终无法回归让赵恒这位北宋实质上的守成之主无法对天下子民和后世千秋交代,这也一步步最终逼着他没活儿硬整的继他爹玷污了太宗这个庙号后他又玷污了封禅这个华夏最高级别受命于天的伟大仪式。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赵恒喊来了宰相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说了一件他编织了很久的事:去年的十一月二十七啊,朕正搁那睡觉呢,突然间大半夜的那天就亮了,然后就看见一个神仙,头戴星冠,身穿绛袍,他跟朕说啊:最好于正殿建黄籙道场一个月,届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这家伙给朕惊的,等起来时神人就不见了,朕赶紧这就记下来,从十二月初一开始咱就一直斋戒上了,于朝元殿建道场,然后就等着老天爷降这天书,这不,真来了,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搁那飘,朕赶紧暗派中使前往探查,回奏说:这帛长二丈许,封存着一个像书卷的东西,还用青线缠绕了三周,封口处隐约有字。朕就思啊,估计这就是天老爷说赐的那天书。(春正月乙丑,上召宰臣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对於崇政殿之西序,上曰:朕寢殿中帟幕,皆青絁为之,旦暮间,非张烛莫能辨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將半,朕方就寢,忽一室明朗,惊视之次,俄见神人,星冠絳袍,告朕曰:宜於正殿建黄籙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朕悚然起对,忽已不见,遽命笔誌之。自十二月朔,即蔬食斋戒。於朝元殿建道场,结綵坛九级。又雕木为舆,饰以金宝,恭佇神貺。虽越月,未敢罢去。適睹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曳於鴟吻之上。朕潜令中使往视之,回奏云:其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周,封处隱隱有字。朕细思之,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
王旦这帮赶紧就说陛下您有德啊!那德大发了!哪哪都德啊!都溢出来了!赶紧万岁喊起来!完事还说这开天书的时候得让我们这帮凡夫俗子们都避让!(旦等曰:陛下以至诚事天地,仁孝奉祖宗,恭己爱人,夙夜求治,以至殊邻修睦,獷俗请吏,干戈偃戢,年谷屡丰,皆陛下兢兢业业,日谨一日之所致也。臣等尝谓天道不远,必有昭报。今者,神告先期,灵文果降,实彰上穹佑德之应。皆再拜称万岁。又言:启封之际,宜屏左右)
估计是怕道具漏了陷,但赵恒对自己这手工活儿充满了自信的表示:要是上天谴责朝政,本来就该咱们班子一块悔改,要是谴责我,我就该接着修德,咋能给大伙都踢开呢!(上曰:天若謫示闕政,固宜与卿等祗畏改悔;若诫告朕躬,朕亦当侧身自修,岂宜隱之而使觽不知也)
赵恒随后率群臣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迎奉天书,然后打开一公示啊,上面写着: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也知道不能写多了,就跟发电报一样,传达了一下这天命传他赵家没完没了这事,赵恒赶紧改元“大中祥符”,把这事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随后开封府就进入到了天天庆贺天天过节的状态。
到了四月,在宰相王旦等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州县官吏、蕃夷、僧道、耆寿等共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人的请愿团的五次上表后,赵恒终于做出批示:今年十月,你们继续当你们的道具,我还当你们的官家,咱们泰山走一趟。对了,一切从简哈!
很快又来节目了,五月丙子夜,赵恒又说神仙给他托梦了,说六月上旬将赐天书于泰山,然后六月王钦若就带着所谓的《天书再降祥瑞图》给送过来了,赵恒又赶紧把这玩意遍示百官表达我可没哄你们玩,神仙总来。
天书都出来了,封禅都安排了,那天下就不可能有任何灾异了,有也只能是没有!当时为了配合赵恒这套胡拉烂扯,整个天下屏蔽所有不利信号到了啥地步呢?连泰山的老虎听说朝廷要办大事了都不吃人了,不仅不吃,还跑路了,虎先锋们带头给朝廷挪窝。(中使自州至,言泰山素多虎,自兴功以来,虽屡见,未尝伤人,悉相率入徂徠山,觽皆异之)
十月初,赵恒开启泰山之旅,浩大的封禅旅游团东行17天后到达了泰山,赵恒斋戒三天后登泰山举行“封”祀天帝仪式;次日到社首山进行“禅”祭地神,随后改李治当年赐名的乾封县(今泰安)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娘娘就是这时候被封为碧霞元君的),在泰山顶唐摩崖东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后终于这场折腾了近一年的闹剧演完收工了。
这次封禅算是把“封禅”这个品牌给毁了,没功业硬封,还胡拉烂扯的整了个天书,让全天下配合掩盖你赵宋的疲软不举,其实即便如此,如果此时打住了,封禅还不至于被彻底埋汰掉,还有抢救的可能。
但谁也没想到,这年的封禅仅仅是个前菜。
赵恒也心虚,他担心自己这通胡拉烂扯会成为后世笑谈,他要强行给这次封禅注入“奇迹属性”。
咋注入呢?
中国古代史最高规格的奇观项目启动,存放那胡拉烂扯天书的“玉清昭应宫”项目上马了。
这个项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属于独一份,汴梁的运河枢纽中心属性使得这座奇观的规格空前绝后,此宫规模宏大,有2610间房屋,面积总计约480亩(约32万平方米),由于当时汴梁已经寸土寸金了,建这座宏大项目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拆迁,开工之前就已经是古代史最贵房地产工程了,整个项目用料极其讲究,集华夏之精华,全国各地的所有顶尖材料全部运到汴梁,光木材就要用秦、陇、岐、同之松;岚州、汾阴之柏;谭、衡、道、永、鼎吉之杉、松、桐、楮;温、台、衢、婺之豫章;明、越之松杉。石材要用淄郑之青石、卫州之碧石、莱州之白石、绛州之斑石、吴越之奇石、洛水之玉石;雕梁画栋方面要用圣库之银珠、桂州之丹砂、河南之赭土、衢州之朱土、梓州之石青石绿、磁相之黛、秦阶之雌黄、广州之藤黄、孟泽之槐花、虢州之铅丹、倍州之黄土、河南之胡粉、卫州之白、郓州之螺粉、兖泽之墨、宣歙之漆、贾谷之望石、莱芜兴国之铁等。
硬件穷极华夏之精华之外,连工期都堪称不可思议,画工连晚上都给你发上蜡烛逼你连轴转,每天至少三万人同时施工,原计划15年修成的项目最终仅用了8年就修成了,这个奇观“宏大瑰丽不可名似”,其“竭天下之才,伤生民之命”的耗费不可估量。
玉清昭应宫上马的过程中,大中祥符四年(1011)二月,赵恒又带着“天书”去西祀汾阴后土了。
然后又转过年来的1012年秋天,还有高手!又来天书指示了!
这回说是他老赵家的先祖要授他天书,这个先祖可了不得,来的时候先是东南方显异光,神仙仪仗簇拥,他家这老祖装束类似元始天尊,然后对他说啊:他是人皇九人之一,是赵家始祖,他第二次下凡降生时是轩辕黄帝,第三次下凡是奉玉帝之命,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你这皇帝要好好干。哔哔完走了。
赵恒随后又帮他家创造出来了一个叫赵玄朗的“圣祖”,寓意他家从根上跟黄帝是一支。
求求你们了,承认我给炎黄子孙代言吧。
澶渊之盟后,赵恒为了证明他老赵家做这个皇帝却没本事统一华夏是合法的,后半辈子魔障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怎么看出来的。
公元1022年,赵恒崩,群臣上庙号:真宗。
这也是古往今来的唯一的一个“真宗”,个中味道,留给后人评说。
最终给“真宗”这天书闹剧盖棺定论的,是老天爷的一声惊雷。
天圣七年(1029),赵恒这个穷尽华夏国力建造的奇观仅仅存在了13年,就在一声炸雷后起火被焚毁了,宏大的玉清昭应宫建筑群除了遗留二殿之外其余被全部烧毁。
老天对你赵宋配不配这事表态了:呸。
玉清昭应宫被雷劈了后,主政的刘太后哭着召集百官商量咋办,随后范雍斗胆说了实话:还不如都烧了呢!上届班子因为修建这殿用尽了天下的人力财力,如今这么快就化为灰烬,这是天意!要是还盖一遍,到时候民不堪命,就不知道老天爷会再降啥灾了!
两位焊车门之神为了保住这份家天下矫枉过正的将北宋阉割的再无雄起之力,随后为了掩盖自己的去雄不举,北宋开始了全方位的妥协与收买之路,后面每当有活不下去的群体要闹乱子,北宋就竖起招兵旗,等待吃粮人,兵是越招越多,但战斗力却越来越拉。
北宋有著名的“三冗”,所谓冗兵,冗官,冗费,其实北宋史上最庞大的官僚系统和每年花钱买平安的岁币跟“冗兵”比起来那都不叫啥,海量的财政都花在对兵的收买了,仁宗时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之八、九赡军”;三司使蔡襄在仁宗崩后跟英宗进行了详尽汇报,此时北宋朝廷养着120万大军,所谓“今天下大患者在兵,禁军约七十万,厢军约五十万,积兵之多,仰天子衣食,五代而上,上至秦汉无有也,祖宗以来无有也”,到了神宗时,陈襄上奏:臣观治平二年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馀万,养兵之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财,兵占其五。禁兵之数约七十万,一夫钱粮赐予岁不下五十千,则七十万人有三千五百万缗之费;厢军之数约五十万,一夫钱粮赐予岁不下三十千,则五十万人有一千五百万缗之费。则是厢、禁共费五千万矣,惟馀一千万以备国家百用之费。
北宋之所以会“三冗”,其本质上就是对所有可能威胁到他赵官家统治的环节进行收买。
对敌国,收买;
对知识分子,收买;
对社会不安定因素,收买。
这也倒逼着北宋朝廷采取了古往今来前所未有的治国思路:商业立国,征税收买。
北宋对盐、茶、酒、矾等所有高利润产业实行官营专卖的同时,在全国各地都设置场、务等机构进行专门征税,对行商抽取2%的过税,对坐贾收取3%的住税,这俩正税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税你就交去吧,国内盘活经济还不够,还是养不活恐怖的官僚机构和冗兵,宋还把买卖做到了海外,过去唐的时候只在广州一地设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到了北宋,除了广州外又增了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秀州五地市舶司,北宋的造船行业也就此成为了世界巅峰,每年至少三千艘的稳定产量造多少都不够,到了徽宗时,出使高丽的海船载重量高达1100吨。
在全民鼓励做生意的国策下,全宋范围内每个城市几乎都有集市,甚至农村中都有定期的小市,巨大的便利性和有利可图性也让北宋的城市化进程疯狂加速,十万户以上的城市高达四十多个,当时整个宇宙最繁华的城市汴梁城人口百万,城中店铺高达六千四百余家,今天的开封都不一定有当年那种熙熙攘攘的“梦华东京”之感,而且为了税收最大化,朝廷开放了自古以来的夜禁,并拆除了坊墙,打破了过去城市“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的分区化管理,临街就可做生意。
你可能会纳闷,这样不是不好管理吗?城管咋去一家一家的收“坐税”呢?
举个例子,当时酒类官方专营,汴梁城有七十二家正店,所谓“正店”,就是经过官方许可用官方酒曲酿酒并出售特权的店。
这种店再往下批发到脚店(小酒馆)乃至更小的铺面,官方只要盯住这72家正店就可以了,从这里把大头收上来,剩下的就是你经济越好,下面的脚店把酒水批发的越多,周转的越快,官方也就挣的越多,综合思路就是通过刺激消费从而扩大税基,一座座大宋不夜城就这样起来了,繁华的商业与人口涌入导致北宋的精神享受产生了巨大缺口,大量的“勾栏”(歌舞厅)、“瓦舍”(北宋综合性商圏)随之出现,说书唱曲的艺人也雨后春笋的成长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评书、小说和宋词的大发展,所谓的“词”,不单单是文章,那是需要唱出来的。
和唐朝科举重视作诗导致唐诗成为千古巅峰一样,宋词之所以也在“词”这个品类变为了头牌也是被巨量的商业需求刺激出来的,宋词更多是描写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其中大部分主要以“艳词”为主,跟今天一样,十首歌里九首你爱不爱我。
也正是在这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中,宋和辽这哥俩在纸醉金迷的携手大稍息下最终等来了起于白山黑水中“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的女真人。
无论精神文明之花怎样开遍了城乡,如果你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雄武刚健,当野蛮来临之时,所有的美好都将化为乌有。
说回来还是本季开篇的那个序:德与刀。
最开始咱们刚写这个系列时,是希望写到1840的。
那时候的想法仅仅是写给孩子的一本书,真的没想到,这一出发,走了那么远,遇到了那么多美丽的缘分。
当年写秦崩的时候,我们说了王熙凤的那句大有大的难处,宋初之后的历史,对于此时的咱来讲,也到了大有大的难处的级别了。
亲爱的们,我说过我会一直写下去的,先让这个系列稳稳落地,毕竟我才35岁,那么多美丽的缘分,我会一直写下去的。
其实上周就能够结尾了,但我还是精挑细选了今天写下这百战系列的最后正文篇章,就是因为今天《黑神话悟空》全球开玩,能吸走所有讨论和流量,我不希望这个六年的连载完结被过渡讨论和曝光,我更希望这辈子的河流能流的深些,远些,让那些福报慢慢开花。
此求缺,为求全。
正如取经的第八十一难说的那样,三藏虽然懊悔经书破损,但猴哥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对这个系列的系统总结,我们放在后记去说吧,感恩命运的所有点化与馈赠,更感恩所有亲爱的们六年来的美丽缘分和一路相伴,我们相约下个系列,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