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从理论上来讲,无论面对多强的对手,永远也会有胜利机会的!
通往胜利的大门通常在时间这条路上。
所有曾经成功过的民族当中(注意,这点很重要),当明确对手后,只要将时间无限拉长,终归大概率会反超的。
如果双方差距非常大,还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反超,所能寄希望的就只能是小概率事件了。
比如超级天灾,像公元219年的大霖雨;
比如露出了罕见致命的弱点,像白狼山奔袭,渭水畔叉腰,这都是。
对手即便强如灭霸,在一千四百万种可能中,仍然有一次胜利的机会。
电影中,一个人鞠躬尽瘁后通常会拯救地球。
要是没拯救的了,那就是还有续集。
不会有例外,因为人性受不了如此巨大的付出还没有收获。
但是吧,真实的人生却是残酷的。
无论什么事业,一旦走到了最牛的人需要鞠躬尽瘁这一步时,通常结果都不会太好。
成功过的朋友应该都有如下感觉:
你的成功肯定非常艰辛,需要你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某些关卡会让你多少夜无眠。
但是,你基本上会得到同样多的正反馈和好运气。
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上面以及下面这句话。
当你累死累活却始终得不到什么正反馈,甚至人家步步走在你前面,你千万要停下来想一想,最好的选择是换条赛道重新起跑。
时代进步了,我们今天的选择有很多。
不像1800年前,根本没得选。
街亭战败后,北伐的成功窗口已经被关上了。
因为整个西北开始高度紧张,而且驻防的都是高质量大才。
失街亭时我们详细的讲了“方策精详,垂问雍凉”的郭淮,这位扭转乾坤的幕后英雄开始常驻陇西。
关中也不再是魏延口中草包的夏侯楙了,而是曹家第二代的靠谱出品,被《三国演义》黑了很久的曹真。
曹真是曹操从兄弟之子,他爹在当年曹操刚起步的时候就被豫州牧黄琬干掉了。(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这份情谊曹操很珍惜,养曹真为义子,和自己的孩子待遇相同。(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曹真长大后作战勇猛,曹操于是将特种部队虎豹骑交给他指挥。(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
这是一个相当不得了的人事安排。
虎豹骑由于是百里挑一的天下精锐组成,在曹纯死后,曹操一直是自己亲自控制的。(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
虎豹骑的指挥岗位,史料记载只有曹纯、曹休、曹真这三个曹家亲贵担任过,曹休和曹真也是曹操亲自选拔培养的两根曹家第二代军事顶梁柱。
汉中之战时期曹真开始领中领军,进入禁卫将军级别;夏侯渊死了以后曹真作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击破阳平关外的高详,打通了陈仓道通路,并至武都迎曹洪等还屯陈仓,总体来讲表现相当不错。
曹丕继王位后,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雍、凉诸军事,讨破张进等酒泉造反集团,不久又督军荡平河西,斩获极丰!(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
黄初三年,由于刘备已死,西北安宁,曹真被调还中央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
曹丕死,曹真与陈群、司马懿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迁大将军,成为帝国军事第一顺位。
曹真在《三国演义》中高调为傻二百五代言,其实真实历史中并非如此。
此次丞相北伐,曹真负责解决子龙出褒斜道的这一路以及安定郡的叛乱。
安定郡没啥悬念,匪首听说曹真来了迅速就投降了。(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
但子龙老将军的人生终战,却充满了疑惑。
三卷史料给出的情形完全不同。
《赵云传》中说,曹真方面兵力多出很多,所以子龙在箕谷失利,但是老将军敛众固守,没受大损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诸葛亮传》中,丞相则将箕谷战败作为一项重要论据在自己上疏请罪的时候一块端上去了。(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上面这段话,除了臭大街的马谡之外,子龙这路的“箕谷不戒之失”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子龙没有防备,所以被打败了;
一个是“戒”通“诫”,意思是错在丞相没有反复叮嘱劝告。
我个人倾向是子龙没有防备,两方面原因:
1、常理来讲,丞相的部队不会出现不交代明白的情况,不会出现“不诫”的。
2、前面那句“街亭违命之阙”说的是马谡的抗命情况。作为对仗,“箕谷不戒之失”也应该是子龙部的战况,而且后面跟上的那句“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说明了丞相揽责两路出兵战败时都是归咎自己用错了人。
子龙很可能被曹真蒙蔽偷袭了。
再来看一下《汉晋春秋》中的说法更不客气,丞相在战后总结的时候说:大军在祁山和箕谷的时候兵力全都多于对手,没有输在兵,而是输在将上了。(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看上去后两种说法和《赵云传》有些矛盾了。
《赵云传》中说的是对面人数多所以输的。
《诸葛亮传》中说的是自己无防备所以输的。
《汉晋春秋》中说的是箕谷开战的时候自己的兵力就多,并非是人家人多势众打败的。
再配合《水经注》中的一段原文: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
应该是非常窘迫狼狈,子龙才会着急到将褒斜道烧了阻敌退军。
总体分析来看,当时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
1、曹真派了小股部队偷袭子龙将军,子龙此时兵多于敌方。(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
2、曹真前期用计谋蒙蔽了子龙,让子龙认为周边无魏军,随后无防备被偷袭了。(箕谷不戒之失)
3、紧接着曹真大军得势不饶人的前来赶子龙。(云、芝兵弱敌强)
4、子龙看到对面人多势众翻不了盘了,于是亲自断后撤退,没吃大亏。(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5、由于曹真追击太猛,大有入汉中的趋势,以至于子龙仓促下烧了褒斜北道。(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
总体来讲,征战一生的子龙在防御阻击战中吃了曹真的大亏,人生终战有些狼狈。
此次出征归来后不久,子龙老将军就病逝了。
很难讲有没有此战失利的悲愤关系。
子龙为人严肃沉稳,一身是胆,在长坂坡,入西川,定军山都是经过考验的,最终的总评是“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是一员虎将。
此战失利并不能说明老将军水平不够,更像是曹真的水平更高。
史载曹真每此出征都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就散家财补齐,士卒皆愿为用,而且从《三国志》全系列传记中对照后,人家终其一生未逢一败!
子龙没有料到,他这一烧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帅才的曹真战后做了如下判断:
1、诸葛亮这回在祁山失利,整个陇西大整风,郭淮又常驻陇西,应该无需再担心。
2、赵云撤退的时候又把褒斜北道给烧了,此一路也无需再担心。
3、下次诸葛亮再兴兵作乱的话肯定走陈仓道!
曹真随后派郝昭、王生守陈仓,整修城池。(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这个英明判断,在不远的未来将让丞相品味到啥叫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挫败了丞相的北伐后,曹叡要打开国的第一战了,他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选了吴国下手。
随后算计人天下无敌的孙权把曹休给赚了,九月,陆逊在石亭大败曹休。(石亭之战具体在司马家专场时细讲,非常有意思)
十一月,远在汉中的丞相听说了孙权在东面又一次打赢了自卫反击战,东线元气大伤,而且张郃配合司马懿作战把关中军都调走了,于是再次上表: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咱得继续讨贼!
此次上表中,丞相写了很多,有一条让人相当心酸:
自打臣到了汉中的一年多时间里,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已经过世七十多人了。手中的少数民族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一千多人全都是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不是咱本土自产自销的。
再过几年,又该死一批,咱想打也打不动了。
丞相心里很明白,最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
越往后越难打了。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他在上疏中说出了那句“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一天,就努力一天吧,至于最终的结果,以臣的水平是无法猜测的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十二月,丞相率军来到陈仓,看到了刚刚整修完毕的陈仓城(宝鸡市代家湾村)。
丞相这次的战略思路,是通过占领陈仓城达到在关中断陇的目的。
陈仓城是此次丞相出招的关键布局,因为陈仓城有两项优势:
1、地势险要,城防坚固。(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
2、陈仓城位置关键,紧邻渭水和汧水,当年秦文公因此地位置枢纽,所以在此筑陈仓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
这里是关中和陇西的连通必经要道!
此路之外,其实自渭水上游还有一条,叫做陈仓狭道,但基本无法行军。
上一次罕见的成功案例是夏侯渊自己蔫在后面总督粮草,逼着张郃当炮灰的自杀式驰援。(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
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张郃运气爆棚!
当时马超已经处于强弩之末,张郃半条命的从陈仓狭道艰难上陇后,马超带着数千氐羌雇佣兵来逆战张郃,人家少数民族一看见魏军正规军来了还没打就都跑了。(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
由于陈仓狭道的出口同样也是陈仓故道的出口,所以丞相在留兵保护这里粮道的同时就捎带脚把这条道封死了。
出来就是送死!
丞相此次的战略目标如下:
1、突然袭击拿下陈仓城。
2、随后以陈仓城为阻击,吸引关中援军甚至陇西援军奔袭支援,自己在陈仓城防守反击,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但是到了陈仓以后,丞相发现坏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本来就险要的陈仓城被进一步加固整修,还有镇守河西十多年的太原名将郝昭专门驻守!(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闻知昭在其中,大惊愕。孔明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
郝昭在陈仓驻防的这半年多,生生又在原有的基础上盖了一座城出来!(有二城相连,上城秦文公筑,下城魏将郝昭筑)
其实和二爷新筑江陵城是一个意思,就是你一座城要打两遍了。
郝昭新修的这个下城在《宝鸡县志》里是这么形容的:“后倚原麓,前横高岸,据势建筑,可容兵马数千,诚异境也”
丞相一看这新起来的城,发现自己真的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啊!
怎么突然间变出来了这么个东西呢!
丞相先是围住陈仓,随后派郝昭的老乡靳详在城下游说他。
城上的郝昭说:老乡啊!魏国法律你是知道的(我家人现在都是人质),我深受国恩(我不是马超那种坑爹坑子的),咱就别废话了,你让你家丞相来打吧。
丞相不气馁,再派老乡进行阵前策反,说你肯定打不过啊!你就千把来人,我们这好几万呢!
郝昭直接不废话了,说:我认识你,箭不认识你。
之后,就是蜀汉在陈仓城外进行当世最高科技的进攻武器专题展示,丞相先是架云梯,被郝昭火箭烧了。(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
丞相上冲车,被郝昭用绳子系上石磨的原始手榴弹砸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
丞相架高塔往城里射箭,用土填了护城河,还想直接从高塔上运兵进去干郝昭,郝昭又找来工程队在城内又修了墙。(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
丞相随后开始挖地道,郝昭又在城内掘横沟进行破坏。(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
马谡啊马谡,瞅瞅人家,地底下臊得慌吗?
郝昭的千把来人就这样靠着这个关中要塞跟丞相的数万大军扛了20多天。
此次丞相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呢?
并非要去抢关中啥的。
其实就是陈仓,他想占领这个进入关中的滩头阵地,随后依此打阻击。
看到郝昭的威力了吗?
不仅仅是这个小伙子真棒,更重要的是一座险峻的要塞很多时候是可以打出很多阻击手法的。
丞相的北伐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就生出了这么大的变数!
这次的郝昭修新城有多大的战略意义呢?
工程英雄郝昭被封侯就自不必说了,连之前判断丞相出陈仓派郝昭去修城的曹真都被增加封邑了!(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丞相这边打,曹真也在派费耀等去援救郝昭。
大领导曹叡再调第一次有伟大表现的张郃去救火。
曹睿命张郃放下方城的驻防部队,赶紧上洛阳来,准备好了京师的南北军三万人和武卫、虎贲全都拨付给张郃让他火速驰援陈仓。(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
曹叡摆酒给张郃践行,问:你到时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拿下陈仓了呢?
张郃很有经验,说到:甭担心,诸葛亮也就还十天的粮食,估计我到那时诸葛亮已经跑了。(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张郃在哄领导,除非他知道汉中的粮仓家底,否则他怎么可能算的出来丞相的汉中后勤能力。
最终撤退的原因是啥呢?
是因为陈仓打不下来,费曜的救兵又来了,所以退了。(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诸葛亮传》中倒是说了是因为粮食没了退回来的。(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但实际上,粮食没有的可能性非常小,更像是一种无功退兵的借口。
因为紧接着丞相的大军并没有闲着,又进行了同样很遥远的祁山道征伐,粮食可是一点没掉队。
丞相要是这一战再无功而返,甚至被费曜打退解围,后面就没办法再带兵北伐了!
只能宣称,我来的仓促,粮食不够了,要不你们就完蛋了!
无论多推崇这个人,也要实话实说,而且这并不丢人。
一回回的多特么难啊!
丞相撤军,王双率骑兵追击,被丞相反杀。
丞相在憋着反杀王双的时候,回军的路上已经命陈式率领二队执行B方案了。
陈式率领二队攻击武都、阴平二郡,狡猾狡猾的郭淮迅速引兵来救,就知道你诸葛亮没安好心。(汉丞相遣其将陈式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准引兵救之)
郭淮很兴奋,但是没多久发现不对了。
丞相主力走完一半陈仓道,也拐祁山道方向跟陈式一块抽郭淮去了。(亮自出至建威)
郭淮一看大领导来了,于是赶紧往家跑,这次丞相拿下武都阴平后回军了。(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
历史上管陈式拿下武都阴平叫做第三次北伐。
实际上,从时间来看,第二次伐陈仓和第三次伐武都阴平应该是一次收工的。
12月的时候,丞相已经围住陈仓了。(十二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
丞相打了20多天。(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这时候应该已经是正月了。
紧接着这年的春天,陈式就已经拿下武都阴平了。(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诸葛亮传》中记载的更细,陈式出击后,郭淮被引过来了,随后丞相亲自出击到建威,这才最终平定二郡的。(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从时间来讲,不太可能出现丞相先派陈式出击,自己回汉中,随后听说郭淮来了再折腾到祁山道的可能。
最可能的概率是陈仓撤军时先命陈式出击,调动出郭淮后,自己正好半路去支援陈式。
说到底,丞相仍然没忘了他的那个拿下凉州的战略,这次又推进了一块。
但回来后,他遇到了一个比较挠头的问题。
229年4月13日,石亭大胜的孙权登基称帝了。
这有很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个天下怎么能有两个天子呢?
当然,曹叡那个天子是不被吴蜀承认的,这就无所谓了。
但你承不承认吴老二呢?
孙权的称帝其实是很无厘头的,因为但凡称帝,你是需要有手续的。
比如说魏那边,曹丕是献帝禅让的,属于走了全套的法律程序把房本过户的。
比如蜀这边,人家总公司虽然完蛋了,但人家有所谓的汉家血统,然后自己宣布,天命没走,我分公司给接上了。
就这,刘备集团还得编出来献帝让曹丕弄死了的谎言来宣布自己接天命的合法性。
你孙权呢?
不仅啥玩意没有,这辈子还头衔众多。
刚出道时是曹操表奏的“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后来喊曹贼后又成刘备表奏的“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了;
喊大耳贼后又变回曹爸爸的“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南昌侯”了;
老刘急眼后又给人家儿子当了大魏吴王。
孙权这辈子的头衔赶上于谦老师他爸爸了。
所以先天不足的孙权方面是上赶着巴结蜀汉这边,说咱并称“二帝”。
做个比喻吧。
曹魏那是“可口可乐”
蜀汉这是“百事可乐”
孙权那就是“非常可乐”
孙权就是想自己这个“非常可乐”跟“百事可乐”兑一块来跟可口可乐打擂台。
人家“百事可乐”是不愿意的,好歹我也是国际化大品牌,大量的大臣就说咱跟丫断交吧!
丞相针对这个情况,是这么回答刘禅的:非常时期,非常对待,非常可乐的罪过咱自己知道就完了,不宜过分张扬,先搞定可口可乐再说。
蜀汉随后派陈震跟东吴祝贺,并约定平分天下,魏国的“豫青徐幽”归吴,“兖冀并凉”归蜀,算是提前瓜分了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
丞相在力主下,将一件外交原则性的大事件压下来了,不过陈震这个外交官出发前,他对丞相说了这么句话:“李严腹有鳞甲”。(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这位陈震是李严的南阳老乡,这句话的意思是“李严有军事政变的可能”。
这句话使得丞相开始着手要解决李严问题了。
公元230年7月,曹真伐蜀。
起因是这年曹真去洛阳朝见对领导说:诸葛亮连年骚扰我们,咱得怒一把,这次抽他一回!
秋七月,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伐蜀。
曹真率主力走子午谷,另一部走褒斜道,司马懿自汉水走西城,郭淮自陇西出动。
四路大军围剿汉中。
丞相派魏延去堵陇西方向,并在此形势下,终于调动了在江州疗养了好几年的李严。
大敌压境下,李严仍然不愿动弹,而是跟丞相讲条件,说司马懿那边都开府了哦。
丞相将他的儿子李丰封到了江州接他的班,他才带着两万部队到了汉中。(汉丞相亮闻魏兵至,次于成固赤坂以待之。召李严使将二万人赴汉中,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曹真是属于胆子比较大的,敢率大部队走子午谷,结果他刚一入秦岭,就连下三十多天大雨,魏军在狭小的栈道中受的那个罪啊。(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
司马懿先生自西城那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汉水而上攻拔新丰县,到了丹口时,也遇到了超长待机的大雨。
这三十多天中,曹真才走了一半路,基本工作就是在没完没了的雨中抢修栈道,结果朝内大臣开始纷纷建言,别打了,等啃到汉中那这兵也打不了仗了。
九月,曹叡下令班师。
你这边退了,那边魏延在祁山方向开始战略性反推,大败郭淮、费曜于阳谿。
不到半年后,时间来到了231年二月,丞相兴兵第三次北伐。(上一次魏延那回属于自卫反击)
这次北伐的原因在于,魏国刚刚虚耗了大量的粮饷,陇西又被魏延大败,更重要的是,曹真那边自从子午谷退回去后就得了重病,眼瞅就不行了!
西北梁柱崩塌,无奈下曹叡将司马懿调到了西北战区救火,总督张郃、费曜诸将。(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费曜、戴陵、郭准等以御之)
就这样,三国后期的两位最顶级大神终于在其中一个谢幕的三年前,相遇了。
贰:汉丞相和晋宣王在祁山到底是谁胜谁负
公元231年春,丞相北伐大军再次围住了老景点祁山堡。(明年,丞相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
走马上任的司马懿第一件事就传口令命陇西州军只留四千精兵守上邽,其余全给我救祁山去!(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
跟剿孟达的套路一样,我大宣王侵略如火。
司马懿带着队伍往前线赶,此时官阶仅此于他的张郃建言:应该分兵把守入关中的各谷口,防止诸葛亮有后手。(郃欲分兵驻雍、郿)
张郃为啥这么判断呢?
因为前两次丞相北伐全都变出后手了。
司马懿说:“祁山前线要是能挡住诸葛亮,将军就说对了,如果前线挡不住,咱这还分军,当年英布造反时就这样把楚国的三个军团消灭了。(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
司马懿于是进军隃麋(今陕西千阳县东),准备翻山上陇。(遂进军隃麋)
然后!史料中的差别来了哈!
《诸葛亮传》中此次出征的全程就一句话:“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以我们对陈寿先生的了解,这又是非主流把主流弄得不好看了。
《汉晋春秋》中的说法是:
丞相分兵留着打祁山堡,自己带着兵奔上邽来了。(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
先是击破了司马懿部署的救祁山方面军,随后疯狂收割上邽之麦。(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
等司马懿赶到后,双方在上邽东接阵,司马懿防的无懈可击,丞相回军祁山。(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
《晋书·宣帝纪》里面的说法是:丞相听说司马懿来了,自率主力来收割上邽的麦子。大伙都害怕,宣王很淡然:诸葛亮没那个尿性,肯定什么都安排好了以后才抢麦子,咱两天时间玩命赶绝对耽误不了!随后卷甲而趋,丞相看见我大宣王就吓跑了。(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晋书》里面除了描写我大宣王的淡定人生观和机智小判断外,没有提两件事:
1、他下令驰援祁山的军团被打爆这事被删了。
不过侧面还是表现了,因为丞相“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后“诸将皆惧”。
这意味着陇西州军已经被打爆了,人家蜀军收割麦子从容美好,这战斗力好可怕。
2、丞相收割麦子成功没成功《晋书》没提。
《汉晋春秋》说他“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晋书》说他“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一个说他不跟丞相打,一个说丞相吓跑了。
这个不重要,反正后面我们能看到我大宣王的作战表现,我们是能判断出来谁说的瞎话的。
这里面的重要点在于上邽的麦子。
上邽地区的麦子是陇西非常关键的军粮基地,陇西高原地形支离破碎,干旱少雨,大部分土地不适合农耕,上邦处于渭水南岸支流河谷,气候温润,土壤相对肥沃,是陇西很少见的农业基地。
上邽之麦决定了丞相这回北伐的成功可能。
因为不仅仅可以“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的给自己方面减负,而且司马懿将面临陇西无粮,自己在主场需要千里运粮的悲催境地。
《晋书》中没提麦子这事,但是《魏书》中有提及,说曹叡派人保护了麦子,后来司马大宣王和丞相相持的时候是靠了此麦为军粮。(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一个说丞相收割了好多麦子(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
一个说司马懿靠这麦子当军粮(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这俩矛盾吗?
其实不矛盾。
丞相割走了一大半(大芟刈其麦),然后宣王来了,仗没能打起来,丞相也割不了麦子了,剩下的那一小半让我大宣王吃了,确确实实人家也当了军粮了。(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为啥这么推断呢?
因为最权威一手的史料《三国志·郭淮传》里面穿帮了。
后面蜀军出卤城时陇右已经没粮食了,司马懿准备让关中调粮食了,最后是郭淮剥削羌胡少数民族出的军粮。(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
《华阳国志》里面在描写丞相和李严问题时说:七月份丞相顾虑军粮问题时,司马懿连剥削少数民族的粮食都吃没了。(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时宣王等粮亦尽)
所以说,双方第一回合,《汉晋春秋》里的场景还原的更真实。
1、丞相打爆了郭淮陇西军。
2、汉军去上邽抢了大部分麦子。
3、司马懿带着中央军上陇后非常被动。
这事掀篇之后,史料中更大的不同又出现了。
《晋书》中说:我大宣王进军汉阳,和丞相相遇了,刚一接阵又把诸葛亮吓跑了,一直追到祁山,诸葛亮屯兵卤城(盐官镇)负隅顽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被我大宣王击破,诸葛亮接着跑,又被我大宣王追击,干死一万多,我大宣王领导的陇西卫国战争圆满落幕。(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提前说结论吧,《晋书》不靠谱。
两个证据:
1、卤城之战此时是五月,而李严喊丞相退军的时候是六七月份的秋夏之际。(秋夏之际,值天霖雨···呼亮来还)
曹叡封赏的日子是七月份。(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这距离卤城之战过去了近两个月,时间上和宣王的赫赫战绩对不上茬。
2、丞相最终退军时射杀张郃的地方在木门道,在卤城的北面。(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啥意思呢?
后面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丞相又将战线北推了一大块!这哪里是被砍死了一万多人!
《晋书》里对于此次司马懿“河内人在陇西”的剧本进行了大量删改,说句实在话,很没必要。
宣王全程其实并不丢人,而且总会有别的史料将当时的原貌拼凑展现出来。
《资治通鉴》后来就选取了《汉晋春秋》中更为合理的版本,当时的战况如那首歌里唱的一样: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
可是你却特么依然是你
在上邽时,由于郭淮刚刚大败,所以司马懿并没有跟丞相开战,而是展开了贴身紧逼,丞相于是引军南退,将球往回开,打算调动好后卫司马懿。
丞相一退,司马懿马上跟上,继续贴身紧逼,丞相走哪逼哪。
跟到卤城时,张郃建言:咱现在应该在此屯兵,甭追了,祁山守军知道我们来了必然军心稳定,我们再派一路奇兵去断诸葛亮的后路吓唬他,他肯定跑。(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
咱现在一路贴身紧逼,老百姓都看着呢!咱以后搁这就没法混了!这陇西最看不起懦夫!(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
司马懿不搭理,继续贴身紧逼,贴身后又不打,赶紧占据险山扎营坚守。(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司马懿这一路的贴身紧逼全军都看着了,跟到后面所有人都明白你司马懿是啥战术了。
你害怕人家有啥变化,所以一路跟着人家。
你害怕打不过人家,所以一直不跟人家打。
你智力战力双怂。
这就让大魏将士很没面子了,我们好歹是大国,是天下第一陆军,还是主场作战,你就让人家在自家主场这么随意穿插盘带啊!
守祁山堡的贾栩、魏平多次请求出战,司马懿说给我老实呆着去!哥俩比较愤怒,赞美司马懿先生您畏蜀如虎,简直让天下人取笑!(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司马懿一听,直接得病了,都别跟我说打仗的事,我都得病啦。(宣王病之)
同志们不答应,继续请战!(诸将咸请战)
一连两个月,到了五月中旬,司马懿觉得差不多了,再不打就该闹军变了,于是派出了憋了很久的士气高昂大魏棒小伙子去向丞相进攻。
司马懿这辈子干啥事都能因地制宜,不是他不会进攻,而是自己还没上陇郭淮的州军已经被打爆了,麦子被人割了,已经“诸将皆惧”了,这个时候开战就违背“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兵家心法了!
司马懿随后利用不战来消磨汉军的士气,积攒本方的愤怒值,将第一回合的不利局面消化掉。
司马懿玩了把王翦灭楚的套路,先都搁那憋着,然后等憋急眼了再撒出去咬人。
五月辛巳日,司马懿认为憋够了,踌躇满志命张郃带兵攻南围,自带中路大军来找丞相对打来也!(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张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按中道向亮)
张郃打不动王平,王子钧同志带着少数民族的无当飞军勇猛的挡住了西北第一战神张郃的进攻!(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丞相则带着主力,派魏延、高详、吴班堂堂正正野战逆击,干掉三千多人,拿下一堆军用物资,司马大宣王撤回军营。(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在这里要专门说一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是个什么概念。
“甲首”在这里是指砍死披甲战士三千人。(还有一种说法,“甲首”是军中的“伍长”,基层军官要是都死了三千,那基本就成覆灭级的战役了,这就太可怕了,所以按损失小的算,砍死了披甲战士三千人)
“玄铠”是指铁甲,按照“甲首三千级”的说法,相当于此战除了被砍死那三千外,还有两千铁甲军是扔了盔甲咋速度快咋跑的。
这说明魏军被打崩了。
是大溃败!
而且“玄铠五千领”是个啥概念呢?
袁绍的界桥之战,麴义临阵斩其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随后公孙瓒就崩了。
当年吕布麾下大将高顺有个大名鼎鼎的“陷阵营”,据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其实不过七百多人,就已经牛成这样了。(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
曹操当年再说他太不容易时候说:袁绍有铁甲万领,我特么就20领,得亏我脑子好!(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
所有军械中,最值钱的就是“玄铠”,因为制作起来复杂,造价高,而且防弹衣在战场上的赋能大!
这“玄铠五千领”只要装备上,那就是顶级精锐。
卤城之战,司马懿大败亏输。
此次卤城之战给司马懿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憋了两个月的大招,全军士气高昂,还是当面锣对面鼓的跟人家堂堂开战。
最终战绩就是他发现大魏已经不是天下第一陆军了。
对面阵法已成,士卒已精,太可怕了。
再算上郭淮和费曜第一回合被丞相一顿暴打并割了麦子,两战彻底给司马懿打虚了。
此战过后,一生在战场上侵略如火的司马懿,碰见诸葛亮时再也不提进攻的事了!
《晋书》在这段历史中选择了大量的篡改,实际上根本没必要。
因为其实司马懿对战诸葛亮的所有表现都在证明他是个最顶级的军事家!
《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有过这么一段精髓,说的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位大神!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这段话不用翻译,善战者先把自己守的无懈可击,随后再等待敌人出漏洞。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让你不输,在你自己;
让你胜利,其实取决于敌人是否露出马脚。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善战者能保证自己百战不败,却不能保证百战百胜,因为敌人也许像你一样是高手。
最精髓的一句:“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胜利是提前可以判断的,对方一定是露出了明确的败亡信号,这是“胜可知”;
胜利不是你能操纵强求的,这是“不可为”。
整个《孙子兵法》中,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等待。
等到“道、天、地、将、法”的“五事”大比分领先;
等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七计”大比分领先;
等到对手出现漏洞;
等到对手掉入到你的陷阱里;
······
当遇到各方面都比你强的对手时,一定要承认自己的差距,随后等待!
最关键的就是不要乱动作!
等待对方心烦意乱!等待对方粮草短缺!等待天时出现帮你抹平差距!
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
但这一点恰恰是人这辈子最难修炼的技能!
司马懿前面憋着士气和蜀军开战,这是在通过时间来扭转开局不利。
这叫“致人而不致于人”!
等到堂堂而战后却打出了一边倒的效果,发现己方战斗力比不过对方后就坚决不再出手。
这叫“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种顶级的精明、自知与自制,其实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过招时最核心的底色!
我们调侃之余,其实要发自肺腑的尊敬这套人生算法。
司马懿被诸葛亮打的脸都没了其实一点意义没有,这段历史对我们真正的助力是仔细品味司马懿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时度势后的实事求是,以及确定目标后的坚决贯彻执行!
司马懿和丞相差在哪了呢?
其实仅仅是“练兵”水平,也就是阵法和战斗力。
剩下的政治、军事、治国等等所有技能点,这俩人几乎没有啥差距,和双胞胎一样。
既生孔明,何生仲达啊!
时间在推移,丞相此次拿下凉州的天平开始往汉这边倾斜。
因为司马懿此时已到强弩之末,陇西已经没有储备粮草了,上邽的麦子又被丞相割走,连郭淮剥削少数民族的粮食都吃没了。(时宣王等粮亦尽)
郭淮逼着人家交粮食的“恩威”真的可能有“恩”吗?(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
人家少数民族会甘心吗?
丞相只要再坚持坚持,希望与转机就会到来。
司马懿就算再不犯错,他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丞相也害怕运粮不及时,于是专门去跟李严沟通:现在我有三计,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你是后勤大队长,你感觉现在你还支持的起我那种战术要求?(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时宣王等粮亦尽)
就在司马懿一筹莫展,丞相准备断其后道之时,后方收到李严的情报,说军粮不够了,班师吧。(会天霖雨,平恐运粮不继,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
六月底,丞相无奈班师,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并斩钉截铁的说:诸葛亮粮尽,追敌必大获成功!
张郃说:不能追啊!军法里面说归军勿追啊!咱又打不过人家,前年王双追孔明就被宰了,他就爱玩反杀啊!不能追啊!
结果司马懿不听,你必须死,你威望太高,对我威胁太大,我坚守不战的政策想要贯彻下去必须军队里面只有一个头!
只要你在,我说不能打的时候,不服的人就会倒向你这个老革命,队伍就会分成两派!
司马宣王在斗争上向来手段狠辣没有余地,这种追击战,基本上按惯例都是派个小弟,排个二梯队的去追。
对面有反杀高手,让这么高级别的副司令去亲自干这个活儿,实在有些歹毒。
张郃无可奈何的一把年纪以二把手的超高级别去追归军。(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
在木门道,丞相部了一大堆弓弩手,把张郃军射的像刺猬一样,张郃右膝被射中,拉回去就感染死了。(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司马懿这个后卫队长,在终场前,成功把自己的顶级自由人前腰给折里面了。
丞相回到汉中后,比较神奇的场景出现了,李严惊讶道:咦?军粮够啊?咋就回军了呢?(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李严还要杀督运粮的岑述来给自己脱罪。(又欲杀督运岑述以解已不办之靓)
不过丞相有着良好的办公习惯,拿出了所有的书信证据,里面写的跟他说的矛盾重重。(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违错)
李严无法抵赖,低头认罪。(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李严为什么会干这样一件小丑般的事,千年来众说纷纭。
动机上就不用猜了,唯一的可能就是通过丞相的无功而返来削弱丞相的威信,方便自己这个二把手上位。
众说纷纭的是他蹩脚的做法,因为丞相手中很明白的是有他的公文证据的!(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违错)
比较大的可能,是李严早就安排了毁掉公文的人,但是最终没有毁掉!
无论他是咋想的吧,总之他的做法最终漏了一个太大的尾巴。
李严随后被丞相上表奏明后主,罢掉官职,削去封爵和食邑,流放到梓潼郡。
至此,刘备托孤的第九年,那位副手因为这些年权力之争的猪油懵了心,将自己的前途和蜀汉未来彻底断送。
丞相也失去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大好机会。
对面打也打不过,就快被饿死在陇西了,实在想不出办法时老天给你来了李严这么一出。
只能说天佑司马啊!
千百年来,犯华夏者
虽强必戮,虽远必诛
不过风水总要轮流转一转
总要有个家族去开启那三百年的莫大悲哀
这已经不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事了
国运至此,天命难为
丞相退回后,由于短短半年时间,曹真和张郃都死了,再加上之前曹休的病逝,曹叡命最后一位军事大神司马懿全权负责雍凉地区。
多神奇啊!这才几年啊,第二代的曹家司令曹真、曹休、夏侯尚这都壮年而亡了!
司马懿这次被丞相弄得差点现眼,痛定思痛思考战胜丞相的方式就是把他耗走不跟他打。
司马懿开始给中央打报告,要求调人来进行大生产,为他下次的贴身紧逼攒粮食。
司马懿的报告打到中央后,时任度支尚书的弟弟司马孚在内部也帮着使劲,不仅从冀州调了五千农民去上邽屯田,还建议将朝廷的中央军挤出两万常驻关中,防备诸葛亮。(孚以为擒敌制胜,宜有备预···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
与此同时,司马懿在关中也开始了大生产运动,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
大屯田的同时又兴建京兆、天水、南安三地的盐池和冶铁,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
总之,全力开动关中大生产,为诸葛亮的下一次北伐储备贴身紧逼物资。
丞相也在汉中进行了认真的物资储备,在斜谷设了大粮仓,并在此处修建了超大规模的武器制造企业,由名匠蒲元主持生产军火,又发明了流马(轻快高速的运粮艇),认认真真的进行了两年多的战争准备。
234年开春,可能是丞相察觉到了什么,约吴国同时大举,亲率大军再次出征北伐。
炎汉最后的赤星,就要来到最后的战场了
公元234年,五丈原
叁:陨赤星汉丞相谢幕归天
公元234年初,丞相领大军十余万,踏上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之路。
这是蜀汉政权有史以来出兵人数最多的一次。
空前,绝后。
丞相算是押上了自己的所有家底,要跟司马懿搏一次了。
丞相在此次决定战略的时候,放弃了出祁山断陇右的方案,也放弃了再从陈仓围点打援的想法。
因为陇西现在被司马懿建设的已经可以打消耗战了,陈仓更是啃不下来的坚城,每一次的北伐,都比上次要艰难。
第一次折在马谡的纸上谈兵;
第二次败在曹真的基建意见;
第三次毁在李严的利欲熏心。
似乎每一次,老天总在你努力到极致的时候,给你扯一小下后腿。
但就这一小下,就足够你功败垂成!
当年曹操一浪好多年,屠徐州坑爹,搞寡妇被暴打,跟刘备喝酒玩风趣,走卢龙道五百里无人区,却依然不耽误魏武挥鞭扫北。
老天真的在帮他。
方方面面环环节节都在帮他。
但是轮到你这时,丞相感到了一种寒冷到骨髓的无力感。
你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即便如此,只要有一个小环节出错,就会满盘皆输。
自从他北伐以来,他惊人的发现,运气没有哪怕一次站到他的这边!
你没有当年韩信水利穿插的陈仓水道了!
你没有关张马黄赵的人才支持了!
你没有汉魏禅代时的混乱政局了!
你甚至面临着从古至今活的最明白的关中防守大神!
你面对的不是失人心的章邯,不是没见识的赤眉,不是搞内讧的李傕郭汜,是一辈子永远不犯错的司马懿!
指着自己一己之力搏苍天,实在太难了!
丞相这次北伐,走的褒斜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即沿汉水支流褒水及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河谷而行。
这两条河流皆以太白县的五里坡为发源地,行程贯穿褒、斜二谷,长四百七十里。
褒斜道的大规模整修和使用起于武帝时期,天池大泽被震没之后,陈仓道由于没有水路,路途实在是太长了,于是张汤主持了拓宽褒斜道和疏通漕运的工作。
张汤的想法是希望再造一个水路通达的“陈仓故道”,结果修完之后发现确实是省了路途,但物流负担降级的作用没起到,因为水路还是借不上力。
褒斜二水湍流激荡,根本无法行船。(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不过到了丞相这,老天爷不赏脸这事被人家搞定了。
人家又鼓捣出来了适应特殊河道的“流马”做物流工具。(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十项全能外,丞相还是顶级发明家。(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此次北伐,汉军出动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兵团,却没再受到粮食问题的困扰。
老天也许真的怕他再搞出些跨时代的发明去抹平国力差距,所以这集必须得走人了!
再让他多待些年,以后老百姓再提起补天的,就不是女娲了!
四月,丞相来到了最后的战场。
曹叡极度焦虑,汉丞相已经快把这位魏天子弄神经衰弱了!
尤其上一次出祁山,己方最强的解题方案已经差点崩溃了,要不是对面出现了神仙队友,司马懿不仅打不过人家,按人家的设想是想断其后路,把司马懿活活憋死在陇西的!
就这人家还反杀了张郃,我曹魏西北最功勋卓著的将军!
司马懿在西北打成那个德行,曹叡不仅不怪罪,反而战后全员封赏!
理由在《曹叡传》正文中写的明明白白:“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死精锐,丢装备、折大将,这都不叫事!
只要能把葛爷熬走,就都是好同志!
这回丞相又一次出兵后,《晋书》司马懿的本传中也难得的描写了一下当时丞相给整个魏国带来的无形压力:“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
还没咋地了,曹叡已经怕司马懿扛不住了,这又派过去两万人!
当时的情形真的是若此人不亡,则雍凉不敢解甲,中国无法释鞍,太吓人了!
知道丞相要来之后,司马懿故作高深的对诸将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那确实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咱们就没事了。”(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这句话司马先生说的比较风趣,给大家看一下地图。
丞相要是去了武功,褒斜道口这个蜀军运粮的生命线非常容易被司马懿掐断。
东去武功只有可能去威胁长安。
长安有那么好打吗?
在打垮他之前,这是一条丞相注定不会选择的路。
司马懿先生给我们举了个好例子,大战之前先说一些对方肯定不会做的片汤话显示自己的高深,增加己方的信心。
还是那句话,不要报以看不起的态度观察司马懿,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人生智慧了,比如这招就很香很管用。
战略分析会上,诸将建议司马懿在渭水北岸列阵。(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
全都害怕了!
司马懿其实也害怕,但为啥说人家是大战略家呢,因为人家所有的账算得特别明白,他表示要保护广大渭南居民的人民财产,孔明要是得了渭南的辎重我就更没日子把他耗走了!(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
司马懿带着曹军渡过渭水在南岸背水为垒。
诸将中,郭淮说了一条很有建设性的意见:诸葛亮的意图是连兵北山,断绝陇道,肯定会夺北原,应当先去占据此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此次会战,司马懿从陇西把郭淮也调回来了!
从中央到边疆,能打的全都拉到关中战场了!
真的是倾国之力围堵诸葛亮啊!
郭淮这些年已经在陇西打了太多次战役了,他总是判断丞相在瞄着凉州,想啥都是断陇。
按照郭淮的说法,丞相真的是要断陇吗?
占领北原后确确实实能断渭水的东西漕运,但是陇西是不需要输血的。
丞相能够和司马懿大军在此地对峙的同时再拨出一部分兵力去收割陈仓和陇西吗?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丞相确确实实攻打北原了。
司马懿同意郭淮看法后,郭淮在北原的营垒还没筑成,汉军大部队已经强度渭河而来,郭淮靠着先手的事先准备,惊险击退汉军。(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
丞相的目的是啥呢?
是为了占领北原高点并截断渭水,将司马懿的东、西两军隔离,随后各个击破。
郭淮守住北原后不久,丞相声西击东打阳遂时,史料中表示司马懿在西面部署了军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
由此也全面推导出了司马懿同志的战略思路,就是三面立体环绕不让丞相溜达,然后说破大天也不跟你打!
面对司马懿的又一次贴身紧逼,丞相开始在你眼皮子底下屯田,准备长期驻军跟你耗上了!(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丞相种的是啥呢?
不是上邽的麦子了,麦子要秋天种,夏天收。
是小米。
夏播的小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种到收大约100天左右。
丞相也许还打算好了等小米收获后再种小麦,来年夏天收,踏踏实实跟你论持久战了。
一百多天过去了,丞相各种挑战,司马懿就是不伸脚!
丞相使出了超级大招,把一款高端蜀锦的时尚女装给司马懿送去了,表示你也没事干,给我们代代言吧。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情况可并不是电视剧里面同志们义愤填膺的样子,史料上根本没有诸将的大怒反应!
是司马懿自己不干了!(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
也许是三年前在陇西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同志们全都由血气方刚变成理智青年了,毕竟又没让我代言!
司马懿害怕被人羞辱的消息传出去让基层士卒们的士气崩盘,摆造型派人跟曹叡千里请战:我必须得打诸葛亮这老小子,太特么欺负人了!(帝怒,表请决战)
曹睿看到司马懿这辈子居然第一次神奇的战时来请示,觉得形势已经非常不对了!
这老小子平时主意最特么大了!
这些年什么时候打一半问过我的想法,打孟达的时候他请示了吗!
这特么就是让人家挤兑的自己快混不下去了,拿我当挡箭牌来了!
曹叡这孩子为啥说他英武呢?
他自幼就经常被曹操带身边,特别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你多么英明都不见得会比当事人的判断好!
他知道陇西大败后给全体封赏,他知道全力支持不外行指导,他知道司马懿请战后要贯彻不打的制敌方针。
曹叡派了三朝老臣辛毗持符节来前线督战:我看谁敢动弹!都给我呆着!让他自己走!(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
这是对伟大的君臣组合。
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个水平的是很罕见的。
大多数时候,为将者根本不会如此冷静的在那忍耐;
就算是名将知道避其锋芒,但领导人通常也不会这么清醒。
最著名的就是安史之乱时的潼关对峙,因为种种原因,李隆基不断催促出战,连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哥舒翰“恸哭出关”,最终潼关失守,李隆基南逃四川。
辛毗到了以后,姜维对丞相说:唉!司马懿是跟咱打不了了!
丞相也叹道:他但凡有办法能赢得了咱,还用得着千里请战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司马懿在收下丞相的时尚女装同时,问了使者这么一个问题:你家丞相最近吃饭睡觉咋样啊?(宣王见亮使,唯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使者认为没有涉及到军事机密,于是说:我们丞相大劳模,罚20仗以上的事都会亲自审阅,吃的倒是不多。(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
使者想表达的是我们汉军在丞相的治理下无懈可击。
司马懿却从中听出了另一种味道:就你们丞相这种强度,他估计活不长了。
丞相确确实实遇到了一个神对手。
他是全才,人家对面也是全才。
他诸葛治蜀将四川汉中打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对面的那位也是走到哪建设到哪三年的时间将关中修理一新。
双方都是绝顶高手,司马懿刺探情报单单算你的工作量就猜出来了大概其。
司马懿还在给他弟弟司马孚的信中比较风趣的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彀中,破之必矣。”
那意思诸葛亮哪哪都不行,别看十万人来了,已经掉入我的计划里啦!他完蛋啦!
这个计划是啥呢?
就是等死诸葛亮。
司马懿说的是没错的,丞相确实不行了。
他选在这一年开春出征,还带出了全部家底,很大程度的原因可能也在于,他感到了生命流逝的速度在加快,他也许没有多少时光了。
八月,入秋,就在屯田的小米快要收获的时候,就在持久战思路即将让对面贴身紧逼大队感到绝望的时候,老天最后一次表态了。
孔明,你可敬!可叹!你对刘家已经做到人臣极致了!
天意难违!别再为难自己了!
跟我回天听封复命吧!
后主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接班人问题。
丞相说:蒋琬。
蒋琬后呢?
费祎。
费祎后呢?
丞相不再说话。
234年8月28日夜,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坠于汉营。
炎汉的最后一刻赤星坠地,丞相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54岁。
杨仪随后率汉军有序撤退,司马懿兴奋直追,汉军猛回头,司马懿扭头跑,汉军入谷后发丧。
“死诸葛走生仲达”成为了关中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他们对于这位七年内两入关中的敌国丞相,似乎要比那位可笑的本国将军更加亲近。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没错。
但如果你赢的姿势奇丑无比,就不要怪老百姓们戏谑你。
仲达你属这当世唯二的奇才,对于对面的这位神对手,你已尽力。
我相信,换其他任何一个人扔在陇西和渭南,都很难扛的住丞相最后三年的神功大成。
丞相走了,他用他的一生,兑现出了千古盛名!
你很快,也要迎来你的选择了。
丞相遗命将自己葬在定军山,表明继续看后人北伐建功。
后主罕见的在臣子死后的第一时间就给了谥号,赐丞相谥号“忠武”,算是这位蜀汉丞相的一生写照。
文臣武将的谥号一般分别以文,武两字开头:
文后通常跟正、贞、成、忠、端、定等字;
武后通常跟宁、毅、敏、惠、襄、顺等字。
还有一种,是综合性更全面的文武大臣通用的谥号,叫“通谥”。
丞相的“忠武”就是通谥。
丞相之后,“忠武”谥号从此也约定俗成为人臣的最高级别谥号。
这位中国历史上,堪称最伟大,最传奇的丞相,谢幕离开了舞台。
他的几乎每一个方面,无论做人还是主政,都无可指摘!
他上表死后不加封族人,家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足以衣食保暖。
他用人公允量才,除了错用了一次马谡,他这辈子从来没在人事问题上打过眼。
在他手中,压住了蜀汉那派系庞杂的内乱苗头,拢住了所有的不同方向去集中干事业。
杨仪和魏延,都是有才但几乎无法沟通相处的刺头,他死后,二人迅速互撕,最后均无善终
没有了丞相,这二位分分钟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格缺陷。
李严自打被托孤就找不准定位,蜀汉是小国,攥成一个拳头还打不死人呢,哪有条件搞分权呢?
这位和他明里暗里斗了八年的李严,哪怕最终拆北伐的台,让他错失了最好的一次机会,他最终也仅仅是将其罢官流放。
对于有罪于国的政敌,丞相的宽宏算是几千年中国史中的极少数。
举个最应景的例子吧,他一生之敌的司马懿,对政敌可是出了名的手黑。
我引用过很多次曾仕强教授的一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报复心极强,我们的报仇期极长,我们的报复力极大。
丞相作为中国人,很难得。
他所提名的蒋琬与费祎,在他死后二十多年中没有把蜀汉这艘船带翻,他当年看中的姜维,成为了比他还要执着的那个坚持者。
他遇到了最难的开局,最难的蜀道,最难的秦岭,最难的君臣搭配以及最难的永不犯错防守大神!
最终的失败,非人力能及,天数也。
丞相所待过的每一个地方,全部兴建大利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汉中四川的诸多民生项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丞相刚刚千古之时,各地就已经自发请求为丞相立庙祭祀,百姓自发逢年过节与路边祭祀丞相。(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
老百姓为啥要十里长街送总理呢?
因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老百姓吃得上饭,活的尊严!
时至今日,武侯祠仍然香火鼎盛,朝拜人群络绎不绝。
中国人的信仰向来“灵”者为先,但这位汉丞相却罕见的成为了百姓不求办事也要祭祀的伟大神仙。
他连年兴兵,但益州不疲敝。
他严刑峻法,但百姓无怨言。
他提弱卒数万,东屯渭水,天下震动!
司马宣王以十万之众抗之,坚壁不敢出!
论文章,《出师表》名垂千古,简洁文风成为千年来干实事少扯淡的标杆。
论武功,他著有《南征》《北伐》诸多军事著作,“八阵图”名流千古,唐时入选“武庙十哲”。
丞相用兵,不动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司马宣王据天下十倍之地,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汉家丞相来去自如!
司马懿在蜀军撤走后,行丞相营垒,观其遗事,赞叹曰:“天下奇才!”
他听到“死诸葛走生仲达”不仅没急,而是慨叹自己不容易,我能在他生前不出错就不错了!
司马懿的人生中肯定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表达过对这位神对手的崇敬,因为三十年后,他儿子司马昭在灭蜀后专门部署一项任务!
搜寻丞相当年的治军典籍用来操练禁军。(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丞相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
轮政务,他治下政治清平,法度严整。
轮治国,他所治理之处,百姓安居乐业,无不大台阶跨步跃进。
他是个有道德,有理想,有蓝图,有风骨,有能力,有剧本的千古完人。
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
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
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他所主政的这十二年,几乎是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四川人民知名度及自豪感最高的十二年!
四川这片古老的天府之国似乎从此也被武侯注入了挽救汉民族危亡的魂魄!
蒙古人鞭笞世界吊打全球时,钓鱼城的川军死死地一步不退怼死了唯一一位战死沙场的蒙古大汗!
倭寇侵华时,四川成为了全中国最后的希望,川军为整个民族贡献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洪荒之力!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丞相千古,也标志着三国时代彻底进入晚期了。
这个世上,唯一一个可以和他司马仲达等量齐观的天下大才走了。
舞台上,只有一个主角了。
曾经沧海笑对水,见过太多英雄豪杰的你,该笑对小可爱们了。
三国何其多才,诸多星宿大神纷纷降世,这最后一位大神,用一生中五十年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文官如何在天下大乱下,在连续三任英才之主下,一步步完成了蛇吞象的谋国之路。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当初你装病,被曹猛男揪过来开始了你的剧本
司马宣王,该你再一次装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