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战:破釜沉舟(全)力拔山兮气盖世!

由一群平民开始,由一个平民终结

历史来到了秦末的天下大乱,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绽放程度在这短短几年间迸发出了浓到化不来的绚烂美感。

这几年中,天下由一统到分崩,再又迅速一统,一个个传世的人物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将不可能变可能,壮烈,狡猾,机智,扼腕叹息,东山再起,兵败自刎等等中国历史中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桥段,都将在这短短的几年间,以前所未有的浓度释放!

浓到了这段历史,我们将要以专门的一个系列来讲述。

此之前,贵族是百分百的占领着上层建筑,从这段历史开始,平民阶层第一次开始参与改变历史的进程。

由一群平民开始,由一个平民终结。

看一下载入史册的“始起义”吧。

陈胜和吴广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

这哥俩其实开创了很多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

比如说后世在起义时,都会搞出一些响亮的口号。

渤海小吏

这是和陈胜学的。

陈胜的造反广告相当有水准,极具煽动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只能靠命吗!农民兄弟们!打出个未来吧!)

比如说后世在起义造反时,都会搞一些迷信的方式增加自信。

渤海小吏

这也是跟陈胜学的。

他们先是在鱼肚子里放上写有“陈胜王”的布,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比如说后世在起义造反时,还会打着别人的名号。

渤海小吏

这还是跟陈胜学的。

陈胜和吴广知道他们的农民身份不好使,打着秦始皇儿子扶苏和抗秦大将项燕的名号,说这哥俩都没死,都跟我造反吧。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一下上一章我们跳过去的皇位交接问题。

皇位咋就到了小儿子胡亥手里?

陈胜吴广打的这个名号,让我们有很大的疑问。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抗秦名将项燕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是怎么凑到一块的。

在战国篇里,嫪毐之乱的那一章,我们开篇说了秦始皇的皇后是迷,正史等诸多史料未见记载,然后我们却没有再提。

今天,我们要揭开这个谜底。

在这里要再次感谢一下李开元老师的研究成果,晚辈百拜。

始皇后是在嬴政打掉所有赵国势力后册立的,当时秦国除了嬴政外,另一大政治派系是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根据秦的惯例,这位始皇后应该是楚人。

考虑到昌平君的叛变,我们不知道这位始皇后是否参与其中,但根据始皇后的记载均被删除,我们可以推测,这位始皇后受到了牵连。

而扶苏,是嬴政和这位始皇后生的长子。

《史记》上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但这个扶苏反对他爹的举措,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由于扶苏的屡次劝谏,因而触怒秦始皇,于是派扶苏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成为万里长城工程的总监理和抗击匈奴的大政委。

在这里,我们还要还原历史上“焚书坑儒”的真相。

首先,秦始皇从没有过“焚书”,而是禁书,而且所有被禁的书并没有被销毁,都藏于国家图书馆,只供国家指定的学者进行研究。

他的目的,是统一思想,而并不是销毁所有典籍不让它传世,焚书的是项羽同志。

准确的说,霸王同志不仅仅焚书,他什么都焚,一把大火把本来应该是世界奇迹的阿旁宫烧的啥也不剩,所有的古卷典籍,也就因此付之一炬了。

其次,秦始皇坑的不是儒。

这个典故最早的原型主体,是一群求仙的方士对秦始皇申报了成仙求药的方案,嬴政同志批准了。

渤海小吏

结果嬴政都自称“真人”了,还是没修成,于是坑杀了这帮无法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士。

司马迁为了提醒后来也出现求仙倾向的汉武帝,而将这个故事还带上了“诸生诵法孔子”写进了《史记》。

《史记》成书的年代,在武帝晚年。

当时有大案,叫“巫蛊之乱”。

主角也是武帝和他大儿子。

我们将来讲到那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好大喜功的皇帝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却会惊人的相似。

古,是可以用来讽今的。

扶苏因为劝谏秦始皇别再修仙而被打发到了边疆,但也并非就是政治生命完蛋了,真看不上你不会让你去当三十万大军政委的。

扶苏这个本受喜爱的长子却从未被立为太子,和他的楚国血统以及已经不受宠或被杀的母亲,有着很大的关系。

秦始皇晚年中意的接班人,是自己的小儿子,胡亥。

尤其是人生中的第五次巡视全国,就是带着这位小儿子走的,几乎明摆着昭告天下,将要传位于这个小儿子。

但在几个月的观察中,秦始皇得出了他的评价:不合格。

所以才会在最后的遗诏中,指明的让自己贬出去当包工头的大儿子接班。

但后面我们知道,第一手消息的赵高和李斯篡改了遗诏,让胡亥继位,并下诏扶苏与蒙恬赐死。

因为之前过于明显的信号和潜台词,导致了扶苏根本就没有怀疑逼他自杀的诏书的真伪。

他的自杀,也导致了手握三十万重兵的蒙恬失去了抵抗的意义与合法性,也选择了自杀。

扶苏因此成为秦末窦娥,冤的天下闻名。

当然也有朋友再次质疑太史公的,根本就没有李斯赵高的密谋,谁看见了?

我倾向于这段是真的,关于此案真伪少说还得五千字论证,这就咱就不讨论了,无所谓了,咱不打假了,在此我也向大家保证下,除了秦始皇版块的部分环节,太史公的《史记》可靠性是很高的,将来我们在讲这位大神时会详细阐述《史记》的成书经过,而且这部中国历史的标杆毕竟确立了中国史书的“实录”标准。

渤海小吏

要体谅太史公,首先武帝在他身上缺德了,再加上他所处的那个年代,眼瞅武帝就是要把国家祸害亡国的节奏,他是没办法冲武帝骂大街的,他只能说秦始皇。

扶苏的楚国血统和天下大冤,以及项燕在补时阶段进球的抗秦名气,成为了陈胜吴广的金字招牌。

陈胜的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也就是后来将造反叫做“揭竿而起”的由来。

你可能会认为,要砍木头当兵器是因为农民们穷,连兵器都没有。

渤海小吏

其实并非是穷的事,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无论穷富,除了咸阳,兵器哪都没有。

因为当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怕六国势力造反,将六国贵族都迁到了咸阳圈起来,还将全国各地的兵器全部收过来,筑了十二座金人。

渤海小吏

你说秦始皇的脑子,走的有多全面。

但陈胜的起义军,还是如星火燎原般的急剧壮大,陈胜先是在陈邑这个抗秦悠久地区称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起义风起,六国复国和农民起义的风暴即将开始席卷大半个中国。

陈胜的起义军,规模虽众,眼下但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农民居多,能人太少,尤其是没有几个能指挥打仗的。

这也是古往今来的所有农民起义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农民起义,从来就不缺人,有的朝代的农民军,拖家带口的有时能够滚到几十万,比如三国的黄巾,明末的各种大王。

但几十万的农民军,往往却会被几千官军追的满世界跑。

有的农民军最后甚至装备,给养一点不比官军差,但这就是打不赢。

比如说闯王一号的高迎祥(那时李自成叫闯将),他的军队是有重甲骑兵的,一人能分到两匹马,二十万人被一万多人的卢象升追的丢盔弃甲,最终被还是被一万多人的孙传庭堵在了子午谷,几万农民军全军覆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无论什么时候,指挥官,永远是一个军队中最重要的因素。

陈胜现在脑袋就很大,因为排兵布阵,军旅行军,他全不会,再抬眼一望周围,最牛的就是他了。

渤海小吏

作为顶级套娃的陈胜搜索了半天,终于找来一个据说有点本事的,叫周文,这个人当年侍奉过楚国的春申君,自称懂得兵法。

陈胜称王后,授予周文将军印,西向攻秦。

在周文的率领下,这群泥腿子居然很快就打过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即将兵临咸阳。

形势十万火急。

虽如此,秦却并没有因此倒下,而且还在吊起一口仙气后几乎再次把六国又突突了一遍。

是谁挽狂澜于既倒给秦续命呢?

又是谁,逼出了那第二个“古来杀神”呢?

破釜沉舟的凶猛造型,继白起掏心楚国半壁后,即将再度上演了!

渤海小吏

陈胜自起义到周文打入函谷关,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与此同时,六国土地上,造反的,复国的,遍地开花。

齐国的过气王族田儋在齐地复国。

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在吴地造反。

沛县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刘邦在老家造反。

魏国旧日公子魏咎在陈胜的扶植下成为了魏王。

陈胜的手下武臣打下了赵地,自立为了赵王。

武臣的手下韩广去攻打燕地,又被当地人拥护为了燕王。

总之,陈胜的起义就像一个致命病毒一样,以指数级的速度蔓延扩散。

唯一不顺的是张楚国的二把手吴广率领重兵攻击中原重镇荥阳,被李斯的儿子李由拌在了此处。

荥阳,是整个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据点,吴广打不动是必然的。

该介绍一下这个地方了。

渤海小吏

建议点开放大看。蓝色的那条线,是黄河天险,黑色的这几条线,是南边的一道道大山脉,中间,就是战国时期的重点,豫西通道。

最左边,是战国时代著名嗓子眼,函谷关。

其实自打秦干掉韩国后,函谷关这道战国雄关,基本上起到的就是革命老区景点作用了,因为此时的荥阳,成为了新的函谷关。

来看一下荥阳的细节环境。

荥阳是豫西通道走出大山的第一大城,左边是著名关卡虎牢关(成皋)。

渤海小吏

看看虎牢关这个地势,周围全是山,北面是黄河天险,标准的东方函谷关。后来李世民的巅峰战就是在此拿三千五百骑兵堵住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荥阳的东北,就是整个楚汉争霸的关键战略性地势,敖山,也就是敖仓的所在。

敖仓北面是黄河天险,本身又有高山险阻,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水路的总枢纽点,我们再来看一下敖仓的河流图。

渤海小吏

秦在此地,将所有的华夏平原的收成全部汇集于此,并统一调配,相当于咱们今天的人民银行兼国家财政局的职能。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不再往关中老家走走呢?为什么要设在敖山呢?

因为从敖仓开始,再往西走,黄河水道的力量就越来越大了,你在每年的枯水期还算可以,一旦到了丰水期,你那船在黄河上是没办法走的。

为啥函谷关东边的三门峡能建水电站呢?

渤海小吏

劲儿大啊!

陆运就算了吧,那就叫劳民伤财了。

所以说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自然条件,敖仓都是建立全国一盘棋的总财政局的最佳总部。

这个地点,就是在中华文明还没有大规模过长江后的最佳黄金分割点!

再来看一下荥阳的宏观地势。

渤海小吏

出了荥阳,一马平川,如此高屋建瓴的地势,再加上荥阳作为敖仓和虎牢关的直属领导,也因此成为了整个秦帝国此时最关键的所在。

要没这道天险和敖仓,后来刘邦同志死八回了。

这也就比较好解释,为什么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却被一群泥腿子的乌合之众给攻破了。

起义形式太突然,秦国上下根本就没有准备,吴广围住了荥阳,此时李由已经在全力自保中,这让周文能够带大军绕过荥阳。

而除了荥阳外,此时秦帝国的整个关东地区根本就没有什么驻军,函谷关的职能早就归荥阳了,此时函谷关主营职能是革命景点。

渤海小吏

此时基本就没有防备与军力。

多少年看报喝茶了,哪知道突然来这么一段子。

无防备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说起来实在是有些难为情,堂堂的军国主义大秦,没有兵了。

此时的秦帝国防务,比较有意思,属于标准的外强中干。

北边毛三十万正规军防备匈奴,南面据说有五十万之多在打土著。

几乎所有能征调的兵源全都空了,荥阳作为关键地带,必须有常备军,毕竟看着国家金库。

结果真空的帝国防务成就了周文上访团的史上最快上访速度。

不过速度还是有硬件铺垫的,大家还记得上一讲我们说到秦始皇修的通遍天下的驰道吗?

渤海小吏

这个帝国高速的工程质量那是相当之好,那真叫是“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渤海小吏

灭火队长章邯

周文的伐秦大军像赶景点的旅游团一样在这条阳光路上旗帜飞扬。

眼下,我们来看一下已经乱成一锅粥的秦国朝堂。

胡亥听说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先是把李斯埋怨了一顿,说他位列三公,却令盗贼如此猖獗。

李斯比较懵圈。

这都哪蹦出来的啊!

面对呼啸而来的革命群众,秦国的朝堂静的出奇,几十万农民军打来的太快了,临时从北方的抗匈一线调部队已经是来不及了。

这时候,秦王朝最后的帝国柱石,章邯站出来为它续命了。

章邯时任少府一职(宫廷后勤部长),为老领导李斯解围了,他敏锐地点出了目前的最后希望,骊山。

章邯能指出这个方向,是因为他有着职务之便。

章主任时任秦始皇陵收尾工程总调度,骊山总工头。

在骊山,此时给秦始皇陵收尾的还有十多万囚徒,章邯表示:把他们赦免,交给我。

我既然能让他们搬砖,也就能组织他们砍人!

无奈之下,胡亥叫停了老爹的死后工程,赦免了这十多万囚徒,章邯带着这十多万人去武器库拿了兵器就开出了咸阳,迎战周文。

史上极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罪犯团伙在一个监狱长的的带领下去迎战另一群犯罪团伙。

当然,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章邯手中并非光是“犯罪团伙”,还是有正规军的。

当时保卫咸阳的“郎中令军、卫尉军、中尉军”三军中,应该还有六万到七万左右的正规军的,尤其“中尉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有近五万人,是章邯此次平叛中的最核心力量。

渤海小吏

兵马俑的原型,就是咸阳保卫中央的最精锐军团,去现场后,真的能感受两千年前的大秦兵威!

随后在戏水,这支二十万的精锐杂牌军打败了之前一路势如破竹的农民军。

章邯别看是管后勤的,但人家是管理军事双学位的,他是这个时代的前三名将,如果不是后来碰到大耍了,他有很大可能是秦朝的救世之臣。

章邯在阻击周文这一战中展现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

试想一下,现在临时通知你去赦免一群罪犯,让他们上前线跟你拼命去,你有多少把握能指挥的动?

再试想一下,现在有十多万正在干活的民工,你在没有大喇叭,没有大广播的情况下,你如何将他们组织成一股力量?

这帮罪犯,之前没受过训练,没上过战场,排兵布阵全没走过,如何形成战斗力?

这帮囚犯还是要和“中尉军”去配合并接受整军的,这种“官犯”的突然配合其实是很艰难的。

渤海小吏

在这一堆的困难前提下,章邯将这五万中尉军加上十多万囚犯,打造成了后面扫平叛乱的最重要力量,名将的潜力展现无疑。

秦出名将!你不服不行!

除此之外,我们还是要说一下这十多万的骊山囚徒。

这些骊山囚徒,主要来源是秦朝关中本土犯事的老乡亲,属于革命老区,祖上好几代就在秦国的伟大军国效力。

血统比较纯正。

正所谓“根正苗红”。

渤海小吏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启国家战争齿轮到现在已经接近一百五十年了,这片土地的尚武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入了关中人民的血液与记忆中了。

一战,二战中,为什么德国人这么能打?

因为从普鲁士还是个松散的小邦国时,德国人之前的祖祖辈辈就是当兵的,即便上至首脑,也是极其尚武,比如大领导德皇威廉二世,人家可是天天穿军装,晚上还不够,还得拔着军姿睡觉。

渤海小吏

你瞅瞅,多精神!

这样的国家你真的惹不起。

德国的严谨教育使它出了一堆思想家,整个国家还全都是斗士,所以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德国就很类似于两千年前的秦国。

秦国作为老牌军国主义国家,底蕴深厚,上了战场,该怎么走,刀怎么拿,脑袋砍完值多少钱都是天生就自带操作系统的。

所以这十多万囚犯在中尉军的榜样下,只要给配上武器,再把军功系统一开启,就又变成了十多年前,让世界哆嗦的那支秦军。

中原大地,要再次颤抖了。

周文被章邯打垮后,逃出了函谷关,在离关不远处的曹阳聚拢败兵。

章邯在把农民军赶出关后,把住了近七八十年没动刀兵的革命景点,随后缓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干啥了?

章邯在全力的整军备战,在这里,要说一下章邯的用兵特点。

这个人,特别稳当。

他们秦国将领似乎都上过“关中军校”,都受过系统的培养。

他们都有这两个关键特点。

第一:注重后勤。

指挥大军作战,并非一人发把刀就出去了,大军的粮草来源,民夫的运粮供应,后备兵员的不断征集,兵器马匹的打造喂养等等,都需要考虑进去。

章邯这个人,极其注重大军的后勤给养,辎重只要到位,什么时候,军心都不会乱。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先将自己变得不可战胜,再谈去战胜别人。

第二:示弱在前。

白起的长平之战,王翦的灭楚之战,都是先跟你示弱,比如章邯这次的两个月按兵不动。

除了整理后勤之外,人家秦朝还在各处调兵,北集团军就开始分两路呼啸而来。

王离(王翦之孙)带着一部军开始西渡黄河,走进山西高原。

另一部分开始自秦直道快马加鞭上章邯这报道。

关中进入紧急战备机制,汉中蜀地也开始征兵入关。

秦王朝被再次动员起来了。

当然,打土著的南方面军也送信过去了,只不过送不过去了。

路太难走了,起义大乱还截断了通往南方的联系,再加上即便信儿送到了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回来,结果南面成“我的团长我的团”了。

渤海小吏

这段故事也要到武帝时代再提了,不过人家南军过得那可是相当滋润,比龙团那可强多了。

章邯在各种示弱,给你我封关自守的感觉,让你懈怠,自己这边则全力开动马达整军备战。

两个月后,章邯的准备工作完毕。

大军东出函谷关,开始了横扫东方的征程。

那边周文的起义军这两个月在干啥呢?

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推想。

巴西全国踢球好的都去外国联赛了,本国剩下的球员一年要踢400场比赛都累死了,国内空虚。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摸着信儿了,召集了中超所有注册球员远赴南美踢馆。

渤海小吏

中国队连战连捷,拿下了巴西各大空旷的足球俱乐部,马上就要踢到巴西足协门口,将巴西的五个世界杯金杯收入囊中。

渤海小吏

这时候,巴西退役的一帮老大爷和本国教练组成的临时队站了出来,把中国队踢了五比零。

渤海小吏

随后的两个月,中国队退守里约热内卢,总结经验,临时练脚,准备高低弄死巴西。

巴西队则开始向全世界打电话,各大国脚开始云集,主教练章邯指导开始迅速调配出了好几套阵容准备全歼中国队。

渤海小吏

此时此刻,章指导阵容安排明白了,但中国队再练20个月,还是中国队。

这就是这两个月,双方的大致过程。

章邯先是带队在曹阳再破农民军,周文败走接着跑,逃到了渑池。

这回章邯没有给他歇口气的机会,10余日后,章邯追上,攻破渑池,周文自刎,这一支农民军力量四散而去。

打败周文后,章邯继续率军东进,又来解荥阳之围,此时起义军的二号人物吴广已经因为内部矛盾被手下田臧干掉了,不过这位田臧还没怎么来得及感受感受挥斥方遒的感觉,就又被章邯干掉了,荥阳围解。

胡亥此时,又加派了司马欣,董翳来做章邯的二三把手,后来瓜分三秦的班底就此产生。

章邯继续往东南打,大军一路走,一路杀,消灭了所有遇到的张楚国的武装抵抗,这里名字比较多,都是小人物,就不给大家列了,最后越打越近,直逼反革命老窝——陈邑。

渤海小吏

十二月,陈胜被自己的车夫刺杀,拿着脑袋送去了秦国。

陈胜、吴广,自大泽乡起义,到土崩瓦解,前后一共六个月的时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就这样成为了炮灰。

这也似乎是农民起义的宿命,第一个冒出头来的鸟,往往容易被乱枪打死。

陈胜的失败,给还幸存着的造反派们敲响了很多记警钟,其中最响的一记,就是造反的民心问题。

或者说底蕴问题。

最早,陈胜刚刚占领陈邑准备称王的时候,大梁的两位魏国能人张耳,陈馀就建议过陈胜,现在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所以你起兵反抗,而且人们拥护你,现在你刚刚拿下一个陈邑就要成王,岂不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私心?

你现在应该遍访六国后裔,帮他们复国,一方面给秦国增加敌人,一方面为自己培植党羽势力,如果你仅仅在这个小小的陈邑当王,天下人会反感你的,到时候,人心离散。

但陈胜没有听进去这么有见识的一番话,还是自封为楚王。

见识这东西,其实挺决定命运的。

并不是说吃西餐连耍十几把刀叉红酒咖啡如数家珍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所有的超跑嫩模都玩过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世界那么大你想看一看然后你全看了就叫有见识。

见识这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在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与融会贯通后明白了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

渤海小吏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准确的判断出来未来的走势。

陈胜由于是个农民出身,所以一个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这样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流程,他不了解。

他同样也不了解在自身弱小时,一定要抓紧时间壮大,并扔出去很多个替死鬼去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腐败政府去纠缠为自己争取时间。

渤海小吏

等他发现中央政府第一个玩了命找你死磕时,明白过来也晚了。

这是见识问题。

当然还有欲壑难填的问题。

我记得葛优在《非诚勿扰》中,有过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谁最喜欢去洗脚?

穷人。

穷人翻了身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变本加厉的使唤人。

不好听,但很是那意思。

穷了一辈子了,突然手下有了资源有了人,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卯足劲干一番大事业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数次落第连基本学历都考不上的洪秀全。

那个臭不要脸的啊!

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还有部门专门为他们拍过一部弘扬惋惜的电视剧。

渤海小吏

我的个天啊!

咱们这个系列,截止到鸦片战争,不过如果有机会,将来会讲讲他,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劫数。

自陈胜到洪秀全,古往今来多少人,全都没有走出过自身见识这一关,全都折在了欲望的大深沟里。

能走出来的,全部都成为了历史中的大人物。

比如最终收尾秦末大乱的那位居委会工作人员。

不过他还要再缓缓才能上场,眼下的主角,是项氏家族。

陈胜败后,手下的大将秦嘉立了一个叫做景驹的人当楚王,但楚国的名将之后项梁不答应,认为立楚王这种大事,轮得着你立吗?

当初陈胜就是打着我爹的旗号反起来的,轮楚国的话语权,我是正根!

谁的胳膊粗,谁有话语权。

胳膊粗的项梁率兵将秦嘉打败,在正统的问题上取得了胜利,秦嘉战死,景驹逃跑,后死在了梁地,部队归降了项梁,项梁此时,已经成为了抗秦的第一大势力。

项梁是如何变成这股势力的呢?

靠的是手黑与祖传的名气。

史书中说,项梁是因为杀了人,所以带着侄儿项羽逃到了吴中一带,因为自带名门光环,很快就成和当地的头头脸脸打成了一团。

吴中地区就在名气特别大的江东。

现在我们很纳闷,江东在哪呢?

渤海小吏

摊开地图,我们会看到,长江自九江后突然往北走,所以九江之后的长江两岸分为了东西两块,吴越之地就是江东地区。

这块地区,也被风水大师称为中华三条龙脉之一水龙的龙头,自古人杰地灵。

渤海小吏

项梁是著名的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这是他祖传的名气。

他有一个侄子,这是他手黑的武力保证。

叫做项羽(名籍,字羽,还是叫名气大的吧)。

一直让他很不省心。

小时候属于干什么什么不行的没长性吹牛青年。

学文,书读不进去;学武,剑练不下去。

项梁看到接班人的这个德行,很是失望。

不过项羽却认为自己很有希望并有着自己的看法:学文,不过是记记姓名,学武,也不过对付一个敌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

项羽从小就有着开连锁超市的规模雄心,小卖部我是不打算干滴!

项梁听后大呼祖宗有灵,觉得他这个侄子是块材料,决定教他“万人敌”的兵法。

不过没高兴几天,项梁就明白了,自己的这位大侄子是个嘴炮达人,因为项羽学了个大概后,就又不肯继续钻下去了。

老项家眼看就这意思了,但项羽一到青春期后,项梁就又觉得自己祖宗开始再次有灵,上天开始眷顾项家了。

因为侄儿项羽身高窜到八尺多(一米八五往上),在人群中一站鹤立鸡群,这身高搁现在在南方都算高的了,而且力大无穷,据说可以双手巨鼎。

好熟悉的名词啊。

之前我们说过,史官是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的,力能扛鼎不是个好词。

不过自打用在项羽身上后,却使这个词有了另一层丰富的含义。

壮烈!

力能扛鼎的项羽在青春期后硬件不仅升级成为了顶配,软件同样也无师自通成为了干练之才。

他说一句话,虽音声不大却万人拜服!

他领兵于阵前,虽弱兵新卒,自能生出熊虎之势!

渤海小吏

金庸先生有时会被问到一些关公战秦琼的话题,比较著名的是老爷子您认为是郭靖厉害,还是萧峰厉害。

这从纸面上讨论,其实应该不算个问题,郭靖修炼时间占大便宜一直至少活到了闺女和萧峰一个岁数,不仅降龙掌威猛无涛,还身肩完整版九阴真经和左右互搏的作弊器,按说应该是比萧峰厉害。

但金庸老先生还是说:我觉得是萧峰。

看一下这段精彩描述吧:

“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受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但除了武功之外,读书、手艺等等都只平平而已,也与常人无异。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最顶尖的猛人,是有巨大天赋加成的。

书到今生读已迟。

人家这辈子投胎来就是带着剧本干这个来的!

其实我也一直在猜测,金庸老先生是否是拿项羽为蓝本塑造的萧峰。

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这种无师自通的天生猛人也有低配乞丐版的,比如著名篾匠李团长。

渤海小吏

真正令项梁觉得他这侄子并非池中之物的一件事,发生在秦始皇巡视会稽郡。

秦始皇旅游时的派头那是相当的足,走到哪,哪跪一地,前呼后拥,那种权利的气场让每一个见到的人气短。

我就属于庸人,见到大领导时,手马上就不知道怎么放了,人家问一句话我要么就不敢说话,要么就恨不得把祖宗三代给人家嘚吧出来。

渤海小吏

我和很多同事与朋友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大领导的那种难以名状的气场,真的是看到后就傻了,这可能也和几千年传下来的“喊皇上跪万岁”的基因有关,反正我就是属于那种德行的。

见到大领导时,能做到侃侃而谈,不慌不乱甚至还能超常发挥的人,都很不得了。

比如说当初一块跟荆轲去刺杀祖龙嬴政的秦舞阳,据说十二岁手里就攥着人命,别人不能跟他对眼神,动不动就得杀人解解闷儿。

结果看见祖龙后当场就尿(sui 一声)了,为啥荆轲能留大名呢,因为他看见秦始皇不仅不尿,还能拔刀。

同样,项羽看到的领导,也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秦始皇,项羽作为一个乡下小子,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彼可取而代也!

渤海小吏

他可以被取代!

项梁听见后吓得赶紧项羽的嘴捂上。

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曾国藩相人的名言。

渤海小吏

吓出半死的项梁知道,这种气概不是寻常之物,自己的这位侄子将来必定是个英雄大器!

时势造英雄,项梁和项羽怎么也没想到,沦为亡国奴后还不到二十年,属于他们的机会,这么快就到来了。

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很快,中原遍地烽火。

九月,吴地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打算起兵反秦,请你和桓楚(另一个当地名流)统领军队。”

这位郡守以为自己作为天使投资人,给了项梁机会,这个新创公司会对他感恩戴德。

他没猜错,项梁确实是要造反,不过很遗憾,人家项梁很明白自己身上这块项家的金字招牌有多值钱,他根本没打算要人投资,他要单干。

不过不要你投资的具体含义是,投资可以,但不要你。

项梁先是在和殷通谈事时让项羽突然发难,一剑来砍下了殷通的头,随后项梁手里提着他的头,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走了出来。

整个郡守府随之一片混乱,项羽一连杀了一百来人,稳定住了局势。

渤海小吏

真猛啊。

一个人?

一口气?

一百多?

别惊讶,后面你就习惯了。

项梁随即召集原先就都混熟了的豪强与官吏开会,自立为会稽郡首,并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

这其中,项梁从招来的兵丁中筛选出了精兵八千精锐。

项梁并没有马上过江去掺和造反的事,而是命令项羽率着这八千子弟去扫平周围不服区县,打造自己的根据地。

这就是有见识,先看看情况再说。

二十四岁的项羽,正式开始了他的征程。

项梁起兵没有多久,就传来了陈胜兵败的消息,这就好像刚卖了房子想创业,发现市场突然冷了,房价却涨了。

不过在得到一个坏消息的同时,项梁还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不远处的东阳县有一股力量可以利用,领头的人叫做陈婴。

陈婴实际上是被架上造反的贼船的。

东阳县的革命青年杀了县令,聚集了上千人,准备干一票大的,但蛇无头不行,这帮革命青年发现需要一个领头的,所以读过书,性憨厚的陈婴就被迫推举成了这支起义军的老大。

你不干还不行,我们不识字,村都出不去!你不干还行?

每个好命人,往往都有一个好母亲。

陈婴的母亲就是一位好母亲,最起码这位母亲分析问题相当有水平。

她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了你们家,就从未听说过你家祖上有过贵人。

现在你突然得到这么大声望,不是吉祥事。你应该找一个有能力的大人物,作他的属下,造反成功能封侯,造反失败能逃亡。

渤海小吏

多么有水平的妈妈!

知子莫若父母,劝孩子在天上掉馅饼时能够刹住车,按自己的能力,命格去做事,实在是不多见。

陈母就属于虽没文化但有见识的那类人,别当出头鸟,顺着大势力走,成功有好处,失败能跳车。

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是超脱于一般事物的大智慧,是一种万试万灵的处世客观规律。

智慧的话,一句顶千言。

陈婴不仅有个好妈妈,他还是个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的好儿子。

陈婴很低调,不断积聚势力,并观察周围形势,寻找值得把自己的这只股票抛售的高点。

很快,人生的第一次高点来了,项梁先是派使者前来,希望可以联合作战。

此时陈婴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两万人,账面上算,跟项梁旗鼓相当。

但陈婴看准了项梁这个人,对使者表示,联合作战干啥?要干咱就合兵成一家子!

然后直接就把军权交给了项梁。

陈婴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上柱国(相当于丞相),项羽败后,他又归顺了刘邦,最后开国封赏时还得到了列侯的爵位,并善终。

听妈妈的话,很多时候没有错。

项梁在得到第一轮融资后,开始向老家挺进。

因为在那里,才能将楚国项氏这杆大旗的动静搞的最大。

项家的老根据地,在淮泗地区的下相(今宿迁,奶茶婆家)。

此地远离关中,一直是隐性反秦浪潮的地下总部。

事实证明,项梁这步棋再次走对,他不仅得到了项庄,项伯,项它等自家兄弟的助力,还在此地迎来了第二轮关键融资。

英布来了。

英布是六县人(安徽六安),当年被打做罪犯去骊山修坟。

在当时,骊山动不动就几十万罪犯一块开工,英布结交了其中很多的危险分子,并找了个机会,逃到了长江做大盗。

陈胜起义后,英布觉得在江上做个大盗没意思,格局太低了。

如今乱世就是舞台,得造反,这才是正经出路!

于是英布找到了江湖上风闻很反动的番阳县令吴芮。

吴芮果然反动的名副其实,而且看到了大盗英布非常喜欢,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派英布率着手下的几千人北上攻打秦军,在清波打败了他们,还短暂的收复了张楚国的大本营陈邑。

后来英布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还得到了陈婴的归顺,已经成为了东南第一大势力,于是也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投奔归了项梁。

之所以说这是项家的关键融资,是因为从此时开始,项家的成与败,和此人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英布之外,像范增,钟离昧,吕辰,蒲将军等后面项羽称霸天下的班底全部再此形成。

当然,还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也加入了进来,成为了项氏集团的最大遗珠。

这个人叫韩信。

其实老天,早就将最好的两位男主角一股脑给了梁导。

唉!一声叹息啊。

项梁在老家开始迅速壮大,人数达到了六七万,不断收复周边区县。

之后就出现了我们前面说的项梁在得知秦嘉另立楚王后,很愤怒,出兵剿灭了秦嘉势力。

在剿灭秦嘉后,项梁集团如今也在面临着一个问题。

师出无名的问题。

你出来打砸抢一顿为的是干啥?

你这个将门之后是打算自己痛快痛快,还是打算恢复故国往日的荣光?

换句话说,你项梁是打算自立,还是立他?

如果自立的话,以什么名义立?

如果立他的话,去立谁?

项梁在踌躇之际,范增帮他点破了迷津。

范增说:“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昭王骗入秦国致死的楚怀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诅咒是有道理的。

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后裔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自从你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你能复立楚国社稷。

你现在应该顺民意,立楚王的后裔。”

老爷子此时已经七十多了。

按当时的秦国人民平均寿命来看,活出别人两辈子比秦始皇还大好多的范增老先生,选择了在这个纷乱的年代出山,燃烧自己最后的青春。

出山后的第一件事,就帮助了项氏集团奠定了方向上的政治正确。

其实范增这话之前张耳和陈馀劝过陈胜,不过陈胜没听进去。

有陈胜这个反面典型摆那,范增的这段话帮助扫清了项梁的疑虑,经过四处寻找,找到了冤屈巨大的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王,此时这个孩子正在放羊。

新立的这位仍叫楚怀王的王号,因为这个王号比较拉仇恨,最能让故国老百姓想起自己的这个窝囊蛋老领导曾经被人欺负的可怜样。

渤海小吏

这一系列的章法,都开始标志着,揭开秦末大幕的农民起义,此时已经变成贵族复国了。

这也就意味着,章邯之前的高维度打低维度的战略高度已经不再具有明显优势了。

不再是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了!

这边的第二波反扑浪潮,是吃过见过的了!

在项梁如火如荼的拉队伍抢地盘时,来说一下章邯大将军在干啥吧。

总体来说,各种打。

渤海小吏

在扫平陈胜势力后,章邯并没有歇着,而是北上去攻打复国的魏咎。

在临济,章邯大败魏军。

魏咎派宰相周市求救于齐楚,自身困守临济城。

楚国派出了项它领兵北上,齐国则由老大田谵御驾亲征,和他弟弟田荣率兵前来救魏。

都是历史爱好者,都清楚自己当初是咋死的。

此时的各国,比当年可团结多了。

章邯围点打援,乘着援军赶路远来没有休息之际,趁夜奇袭,大破齐楚援军,齐王田儋,魏相周市全部战死,田荣侥幸得逃。

魏王魏咎看到救援破灭,跟章邯约定投降,勿伤百姓,随后自焚而死,其弟魏豹流亡楚国。

战国的战争中,对于拒不投降的城池攻坚战,往往是有屠城惯例的。

你让我们废了半天劲,爷咋地得痛快痛快!

后来这招在蒙古人那用的最炉火纯青。

魏国国君死社稷!够爷们!

约降自焚,保存自家百姓。

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贵族精神!

渤海小吏

伟大的泰坦尼克乐团

最著名死社稷的皇帝是明思宗崇祯,虽然说这位爷很有咎由自取的成分在里面(暂时咱们先不讨论,大明咱再说),不过他的最后做法与遗言却让人真的挺佩服。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渤海小吏

勿伤百姓一人!

大运在时,统御万民。

国祚尽时,心存百姓!

渤海小吏

当一邦人王地主,就得有点君王的担当样子!

魏国复国势力被第一个章邯剿灭。

齐军战败后,田荣聚敛败兵,逃至东阿,章邯灭魏后又一路奔齐而来,很快就围住了东阿城,齐国本土听说田儋战死,又拥立了末代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搭建新政府求自保。

齐国告急。

渤海小吏

项梁听说此时魏灭齐危,迅速率楚国队主力前来救齐,在东阿城下大战章指导。

一周多赛的秦国队被养精蓄锐的楚国队大败,章邯向西败走,田荣得到救赎。

章邯第一次遇到了起义军中的硬骨头。

项梁的首战,就打败了连战连捷的秦国队,像他的父亲项燕一样,在秦军不可一世之时,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章邯败走后,项梁派出了后来楚汉二人转的主角项羽和刘邦(关于刘邦的问题我们要系统的下一讲再说)进行追击,在城阳,这二位再度击破章邯的防守。

章邯逃进了濮阳进行坚守,还引来了黄河水做护城河高挂停战牌。

项羽刘邦见濮阳不可破,南下攻击定陶。

不过定陶作为中原经济中心有钱城高,缺乏攻坚力量拿不下,于是二人又调头向西,结果在雍丘又碰见了秦军,再度大破之,还杀掉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

大胜后的二人,转兵准备攻打外黄(河南杞县)。

楚军三战三捷,士气大涨,项梁意气风发,修书赵,齐,约二国联军同击章邯。

得到的回应却是:不!

此时的赵国已经发生过一次内部叛乱了,窝里斗作为农民起义的保留曲目没有让我们产生太多意外,武臣被大将李良杀掉,能人陈馀和张耳又平了李良,最终这两位践行了自己当初复兴王室的政治主张,拥立了赵国王族后裔,赵歇。

赵国主力此时再加上燕国和齐国的部分力量在黄河以北扛着王离长城军的打击,基本上腾不出手来。

赵是腾不出手,齐是就不上手。

齐国按理说应该得出兵,因为人家项梁帮你解了围,欠了人家的人情需要还,这是江湖上的规矩,你总占便宜自己不出血以后就没法混了。

田荣在东阿解围后,迅速靠着打剩下的那点败兵回到齐地消灭了新成立的田假伪政府,立了自己的侄子,战死齐王田儋的儿子田福做新齐王。

被赶下台的田假逃到了楚,丞相田角逃到了赵。

跑位很艺术,避免了被一锅端。

田荣对楚和赵分别表示,杀了这些反革命,我才出兵。

赵国那边,田间正在带着兵帮赵国扛着王离呢,田假和田间是亲戚,所以赵肯定不会动手。

楚那边则更加不会理会你那无理要求,你小子连命都是我救的,还跟我谈条件!

田荣一怒之下,宣布爷就不出兵!

项梁则表示:爱出不出!有你没你都过年!

渤海小吏

在三战三捷后,项梁认为自己就是命带灭秦使命的,不然为什么谁也打不过的秦军会被我一再的打败呢!

项梁并没有理会不厚道的齐国,领兵去攻打侄子项羽没有打下来的经济中心定陶。

此时的项梁,已经有了成功者偏见。

项梁认为这一系列的胜利是因为自身水平高,能力强,而且秦军并不像疯传的那样能打,是因为六国太怂了,才把秦军捧得这么高。

在这里,项梁也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就是“你怎样面对自己做成而别人没做成的事”。

有一本书,叫做《随机漫步的傻瓜》,大牛之作,有机会可以买来看看。

渤海小吏

里面有一个非常反常规的核心观点:“你认为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高明的那些决策,但实际上,往往只是因为随机的幸运。”

过去有一种人是这么骗钱的。

他把5000个炒股的人的手机号买来,然后将一只股票的涨和跌分别发送给2500人,等过一阵跌了以后,再把另一只股票的涨和跌告诉幸存的那2500人,等再过一阵,在把选择发送给幸存的1250人,就这样,不断的以二分之一的几率发下去。

这样的概率到第六次时,就会有78个人,是在这个“股神的指导下”六次全部压对涨跌的。

等这个时候,骗子就该下手了。

这个骗术说明,当一个样本足够巨大时,总会有一部分幸运儿的。

如果你在股市连着收益了好多年,往往并非是你的决策有多牛,你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好运气。

把时间当做参考样本,它可以谱写出无数种可能性,华尔街的交易员进行无数分析后得出的投资股票组合,往往比不上一只黑猩猩随机投飞镖选出的股票组合挣钱。

很多时候,巨大的成功往往和成功者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关系,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运气。

比如说秦国之所以大国崛起,就是经历了一系列幸运,孝公,商鞅,司马错,魏冉,白起等等,少了一个环节,也许历史就并非今天的这番走向。

所以说,人要在成功面前保持敬畏,保持谦和,我们很多时候成功了,有自己努力的成分,但很多时候,我们更要感谢自己的幸运。

成功越大,运气的成分越高,自身水平的比例越低!

请永远记住这句话!

看看李老爷子的人生态度吧。

渤海小吏

尤其是当我们获得了绝大多数人试验过却没有获得过的成功时,一定要更加冷静!

第一,要感谢上苍,保持敬畏。

第二,分析对方出了什么错,或者说自己哪里做的好,是否具有推广性,用科学的思维讲,是否具有证伪性。

证伪,是你遇到成功后,所要做的最关键复盘!

证伪就是同样的实验,你重复很多次,是否每次都能够成功。

项梁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将胜利的原因归于了自己,还贬低了敌人。

这种情况,尤为可怕。

如果项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第一战击败章邯,很大概率是因为章邯已经和魏,楚,齐鏖战了很久,军力疲惫,并不知道自己突然来了一下子。

第二战和第三战,是项羽和刘邦打的。

刘邦他当然可以忽略,不过他不该忽略了自己这个侄儿的逆天水平。

他不知道,他侄儿的硬战水平,是中华五千年的榜首!

所以说你本人仅仅跟秦军队踢了一场,你就认为秦国队是中国队,还认为人家都是菜鸡。

这就是成功者的偏见了。

秦军强了一百多年了这就是个大概率事件,上百年的上百场战斗中,秦军以极高的获胜概率睥睨六国,所以照这样的推算,你就应该知道,秦国队怎么可能是中国队!你的胜利,有很大的偶然性。

因为无论你承不承认,秦国的军功制与秦军的战斗力,就是比别的国家要强很多,战胜秦国的案例中,秦国自己送分的因素往往有很大的原因,比如说李信败于楚是因为后方昌平君叛乱,长平之战后的伐赵失败是因为自身战略选错了。

秦此时已经被再次动员起来了,所以秦并不好战胜。

当你发现他突然特别菜还蔫起来了,一定要打起十二分小心。

因为他一定有什么阴谋。

项梁认为章邯已经被打残了,龟缩在濮阳城里,所以并未戒备这一股力量,而是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向了定陶。

项梁在此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不注重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

部将宋义就劝过他:不能看不起秦军,骄兵必败。

但意得志满后,听不进去话似乎是通病,项梁根本就没当回事。

月黑风高夜。

渤海小吏

丧钟敲响时。

来看一下章邯为什么要退到濮阳。

今天的濮阳是在这个位置。

渤海小吏

搁今天这位置,章邯肯定不往这跑。

但在两千年前,章邯就得死活望这跑。

因为当年濮阳的位置非常值钱。

值钱在了那条河上。

渤海小吏

这是当时的黄河河道和漳水河道图(秦末黄河图我找了很多版本,但每章图的内容和城市太多,容易乱,我模仿着画了一个)

濮阳挨着黄河,不远还有要津白马渡(关二爷威猛景点之一),位置非常险要,中原南北的重要枢纽。

今天的黄河河道,是改道多次后的了,王莽时代,有次天谴般的著名大改道,届时我们会详细介绍我们总搬家的母亲河。

章邯退守濮阳后,第一时间引黄河水做护城河,然后再次示弱并整军。

他从敖仓调来了大量的粮食,并将北面的王离军主力秘密的调到了濮阳。

发现了没有,章邯打仗就这毛病,只要出现劣势,马上先避你风头骄你的兵,自己面上装孙子背地里磨刀。

名将就得这样!

章指导的惯用组合拳是,示弱,整军,集中优势兵力,突袭,最好夜战。

老狐狸打法啊!后面的将领们要是都把章指导这套倒腾明白了,中国历史得出多少将星。

不过比较遗憾,他最后就死这上头了。

他碰上了中国历史的绝对小概率。

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夜战高手章邯,磨好了爪子,继临济夜战后,再次选择了一个夜里,集中三十万兵力,对围攻定陶的项梁进行了突袭。

你听听,三十万,还突袭,还夜战!

多大的仇啊!

一夜大战,项梁战死,楚军死伤大半,残兵四散。

项羽和刘邦此时在攻打外黄,听到项梁战死后,回军彭城,并将楚怀王迁到彭城,楚军从中原战场上撤了下来。

章邯再次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

逃亡的魏豹虽然从楚军那里又得到了几千军马,并成功地收复了二十多座城,田荣虽然再次掌握了齐国大权,但此时,东,南各方力量实际都已被打残。

在项梁战死之后,章邯认为楚军精锐已灭,剩下的小鸡不值得用牛刀,于是引军北上,攻伐一直骨头很硬的赵国。

在项梁犯了一个大错之后,章邯犯了一个小错,他应该除恶务尽,将已经打残的力量彻底消灭,省的春风吹又生。

但也不能怪他,因为他从撤回来的王离长城军中得到了一个消息。

这个赵国又特么特别难啃!

赵国这片土地的基因向来就是苦秦的,跟秦几百年来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当年的长平战以及后面王翦老爷子三次伐赵有多么的艰辛,秦国后辈们是听说过的。

它抗秦斗士的符号,是章邯非常担心的。

章邯此时将目标瞄准再次成为世界灯塔的赵国。

几百年来,数你们骨头最硬!

楚现在残了,必须要灭赵!必须迅速的给这帮造反的断了念想,才能将这次的造反浪潮彻底剿灭!

章邯北上了。

历史就这样在一个个偶然下开始扭转航道。

章邯三十余万的秦军主力集团军北渡黄河后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华北最大都市邯郸被攻破,在攻下邯郸后,章邯将这座战国名城的城墙彻底毁掉,将邯郸之民尽迁到河内。

赵王,张耳,陈馀退守巨鹿,向各国遍发求援书,在巨鹿固守待援。

自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开始用霹雳手段将权利抓了过来,项羽想要西向灭秦,怀王不许,而是封项羽为鲁公,合并了项羽和吕臣的军队,并将指挥权拿在了手里。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国的求援团队开始一拨拨的抵达彭城。

面对这个情形,楚国再次表现出了极高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没有局限于刚刚的大败,将国内所有能动的全划拉了一遍重整出了一支力量由之前劝谏项梁的宋义为上将军带队,带着项羽,范增,英布等等所有能打的悉数驰援赵国!

集结号吹得挺壮烈,可宋义在走到安阳(山东东平)之后,就按兵不动了。

此时,楚军距离巨鹿,还有500里。

四十六天,寸步不前。

项羽急了,催促宋义行军。

宋义对项羽说:现在应该等着秦赵之间先斗,秦胜了,我们趁他兵力疲惫去打他,赵胜了,我们则跟着一块痛打落水狗。我们现在应该在此坐收渔利,披坚执锐,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

宋义在拒绝项羽之后,觉得项羽实在太过于盛气凌人,为了杀杀他的锐气,颁布了一条专打项羽脸的军令:凡有猛如虎,狠如狼,贪如羊,不服从命令的,全部斩首!

从理论上讲,宋义的对策是没错的。

任何时候,作为救兵,最佳的策略都是在最合适的时候入场,而不是一上来就冲进战局。

看准时机再出手,不但名声上青史留名,而且利益上还能得到最大。

如果再兴灭继绝,那可是大功德。

马陵之战,就是齐国在最佳时机出手,将韩国收成小弟,把魏国拉下马来。

最经典的案例是多尔衮受降吴三桂,最开始吴三桂是以复国的借口找多尔衮借兵去干李自成的。

但还没等吴三桂说动多尔衮,李自成领着二十万农民军就来了。

随后这二十万农民军和大明最强精锐的四万关宁铁骑打的难解难分。

多尔衮就在那等着,生生的在山海关外一直等到吴三桂力战不支,剃发归降才放出了八旗铁骑。

战局随之发生变化,李自成的二十万农民军被击溃,之后三桂领兵南下去,大清一统坐金銮。

不过宋义虽然那么说,但从事儿上看,宋义就是扯淡!

渤海小吏

因为毕竟观虎斗应该离得近一点观,人家各国援军那才叫观虎斗,他这五百里外就刹住车,哪只虎斗赢了你再赶过去都晚了。

结合他之前劝谏项梁来看,他在战略上算是个明白人,不过在权利斗争中,却并不是一个明白人。

他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

他在安阳的这段时间,一直主业是在给他儿子找工作。

在儿子拿到齐国录取通知书时,他还亲自去送儿子上班,离开了楚国大营,一直送到了齐国边境。

这让项羽动了杀心。

渤海小吏

宋义忽视了,他统领的这支队伍,实际上是项氏家族拉起来的,这也就意味着,他虽然名义上是这只队伍的统帅,但并不一定真的指挥的动。

更何况,老领导项梁,就是因为齐国人不救援,才过早离去的!

宋义不仅远离了权力中心,还为项羽铺平了搞死他的民意基础。

他如果知道项羽和他叔叔是如何起家拿下会稽郡的,他就不会选择得罪眼前这位荷尔蒙蓬勃而出的彪形大汉。

此时是十一月,天降寒雨,士卒饥冻,宋义不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反而利用自身的权利假公济私。

他送儿子上班的这段时间,项羽用他的人格魅力早就完成了权力接收。

一个是举手投足都散发着龙虎气的天皇巨星,一个是假公济私认贼作父的丑陋官僚。

你的那个上将军,不好使了!

宋义送孩子出国上班回来后,就被项羽逮起来了,

渤海小吏

下场比较凄凉。

项羽杀掉宋义后聚集三军,提头示众,高呼:宋义与齐国串通谋反,大王密令我行刑,大伙都放心,这货不会再给大伙添乱了!

项羽随后派人到齐境追杀宋义之子,这位公子的一场富贵也成了南柯一梦。

项羽杀宋义后,很快就被“民主”推选为上将军。

项羽抚慰士卒,聚敛军心,在军中表态:还特么观虎斗?观个屁!咱们就是虎!

渤海小吏

五万楚军,在项羽的重新点燃下,率大军开往巨鹿战场。

在宋义“观虎逗”的这段时间,巨鹿主战场发生了什么呢?

秦军主将章邯干回了老本行后勤,由主战斗队变为工程队,在黄河渡口建筑了运粮甬道直抵巨鹿城下。

渤海小吏

类似于战壕的有保护运粮高速公路

渤海小吏

他将敖仓的粮食经黄河水运再转战甬道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巨鹿围城前线。

此时巨鹿前线指挥的,是副将王离。

王离是王翦之孙,此时手中有十几万长城军精锐(参考陈馀后来的劝降信,说章邯死了十多万人)。

秦军的军粮供给系统确实是天下无双,秦始皇无论如何暴虐贪婪,同时上马多少项目,粮食从来没成为过问题,在所有文献记载中,均没有看到因为饥荒而造反的势力。

秦国的军队无论开拔到哪里,军粮总是如数跟上,秦军也从未因粮食问题导致战斗力减弱。

此时王离粮草充足,手中还有十多万精锐大军,对巨鹿展开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攻势越发猛烈。

外边的秦军过的越来越滋润,巨鹿城里却已经弹尽粮绝,不过城里总是认为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在巨鹿城北,陈馀还有着几万人(应该不会超过三万)的部队,世界各国还有多股援军,其中燕国臧荼3万左右,张耳他儿子张敖带来1万,魏国跟齐国的田间还不见得有一万。

渤海小吏

不过这个希望却一天天的变成了绝望,因为所有的援军,全都按兵不动。

巨鹿城中的赵王赵歇和张耳不断催促陈馀解围,陈馀说:秦军势大,去了也是送死,我留下这几万种子,将来还能报仇。

说的挺让人来气,基本上标明态度见死不救了。

但赵王派来的使者态度坚决,要什么种子!宁愿同死!陈馀无奈拨了五千士兵给赵王派出的使者陈泽,结果全军覆没。

城外面的援军希望别人先上。

渤海小吏

城里面的人希望城外援军跟秦军群殴赶紧上!

渤海小吏

城外面的秦军吃着火锅唱着歌的等着围点打援。

渤海小吏

此时成为世界焦点的巨鹿,一家欢喜多家愁。

在这波云诡谲的气氛下,中国历史上最雄壮,最波澜壮阔的以少胜多,即将上演!

巨鹿城北,空气中是那样的宁静,谁也不愿意先去当炮灰,家底都不多,打光了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话语权。

渤海小吏

也并非这帮人太怂,实在是因为秦军的实力太强。

自陈胜起义到现在,战争已经打了接近两年,秦国由最初的没缓过神来到现在再度转开了战争机器的齿轮,和两年前,真的不一样。

秦国这个国家和历朝历代的很多国家都不太一样。

历朝历代在亡国阶段,几乎军事上都属于荒废状态,唯一的例外是秦朝和大明。

这两个国家在亡国之时,手中的军队依然是胜多败少。

大明的关宁铁骑成为了专业灭火队,无论关内还是关外,那里起火灭那里,比水龙头好用的多。

章邯则成为了专业灭害灵,把各种复国和起义扫的七零八落,哪里闹得欢灭哪里,比杀虫剂好用得多。

不过大明是灭在了天灾、银荒等多方面原因,崇祯十七年,国家大旱十三年,实在是天数已尽。

但秦却是灭在了一个人身上,或者说如果没有这个人,秦是大概率还能延续下去的。

因为此时的秦国,具有着压倒性优势的三十多万大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经验,还是军饷补给,秦对比刚刚复国的那几个草台班子,都强的太多了。

不过秦很倒霉,遇到了绝对的小概率。

也可以说,上天派下了这位杀星,就是来断你秦国国祚的!

有一种人,像刘秀,曹操,成吉思汗,都属于以一己之力将历史强行改道的。

换句话说,没有他这一个人,历史绝不会是那个样子。

眼下的项羽,就是这种人。

黄河护卫队章邯指导手中有近二十万大军,正在围攻巨鹿的王离,还有十多万大军。

而项羽手中,满打满算,五万人。

这五万人,是楚国最后的种子。

这五万种子里,多数人刚刚经历了项梁的大败。

换句话说,信心是不足的。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五万去攻近四十万,不可谓不惨淡。

但猛虎下山,天下惊。

项羽北上后,准备走平原津(山东平原)渡河。(参考北大教授辛德勇先生的《巨鹿之战地理新解》,这是我参考多家学说后,目前在学术圈内最有价值与依据的学术研究,有出土秦代陶文佐证,晚辈百拜。)

渤海小吏

此地为齐国济北郡。

没办法,项羽不可能从西边过黄河,因为那里秦国力量强大,章邯主力的主要职能就是保证黄河粮道,而且他将邯郸人民迁到南边的河内郡,就是因为那个地方统治力量强。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注意到了项羽的“猛”。

这是因为如果说满分是100的话,项羽的悍猛得分是200,。

但这不意味着项羽的其他军事素养就不高!人家项羽的军事指挥与运筹帷幄是95分。

只不过让那200分一比,才显得比较不值一提。

项羽猛,但这一战,他的军事部署与运筹帷幄被大大低估了。

还是那句话,因为实在太猛,才给衬托没了。

咱们一步步来看吧。

齐国目前是觉悟低的田荣在掌权。

田荣不上道的死活不出兵,但不意味着齐楚现在是敌对状态。

所以项羽选择从齐地入河北。

更加幸运的是,济北郡为田安、田都掌握,这哥俩和不出兵的田荣不是一个根的,跟被打跑逃到赵去投奔田间的田假是亲戚。

田安,田都看到项羽后,决定背叛田荣,跟项羽混,让出了平原津,项羽于是可以从一个无秦军防备的地方渡过黄河。

因为黄河粮道和甬道比较长,章邯需要分兵布防。

在得到齐国死不出兵的消息后,甬道东部的布防因此相对较弱。

这成为了巨鹿奇迹的第一个关键!

项羽来到黄河边,命令英布和蒲将军(史料中没有查到名字)率领两万先头部队渡过黄河。

英布和蒲将军渡河后,直插进去,破坏了秦军的运粮甬道,初战告捷。

渤海小吏

这是此战的第二个关键。

在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大牛概念。

“出奇制胜”。

啥叫“出奇制胜”呢?

并非我们所字面理解的,出奇计谋,你一掐指一抖机灵就战胜对手了。

这个“奇”,实际上读“基”(ji 一声),是指预备队的意思。

兵法云:以正和,出奇胜。

解释起来涵义很广,后面很多战役我们会慢慢分析,先说最核心的意思:用主力军对上对手的主力军,然后在战斗的过程中发现对手的弱点,再放出自己的预备队,攻击敌人软肋打垮敌人。

一般来说,担任“正”任务的,是大规模的部队,担任“奇”的,是少量精锐部队。

项羽的第一次“渡江战役”,并没有按常理出牌。

“正”是少数,是英布的这两万先锋。

英布率两万楚军先渡过了黄河,和章邯军的甬道布防军接触上了,成功将其打败,截断了章邯打造的专业运粮管道。

渤海小吏

章邯在收到甬道被断的消息后,开始迅速集结主力军向英布处反扑。

在英布断甬道成功后,也迅速给项羽报信。

项羽于是率领着“奇兵”也就是剩下的三万多楚军全部渡过黄河,全力向英布处增援。

渤海小吏

因为章邯主力主要就是要保证粮道,所以大部队离事发现场的距离近。

这也就意味着,他赶往事发现场的时间要比项羽快。

渤海小吏

这更加意味着,英布的两万军需要扛住章邯的反扑!

英布的两万楚军(正兵)开始依据甬道做防守,并成功的拖住了不断增援赶来的章邯军。

这是第三个关键!

这是英布奠定江湖地位的一战,这也是英布为什么后来会如此受到各方向重视的原因。

随着项羽带着三万楚国棒小伙子(奇兵)突然赶到了甬道战场,战局开始急转直下。

项羽带领着楚军开始第一次惊雷劈大地。

渤海小吏

这是第一次硬战,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击溃了章邯十多万的秦国黄河护卫队主力的反扑!

并没有二十万,因为章邯还需要在其他关键地点布防,不可能你一调动我,我就全扑过去了。

这一战,项羽能够以接近一比三的比例击溃章邯有三个关键。

第一,自平原津渡河,出乎章邯预料,这使得英布能够突然袭击成功截断甬道。

第二,英布成功拖住了章邯的反扑。

第三,出乎兵法所料,将三万部队当做总预备队,在自己的杀星加持力下最后冲入了甬道战场。

章邯并没有夺下来输送往巨鹿城下的运粮甬道,此时,王离开始面临着断粮的危机。

章邯并不意外的开始带队退去。

渤海小吏

这符合他的用兵特点,一击不中后开始重整旗鼓,积聚能量进行部署。

章邯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这支楚军是专门来断粮道的。

这支楚军会牢牢的把控住这条来之不易的甬道来饿死王离军。

他则可以像前面的那套组合拳一样,实施“先示弱,再骄兵,猛整军,搞偷袭,打夜战”的五步走方针。

所以他照惯例,选择了暂时的撤退。

章邯退去后,产生了三大影响。

第一,王离开始慌了。

第二,楚军声势大振。

第三,所有的观望诸侯开始看到了希望。

从正常的兵法思维角度来说,接下来的演化就是联合国军守住优势,等待王离崩溃。

断粮道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没粮之后,大军才会崩溃!

所以断粮道成功的一方无一例外地都会采取守势!

拖住时间此时反而翻转成为了楚军的关键!

一个字,此时的总思路,应该是“拖”

章邯估算,王离的长城军不会那么快就粮尽的,所以他认为一切有时间!一切来的及!他可以凝聚力量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再给楚军来一下子!

章邯的按常理推算,使他错估了眼前的这个对手。

章邯并没有死缠烂打的和项羽争夺甬道,是巨鹿奇迹的第四个关键!

他的这次短暂示弱,也成为了整个秦末大势的最关键胜负手!

你章邯练就了一辈子的必杀技,次次能杀人!

但这个必杀技却像悟空的“元气弹”一样,需要时间来憋大招!

这次你的对手。

不会给你时间了!

项羽再次令人瞠目的出其不意!

在章邯退去后,项羽干出了自己这辈子甚至是中国战争史上最雄壮的一次军事冒险!

破釜沉舟!

这是最后的第五个关键了。

项羽率领刚刚大战过的五万楚军不调整不休息迅速渡过了漳河!

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打破锅釜,每人仅仅允许带三日的粮。

渤海小吏

项羽将好不容易得到的军粮优势自行放弃了。

他并不打算死守甬道让王离粮尽而溃。

我就是要硬碰硬的活生生干死你!

渤海小吏

凿沉的船,砸破的釜,三日的粮,表明了一种态度!

决一死战,士不归还!

敌人很强大,十多万秦军精锐在巨鹿城下打的整个世界腿哆嗦!

全都在作壁上观!

烧掉了船,我们没有了退路!

三日的粮,我们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巨鹿城下,有好几国的援军,但他们不会来帮我们!

我们只有我们自己!

对面的这个军队,曾经灭亡了我们的国家!

不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凯旋为国士,战死为国殇!

精忠长耀史册上!

万丈光芒!

上百年的血海深仇,今日我们要在这里,让他们血债血偿!”

这次,不再有“正、奇”之分!

每个楚国好汉子,都是最后的预备队!

我们楚国的棒小伙子,要战至最后一人!

五万楚军,在同一份信念,同一份深仇,同一个目标的带领下,和这下凡的杀星扑向了巨鹿城下!

渤海小吏

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最适合大兵团作战,谁的人多,谁占优势。

但贯注了必死意志的楚军,在战神能量的催动下,开始呼啸而来!

上下同欲者胜!

巨鹿城下的王离,看到了那支击溃老领导的楚军。

对方没有任何试探,没有摆开阵脚堂堂而战,而是在一个的彪形大汉的率领下,五万楚军犹如一把尖刀一样扎了进来,直接展开了总进攻!

渤海小吏

王离的阵脚被冲垮了,营垒被拔掉了,旗帜被撕碎了。

王离喝令重组阵型,但楚军势猛,无不以一当十,呼声震天动地!

秦军阵型无法有效回笼重组!

在打开突破口,冲进秦阵后,项羽又率领楚军对秦军进行反复穿插,将秦军的阵型彻底冲垮!

王离的指挥系统无法起到作用,秦军各自为战,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开始溃散。

在楚军与秦军杀声震天之时,各国援军如项羽所料,纷纷在自己的壁垒上袖手旁观。

外面的杀声震天,楚国军队的悍勇吓傻了诸侯军。

史载:无不人人惴恐!

大战下,五万楚军将十多万秦国长城精锐切割击溃!

强弱已分!

项羽在摧枯拉朽后,终于等来了观望资本的进入。

各诸侯国在看到胜机之后,终于纷纷加入战斗,与楚军并力作战。

渤海小吏

王离大军被围,被项羽死死咬住。

他没有章邯这么幸运,越来越多的观光团开始变成战斗队加入了进来。

他无路可逃!

王离被擒,副将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

十多万秦军精锐大军在项羽的联军攻击下灰飞烟灭!

项羽一战功成,率5万楚军硬碰硬的在连续两次的大会战中轰垮了三十多万的秦军!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高山落大石!

惊雷劈大地!

渤海小吏

悍猛雄浑!

千载再无一人能出霸王之右!

巨鹿大战后,说一下联合国军的战后表现吧。

比较肉麻的话就不说了,总体来讲,大家是不敢抬头看项羽的。

这一战,项羽宣示了自己的头狼话语权,成为了中原各国的带头大哥,而且从来没有人册封过的项羽此后有了个不用宣布与广告的封号,谁都知道该咋喊。

项王!

拜见项王时都是啥姿态呢?

全体都有!

从进大营开始,就集体整齐划一。

渤海小吏

匍匐前进。

一直匍匐进入项羽大帐。

巨鹿解围后,有两个人值得说一下。

张耳和陈馀。

警报解除后,张耳奔出巨鹿来到陈馀帐内,质问陈馀:总说生死与共?我们快死时你哪去了?我派出来求救的人呢?

陈馀回答道:我说此时秦军势大,需要等待诸侯共击秦军,他俩不听,我拨给他们五千人,已经都战死了。

张耳哪里肯信,认为陈馀贪生怕死,把他派的人杀了,不断用质问的口气怼陈馀。

陈馀一怒之下,把将军印扔给了张耳,你以为我愿意贪这权位吗?借口去厕所,打算激一下张耳。

张耳开始时,是不好意思收下的,但这时张耳身边的亲信对他说: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张耳在得到合理的借口后,把大印挂在了自己的身上。

陈馀以为这种姿态能够表示自己一心为公,不在乎权贵,让自己的这位同志对他收回成见,但当他再一进帐时,发现大印已经挂张耳腰上了,而张耳像没事人一样,啥也没说。

陈馀明白了,这两个赵国的顶梁柱,彻底闹掰了。

至此,后面的“背水一战”成为千年经典的最关键环节,在此刻埋上了。

一环扣一环啊!

项羽短暂休整后,穷寇继续追了。

章邯被项羽打退后没多久听说王离十多万长城军全死了,不知该是悲是喜。

也许再晚撤会儿我也折里面了。

章邯退往棘原后,再次固守,以待战机,项羽陈兵漳水南岸,双方进行到了僵持阶段。

在项羽的联合国军的不断打击下,章邯逐渐后撤,退守安阳。

章邯打算背靠敖仓大食堂保住河内郡,继续跟项羽耗。

有一种说法,说章邯是秦末前五名将。

我认为是靠谱的。

这哥们用兵不仅狡猾狡猾滴,还有一个为将的巨大优点。

之前我们说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敌人啥时犯错你根本不知道,你只能观察,等待,你要做的是你先别犯错!

“成功学”的讲座要少听,多琢磨琢磨“失败学”。

科技无论再怎么发展,人性的进化,是很慢的。

都说以史为鉴,咋为鉴呢?

骄、奢、淫、逸,贪,妒,怒,傲,每一项,都是终生的课程。

比如人家章指导,这辈子基本不犯错,无论局势打成什么样了,他的兵团永远打不散,人家永远有翻盘的机会。

他的对手可是项羽,参考后面刘邦让项羽怼成啥德行就知道了。

即便如此,人家最终还是在楚霸王面前全身而退。

而且章指导实在是挺不容易的,他不仅对面有个猛男,背后还有个阴人在不断捅刀子。

自打巨鹿大战后,胡亥就派人指责章邯作战不力。

或者说应该是赵高指责章邯作战不力。

章邯的老领导,李斯在半年多前,已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

李斯、冯去疾等一大批始皇帝老臣在政治斗争中被赵高打败,全部被杀,政局一股脑落到赵高之手。

二世胡亥已经沦为傀儡。

当章邯逮谁灭谁时,一切还好说,而一旦失败,大量的反倒清算就都来了。

敌国在外,对手握重兵的大将施令责备,赵高对项羽送上了大礼。

章邯再次展现出了他“先为不可胜的不犯错”的素养,不仅军事过硬,政治也不含糊,人家章指导第一时间就去主动消除误会,派出了参谋长司马欣去找赵高解释,并表示要虚心接受领导的最高指示。

不过赵高此时,却令人一头雾水。

三日没有接见司马欣。

司马欣越等心中越是没底,动用朝中的关系打听,得到赵高可能已经对章邯不信任了的情报。

司马欣火速离开了咸阳往回赶,不过他留了个心眼,走了一条小路。

赵高听到司马欣跑了,马上派人追,但无所获。

赵高的此番表现,非常拙劣。

大敌当前,应该安抚将士。

如果说你想临阵换帅,那应该手快趁不防。

领导无论是赏是罚,都比让下属揣测强。

因为人在不安之时,往往会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最坏的打算,并揣测对手可能要对其不利而开始不择手段的自保。

所以高手往往在办人之前,总是先稳住他的心,再速下杀手。

这一招后来司马懿老先生使的达到了工业化水准。

渤海小吏

脸上笑,紧准备,手下快,动作狠,这是一套组合拳,缺一不可。

玩了一辈子人的赵高,此时,犯下了一个极其低级又可怕的错误。

只能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就像武王伐纣既会诸神下界,也会派妲己去松纣王的土。

渤海小吏

老天既然派下了杀神下界收你的国祚!

自然也要派一个死太监完成内部拆台。

渤海小吏

妲己的故事在中国王朝的末代史上会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让人唏嘘,让人慨叹。

小人不知政与兵,妖孽只知奸与佞。

要不为啥说让你平时多积德呢!

你心系万民,德高自然运厚。

都说武帝败家的亘古一人,他咋没亡国呢?

原因有很多,后面我们会详细阐述。

但最大的原因,说破了大天还是人家大福大报,从天道来讲,大汉传到他手上时,前面有着六十年的黄老大德。

渤海小吏

如今你秦朝大厦将倾,妖孽纵横,其实就是四个字。

气数已尽!

咋尽的呢?

折腾的呗。

有句老话,可以细细品味下: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

每个朝代的转折,都是从大能耐梗开始的。

司马欣在回去后,对章邯说出了自己的判断:现在皇帝那已经指望不上了,赵高一手遮天,我们打胜了,他会嫉妒我们的功勋,打败了,我们免不了死罪,将军三思。

司马欣实际上就是跟章邯摊牌了:投降吧。

这个时候,赵国的丞相,特冷酷理性的陈馀的劝降信也到了:

白起为秦将,迫楚迁国都,坑赵于长平,大功无数,最后赐死。

蒙恬为秦将,赶跑了匈奴,开辟河套榆中数千里,最后自尽。

这二位功劳太大,所以被杀了。

更何况现在将军领兵三年,死了十数万军队,诸侯起义却越来越多。

既然有功被诛,无功亦被诛,何不一块掉头攻打秦国?

是裂土封王,还是举族被杀,你认为哪个好呢?

章邯此时极其矛盾。

渤海小吏

投降吧,毕竟赵高没有最终翻脸亮底牌,到底他是打什么算盘,自己心里并没有底。

不投降吧,现在手下这帮被项羽打成了“恐项症”,而且越拖,无论是朝堂还是起义军那边,对自己都是越来越不利。

狐疑之下,还是先派了使者,去项羽那约定投降条件。

此时章邯已经和项羽僵持了近半年了。

项羽在收到章邯的约降书后,知道章邯此时已经心中动摇了,亚夫范增分析,章邯等人家属皆在咸阳,况且此时的秦军仍然势大,巨鹿败军加一起仍有二十万之多,所以他这番投降未必真心,应该趁其松懈,再痛击他一次。

此时,赵将司马卬自上党插进河内后方,张耳的小弟申阳强渡孟津插进了洛阳开辟了第二战场。

渤海小吏

盟军对章邯完成了背后包抄。

这一切都意味着,章邯一直凭借仰仗的敖仓大食堂,快保不住了。

包饺子成功的项羽点齐兵马,帮助章邯彻底下决心与过去的人生告别,趁着此时章邯约降犹豫之际,对章邯展开了总攻击。

项羽再次带着楚军两次击破章邯军。

章邯面对项羽这位人生苦主,在后路被堵死的情况下下,没法再纠结了。

章指导终于转身了。

渤海小吏

章指导派出使者表态,大哥咱不打了,我服了。

史载:项羽因楚军粮少,遂许其降。

这句话很短,但很有深意,似乎如果项羽粮足的话,很有可能是一定要把这二十万秦军在战场上彻底赶尽杀绝的。

结合项羽的性格,和他后来在关中地区做出的一些列举动,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对于秦国,很有点波兰人对德国的感觉。

国是你秦灭的,叔叔是你秦杀的,项羽所有美好的,引以为傲的记忆,全都是在秦手下被毁灭的。

心理学中讲,这是创伤后的过激性反应。

穷怕了的人在有钱后会报复性的花钱,卑贱惯了的人在得势后会不择手段的贪污与折腾人,这都属于过激性的反应。

项羽对于秦,也是过激性反应。

具体如何过激,我们后面会一件件的讲。

项羽同意了章邯的投降后,章邯与项羽一见面,哭天抹泪,大骂赵高擅权。

渤海小吏

项羽展现出了大度的一面,并没有迁怒章邯杀其叔项梁,而是封他为雍王,扣在了军中,封司马欣为上将军,领着降军去反攻祖国。

至此,项羽基本收服消灭了秦国所有的有生力量。

半年前,六国风雨飘摇,近四十万的秦军几乎扫平了所有的起义势力,章邯威震天下。

但项羽的出现,靠着一己之力,将历史强行改道!

渤海小吏

秦不仅没有平叛成功,反而即将走向灭亡。

这一次,秦国再也没有后备力量能够征调进行阻击了。

如果没有项羽,这一系列气吞山河的以少胜多是不会出现的,百二秦关也是无法终归楚的!

项羽靠他极高的指挥素养,极强的军事天才,极大地个人魅力,一手埋葬了秦王朝!

但就在大军不断往西前进,即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项羽却听说另一个人,已经先于自己,打进了关中。

这个人已经候场很久了。

渤海小吏

沛县刘主任。

该你上场了!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