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战:南北归一

“隋炀”的“前世”,被史书泼粪埋没的鬼才教父

我对游戏投入的时间不多,属于天生没瘾那种,就小升初那阵玩过几个游戏,现在回想下,真是个个经典。

有一个游戏叫《富甲天下》,以三国背景为壳,是大富翁游戏的变种。

核心关窍就是想尽办法占领最好的城市,然后往里面装进去最厉害的武将和最多的士兵,让敌人只要路过你的城池就只能乖乖的交保护费,最后把对手挤兑破产。

我印象最深的是洛阳城。

渤海小吏

这是整个游戏独一档的超级大城,保护费超级贵,对手只要经过要么认头交钱,要是不想掏钱,就通过单挑、野战、攻城的方式打赢我,赢了就免单,但输了要交双份。

我通常往这种城里装上二爷和丞相,或者夏侯渊和贾诩,谁来谁死。

打这种游戏,琢磨明白关窍后就明白了核心胜负点在哪里,可以迅速通关。

在于三个锦囊妙计。

渤海小吏

游戏里的锦囊妙计作用一大堆,有加士气的,有恢复体力的,这一大堆都是锦上添花,对于我来说,真正有用的只有三种。

1、暗度陈仓,让你自由去想去的地方。

2、以逸待劳,让你原地多待一回合。

3、故步自封,让对手在原地多待一回合。

这种锦囊一定要攒多了一块使,分两种情况:

比如敌人有洛阳,我就五个以逸待劳或者暗度陈仓,反正就是不离开这城,连着跟你四次野战不断消耗你兵力,让你在短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随后我攻城拿下你的钱袋子。

比如敌人到了洛阳,他大量的武将都去占了别的城,此时实力虚弱,那就来上三四回合故步自封让他离不开,被天价保护费勒索,反复面对二爷和丞相,最终被我挤兑致死。

所有的大富翁游戏,除了教会你便宜永远没好货,永远要在好地段投入资源之外,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核心:处心积虑的趁你病,要你命。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富翁游戏的经典画面。

比如司马懿装死赚曹爽,比如拓跋珪阴他舅爷爷,比如南北归一前一夜的杨坚骄诏。

历史不是游戏,但历史之神有时候总会随机甩出几个“锦囊”,从而被处心积虑的权力游戏玩家换了人间。

公元578年六月初二,20岁的宇文赟即位。

据说这孩子刚上位就开始放肆奢侈纵欲,他爹出殡时一点伤心的表情都没有,摸着自己曾经被他爹责罚的杖痕道:死太晚了!然后迅速检阅了他爹的后宫,看顺眼的挨个干。(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阅视高祖宫人,逼为婬欲)

这个即位后仅仅活了两年的小皇帝据说干出了很多混蛋的事,很多罪过和后面的隋炀帝一样。

比如后面杨广在他爹死前就憋不住了,也推倒了他爹那本就没俩仨的后宫,临咽气还帮杨坚同志死了一把。

杨广虽然是亡国之君,但这种屎盆子明显侮辱读者的智商。

他是正经八百挤掉他哥太子位登顶的,他是在杨坚晚年精神病式敏感中平稳上位的,这是在上位太子后天天啥都不掺和光知道看书抄经的表演艺术家。

这么一个人,等不了那几天?

杨广之所以全方位混蛋,是因为后面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他混蛋。

因为后面的李家和杨家本是同根生,共用孕育于一个姓氏的子宫,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你不能埋汰大隋多么多么不合法,你只能埋汰杨广这个人有多么多么操蛋。

同理,宇文赟也如此。

史书中找了很多素材来证明还孩子从生下来就混蛋,比如最大的太子黑王轨,多次劝宇文邕废了太子,最逗的一次是王轨有一次上寿时居然撸宇文邕的胡子,然后说:多可爱的老头,就是崽子傻X。然后宇文邕被埋汰的还很爽。(后轨因内宴上寿,又捋高祖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高祖深以为然)

这都快成手撕鬼子了。

他撸宇文邕?

别再让宇文邕把他撸出火星子吧。

这孩子确实在女人问题上表现的并不好,但他在他爹死后仅仅又活了两年,混蛋又能混蛋到哪去,史书中很多描写在夸大其词,而且从他短暂两年的执政表现能够惊人的发现,这是个政治鬼才。

宇文赟在他爹那里接受着世上最严苛的教育和监督,每次朝见进退如群臣无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陪着他爹连轴转。(周主遇太子甚严,每朝见,进止与群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不得休息)

因为喜欢喝酒,他爹断了东宫的酒水供应,只要有过错那大棒子就抡过来了,一边打他爹还要恐吓:自古被废的太子不知道有多少!我没有别的儿子了吗!(以其耆酒,禁酒不得至东宫;有过,辄加捶挞。尝谓之曰: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儿岂不堪立邪!)

他爹连佛祖都敢砍,更别提他了。

整个东宫被他爹安排了无数摄像头,所有的言语动作都要被上奏到他爹那,关键是在这样的监视下,宇文赟这些年表现的相当好,没被他爹抓住啥把柄。(乃敕东宫官属录太子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太子畏帝威严,矫情修饰,由是过恶不上闻)

这样的一个人,会在他爹死后迅速“阅视高祖宫人,逼为婬欲”?

和杨广一样,这个小皇帝之所以混蛋是因为后面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他混蛋。

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武川集团的根,都是关陇集团的身,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必须是这孩子极度操蛋,才能证明改天换地的政治合法。

来看看整个南北朝最被忽略的政治鬼才,北周刘骏的年轻教父,宇文赟。

宇文赟确确实实和他爹关系不太好,这更多源于宇文邕巨大的权力控制欲。

王轨是宇文邕灭宇文护的心腹,之所以后面成为最大的太子黑,是因为576年二月,宇文邕命18岁的宇文赟巡西土讨吐谷浑,然后派了王轨和宇文孝伯两个心腹同去监军,宇文赟其实已经把所有权力都交给王轨这帮了,只是在军中宇文赟和他的太子班子小团体出现了失德之事被王轨打了小报告,然后宇文邕把宇文赟打了一顿,从此结下了梁子。(宣帝之征吐谷浑也,高祖令轨与宇文孝伯并从,军中进取,皆委轨等,帝仰成而已。时宫尹郑译、王端等并得幸帝。帝在军中,颇有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轨等言之于高祖。高祖大怒,乃挞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帝因此大衔之)

这所谓的“失德”是啥呢?

其实就是年轻的太子没考虑到更深一层的人情世故。

渤海小吏

虽然“军中进取,皆委轨等”,但此次西征,宇文赟的心腹郑译论功为最。(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

这倒不是抢了王轨和宇文孝伯风头那么简单,居然我派了监军你还把你嫡系的那个郑译报成一等功!你要趁着军功立山头吗!装都不装吗!我还没死呢!

随后王轨一个太子搞小团体的报告打过去,郑译这帮就被敏感的宇文邕罢免开除了。

装了13年的宇文邕不允许任何一个势力再让自己过曾经的生活。

他在用王轨敲打太子。

渤海小吏

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王轨既然已经撕破了脸,随后在废太子这事上开始相当拼。

准确的说王轨对所有太子党都咬,他不仅说太子不配当社稷之主,还说太子的老丈人杨坚有反相。(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但是,每次骂太子时都深深认同的宇文邕遇到杨坚被泼大粪时就“不悦了”。(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杨坚闻之,甚惧,深自晦匿)

呵呵,逗不逗。

因为人家是大隋的书记,所以宇文邕被安排听不得这种话了。

这个王轨后来在宇文赟上位后被弄死了,据说天下人都悲伤可惜。(轨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无罪被戮,天下知与不知,无不伤惜)

这就更逗了,天下知道他是谁啊!

这就跟宇文赟一秒也等不了的干他爹的后宫一样,都是为了突出这孩子得极度混蛋,后面那位的上位才显得伟大光荣正确。

给宇文赟泼的那堆大粪,对古往今来的读者起到了巨大误导。

这孩子不是那种蠢二百五,他的每一步动作都有着极强的政治目的。

渤海小吏

他在用他的政治生涯治愈自己的童年。

559年,宇文赟出生于同州,那一年关中风起云涌,赵贵、独孤信、李远乃至继位不到一年的小皇帝宇文觉先后被宇文护所杀,当时他爹宇文邕出镇同州,随后被不会装糊涂的宇文毓调进了中央。

560年四月,宇文赟他大爷宇文毓也被宇文护弄死了,他爹成了皇帝。

按理讲天下再没比这更大的馅饼了,但宇文赟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发现他爹很不开心,或者说没人能看得出来那张深沉的脸背后想的是什么。

他发现他爹对所有人都没有表情,除了一个人。

他爹每当看到那个叫宇文护的老头,就笑的那么假,笑的那么认真。

他爹明明是天下最大的领导,但在我们家族聚会的时候,却总要站在那个老头的旁边伺候着。

宇文赟自己也一直与生俱来的夹着尾巴,直到自己14岁这年,宇文赟突然听说了一件事,他爹在无数次边上站着后终于抡出了那一棒子。

当夜整个长安大清洗,那坏老头的所有子孙和同党被全部诛杀。

宇文赟明白了两件事:

1、他爹虽然笑的那么认真,但对那个老头却有着天下最大的怨恨。

渤海小吏

所有的宗亲都是最可怕的人,他们拿到权力后会死死的占住这个位置,哪怕你是明证言顺的皇帝,你依然要忍耐整整13年。

2、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坏老头被灭门的转月,宇文赟被他爹通知太庙,立为皇太子。

终于转正了。

如果他爹再忍十年,他这皇太子也要再忍十年,毕竟他爹都是被随时替换的存在。

当皇帝,一定要大权独揽,才能当初味道。

渤海小吏

他爹很快又给他上了一课。

他爹为他挑选的东宫,是自己的六叔,跟他爹共同杀掉坏老头的宇文直的宅子。(初,高祖以直第为东宮,更使直自择所居)

那么大的长安,为啥要逼大功的六叔搬家?

后来宇文赟慢慢明白了,这是他爹要逼死这个兄弟。

六叔宇文直之所以会倒向他爹,就是因为那个坏老头有一次得罪了他,然后之前穿一条裤子的关系就变成了处心积虑的怨恨。

他爹言传身教的告诉他:这种人要帮他死的,喂不熟另说,破坏力太大。

他爹先是把宇文直希望做的大司马给宇文宪,然后逼他把房子让给太子,后来甚至还在打猎的时候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走乱队列的原因当众鞭打他。(直尝从帝校猎而乱行,帝怒,对众挞之。自是愤怨滋甚)

确确实实如宇文邕所愿,宇文直反了。

但场面并不美好。

宇文邕幸云阳宫,安排尉迟运和长孙览留守,宇文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长孙览直接跑了,尉迟运当时当值,宇文直率兵突然杀到,尉迟运无暇命左右亲自关宫门,在与宇文直一党争门的时候尉迟运手指被砍伤,万幸早一步终于关上了宫门,宇文直开始纵火烧门,尉迟运在宫里也烧门,反正就是谁也别进来,随后组织了留守兵击溃了宇文直。

当天要是没有威猛抢门的尉迟运,宇文直几乎得手。(是日微运,宫中已不守矣)

宇文直如果得手,他这个监国的太子下场很难讲。

当天宇文赟体会到了人生百态,所有人都跑了,只有皇甫绩一个人来到了他身边。(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

宇文护是他爹的堂兄弟;

宇文直是他爹的亲兄弟。

在宇文赟的幼小心灵里,姓宇文的妈X哪有好人呐!

宇文邕死后,宇文赟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死他的能干叔叔宇文宪。

这个叔叔在宇文护时代是大司马,灭齐的时候又是急先锋,功勋卓著,太可怕了。

宇文赟做法很艺术,对他爹的心腹,托孤来保护自己的宇文孝伯说:帮我做了宇文宪,我给你封个大官。

宇文孝伯表示:先帝遗诏不许滥诛骨肉,齐王是陛下叔父,功高德茂,社稷重臣,陛下若无故害之,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

你不干可以说不干,但你拿我爹遗诏说我不孝是干啥!

由于之前关系就并不和谐,巨大的恐惧感向宇文赟袭来,宇文孝伯不帮自己干掉宇文宪,他会不会和宇文宪有什么勾结?

毕竟他北周的皇位一直是兄弟之间传承,谁说他这个皇太子就一定能继承大统呢?

宇文孝伯不同意后,宇文赟迅速展开了B计划,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既然已经透露了消息,就一定要干,晚一步死的就是自己。

宇文赟找到了于谨之子于智,跟心腹郑译等密谋后派于智到宇文宪家转了一圈然后诬告宇文宪造反。(乃与开府仪同大将军于智、郑译等密谋之,使智就宅候宪,因告宪有异谋)

六月二十八,宇文宪被召进皇宫绞死,随后召宇文宪的官吏进行检举揭发制造证据。(帝召宪僚属,使证成宪罪)

随后宇文赟又杀了上大将军王兴、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独孤熊、开府仪同大将军豆卢绍这帮宇文宪的死党。

随后的半年,宇文赟具体表现史书并无太多记载,但进入579年正月,宇文赟喜气洋洋过新年时,乐运大正月的用车拉着棺材到了朝堂,面陈宇文赟八条大过:

1、干啥事都独断专行,不经过关陇董事会的批准。(其一,以为大尊比来事多独断,不参诸宰辅,与众共之)

2、后宫满世界找美女充实后宫,还冻结了仪同以上官员女儿的户口本不许出嫁。(其二,搜美女以实后宫,仪同以上女不许辄嫁,贵贱同怨)

3、您经常数日不见群臣,呈报件都得由宦官递进去。(其三,大尊一入后宫,数日不出,所须闻奏,多附宦官)

4、刚即位时下诏放宽刑罚,不到半年全改回来了,还比以前更严厉,咱政府公信力大幅度受损。(其四,下诏宽刑,未及半年,更严前制)

5、你爹一辈子追逐朴实无华的快乐,死了还不到一年你就奢靡腐化了。(其五,高祖斫雕为朴,崩未逾年,而遽穷奢丽)

6、居然让百姓供养戏子,成何体统!(其六,徭赋下民,以奉俳优角抵)

7、给你的上书只要有了错别字就被治罪,你这是绝了言路。(其七,上书字误者,即治其罪,杜献书之路)

8、天象示警了已经,你还不改!(其八,玄象垂诫,不能谘诹善道,修布德政)

你要是不改这八件事,你家这日子长不了!(若不革兹八事,臣见周庙不血食矣)

大正月拉棺材恶心人说的这八件事,其实合起来就是一件事:你小子太专权了!

八条里关键就四条。

1、事多独断,不参诸宰辅。你小子不考虑大佬们的感受!

2、仪同以上女不许辄嫁。你小子限制贵族圈子的联姻,阻碍了我们阶层固化的速度,不一定憋啥坏呢!

3、所须闻奏,多附宦官。你身边人的权力太大了!

4、下诏宽刑,未及半年,更严前制。宇文赟最开始没想明白法律的伟大意义,等琢磨明白后派了大量的特务去监视控制群臣。(欲为威虐,慑服群下。乃更为《刑经圣制》,用法益深,大醮于正武殿,告天而行之。密令左右伺察群臣,小有过失,辄行诛谴)

乐运之所以在宇文赟登基仅仅半年后就如此激动,是因为整个关陇贵族集团已经感觉自己的权力失去控制了。

一般来讲,普通小皇帝面对这种政治打击会咋办?

基本上杀杀人,骂骂街,写写文搞搞反驳,也就这意思,瞅瞅人家宇文赟是咋做的。

首先宇文赟并没有杀乐运,并没有把他塑造成含冤忠臣给关陇贵族们集火借口,而是请他吃了顿饭然后免了官。(帝大怒,将杀之。朝臣恐惧,莫有救者······召运,谓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为忠臣。”赐御食而罢之)

紧接着正月十二,宇文赟东巡。

正月二十六,宇文赟到了洛阳,然后在洛阳立鲁王宇文阐为皇太子。

注意!没在长安,在洛阳!

这是在用重大政治事件为洛阳赋能。

随后宇文赟就露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二月,宇文赟下诏以洛阳为东京,调潼关以东各州的士兵修建洛阳宫,日均服役人数不能少于四万人!把相州的邺城六府全挪到了洛阳。(周下诏,以洛陽为东京;发山东诸州兵治洛陽宫,常役四万人。徙相州六府于洛陽)

紧接着又下诏:洛阳旧都现在修复了,当年的洛阳户口都回来,此外想来洛阳定居的各地方官不得阻拦。(洛阳旧都,今既修复,凡是元迁之户,并听还洛州。此外诸民欲往者,亦任其意)

这一招后面杨广和武则天都用过。

我不在你们的老窝跟你们瞎哔哔,我单独再开一条赛道。

长安是你们的,但整个天下都是我的,反正皇帝只有一个,我今后逐步东迁!离你们这帮关陇们远点!

这还没完,宇文赟在洛阳将手伸向了他爹的嫡系,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和尉迟运。(周主之为太子也,上柱国尉迟运为宫正,数进谏,不用;又与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皆为高祖所亲待,太子疑其同毁己)

这帮人跟自己早就矛盾公开化了,只要有反对派想顺风搞事,一定是要通过这几个人的,这是敌对势力的排头兵和马前卒,必须要打掉。

在长安,这帮人容易狗急跳墙。

必须到了洛阳才好下手。

宇文赟在洛阳第一个杀的,是多次劝他爹废了自己的王轨,王轨在灭齐后被安排为徐州总管对战南陈,本来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活儿,没想到宇文邕突然崩了。

远离中央的王轨被宇文赟做了。

渤海小吏

王轨死后,其党尉迟运哆嗦了,私下跟宇文孝伯商量咱该咋办?(及轨死,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祸,为之奈何?)

宇文孝伯说:咱都是有家的人,又是武帝的背景,没法子了,你要不请求出镇试试吧。(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死焉可逃!足下若为身计,宜且远之)

本来宇文赟唯一担心的就是尉迟运,因为他手里有禁兵。(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高祖崩于云阳宫,秘未发丧,运总侍卫兵还京师)

所以要到洛阳来动手。

结果尉迟运自己请求出为秦州总管了。

这回彻底没顾忌了。

宇文孝伯刚给人出完了主意,没想到就轮到了自己。

宇文孝伯之前是宇文邕死前安排总管宿卫兵马事的司卫上大夫。(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

尉迟运的“司武上大夫”,可以理解为西汉的“卫尉”,负责护卫宫门,下图绿线。

宇文孝伯的“司卫上大夫”,可以理解为西汉时的“郎卫”,负责护卫宫殿,是皇帝的最贴身禁卫军,下图蓝线范围。

渤海小吏

宇文赟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明升暗降,将宇文孝伯升为了小冢宰让他交出宿卫兵,并让他杀宇文宪。(宣帝即位,授小冢宰。帝忌齐王宪,意欲除之。谓孝伯曰:”公能为朕图齐王,当以其官位相授)

你必须干点脏事才能完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转变,但宇文孝伯说了一堆大道理后表明了不合作的态度,随后宇文赟对宇文孝伯也很客气,毕竟尉迟运手里还握着禁兵,上位半年后578年九月,稽胡反叛,宇文贇命宇文孝伯为行军总管随越王宇文盛去征讨了。

宇文孝伯现在刚出征回来,刚给尉迟运出完主意就被赐死了。

渤海小吏

赐死宇文孝伯的同时,宇文赟又迅速派使者去并州把毒酒给了宇文神举,尉迟运刚到了秦州后也“忧”死了。(时宇文神举为并州刺史,帝遣使就州鸩杀之。尉迟运至秦州,亦以忧死)

渤海小吏

《教父》里麦克柯里昂那剧情被誉为影史神作。

实际上这剧本咱国家1500年前就有一个20岁的小伙子导演了。

渤海小吏

还没完!

二月二十,宇文赟将皇位传给了7岁的皇太子宇文阐,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居住的地方称“天台”,他儿子住的地方叫“正阳宫”,天子冕十二旒,人家自创二十四旒!所有皇帝的仪仗全部翻倍!(辛巳,周宣帝传位于太子阐,大赦,改元大象,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冕二十四旒,车服旗鼓皆倍于前王之数)

宇文赟这是想干啥?

俩心思。

1、跟当年拓跋嗣早早传位拓跋焘的思路一样,提前确定儿子皇位的正统性,毕竟他北周开国前几位皇帝都是在兄弟间传承的,这容易被钻空子。

2、人家并没有当什么太上皇,而是开创了一种新思路——他要当天皇。

宇文赟对臣下开始自称天,自比上帝,想见他需要斋戒三天,不能听见“天、高、上、大”之称,全部得避讳。(每对臣下自称为天、用樽、彝、珪、瓒以饮食。令群臣朝天台者,致斋三日,清身一日。既自比上帝,不欲群臣同己,常自带绶,冠通天冠,加金附蝉,顾见侍臣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令去之。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官名有犯,皆改之。改姓高者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

他后面恢复了佛像和道像后甚至与佛祖和道祖并排南坐受长安百姓瞻仰。(初复佛像及天尊像,天元与二像俱南面坐,大陈杂戏,令长安士民纵观)

他这个“天元皇帝”,和佛祖和道祖一个级别。

他爹抢了佛道去富国强兵;他用佛道给自己背书搞教皇试点。

一个拿宗教当钱袋子,一个拿宗教当过桥梯,这爷俩都是实用至上小达人。

二月三十,将邺城的《石经》迁到洛阳,诏令:河阳、幽、相、豫、亳、青、徐七州的总管,都受东京六府的管辖,就此彻底明确了洛阳的功能属性。

三月,一套组合拳打完,宇文赟回长安了。

两个月后,宇文赟以襄国郡为赵国,济南郡为陈国,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上党郡为代国,新野郡为滕国分别食邑一万户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这五个宇文泰仅存的儿子全部去了封国。(五月,以襄国郡为赵国,济南郡为陈国,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上党郡为代国,新野群为滕国,邑各万户;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并之国)

整个长安,宇文赟已经唯我独尊!

所有宇文氏宗亲和之前的反对势力已经被全部清洗!

渤海小吏

九月,宇文赟以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杞国公宇文亮、郕国公梁士彦南下伐陈。

老将军韦孝宽终于迎来了施展的舞台。

他用憋了一辈子的韦孝宽,这孩子糊涂吗?

十一月,仅仅两个月后,韦孝宽拔了寿阳,宇文亮克黄城,梁士彦下广陵,南陈本来趁着北齐亡国之际搞过一次太建北伐,结果现在硬茬来了,又都吐出去了。

由于江陵的例子在前,十二月初八,南兖州、北兖州、晋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百姓纷纷南渡长江,就此北周将边境推到了长江边上。

南陈眼瞅到了最后的时刻。

580年正月,宇文赟诏江左诸州新附民免税二十年,吞食天下的大手笔。

江南已经岌岌可危。

二月,宇文赟在军功大胜后改制为天制,他的敕书叫天敕。(二月乙丑,周天元改制为天制,敕为天敕)

马上就是天皇的节奏了。

三月,宇文赟又搞了个五后并立,分别是天元皇后杨丽华;天元帝后朱满月;天中皇后陈月仪;天左皇后尉迟炽繁;天右皇后元乐尚。

这孩子确确实实在女人身上没少来劲,还比较铺张浪费,但这其实顶多叫缺点,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讲,这孩子相当厉害。

22岁的少年天子牢牢地控制住了这个帝国。

很多人拿他五个皇后这事做文章,说这孩子色中饿鬼。

其实他后宫女人那么多了,为啥立的这五个?

王姬给他生了宇文衎皇甫姬给他生了宇文术,咋生娃的反而没立成后呢?

因为那俩不配,人家立五个皇后完全是政治动作。

天元皇后杨丽华,背后是杨坚;

天元帝后朱满月,生了长子宇文阐;

天中皇后陈月仪,武川侯莫陈氏出品;

天左皇后尉迟炽繁,尉迟迥的孙女。

天右皇后元乐尚,北魏宗室背景。

只有生下皇长子的朱满月是没有背景的,剩下四个丫头都有来头。

宇文赟通过让五个后并驾齐驱来平衡外戚间的关系,既能够大量吸收外戚力量为我所用,也能防止外戚一家独大,保证自己绝对的统治地位。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他已经察觉到危险了。

宇文泰生了13个儿子,庞大的皇子团队和水准之上的成材率让北周的国祚一直稳如泰山。

无论关陇集团如何盘根错节,八柱国中的宇文氏一直是毋庸置疑的绝对基石存在,最大比例控股。

但是!

这个年轻教父用他极妖的手腕击垮所有宗室的同时,一股野蛮生长的力量已经看准了北周国祚的死穴。

你宇文赟身边此时已经没有宗室帮身了!

这关陇贵族的门阀第一档,是宇文、元、独孤、赵、于、二李、侯莫陈这八柱国,所谓“太祖位总百揆,督中外军。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闱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

“位总百揆,督中外军”的宇文泰后人将最大创业成果拿走后,“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此外六人”,一直在蛰伏着。

在宇文赟唯我独尊的一家独大背后,一个人已经瞅准了北周此时的死穴。

你家的家族史光让你看到了宗室的劣根性。

女婿,你火候使过了。

渤海小吏

公元580年五月初五,杨坚那神秘的脚丫子···

话说宇文赟死前不久曾经出过这么一件事,宇文赟喜怒无常经常找茬杨丽华,杨丽华不卑不亢但也不服软,随后被宇文赟赐死了,结果独孤伽罗听说这事后赶紧进宫给宇文赟磕头磕到流血,把闺女给救了下来。(天元昏暴滋甚,喜怒乖度,尝谴后,欲加之罪。后进止详闲,辞色不挠,天元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后母独孤氏诣阁陈谢,叩头流血,然后得免)

宇文赟为啥要找茬杨丽华呢?

因为她爹杨坚位尊四辅之首大前疑,地位尊崇,宇文赟相当猜忌,有次发怒后曾对杨丽华道:我特么非灭了你家!然后召杨坚进宫,对左右道:杨坚要是脸上变色马上杀了他!最后杨坚靠着面瘫活着出来了。(后父大前疑坚,位望隆重,天元忌之,尝因忿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坚,谓左右曰:“色动,即杀之。”坚至,神色自若,乃止)

这段记载是否真实很难讲。

因为凭脸色杀人这事太荒诞,而且后面我们一步步揭晓谜底,杀杨坚可没那么轻松。

来看看杨坚的履历吧。

杨坚出生后那堆玄幻事件就不说了,据史书记载,杨坚有着帝王套餐的长上短下威严脸,大脑门子五柱隆起根指眉心,长得有点像龙王爷。(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渤海小吏

陈叔宝同志曾经让使臣画下杨坚的相貌,结果看了一眼就把那画扔了,大呼人家可不要见到他。


554年,杨坚14岁时由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

仅仅一年后,15岁的杨坚就以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556年,16岁的杨坚已经迁骠骑大将军并加开府了。

16岁人家就开府有班子了!

这大长身子小短腿后来被独孤信相中,觉得这头上有犄角的孩子实在耐人,将七闺女独孤伽罗嫁了过去,随后小两口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宇文毓即位后,杨坚任右小宫伯成了禁军武官,进封大兴郡公。

宇文邕即位后迁左小宫伯,后来由于宇文邕对宇文护的极致跪舔,被杨忠驳了面子的宇文护把杨坚踢出了禁军序列,20岁的杨坚出为隋州刺史。(随州市)

后征还,原因是他妈病了,据说杨坚三年昼夜不离左右,长安纯孝好青年。

这段时间杨坚始终在夹着尾巴,因为他爹不让他去宇文护那上班。

宇文护干不动他那功勋卓著的爹就总找茬想做了他,局面一度相当危险,只是因为有人帮着说话才得以幸免。(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

他妈的那场病对于杨坚实在太重要了,三年重病再守三年丧,没多久杨忠又走了,杨坚接着守孝,杨坚完美的躲过了宇文护的大半执政期,不仅远离了政治风波,道德标杆的名声也始终让宇文护没有理由下手。

572年,宇文护被打倒,杨坚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爹的人品和智慧让他开始收割这个时代,宇文邕在刚刚封了宇文赟为皇太子后就聘了他这个“反护标杆”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

隋唐,就这样开篇了。

32岁的杨坚就此迎来了自己的十年大运!

宇文邕第一次大规模伐齐时看上去倾国出动,实际上主力就是宇文邕打河桥的那六万,其中杨坚率三万水军破齐军于河桥,足见杨坚在宇文邕心中的序列。(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

转过年来,杨坚再次随宇文邕平齐,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任城王高湝于冀州,任定州总管,后来转亳州总管(治所亳州)。

宇文邕死后,杨坚彻底起飞。

他的好女婿看所有宇文都不顺眼,就爱跟老丈人喝酒,上来就把他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

这个大司马手握二十四军兵权的执行权,虽说还是北周军委最高领导人宇文赟指挥枪,但大司马的权力一直相当大。

最早这个大司马是独孤信同志担任,宇文护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独孤信明升暗降提拔成了大宗伯,自己当了大司马。(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柱国、中山公护为大司马)

宇文护弄死赵贵和独孤信后自己做了大冢宰,大司马给了宇文泰的外甥,跟他一块合谋废帝的贺兰祥。

贺兰祥死后这个位置给了宇文泰的另一个外甥尉迟迥,再后来给了紧密靠拢表现积极的宇文宪。

宇文护被一棍子打死后,宇文邕第一时间调整高级干部岗位,宇文宪被调离大司马岗位,任命了陆通为大司马。

这个陆通性格温和恭谨,著名老实人,而且大司马就任的当年就死了,后来宇文邕七弟宇文招接任,灭齐后这个位置给了侯莫陈崇之子侯莫陈芮。

这个位置,一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别看就是个执行者,动不动兵都得北周军委批准,但这大司马还是有很多隐性权力的,这就类似于司马师做中护军掌握中下武官人事任免然后短短三年时间就能阴养死士三千一样,皇权无法收走大司马的全部权力。

宇文直帮宇文邕杀了宇文护后心心念念的岗位就是这个“总知戎马,得擅威权”的大司马。(护诛,帝乃以齐王宪为大冢宰。直既乖本望,又请为大司马,意欲总知戎马,得擅威权)

宇文赟上位初期谁也信不过,就信老丈人,直接给杨坚安排了大司马。

杨坚就此做了关陇总司令,成为了军界第一序列。

半年后579年正月,宇文赟又搞出了一个新玩意,叫“四辅”,任他叔叔越王宇文盛为大前疑;尉迟迥为大右弼;李穆为大左辅,杨坚做了大后承。(置四辅官;以大冢宰越王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公杨坚为大后承)

宇文盛是皇叔身份作为宗室代表肯定排进去;六十多的尉迟迥在当年灭蜀时就已经排在杨坚他爹杨忠的序列前面了;七十多的李穆早在邙山之战后就被宇文泰赐以十次不死的铁券,即便他二哥李远一门被宇文护灭族,李穆都能顺利过关。

把杨坚跟这三位放一起,这就纯属是给杨坚抬点了。

尊为大后承之后,杨坚又做了大司武。

这就更厉害了。

这个大司武就是“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也就是尉迟运那岗。(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

这已经是禁军中的超级大佬了,在这杨坚认识收编了很多禁军中的关键人物。(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

没过多久,579年六月,大前疑宇文盛被宇文赟踢走去封国了,杨坚又直接从最后一位的大后承直接跨过了尉迟迥和李穆转成了大前疑。

这姑爷每集权一步,他这老丈人就往权力中心挤一步。

宇文赟每次出巡,杨坚永远是坐镇长安的。(每巡幸,恆委居守)

俩人着实过了一段蜜月期。

至少580年二月时,杨氏一门还是没问题的,因为这时候杨丽华被封为了天元大皇后,还是后宫之首。

但到了三月,五后并立被宇文赟搞出来了。

宇文赟因为不信任宗室所以只能指望外戚,但他速度太快了,杨坚填补的也太快了,宇文赟感觉到了权力失衡,开始迅速拉来其他外戚,开始拿老丈人开刀,开始对杨丽华各种找茬。

用外戚这招没错,其实霹雳手段也没问题,问题在于杨坚的背景。

用外戚,本质上来讲就是用个脏手套,给他权力,让他帮你杀人,杀了人你再杀他收揽美名。

宇文赟要是用个没背景的外戚当自己的手套,集权完成后再杀了做替罪羊,一切都会很美好,因为没背景的外戚只能指望你去赋能,其实跟太监一样。

渤海小吏

但杨坚已经不仅仅是外戚那么简单了,他是八柱国独孤氏的女婿,他爹在名将如云的武川群雄中公认是第一勇烈,军功打出来的万户侯,宇文护都摸不动的战神存在。

宇文赟拿杨坚当外戚,关陇集团却并不那么简单的定义杨坚。

随后的两个月,风起云涌。

五月初五,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命其南下伐陈。

“据说”这个工作是杨坚争取的。

注意我这个“据说”。

内史上大夫郑译是杨坚的同学,因为杨坚长得像龙王于是倾心结交,杨坚觉得宇文赟要干死他,于是找了老同学找门路,说:我想出镇你是清楚的,帮我留心啊。(内史上大夫郑译,与坚少同学,奇坚相表,倾心相结。坚既为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藩,公所悉也,愿少留意)

要专门介绍下郑译,这是位关键人物。

郑译的堂祖父郑文宽娶了宇文泰的小姨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无子,于是宇文泰让郑译过继给郑文宽,有这层关系,郑译从小就跟宇文泰诸子一块玩。(译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则周太祖元后之妹也。主无子,太祖令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太祖所亲,恒令与诸子游集)

到了宇文邕即位,郑译开始作为左侍上士与另一个同样很重要的后面关键剧情人物刘昉常在宇文邕身边。(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拜银青光禄大夫,转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恒侍帝侧)

不过此时没啥用,因为宇文护的天官府总揽一切。

等宇文邕站起来后,郑译被派到了太子宇文赟身边。(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

这段时间里,宇文赟经常被王轨等攻击,在宇文邕命他西征吐谷浑后,宇文赟对郑译道:秦王是我爹的爱子,王轨是我爹的宠臣,这此西行恐怕我要做扶苏了吧。

郑译说:别想那么多,咱们别露破绽。(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

前面我们说过,那次战役后太子一党被王轨给阴了,郑译成为替罪羊被开除。

渤海小吏

注意,郑译是有宇文邕和宇文赟双料背景的。

宇文邕之所以把他“杀鸡儆猴”,其实是把真正想留的人给了儿子。

渤海小吏

等宇文邕死后,宇文赟给郑译超拜开府、内史下大夫、封归昌县公,邑一千户,委以朝政,后又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邑五千户。

这个内史上大夫职能上相当于中书令,掌机密和皇帝诏书的撰写与宣读,权力极重,但后来郑译飘了,贪污的时候贪到了宇文赟身上,拿修洛阳的建材给自家装修,被宇文赟除名。(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

后来好兄弟刘昉帮他说了好话给了台阶,郑译又被宇文赟招了回来。(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内史事)

很快宇文赟打算灭陈,这次宇文赟派了郑译去,然后郑译请求宇文赟派一名元帅主持大局,宇文赟问:你觉得谁合适?(天元将遣译入寇,译请元帅。天元曰:卿意如何?)

郑译说:想定江东,非外戚重臣不能镇抚,可以派杨坚为寿阳总管督军事。(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随公行,且为寿陽总管以督军事)

宇文赟同意,以杨坚为扬州总管,派郑译发兵会于寿阳。(天元从之。己丑,以坚为扬州总管,使译发兵会寿陽)

结果杨坚在这个日子,突然表示我脚丫子疼,走不了了。(大象二年五月,以高祖为扬州总管,将发,暴有足疾,不果行)

渤海小吏

这个说法,来自《隋书.杨坚传》。

他这个级别的领导,脚的行走职能比较那么回事,谁也没指望他拿脚移动。

按照前面迫害他的紧急程度,得到这个任命后哪怕让人背着也得赶紧走啊!

你不是要逼祸吗!

仅仅六天后宇文赟就不行了,杨坚其实根本没必要说自己脚丫子疼,因为作为国家级领导,让你南下这么大个事,在家里收拾几天行李,交代一下家事总是能给出时间的。

杨坚给这六天自己没有出京专门官宣了个脚丫子疼的理由其实大有深意。

要是内科病或者严重的外科病,他后面那一连串的霹雳夺权就显得处心积虑;

脚丫子疼这病对于请病假的体制内演员实在是个伟大借口,因为一点不耽误年富力强的事,但真能当个不出场的借口。

紧接着,事情的时间线出现了两种说法。

《周书.宣帝纪》是这么说的:

五月己丑(初五),以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

甲午夜(初十),帝备法驾幸天兴宫。

乙未(十一),帝不豫,还宫。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丁未(十三),追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己酉(十五),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随国公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殿。

《隋书.高祖纪》是这么说的:

大象二年五月,以高祖为扬州总管,将发,暴有足疾,不果行。

乙未(十一),帝崩。时静帝幼冲,未能亲理政事。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高祖皇后之父,众望所归,遂矫诏引高祖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周氏诸王在籓者,高祖悉恐其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

丁未(十三),发丧。

庚戌(十六),周帝拜高祖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总己而听焉。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具置僚佐。

宇文赟的死亡时间出现了巨大出入!

更关键的是,按《周书》的说法,杨坚在宇文赟死前四天就已经入宫了!!!

谁说的可信呢?

反正人家宇文赟的儿子,《周书.静帝纪》是这么说的:

二年夏五月乙未(十一),宣帝寝疾,诏帝入宿于露门学。

己酉(十五),宣帝崩,帝入居天台,废正阳宫。大赦天下,停洛阳宫作。

庚戌(十六),上天元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

人家《周书》说是五月十五崩的,杨坚非说人家五月十一就崩了。

事情开始充满了趣味性。

再看看《北史.宇文赟传》的说法:

五月甲午,帝备法驾幸天兴宫。

乙未,帝不悆,还宫。诏扬州总管、隋公杨坚入侍疾。

丁未,追赵、越、陈、代、滕五王入朝。

己酉,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隋公杨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殿,时年二十二。

跟《周书》的说法一致。

再来看看关键的《北史.杨坚传》:

大象二年五月,以帝为扬州总管,将发,暴足疾而止。

乙未,周宣不悆。时静帝幼冲,前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帝皇后之父,众望所集,遂矫诏引帝入侍疾。因受遗辅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帝恐周氏诸王在籓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

己酉(十五),周宣崩。

《北史》把坚哥卖了。

人家就是五月己酉(十五)死的。

后来郑译的墓志铭出土了,《隋书》又被抽了大嘴巴,人家郑译作为死者本人按理讲不会糊弄鬼的这样记载这段往事:大象二年,隋高祖自以外戚之重,每以安危为念,常思外任,以事托公。会帝命公南征,公因奏请隋国公为元帅,未发之间,主上遘疾,公乃奏留高祖

这句话也对上了《周书.死者本人传》的那句:乙未,帝不豫,还宫。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杨坚可不是什么在宇文赟死后,由郑译、刘昉那堆密谋后被临时推出来的,他是在五月十一,宇文赟刚刚不行的时候就早早就入了宫!

《隋书》不仅被推翻,它还删了那句关键的“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杨坚无论是闹喊脚丫子疼,还是删了那句“诏随国公坚入侍疾”,本质就一个目的:撇清自己上位的处心积虑!

我是被“皇袍加身”的,我太无辜了。

接下来,我们来根据多方对上的死者本人传记来还原事情真相。

五月初五,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杨坚说我脚丫子疼。

《隋书.杨坚传》的那句“暴有足疾,不果行”,其实有点间接把杨坚卖了。

这个“暴”,是突然的意思。

连起来读,就是刚要走,杨坚突然说我脚丫子不行了。

五月甲午夜(初十),宇文赟备法驾幸天兴宫。(甲午夜,帝备法驾幸天兴宫

注意!甲午夜,宇文赟还大半夜去天兴宫玩去呢。

谁在要死的前一夜还换房子住?

580年五月甲子夜,注定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紧接着转天,五月十一,宇文赟已经在天兴宫不行了,赶紧回宫,随后就诏杨坚入宫侍疾,这就是要托孤的意思了。(乙未,帝不豫,还宫。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宇文赟不行的第一现场出现了两个人:刘昉和颜之仪。

刘昉我们前面出现过,郑译的死党,其父刘孟良是大司农,从元修入关,宇文泰以为东梁州刺史,宇文邕时代刘昉跟郑译一样,都是本来是他的人,然后被安排入侍皇太子,由此搭上了太子的车,和颜之仪两人都深受宇文赟亲信。(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

御正和内史是北周六官制度中重要的官职,其职责主要是起草诏令、参与决策,理解成刘骏那中书舍人集团就成。

《刘昉传》是这么说的:五月十一号那天,宇文赟病情急剧恶化已经病到要死的地步了,召刘昉和颜之仪入内,但此时宇文赟已经说不出话了,刘昉见宇文赟张不开嘴了,迅速找了同党郑译商量,引杨坚辅政。(及帝不悆,召昉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

在《颜之仪传》中,直接来到了刘昉和郑译的矫诏环节,颜之仪不签字,提出应该由宇文泰现存儿子中年纪最长的赵王宇文招辅政,但刘昉直接不废话,替颜之仪签了字。(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昭,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为什么颜之仪能够被忽略?

因为此时此刻杨坚已经统一了宇文赟的“中书舍人集团”。

包括内使大夫韦䴙。(韦䴙者,京兆人也。仕周内史大夫。高祖以䴙有定策之功,累迁上柱国,封普安郡公)

御饰大夫柳裘。(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转御饰大夫。及帝不悆,留侍禁中,与刘昉、韦䴙、皇甫绩同谋,引高祖入总万机)

御正下大夫皇甫绩。(宣政初,录前后功,封义阳县男,拜畿伯下大夫,累转御正下大夫。宣帝崩,高祖总己,绩有力焉)

五月十三,杨坚喊来了宇文赟踢出去的五个叔叔。(丁未,追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为啥要喊这五个人?

因为这五个王都是宇文泰的儿子,政治旗帜属性太高,杨坚担心后面他要干的这事会让这五个王振臂一呼。(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这也成为了后面杨坚能够顺利蛇吞象的关键!

从头到尾,杨坚的动作都像是高度精密的齿轮!他那脚丫子真的有病吗!

五月十五,宇文赟马上就要咽气,郑译这帮正式发布杨坚辅政的诏书。(己酉,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随国公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殿)

这一天,风起云涌。

刘昉和郑译骄诏的同时,颜之仪方面也没有放弃,与宦官谋化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既而译宣诏,文武百官皆受高祖节度。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

当时宇文仲已至御坐,郑译听说后赶快率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全部闯入大殿,宇文仲与颜之仪见郑译这帮后都懵了,犹豫了一会想跑,但这时已经被杨坚给抓了。(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俱入。仲与之仪见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执之)

至此,杨坚的所有底牌全部露了出来。

多出来的这个新名字,那个开府杨惠,原名杨雄,是杨坚族子,时为“右司卫上大夫”。(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累迁右司卫上大夫)

司卫上大夫就是宇文邕死前授予宇文孝伯那个总宿卫兵马事的岗!(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

杨坚本人是大司武,也就是司武上大夫。

杨坚的族子杨惠,是右司卫上大夫。

杨家已经把整个禁军打通了!

从最开始,就只可能诏杨坚入宫侍疾!

从最开始,就只可能杨坚能够辅政!

杨坚他为什么让郑译弄来那个南下的活儿然后马上脚丫子疼?

因为这样他能避嫌:这皇帝不是他害死的;

话说杨坚在这事之前,曾经和灭齐时一块擒高湝定河北的好朋友宇文庆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姑爷没积德,我看他的相也是个短命的样子,再加上法令严苛缺德,纵情声色透支,我看他活不久了,现在他把诸侯都派去藩国,根本已经不固,羽翼也剪了,又怎么能长远呢!相州尉迟迥、郧州司马消难、益州王谦这仨一定会作乱,不过都不叫个东西。没多久,全都应验了!(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复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尉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终致亡灭。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

《隋书.宇文庆传》中收录了这段“未几,上言皆验”的拍马屁,显示杨坚的料事如神。

但这段话怎么看怎么像杨坚进行了精密的布局。

无论是寿命不长,还是羽翼已剪,还是后面夺权后第一时间派去替换尉迟迥和王谦的手段,杨坚啊杨坚,你姑爷真的是病死的吗!

渤海小吏

五月十五,北周官方通报天下,宇文赟同志过早的离开了北周人民,享年22岁,6岁的静帝入天台,废正阳宫之名,停建洛阳宫。(帝入居天台,废正阳宫。大赦天下,停洛阳宫作)

杨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废了洛阳宫。

他在高调统战,宣布我像只鱼儿在长安的荷塘,只为了和咱关陇贵族们守候那皎白月光。

五月十六,下诏尊杨皇后为皇太后,朱皇后为帝太后,剩下的陈后、元后、尉迟后全部出家为尼,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全部听命于左丞相,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具置僚佐。

从最开始,杨坚就废了尉迟迥的孙女。

从最开始,杨坚就清醒的知道尉迟迥必须要消灭。

杨坚受命辅少主,总知内外兵马事,整个长安的禁卫军就此全部宣誓了对杨坚的效忠。(刘昉和郑译矫诏召受顾命辅少主,总知内外兵马事。诸卫既奉敕,并受高祖节度)

单纯一个文件就能如此厉害吗?

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杨坚做过大司马统外兵马事;又做过大司武统内兵马事,他族子杨惠还是司卫上大夫,所以一个官方任命,就“诸卫既奉敕并受高祖节度”了。

渤海小吏

最开始郑译、刘昉私下盘算是打算让杨坚做大冢宰的,郑译自摄大司马,刘昉为小冢宰,但这个时候杨坚开始“卸磨杀驴”,你俩这个依附皇帝的权力附庸在帮我矫诏后就已经失去的绝大多数价值,大司马和小冢宰这种高位从来都是皇室和勋贵的位置,这两个人成分不够格,这种任命会激起关陇集团的抵触和不满。杨坚在李德林的建议下单独开了条赛道,不再做什么天官总揽六府的大冢宰去辅政,杨坚做了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并任郑译为相府长史,带内史上大夫,刘昉为丞相府司马,牢牢的攥住了这两个人。(郑译、刘昉议,欲授高祖冢宰,郑译自摄大司马,刘昉又求小冢宰。高祖私问德林曰:“欲何以见处?”德林云:“即宜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不尔,无以压众心。”及发丧,便即依此。以译为相府长史,带内史上大夫,昉但为丞相府司马。译、昉由是不平)

这个丞相,也暴露了杨坚的全部野心。

他不要端你北周的碗了,上一个丞相是宇文泰在西魏时的官职!

遗诏宣布当天,事出突然,群臣蒙圈,杨坚引做大司武时的嫡系司武上士卢贲带着禁兵前来,随后宣布去丞相府,也就是原来的东宫正阳宫,百官此时有点手足无措,杨坚道:欲求富贵者跟我走!

百官纷纷三三两两商议,有的愿意跟,有的不愿意跟,但杨坚是个体面人,考虑的是我全都要,此时卢贲已经将所有禁兵带过来站台了,百官就此没人敢提反对的事。(坚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谓曰:欲求富贵者宜相随。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

当夜,杨坚召见了掌天文历法的太史中大夫庚季才,假惺惺问道:我才能平庸得到辅佐重任,你帮我看看天意。

庾季才道:天道精微,难可意察,从人事的角度来讲此时大局已定,况且就算我说不行,您还回的了头吗?

普六茹坚沉默很久后道:确实如此。

得用用杨坚这个鲜卑名字了,再不用就用不上了。

陪伴他左右大事永远必掺和的独孤伽罗总结性发言:老普六茹!大事已经势如骑虎,下不来了!干吧!(坚默然久之,曰:诚如君言。”独孤夫人亦谓坚曰: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另一个世界,独孤信和杨忠碰了下杯,独孤信道:老杨,我给姑爷留了一步棋,老韦该上了。

杨忠道:大哥您走了之后,我也给俩孩子攒了挺大人缘,老李也该表态了。

渤海小吏

独孤信与杨忠的政治遗产

580年六月,宇文泰仅剩的五个儿子,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全部到了长安。(六月,五王皆至长安)

时间刚刚好,计划的极其精准,杨坚的革命已经成功一半了。

杨坚开始着手处理最大的威胁,相州总管尉迟迥。

这个当年平蜀的宇文泰外甥位高望重,杨坚派其子魏安公尉迟惇持诏书召尉迟迥还长安出席国丧,与此同时又命韦孝宽老同志为相州总管去邺城把尉迟迥替回来。

杨坚居然使得动北周图腾。

玉璧战神的表态开始让整个关陇集团谨慎。

渤海小吏

韦孝宽这辈子,虽然是国家级战斗英雄,高欢快乐城城主,但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38岁就在玉璧城下怼死高欢了,当时他对自己的人生期许是很高的。

但他没想到后面三十年,他会把玉璧坐穿。

三十年来,他太多次的上书为伐齐建言献策,老骥伏枥的熊熊火焰澎湃燃烧,但无论是宇文护还是宇文邕,都没拿人家老同志当回事。

宇文护甚至连老韦想在汾北建几座要塞都要阴阳怪气。

宇文邕第一次宣布伐齐时,老韦洋洋洒洒的写了灭齐三策,情真意切,被宇文邕当放屁了。

老韦心灰意冷提出退休,宇文邕表示玉璧需要你,活一天就给我看一天的门。(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帝以海内未平,优诏弗许。至是复称疾乞骸骨。帝曰:往已面申本怀,何烦重请也)

玉璧那疙瘩名字挺好听,但要塞这种东西从来经济差劲风景还不好。

渤海小吏

老韦这三十年快在玉璧待吐了。

577年,宇文邕终于从河东出兵了,作为整个河东最大的咖,老韦老当益壮请为先锋,宇文邕在夸奖玉璧城防后继续老态度,玉璧很重要,老狗看好门。(五年,帝东伐,过幸玉壁。观御敌之所,深叹羡之,移时乃去。孝宽自以习练齐人虚实,请为先驱。帝以玉壁要冲,非孝宽无以镇之,乃不许)

直到大局已定后,宇文邕才把老韦放出来溜达溜达,平晋州后迅速又让老韦回玉璧了。(及赵王招率兵出稽胡,与大军掎角,乃敕孝宽为行军总管,围守华谷以应接之。孝宽克其四城。武帝平晋州,复令孝宽还旧镇)

整个平齐之战,没有人比他更懂北齐的韦孝宽作为最老的资格,放间谍弄死斛律光的余则成,从头看到了尾。

为什么?

因为宇文邕要独占灭齐的光辉,老韦的咖位太大,注定会分走光辉的。

按理讲也能理解,毕竟这个隐忍天子太需要这个军功来立威,但老将军为你家戍边了三十年,如今玉璧成景点了,你不该对老将军厚道点吗?

等平齐后大军凯旋,宇文邕回家路过玉璧时却对韦孝宽展开了诛心:都说老人多智慧,但我带小伙子们就平了贼,你觉得怎么样?(及帝凯还,复幸玉壁。从容谓孝宽曰:世称老人多智,善为军谋。然朕唯共少年,一举平贼。公以为何如?)

这话真尼玛操蛋。

踩这么功勋卓著为国戍边了一辈子的老将军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韦孝宽道:我现在老了,只有一颗诚心,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给国家出过力。(孝宽对曰:臣今衰耄,唯有诚心而已。然昔在少壮,亦曾输力先朝,以定关右)

宇文邕装逼得手,大笑后下令韦孝宽可以回长安了,做了大司空,然后迅速又给踢延州去了。(帝大笑曰:实如公言。乃诏孝宽随驾还京。拜大司空,出为延州总管,进位上柱国)

延州就是我党的圣地延安。

马上就七十的人了,一杆子又给打南泥湾去了。

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女士在演唱我党著名红歌《南泥湾》时曾经这样动情唱到: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我党建设后的南泥湾肯定不一般,但老韦当年去的时候,应该比较痛苦。

整个天下都快包圆了,那么多新领地等着去维稳,给我扔这来了。

夺损呐!

这三十年,没有人比老韦更懂啥叫不是自己人的待遇。

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我跟独孤信是好兄弟,不过是因为我年轻时跟独孤信是一条战线上的。(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同隶荆州,与孝宽情好款密,政术俱美,荆部吏人号为连璧;仍与独孤信入洛,为阳城郡守)

就因为这个,我就要被你宇文泰、宇文护、宇文邕三代安排在玉璧蹲监狱吗?

尤其宇文邕,我和你有何仇怨!

你为了立自己的腕儿,你为了证明自己远超过往,你为了证明你作为总指挥灭了北齐没问题,但你为何要诛我的心!

就因为我把宇文护他妈谈判谈回来了?

连你都装了13年的孙子,我一个边将我能有什么选择!!!

活得长是真好啊!

活得长可以亲眼看到你宇文泰祖孙三代一个个死在我前面,活得长可以看到当年老哥哥独孤信的女婿一把攥住你宇文氏的咽喉,让你宇文氏为他人做嫁衣裳!

渤海小吏

杨坚上门的那句韦叔刚一喊出来,老韦就拍胸脯了:小坚子你别说了,老头子我去!

72岁的韦孝宽再次坐上了长途车奔赴邺城,进至朝歌,尉迟迥派大都督贺兰贵持亲笔信来迎接,韦孝宽留贺兰贵开始盘道,作为当年晋西南的最大特务头子,韦孝宽看出来了尉迟迥要对杨大侄子不利,于是称病慢行,并派人以买药之名到相州观察动静。

进至汤阴,韦孝宽的侄子韦艺被尉迟迥派来了,此时韦艺任魏郡太守,是尉迟迥的同党,没有告诉他叔叔实情,老韦看出端倪大怒后要砍了韦艺,韦艺随后说了所有密谋。

韦孝宽开始往回飞奔,因为此时距离邺城仅仅不到四十公里。

渤海小吏

七十多的韦孝宽一边跑一边毁了经过的所有桥梁,还将所有驿站的马全部收缴带走。(孝宽审讦其状,乃驰还。所经桥道,皆令毁撤,驿马悉拥以自随)

老韦不仅抢了马,还对各地驿官说:蜀公尉迟迥很快就要到达,赶快备酒宴招待。

尉迟迥听说韦孝宽跑了以后派仪同大将军梁子康带数百骑兵猛追,但每到一个驿站就是一顿大酒,又没有马可以替换,于是被韦孝宽在眼皮底下成功逃脱。

老韦一边跑,身边人就劝他:洛阳现在虚弱无备,河阳是关键核心,守备都是关东鲜卑,尉迟迥要是先把河阳拿下了咱这仗就别打了。(时或劝孝宽,以为洛京虚弱,素无守备,河阳镇防,悉是关东鲜卑,迥若先往据之,则为祸不小)

韦孝宽随后迅速入保河阳城。

此时河阳城里有鲜卑兵八百人,家都在邺城,看到韦孝宽身边没啥人于是打算抓了韦孝宽响应尉迟迥。(河阳城内旧有鲜卑八百人,家并在邺,见孝宽轻来,谋欲应迥)

练块儿的永远拼不过玩脑子的,老狐狸韦孝宽派人先去洛阳命东京官司调河阳鲜卑兵去洛阳受赏,等到了洛阳这帮就都被扣了。

韦孝宽退保河阳的同时,杨坚又命破六韩裒到邺城去向尉迟迥表态自己无异图,暗中则把自己的亲笔信给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让他们看准时机拿下尉迟迥。

行动并不缜密,尉迟迥得知后杀了晋昶和破六韩裒然后正式起兵,尉迟迥自称大总管,承制置百官,当时赵王宇文招已经入朝,留少子在国,尉迟迥接来了当政治旗帜。

尉迟迥率所统相、卫、黎、洺、贝、赵、冀、瀛、沧州诸军,侄子尉迟勤所统青、齐、胶、光、莒等州军成立了联盟,河北山东数十万反杨坚。

中原的荥州刺史邵公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建州刺史宇文弁,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据兰陵也纷纷响应。

宇文赟给儿子选的老丈人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也响应了尉迟迥,并举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九州和鲁山等八镇投降南陈,派其子入建康为人质请求援助。

双方撕破脸后,杨坚发关中兵任韦孝宽为行军元帅,梁士彦、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杨素、李询等人为行军总管统军讨伐尉迟迥;命郑州总管王谊为行军元帅率辖区军队讨伐司马消难;命梁御之子梁睿为益州总管去替换王谦。

王谦是邙山被爆头的老将军王雄之子,也是宇文邕给儿子留下的保险,当年随宇文赟讨吐谷浑时有功,后来又参与了平齐,随后被封为了益州一把手。(从皇太子讨吐谷浑,力战有功。是时高祖东征,王谦又力战,进上柱国、益州总管)

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这三人我们在上一节最后说过,是早早就被杨坚料定不会合作的三方诸侯。

果不其然,梁睿走到汉中后传来了王谦起兵攻始州的消息,杨坚随后命梁睿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于义、张威、达奚长儒、梁升、石孝义等步骑二十万南下平叛。

河北、青徐、兖豫,四川一时间全乱了,尉迟迥派使者招附大左辅、并州总管李穆。

李穆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结局。

那几个地方看上去闹的挺凶,但除了四川外都是千里平原,没有什么是一通突骑趟不过去的,战斗力最强的府兵都在杨坚这,眼下河阳三城在手里,粮道畅通不叫事,收复中原很轻松,只要打垮了尉迟迥中原那都是传檄而定。

关键在天下屋脊的山西!

如果李穆投靠了尉迟迥,那就恢复了北齐之势,杨坚就需要对河东和洛阳两路进行防备。

如果李穆倒向了杨坚,那尉迟迥就没办法倾巢出动南下洛阳,他始终要防备着太行八陉。

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这四条陉被晋阳总控,自古晋阳就是整个山西高原的枢纽。

渤海小吏

面对这个改变历史走向的选择,71岁的李穆将尉迟迥的使者抓了快递给了杨坚。

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时任朔州刺史,也被李穆第一时间北上抓获,逮捕押送长安。

当时李穆之子李士荣说并州为天下精兵所聚之地,劝他响应尉迟迥,李穆坚决否了他儿子。

杨坚派柳裘和李穆之子左侍上士李浑到并州陈说利害关系的时候,李穆直接给杨坚送了十三环金带表明态度。(坚使内史大夫柳裘诣穆,为陈利害,又使穆子左侍上士浑往布腹心。穆使浑奉尉斗于坚,曰:“愿执威柄以尉安天下。”又十三环金带遗坚)

这十三环金带是天子的配置,跟领导干十件好事也没有一块做一件坏事踏实,没有什么把柄比这个更意味着绑到一条战船上

杨坚大悦后派李浑到韦孝宽那里告诉他李穆的态度。(十三环金带者,天子之服也。坚大悦,遣浑诣韦孝宽述穆意)

72岁的韦孝宽和71岁的李穆,成为了杨坚两个爹对他的最伟大遗产!

一个是玉璧战神,一个是太祖铁杆,这两位老资格都站队杨坚了,整个关中瞬间镇住了。

比如当时李穆兄子李崇时任怀州刺史,本打算响应尉迟迥的,后来听说当家的站队杨坚后叹道:我全家端的都是宇文氏的饭碗,现在国家有难,竟然不去帮一把,还有啥脸面立于天地呢!然后一边骂街一边宣誓效忠杨坚。(穆兄子崇,为怀州刺史,初欲应迥;后知穆附坚,慨然太息曰:“阖家富贵者数十人,值国有难,竟不能扶倾继绝,复何面目处天地间乎!”不得已亦附于坚)

李穆不是宇文泰的铁杆嫡系吗?不是当年在邙山救下宇文泰的那个十次不死金牌吗?

为啥如此选择呢?

因为当年李远父子被杀时,李穆作为李远之弟也被牵连,宇文护把他也给罢了。(及远子植谋害晋公护,植诛死,穆亦坐除名)

宇文护打击面太宽了,他给北周埋了太多雷了。

不会装糊涂的宇文毓即位后,将李穆又给弄了回来,不过待遇可远没有原来那么好了,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安武郡公、直州刺史。(世宗即位,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安武郡公、直州刺史)

听着可能挺排场,但这个配置,是杨坚16岁时的待遇。(十五,以太祖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李穆相当于功勋卓著大半辈子,又他娘的回炉创业去了。

李穆再次回到高级台面,是跟着当年同在宇文泰相府时的好哥们杨忠去两千公里奔袭晋阳。(三年,从随公杨忠东伐。还,拜小司徒,迁柱国大将军,别封一子郡公,邑二千户)

杨坚革命成功后封赏李穆时官方透露了两家的关系:您是咱关陇集团的老人,又是我爹的好兄弟。(主赐李穆诏曰:公既旧德,且又父党。敬惠来旨,义无有违)

宇文泰当年的关系随着他的离世已经被后人都给败光了,关陇集团还是出了名的高寿,你要是不杀,他都给你往六七十活,一大群老同志都在看着你宇文氏折腾。

仨柱国级大佬让你宇文护弄死了;我们信佛你宇文邕灭佛;我们关陇集团的意见你宇文赟个小崽子说不听就不听还尼玛自称为“天”!

现眼了吧!

眼下大侄子掌权了,我跟那尉迟迥可没啥交情。

渤海小吏

尉迟迥的联络信还传到了江陵,后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诸将纷纷劝说梁主萧岿起兵联合尉迟迥,但这时候刚刚派去长安朝贡的柳庄回来了,对大家说了这么一段话:当年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这都是汉魏大才,但他们据要地,握强兵,却最终都败了,因为人家曹操和司马氏挟天子令诸侯,尉迟迥已经很老了,而司马消难和王谦又是极普通之人,都没有匡时济世的才干。

周朝将相,大多数只为自己打算,竞相效忠于杨坚,以我看来尉迟迥等终会被消灭,随公杨坚必会覆灭北周,还是保境息民以观其变吧。(周朝将相,多为身计,竞效节于杨氏。以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随公必移周诈。未若保境息民以观其变。梁主深然之,众议遂止)

那句“周朝将相,多为身计”其实相当说明此时的局面。

韦孝宽和李穆这两个最老资历的立场鲜明给杨坚带来了太多的加分。

从关陇集团的角度来讲,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低调的顺从。

只要没把大旗亮出来,无论杨坚赢还是被推翻,哪朝人家都是当爷的。

渤海小吏


七月,韦孝宽于河阳会和了朝廷大军,尉迟迥派薛公礼等围逼怀州,被韦孝宽派兵击破,率军至怀县永桥城(大虹桥乡),此城位置冲要,城防牢固,属于小铁蛋级别,已经被尉迟迥派兵控制,诸军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城。

老辣的韦孝宽道: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现在已经破其大军,城里这点兵力根本起不了啥作用,绕过了永桥城引军至武陟。

尉迟迥派其子魏安公尉迟惇率军十万进至武德,屯军于沁水东岸,恰逢沁水暴涨,韦孝宽与尉迟惇军隔水相持不进。

双方对峙之时,搞间谍出身的韦孝宽给杨坚去了一份密报: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这仨人都收尉迟迥的钱了,军心现在很不稳。(孝宽长史李询密启丞相坚云: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人情大异)

杨坚开始嘀咕,与郑译琢磨临阵换将。

这个时候李德林说道:您与诸将皆国家贵臣,此前还没驯服他们,现在正好挟辅政之威玩驯服呢,如果怀疑前面所派诸将,又怎知道后面再派的这帮就都能放心呢!况且受贿这事虚实难明,要是现在给那仨扣了,则自郧公韦孝宽以下全军莫不惊疑,临敌易将此燕、赵之所以败也,依下官之见,遣您一腹心,明于智略素为诸将所信服者速至前线,观其真伪,那帮军官就算收了钱也必不敢动,真要是叛乱了,再让特派员动手不晚。

杨坚大呼有理,随后调整思路命自己从小一块上学的好哥们少内史崔仲方去前线节度诸军。

崔仲方对杨坚说:真不是我不去,现在我爹在山东了,我这身份去了不合适。

杨坚又命刘昉和郑译去,这俩说我没做过大将,老娘岁数大了去不了。(又命刘、郑译,辞以未尝为将,译辞以母老)

杨坚相当不高兴,就此开始彻底边缘化两人。

这俩人推脱,让别的人想去也不好意思张嘴。

就在这此为难之际,丞相府司录高熲请行。

杨坚大喜,也只有这个高熲能不看那两位的脸。

高熲之前一直跟宇文宪,十七岁时就被宇文宪引为记室,之后一路成长因平齐之功拜开府。

杨坚拿到大权后,高熲属于第一波被抓在手里的人才,杨坚知道他强干习兵多谋,于是派杨惠去招揽,高熲当即表态:我是杨家的人了!就算这事没成,我灭族也认了!从而被杨坚引为相府司录。(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

有才是不假,但杨坚为啥第一时间找了高熲?高熲又为啥这么义无反顾?

因为高熲他爹高宾是独孤信的老下属,后来改名时甚至跟着改姓了独孤,独孤信被杀家眷徙蜀后,独孤伽罗依然以父辈的关系来往高家串门。(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及信被诛,妻子徙蜀。文献皇后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

瞅瞅那句“文献皇后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独孤信死后,虽然儿子们都受到了牵连,但其政治影响力逐渐被这几个嫁出去的闺女继承了。

独孤伽罗为啥能参与杨坚的所有政事?为啥能被称为“二圣”?(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因为有太多的“高熲”是靠独孤伽罗这根线牵着的。

独孤信这堆孩子中,唯独这个独孤伽罗最特殊。

因为独孤信晚年续弦了清河崔氏崔彦珍之女,单单生了独孤伽罗一个人。

独孤伽罗姥家那头还牵着清河崔氏。

杨坚派去讨平司马消难的行军总管崔彦穆,是独孤伽罗她妈妈的叔叔,之前官至小司徒,职业生涯更是做过督十一州诸军事的安州总管和督七州诸军事的金州总管的地方大员。

这都成为了杨坚能够换房本的关键助力!

得益于北魏的“恒代之遗风”,这个时代的高门之女一个个都是谁说女子不如男,独孤信闺女们开始以夫家的身份去抛头露面使得老爷子的政治影响力被全部继承下来了。

这在传统的汉文化时代是不可想象的,通常男丁被灭了,这族也就灭了,但这三百年南北融合的包容气象,让女子在这个时代绽放出了最飒爽的英姿!

高熲到了沁水前线后开始建桥,尉迟惇从上游火筏打算烧桥,被高熲提前布置了栅栏拦住。

双方军阵二十余里,战线极长,尉迟惇眼看无法阻挡北周浮桥,于是打算击敌半渡,率军后撤给北周留出空当再反扑,结果被韦孝宽抓住了破绽。

有场战役叫淝水之战,你不知道吗?

韦孝宽趁敌军后撤之际迅速率军擂鼓齐进,大军过河后高熲下令烧毁浮桥背水一战,“淝水之战”被复制成功,尉迟惇被府兵打垮后单骑而逃,韦孝宽乘胜追至邺城。

八月十七,尉迟迥率全军十三万人在邺城城南布阵,尉迟迥的弟弟尉迟勤也率军五万从青州赶来增援,亲率三千骑兵先到。

65岁的尉迟迥身穿甲胄,亲临战阵,亲率一万多人皆绿巾锦袄,号“黄龙兵”尽为关中人为其力战,韦孝宽战败。

眼看大军不利,行军总管宇文忻玩了阴招。

尉迟迥为了展示自己的民心所向,当天邺城居然放出来数万百姓出来观战,咱也不知道心咋就那么大,宇文忻道:形势万急,我不讲武德了!随后出动了预备队向观战百姓疯狂扫射,观光团开始崩盘,互相推搡践踏,呼声震天,宇文忻赶紧大喊:贼败矣!(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

韦孝宽的败兵因此重振军心,掉头回来再战,尉迟迥军大败退保邺城,韦孝宽围城,李询与贺娄子干先登,邺城城破。(众复振,因其扰而乘之。迥军大败,走保邺城。孝宽纵兵围之,李询及思安伯代人贺娄子干先登)

崔弘度之妹早先嫁给了尉迟迥之子,邺城城破后,尉迟迥登城楼做最后抵抗,崔弘度从龙尾道追上去,尉迟迥弯弓搭箭打算射他,崔弘度摘头盔道:还认识我吗?今各为国事,不能徇私,但即便如此,我特地遏住乱兵不许对您侵侮,事已至此,您该给自己留下体面,还等什么呢?

尉迟迥投弓箭于地,大骂杨坚后自杀。

崔弘度之弟崔弘升砍了尉迟迥的人头,最后抵抗于邺城小城中的尉迟迥士卒被韦孝宽全部活埋于游豫园,尉迟勤等尉迟氏一族逃往青州半途被郭衍率兵追获。

尉迟迥败后树倒猢狲散,关东被韦孝宽分兵相继讨灭平定,司马消难逃到了南陈,杨坚迁移相州治所于安阳,彻底拆毁了邺城,又分割相州设毛州与魏州。

至此,这座三国时代就叱咤风云的河北第一名城从此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这个操作,能看出来杨坚的为人。

他信奉的是斩草除根。

十月底,孤掌难鸣的益州王谦战败后被梁睿斩首,益州平定。

王谦起兵时其部下曾为其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亲率精锐,直指散关,打长安;

中策,出兵梁、汉,跟中原反坚者联盟会师;

下策,坐守剑南,发兵自卫。

王谦的思路,和当年钟会一样,想当刘备。(谦先无筹略,承藉父勋,遂居重任。初谋举兵,咸以地有江山之险,进可以立功,退可以自守。且任用多非其才)

但真不是那块料。

据说长安的杨坚在这段平叛的时间里很危险。

据说宇文毓之子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和赵、陈、越、代、滕五王密谋除掉杨坚,事情败露后杨坚灭了宇文贤一门,但没追究五王责任。

据说赵王宇文招随后又打算谋杀杨坚,邀杨坚去他家喝酒,然后刀斧手一大堆,他保镖元胄还反复示警杨坚,但杨坚就铁了心想被弄死,最后紧要关头人家刀斧手都出动了,元胄一个人架着杨坚离去,还一个人堵住了门等杨坚跑出大门才追过来。

为了避免说我是编的,列一下原文: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閤,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赵王恨不时发,弹指出血。

我绝对相信五王想杀了杨坚并付诸了行动,但我不太相信是这么个杀法。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老刘和赵云。

杨坚是玩蛇吞象的操盘手,他能谨慎到斩草除根的把邺城给拆了就为了防止今后的隐患,他会在那个紧张的局势去你家表演二傻子?

为了给杨坚弄死宇文氏找苦大仇深的理由没问题,但这理由实在不太合适。

无论怎样,宇文泰所剩五子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在580年的秋冬相继被杨坚灭门。

渤海小吏

十一月二十五,刚刚结束平叛的韦孝宽去世了。

老韦这辈子,从30岁认识了独孤信,人生开始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共号“联璧”,他们共镇洛阳,他们共战河桥,从此一切的一切,都和这个风度翩翩的武川第一帅哥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

宇文泰捧他,宇文护淡他,宇文邕诛心他,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因为独孤信。

老韦这临终一战,无论对宇文泰,还是对独孤信,都有交代。

对宇文泰:我是大周纯臣,一生戍边献策,临死为大周铲除了尉迟迥这个反贼,然后我就见你来了,后面事我不道啊。

对独孤信:你姑爷,就是我姑爷。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氏至此迎来了全盛时代,所谓“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有唐一代韦家出了17位宰相,势冠全唐。

帮了杨家,就是帮了李家。

杨忠之子杨坚的五儿五女全部出于独孤信七女;

李虎之子李昞的四儿一女全部出于独孤信四女。

你可真会生闺女······

你可真会挑姑爷······

回来了,那架强汉开疆的国家机器回来了!

580年十二月十二,杨坚下令在西魏时改姓鲜卑姓的人都恢复原来的姓氏。

这民族融合的最后一关,终于打通了。

三百年前,你姓刘,我也姓刘,但你是匈奴人,我是中山人,你是草原屠各王子,我是中山靖王之后。

三百年后,你姓刘,我也姓刘,我们都是河北人,我们都是华夏人。

在这三百年血泪大融合的杀戮、掠夺、徙民、编户、同姓后,无论你是普六茹还是侯莫陈,几代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民族——汉。

渤海小吏

十二月十三,大丞相杨坚为相国,总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宰之号,进爵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

杨坚受王爵和十郡,余辞不受。

581年,北周改年号为大定。

二月初四,隋王杨坚受相国、百揆、九锡,建随国台省置官。

二月初六,进封隋王妃独孤氏为王后,隋王世子杨勇为太子。

看天象的庾季才劝杨坚应该在这月甲子日顺应天命改朝换代,以李穆为首的勋贵们也一再劝进,刚刚平定内乱仅仅两个月,杨坚忍不住了。

二月十四,甲子,北周静帝命杞公宇文椿捧册书,大宗伯赵煚捧着那块历经沧桑的传国玉玺禅位于杨坚。

杨坚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皇”,于南郊祭天,杨坚因“随”有走之意,恐不吉,遂去“辶”,定国号为“隋”。

真要是不吉利,就不会让你成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瞎动你的冠军阵容。

小内史崔仲方劝杨坚废了北周的六官制度,恢复汉魏旧制,杨坚批准。

隋置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荣誉虚衔;设五省掌政事,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

内侍省是管太监和后宫的,秘书省掌书籍历法,这俩都是散编,真正重要的是剩下三省,内史省(后改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和升降调动;

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和赋税财政收支;

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外交;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调动和兵籍军械;

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

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水利、交通基建。

前面那“三省”,再加上这“吏、部、礼、兵、刑、工”,合起来就是咱教科书里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

这个“三省”啊,就那么回事,咱们看看下面这堆图。

渤海小吏

看上去讨论挺充分的,本质上还是皇帝一个人定,一切就是个过场,等唐初就出了政事堂了,但六部概念就此夯实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

二月十九,杨坚封北周静帝为介公,原北周宗室诸王一律降爵改封为公。

没过多久,杨坚将整个北周宗室斩尽杀绝:

周文帝(宇文泰)子,除宋公震、谯王俭、冀公通先卒,卫王直先以罪诛外,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皆被杀,并杀招子员、贯、干铣、干铃、干鉴等;纯子谦、让、议等;盛子忱、悰、恢、懫、忻等;达子执、转等;逌子祐、裕、礼、禧等。而震之子实、俭之子干恽、通子绚亦被杀。于是周文帝子孙尽矣。

节闵帝(宇文觉)一子康先死,其子湜亦被杀。于是节闵子孙又尽矣。

明帝子(宇文毓)毕王贤、酆王贞皆被杀。并杀贤子宏文、恭道、树娘等;贞子德文等。于是明帝子孙亦尽矣。

武帝子(宇文邕)汉王赞、秦王贽、曹王允、道王充、蔡王兑、荆王元皆被杀。并杀赞子道德、道智、道义等;贽子忠诚、靖智、靖仁等。余本无子。于是武帝子孙尽矣。

宣帝子(宇文赟)静帝既为隋文所害,余子邺王衍、郢王术皆幼而被杀。于是宣帝子孙又尽矣。

其宗室内,宇文胄以起兵应尉迟迥被杀,又宇文洽、宇文椿及子道宗、本仁、邻武、子礼献等;宇文众及子仲和、熟伦等,皆被杀。惟宇文洛以疏属幼年,得封介国公,以为隋宾,未几,又毙之。

于是宇文之宗族,亦无在者。

杨坚按户口本杀的,杀了个干干净净。

无论是邺城,还是宇文氏,包括后面的建康城,杨坚不允许一丁丁点“王气”的存在。

夺人国祚,杀人后裔,这与杀降无异。

人家既然已经把天下让给了你,你就要给人家一个体面的谢幕。

夺人国还灭人满门的,有萧道成,有高洋,如今算上个你。

一个24年,一个28年,你这个比他们稍微长了一点点。

渤海小吏

你家信佛,应知万事有因果。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话说独孤伽罗作为国母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在政治眼光上极具高度,多与杨坚所见略同,杨坚每临朝,独孤伽罗就跟杨坚一块坐车来了,到大门口才停,派宦官观察杨坚的临朝表现,觉得哪不合适了两口子回去就开会,杨坚退朝后两口子再一块回宫,宫中称为“二圣”。

独孤伽罗貌似挺霸道的,但这是中国史上的贤后典范,礼部上奏:按《周礼》规定,百官妻子爵位品级的封赏应该由皇后发布,请依古制行事。

独孤伽罗说:妇人干政,此风会由我盛行,我不能开这个头。

大都督崔长仁是独孤伽罗的表兄弟,犯法当斩首,杨坚打算赦免给媳妇面子,但独孤伽罗说:国家之事,岂可徇私!生生就把崔长仁给砍了。

杨坚由于他的历史对外戚极度不放心,独孤伽罗也从来不给老杨为难,她的兄弟都是普通的将军刺史之岗,从不给家里要待遇。

姓独孤的确实都防住了。

但独孤信当年生了七个闺女,那一盆盆泼出去的水这对模范夫妻却并没有防住。

据说原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儿得知杨坚篡周后,气得摔地上捶胸顿足道:恨我不是男子难救舅氏大难!窦毅和宇文泰之女襄阳公主急忙捂住她的嘴说:别乱说!灭族之祸!(上柱国窦毅之女,闻隋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陽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

这丫头为啥这么说呢?

或者说史官为啥要求这丫头这么说呢?

或者说后世为啥把这段采访出来了呢?

因为这丫头后来嫁了李渊。

渤海小吏

581年,三月,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以和州刺史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

灭陈班子搭建成功,杨坚开始布局天下一统。(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交帅于高熲,荐弼与擒虎,故置于南边,使潜为经略)

这一年,杨坚41岁。

这个年富力强的岁数很重要,由于对身体和寿命有着足够的信心,杨坚开始将眼光聚焦于内,轰轰烈烈的开皇之治启动了。

当初苏绰为宇文泰打造国家税收系统时因创业初期国用不足,制定税制很重,推行后苏绰慨叹:我定的重税犹如张满的弓,此为权宜之计,非承平之法,将来谁能把这弓松下来呢?(初,苏绰在西魏,以国用不足,制征税法颇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譬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驰之!)

杨坚喊来了苏绰之子苏威为度支尚书,苏威牢牢的记住了他爹当年的话,奏请减轻徭役,一切从简,杨坚全部批准。(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隋主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高参掌朝政)

减税的同时,杨坚开始统一货币。

之前北周和北齐官铸钱币先后四种,加上民间各种各样的私造钱币,轻重不同,币值混乱,杨坚下令重铸五铢钱,新铸钱的技术相当高级,背面、正面、钱身、钱孔边缘都有凸起轮廓,每千枚重四斤二两,完全禁止了古钱和私钱,在各关口放置新五铢钱样品,凡发现和样品不符合的钱币,全部没收销毁。

混乱了三百年的币值,统一了。(自是钱币始壹,民间便之)

税法和货币之外,杨坚还同时启动了刑法改革。

从法律角度来讲,北周的法令和北齐相比条文烦琐不得要领,但由于政治原因,北周不承认。

那是被爷灭的国,那能有啥好法吗?

杨坚则没有这个政治压力,下令高熲、郑译、杨素等在北齐旧律的基础上改定了开皇律。

《开皇律》比《北齐律》的条数又减少近一半;死刑种类只留了斩和绞两种;废除了上古时代至今的五马分尸和枭首示众等恐怖杀人技,进一步废除了宫刑、鞭刑等伤人肢体的酷刑,笞、杖、徒、流、死五刑为基本的刑罚手段并均较前朝进行了大规模减轻,所谓“其余以轻代重,化死为生,条目甚多,备于简策。杂格、严科,并宜除削”

这套《开皇律》后来换个名字做了做修改就成了《唐律》,其中所规定的各项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继承,后来又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

这套上承汉律源流,下开唐律先河的《开皇律》,对于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它的母体基本就是《北齐律》。

北齐那堆皇帝是操蛋,但《北齐律》却是整个两晋南北朝的刑法最高智慧汇总,如果没有杨坚这次换房本,律法方面大概率会因为政治原因出现大规模倒退。

千万别以为事物的发展会永远向前的。

好东西就一定会留下来吗?

拿马上要兴建的大兴城举例吧。

杨坚当了皇帝后嫌长安宫城的规模狭小,而且宫里面总闹妖怪。(隋主嫌长安城制度狭小,又宫内多妖异)

估计是杨坚总被宇文氏的冤魂索命。

杨坚透露了这事,没多久看天象的庾季才就上奏了:我仰观天象,低头看图,发现必须要迁都,况且自汉至今以八百多年了,这水都咸了,您赶紧迁都。

杨坚装X道:这么神嘛?

老宝贝太师李穆也作为百官代表上表请求迁都,杨坚道:既然天道出了征兆,太师又是人望所归,你们搁这来回来去的请求,那就建吧。

582年六月,杨坚正式下诏任命左仆射高颎为营建新都大监,将作大匠刘龙、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副监,太府少卿张煲为监丞,开始营建新都,至583年三月即已基本建成宫室,自决策建都到迁都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

仅仅十个月的时间,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2.4倍汉长安城,7.5倍今西安城的大兴城拔地而起了!

渤海小吏

除了外郭城垣还来不及建成外,其他宫城、宫殿、官署、坊里、住宅、两市、寺院及龙首、清明、永安等城市引水渠道多已建成,修建速度和质量令人叹为观止,我国的古代建筑工艺在此也堪称达到了巅峰。

这个建筑速度和今天钢筋混凝土的速度比起来并不逊色。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偷工减料。

李世民后来赏魏征的正堂就是从此时建的这宫里拆了一个殿,前后五天就由拆到建的盖好了,不仅速度快,质量还常常千年保障,到今天仍然屹立不倒。

渤海小吏

唐代木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今天的家具经的起拆吗?

当年的大殿说拆就能拆,拆完重新装上照样质量千年保障。

唐宋的建筑速度和质量一直对于现代人的认知来讲是个谜,直到上世纪我国的建筑界泰斗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破解了《营造法式》后,一切真相大白了。

通过这个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人们明白了过去祖宗们是怎么又好又快的完成建筑的。

《营造法式》里说: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

这里的“材”,是标准材,它的比例关系是木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密码

一座建筑中就算有成百上千个部件,不管形状、大小怎么变化,标准材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建材全是比例一定的乐高积木。

你根本不用去专门去生产什么特殊的材料,这样生产速度就起来了。

而且建材比例科学合理,标准材截面的高宽比必须是3:2,跟现代建筑的力学计算相符,受力更均匀合理,所以至今有很多唐宋古建筑依然坚挺。

也因此,建筑整体的尺寸,不管是横宽、进深、高度、坡度,都是标准材的倍数或者分数,这样建造速度就起来了。

但是,到了清代时,不仅谈不上比例一致的标准材了,甚至建筑比例也由科学的3:2变成了6:5甚至5:4,接近正方形。

建筑学出现了大倒退。

过去那种又好又快又科学的建筑失传了,唐宋到明清,中国历史经历了很多大变化,比如说蒙古人鞭挞世界,像很多《营造法式》这样的技术书籍和那些口传心授的匠人传统和智慧都没能流传下来,相当于核心技术失传了。

梁思成先生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里面大量的行业术语,全是黑话你根本弄不明白。

结果梁思成非常幸运的在天津蓟州的独乐寺中,发现了一座保存极为完好的辽代木构观音阁。

渤海小吏

这座观音阁的朝代和书中的那些黑话是可以对的上的。

菩萨保佑,巨匠出世,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对照这《营造法式》和观音阁的建筑一点一点的反推书中的密码术语,最终开始渐渐的让这些失传的中华神迹重现人间。

渤海小吏

所以千万别以为一切进步都是理所应当。

杨坚除了对宇文氏斩草除根这事混蛋之外,总体来说他是这三百年大融合的一个伟大的政治总结家。

583年,杨坚展开了精简官僚机构的专项整治行动,河南道行台后部尚书杨尚希上奏:我发现当今郡县多于古代成倍。有的地方不到百里却同时设置数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却分属两郡辖管。官僚冗员过多,成本太高了,该裁撤多余官僚,合并过小郡县了。

杨坚随后悉罢诸郡为州,直接减小了一级行政单位,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直接撤销了500多个郡级单位,同时裁撤淘汰了大量的冗官,节省了巨大的政府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与此同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每年各地官员都要接受吏部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

至此,中央编委一把抓了。

千万别以为这是轻描淡写的一段话,往体制内动刀从来都是顶级难度,有疑惑可以看看前面的文明太后改革。

584年,杨坚又开展了关中漕运治理专项。

杨坚去年因营建新都把关中吃空了,下诏西起蒲州、陕州,东至卫州、济州,沿黄河十三州招募丁壮运米,又在卫州建造黎阳仓,陕州建造常平仓,华州建造广通仓,由水路依次转运潼关以东和晋汾二州的粟米供给长安。

结果在漕运天下粮食输血关中的过程中发现渭河不好使了,沙子多且河床深浅不定,粮食运不过来,渭水跟长安一样,都用久老化了。

《西游记》里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的关中龙王一把手是泾河龙王,而不是出于这条横贯关中的渭河是有历史原因的。

584年六月,杨坚诏太子左庶子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开凿了广通渠,彻底打通了关中的血管。

杨坚不光给人老李家把房盖好了,连物流大动脉都给人家修出来了。

渤海小吏

这一年,隋中央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解决各级机关干部浮华文风的通知》,杨坚书记号召全隋干部无论公私文章都要实实在在说话,老老实实办事,别给我引经据典整一大堆虚无缥缈。

浮华艳丽的文字那都是贵族集团搞出来的鄙视链!从我这都给我免!泗州刺史司马幼之因文表华艳成了典型交有司治罪。

585年,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杨坚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户籍整顿专项行动,杨坚亲自任行动组组长。

当时民间多向官府谎报年龄以逃避赋税徭役,山东地区因为北齐的弊政准确的说是以四姓为首的门阀习气在户口登记和租调征收方面偷奸耍滑,杨坚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逐户逐人进行核时,如果出现户口不实,岁数虚报的,里正和党长一律远配边州,堂兄弟以下仍然一块过日子的大族必须分家居住自立门户。

这次全国户籍大普查,又清查出了164万人口。

高熲又与时俱进的请求实行“输籍法”往全国推广,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进行普查,令百姓或五百家或三百家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征岁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

输籍法的核心是在每年的大清查中将输籍额及每户所承担的情况公开化,让百姓们知道输籍法是“轻税”的,比做豪族的“隐户”剥削的少。(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

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主动依附豪强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

输籍法这每年一次的大筛再配合对基层官员的考核使得隋的人口账本被制度化抓起来了。

文明太后含笑九泉。

586年,杨坚崔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夯实北境防线,启动了灭陈基础建设专项。

587年,杨坚再发十万人修长城解决北患问题,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这条沟通江淮的运河再次得到了修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广陵地区即将迎来国家级的政策扶持了。

渤海小吏

减租降税、宽减刑法、统一货币、精简政府、户籍整治,漕运维修。

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国家机器改良与修整,杨坚都全方位深耕了一遍,南北归一也已经做好了所有制度建设和物质准备。

此时此刻,隋朝全国各地每年上调给关中的各类物资经由各种运河和驿路源源不断的送往长安。(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输长安者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整个华夏的经络已经全通了!

587年八月,杨坚征梁主及其群臣二百余人入朝。

九月,不愿归降留守江陵的萧岩、萧派遣都官尚书沈君公向陈荆州刺史陈慧纪请求归附,随后带领后梁文武及百姓共十万人投奔南陈。

杨坚就坡下驴的废了后梁。

一面是百年罕见的大政治家,一面则是传统意义的南朝亡国套餐,这年,奢靡纵欲的陈后主又在皇宫光昭殿前起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窗户、壁带、悬楣、栏杆等都是沉香木和檀木制成,装饰以金玉,点缀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宫廷奢侈品之瑰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建康美景盖世无双,奇花异草四季清香。

渤海小吏

陈后主每天不理政务专开“建康盛宴”,使诸位妃、嫔和一帮有文化的宠臣赋诗谱曲,再挑宫女千余人练习歌唱定期汇报演出,最著名的就是那首《玉树后庭花》。

渤海小吏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这词儿要让杨坚书记看见得大嘴巴子抽死他。

此时此刻,长安已经就全方位花式吊打陈叔宝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江南也出现了很多亡国前的封建迷信征召,针对此,陈叔宝把自己卖到寺里为奴来消灾,又于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级浮图,建一半,这塔就烧塌了。(时江南妖异特众,临平湖草久塞,忽然自开。帝恶之,乃自卖于佛寺为奴以厌之。又于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

历史不重复,但真相似。

上面这个画面,在四十年前出现过。

渤海小吏

北人南下,为六朝盛衰之总纲。

晋立足江左之原因,在于五胡更迭下避难江左的人口涌入;

宋代晋之底蕴,在于京口北府之气吞万里如虎;

齐代宋之核心,在于青徐豪族南下被利用做了萧道成的嫁衣裳;

梁代齐之根本,在于雍州豪族终于做好了准备全方位武装了萧衍的战衣;

南梁崩塌后陈霸先又拖了四十年,不过是因为带着五岭之南积攒了百年的赌本抓住了最后的时代机会上了时代牌桌。

纵观上述五朝,除南陈为南人北上外,朝代更迭之凭借,皆为北人南下之力;

一旦北人停止南下,一旦北国能够调理夷夏纷争之气,做好兼容并包之基,这南北分割的大乱世,也就到头了。

当华夷正式融合;

当南北正统不再疑惑;

当黄河与长江再次联通;

当户籍账本重新出现于朝堂;

当凛冬的寒风变成春晓的梦想时;

南北归一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也就成熟了。

回来了,强汉开疆的那股子精气神全回来了!

公元588年三月戊寅,杨坚官宣伐陈。

渤海小吏

大梦醒,三百年尘埃落定

还记得这张图吗?

渤海小吏

公元279年,司马炎在充满了末日气息的前夜,倾国发六路大军伐吴。

此时的东吴书记是狂躁型精神病孙皓,主无道,国孱弱,但即便如此,晋门阀代表大会死活不批,司马炎几乎是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

好在司马炎的两位门阀皇亲紧紧地站在了自己这边,尤其羊祜即便重病情况下依旧以功成不必有我的姿态推荐了杜预,后来杜预在平吴战场上没走多大脑子,但全程防着贾充算是殚精竭虑熬尽了精神。

一封一封的上书打到洛阳,反复重申就差最后一脚了,一定踹完啊!

上一次的晋灭吴搞了那么大阵仗,再加上北齐让陈霸先挤兑那几回让杨坚一直认为打过长江这事特有难度,特有仪式感。

上位后的励精图治武装到牙齿,其实也是为了让这天下一统落下最漂亮的收尾。

杨坚不仅自己玩了命的打通全国经络,还动不动就给南陈放放血。

高熲曾对杨坚献上了这么个计策:长江以北天气冷,庄稼收的晚,我们每年在他们收庄稼的时候嚷嚷去打江南,他们肯定会征集人手沿江布防,这就给他农时耽误了,等他集结后咱们就解散收庄稼去,如此反复,他们非神经不可,咱就玩狼来了!玩死他!

杨坚好开心。

高熲表示领导你乐早了,更损的还在后面呢,南面天热潮湿没有地窖,那粮食都是在茅竹搭的窝棚里存着,我们每年再派间谍烧他粮食去,烧完他修,修完再烧,千锤百炼嘛!(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渤海小吏

就咱这个祸祸法,没几年他那财政就垮了。

杨坚大夸高熲你这个小机灵鬼,南陈开始慢性失血。

崔仲方又上书道:如今要自武昌以下,在蕲、和、滁、方、吴、海诸州增精兵秘密部署,在益、信、襄、荆、基、郢诸州立刻建造舟船做水战之备。南陈虽在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等地都有水军,但最终还是要聚大军于汉口、峡口跟我们水战决战,如果南陈断定我们在效仿西晋灭吴,以为重点在上游令其精兵赴援,则下游诸将就即可择时渡江,如其拥众自保,则上江诸军则可鼓行而进,甭管咋样他都死定了!

别说反抗了,老崔这是要让南陈连喊一嗓子的机会都没有。

渤海小吏

杨坚派了杨素为信州总管去永安主持造船工作,最大的战舰名“五牙”,容战士八百人,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这拍竿就是一个长杆前面绑个大锤子,平时绑起来,身边要是有敌舰就松绳子,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把对面船砸沉。

渤海小吏

这种船只要开出峡口就是无敌存在,除非一群小船围攻贴身上船肉搏。

杨素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还造了装百人的“黄龙舰”以及各种配置小船全方位护航。

总之围绕灭陈,杨坚那劲儿都使横了。

实际上这事想复杂了。

司马炎和他弟弟当时在对掌,这个过继给司马师的好弟弟和自己这个蠢到极致的傻儿子让他头疼了一辈子。

晋灭吴的难度在于政治,真要是想打能把孙浩打三亚去。

杨坚则没有这个困扰。

渤海小吏

588年三月初九,杨坚官宣伐陈,派使者把玺书送到陈朝历数陈后主二十条大罪,然后抄写了三十万份诏书向江南搞传单攻势。(又送玺书暴帝二十恶;仍散写诏书三十万纸,遍谕江外)

最开始,同志们还说咱要不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杨坚则直接反怼表示我替老天干死他!(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

杨坚从最开始的态度就是这富裕仗咱老杨八辈子没打过,咱这回就敞开当回地主!

三月杨坚下令伐陈,随后光明正大的精神恐吓南陈,然后直到这年十月底,靴子落下来了。

588年十月二十八,杨坚把出师这事去太庙跟杨忠做了汇报,随后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各为东部战区,中部战区,西部战区司令出兵伐陈。

杨广从寿春南下,杨俊出襄阳南下,杨素自永安东进,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此次南伐,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总管级别的军官杨坚一口气派出了九十个,兵五十一万八千,最高总司令是杨广。(凡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

渤海小吏

这仗从最开始就是大炮打蚊子,已经全线推到长江边上了,图一上,满眼的绝望。

十二月上旬,杨素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作战,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舰百馀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杨素亲率黄龙舰数千艘夜袭,成功突破,悉虏其众后全部慰劳释放宣传大隋好思想。

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正据江峡,于北岸凿岩以铁锁三条横江拦住去路,杨素与刘仁恩登陆先攻其栅,吕仲肃军夜溃,杨素去其江锁继续往前突。

吕忠肃退据荆门之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中),恃荆门山险要打算再次布置防线,杨素派“五牙”战舰四艘直接拿拍竿击碎陈舰十余艘,俘二千余人,再次大破吕忠肃。

至此峡口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自夷陵向东过荆门、虎牙两山后江面开始豁然宽广,水流减缓,船只行驶不再高危,地势也开始一马平川,南陈无险可守了。

渤海小吏

南陈荆州战区开始放弃抵抗,驻安蜀城(宜都西北长江南岸)的信州刺史顾觉和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陈慧纪烧毁积聚率军三万、战船千余顺流东撤企图入援建康,但被自汉水下来的中部军区总指挥杨俊阻于汉口,此时巴陵以东已无陈军,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也降于杨素。

杨素率主力沿江东下与杨俊会师于汉口,随后就消停了。

据说杨俊和杨素这两个司令员被南陈猛将周罗睺绊在了汉口一个多月。(晋王杨广之伐陈也,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秦王杨俊,军不得渡,相持逾月)

实际上这是隋军两位司令员的主观意愿。

崔弘度请战了,但杨俊以上天有好生之德为由就搁那瞅着。(陈将周罗睺、荀法尚等,以劲兵数万屯鹦鹉洲,总管崔弘度请击之。俊虑杀伤,不许)

杨素也瞬间熄火,不越汉口一步。

杨素前面在最难打的峡口地区打的极其凶猛,而且杨素的航母过了虎牙后放眼长江已经无敌,根本不可能被绊在汉口,应该直接顺流而下掏心去。

这二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拖住南陈的荆州兵不去增援建康后,他们的任务就到此为止了。

灭陈这活儿根本轮不着他们,这俩也都是聪明人。

总司令是东边的杨广。(凡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

总指挥是杨坚的左右手高熲。(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上意很明确。

要捧杨广。

杨坚在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之间相当犹豫。

杨勇这孩子也好学,也厚道,但有点真性情,史书中点明了,这孩子不会装糊涂。(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

杨勇有一次穿了奢侈品级别的蜀铠,被见微知著的杨坚看见了,老爷子很不高兴随后告诫杨勇:天道无亲,唯德者居之,咱家这天下是你爹我节俭勤政坐住的,观历代帝王就没有奢华而得长久者,你是未来的天下之主,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

我昔日的旧衣服可都留着呢,时不时就看看,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治治病,我现在赐你把刀,你应该明白我是啥意思。(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今以刀子赐汝,宜识我心)

今以刀子赐汝,宜识我心”,这话有两层意思。

1、表面上,是让你拿刀把那奢侈品毁了。

2、背地里,是你小子再有奢侈的想法,就看看这把刀,刀是啥意思你应该清楚。

告诫的意味已经很浓了,结果紧接着这年冬至,百官朝见杨勇,杨勇乐乐呵呵的受贺,这让杨坚感受到了巨大危机,专门下诏停了今后的太子朝见,并口气极重道: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士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

杨勇这孩子天生就不会装糊涂。

渤海小吏

而且也不招他妈妈喜欢。

杨勇有不少妃子,比如最宠爱的云昭训姿色娇美,是杨勇还没当上太子时在民间遇到的,来感野合后生下了长子杨俨,等老杨给他娶了正妻后,这小子依旧在别的妃子那流连忘返。

这其实也能理解,领导也是人嘛,但老杨家这家风比较特殊。

他家最忌讳在妾身上来劲,杨坚最爱标榜的就是我十个孩子都是跟正妻生的,独孤伽罗最恨的就是庶出,结果杨勇跟他所有的妾都有孩子,杨勇的前三个孩子杨俨、杨裕、杨筠都是跟刚才那个云妃生的。

这不仅有悖于杨家的家风,对于未来的皇位继承其实也存在着重大隐患。

等老两口再看看老二,这孩子怎么这么可爱!

杨广活脱脱就是杨坚的翻版,好学有城府,有贵人面向加分,他爹是大脑门子五个柱子,他是两个柱子,而且他爹不喜欢啥他就不喜欢啥,从来不听流行歌曲,杨坚视察时发现那乐器都落满了灰,给老杨乐的呦。(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

史书中说,杨广会装。(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

渤海小吏

玩政治的不会装你还玩个屁啊。

杨广在男女问题也坚决向老两口看齐,天天就跟他爹妈给他选的萧妃一心一意搞生产,下班就回家跟媳妇看电视,生的三男两女都是嫡子。

杨广从13岁的时候他爹就已经革命成功册封他哥哥为皇太子了,这孩子随后用了近20年时间一步步挤死了他哥哥,又在杨坚晚年的极度猜忌中平稳的过了4年。

就算是装的,也装成真的了。

杨广更像是个宇文邕的翻版,只不过最后玩现了。

理论上来讲,灭陈就是走个过场,属于送过来的功名。

杨坚真要是对太子满意,就一定会让太子做这个总指挥来收割名望方便将来接班。

杨坚对这个傻呵呵接受朝贺管不住裤裆的老大并不满,他在有意培养这个节俭寡欲的老二跟他哥竞争,既确保自己的一把手稳定性,也方便自己择优选择接班人。

来看看中西部战区的两个司令。

杨俊是杨坚第三子,从小就崇佛,曾经跟他爹请愿当和尚。(俊仁恕慈爱,崇敬佛道,请为沙门,上不许)

他大哥二哥这事有多敏感他比谁都清楚。

杨素出身弘农杨氏,比起老普六茹他们家也说自己是弘农老家,人家杨素这家世比较清晰,跟杨坚属于心照不宣的亲戚关系,之前杨素跟宇文护混。

看到这句大家就应该知道后面的剧情了,杨素他爹杨敷在宇文邕政变宇文护之前不久的那次北齐打河东过程中兵败被俘,后来死在了邺城,然后宇文邕不理杨敷的烈士待遇,杨素亲自给他爹争待遇差点被宇文邕砍了。(武帝亲总万机,素以其父守节陷齐,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

宇文氏太多的死结都在宇文护这了,后来虽然君臣关系缓和了,杨素还在灭齐中英勇作战,但梁子早就结下了,等杨坚上位后杨素迅速就投靠过来了。(及高祖为丞相,素深自结纳。高祖甚器之)

杨素这次是戴罪立功。

因为他媳妇比较彪,玩了把大义灭亲。

也不知是虚假报案还是杨素胸有大志,总之两口子打架时据说杨素怒吼:将来我要是做了天子,你特么肯定不是皇后!然后他媳妇给他举报了。(其妻郑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郑氏奏之,由是坐免)

杨素被纪委谈话后免职,好在杨坚要灭陈,杨素一个劲的建言献策,最终又搭上了这条船。

杨素此时已经立下了平定荆湘的战功,再猛就该出事了,你真想当天子吗?

从最开始,灭陈就只能在杨广这路摘桃,吃斋念佛的老三和戴罪立功的杨素都相当明白。

589年正月初一,建康欢度春节,大雾弥漫,空气质量极差,陈叔宝同志睡到下午四点半才醒。(春,正月,乙丑朔,陈主朝会群臣,大雾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陈主昏睡,至晡时乃寤)

这一天,贺若弼和韩擒虎兵分两路分别从广陵和历阳渡江作战。

为了筹备这次渡江,贺若弼之前以老马多买陈船随后藏匿起来,相当给边境陈军倒爷省心,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当隐蔽,表面上弄来五六十艘破船置于港口装样子;贺若弼还安排沿江驻防军每次倒班时一定要集于广陵,随后大列旗帜,营幕遍野,让陈军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但每次都扑个空,后来知道是江防轮换从而习以为常;贺若弼动不动还经常沿江打猎,人马喧噪,反正就是天天嚷嚷的你心烦意乱,等这天真正渡江时陈军根本就没有发觉。

韩擒虎倒是没搞这么多障眼法,带五百人自横江夜渡采石矶,守将都喝多了,兵不血刃拿下。

正月初二,采石镇戍将徐子建飞报隋军渡江。

正月初三,陈叔宝召百官商议。

在这里,我没有写史书中陈叔宝内部政务有多么懈怠,朝臣有多么勾心斗角,因为没啥意义了。

这不是临时凑局占便宜的北齐,这是武装到牙齿的五十万大军,瞅瞅贺若弼那处心积虑的劲儿,淮河缓冲区都没了,仅仅一道长江的建康没有任何机会。

正月初四,陈叔宝下诏表示要御驾亲征,给出了强力金钱激励计划,并紧急调动了和尚尼姑道士奔赴战场。

正月初六,贺若弼攻克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甚至军士于民间买酒都被砍了,所俘获六千余人全部释放,给粮给路条令其回家宣传隋军仁义之师政策,建康以东望风披靡。

正月初七,韩擒虎只用半天就攻下了姑孰城,俘其守将樊巡,江南父老素闻这个对面已经坐镇七年的猛将威名,来拜韩擒虎军门者昼夜不绝。

贺若弼和韩擒虎开始东西两向齐头并进夹攻建康,沿江诸戍望风尽走,正月十六,贺若弼进据钟山,屯兵白土冈之东;杨广遣总管杜彦与韩擒虎合军,步骑二万屯于新林,合围之势已成。

据说贺若弼最开始攻京口时,萧摩诃请率兵逆战,陈叔宝不许。

等贺若弼至钟山,萧摩诃又说:贺若弼悬军深入垒堑未坚,出兵掩袭必克。

陈叔宝又不许。

陈叔宝召萧摩诃和任忠于内殿议军事,任忠说:兵法曰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兵足食宜固守台城,沿秦淮河立栅,别跟他打,分兵断江路让他们内外隔绝,给臣精兵一万,金翅船三百艘,下江径掩六合打杨广一家伙,隋军必定以为其渡江将士已被俘获,自然挫气,然后我在扬言去徐州断其归路,则诸军不击自走,等春水既涨,上游众军必定救援。

陈叔宝还是不同意。

转过天来,不知想起啥了,陈叔宝道:兵久不决可特么烦死我了,去叫萧摩柯打丫的去!

一直很保守的陈叔宝突然这一动作,打乱了杨广的节奏。

正月二十,陈军在白土冈摆开阵势,南北战阵二十里。

贺若弼本来率领轻骑登钟山望形势,结果发现陈军已经摆开阵势,于是将杨广的会战嘱咐抛在了脑后,下山与所部七位总管率兵八千人也摆好战阵直接就打起来了。

陈中领军鲁广达率先带着所部冲阵,一度将贺若弼军冲退,但很快贺若弼率军顶住了鲁广达,分军北突南陈诸将,猛攻最弱一环孔范,孔范刚一交兵军阵就散了,陈军开始崩溃,被杀五千多。

任忠驰马入台城,见陈叔宝后说了说你是怎么没的,然后道:好自为之,拜拜。

陈叔宝令他募兵再战,任忠说:陛下赶紧准备船只逃往上游,我舍命护送。

陈叔宝很感动,下令宫女收拾行李,然后越等越不来,比较奇怪,一打听任忠已经率部下去韩擒虎那投降了。

韩擒虎听说贺若弼那不按套路出牌先打上了,于是赶紧带着精骑五百就往建康赶。

去晚了就没啦!

朱雀航的守军听说韩擒虎军到直接就都下班了,任忠给韩擒虎带路直接杀进朱雀门,还有些陈军想进行抵抗,任忠道:我都投降了!都别冒傻气!

陈军全部逃散,韩擒虎从一口枯井里把陈叔宝拎了出来,南陈亡国。

此时贺若弼率军进至乐游苑,还在被鲁广达督率残兵绊住,直到黄昏才最终投降。

入夜,贺若弼率军焚烧北掖门进入台城,此时刚知道韩擒虎已抓住了陈叔宝。

和三百年前的王浑、王濬争功一样,贺若弼当时就跟韩擒虎翻脸了,你摘我的桃!大怒拔刀令陈朝前吏部尚书蔡徵起草降书,又下令陈叔宝乘骡车再投降一次,但都没成功,毕竟投降两次的排场只有胜利方的最高领导能享受,你算老几。(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虎相,挺刃而出;欲令蔡征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

正月二十二,杨广入建康,将陈叔宝的奸佞宠臣施文庆、沈客卿等全部斩首以谢三吴百姓,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收缴南陈地图和户籍,封存国家府库,金银财物一无所取,大大收获了一波好名声。

形象工程搞完,杨广第一件事是办贺若弼。

太尼玛可恨了!

本来自己指挥东西夹击灭陈然后亲自受降的完美画面被贺若弼活生生搅了!

投那么多钱是为了捧我!你算老几啊!

杨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让大军蒙受损失为由给逮起来了。(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令,收以属吏)

杨广开始拿贺若弼死了很多人做文章,本来在我的指挥下能兵不血刃体体面面的赢,让这货弄的一点也不体面,杨广开始从大局观层面把灭陈之功往自己身上揽。

杨坚听说后担心逼反了贺若弼,赶紧打圆场下诏杨广:都有功,都没错,都回来。

随着杨广拆除建康城,这个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的六朝风流地被全部毁掉为耕田,华夏大地就此南北归一。

再回首,恍然如梦。

三百四十年前,司马懿指洛水为誓,整个世道开始随着他家的一步步登顶陷入末日循环,后来在他家史无前例的全族大混战中,裹挟着华夏民族走向了黑暗深渊。

在八王之乱中,司马诸王亲手废掉了一条又一条雄踞华夏的神龙,随后“师华长技以制华”的北境各族开始奴役着你的人民去肆虐神州,北境开始一次又一次尝试着将灵魂注入华夏的躯壳。

小冰期下,凛冬已至,长城尽毁,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程度最剧烈,民族维度最宽广的三百年大动乱就此拉开序幕。

渤海小吏

永嘉之乱、石虎暴虐、冉闵屠羯、前燕南下、苻坚霸北、慕容复国、拓跋建魏,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

三百一十年前,从上到下都充满着奢靡固化的西晋王朝在日薄西山前启动了灭吴程序,最终在华夏的天运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司马炎随后的散养江东使得整个大江之南开始自我生出基础保护力,中华民族在末日前夕得到了江左的诺亚方舟。

之所以说是华夏的天运,是因为江东作为末日穹顶实在太合适了,它太富裕了,各有各的本土利益要考虑,富裕安定之地更多诞生的是大豪族,而并非大政治家。

政治家的本质是啥呢?

就是抓住你的弱点和利益诉求,在眼前和长远的角度上来回切换的做文章,最终让你们定期出人出钱去为他买单。

“散装的江东”成为了华夏的穹顶,“王与马”渡江后,在周家三定江南为首的末日拯救行动中,陶侃、周访等一个个南国将魂撑起了将倾的华夏大厦,公元312年,剿灭晋锐横扫江汉的杀神石勒顿兵葛陂,胡马造船准备渡江,江东群雄齐聚寿春为保卫文明而战!

门阀政治在大江之南的成功站住脚,使得北方和南方在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都得到了难得的反省时间。

这南北两条线的三百年平行不相交,使得中华文明成功挺过了这凛冬长夜,大江南北在最终在文化、艺术、科技上收获了双丰收的大融合。

中华文明不断档!中华文化大升华!中华民族大融合!

琅琊王氏、颍川庾氏在“京口之父”高平郗氏的坐镇下将门阀明枪转为暗战,立足江左的东晋在走过早期王敦和苏峻的两次混战后迎来了给四世纪扛腰的南国守护神,桓大司马接棒!

我若不为此,卿辈安得座谈!

公元373年,桓温病重,早已无敌的他此时最大的对手,是他自己的那颗心。

桓温死前考虑到自己的世子桓熙能力有限,最终选了弟弟桓冲当接班人。

这个一生持重的奇男子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依旧选择了理智的克制,而且还有克制的能力。

他这辈子从生到死,都牢牢的掌握着自己的人生选择权,然后几乎一辈子没走错一步棋。

桓温死前知荣知辱的一整套克制安排,使得东晋开始进入到了权力重新博弈划分的阶段。

南方罕见的开始出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同舟共济!

此时北方前秦上升迅猛兵势浩大,桓家如果改朝换代则各门阀注定分崩离析,百姓失去统一华夏正统符号信仰,中原民族的文明之光很有可能就此被熄灭。

上苍在这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间段,安排了这个修心了一辈子的奇男子坐庄南国,桓温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拉开了淝水之战的序幕!

上一次江南的众志成城,是永嘉大乱后石勒兵临淮河,在江左管夷吾的长袖善舞下,散装的江东捍卫了华夏的尊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70年的血雨腥风过去后,北境的滔天巨浪再次汹涌而来!

当年带着亡国灭种之恨,背着流离失所之苦的南逃北人们在江东此时已经繁衍数代,岁月的沧桑不仅没有带走那份苦难的伤痛,反而让那些远离桑梓无法落叶归根的流亡者们越来越清晰的记忆起那南下逃亡路上的累累白骨,那宗族国家的血海深仇!

几十年过去了,京口作为整个两晋南北朝的存亡点如今已经从气质上完成了升华,酒可饮!兵可用!

桓大司马用一生时间囊括了整个南方中国,这位一生实干不犯错的南国柱石极其可贵的给这条千里江防注入了精干务实之气!

华夏民族面对史上最汹涌浪潮的扑来,自夷陵到京口,这条千里江防上开始展现出全民族全华夏的同仇敌忾!

寿阳,八公山。

刘牢之于淝水畔呐喊:北府军!冲锋!

从投鞭断流到风声鹤唳,八千满怀血海深仇的小伙子冲向了对岸,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开始第一次走向前台。

又过了十多年,北方混战重组,当年桓大司马留下的那个孩子打入了建康,拓跋珪吞下了舅爷爷的遗产即将清盘秦岭淮河之北;南方的气吞万里如虎也开始颠覆这百年固化的大江之南。

刘老虎一拳打出了南国的两百年格局,给南国留下了足够的时间等待北国解决胡汉融合。

上苍给北魏连开七张的皇长子彩票,经过五胡大乱百年后,拓跋氏开始重新寻找文明之光。

上苍掀开了百年前盖住的一张牌,去西北!去凉州!

当年司马家崩坏世道华夏沦丧的时候,前凉张氏在胡马南度的超级大乱世中,在中国北方充斥着兵灾与毁灭情况下,极大程度的保存了中华文明的大量文化和礼仪制度,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再次一统几乎是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文化输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国际局势下为汉文明打造了末日方舟!

渤海小吏

大量的儒家经典在此传承,大量的古籍经文在此保留,前凉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甚至是整个中国儒家文化的最高峰!

很难想象,前凉如果在公元4世纪初就落入诸胡之手,最终历史的走向会是怎样,如果没有前凉张氏,对于我们国家民族信仰中相当关键的两根大支柱,儒家和佛法很有可能将无法在这关键的时间点完成融合与相互塑造,最终无法嵌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富庶的河西走廊在这个关键时机点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关键灯塔!

拓跋焘吞并北凉后带回来了三万人。

这三万人开始在平城开枝散叶,后面北魏升华的那些底子,无论是教学体系、典籍经卷、礼乐正统、刑律政纲,还是集大成者的户籍土地改革,从硬件到软件都是人家凉州百年的精华所在。

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渤海小吏

大西北的百年精华在迁入平城四十年后,被一个东北大姨在五世纪末的时间点于全国范围内推开了。

这个汉家姑娘明明干的是中国史上难度级别最高的事业,却做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基因里的汉密码让冯太后着眼最根本的问题,是人口以及管理人口的操作系统。

这成为了后面隋唐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中央的核心底色。

渤海小吏

自东汉崩盘后,时隔了三百年,终于有一个政权对华夏大地再次做了土地人口的普查。

上苍已经厌倦了乱世的剧本,在五世纪的中期将这个神奇的女孩派下界来,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老爷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见识的改革。

五世纪的平城时代,特殊的水土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文化最终酝酿诞生了文明太后这个两千年来最特殊的巾帼不让须眉!

孝文帝在冯后的教育下变成了一个城府相当可怕的少年。

这种隐忍的少年,在真正掌权后都表现了极度的报复和反弹,元宏、高洋、宇文赟,各是王朝辛酸泪。

眼看全面汉化要走偏,眼看“四姓”又一次变成了毒瘤,眼看北魏又要往绝路上走,眼看又要变成西晋门阀的翻版,上苍大吼一声“够了”!

当年人上人的六镇此时是北魏愤怒的守夜人。

上天掀开了盖住的最后三张牌,秀荣!怀朔!武川!

尔朱荣缝合了北境,绝代双骄拾起来了文明太后的遗产。

当宇文泰接手武川大旗的时候,他不知道上天对他的极致考验即将来临。

秦并天下根基在于商鞅变法,商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变法,是因为秦国的落后与阻力小。

八百年后,中国第二帝国时代的这局珍珑棋局开篇,老天自填一子,关中大旱,人相食,死者十之七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通过大旱杀掉了宇文泰的一大片棋子后,局面开始豁然开朗,关中已经悄然完成了政审,剩下的都是骨干和金子;关中也彻底变成了商鞅变法的环境土壤,大量的无主荒地出现,弱小的本土力量让宇文泰开始成为毋庸置疑的领袖!

随后的半个世纪,高寿凶猛的武川集团雄霸了这个时代,在宇文邕和杨坚的励精图治下整个天下重归一统,在杀戮、掠夺、迁徙、编户、汉姓的三百年血泪后,汉民族和五胡乃至百夷融为一体,贺六浑是渤海高,普六茹变回了弘农杨,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我们都是同文同种的华夏人。

北人南下,为六朝盛衰之总纲,

只要北人还在南下,只要汉民族不点头,江左穹顶就永远不会倒塌。

之所以北人不再南下,是因为拓跋姓了元,是因为鲜卑易容成了汉,是因为无论文化还是礼乐,无论习俗还是姓氏,我们都已经成为了一家。

像两晋南北这三百年的超级大乱世后的超级大融合纵观世界历史都是极难找到的一个孤本,永远不要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是一种必然,大量的文明被野蛮消灭,大量的人种在一次倒下后永远站不起来,华夏是孤本!中国是孤例!华夏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档并延续至今的文明!

每当文明出现危机,每当种族面临覆灭,温柔乡的太湖畔会出现周玘,流亡民中会选出祖逖,东极尽头的京口会诞生刘裕,这片土地总会自发诞生出中华军魂!

如果祖国遭到了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还!

渤海小吏

请永远相信这片土地,请永远相信这个民族。

他们永远有信念,他们永远靠自己,这片土地信仰的永远是灵者为先。

人这辈子最灵验的,除了自己,还有谁呢?

无论是佛法还是道法,在这三百年中都走完了关键的中国化之路。

鸠摩罗什大师在人生最后的十年中翻译了三百余卷经藏典籍,为我国的文化信仰大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极大的助力了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关键理论建设,佛法在疯狂发展后经历了两次灭佛大法难,信仰的发展角度也由此被每一代的主持方丈们深思,中国没有发展出“赎罪券”,这三百年自有深意。

葛洪作为道教“减毒”后传播极其重要的关键人物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道教神仙理论,同时又将道教的修炼法术和儒家纲常思想进行了结合,渐渐的将清规戒律和世俗纲常结合在一起,表示修仙要积德。虽然说在东晋末年五斗米教仍然爆发出了其毁灭社会的破坏力,但东晋之后葛洪的思想开始慢慢被上层建筑接受吸收,在社会中成为主流,道教也结束了自黄巾起义开始的那种毁灭万物的超强破坏力,成为了维护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补充。

佛与道,儒与玄,这三百年都得到了反思与升华,都得到了特色中国化。

佛门不再是胡教,佛祖穿上了汉人服饰;道门不再纯修仙,和谐于人间烟火。

南北融合后,各自拿出了自己这三百年的璀璨精华。

北国浑身上下灌注了精悍刚强之气,万族融合之基,胡汉三百年混杀融合后,都变成了大隋人,都变成了大唐人,都变成了华夏人,一套套虽强必戮虽远必诛的国家操作系统重新回归于中央政权的手中。

南国拿出了三百年经济大开发的大美江南,当年的荒蛮烟瘴之地在一代代北人南下的过程中早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河道纵横天生适合商业交换的土地开发出了相当高的经济成熟度,高度发达的上层经济又开始反哺艺术,无论是王羲之的字,还是顾恺之的画,还是一代代文人墨客大醉酩酊后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南朝在极高的经济繁荣度下,艺术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萧衍一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选材考试演化成了科举即将影响后世一千三百余年,他的七言诗随着南国的文脉走入长安,当南国独有的瑰丽文词和雄浑的北国刚强气结合后,变成了剑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变成了愤懑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手提笔一手拔剑的武健潇洒开始成为最炫民族风,这一切的一切相继都成为了后面隋唐那些气象万千的写实照相机。

渤海小吏

萧绎的焚书和科举的兴起开始让整个时代意识到书籍复制的伟大意义,雕版印刷术开始成形,文化即将全阶层铺开,杭州湾的越窑青瓷也在这三百年中酝酿成熟,中国有史以来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出口硬通货也已经做好准备随着大唐的气象走向天下万邦,河北的邢窑和定窑,河南的钧窑,乃至闻名天下的景德镇窑,都即将在唐初于全国开枝散叶,瓷器、蜀锦、茶叶这华夏三大件至此也全部成型开始让世界品位惊诧这神秘的东方魔力!

开皇十八年,戊午年十二月戊午,一个男孩生于武功,这个孩子的出生地似乎就已经预示了他的一生命运。

戊土生于天寒地冻,极需阳火暖身为用,午马至阳至烈,当这个孩子骑上马背的时候,那七十二路烟尘便会通通熄灭。

一副崭新的画卷即将在这个史上最强的突击杀神兼殿后狂魔手下徐徐展开,一个气度恢弘气象万千的时代就要来了!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