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战:拉锯荥阳(全)东奔西走的霸王

今天上来先说一本书。

早些年看过的一本很牛的书,叫做《权利的四十八条法则》,罗伯特.格林写的。

渤海小吏

我认为是所有写权力的书中,写的最好,最到位,最有可操作性的一本书。

里面有一个观点,叫做:永远不要太相信朋友,要学会如何利用敌人。

比较颠覆,但很有道理。

书里是这么阐释的:

朋友往往会期望从你这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还会因为嫉妒而内心愤愤不平。

相反,敌人却对你并不存在任何奢望,一切都无所谓,但当他从你这得到一点点恩惠时,他就会感激涕零。

如果是大恩惠则效果更加爆棚,比如说赦免他的死罪,他就会死心塌地的追随你。

书中观点:无论何时,都要首选化敌为友。

大出意外的敌人为了向你表现友好,会尽心竭力的使出浑身解数。

利用化敌为友,往往能获取更可靠的“友谊”。

在《孙子兵法》中,也很好的表达了这个观点,比如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全国为上”等等。

你化敌为友为你所用最好!甭老打打杀杀的!

当然,《孙子兵法》里面说的更深刻,化敌为友的最大原因还是成本问题。

之前我们论证过,玻璃碎了,那钱就买不了地毯了。

《权利的四十八条法则》中说到“化敌为友”这个权力要点时,浓缩在人性中:是要利用人们的憎恨失去的心理弱点。

人们的心理预期,永远是希望从朋友那里得到。

渤海小吏

而害怕在敌人那里失去。

渤海小吏

所以你爸妈给你五万块钱永远比不上你老板给你五千奖金来的爽。

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启发就是:我们应该在刚刚开始和人交往的时候,慢热一点。

因为交朋友这事是个时间的活儿。

甚至刚刚开始时,冷一点更好。

渤海小吏

因为这样,你后面的热烈才会起到效果,才会让人感觉到如春天般温暖。

渤海小吏

如果你上来就热烈如骄阳,你大概率是交不到太持久的好朋友的。

因为从你这感觉不到爱了嘛!

绷着点儿,别动不动就我把青春献给你。

综上所述,就是四个字。

先抑后扬!

这四个字,从英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项羽一直对英布喜爱有加,在灭秦分封诸将时,作为项羽的手下,一向抠门的项羽居然在贴身的地方给这位爱将分了一块地盘让他当王。

项羽是多么看得起他。

对他,不可谓不好。

但又能怎样?

人家被偏爱的就特么有恃无恐了!爱咋咋地!

项羽用人时,他的这位心腹根本没理他这茬,派了几千人打发要饭的一样怼回去了。

项羽老窝被端了时,项羽三万敌二十万时,这位项王麾下的第一猛将,也没见派一兵一卒渡过淮河。

但到了刘邦这,我们就能看出来,混迹了江湖一辈子的刘老三,对于人性有着多么精准的把控。

上一讲中我们说到,韩信北伐开挂的时候,刘邦在荥阳死扛,英布在南面扯项羽的后腿,但也仅仅是半年多的功夫,英布挺不住了。

英布在拼光了老本之后,投奔了刘邦,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汉王居然倚着床,洗着脚接见了他。

这位勇冠三军的好汉子哪里受到过这种侮辱,你特么居然当我面洗脚丫子!

英布虎目含泪,当时就准备自杀。

渤海小吏

不活了,让臭流氓给骗了,这辈子最大的错事就是没跟项羽把这货搞死。

但当被引领到自己的居处后,猛然眼睛一亮,发现宾馆的规模,器具的规格,随从的级别,全都和刚刚出来的汉王府一样。

一看就是早就为他专门准备好了。

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下,英布瞬间被刘邦拿下了。

这半年命没白卖!领导哪里是什么流氓!人家那叫领导风格随性不做作!

越想越可爱,还当我面洗脚,多皮啊!

不是自己人能这样嘛!

渤海小吏

先辱后赏,先抑后扬,刘邦对人的手腕与项羽对比,强了不止好几个档次。

这就像他和项羽的军事水平相比的巨大差距一样。

客观来说,英布为刘邦争取的这半年多时间,对于整个楚汉战争来说,至关重要,甚至说,具有着转折性的意义。

因为英布牵制了大量楚军,使项羽不得不双线作战。

这半年时间,刘邦将阵线稳到了荥阳一线,还回了趟大后方,巩固了关内,韩信则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开辟了北方战场。

如果没有英布,或者说刘邦行动晚了这么几天,英布被项羽争取走了,那么估计现在的战线,估计已经被推到武关、函谷关了。

英布的重要性是立竿见影的,因为英布刚刚一败,荥阳这就扛不住了。

主力会师的项羽,先是断了刘邦的粮道,敖仓的粮食过不来了。

汉军渐渐乏食,被项羽大军死死钉在了荥阳。

被围困在荥阳的刘邦,越来越郁闷,城外面是他这辈子都打不过的项羽,他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怎样搞定外面这个无敌的大魔王。

受到这个问题困扰的刘邦,不断询问群臣,有何退敌良策。

首席外交官郦食其站了出来,献了一计:“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夏王族后裔于杞国,武王伐纣,封商朝后代于宋国。

如今秦国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六国后裔无立锥之地。

大王如果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俯首称臣。

德义一行,陛下便能面南称霸,楚人到时只能整肃衣冠来朝拜大王了。”

刘邦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他对于人性洞悉高妙,但他却没学过历史。

老刘这辈子算是吃了文化低的亏,对于这种引古论今,拿过去的好经验往今天套的建言,向来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

当时刘邦听到郦食其的这番话,马上拍手称赞,然后又展现出了自己超强的执行力,命人速刻制印玺,准备让郦食其巡行各地,着手进行分封。

虽说并非过去的钥匙就一定打不开今天的锁,但大概率是过去的好经验不见得今天就百试百灵,刘邦如果按照郦食其的办法做了,历史就该是另一番模样了。

刘邦的好运气,又开始熠熠生辉了。

大印已经刻好,就在郦食其即将动身分封时,张良外出归来。

刘邦当时正在吃饭,他觉得虽然做了决定,但这么大的事还是应该和自己的知心哥哥商量商量,于是把实行分封的主张说与张良,并问此计得失如何。

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计策?照此做法,大王的基业就毁了。”

刘邦顿时惊慌失色道:“为什么?”

张良怕刘邦听不明白,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把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

张良说:“第一,往昔商汤、周武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自己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才进行的分封,但如今大王能控制楚国,能控制项羽吗?

刘邦道:不能。

第二,昔日周武王灭商后,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树立榜样,鞭策本朝臣民。现今您是干这事的时候吗?

刘邦道:不是。

第三,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眼下咱军需都没有着落,哪里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呢?眼下您能开仓放粮吗?

刘邦道:不能。

第四,武王翦灭殷商之后,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战正急,能够效法武王玩这造型吗?

刘邦道:不能。

第五,武王马放南山,牛息桃林,表示不再打仗,不再运粮,是因为天下已经大定。现今激战不休,您能把马都放了吗?

刘邦道:不能。

第六,干革命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谁又帮着您打天下呢?

刘邦道:没人帮了。

最后,谁胳膊粗,谁才有话语权,楚军强大,您都打不过他,六国会听您的吗?

刘邦在连说了一堆“不”后,吐出了嘴里的饭,大骂道:竖子!几坏吾事!(郦食其你个瘪犊子!差点坏了老子的事!)

刘邦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向来知错就改,从来不摆着不认错好面子的臭架子,尤其是张良的话,从来言听计从,马上销毁了大印,取消了这个想法。

这在荥阳对峙中,是刘邦遇到的第一次凶险。

渤海小吏

很快,第二次凶险,又来了。

公元前204年,四月,在荥阳对峙近一年时,敖仓丢了。

渤海小吏

荥阳防御体系最重要的一个支撑据点丢掉后,整个刘邦的大军粮饷问题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刘邦撑不住了,准备议和。

还是找的老朋友,项羽的叔父,项伯。

项伯将刘邦以荥阳为界,荥阳以西归汉,以东归楚的合议条件报告给了项羽。

项羽也已经准备接受了。

但另一位大佬范增却坚决反对:现在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已经到了可以彻底解决刘邦的时候了,如果现在放手不取,今后必定后悔。

项羽想起了当年同样占尽优势的鸿门宴,于是被范增拉了回来,拒绝了刘邦的合议,加紧了攻势。

荥阳中的刘邦风雨飘摇。

渤海小吏

这个时候,楚汉争霸时期的最后一位重量级人物登场。

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大神已经全部登上了历史舞台,刘邦,项羽,张良,萧何,范增,韩信,章邯等等,这帮人为中国历史谱写出了几乎是最波澜壮阔,色彩纷呈的极度浓缩好看的十年。

这十年间,各路大神纷纷上场,你争我夺,剧情反转N次。

但有两个人,算是开创了战争历史上的伟大新高度。

因为这俩人,完美的解决了战争的成本问题。

一个就是韩信,这哥们打仗从来不给领导添乱,给什么材料,用什么材料,甭管自己多大锅,多少米都敢下,军粮给养饷银几乎都是沿路获得,一边打仗,一边筹饷,还不断的往荥阳送战俘。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兵仙”,从支出的角度,将成本控制到了最低。

另一个人,可以说是后世情报机要机构的祖宗,他第一次完美的定义了情报工作这条看不见的战线的工作方式以及产生的巨大成果。

他和韩信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最少的投入,产出了最大的战果。

这个人,叫陈平。

渤海小吏

时任汉军的护军中尉。

用现在我们听得懂得话就是,大汉情报处总长,或者大汉军统局陈老板,或者大汉CIA局长,或者大汉克格勃头子。

陈平这个人,很有必要从头讲一下。

陈平少时,家中十分贫困,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黄老之学。

从他整个人生的工作中可以看出,他应该是悟明白了黄老学派最喜欢用的比喻:“水”。

他就像水一样,无孔不入,遇阻不止。

陈平有一个好哥哥,他看到弟弟喜欢读书,游学,就一个人承担起了家中的所有农活,养活这位弟弟,还因此打跑了说闲话的老婆。

陈平后来到了娶妻的时候,这位读过书的年轻人知道,婚姻是改变人命运的最直接手段,于是自己开始了四处物色。

侦探一溜够,陈平找到了一个目标。

渤海小吏

当地大户张负有个孙女,很漂亮,家里也很有钱,但他这个孙女威力比较大,嫁五个死五个。

陈平认为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张姑娘这碗猛豆浆呛死五个老爷们只能说那五位没有金刚钻揽不了张姑娘这瓷器活。

我这碗大卤水高低给那丫头点成豆腐!

陈平这么拿生命开玩笑也属于没有办法,想攀高枝你得有资本.

低垂的果实是轮不着你这无产阶级摘的,再说你这小白脸又不像人家刘老三那样腿上七十二痣大山药,长得像大龙。

渤海小吏

你倒是想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可要是没有前面那倒霉的五位前夫哥,这山谷寂寞角落里的野百合也没有你的春天。

陈平开始在村里的各种帮忙中向老张家靠,最终被张负仔细审视,并做出判断,这就是我第六任孙女婿了。

理由是张负看到陈平那破屋的门口有各种各样来往的车辙。

这就相当于今天蹲点发现某窝棚前有各种豪车出入。

这让老张觉得,这小子应该是个人物。

有时候也是怪邪的,妨主的的卢马谁骑谁死,但不耽误人家刘备骑上它开始发家。

渤海小吏

这克死五个老爷们的杀器张小姐配给陈平后,陈平也开始了人生的星光大道。

由此看出,陈平的命很硬,搁今天去干殡葬行业面试时看完八字会被签终身合同的。

命不硬的人,是干不了谍报工作的。

渤海小吏

秦汉时期,有社祭的风俗,百姓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人们推举当时混入了当地高层圈子小有名气的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

作为主持人,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大家分肉。

那个时代,老百姓们被称为蔬食者,吃到肉是比较罕见的事,所以当时分肉这活很难办,就像跟现在分金子一样,得按克算。

有句形容这人比较事儿的老话叫“挑肥拣瘦”,可见此项工作不容易。

这项受累不讨好的事,却被陈平干的轻松无比,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没有闹起任何一家的纠纷。

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震惊了,今年居然没打起来,纷纷赞扬说:“陈平这孩子有本事,这家伙把肉分的,太称职了!”

陈平认为这活根本就不叫个事,感慨地说:“这算个啥!假使有一天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跟今儿分肉一个效果!”

会有那一天的。

天下大乱后,属于能耐人的时代到来了。

陈平算是老革命了,陈胜起义后,陈平由于处在魏地,所以先是投奔了魏王,魏咎很看得起他,封他为太仆(交通部长),派他管理车马出行。

这活儿并不适合以谋略见长的陈平,陈平多次建言,却被各种攻击。

不好好看马去,搁这装什么大尾巴狼。

似乎只要是跟马有关系的工作,都容易让人感到愤怒,无论陈平还是孙悟空,都选择了愤然离去。

后来项羽跟随叔父项梁打到了黄河边,陈平前去投奔,从此跟随了项羽,之后历经了项梁兵败,彭城整编,巨鹿大战,受降章邯,几乎所有的历史主线他都参加了。

陈平这人特别会搞人际关系,到哪人家都吃得开,由于革命参加的早,算是项氏长征前入伍的老同志了,所以深受项羽的信任,当时的地位,可远比同在项羽账下的韩信高多了。

后来,在那场流传千古的饭局中,陈平第一眼就看出了刘邦非池中之物。

在刘邦逃脱后,陈平受项羽之名,去负责将上厕所的刘邦拎回来。

但他和张良相遇,二人惺惺相惜,于是耗没了时间,让项羽以为刘邦吓窜稀了,从而间接帮了刘邦一把。

后来项羽分封天下,陈平被封了爵位,继续在项羽身边,主抓军情工作。

陈平,一直很受明白人范增的待见,在刘邦东入中原后,魏王,殷王等相继归汉,范增建议项羽,让魏国户籍的陈平,率领着楚军魏国户籍的士兵,去占领殷王司马卬的魏土(河内地)。

陈平没有辜负范增的期望,展示出了军情谍报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再次策反司马卬,回到了西楚阵营。

项羽大为高兴,提拔陈平为军情机要工作的一把手,还赏赐了黄金四百两。

但就在陈平刚刚离开殷国不久,司马卬却又一次的倒戈易帜,又被刘邦争取了过去。

项羽大怒,下令严厉追责。

陈平害怕受到诛杀,又想起在汉王手下的魏无知是自己的老朋友,于是封印还金,孤身一人,投奔了刘邦。

这成为了改变天下走势的一次跳槽。

逃出楚营后的陈平在天快黑时,逃到了黄河边,他请船夫送他过河。

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

两人看陈平高大帅气,怀疑是落单的将领,认为陈平身上有重宝,于是眼神中透出了杀气。

陈平是专门干谍报暗杀工作的,最会看人的表情,于是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身子来帮船夫划船。

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

陈平来到刘邦处,经魏无知推荐,面见了刘邦。

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

某种意义上,刘邦也是个识货的明白人,刘邦当时就破例任陈平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

一时间汉军哗然,刚刚得到一名楚军的降卒,就让他监督我们这帮老臣,于是陈平的那堆像收受贿赂,跟嫂子通奸的老底子就都被翻出来了。

陈平盗嫂,一直是个大污点,但真实性跟他这辈子的大多数事情一样,是笔查不清的烂账。

后面我们会分析陈平诸多见于史载的动作,真实性都极大存疑,都是些极其肤浅的台前话。

渤海小吏

谍报工作的阴谋,大多数是永远走不向台前的。

你说他真盗嫂吧,有可能,要不他哥能把他嫂子因为说闲话就轰出去吗?

你说他被冤枉吧,可能性同样强大,因为过去说这种事一般叫做“通”。

“盗嫂”有点类似于把他嫂子给强暴了的意思。

但观陈平这辈子,大概率并非是个这么下作,这么控制不住自己的人。

这个“盗嫂”的新闻谁传的呢?

肯定是被打跑的嫂子呗,说她被强暴了呗,要不都是“通”,咋到了你这就成“盗”了呢。

渤海小吏

军中的两位大佬,周勃和灌婴直接晋见刘邦,对陈平发难:陈平虽然一表人才,但居家和嫂子通奸,在魏不能相容,归楚不能相投,如今又来投奔了我们,而且在这段时间,他收受将领们的贿赂,望大王明察。

天天泼大粪,再香的东西,你看着也像是屎,刘邦开始对陈平产生反感。

刘老板先是大骂了推荐陈平的魏无知一顿,然后又叫来了陈平,质问道:“你原来是辅佐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辅佐项羽,现在又来投奔我,如此三心二意,你能是个守信义之人吗?而且你名声太臭了,打你来了,各方面骂你的声音就没断过,你得给我个合理的解释!”

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

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

我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

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来的匆忙,我什么也没带,到这儿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

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作为情报人员,也就更办不了事。

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

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话中有话。

刘邦仔细的一想,陈平身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就是他作为情报人员,对于敌人的所有内部信息非常了解,这是他阵营中所无可替代的。

知己很重要,知彼同样也很重要,不用陈平,对手的底,就摸不到。

陈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刘邦需要一个与之前的功臣宿将没有关系的人,来监督控制手下这帮军功自傲,桀骜不驯的资深将领们。

这也必须是个有本事的外人来干,所以陈平实际上,是自己这边,目前来看,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

在想明白之后,刘邦大赏陈平,并将陈平再提一档,任命为护军中尉,情报工作的一把手。

看到刘邦如此动作,将领们知道刘邦铁了心要用陈平,所以都闭上了嘴,而且此时陈平不仅管情报,还起到了汉军纪检委的作用,所以诸将也不敢再得罪这位特务头子。

陈平的位置,稳固了下来。

时间回到公元前204年4月,在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拒绝和谈往死里打后,在刘邦又快活不起的时候,陈平向刘邦展开了酝酿了很久的计划。

他准确的将目标,框在了最不可控的因素,那个顶级刘黑,范增。

陈平在展示他的PPT时是这么说的:项王待人恭敬有礼,士人们乐于归顺,但他却在论功行赏时,一向小家子气,所以大量有本事的人离开了他。(比如他陈平)

大王虽然傲慢不讲礼节,但封赏时却从来不眨眼睛,所以,越来越多有本事的人,都聚集在了大王的麾下。(比如他陈平)

楚国内部现在并非铁板一块,项氏家族和外来将领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项氏家族其实就项羽一个有本事的,真正撑起西楚的实际上是范增,钟离昧,龙且等人。

项王为人,多疑好嫉,易受谗言,大王如果能拿出数万两黄金,让我反间项羽君臣,让他们彼此离心,势必内部会自相残杀,我们再趁乱攻击,必破楚军!

刘邦二话没说,拨给了陈平四万两黄金,具体计划连问都不问,直接就让陈平去干。

兵家圣典的《孙子兵法》中,对于用间谍这件事,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

原文中有这么一句:“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野,非胜之主也。”

对峙多年,就为了那一天的胜利,舍不得爵位和金钱而摸不到敌人的情报,不是人民的好将领,不是领导的好干部,不是胜利的获得者。

这是孙子在几百年前给项羽下的评语。

之前我们反复讲过,战争耗费极大,“日费千金”,大军相持数年,就为了那胜利的一天,每天这么大花费的情况下,相比起来,用间谍的钱,再大也是小钱。

在战争中,凡是能直接用钱解决的,都是代价最低的。

间谍看起来花钱非常多,但它的投入产出比,永远是最高的。

渤海小吏

但看起来容易,古往今来却有很多人,舍不得花这小钱。

项羽就是个很典型的案例,该封赏时,大印从手里都磨出角了还舍不得赏人。

刘邦被项羽在彭城打秃时反复说的一句话是:山东老子他妈不要了!

在《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好书,强烈推荐)中,华杉老师对这种不会算账的思维概括成了四个人性之难。

第一,大钱花习惯了,不知不觉;小钱都是预算外的,所以刺眼,容易心疼。

第二,算别人的账,不算自己的账。总认为凭什么?你值这个价吗?心里不平衡,总觉得让别人占便宜了。

第三,我怎么知道这钱给他会起作用呢?万一这钱白给了呢?

第四,把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不见兔子坚决不撒鹰!

这四种心理,坑了古往今来的很多大人物。

因为上述思想对于“大男人”来说,有着极大地成本陷阱。

作为“大男人”,你的事业,你的价值,是最高的。

所以,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而是给自己定价。

眼下有个特牛的工程让你拿下来了,装修人民大会堂,工期很紧急,马上要开会,让你十天完工。

门口就有个好图纸和现成的工程队,找你开价五千万。

你懂行啊!这帮人这不趁火打劫嘛!你也就值五百万,你居然找我要五千万?

我自己拉工程队去!结果误工期了,大会没开成。

今后基本上你就告别这个行业。

这种事,就不能用成本思维考虑了,因为你的事业很值钱!

你要做的,就是高溢价的迅速让所有人死心塌地的襄助你完成这个值钱的事业!

再说了,你肯定无法面面俱到,可口可乐和宝洁每年花数以亿计的钱去打广告,但人家为啥自己不开个广告公司呢?

这钱不特么都让外人挣走了嘛!

人家肯定不是傻子,人家有更核心的努力方向。

有些钱,必须让别人挣。

还有时候我们还会想,这钱花了,万一作用却一点没起,不就糟蹋了吗?我得看准了,不见兔子不撒鹰!

有时候等你彻底看明白了,黄花菜都凉了。

渤海小吏

实际上,花钱办事儿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干成一件事。

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创造了一定的可能性,排除了一些不确定性。

它的几率从来就不是百分之百!(敲黑板哈)

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实际上是非常没出息的想法。

因为这意味着你输不起。

很多时候,花冤枉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唯一办法!

有二十个公司,做了分析后,你觉得五家不错,那就应该五家都投,也许四个都是冤枉钱,但只要有一个阿里,腾讯,你就全回来了。

巴菲特也不是每一次的投资都会赚钱。

你的能力只能帮助你提高成功的几率,但你永远无法消灭失败。

所以说,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

我们反复说过,人生就是场概率论的游戏,让自己的概率水平越来越高,然后果断出手,胜不骄,败不馁。

刘邦给了陈平四万两,天文数字了,十万大军的一个月耗费。

但不才一个月的挑费嘛!仗都打一年了,越打越费劲,还在乎这点钱?

名声臭的陈平也许会贪污一大部分,也许把钱散干净了都没起到任何作用,但这无所谓,刘邦知道他了解楚军底细,而且做间谍工作有一套,这就是个高机率。

机率高,有靠谱的执行者,所以他只需要拨钱就行了。

你爱怎么花跟我没关系,把事办成了就行。

要是办不成呢?就当又多打了一个月呗!

这就是刘邦高明的地方。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要再次回顾一下刘邦在初进咸阳时顶住诱惑的自我蜕变。(新跟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鸿门宴”那章)

渤海小吏

在那个时候,如果他没有完成蜕变,作为一个做了一辈子底层人物的人,这种漂亮事他是干不出来的。

所以说,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心胸的成功打通,眼界的彻底打开,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

它能帮你做抉择。

刘邦这四万两的投资,最终让陈平花出了四十万两的效果。

项羽不仅疏远了钟离昧,居然还驱逐了范增。

陈平是怎么做的呢?

他先是拿出大量金钱,在楚军中收买内线,散布谣言,说是钟离昧等大将居功不满,因为裂土封王的愿望没有实现,所以打算与刘邦联手,消灭项氏重分天下。

这一下就戳到了项羽的痛处。

因为人家确实都立了大功,但自己从待遇上却真的对不起人家。

项羽开始疏远这帮外姓将领。

但最重要的成果,还是彻底的解决了范增。

范增作为项羽手下的首席谋士,可以说,自从项羽起兵以来一直坐稳智囊团的头把交椅。

今天我们看这段历史,总会纳闷,这老头干啥了啊?没见他有啥功劳啊?光看他跟刘邦来劲了。

其实不光他,钟离昧,龙且这些骁将是咋能耐的基本也史上无载。

失败者往往是不会见于成功者的史料的,尤其此时的修史系统还不系统,不完善,范增能够在历史中有些名头还是多亏了自己是个顶级“刘黑”。

这老爷子在所有跟刘邦有关系的决策上永远旗帜鲜明的持消灭意见。

比如说酒局上干掉刘邦。

比如说把刘邦扔到巴蜀。

比如说不与刘邦谈和照死里打等等。

反正就是咱得弄死他,但项羽时听时不听。

这并非简简单单的项羽没脑子。

实际上,是因为项氏集团和外姓集团之间越来越严重的隔阂问题。

史记中记载,陈平离间项羽范增的招数很可笑,双方在商谈议和可能时,项羽的使者来到汉营后,陈平用全牛,全羊,全猪的最高规格招待,但当东西都摆上来之后,却说,误会误会,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了,然后又用的三菜一汤招呼楚使。

项羽因此和范增闹翻了,于是范增辞职走人了。

这种伎俩,骗骗小孩子行,项羽再傻也能看出来这里头有问题的,陈平要是用这招就搞定了范增,只能说明两件事。

第一,他陈平并非是什么大才,他水平很一般。

第二,项羽是个纯二百五,纯的。

事实上,上述两点都不是,他陈平受到各路牛人的欣赏,比如说范增,张良就都很看好他。

项羽更不是二百五,二百五是无法纵横华夏从无败绩的。

只能说明,史记再次失真,或者说,这仅仅是个极小的小事,真正的离间之计,并没有浮现出来。

后面我们还会多次说到陈平,但他所有的摆上台面的工作要么逻辑不通,要么浅白无比。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情报工作,永远是不能摆在台面上的。

搁今天,都有着几十年的保密期。

渤海小吏

在当时,那也就是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陈平的大量工作,我们今天只能推测。

史书上载的根本没法信,尤其后来刘老三让冒顿围白登山上时,史书上的脱身之术,那简直就是对冒顿和陈平的侮辱。

陈平的入手点,应该还是项伯。

这位项氏家族的二号人物,始终就和范增不对付。

从鸿门宴开始,项伯一直在袒护刘邦,从放过刘邦,到把汉中划归刘邦,这个人,倒更像是刘邦派到“项站长”身边的那个“项泽成”。

由于项羽仗着自己举世无双的军事天才,所以在的关键时刻,永远站在自己一家子身边,不肯放权于他人,导致阵营中,有能力的外姓人越来越多的离开了他。

陈平的大价钱,应该是花在了在项氏家族与外姓将领两大阵营的摩擦之中。

最终,在陈平的秘密运作之下,项伯和范增的矛盾日益尖锐,相互攻击,项羽又渐渐削减范增的权力。

恨铁不成钢的范增终于死了心,我这么大岁数你跟我来这个!爷不伺候了!

一个月后,范增发背疮,郁郁而终。

外姓人虽然被各种冷落了,但项羽的军事打击却一点没含糊,5月,范增刚辞职不久,荥阳已经危在旦夕了。

眼瞅刘老三要死范增前头了。

在这个最危急时刻,荥阳剧本总策划陈导又扔出了新本子,派出了死士纪信。

纪信和刘邦的身形样貌非常像,陈平策划要纪信假装刘邦,向项羽投降,然后刘邦趁乱逃跑。

这位纪信,是刘邦赴鸿门宴时的五位随行重臣之一,这位老臣的自我牺牲,让刘邦踌躇不已。

在陈平的劝说下,纪信愿意死,刘邦舍得纪信死。

陈平先是送出了降书,约定晚上出降。

随后陈平又运作了两千大娘,化妆成汉军出城。

好神奇的场面啊!

紧接着纪信化装成刘邦,乘汉王车辇向项羽出降。

围城的楚军纷纷跑到东城来看刘邦出降,万岁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荥阳的围城,松懈了下来。

刘邦也趁此机会,在夜色下顺利从西门逃脱,逃入了成皋。

疑惑吗?

咋就这么轻松就让刘邦跑了呢?

咋你说投降项羽就信呢?咋你说投降士兵们就一定得去瞧那热闹呢?

还记得刚刚说的那两千女同志假冒汉军吗?

为啥陈平要让女同志假冒出城呢?

直接让正式汉军出城不是更像真正的刘邦归降吗?

一群妇女作假不是非常容易露馅吗?

没错!还就怕不露馅呢!

我们脑海中出现的这两千女兵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渤海小吏

实际上真正的两千荥阳妇女出城后,没几分钟就都成这样了。

渤海小吏

这两千妇女在莫种意义上比刘邦投降的镜头重要的多。

是这两千妇女,使得荥阳的围城不得不松懈,使得饥渴了很久的将士们开始忙活于眼前的苟且。

刘邦,以损失了一个心腹和两千妇女的代价,逃出了生天。

我们后面只知道忠勇的纪信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但这两千妇女的最终下场却一个字也没再提过。

其实用不着说,也能知道个大概!

这种缺德事的后续情况,怎么能载于史书呢?

这种缺德事是咋运作的,陈平是重奖还是诈骗还是强迫让这两千妇女穿上了军衣,这种运作,怎么能载于史书呢?

渤海小吏

逃入成皋不久后,刘邦被打出了恐项症,不敢久留,一路西去,跑回了关中。

没有多久,成皋天险被攻破,荥阳成为孤城,刘邦的整条荥阳防线宣告失守。

刘邦回到关中后,再次征集军队,准备再次杀回去,夺回成皋,敖仓。

但谋士袁生却提出建议,“汉楚相据于荥阳已经一年多了,咱一直让人摁那揍。

希望大王改变方针,领军出武关,项羽闻讯,必定领兵南下求战。

那时,大王深壁高垒,坚守不战,将项羽拖在武关南阳一带,困守荥阳汉军的巨大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

同时,大王命令韩信等人安定新占领的赵国,抚慰燕国,联络齐国,形成新的反楚联盟。

届时楚国方面,不得不多做防备,势必分散力量,疲于应对。

我们汉军则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后再与楚军交战,大王再来争夺成皋,援救荥阳,也不算晚。

渤海小吏

刘邦接受了袁生的建议,与英布一道领兵出武关,大举攻击南阳郡,随后恢复九江国,并做出了从南面迂回楚国后方的架势。

项羽听说刘邦携英布同出武关,果然领兵南下,在宛城再度围城,刘邦则坚守不战。

也就在这个时候,游击队长彭越在楚国后方再次大肆活动开来。

彭城大败后,彭越统领部下退走,在黄河渡口白马津西南一带潜伏下来,然后一直在东郡、砀郡地区展开游击活动,骚扰后方,攻击楚军粮道。

彭越可以说是游击队战法的鼻祖,用毛主席总结的十六字战法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渤海小吏

有理论思想武装的彭队长在项羽的大后方像一只怎么也轰不走的苍蝇将游击战打的有声有色。

之前项羽在荥阳时,彭越就时不时的搞搞小破坏,但当项羽统领楚军精锐南下追刘邦后,彭越则趁楚后方空虚,立刻大肆猖獗起来。

彭队长之前打游击,主要依托的就是秦驰道高速公路的那个小圈子。

你只要来找我麻烦,马上就上高速遛了。

渤海小吏

闹一通后彭越看项羽没有什么反应,决定搞把大的,领兵渡过了泗水,穿行薛郡,千里绕行到楚国首都彭城东南面的下邳县,大败楚军项声、薛公部队,击杀薛公,彭城震动。

渤海小吏

为啥这回赶玩大的了呢?

因为项羽离开了荥阳南下,脱离了关键的三川东海道。

这让彭越不用担心后路被堵让大魔王闷在南方,于是在项羽老家来啊放纵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渤海小吏

自宛城到彭城,是没有高速的,我这却靠着大高速,哪怕你项羽再次骑兵突击,我随时就风紧扯呼了。

所以彭队长才敢如此嚣张。

看到这只绿豆蝇变成了大老鹰,项羽没有办法,不得不领兵东去攻击彭越。

彭越听说大魔王来了,马上又敌进我退了,撒丫子一溜烟又跑到了黄河以北。

渤海小吏

项羽拿彭越这只绿豆蝇一点办法没有,自己回来,他就变成绿豆蝇,只要一走,又变成大老鹰,除了自己,哪个手下还都打不了他,恶心至极。

就在项羽东归打彭越的这段时间,刘邦挥军北上,又夺回了成皋,解了荥阳之围。

渤海小吏

项羽就像是打鼹鼠的可怜玩家,刘邦这只大地鼠和彭越这只小地鼠搞得他欲哭无泪。

听到荥阳围解,项羽大怒之下,扔下了小地鼠彭越,领军西进,再次围困了荥阳。

这一次项羽铆足了劲儿,一心要打死大地鼠刘邦。

项羽身先士卒,亲自背负攻城器械,带领将士猛攻,纹于攻克了围困了一年多都没打下来的荥阳城。

攻克了荥阳以后,项羽再接再厉,移军围攻成皋。

刘邦就像一只海轮上的耗子,随时能感知哪只船要沉。

渤海小吏

见形势不妙,杰瑞刘再次开动起了脑筋。

渤海小吏

没别的,还是个跑,趁楚军的包围尚未形成,再度逃出了成皋城。

这一次,刘邦没有西去洛阳、关中,而是开成皋城北门奔黄河方向而去,轻装简从,行踪诡秘,迅速渡过黄河,静悄悄地抵达河内郡修武县。

为什么刘邦要来这个地方?

他来班救兵。

因为韩信张耳军的大本营,就设在修武县。

韩信驻军的修武是今天的河南省获嘉县,地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为河北军事重镇。

韩信与张耳攻灭魏、赵、代三国后,韩信、张耳为了声援荥阳一带的汉军,将大军集中在河内郡,隔黄河与荥阳、成皋成南北呼应之势。

渤海小吏

到达修武的次日凌晨,刘邦自称是汉王的使节,驰入韩信指挥部,此时的韩信和张耳还没起床,刘邦直接在夏侯婴的陪同下闯进了韩信与张耳的卧室中,夺了二人的大印,并迅速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

被惊醒的韩信、张耳二人,知道是汉王来到军中,大惊失色,待到二人来到刘邦面前时,刘邦的军事部署和人事安排已经就绪。

刘邦将二人进行了拆分。

命令赵王张耳巡行赵国各地,安抚地方,守卫国土。

任命韩信为汉相国,并配备曹参灌婴两位大将,令他重新征兵赵国,整编后东进征讨齐国。

屯驻修武的大军,则通通被他自己带走。

通过这一场近乎于政变式的夺权,我们看到了刘邦此时的权术水准已入化境。

首先是不声不响,没有打草惊蛇,毕竟这俩人并非是铁势力,他孤身前来是有风险的。

然后迅速夺了韩信,张耳的印,剥夺了二人的军权。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大致猜到,韩信与张耳的身边,被刘邦安插了间谍。

在那个年代,大印与虎符,几乎就等同于身家性命。

渤海小吏

“印文化”,也一直延伸到了今天,公司去银行汇款,需要核验预留印鉴,政府机构办事,要加盖官方印鉴,你去买房置地,也要加盖你的个人印鉴。

几乎每一个稍微重要一点的地方,你均能看到印鉴的作用。

印是如此重要,几乎每个大将都会配备守护印符的专门警备人员。

这也侧面说明了,无论刘邦多么的出其不意,既然刘邦直接能夺了他俩的印,就说明刘邦在他们身边早做了安排。

在夺权后,刘邦又将二人进行了各自的提升,让张耳独自掌赵,又升了韩信的官,命他原地征兵择日攻齐,还安插了之前他灭三国时的曹参灌婴。

既是帮助也是制衡,看看人家这水平。

整个早晨,刘邦顺利的打出了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收编了韩信的部队,这位“兵仙”没有算到,这才是刘邦对他的第一次抢劫。

无论韩信如何的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却始终能让刘邦最后算计。

只能说这世道真的是一物降一物。

刘邦得到了韩信军后,向南开拔,临近黄河,屯驻在小修武一带。

与此同时,躲过楚军锋芒的彭越,看到项羽西击荥阳,又南下展开了游击,楚军后方又一次陷人不稳。

咱爷们又来祸祸啦。

渤海小吏

刘邦准备抓住机会,趁机渡河夺回荥阳,与楚军决战。

但这时候,郎中郑忠建议在楚国的腹地正式开辟敌后战场。

郑忠劝阻刘邦不要急于与项羽争锋,因为从来就没打赢过,所以应该坚壁高垒,相持不战,消磨楚军的锐气。

同时,另外派遣一支机动部队,渡过黄河支援彭越,从后方骚扰楚国,破坏粮道交通,分散楚军的兵力,使项羽始终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无法实施乘胜西进正面突破的战略。

刘邦打到现在,慢慢也打明白了,他就是一杆起到牵制作用的大旗。

指着他,这辈子也打不过项羽,只能耗下去,靠着自己牵制项羽主力,从别的方向慢慢的耗死项羽。

刘邦接受了郑忠的建议,命令刘贾与卢绾,统领两万步兵和数百骑兵,由白马津渡过黄河,与游击队长彭越呼应配合,在楚国境内大规模展开游击战和破坏战。

项羽的整个大后方被刘邦放出来的这群小地鼠搞的鸡飞狗跳。

渤海小吏

尤其是彭越,他得到了刘贾和卢绾军的声援后,大肆出动,越来越横,在旧魏国地区频频展开军事进攻。

中原游击队彭大队长在燕县击败了楚军,一口气攻下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砀郡告急,还截断了荥阳与彭城间的交通要道,三川东海道。

渤海小吏

谁敢横刀立马,为我彭大将军!

项羽不得不再次回头对付彭越。

打不完的地鼠。

灭不完的虫灾。

而立之年的霸王。

想买三百年九芝堂。

渤海小吏

九月,项羽决定再次亲征彭越,解决村霸占路问题,将镇守荥阳的重任托付骁将钟离昧,镇守成皋的重任托付大司马曹咎(当初项梁混社会时的救命恩人)。

临行之前,项羽对曹咎放心不下,告诫说:“务必谨慎坚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绝不要应战,只是不要放过汉军东进就行了。

我十五天内必定击破彭越,安定东郡和砀郡,然后就回来与你会合。

千万等我回来。

此时,楚汉之间的阵线,已经向西推进到了巩县一带,刘邦再此布下了第二道防线。

渤海小吏

得到项羽领兵东去征讨彭越的消息后,刘邦军却仍然坚持防守战略,实在是被打虚了,巩县没地方找两千妇女作掩护,我还是老老实实的蔫着吧。

荥阳一线刘邦已经打算放弃了。

但此时郦食其劝谏刘邦:敖仓至今存粮甚多,项羽攻克荥阳,却不以重兵坚守敖仓,眼下又领兵东去征讨彭越,分兵镇守成皋,这是天赐良机助我大汉。

过这村就没这店了!项羽在时咱们打不过,不在了咱们还不打他一家伙!

渤海小吏

刘邦接受了郦食其的意见,修正了保守主义路线,又开始动手谋划夺取成皋、荥阳和敖仓。

在刘邦采纳他的意见后,郦食其再次劝谏刘邦用外交手段争取齐国,并愿亲自出使齐国,使齐国成为汉国东方的属国。”

刘邦再次同意了。

在不断地勾勒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通过不断深入的考证挖掘后,我对刘邦的感触,也越来越复杂。

他让我看到了似乎真有天命的存在,他也让我看到了他的成功也确实实至名归。

因为他这个人,永远对事不对人。

郦食其在献计分封六国差点害惨他后,只看到了他大骂了一句“瘪犊子”,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与迁怒。

因为知道你之前提过很多正确的意见,谁还没个出错的时候。

张良也不是万试万灵,当年在汉中,子房兄的建议可是在汉中好好打地基将来再盖大高楼。

任何事情总有百密一疏,该怎么用你,我还是会怎么用,你说的有道理,我还是会听,错了,我再迅速得改回来。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楚汉争霸阶段,其实拼到最后,就是刘邦靠着他的对事不对人,拼赢了各方面天资都远超于他的,却对人不对事的项羽。

不过刘邦没想到,郦食其此一别,成为了永诀。

郦食其赴齐公关后,刘邦开始重新出兵,围困住了成皋。

一开始,成皋的守将曹咎还严格遵照项羽的指示,坚守不战。

但后来汉军天天派人挑衅辱骂,几天以后,曹咎实在难以忍受了,他领军东出成皋,渡汜水攻击汉军。

这就是曹咎的问题了,你们在荥阳城外骂刘邦骂了一年多,人刘老三啥时候出来了?

早有准备的汉军,击敌半渡,大破楚军。

大司马曹咎和长史司马欣(原塞王)自杀,汉军渡过汜水,重新夺取了成皋。

夺取了成皋城以后,刘邦又重新攻占了守备并不森严的敖仓,再次夺回这个楚汉最关键据点,并开始围攻荥阳,逐步扭转了被动的局势。

由于刘邦这只大地鼠再次冒头,还将敖仓与成皋夺回,记吃不记打的项羽再次放弃了彭越,没有一次性剪灭这个一直恶心他的游击队集团,再次跑回了荥阳前线。

这次项羽,下了狠心,用了他自以为很不是东西的方法来要挟刘邦。

彭城大败后,刘邦一家子除了俩孩子,剩下全部做了俘虏,这一次,项羽将刘太公押解到广武城外,摆下一张屠宰用的厚木肉案,将刘太公放肉案上,告知刘邦说:“如果不马上投降,我将就地煮杀了你爹。

项羽认为,这招肯定管用。

但他高看了刘邦,我逃跑时,连儿子都不要,现在我能要我爹?

城上的刘邦笑了,高声答道:“我当初与你一道受命于怀王,结拜为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爹,你非得煮你爹,那也不要忘了分我一碗汤。”

项羽大怒,准备拿刘太公煲汤。

这个时候,又是“余则成”项伯出来打圆场,他劝项羽说:“天下的事情不可知晓,追求天下的人顾不得家庭,即使杀掉他爹也无济于事,只会徒增祸患。

刘太公因此捡了条命。

此时,刘邦与项羽的对峙地点,已经来到了广武涧(汴河切割广武山)。

渤海小吏

广武涧在今天的广武山上,荥阳没打下来,刘邦集团一听说项羽又回来了,集体火速上炮楼避险。

这条深涧长达几十里,中间一条大深沟,谁也暂时吃不掉谁,双方再次陷入了僵持。

渤海小吏

双方开始进行了宣传战。

隔着大河,项羽喊话要跟刘邦单挑,刘邦就趁着这机会数落项羽,高声喊出了背了好多天的项羽“十大罪”。

大体意思就是项羽大逆不道,反人民,反社会,天下所不容,趁早死去吧的话语,把项羽数落急眼了。

渤海小吏

隔着大河,大力男项羽趁刘老三白话的功夫一箭大力抽射直接得分!

渤海小吏

一箭中胸部的刘邦却按住自己的脚,大骂道:无耻奸贼,伤我大脚趾头!

这个小机灵鬼儿啊!

刘邦强忍着伤痛,从容回到营中,进屋后就趴蛋了。

为了安定军心,张良又拉着趴蛋的刘邦带伤巡视军中,稳定军心。

渤海小吏

巡视军中后,刘邦伤势加重,五十多岁的人了,黄土都埋到脖子了让你们这么折腾。

刘邦被迅速运到成皋治疗休养,所幸广武涧大河波浪宽,刘邦逐渐恢复了痊愈,再近点非让项羽这一脚给踢死。

伤病痊愈以后,刘邦又一次的回到关中进行融资,敦促萧何继续输血派人。

刘邦仅仅在栎阳停留了四天,就又回到前线。

除了这边死地鼠刘邦无比坚强外,项羽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在韩信的突袭下,齐国就要完蛋了,再不救援就晚了。

我这咋出去一个业务员就能当经理呢?老田家你跟我来劲时那本事呢?

轮百战百胜的焦头烂额,中国两千年来项大帅是独一份。

就在项羽刘邦搁广武涧逗闷子时,郦食其也来到了齐国的首都临淄,展开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雄辩游说。

具体的雄辩内容就不说了,大体的概况就是刘邦后备实力雄厚,具有巴蜀,汉中,关中,河东,河内等地,近期又打回了荥阳一线,又重新拿下了了敖仓,成皋。

国际上彭越的敌后根据地越折腾越大,韩信在整个北方取得了决定性的压倒胜利,眼下又朝着你们齐国来了。

我是你们最后的机会。

其实不用郦食其的提醒,田家也很清楚了。

如今楚汉相争的大局己经日趋明朗,延续了两年多的楚汉相持的局面,在韩信的异军突起,彭越的背后骚扰,刘邦的正面死扛下,楚汉的优势已经出现了向汉的有利转变。

郦食其在这个已经逆转的大局中前来,其实是给了齐国一次机会。

是与项羽一条道走到黑,还是搭刘邦的顺风车,对于此时的齐国来说,其实并不算太难选择。

尤其项羽先生还有着楚国鬼子的前科。

经过仔细的衡量和考虑,以田横、田广叔侄为首的齐国政府决定弃楚归汉,择日南下伐楚。

郦食其,作为刘邦革命的早期入股人,在帮助刘邦成功进入关中的一路上,功不可没。

革命初期在刘邦还是团伙时就给兵给粮给方向,拿着一张嘴满世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又拿下了一直小强不死甚至能和项羽比划的齐国。

我相信,如果他没有死,他应该是可以和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并称汉初四杰的(干革命千万要活到最后啊!要不啥啥都没你事啊!千万别信XX会记住你的话。)

但是。

谁能想到会有这个但是呢?

就在郦食其成功说齐的同时,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完成了整军备战,统领数万大军逼近黄河渡口平原津,与齐军隔岸对峙。

这个时候,齐国方面有通报过来,经过郦食其的外交斡旋,齐国已经归附汉国,眼下已经解除警戒,将南下攻楚。

韩信随即下令,大军就地休整,停止渡河攻齐。

这时候,一个历史上的小人物出现了,这个小人物,也许是上天派下来给韩信的张良。

因为他从韩信的角度,帮助他做了两个当时看来的最优解。

只不过韩信仅仅听了一个。

这个小人物,是河北著名辩手,叫蒯通,当年陈胜刚造反时就活跃在燕赵了,铁打的河北流水的王,此时他又归了韩信。

他说:郦食其无非一口舌辩士,坐一辆马车,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而将军呢,统领数万大军,一年多方才彻底平定赵国五十余座城池。

如果论功行赏,当了数年将军的你,功劳反而不如一位儒生。

现在将军是奉召讨伐齐国,但汉王又派了郦食其去游说齐国。

虽然郦食其已经成功说服齐国,但是却没有看到大王下诏停止将军攻齐啊!

这一句话点醒了韩信,没有文件不让我动手啊!谁说我知道齐国投降了?

现在攻齐,既没有责任,还有大好处,于是韩信秘密下达渡河令,偷袭齐军。

齐国已经与汉结盟,历下的大军撤销了戒备,平原津渡口解除了封锁。

韩信军顺利渡过黄河,攻占平原津,并走过无人设防的济水,突然出现在了历下城(济南历下区),一举击溃齐军主力,然后马不停蹄,向临淄进军。

渤海小吏

猝不及防的齐国陷人混乱,瀕临崩溃。

齐王田广、丞相田横愤怒至极,将郦食其扔入了烧开水的大锅,活活的煮死了。

田横为什么愤怒至极呢?

真不赖人家被骗后急眼,因为齐国之所以叫“东秦”,就是因为东有泰山,北有济水、黄河天险。

人家两道天险,层层设防,离亡国早着呢。

郦食其这一张嘴,帮韩信不费吹灰之力的渡过两道天险还送上了无防备的齐国主力。

这位秦末第一外交家,倒在了即将胜利撞线的终点前,而且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不过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害他的这位,最终也死在了自己人手上,而且是当年月下和他海誓山盟的那个男人。

渤海小吏

此时的齐国,临淄已经不保,齐王田广退守高密,丞相田横退守泰安,将军田既退守即墨,田光退守莒县。

齐国并没有一击即溃,这是个具有着悠久死磕历史的国家,向来以打史诗级防守反击闻名,著名背景是乐毅和项羽。

无论是当年的田单还是今天的三田(田儋、田荣、田横),老田家在山东总是上演这种吊起一口仙气跟你拼命的剧集。

渤海小吏

燕国鬼子和楚国鬼子在这都没得了好。

此时此刻,田家翘首期盼着当年的楚国鬼子来拽哥们一把。

项羽派出了自己麾下的第一战将龙且,带领着号称20万(五万左右)的楚军前去救楚。

项羽犯了个大错,也是我们之前说过的,他对人不对事。

项羽在整个荥阳对峙的这三年中,战必克,攻必取,从来没打败过。

无论是刘邦还是彭越闹腾的多么欢,只要他前去,就从来没有摆不平的。

但我们也看到了他这几年的东奔西跑,看到了他的疲于奔命,看到了他被刘邦和彭越的各种调动,他始终陷在了自己情绪的波动当中。

他最恨的两个人,一个刘邦,一个彭越,这两个人往往是谁闹得欢他就去灭谁。

但他从来没有制定过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谁专门对付刘邦,谁专门对付彭越。

他的手下并不是没有名将的,像钟离昧,龙且,都是百战名将,而且龙且是平定过英布叛乱的,是经历过组织考验可以自己独顶一面的骁将。

但是,陈平的不断流言让他始终不放心自己的这些异姓手下,自己又太容易被情绪控制,哪里不服点哪里。

渤海小吏

结果每次又总被新的事情所牵制,所以火是越扑越大,着的地方是越来越多。

如今,韩信又冒出来了,但是他这次必须应该去亲征的时候,却选择了派别人去。

因为什么呢?

俩原因。

第一,此去山东,山高水远,如果中原出现事情他没办法及时回来,甚至有可能会失去整个中原!

这是此时的形势图。

渤海小吏

项羽跟大小地鼠的爱恨情仇主要上演在这条三川东海道(秦驰道工程)上,为啥项羽总是记吃不记打的被来回调动主要就是因为他守着这条高速。

他之所以这么有根,说15天可定平了彭越也是因为这条高速。

但如果去救援齐国,在韩信已经控制山东北部、东部天险的情况下,就只能走自彭城去山东的路。

这就相当于后面的三川东海道彻底被让出来了。

渤海小吏

大小地鼠非疯了不可。

只要他在这条干道上,这俩地鼠就老实,中原就还姓“项”,所以他走不开。

第二,齐国他去过,当年他都陷入了山东人民的汪洋大海,区区的韩信能起什么风浪?

韩信在能力和情绪上,都没有得到项羽的重视。

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项羽并没有亲自去灭火。

在项羽的眼中,只有刘邦和彭越值得他出手。

这是他对人,但却不对事的巨大风险。

韩信之前在项羽这里干过,项羽并不认为这个人会带给他足够的威胁,但他又一次的对韩信的这个人进行判断,却忽略了韩信离开他后干的这些事。

韩信自袭三秦,伐三晋以来,用兵的高妙程度,其实已经需要他自己这个级别的前去亲自对付了。

一个走不开,一个看不上,导致他派了龙且去山东。

比较遗憾,龙且和龙王并不是一个级别量级。

很快,他就看到了重量级是如何碾压轻量级的了。

渤海小吏

龙且在进入齐地后,其实收到过一次很好的建议,一个谋士对他说:齐国人是有着相当强的地区保守主义的,当年乐毅殖民了五年,都没能扎下根来。

现在我们应该深壁高垒不战,请齐派遣使者到各地城邑联络,各城邑听说齐王建在,楚军来救,必定反汉归齐。

汉军跋涉千里而来,现在处处都是反叛的城邑,势必得不到粮食物资,到时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其实对于项羽韩信这种魔王级别的军事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跟他打,而是要和他耗。

尤其韩信出场的这些次,其实每一次,都是深入敌境,所以军粮给养全都是最困难的问题。

韩信最期待的,就是速战。

如果韩信对打的是龟缩天下第一的刘邦,我相信,他也不会上演这一次次神奇的,当年章指导一座孤城就给他弄得挺没面子的。

但牛人都是很有自信的,龙且作为击败过英布的人,对于韩信这位曾经眼下的小角色,很是不屑:“韩信的为人,我还不知道?就是一吃软饭,爬裤裆的怂货,有什么难对付的?

况且救援齐国,不作战而困守,纵使敌军降伏,我龙且有何功劳可言?

如今出击而战胜敌军,半个齐国可以落人我龙且的手中,为什么要困守不战?

他的动机和韩信坑郦食其一样,都是军功冲动把欲望给催起来了。

就这样,龙且统领着大军,回合了齐国的田家最后力量,推进到了潍水西岸布阵,准备渡河攻击对岸的韩信军。

渤海小吏

韩信再次放出了大量的探子,在得知龙且瞧不上他之后,再次酝酿出了一个非常牛的战法。

还是玩水。

韩信以逸待劳,先是勘察清楚高密一带的河道地形,在潍水西岸择地布下了阵营,又命令准备好上万只口袋,内中装满河沙,秘密囤积在潍水上游处。

得到龙且军逼近、就在对岸布阵的消息后,韩信下令连夜用沙袋阻塞河道,使潍水一时断流成小溪。

次日清晨,韩信与曹参统领汉军涉潍水河床列阵前进,对敌军展开攻击。

还是自己开道当诱饵。

面对韩信再次的主动出击,龙且与田广的楚齐联军马上迎了上去,凭借优势兵力,不但顶住了韩信军的攻势,而且渐渐占据优势,汉军开始且战且退。

韩信的姿势熟悉吗?

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同样的味道。

龙且这边对部下说道:“果然不出所料,韩信就一怂货,他哪里打得过我们英勇的楚军。”于是下令全军跨过潍水,进攻韩信军大营。

在龙且的亲自指挥下,楚齐联军对退却的韩信军展开了总攻,大批量的渡过了潍水。

就在大批量联军涉水过河时,总指挥韩信给出了信号。

渤海小吏

埋伏在上游的爆破手们突然将阻塞河道的沙袋全部破坏。

一时间,河水汹涌而来。

客观来讲,当时是冬季,水量不会很大,虽然蓄了很久的水,但应该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淹死。

大概的效果应该是这样,这是沙袋阻河后的潍水。

渤海小吏

这是拿走沙袋后的潍水。

渤海小吏

考虑季节因素,充其量就是水位上涨了,应该不会是那种突然湍急淹死人的效果。

但是,这突然的河水高涨跟背水一战时的那两千夺营兵的效果是一样的。

不是打算淹死你,是断你退路后的杀人诛心!

高涨的河水将过河的和没过河的楚齐联军分割成两部分。

此时渡过潍水的楚齐联军突然成了背水深入的孤军。

渤海小吏

楚齐联军因此军心大乱!

这次轮到龙且背水一战了。

但你没有韩信那七步走,你现在还让韩龙王召唤出了河神把退路断了,军心彻底谈不上了,你再咋喊“何不背水一战”也没人听了。

渤海小吏

龙且的楚齐联军在掉过头来的韩信军的攻击下,溃不成军。

龙且在乱军中被杀,副将周兰被俘,援救齐国的楚军,或者被杀,或者作了韩信军的俘虏,尚未渡过潍水的齐王田广,见大势已去,仓皇逃走,南逃莒县。

看到这里,其实有一个隐藏起来的地方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就是这场仗最重要的一个细节,爆破沙袋。

前面我们说过,因为是冬天,水量不大,所以潍水量小,也因此,主场作战的田家才会并没有感觉出来水量变化太大的异常,才会追过潍水。

两军会战,韩信军在上游阻水处肯定要跟战场离得很远,你要是这边打一公里外就是大坝,傻子都知道你要干啥。

堤坝离得很远,这就导致了哪怕你爆破沙袋,上游的水流下来需要时间。

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呢?

爆破早了,龙且还没过来水就来了,相当于潍水帮你断后,救你一命。

爆破晚了,全杀过来了,还没等人家背水你韩信军被人家冲垮了。

所以说这个时间点的掌握,很恐怖。

是韩信掌握了河水流速等水力学知识吗?

不见得,每条河的河宽与流量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考虑季节因素,一条河的一年四季也是不相同的。

每条河都是孤本。

而且在时间点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水量!

多少水量冲下来才会阻隔两岸并引起恐慌呢?

要提前多长时间沙袋筑坝才会得到足够多的水量呢?

这都是需要彩排的。

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韩信早就定好了方案,并偷偷派人在上游做过实验,才得到了水流淹到战场的时间数据与规模效果。

才会最终在真正打起来时,起到如此精准的的控场效果!

渤海小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乔布斯的演讲每一次都是轰动效果。

但他的每一张PPT,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话,包括每一个表情,都是演练了无数次的。

渤海小吏

当然不排除人家韩信就是龙王转世,人家每场演出都是献出了宝贵的第一次,但是那样的话他就不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推崇。

神仙还有啥可说的呢?

刘邦每次夺韩信的权,韩信都是当场懵逼的,啥动作没有,说啥是啥。

你现场倒是做法啊!你调雷劈他刘老三啊!

更大的可能性,是韩信对于刘邦的很多可能性没有做预案,他并没有事先做过准备。

没有事先精密的计算和演练,就谈不上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

渤海小吏

潍水之战后,韩信军开始分路追击,逐一清理残存的齐国败军。

不久,攻破莒县,俘虏齐王田广被处死;攻破即墨,斩杀田既;田横逃出齐国,跑到了彭越军中避难。

靠着潍水大胜,韩信再次以少胜多,灭掉了号称二十万的楚军,并闪电般的平定齐国七十余城。

田家人在齐国的所有筹码一仗全输进去了。

那面差点被项羽一箭弄丢老命的刘邦,郁闷的在广武涧前线继续和他的一生苦主项羽僵持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干掉这个自己这辈子也打不赢的大魔王,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东方战线的好消息。

韩信定齐,龙且被杀,项羽后方危险啦。

但刘邦狂喜同时看到了韩信的捷报中有这么一句话:齐国伪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紧邻楚国,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出现动乱。

请求汉王封我为齐国假王镇抚齐国。

刘邦马上变脸气的大骂:“我在这差点死了,指望着你小子帮我一把,你却跟我谈条件,还想自立为王!”

就在刘邦大骂之时,情报处的陈平老板踢了刘邦一脚,止住了刘邦的话,旁边的张良小声说:咱们现在困在这,你是阻止不了韩信称王的,不如顺水推舟成全他,千万不要逼反了他。

刘邦是多聪明的人,马上就接着骂道:大丈夫,当王就要当真王,当他妈什么假王!张良赶紧去给我册封韩信那小子当齐王!没出息的家伙!

龙且战死后,项羽第一次感到了空前的危险。

西边的刘邦,北边的张耳,东边的韩信,无处不在的彭越,他已经三面受敌。

渤海小吏

他自出道来,第一次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准备去找韩信谈和,希望他保持中立。

项羽提出了四百多年后才会出现的那个词语。

三分天下!

此时此刻,身处这关键位置,面对两方力量争取的韩信,会如何决定天下大势的走向呢?

波澜壮阔的楚汉争霸,即将走向终章!

渤海小吏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