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庸说的要裤子不要原子弹?

1、金星:如何看待金庸说的要裤子不要原子弹与陈毅的不要裤子也要造原子弹?


上周神留言中,说伟大的小说家大概率是个历史大神时提到了金庸先生,后台很多留言,选了其中一个代表性的谈谈。

先来还原一下这件事,63年,陈毅元帅接见日本记者团时表示:“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金庸后来在《明报》上发表了《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社评,里面说了“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这篇社评当时在香港就打起来了,后来陈毅元帅知道这事后让香港的一些报社停止和金庸先生的论战。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此中国保证了几十年的国际安全,改革开放后中国起飞的这四十年,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让美国人随便日,没有像韩国那样被“国际援助”后倒闭了大量民族企业,核心命脉被人家控制彻底沦为工具岛。

当年的祖辈父辈们为了原子弹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

后来者想赶超这个时代的时候,注定会付出血泪。

今天的你我,作为坐享其成者,真的该对当年的祖辈父辈和第一代的共和国元勋们充满敬意。

金庸和陈毅,一个是新闻工作者,一个是革命政治家;一个是门阀的家学,一个是人民的天下。

陈毅元帅这辈子完整的经历了人民当家做主,一路从虎豹豺狼尸山血海中冲出来的全过程。

晚清殖民,民族积弱,军阀林立,日本侵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这二十世纪的上半页才真正是巅峰版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然后改天换地的冲出来了。

这种经历的政治家,通常都不会有幻想,更相信的还是人性。

从国际的角度来讲,“非我国人,其心必异”,和平和尊重是建立在实力上的,第一代的共和国元勋们每一天经历的都是这个。

人家别的国家只要有一丁点可能,就会卡你脖子,急眼了还会拿炮轰你。

大部分时候是穿着衣服的,说着些道貌岸然的话,只要你不听话瞬间就把裤子脱了跟你玩流氓,你要是喊抓流氓,流氓就升级成了强盗,打着的旗号还是“替天行道”。

所以陈毅元帅说“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因为他见识过人性中最丑恶的博弈。

他知道,造出核子后是能把裤子赎回来的,但要是造不出来,你今后就没有了自由穿裤子的权力,人家让你穿裙子,让你穿貂丁,让你穿丝袜,你没有不穿的权力。

渤海小吏

看看日本奥运会的开幕,但凡他能站起来,是不可能这么糟蹋自己的。

陈毅元帅和金庸先生都在各自的领域上做到了自己的巅峰。

金庸先生没有那种革命的经历,没全方面的见识过“16国联军”的手段,说出那种话,能理解,但也仅限于理解而已。

我们今天也没必要因为金庸同志当年的一些争议性言论就全盘否定他这个人的全部。

金庸先生写完《笑傲江湖》后仍然能被小平同志接见,本身也凸显了卓越政治家的胸怀。

他作为文学家,会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他作为政治家,也许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

一面品味着恢弘的武侠巨著,一面享受着富足安定的美好生活,让文学家在文坛做好耕耘,让政治家的培养有一整套足够坚硬,足够丰富,足够磨砺的党性之路,让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是国家民族之福。

2、太史公二世:所以说,文能治氐秦武能灭前燕的王猛是怎么生出这么个除了猛什么都不会的孙子的?

孩子是好孩子,是有天赋的,没借上家族的步。

从小要是吃过见过,也不至于军贪冒功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好多高层面的规则当初没人教给他,他根本不懂“功是不能乱抢的”,背后的演化他看不到。

他不懂兄弟不能放身边,高层的思路他也想不明白。

指着自己碰,他就只能靠着自己总结的那点心得去指导人生,大概率就是脚踩西瓜皮的碰到头破血流。

王镇恶的思路就是我一路就是闯,就是拼,就是为领导办事,然后我的人生就会飞黄腾达,财宝女人全都有。

他只能看到这个维度,更广一些的领导会怎么想,同志们会不会嫉妒,他没有考虑过。

当然也在政治天赋,沈田子在蓝田大败姚泓后一度想乘胜拿下长安,被弟弟沈林子劝住。

沈林子说:拿长安很轻松,但你一个人平了一个国这是不赏之功,你再想想。(田子欲穷追,进取长安,林子止之,曰:往取长安,如指掌尔。复克贼城,便为独平一国,不赏之功也。”田子乃止)

沈林子是刘裕深爱之人,死在了刘裕前面。

刘裕重病时频频召唤沈林子,同志们担心沈林子死讯让刘裕病情恶化一直瞒着。(群公知上深相矜重,恐以实启,必有损恸,每见呼问,辄答疾病还家,或有中旨,亦假为其答)

他要是在,刘裕死后的权力风暴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3、海日:有一事不明,刘裕洞察世事,京口系真正崛起的内核在于源源不断的北人向南这一点,他死前应该也看明白了,而此时京口渐趋衰落,为什么他依然对京口如此看重呢?是因为感情,以及卡着青徐吗?

1、这是他刘家的龙脉。

2、其实他已经调整态度了,更在乎荆州,命儿子轮番掌权;京口仅仅是非宗室不能居。

3、京口离着建康太近,永远要小心,他当年能成功也是仗着京口和建康的距离实在是太近。

4、茅盾:关中父老:来一波死一波缘分呀!

赫连勃勃:走一走看一看谢谢啊!


横批:父子平安

5、小姚:司马家族还有成员在北魏,也并不见得就一定要杀。当年刘备举着兴复大汉的旗子,曹魏也一直留着山阳公一条命。

6、不食人间香菜:曾经总觉得自己万中无一,自带剧本,努力追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天赐和非人力所得之物,挨过,疼过,趴过后才知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经世致用,学会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尘埃才是人生。



7、@好名字:刘道怜与刘道规是一个妈生的,重道规而轻道怜有些看不懂。

答:道规小,道规还死的早。

8、问:说到门阀,我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中县干部》,我觉得太写实了。我老家在西部,属于八线小县城了,人口流出很严重,去年人口统计,一半的人口流失了,留下来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但是在我们当地,那些赚钱门路全部几家大姓把持着,从KTV到美食城、沐浴洗脚、菜市场。

这几家相互之间通婚,第一代人到现在二代人里,从政府,人大,政协都大有人在,可以影响政府的人事任命。

我们当地人要办事情,只需要跟这几家当中任何一家的亲戚搭上关系,送送礼,请吃饭一句话的事情就办了。

之前也有好多在外面赚钱的,想回去创业,但是跟这些有冲突,这几家联合起来整得回去创业的都破产被收购了,现在我们那能出来的,基本上每一个想回去的。

前些年来的县委书记,搞招商引资,有几家企业看在县委书记面子上,在我们当地注册了公司,但是县委书记一走,跟着就走了,不敢留下来。

说不好听一点,铁打的XXX,流水的XXX,这还有的解吗?

答:这种情况确实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

但是这种情况最终会随着城镇化逐渐萎缩的。

如您所说,这种三四线的县城人口流失很严重,基本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这种体量的市场本身就是罐里养那啥,越养越抽抽。

我听过一个笑话,没确定过真假,说养螃蟹的蟹篓是不用盖盖子的,因为每当有螃蟹要爬出来的时候,一定会有下面的螃蟹把他勾下来。

在这个蟹篓里,是没有未来的。

其实年岁大的读者朋友们看到这个画面,是否想到了过去大家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呢?

这个时代,其实在小县城觉得自己是门阀的才真的可悲。

随着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大,稳态的那些小地方会越来越萎缩的,只要体量稍微大点,那些罐里的黄四郎们就活不下去了。

9、花开也不归 :小吏哥,不太喜欢数理化的我高中稀里糊涂就学了理科,现在我也是学计算机类专业的,一来我不喜欢这个专业,然后想换个我喜欢的文学类专业。希望您能给我提个建议,有必要吗?谢谢

答:不喜欢,就去换。

人干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干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最终的产出一定是不一样的。

我当年也不喜欢计算机,也琢磨过换专业,但后来经过了解后说是必须每个系前几名才有资格申请调整。

我当时就觉得这特么纯属浪风抽的规则,能考前几名的那就一定是爱上了,撑的去转专业啊。

现在我慢慢也能理解,每个大学大多数的系都是坑,去了以后上了一个学期同学们大概率都想换,学校应付不来的。

学校这么定规则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认命。

谁让你当初选的这个专业啊。

要么是当初的分不够,要么是当初家里的见识不够。

对于这种现状,有俩办法。

1、你能不能找到学校方的一些有能量的人,帮你想办法。

2、去辅修一个双学位。

当年我把我的绝望跟我爹说后,我爹就说你不喜欢也把本混下来,你这个专业我问过了,是招公务员的大专业,你那堆爱好在保证毕业的前提下你随便,根本不搭理我转专业的事。

其实我个人感觉,您要是喜欢文学类的专业,其实可以试着在维持本专业的同时去业余时间搞些创作。

我当初要是没经历了系统的逻辑训练,可能也写不出来咱们这个系列,咱这个系列的护城河其实也是当年我看不上的专业思维在保护。

据我了解,理转文不太难,文转理却有很高的门槛。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