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找我借钱20万去投工程,我好难拒绝···

1、问:吏兄,昨天小舅子想借我们的全部存款20万,今天就看到你的这文,真是巧。他是做工程的,想包下一个项目,资金要60万,他不够。这种情况是不能all in one呢,还是应该支持他?求赐教。我个人感觉全借出去风险太大。


答:别借,别拿自己的积蓄帮别人创业。
接问:毕竟是小舅子,好难拒绝。
答:系统说一说。
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借出全部积蓄你要是觉得好难拒绝,你这辈子都活的会很痛苦,各方面的痛苦。

你把钱都给了他,你随后的所有动作会变形。

你看人家带孩子去游乐场会跟媳妇埋怨,你看人家买新车新房子心里痒痒然后去找你小舅子要钱,但大概率要不回来,因为都压在项目里了,不找你再借就不错了,到时候甚至你看家里吃饭哪天要是没有肉了都会怨恨。
老话讲救急不救穷,你小舅子要是买房子倒贷,他有房子没来得及出手,这种能跟你说清晰还款时间和还款来源的可以借,这是救急。

你这小舅子不叫急,他这是穷。

你可能会问干买卖的人叫穷?你可能觉得他吃的穿的住的都比你好,他为啥叫穷?

物质先搁一边,心穷。

首先单纯分析下这所谓做工程的小舅子,包一个项目要60万,张嘴找你要20万。

1、他干不了这活儿,实力哪哪都不够,60万的活儿就甭叫工程了,都不见得需要多弄几套资金来围标,这种体量的他要是都需要张嘴,那后面的施工、回款一大堆三角债的过程他这个级别都极大概率是那种最后被支付的

他即便得到支付后,他还要支付自己的吃喝玩乐老婆孩子热炕头,你这个姐夫属于他最后支付的环节。

2、我后面这话不该说,但觉得你还是需要跟家里谈一谈。

个人过个人的日子,谁也救不了谁,上班和干买卖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尽量少掺和,你小舅子知道你有20万还敢张嘴,这说明信息渠道方面人家有根,你需要跟家里人约法三章的捋一捋。

钱的事就钱上说,别提感情。
真为了感情,就甭干这以邻为壑的事。


这几年我见了很多省吃俭用一辈子钱都让别人祸祸了的亲戚。

上班挣钱攒20万不容易,拿走这20万你的心态会变形的,你现在觉得不好意思,借了这钱反而将来这亲戚没得做。

3、我身边有一些做生意的朋友,系统总结下,干起来的能挣钱的朋友确实都会借钱,但借的都是银行的钱,而且授信都不用满,在家里都是财神爷的人设,都是过年给亲戚撒钱的主。

借亲戚朋友钱干买卖的人,基本都做不起来。

跟起步的资金量关系不大,跟认知有关系。

还是那句话,人挣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把手伸向亲戚本身就是两种情况:

1、脑子没想明白,认知心态上“穷”。

2、江河日下到银行那抽不出钱了。

会有很多人问,那资金这一关就活活卡死了我们这帮穷老百姓了!活该我们面对机会就必须输在起跑线上吗!我们想干事业咋就那么难······

这也是家庭道德绑架的重要理由之一。


自己从无到有的一百万中间,可能已经将这世间90%的险恶和艰难都经历了,然后你这一百万才值钱。
从亲戚那借来的一百万,中间没经历过中间这世间90%的险恶和艰难,用的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感情绑架,这就属于娃娃抱金砖,上了牌桌一眼就让狼们都盯上了。

这是这世间运行的规律,啥时候都是人值钱了,事业才能起来。
所以别理那些道德绑架,越绑架越要坚决,因为他们一辈子都把自己的错误抱怨在别人身上,这种旋涡离远点,无论怎样都不值得你去为他们买单。

觉得面子过不去给他1万不用还了,别把20万都借给他。


2、问:
不过我国的问题却是,目前似乎导弹与飞机大炮有了,文化输出却绵软无力。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艺文,以至于“眯眯眼”被美术学院的视为“高端审美”,以至于西式意识流和心理小说、哲学小说被某些文坛大咖视为“高端文学”,张口闭口“后现代”,背后皆是西人审美与理念在起作用。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揭示的那种“文化殖民”并未因为中国的强大,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有什么转变,或者就是反过来极端的认为自己一切都极高明极好,西人本质上全不如己。这两种都反映出文化输出和影响层面我国的绵软无力和乏善可陈。

答:盛唐后的文化输出影响了整个世界多少年?

一千年,直到清末才被彻底颠覆。

咱们的审美对所谓的文艺复兴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为了研制咱们的瓷器更是间接催生了化学的腾飞。

任何事物的兴与衰都有惯性和时间。

我们才刚刚站起来几十年,任重而道远。

不能不尊重人家,也不能菲薄自己。

文化这东西,永远看实力。


接问:您回复我的我知道,也都认同,这就是对您回复的回应,专门给您说的。这些年西方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典的艺术和文学,他们研究的总体成绩也都很高。可以认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重视,这证明了您是对的。但是问题在于都是古典文化。而不是当代。反过来,体现在当代艺术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这里,有明确的本土特色意识的,真的不足,以小说而论,也就金宇澄《繁花》与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既有这种意识,又具有高度水准,且叫好又叫座。更重要的是而且大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对其实颇可疑的西式推崇备至,比如残雪,也不是说她就不行,而是她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是西方那种“哲学小说”。再问问专业院校的学生们,对于中国古典伟大的戏曲,大部分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也就知道个《西厢记》和《窦娥冤》,我一个朋友学艺术史的,却不知道四王山水和恽南田是谁,一问是没教过中国古典艺术。古文献学考研需要英语,古文献学研究生却不怎么通文言文。凡此种种,绝非单纯时间问题可限。虽然时间确实可以改变。只要我们能继续强大起来。

答:慢慢来吧,我身边85前的这帮都是觉得外面的月亮圆。

我去年和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聊天,那种无意识的劝我移民,那个长辈人真的特别好,夫妻都很有社会地位,他们是真的想为我好劝我移民的,觉得外面是乐土。

他们人生观形成时,内外差距太大,所以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对比下90后的孩子们普遍更爱国,更自信。

因为人生观形成的时候国家开始渐渐强大了。

现在艺术的争锋在下一代!

因为“先天不足”。

姜文同志曾经在采访中问谈过这么一个问题:那Iphone,不是年轻人设计的,是一个老人设计的。很多名牌,真正引领潮流的东西,都是老人设计的。

年轻人是观众。

年轻人知道要什么啊?

都是给他看啥,引导啥,他才知道自己喜欢啥。

这得靠“老人”,靠到了岁数阅历,把人性琢磨明白了的老人,才能创造出年轻人喜欢的好东西。

同样是刺激人性,中西是两种思路。

西方是一眼扎到底,撅个大屁股端着抢,一眼全都得让你看明白了,我有啥必须一眼都告诉你。

东方则是一层一层的缓释,高级的衣服在隐,漂亮的园子在藏,京剧讲究的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唱念做打都在那个情境里。

咱们国家为啥不是撅个大屁股端着枪?

因为北齐就那样,刘宋就那样。

世界范围内的皇族,论变态和为祸人间,有一个算一个,有谁家比的上北齐高氏,有谁家比的上石虎那一窝子?

你经历过的,我都经历过;你没经历过的,我照样都经历过。

3、木风:想起来刚入职时我领导给我说的一段话。工作分日常工作和亮点工作,日常工作要多总结,成系统,有了系统,日常工作就不会再耗费你额外的精力。就可以有时间腾出手去专攻亮点工作,这样升职才快。

4、醉墨青染 :鄙人冒昧采访一下崔季舒先生。
问:崔先生您好,当时为什么敢打元善见?
崔:很简单,因为他想杀高澄渤海小吏
问:那么,为什么不敢打那位厨子呢?
崔:您是指……
问:就是那位,渤海王想处决掉的那位
崔:噢!(看向那厨子手中的刀)因为他真的能杀高澄。

5、辛巴:从前,有个军官问儿子:
我这本来有一把短剑,你看到过吗?
儿子说:爸你别骂我,我拿它跟隔壁那小子换了块表。
军官说:给我看看。
军官看了以后说:表是好表,好样的,明天咱家来了流氓强盗,把我打死了,把你妈打死了,把你姐欺负了,然后,你出来了,跟他们说,晚上好,现在是莫斯科时间12点半

6、吕正辉:看完这一章,仿佛看到了金庸老先生写的连城诀里,血刀僧大战中原群侠,原来原型就是侯景大战萧氏群侠。想来金庸先生未对中原群侠之间的矛盾有任何描写,看了这原型,才发现,未着一字,尽得风流。

7、mathistory:1.话语权的背后永远是实力的支撑。

小到个体,吴京大哥曾说:“读书是为了我能心平气和地和傻x说话,练武是为了傻x能心平气和地和我说话。”

大到国家,艾跃进老师曾说:“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2.“肌肉”从来都是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

每个人认知体系和思考水平差异所以很多事不是讲道理就能摆平的(交流畅通的前提是双方认知和思考没有断层差距),但是对强者实力的忌惮则是刻在所有人DNA里的,对利益衡量的本能会压制掀翻牌桌的冲动从而坐下来慢慢玩。

3.人生不是打一张牌少一张牌的斗地主。

“当用尽所有资源后,你的所有动作都会变形。”

人终究不可能完全理性,虽然明知没有牌也不可以心慌但是心态的波动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的,所以心态或多或少地影响动作。

而且人生也不是斗地主,不是开局固定一把牌打一张少一张,而是在打出一点资源后也需要有新资源补充到手里,出牌前三思打出去牌的收益长期来看是否高于其成本,锻炼构建“正循环”的能力感觉也很重要。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