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战:官渡之战(全)汉末双神决战到最后一秒的巅峰对决

壹:大赛前双方实力分析

历史是很神奇的东西,它有真,有假,有夸张,有贬损,有栽赃陷害,有丑陋拔高,总体来说,很多历史,尤其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些历史印象,多是后来者演绎出来的。

演绎后的历史,往往有一个通性:它有着强大的归因效应。

啥叫归因呢?

就是用结果来推演过程。

逻辑链条往往是这样的:

因为最后的失败,所以之前的所有高明动作都是不对的;

因为最后的胜利,前面多么的混蛋行径也都是造反有理的。

这也就导致了,历史中的那些重要历史转折,最终都归因到了某些名气非常大的事件上。

像之前我们说的很多事件,比如赵灭亡是因为长平之战打输了,打输了是因为赵王中了秦国间谍的计用了赵括。

比如韩信兵仙特牛叉,背水一战这招太妙了。

比如汉武雄途载史篇,是因为碰上了卫青与霍去病这对千年不遇的帝国双璧。

比如刘秀是因为厚道,所以功臣得以善终,也埋下了豪族政治的祸根,等等。

这都是市面上流行的比较多的观点,但实际上,如果这四十多战跟下来我们就会知道,长平之战最后是输在了赵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太行山脉的运量困难导致不得不用赵括,而且赵括也绝非马谡那种只会白话的学术参谋。

韩信能耍出背水一战是一系列连环计的轮番施展的叠加效果,兵仙并非玩的是勇敢者游戏。

汉武帝能这么牛给匈奴打的娘都不认识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武帝是顶级通货膨胀专家和国企缔造者。

刘秀不单单是厚道那么简单,他能坐上皇帝位是豪族的投票选举,他很难不让人家善终。

真正的原因往往复杂,是过去广大人民群众所不喜欢的。

人性中,人们往往喜欢的是用简短的浓缩来概括出本应上百页的大部头。

不是说这样不好,这样的压缩是文明传播必须的。

它能极大地形象你要描述的事情,也能极大地降低你所描述这件事情的成本。

比如我们伟大的成语。

当说到大军规模够了大的时候,你只需要说“投鞭断流”就可以了。

当你鼓励下属好好干时,著名成语创造者刘秀能甩出好几个硬词:“推心置腹”、“披荆斩棘”、“疾风知劲草”、“有志者事竟成”····

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经典时间的浓缩。

当人,事,物全部足够经典,它所应运而生的那个成语就会起到只要一提这个词,大家都会有恍然大明白你甭嘚嘚了的止语效果。

但是,这些浓缩全都是正确的吗?或者说即便是正确的,很多词往往还架不住人们的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

比如说济公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成为了广大破戒者和放纵人的说词,实际上人家后面还有一句话了“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你连起来还是那意思吗?人家济公说的是没到的的境界千万别学我。

比如“三思而后行”后面还一句话: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夫子人家那意思是别来回来去琢磨那么多遍,想两边就可以开干啦!

比如跟骂人一样的“闭门造车”,人家还有后半句“出门合辙”了好吧。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对于著名历史人物,也是如此。

太多的历史人物,往往会被浓缩在一个事件上展示给后世。

比如“空城计”“借东风”于诸葛亮(虽然都是编的),“破釜沉舟”于项羽,“背水一战”于韩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于霍去病,“废帝”于霍光,“昆阳大战”于刘秀。

渤海小吏

这些著名事件,在对主角进行大量的剧情删除后,最终成为了这些极度复杂人士的最终背景。

他们,是这个背景的完美诠释与高光主角。

他们,独占这个IP。

今天的这一战,也成为了一个人的最终人生背景。

不是曹操,虽然说他是此战的胜利者,而且此战的意义对于他来讲明显更为重要,但此战并不属于他。

因为他这辈子过于复杂,再加上演义的深入人心,他印入后人脑海的往往是那张大白脸和“宁教我负天下人”。(虽然对他并不公平)

独占“官渡之战”这个三国几乎最重要之战超大IP的,是袁绍同志。

渤海小吏

这一战,断送了他的一世英名,从此他荣登中国历史十大弱智之列,成为了拿着俩毛四个二打输了的傻二百五。

这就是历史的归因效果。

因为你打输了这一仗。

所以你迅速就土崩瓦解了。

你随后就被曹操卷包烩了。

而且你的优势那么大,你还打输了,呸!活该!大弱智!

自“汉末崩塌”开始一路看下来的的朋友一定会知道,真实的袁绍绝对不是二百五,弱智是导演不出那样的大戏的,弱智是不会从河北魔鬼场杀出来的。

真实的袁绍,睿智,勇敢,有气概,得人死力,望之即人主!

渤海小吏

看过我们前三章的人知道,他袁家在汉末有两杆大旗打了出去,袁绍、袁术两个房头分别创业,同样是家族背景,最开始袁术的官职还比袁绍高,人家那是后将军,你一个小小的渤海太守,但大量的士族与官员还是抱袁绍的大腿来了。

虽然说袁术一路山炮,但袁绍不是雄才人杰,是不会有这效果的。

他这辈子,导演汉末皇权崩塌,安排说客逼董卓让出关东,空手套白狼拿下冀州,扫平河北群盗,囊括并州、青州,消灭东北猛男公孙瓒,人家这辈子目前是全胜战绩。

这辈子,就败了这么一战。

就彻底臭大街了。

客观来说,他这一战输了,其实并没有什么。

关键是他输了后发生的那件事。

先来看一下两个主角的上市过程。

袁绍方:

190年正月,组建关东联盟,担任盟主。

191年,空手套冀州。

192年,和公孙瓒开始大量交战,让猛男公孙瓒品尝不行的感觉,缓过初期最难一口气。

193年,剿灭河北各地土匪黄巾。

195年,公孙瓒基本被打残,接管并州。

196年,长子袁谭拿下青州。

198年,把公孙瓒彻底拔毛。

199年初,消灭公孙瓒,拿下幽州。

就此,袁绍完成了青幽并冀四州的合体。

曹操方:

190年正月,张邈手下关东联军愤青小分队,打秃后扬州收兵投奔他本初哥。

191年,入东郡,帮助本初哥顶住南方黄河一线。

192年,入兖州,收编青州兵。

193年,跟本初哥打哭袁术,在东南暴打陶谦。

194年,老爹被他浪死在徐州,随后开始报仇,一路平推徐州后方老窝起火,张邈反吕布乱入,省长变县长,回军夺兖州。

195年,打跑吕布,弄死张邈,顶级天灾人祸下平定兖州。

196年,实行屯田,奉天子以令不臣。

197年,征张秀,哄吕布,把袁术基本打秃。

198年,征张秀,抚关中,灭吕布,封臧霸。

199年,入河内,定淮南。

明面上看,其实袁绍的实力并没有如何的压倒性胜出,因为你袁绍是“青幽并冀”四个州,人家曹操此时也是“兖豫徐司”四个州了。

细分析下,这双方的四个州还各有水分。

以袁绍的并州举例,完全的并州下辖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九郡。

结果实际上,从灵帝末年开始, 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都已经相继失陷在羌胡手中了,那年头不光西凉叛乱,其实并州早就在逐步的解体。

还记得当年刘秀把南匈奴安置在边境的事吗?

小冰期来了,所有的族群都在南迁,一百五十年后,慢慢就演变成了并州,凉州北部的胡人逐渐南下求生存。

在汉末崩塌后,并州州军被吕布带到了董卓那,东汉在并州出现了真空,大量的并州羌胡族群开始南下蓬勃发展。

南匈奴的于夫罗可以和曹老板在黄河边厮杀,献帝被追的一路鸡飞狗跳时还请来了山西南部的匈奴人帮忙。

并州的最终结果就是到了天下大乱时,真正还能掌握在中原政权手中的,只剩下了右下角的上党郡和太原郡的一部分了。

渤海小吏

193年,袁绍在境内猛扫土匪,扫平了势力最大的黑山军张燕在太行山的势力,打通了进入并州的线路。

195年,外甥高干正式进入混乱的并州,成功为袁绍拿下了上党和部分太原。

但也就这意思了。

同样的缩水还有幽州和青州。

幽州实际上剿灭公孙瓒后,袁绍只拿回了一半,那一半辽东地区在公孙度手中,而且作为后期河北主战场交战好多年了,残破荒芜。

渤海小吏

青州那边在196年袁谭入青州时只有平原一地,后来他打败了田楷和孔融,算是拿下了青州。

但是吧,青州本土的实力非常虚。

这些年青州作为袁绍和公孙瓒除了不断争夺的第三战场,双方在这片土地上一直没停下争夺的脚步,这片土地上的人口损耗非常严重。

在东汉的户口本里,青州巅峰期时有三百七十多万人。

但是不要忘了,这些年过后,主要的红利都让曹老板拿走了,百万黄巾移民兖州。

常年的战乱和大量的移民都使得青州的人口红利不再。

而且袁绍手中的青州虽然还算是完整,但实际上青州并不大。

由于山东半岛这地方又有钱,又容易割据,所以后来在划分行政区时,中央人为的对山东半岛进行了削弱。

兖州,豫州,徐州,青州,这四州在山东半岛都有地盘,青州属于拿下了北部半岛的最大一州。

青州在行政区划分的时候,出发点是防着北边的冀州,被南面、西面的徐州和兖州防着。

渤海小吏

因为冀州地处河北大平原,经济实力、人口实力最强,所以黄河、济水两道天险被青州拿走。

但是因为徐州兖州没有山东富裕,于是山东半岛南边“峻狭仅容一轨”的齐南天险大岘山在徐州手中;西边的泰山石敢当在兖州手中。

中央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是防止超级大省进行地方割据的,所以领土不全的山东半岛威胁就不大了。

由于入山东的嗓子眼在琅琊国,所以后来臧霸很轻易的就进入了青州。

袁绍真正领土完整,能够使上全力的,只有冀州一州。

不过,这仍然比曹操同志强。

渤海小吏

再看曹操这边,徐州是刚平定的,人家人均恨死你;

洛阳是大战前没几天才伸进腿的而且无人区很多年了;

豫州南部之前是黄巾重灾区而且是人家袁绍的老家;

江淮让袁术这些年祸害的又一片狼藉;

曹操真正算是根据地的,也只有兖州和豫州北部而已。

这俩地方还特别疲惫虚弱。

由于兖州、徐州、豫南和扬北经历了长达近10年的混战,基本上只能自保,使不上别的劲。

实际上真正曹操能拿出手的,就是实行屯田了三年的颍川。

地盘与实力上,两个势力看上去相差并不多,但是袁绍却是公认的实力要远胜于曹操,这里的原因,在于曹操进步的比较晚。

袁绍在196年之后,基本就神功大成了,一直在对公孙瓒的残余势力收尾。

曹操却是在196年之后,才开始的一路狂飙,由兖州一地三年间拿下了剩下三州。

关键的196年,奉天子,屯田制,颍川士族返乡大复工,区别就在这里出现了。

最近的这三年,袁绍基本是在以三州打一州,曹操却是以一州去平三州。

主力就是那么多,屯田制再优越,也架不住您曹大帅大军没完没了的打来打去。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十万之众,日费千金,曹操先生这几年军饷跟粮食算是花海了。

不仅是粮草不济,士兵疲劳等硬性问题,曹操由于进步的晚,三年内完成了版面的迅速扩大,很多地方的统治基础极其薄弱。

这些问题在后面会非常要命的集中暴露出来,好几次的后方起火让曹操命悬一线。

袁绍方面,在各地的统治基础上,则并不存在上述问题。

粮草储备没问题,因为近几年没大折腾。

士兵战力没问题,一直跟公孙瓒这收尾,不存在马放南山的问题。

地方统治没问题,四州基本上都巩固住了,最新打下来的幽州也不存在民心问题,公孙瓒的统治到了后期就是一个神经病老头,袁绍灭他是众望所归,唯一头疼点的黑山贼张燕也达成了一种稳态的默契,所以袁绍对于曹操的优势,真的颇为巨大。

所有的归因,在于袁绍进步早,这几年实际上是在韬光养晦,而曹操追的挺猛,但有些穷兵黩武。

没办法,历史不会给你这么多的时间让你方方面面做好准备,而且要不是曹老板在宛城招嫖惹怒了人家扫黄打黑的张绣,曹操本来面对的困难远没有那么可怕。

公孙瓒已经很给力了,从196年就已经快不行了,一直坚挺到了199年初,你还想咋地!

更重要的是,公孙瓒长达八年的的败亡过程给了当时的整个汉末主公圈提供了袁绍集团非常详尽的幕僚班子特点、技战术打法和取胜经验。

渤海小吏

这都成为了大战之后摆在曹操参谋桌上的极其重要的参考材料。

背景介绍完了,该进入正题了,进步早的和进步晚的现在都成了四个州的大干部了,两个汉末最大干部要对决了。

199年六月,袁绍方面开动了战争机器。

此时袁绍的战争机器动员能力达到了惊人的数十万。

曹操后来在打跑袁家后曾经看到冀州的户口本后兴奋的对崔琰说“昨案贵州户籍,可得三十万众”

就算剩下那三个州全都使不上劲,总体来讲袁绍的动员能力应该也在三十万往上的。

袁绍方面选拔出了精锐十万,战马万匹,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双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众数十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对决之前,双方内部都大打了一次嘴仗。

曹操方面照例一把二把开小会拍板一言堂;

袁绍方面,则东风猛,西风烈的咆哮出了非常不寻常的山雨欲来之感。

贰:河北党争凶猛,贾诩高价上市

袁绍开战之前,召开河北支部民主生活会,沮授同志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年打公孙瓒,百姓已经疲敝不堪,咱们的家底也快抖干净了,咱们应该休养生息啦,最好别跟曹操打,而是先进屯黎阳,逐渐经营河南之地,作舟船,修器械,然后派咱们的精骑满世界的扫荡曹操的边郡,让他们没法安心生产,咱们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三年之内,大事必定!

郭图,审配则说:“以明公之神武,引河朔之强众,讨伐曹操那简直太轻松了,根本没必要整那些没用的,曹操这二年很虚弱,现在不取曹操,后面就难以拿下他了。

沮授说:“自古救乱诛暴的叫义兵;恃众凭强的叫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快把袁术打死了,人家那叫义兵,现在舆论上风头正劲,而且曹操法令严明,士卒精练,不是公孙瓒那种老年痴呆坐那等着咱打的傻二百五,现在舍弃一定能赢的办法去兴无名之师,我想想替您后怕啊!

沮授同志的言辞开始激烈起来,不仅在意识形态上暴涨他人志气,(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於义则违)还在战术层面上矮化自己的集团。(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

郭图、审配又说:“武王伐纣那不叫不义,现在咱们实力比他强大很多,不这个时候打垮他什么时候打垮他!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

一通大辩论后,袁绍拍板打曹操。

袁绍该不该打曹操呢?

从结果往前推来看,所有人都在说这是袁绍败亡的开始。

但实际上呢?

必须该打啊,看见曹操这几年有多虚了吗?

基本就没闲着,一直在打,光张绣就打了三次,此时他刚刚平完吕布,而且是粮尽的最后关头拿下的,西边还有张绣刘表随时准备捅他。

他满脑袋虚汗的时候不打他,等他吃了人参以后再打他?

虚的另一面,看见曹操自打迎回献帝后有多么巨大的升级了吗?

短短三年间,鸟枪换大炮,再给他来三年不特么得起飞喽!

袁绍的这个决策绝对没问题,此时是你方的股票最高点,曹操方现金流最贫乏的时候,必须跟丫打!还得是不死不休的打!

但是,此时此刻,袁绍内部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袁绍在召开对战曹操的战略会时,参谋部打起来了,意见很不统一。

郭图、审配是速战派,主张速战速决一家伙打死曹操。

沮授则完全相反,是消耗派,主张以逸待劳打持久战,耗死曹操。

在速战和消耗两种争论下,最终以速战派的胜利告终,袁绍拍板,赶紧打丫的。

此时战略已经定下,但是,这场争论没完。

从今天的视角看,我们知道袁绍这战打输了,沮授就说的特别好,但这并不能说明郭图审配就说的不对,曹操此时很虚弱,速战不见得就不对。

这件事其实很正常,任何战略会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是袁绍的此次班子会却最后不欢而散,而且激烈到了不太寻常的地步。

沮授作为集团重要领导干部,将对面的对手拔高的实在太高,甚至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还没打对面就是义兵的说法。

这是个非常不同寻常的信号。

袁绍最终的败亡,在这里埋下了很深,而且能量极大的败亡种子。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下袁绍、曹操两个人的官员成分结构了,尤其是决策层面上。

袁绍老家在汝南,壮大在冀州,他的手下主要是三派人构成,河北本地人,南阳人和颍川人。

比如他重要的八位谋士,田丰(巨鹿)、沮授(广平)、审配(魏郡阴安)这仨是河北人,许攸、逢纪这俩是南阳人,郭图、荀谌、辛评这仨是颍川人。

每个文官背后,都代表着一派利益,袁绍最开始是属于海纳百川的节奏,各方面都在重用,使他们人尽其才,但后来,却慢慢的发展成了河北人和河南人的两派对决,而且两派内部自己也并不统一。

田丰与逢纪不对付,沮授与郭图总互撕,这帮人提出的意见你就看去吧,没有一次是一致的,你说东我非得说西,反正都有文化,咋说都有理。

为啥争得这么厉害呢?

因为听了谁的计策和方针,谁将来在分红的时候就有更大的话语权,哪一派的实力就会更强大,也就更方便下一次继续互撕,直到其中一派一统江湖为止。

比如这次闹情绪的沮授,当年就是对袁绍说出略定河北的方案后被封为了监军,监督诸将,这几年发展的非常迅速。(监统内外,威震三军)

这就苦了袁绍了,每次一开会,七八个大能耐每次都给你拿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建议,都倍有理,你说你听谁的。

史书中给袁绍一个著名评语:好谋无断。

这比较不厚道,袁绍这辈子做了无数立竿见影的决策,当年跟公孙瓒对撕时英明着呢!

还是那句话,好谋无断的人是闯不下那一大摊家业的。

袁绍最终不是毁在这堆谋士给出的建议上的,优势方其实是咋选咋对,咋选咋有理的,选择的难度永远是在劣势一方的。

袁绍最终的败亡,在于内部党争的不断内耗,最终逼出了几次关键性的意外。

比如沮授,说曹操是“义兵”,说自己集团“师出无名“, 古往今来哪里有这么劝领导的?

荀彧怎么样?二当家对吧?打吕布之前咋劝的曹操?

领导你比袁绍有四大英明,他实在不叫个东西!不过咱得先打吕布。

沮授之所以敢这么牛X的说话,在于他有恃无恐。

沮授认为我这几年根子很硬了,手里有队伍,而且我背后是一大票势力,所以我的决策就必须得被选择。

渤海小吏

最关键的这是我“广平派”对你“颍川派”和“魏郡派”的意识形态之战,打曹操这么一个大蛋糕,要是听了他们的将来分红时我怎么能有话语权!

所以为了达到我的目的我甚至可以扣帽子玩,管你整个集团是否会军心动摇不动摇,最好被动摇,然后按我的方案来,以我为主导去将来分红曹操的遗产。

相信我,以我的工作经验,正常提建议不是那样说的,搅合事的时候才那样。

后来田丰在袁绍不听他的建议后也是没完没了的各种各样的说你得换我的方法啊!你那套不对啊···

都已经拍板了,怎么可能朝令夕改的说不打就不打了!

但是,这仍然不耽误人家没完没了的跟你说得按我的来啊!得按我的来啊!

啥意思呢?

就是你的抉择并不符合我的利益预期,我得给你掰回来。

公孙瓒自打196年就要死不行了,咋打了三年才打下来呢?

虽无史书记载,但相信袁绍内部各党派人士的内部博弈在其中有着巨大关系。

袁绍这棵树的粗细无所谓,最关键是我们这一派在集团的话语权比重!

话虽这么说,这并不意味着袁绍那面派系多就禁不起风吹雨打,还是那句话,袁绍这人很牛,别看这么乱,人家降的住。

渤海小吏

郭图后来对袁绍说:“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而且他现在对战略决策不满意,得削他的权啊!”

袁绍于是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看见没有,斗争多激烈,抓住你一个空子一刀就捅过来了。

再然后呢,沮授是啥反应?

后来在袁绍正式渡黄河的时候,沮授召集了他的宗族,散家财的搞噱头制造舆论新闻,说:完了,这都特么要死了,钱留着没用了。(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

倒是他兄弟们挺一颗红心跟袁绍走的,问:曹操实力上不行啊,你怕啥啊!

沮授说:以曹公的英明伟大,又有天子在身边,咱们虽然消灭了公孙瓒,但实际上早就疲惫不堪,现在将骄傲主奢靡,这次去了必定完蛋啊!(以曹兖州之明略,又挟天子以为资,我虽克公孙,众实疲弊,而将骄主忲,军之破败,在此举也)

你特么到底是在哪上班啊?

沮授这是啥意思呢?

不听我的是吧,还削我的兵权是吧,好!我尽最大的能力祸害军心,你赢不赢跟我没关系!得你输了才证明是我赢了!

他为啥敢如此呢?

我是河北大族,我是监军这几年势力盘根错节,我后面还有本土势力,我有恃无恐!

以袁绍那杀人不眨眼的脾气,之所以还留着你,就是因为杀不动你,杀了你这仗就真没法打了。

渤海小吏

所以人家沮授就敢如此的明目张胆的发表丧气言论。

打与不打,都不至于上升到如此高度,但曹操这块蛋糕太大了,还没打就都已经争蓝眼了,还没打袁绍这边的利益集团党争就已经搞到这个地步了。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内部也展开了大讨论,大部分将领认为这仗没法打。(诸将以为不可敌)

像非嫡系的比如被袁谭从青州轰出来的孔融更是明摆着反对和袁绍开战,理由是袁绍兵强地广,有顶级谋臣、忠臣、武将,没瞅我让他儿子都给打出来了吗?

这个时候,荀指导出来正视听了:“袁绍那我又不是没待过,他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此段文后,我们基本可以肯定三国最大的半仙就是荀指导了,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在后面的战场上全应验了。

上述并非我加工,是《三国志》上的说的,而且不见得是史官贴金。

来看一下荀彧对那几个人的评价:田丰爱犯上,许攸性贪财,审配专横没脑子,逢纪执行力高但只听他自己的。

这是袁绍集团四位最名声在外的臭毛病,地球人都知道。

背后呢,这帮人之所以能有这么声名显赫的臭毛病,在于背后利益集团的撑腰以及没完没了党争后传出来的河北新闻。

荀指导一席话后,曹操也说出了对袁绍的判断:我从小就跟袁绍玩,袁绍志向大智商小,看着猛胆子小,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必须打!狠狠的打!

袁绍那边的干部耍情绪能耍到无理取闹的地步,但曹操这面,决策团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人家的关键岗位上派系比较单一。

武将关键岗位全是谯县老家自己人;

文官关键岗位上全是以荀指导为首的颍川文官集团。

尤其决策层面上,甭管几万人嘚嘚的再热闹也不管用,永远是曹操和荀彧人家一把二把开小会定,谁说也不好使。

这种派系单一的权力结构,在创业初期极其好使,因为没有内耗。

曹操集团的大股东就两方面,谯县系和颍川系,人家还分掌两个文武方面,谁也掐不上谁。

所以曹操历经了很多次崩盘,但团队始终没崩。

所以甭管诸将都觉的该求和,不能打,但只要曹操作为谯县总代表,荀彧作为颍川总代表,两位大佬确定方向后,所有人就都拧成一股绳的团结一致向前看了。

因为,我们是荣辱与共的自己人,大哥都发话了,小弟们当然要听,最后肯定给咱们分红的,不会亏待咱们的。

你的眼光能有大哥好吗?大哥说打肯定有大哥的道理,反正最后大伙分钱时都有份。

曹操决定打之后,当年八月,做了以下部署。

东边,派臧霸率本部兵自琅玡入青州,攻打齐、北海等地,牵制袁绍的青州势力,防止袁军自东给出勾拳。

西边战场,告诉钟繇稳住关中,拉拢凉州,绝对不能让袁绍和西北接上头。

正面战场,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浚县东,黄河北岸)组成第一层防线,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津的东郡太守刘延,层层布防阻击袁军渡河南下。

渤海小吏

曹操为啥要在黄河岸边布置于禁进行先头阻击?

从后面的整体思路来看,曹操的决战地点摆在了官渡,于禁的泰山兵是战略中坚力量,但只有两千人绝对不是指望他大胜十万袁军去的,怎么能将这么宝贵的战略资源早早的就消耗在双方交界的黄河最前线呢?

于禁的布置,战略角度上来讲就是拖时间。

因为人家袁绍已经进化成完全体,但曹操比较头疼的在于自己的背后还有一大帮牛鬼蛇神。

张秀,刘表,孙策,没有一个省事的。

除了孙策能够稍加安抚,之前有点交情外,那两伙荆州势力不用问也知道,早就盼着捅你了。

他其实就是在拿于禁换时间。

曹操在不断懊悔,当年的淫乱之举给自己惹下了多大的乱子,自己的不检点,也许会导致自己彻底失掉自己奋斗了多年的好局。

自己处在四战之地,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哪里去准备一个集团军去防备张秀和刘表呢?

这个关键节点,历史开始展现他的随机性了。

三国第一剧情编辑和一个长沙小人物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天下大势。

渤海小吏

曹操紧盯黄河一线的时候袁绍在干啥呢?

袁绍并没有上来就打,优势的牌那么多,我没必要现在就下手拼你,等你焦头烂额时我再摧枯拉朽多好。

曹操在皱眉头的时候,袁绍也看到了曹操的这个大软肋,派人去招降张秀,并结好政委贾诩。

就在张绣已经准备同意的关头,贾诩当着张绣和袁绍说客的面人生中头一次积极了一把,直接代表张绣说出了无情的外交辞令:“替我们谢谢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我们不会理你的,赶紧给我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袁使走后,张绣已经快吓哭了:“啥情况啊!你得罪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人!”(绣惊惧曰:”何至於此!)

贾诩对张绣说:“赶快投降曹操,这是你人生中最好的一次机会!

张绣问:“袁强曹弱!咱跟曹操干了那么多次仗!你疯了吗!”

贾诩说:就因为这个曹操现在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你的襄助!

1、曹操奉天子令天下,名正言顺。

2、袁绍强盛,肯定不会看中我们,曹操势弱,看见我们会像亲人。

3、曹操有霸王之志,欲明德于四海,一定能够不计前嫌,你去了他反而会给你开出最高的价码,因为你会是他拉拢天下的名片!”

199年11月,张绣率众归顺曹操。

渤海小吏

人生啊人生!

曹操亲自接见三国第一编剧贾诩,拉着贾诩的手说:“老贾啊!使我的上热搜名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

曹操拜张绣为扬武将军,然后后大摆喜宴,当场就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闺女,表示前面都是误会,我再也不当你大爷了,咱俩这回一辈儿了,咱当儿女亲家。

贾诩用自己做了三年的局儿翻牌推出了神翻转,使得一出大戏朝着波澜壮阔走去,曹操不仅不用担心张绣了,还得到了一股能打的生力军,张绣后在官渡之战中力战有功。

好消息还在传来,不仅张秀这边意外归顺,刘表那边产生了更大的意外。

袁绍也派人找到了自己的相伴十年战略合作伙伴刘表,希望他能捅曹操的腰眼,刘表明面上拍胸脯没问题,实际上一直没动静。

史书中有很多劝刘表开战的对话,主要都是在描写刘表胸无大志错失好时机的黑材料,实际上吧,也许他这人真的胸无大志,也更可能是他指挥不动自己手下的荆州部曲,但是,他这段时间其实想帮忙也帮不上。

他比较忙,也在打仗,他在和南边的张羡开战。

南阳人张羡目前是长沙太守,从属关系来看是刘表的部下,但他跟刘表大人不太对付,再加上曾经历任零陵、桂阳太守,比较得民心,可以说是南荆州的老大。

就在袁绍使者南下,刘表答应援助后,一个叫做桓阶的长沙官僚游说张羡要支持曹操,

一直摇摆的张羡在最关键的时刻率长沙郡和邻近三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刘表,并派使节面见曹操。

渤海小吏

刘表后院起了大火,不是他不想打曹操,而是没工夫打了,张羡后来拖住了刘表好几年,直到他病死,刘表才算拿下了这股荆南造反派,平定了荆南四郡。

桓阶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跟曹操并无任何交集,他劝张羡的最硬理由是:“曹操那叫义兵,刘表答应袁绍是取祸之道,咱得赶快和他划清界限,眼下曹操的力量虽然很弱,但是他仗义起兵,挽救朝廷的危亡,奉王命讨伐罪臣,天下人谁敢不服?”(夫举事而不本於义,未有不败者也。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

又是朝廷的原因!

这就是汉家养士四百年积淀的力量!

人家这块老匾挂在那,就永远有他岁月沉淀后闪烁光芒的力量!

渤海小吏

曹操这个汉相,在他手伸不到的地方,开始感受到大汉不断照来的伟大光辉。

所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周公是谁不知道,但皇帝他就在那里,那里就是天下士人的归心之处。

为了等张秀和刘表的态度,拖住了袁绍几个月,直到张秀降曹,刘表内战,时间已经来到了199年底了。

是袁绍的决策有问题吗?

并没有,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对手搞的手忙脚乱的,这是非常合理的出招,只是曹操赶上了世所罕见的好运气。

谁能预料到贾诩这三年的玩命打是为了最终运作自己去曹操那上市?

谁又能料到稳当了快十年的荆州突然间南北分裂了,而且南荆州居然还就有一个如此能量的大佬和刘表等量齐观的开战对打。

两次意外之福帮助曹操修复了本集团最大的漏洞与弱点,但老天是很公平的,他给了你好处同样也会给你麻烦,袁绍不要沮丧,曹操也没工夫高兴太久了。

因为他的又一次宛城式浪漫让他差点被捅死在了决赛之前。

叁:刘备第一次决定历史走向

张绣归降,刘表开战后的一个月,199年12月,曹操得到消息,被派去南下截杀袁术的刘备反了,还偷袭了徐州,占领下邳,自己高调顶在小沛,大有进攻兖州之势。

由于之前刘备人家在徐州混过,而且曹操在徐州确实比较臭大街,人家当地着实恨你这血洗徐州的货,刘备军力涨幅很快,迅速得兵数万人。

刘备主动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当初曹操开出天价支票安抚的臧霸系泰山诸将,其中有一伙叫昌豨的也在东海郡反了,而且臧霸这帮虽然没有叛曹,但是对于自家小兄弟的公然反叛,没啥反应。

虽然老天帮你止住了荆州方向的血,但是,曹操此时发现,他的漏洞仍然太多了。

刘备叛曹后,豫州南部的心思都开始活动了,因为汝南就是人家袁绍老家,许昌、蔡县以南开始纷纷响应袁绍。

当你面对袁绍这么强大的一个对手时,一个环节让人看出来了问题,那么所有隐藏在水下的鳄鱼都将浮出水面冲你呲出獠牙。

这还不算完,没多久许昌再次传给身在官渡的曹操密信:当年还乡团大佬的董承声称自己领受献帝藏在衣袋中的密诏,密谋政变,刘备也参与了,但还没开始行动就申请南下截击袁术然后自己偷袭徐州去了。

200年正月初九,董承等密谋政变事发,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以及董承的女儿董贵人被曹操杀。

权力的游戏就是问题叠着问题,麻烦叠着麻烦,你接了这活儿就得担这份没完没了的风险。

曹操为啥爱头疼呢?

我估计天天就是让坏消息轰炸给闹得。

渤海小吏

其实刘备这颗雷炸的是比较意外的。

因为曹操对刘备的待遇非常可以。

曹操是明白刘备的价值的,一个啥都没有的个体工商户能在这乱世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汉末最老兵不死的顽强雇佣兵军团,灭吕布后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而且对他恩礼有加。(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曹操对刘备已经不是厚道了,可谓极其看重。

因为截止目前,所有投降他的势力刘备可谓是最高级别待遇。

曹操为啥对刘备这么好呢?

有“不死的玄德”自身很优秀,比较能打的原因在。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刘备当年在他还被通缉啥也不是的时候跟他一起回老家募兵,算是起义元勋。

曹老板对他有感情。

其实吧,古往今来大多数声音是认为曹操一直想把刘备弄死,但碍着招揽英雄的面子,所以一直没这么干。

其实曹操在兖州叛乱后,对带队伍来的群雄全都是放心使用的。

或者说,投奔来的所谓的手下名将们,都是有着自己队伍的。

于禁:“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

乐进:“遣还本郡募兵,得干余人,为军假司马,陷阵都尉。”

张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干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任峻:会太祖起关东···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

李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

乱世的兵,大部分都是“私兵”,顾名思义“私兵”就是被将领们私自招募的兵,他们往往是老乡,是原来的村长,是能够信得过的依靠。

这种私募兵,在特殊的时代产生特殊的情感纽带后,依附关系往往无比坚固,甚至能够继承。

比如李典的乘氏数千家部曲,他是第三任掌门,仍然是人家李家人掌控;张绣的西北军部曲,是他叔叔张济死后传到他手上的。

信别人我信不着,李典说投奔谁,那咱就投奔谁,我们只听李典的号令。

由于此时的入伙将领们都是带着自己的私募股本进来的,而且基本无法控制在自己手上,曹操于是也充分的给出了对等的信任和表态。(再次感慨青州兵对曹操事业的巨大助力)

来了就跟我好好干,加盟必用!立功必赏!

他对臧霸割青徐委任,他对张绣这个有杀子过节的也是终生不叛其诺言,而且全都是放心独当一面的使用。

自打兖州叛乱结束后,曹操的思路开始变得更加豁达,他根本就没想过要限制谁,来投奔我的我全都礼敬对待,然后全都放心使用。

对我忠心有用的,我全都给发展,给前途,像张辽、徐晃、张郃这全都是降将,像张辽那前面跟过好多人,但不妨碍在我这成为五子良将。

对我不忠心的,就算在我给你们机会和平台后仍然背叛我,这对我仍然是值的。

是你们对不起我,我不亏人品,全世界都看到了我的心胸。

我将来再把你们打灭了就是了。

程昱和郭嘉都说“你得杀了刘备啊”,郭嘉给的理由更充分:刘备魅力大,手下关张那都是愿意为他死的万人之敌,这货将来终不会为人下的!(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但是,这在曹操团结一切力量为我所有的操作系统来看,都是可以忍受的。

得到的助力终归要比麻烦多!有麻烦我就解决麻烦!不就是脑袋疼嘛!

有价值的人才,只要来投奔我的,我绝对重用!

曹操打造出了这样一张名片!

也正因此,才会有后面官渡大战僵持中天平的最关键一次倾斜。

但是,刘备这次背叛曹操,很难说就全是刘备劈腿成性的道德品质败坏。

曹操这次有他不对的地方。

曹老板这人骨子里有种浪漫主义文人气质。

别看他给刘备开出了顶级待遇,但他其实对刘先主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他看着这个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混的名满天下的不屈不挠小兄弟也是挺佩服的,以至于有一次说走嘴了。

有一次,曹操跟刘备吃饭,谈论天下英雄,最后得到结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渤海小吏

一句话,给刘备吓的连筷子都掉地上了。(先主方食,失匕箸)

渤海小吏

适逢天降惊雷,然后刘备说这雷打的真吓人,这家伙给我吓的。(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这个老机灵鬼啊!

渤海小吏

潜意识里没有杀心是说不出这种等量齐观的话的。

渤海小吏

今天要是能演出这效果,就永远不愁火不起来,修内功啊

刘备先生刀尖上摸爬滚打一辈子后训练出来的灾难预警系统开始警铃大作!

刘备一下子看穿了曹操内心中的想法!

甭管你现在对我多好,你内心深处原来是想杀了我的。

渤海小吏

曹操这次喝点酒然后又浪漫主义浪大发了。

这和当初随手给了张绣骁将胡车儿一块金子一样,也许就是兴之所至又来感了,于是就随手赏点东西,于是就随口点评了几句。

但这种信号在道上混的老狐狸们来看,这是极其不寻常的。

渤海小吏

这触及了生存底线。

最高领导人对小弟说咱俩是一个级别的,对面比我强的那个对手都比不过咱俩,这话要是搁天下没乱的时候,小弟们听到这种潜台词就必须要去自杀了。

领导都这么说了你还不死难道要逼领导动手吗?

要留给双方各自的体面。

你说曹操是不是又犯错了?

必须啊!又浪大发了!

但这也是真实的他,改不了。

他骨子里就是个浪漫主义的豪侠,他这些年也许修炼的越来越高深难测,但骨子里永远是那个看不顺眼就砸济南祠堂的性情中人。

你瞅瞅他写的那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随便拎出一首那都是扑面的真实感,扑面的英雄气啊!

这种浪漫主义作风通常会时不时的就在生活中带出来些真实的个性。

然后呢,点点滴滴的疏漏都会在政治舞台上变成巨大的弱点信号然后引发别人对你或蓄谋已久,或图穷匕见的攻击。

所以说搞政治的人往往需要超强的天赋和精准的训练,这行的容错率太低。

曹操这种浪漫主义英雄只可能在乱世混出头,正常世道的仕途之路他不可能爬上去的,稀里糊涂就被人乱枪打死了。

曹操这回浪错了一句话后,刘备就和董承这帮搞在一起了,整出了个衣带诏的密谋。(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

渤海小吏

再后来,刘备看出来了不对,那是多灵的人啊!然后借口袁术要经徐州北去会和袁绍,申请截杀袁术跳车人家就跑了。

曹操派他和朱灵、路招截击,半道上袁术病死了。

袁术完蛋后朱灵就回去复命了,刘备却一溜烟逃到了下邳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自己去小沛,再度占领了徐州。

刘备认为,这回守城的是二爷,肯定后方没问题了。

但是吧,这回前方他自己出问题了。

刘备反后,短短时间已经达到了数万人规模,曹操先是派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平叛,被老兵油子刘备击退。

刘备还比较杀人诛心的对刘岱等人说:“像你这样的再来一百个也不好使,曹公即便亲自来也不一定弄得动我!(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刘备匪帮搞事情让曹操很挠头,因为眼睁睁正面战场袁绍要过来了,这个时候,郭嘉说话了:没问题,打你的!袁绍这人优柔寡断,还没来得及反应咱就回来了。

大正月的,曹操比较无奈,刚杀完政敌又得去亲征刘备,年都没法过。

曹操决定亲征刘备比较无奈,不是郭嘉说的那么简单,真正原因是因为刘备这种老兵油子手下还有关羽张飞这种猛将,再加上之前在徐州混过好多年,一旦让他站住了脚,整个东南即将永无宁日,用他自己的话讲“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他现在就是手握两瓶毒药,袁绍、刘备,他必须选一瓶。

袁绍那边毕竟还没有动静,他选择了已经破了的疖子,刘备。

这两瓶毒药中,曹操选刘备还有一个原因。

有水路可以借,而且航程全线都在控制范围内。

渤海小吏

曹操此时在官渡,他可以自鸿沟水入阴沟水随后进入济水再入泗水一路坐船杀到小沛,全程还是顺水

虽然中原水网流速并不快,但水路的速度仍然是陆军速度的数倍。

沿途的兖州全境畅通无阻还能就地解决粮草!

曹操在一路飞船后,迅速赶到了小沛。

然后吧,刘大耳朵送出了职业生涯中最丑陋的一次表现。

刘备先生之所以前面那么狂,主要原因是他判断曹老板根本不可能来,所以他又是自己顶在小沛,又是放狂言你来一百个也不好使。

结果等侦查兵报告曹老板亲征后,刘备大惊,先是不相信,然后自己带着警卫团侦查后发现克星真来了,于是一枪不放的扔了部队自己撒丫子跑了。(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随后曹老板轻松笑纳刘备帮他招纳的部队。(曹公尽收其众)

这里面,有个疑问,刘备为啥不顾一切的狂奔。

史书中没有相关记载,只可能进行脑补推断,比较可能的解释是刘备带着数十骑出来侦查的时候,撞上了曹操的先锋军,随后就被咬上了,刘备根本来不及再逃回小沛城内,退路被截断了,然后曹操迅速兵临小沛,拿下了无头之城。

刘备逃跑后,曹操迅速水陆并进推到了下邳。

主力都让大爷带走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实在太坑我们二爷了。

大战后,关老爷被拿下。(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渤海小吏

刘备去哪了呢?

他直接北上逃到了袁谭处,然后停了一个多月,才慢慢等来找他的部曲和兄弟们。(驻月馀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

我相信要真是刘备拿了天下,最终这段会被他删的死死的,太现眼了。

这段历史在史书中都是埋怨袁绍不出兵,因为袁绍那边因此迎来了整场对决的最佳破发点时,田丰又对袁绍说:“千载难逢的机会,举军而袭其后咱就赢了”。

然后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敦刻尔克谜案”出现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战略优势,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按兵不动。

袁绍傻二百五的最关键黑材料出现了,两千年来的各种骂闲街基本都要以此为核心论点展开这货大傻X的论述。

然后刘备现眼后袁绍正式开拔,田丰又说:“让你打你不打!现在打曹操的机会过去了,许昌现在不在空虚,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

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一旦输了,悔之晚矣!”

河北的党争此时已经到了极其疯狂的地步,下属非常没规矩,田丰看起来说的有理,但领导拍板了,你说你何必呢?而且你咋知道曹操那边等几年就缓不起来呢?

袁绍不听,田丰又多次极力劝阻,最终把袁绍弄急了,把田丰关了起来。(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

其实这件事特备值得传专门说一下。

首先,人家袁绍其实出兵了。

正月中旬曹操南下,二月袁绍就已经开始在黄河跟于禁和刘延开战了,而且兵分两路。

1、郭图、淳于琼、颜良在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2、袁绍亲自带兵攻打守延津的于禁。(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这个军事动员速度虽然称不上多快,但也不慢了。

主要是于禁的泰山兵钉子户集团作风英勇,打的顽强,死死地站住了黄河渡口,袁绍方面打的比较费劲。

然后呢,于禁还跟着乐进的部曲共步骑五千人偷袭袁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一直打黑枪到汲县和获嘉县,烧了袁绍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袁绍部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投降。

但是,这不叫事,因为袁军体量在这了,大部队在云集,于禁顶不了多久。

问题不在袁绍,在刘备这。

就算真如田丰所言,曹操东去后就迅速出兵许昌就真的是正解吗?

怎么可能!

当时两瓶毒药,明显他袁绍这瓶是更毒的那一瓶。

曹操好不容易放弃他先去搞刘备了,怎么能让曹操变主意!

如果曹操还没跟刘备接战他就南下了,曹操顺着水路随时就支援回来了,根本不可能再和刘备去交战!大不了徐州山东不要了,他可能舍弃献帝和同志们的家属吗?

与此同时,刘备短时间内杀出来威胁曹操的可能很小,他最多就是割据,你袁绍既然冒头了我就必须死磕你袁绍。

袁绍必须给曹操留了去徐州的时间,给他打刘备的时间,让他陷入战争拔不开腿之后再出击。

只要打过仗的人就都会这么选择!

但是,历史的归因效果啊! 

曹操一月中旬远征刘备,二月份袁绍对黄河防线全面开战,这是算好了你去徐州开战的时间。

对外宣称孩子有病这是告诉曹操我脑子进水了,让曹操放心大胆的去徐州,你知道身边有没有间谍!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真实心思说破的!

袁绍唯一的失算在刘备这。

只要刘备坚持住了哪怕半个月,黄河一线消息传来,曹操将陷入极其被动的两难抉择。

退兵,则徐州的刘备将士气爆表,整个东方将彻底再无宁日!也许臧霸集团就不仅仅是一个昌豨反叛了。

渤海小吏

不退兵,袁绍的大体量只要压垮了于禁,就将长驱直入截断你的回军道路并且突破到许昌!

渤海小吏

这是官渡之战袁绍的第一个大杀招,基本无解。

结果刘备的意外被打崩反倒成了扣在自己脑袋上两千年的大屎盆子。

当年吕布都快不行了还能在徐州顶上小半年,曹老板又放水,又围城,最后还是吕布内讧才完蛋的。

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刘备雇佣兵团,手中万人敌的关羽张飞,您刘备又在徐州豫州混了这么多年,咋连一炮都不放就狂奔几百里了呢!

刘备要是不搞那次侦查,会不会历史的结局就不一样呢?是不是他内部环节在那个时间段除了大问题呢?我们已经很难再知道了。

这是刘备第一次冥冥之中决定天下大势的走向。

他但凡在徐州阻击上几个月,袁绍肯定就摧枯拉朽了。

一旦正赛还没打,垫场赛就让刘备给耗住了,他身边的同志们肯定就会开始迅速的“生命自会寻找新的出路”。

曹操平定徐州后,率军迅速回到官渡,人家徐州的雷排完了,还带回来了刘备先生帮他征的兵。

张绣、刘表、刘备,官渡大战前,曹操最害怕的三个雷排完了。

老天爷帮着排了两个,他钦点的那位“天下英雄”帮着他排了一个。

总体而言,极度幸运。

袁绍方面,招降张绣,沟通刘表,掐点打黄河,完美的一系列出招。

只不过曹操凭借百年难得一遇的好运气续命继续站在擂台上。

不过没关系,袁绍手中仍然有没掀开的一张张大牌,但曹操已经冷汗涔涔的不知“似若鬼神”的“袁氏之攻”下一击将出自何方。

在这么被他调动下去,早晚会被袁绍玩死!

曹操决定展开破局,带队来到了黄河前线。

随行的,有那位刚刚被渣男抛弃的华夏武圣关云长!

渤海小吏

肆:白马斩颜良始末

200年2月,袁绍发布讨伐贼檄文,大笔杆子陈琳因此名动后世。

这位先生是鲁迅、李敖的前辈,也属于骂人骂出了高度,骂出了水平。

这个原文比较长,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下看看,我简要的摘了下重点:

先把曹操比作了臭大街的赵高和吕后,然后笔峰一转,说到了曹操的可笑身世,说他的太监爷爷和不要脸的爹,再推演出他曹操从根上就不是个好品种,我看着这货长大的,从小就不是个东西。

接下来,对比出来了,袁绍多牛多牛,啥人都能用,比如用不堪的曹操当鹰犬爪牙,当年讨董卓,这货瞎打乱撞,结果现眼了,我又给他兵,让他当东郡太守,让他当兖州牧,却没想到曹操实在不是个东西,杀名士边让,结果再次现眼,老窝都让吕布掏了,是我帮着他打败了吕布,我袁绍对不起兖州百姓啊!救了这么个现眼的玩意。

接下来是曹操把献帝迎回来后的独断专权专场,整个许昌变成了白色恐怖,人们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百官都是傀儡,太尉杨彪,议郎赵彦这都多好的人啊说打就打,想杀就杀。在他治下,苛捐杂税,残暴统治,他曹操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混蛋。

再之后就是曹老板对不起死人专场,比如说曹老板进入梁地后,将当年景帝的弟弟,七国之乱的著名有钱肉盾的梁孝王坟地给刨了,曹老板还亲临现场指挥摸金,后面还他娘的专门成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编制,只要是他曹军说过之处,坟墓们就像田地遭了蝗虫一样“无骸不露,毒流人鬼”。

接下来一段是袁绍英明专场,具体就不说了,总之袁绍伟大光荣正确!

最后提了提待遇,拿曹操脑袋来的,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所有投降的同志们什么都不追究。

这篇讨贼檄文,水平非常高,虽然没有脏字,但通篇都在骂街,而且吧,人家的的确确是摆事实讲道理的骂街。

并没有意淫的骂,基本上扔出的论据全是曹老板的黑材料。

但是吧,这就看出水平来了,曹操方面被这篇檄文搞的根本没扔出个还嘴的文件来。

并不是袁绍那就真的伟大光荣正确了,曹操是太监后人,袁绍是丫鬟生的;曹操血洗兖州,袁绍压榨河北;曹操“破棺裸尸”,袁绍同样“掘发丘陇”,两人都是鸡鸣灯灭也不耽误摸金的棺材里伸手死要钱。(说句题外话:“盗墓”这事极伤阴德,报在子孙,轻则子孙残障,重则断子绝孙)

这哥俩其实跟双胞胎一样,彼此看过去都是自己的模样,但曹操方面没整出个更牛的檄文来估计就是实在骂不过陈琳,这就好比“沁园春雪”一出,国民党全党征稿也打不过主席业余时间的即兴来感。

才华这东西,老天爷不赏饭,憋是憋不出来的。

曹操估计很忙,曹植又还小,所以最终没给怼回去。

在袁绍开始渡河战役后,于禁先声夺人,但袁绍方面压力开始越来越大,为了给敌人的嘴炮予以行动上的还击,为了给此次大战拿出漂亮的开门红,四月,曹操亲临黄河战场。

谋主荀攸建议:袁绍兵多,咱们应该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佯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再轻兵急行军迅速袭击白马的颜良军。

曹操认为好计,于是引主力到延津,随后亲自带精兵急趋白马战场。

离白马颜良军还有十余里的时候,颜良听说了曹操亲自前来,然后大惊。(操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

颜良的这个“惊”基本上没有害怕的成分,大概率是出乎他的预料,不是说曹军在延津吗?

因为河北猛男不仅没有跑,更没有摆开阵势以逸待劳,而是带着队伍来迎曹老板打算硬碰硬的来场遭遇战。(来逆战)

颜良估计是想抖个机灵杀过去打曹操一个手忙脚乱,但这个战略部署并不明智。

离着十余里时你听说了情况,说明你情报做的很棒,你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从从容容的布置军阵,以逸待劳,再设俩伏击点,等着他跑这十几里路,然后打曹操一家伙。

延津到白马,近百里路程,《孙子兵法》里咋说的还记得不?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步兵百里急行军最多能跑到十分之一,大将都得让人抓了,就算是轻骑出击,这百里奔袭的消耗也非常大!

去逆战曹操,你丧失了两个巨大优势:

1、你大约要跑五里路,对你的士卒也是消耗。

2、遭遇战时你无法妥善布阵,你丧失了本来有的建制优势。

当初袁绍派颜良来打白马时,沮授曾经劝过,说颜良脑子一根筋不转弯,虽然骁勇千万不能单独派出去。(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但由于此时沮授已经被定性为了反战分子,所以袁绍根本不听他的了。

颜良的逆战而来,给了三国第一勇烈名垂千古的机会。

双方全都马不停蹄赶来,即将接阵后,曹操派出了山西猛男二人组张辽、关羽先登突击颜良。(使张辽、关羽前登)

由于双方是遭遇战,颜良并没有布置好军阵,所以啊,大老远就被关羽先生看到了司令部位置还发现了破绽,于是带队飞马插入颜良军,躲开了层层协防,一溜烟在颜良的万人军阵中捅死了颜良,还下马把脑袋砍了下来,随后又一路突击出来。(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

这是关二爷的成名战,关羽于万军丛中刺颜良枭首而还,拿下一血。

这是英雄辈出猛将如云的三国时代的唯一一次从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案例。

“武圣”不是白叫的!

但是,这武圣的真实风范却远非电视剧中的那种神仙下凡。

渤海小吏

不过相信我,真实的过程和背后的分量比电视剧中好看。

最开始曹操招降关羽时,关羽作为留守儿童被刘备扔了,曹老板认为那么一个渣男他能是我的对手吗!对于拿下关老爷的心觉得并不是个问题。

但是后来刘备到了袁绍方面的新闻开始传来,曹老板观察了关老爷后发现二爷还是想着他刘哥,于是派山西老乡张辽去找关老爷问个痛快话。

关老爷明明白白交底:“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

这种话说出来,二爷基本上已经表明我为了刘哥可以准备随时去死了。

因为此时双方已经开战,关羽说一定要投奔反动派,会有极大可能最终被阴谋干掉的,张辽在听到关羽回答后内心极其煎熬,思索再三告不告诉曹操,就是怕曹操杀了关羽。(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后来张辽跟曹操坦白后,曹操问:这是天下义士啊!你估计他啥时候会走呢?(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

张辽说:云长说了,必须报您大恩以后再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

并不存在关老爷不知道刘备同志的下落,而是关老爷明明白白的知道我大哥在哪,但是我来去明白,你觉得不同意你可以杀我,我够义气绝不骗你,你厚待我,我立功报答咱俩下辈子再续这情吧,怎奈刘哥比你先到哇!

曹老板知道关羽这态度后,也并没有舍不得用他这一说,第一战就撒出去了,而且“先登”向来是高危工种,你这百里奔袭后的先登冲阵那死亡率就更高了。

曹老板派的谁去先登呢?

新降的张辽和更新降的关羽。

这俩谁拼死了都不心疼,反正都是新来的,尤其是关羽,既然你要走,那不用白不用,你抱炸药包上吧。

然后就到咱二爷专场了!

关羽在报答曹操这个恩的时候,也远没有小说中那么轻描淡写,自己开着赤兔坦克走一路对面闪一路,然后大吼一声“啊~~~”袁军就全尿了,颜良随后就被砍死了。

渤海小吏

关老爷对报答曹老板的这个功是极其看重的!

你国士待我,那我立的这个功绝对是要对得起你对我的厚恩的。

你让我先登冲阵,我不光要帮你冲垮了阵,我还得自己上难度捅死对面那大领导才算咱爷们够意思!

咱们爷们之间过的是“义”!互相都是体面!

不是这个原因,关老爷绝对不会干出“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的神奇演出。

因为危险系数太高了。

这句话中有几个关键点:

“望见良麾盖”、“刺良”、“万众之中”、“斩其首”

当时的场景还原,大概率是这样的:

1、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司令部所在,于是带领着先登军们就开始发起冲锋。

2、关老爷突破了层层设防,然后一矛刺中了颜良。

3、随后在万人瞩目中下马,亲自砍了颜良的脑袋。

4、上马,再跑了回来。

这里面的难度在哪呢?

1、你作为敢死队先登军能够冲破敌军军阵就已经是非常不简单的了,一般来讲野战先登军只要把军阵冲破就已经算是立功了,后面就是己方军阵去追杀失去阵型的敌军了,你就不用再傻不愣登的往里面扎了。

但是,关老爷不仅带队冲进了敌阵,还朝着整个军阵中防御最凶悍的中军司令部冲了过去,更神奇的是人家就真冲了进去。

由于是遭遇战,颜良的军阵绝不可能完整,这为关老爷的顺利突破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更难得是后面的这个环节。

方向!

我不知大家真的见没见过上万人的军队规模是什么概念。

家父当了五年兵,我咨询了一下,对我说出了四个字:扯地连天。

渤海小吏

由于大将的司令部是不可能设在前面的,这说明关老爷要一路带着队伍一直往里冲,然后问题就来了。

你杀入军阵后往往就会失去方向感,你在高处能看到如何插入司令部的线路,但你真闯进去后就发现四面八方都是人。

尤其是遭遇战,关老爷冲进去时的视角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渤海小吏

你也许还能看到颜良的指挥部麾盖,但是你杀过去的路径已经很难再判断好了,总之越往司令部冲人越多,兵源素质越高,你死在冲锋路上的几率越大。

但这难不倒二爷,我们自带导航还避开或干掉了沿路的阻碍,一直找到了敌方司令员颜良同志。

2、接下来,还是高难度,关老爷要策马一矛刺死颜良,这就好比两个职业拳击手见面后关老爷在一个回合内KO了颜良。

渤海小吏

这其实非常难。

因为一般高级将领不仅都是有功夫的,而且身上都有铠甲。

杀董卓时我们简要提过,李肃拿大戟捅董卓根本不好使,吕布拿枪又捅还是不好使,最后小兵们拿刀砍脑袋死的。

关老爷很有可能是一枪给颜良刺倒,然后迅速下车拿刀砍了颜良的脑袋。

这是个相当高难度的连贯动作。

或者更惊悚的一种方式,关老爷一枪杵颜良脖子或脑袋了,当场毙命。

渤海小吏

然后,关老爷拿着颜良脑袋开路,一路又窜了出来,把袁军彻底吓傻了。

汉末大乱十年了,别说见过了,就是在新闻上都没听过会有这种操作的战役。

这种战神般的神奇战役,具有着如下三个不可复制的地方:

1、最关键的前提,双方是遭遇战,颜良自己浪丢以逸待劳的优势来逆战曹操,双方接战后阵型不可能完整森严,这客观上给关老爷杀进去创造了可能。

正规战役时,基本不可能会有先登军杀到敌军司令部的,层层布防你根本进不去。

2、二爷忠义!不忠不会还去找刘备,不义不会下定决心搞把大的来报答曹老板对他的这份恩义,所以看见颜良那有机可乘,直接脑子一热杀进去了。

3、二爷威武!咱山西出将向来品质保障!

二爷的开车技术极好。

渤海小吏

二爷战斗力惊人!

渤海小吏

二爷不仅能骑着大马一路躲开各种协防,而且临阵一枪水平极高,一枪就击中了匪首颜良,而且人家下车动作一气呵成,捅完就砍脑袋,动作连贯不浪费,随后又跳上车窜了出去。

渤海小吏

关老爷的这份造型,极大地鼓舞了曹军的士气,也使得白马之战非常罕见的变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效果。

大将砍死了大将,小兵们都跑了。

渤海小吏

首战双胜的曹操开始按原计划撤出白马延津地区,让出了黄河一线,随后最前线变成了东边的鄄城,此时鄄城守将程昱只有七百人。

曹操打算拨二千兵力助程昱守城让程昱给拒了。

程昱算是曹操帐下的一个异类,户籍是兖州人,却对外来户曹操情有独钟,当年兖州全境叛乱,本地人程昱独卧危城和荀彧保住了曹操的最后三县。

他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比如当年被吕布打的没办法时阻止曹操投奔袁绍,看出刘备是枭雄劝曹操杀刘备,今天自己成为最前线了却敢带着700人就在袁绍对面站台。

程昱说:“袁绍自负,兵少必不来攻,兵多反而会强攻,放心吧。

渤海小吏

为啥程昱判断袁绍不会分兵打他这呢?

因为首先隔着瓠子水,而且袁绍用兵方向是曹军主力,而不是挥师东进。

程昱的威胁在于他可以杀出来恶心断他后路,但只有700人就没有这个威胁了。

倒是兵多反而一定得铲除这个隐患。

渤海小吏

事后如他所料,袁绍一路追曹操主力而来,挥师渡河,南下追赶曹军。

袁军渡河前,沮授再次出来劝阻:“大军应当留屯延津,另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军也不迟,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沮授的意思是先打着看,是那意思再过去,但袁绍认为,要集中优势兵力砸蒙曹操,于是再次不同意。

然后啊,沮授又干出啥事了呢?

他在大军即将渡河的时候嚷嚷:“在上者骄傲,在下者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渡回来吗!”

随后人家推托身体有病,我过不了河!

牛不牛,人家能一个劲的抗命,还能玩了老命的祸乱军心。

不要被结果思维所蒙蔽,袁绍最后输了沮授田丰就哪哪都对。

我们如果代入进历史里面去看当时的情形,设身处地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忠君铮臣各有各的可恨。

你有你的想法,组织有组织的考虑,组织没听你的建议你就闹情绪闹得全世界都知道,跟整个单位同志们说这回一定完蛋了,你这又算什么好同志呢?

袁绍大怒后表示把你队伍留下后赶紧滚,随后把沮授的所有部队给了郭图。

但郭图可能指挥的动沮授的部曲嘛!开玩笑!

总之,沮授在整个官渡之战的最终输出效果,就是各种各样的祸乱军心,在最关键的集团大战中和领导两败俱伤,做的全都是负功。

袁绍这次南下确实比较倒霉,继颜良成了二爷名片后,刚刚渡过黄河,又折了文丑。

曹操打掉了白马的颜良军后,将白马、燕县当地的人口开始往许昌迁,防止将来给袁绍运粮食当民夫,而且还非常挑衅的带着辎重沿着黄河走给袁军看。(遣辎重循河而西)

渤海小吏

然后袁绍亲自带队追曹军。

此时曹操勒兵驻营延津南阪下,派兵登垒远望袁绍军,说大约能看到五六百骑兵。

过了一会,又说:骑兵越来越多了,步兵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

曹操说:都给我下马解鞍。

曹军军心震恐,军官们全都劝曹操赶紧回营,咱跑吧!(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

荀攸说:“正要在这禽敌,走什么走!”

这个时候,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已经追上来了。

诸将说:可以上马啦!

曹操说:还不行。

直到曹操看到袁绍骑兵开始抢沿途曹操扔下的辎重,才说:全体上马!

乱军中,中了彩票又杀了文丑。

袁绍阵营中的猛将颜良、文丑在首战双双报销,袁军出师不利,士气大挫。

此战过后,关老爷投奔他刘哥去也。

曹老板在关老爷走前厚加赏赐,关老爷尽封赏赐拜书告辞,来去明明白白!(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

渤海小吏

曹操的禁卫军打算追杀关羽,但曹老板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渤海小吏

都是磊落丈夫啊!

两个人本质上其实都是不理性不明智的。

你国士待我,我绝不骗你,关羽先把胸口露出来,把刀递过去,说我得走,我本事你是知道的,你们集团讨论会上说我是“万人之敌”,将来会是大威胁,但我不骗你,你对我厚恩我立功报答后再走。

其实有必要吗?后世多少人都是假惺惺的一边跪舔一边实施越狱计划的。

本质上为了啥?

为了自己那条命嘛!

但“命”在关老爷看来,没有这个“义”重!

这在很多所谓的“正常人”看来绝对就是脑子进水了。

曹操那边更加不明智,他知道关羽本事,不然关羽不会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这位爷只要到那边去了,就是极大的威胁。

虽然关老爷在官渡并没有得到机会发挥,但后来关公江陵绝北道,襄樊淹七军,那都是在极小的投入下产生重大战果的军事神作。

但是,曹操最终兑现了他的承诺,二爷并没有被“意外”。

有太多可以兑现承诺但并不放你走的方法了,但曹操最终并没有!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不明智的,后来关老爷就差点在他死前让他死不瞑目。

但是,正是二位的不明智,反而将彼此的历史地位生生的拔高了一个维度!

一个,即便后世千年顶着那张大白脸,但仍然没人否认他是英雄丈夫!

另一个,成为了华人世界两千年的忠义一肩挑!

渤海小吏

初战连斩袁绍两员大将后,曹操回军。

看似一马平川的中原腹地,在经过曹老板的重重筛选后,挑出来了一个袁绍南下之路的最关键阻击点。

官渡!

渤海小吏

公元三世纪的最精彩一次相持,就要上演了!

渤海小吏

伍:“函谷关”合肥,“独木桥”官渡

在曹操袁绍双方正式会战官渡之前,老天爷继张绣、刘表后,再帮曹操拆了第三个雷。

江东孙策。

就在这一年的时候,东南方面传来了惊悚消息,孙策准备渡江袭许都,朝中此时有很多渡江投奔朝廷的士族听见江东杀人魔蠢蠢欲动后又都慌了。

就在同志们又都哆嗦上的时候,郭嘉站出来说:都别怕!孙策新并江东,杀的都是当地能得人死力的英豪,这大哥又轻浮不爱防备,就算有百万之众也不知道配几个像样的保镖,放心吧!这就快死在刺客手上啦!(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郭嘉这辈子做了很多判断,其实相当一部分是在已知的前提下无限的开脑洞。

不是说他的水平不高,而是他的指导思维往往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剑走偏锋。

他的某些计策,除了洪福齐天的曹操搁别人用早死八回了。

比如他后来力主的远征乌桓,别看最后赢了,但要不是他自己死那了,事后是否会被追责真的不一定。

郭嘉的计策,往往主动权是在别人那的,他经常非常笃定的说“你就照我说的来,那人一定怎么怎么样!”

是否人家真的会按你说得来,其实非常不一定。

但是,他这次的脑洞却是他人生诸计中脑洞开的最小的一个。

因为孙策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上一章中我们写了一些孙策手黑的例子,这几年孙策在江东杀人杀到了啥地步呢?

《吴书》里面是这么记载的:“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这个“邻国”,其实主体就是曹操主导的中原。

每个逃到曹操那里的士族,在聊天的第一句话通常就是:终于活着见到组织了,差点死江东啊!孙家那杀人魔太无法无天了!

郭嘉为啥会判断他一定会被暗杀呢?

因为同样都是杀当地的大姓豪族,孙策杀完之后却并不像人家曹老板身边配上典韦许褚的时刻小心提防着,他总认为他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勇烈。

但是吧,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呢?

袁术北归不成气死后,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本来打算去投奔孙策,结果被袁术的庐江太守刘勋袭击,尽收袁术余众和珍宝。

孙策听说后示好刘勋,然后劝刘勋去袭取豫章上缭城,那里有宗民万余家的横财可发,等刘勋走后,孙策迅速渡江袭取了庐江,刘勋仅带着数百人投奔曹操而来。

此时袁绍已经准备南下了,曹操为了安抚孙策于是拿侄女去配孙策小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闺女,命扬州刺史严象举孙权的茂才。

曹操就差自己娶孙策他妈了。

但是这些外交动作,在这位少年英豪看来,都是障眼法而已。

我知道你很虚,我还就特别喜欢搞虚的人。

公元200年,曹操已经和袁绍对阵于官渡之时,孙策准备偷袭许都,迎献帝回江东,并派小弟庐江太守李述为先驱杀了曹操的扬州刺史严象,撕破了亲家的这张脸。(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

孙策为啥要袭许都呢?

因为他在江东统治的太困难了,他太需要献帝这个名片了。

将献帝迎到江东,几乎是孙策活着统御江东的唯一办法了。

眼看这只江东猛虎要出笼子,结果老天爷赶紧把这只猛虎收走了。

就在出兵前夕,他曾经勒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了他。

简短说一下过程:有一天孙策突然来感,一个人骑着马就出去打猎了,结果在江边,遇到了许贡的三个门客。

孙策问:尔等何人?

刺客们说:我们都是韩当将军的兵。

孙策道:少来那套!韩当的兵我都认识!然后张弓搭箭就射死一个!

那哥俩也同时开枪,一箭中孙策脸,后来被孙策的卫队全部追杀。

孙策回去后,估计是伤口感染,病势渐重,开始托孤后事。

孙策对张昭等重臣说:现在中原刚开始大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同志们好好辅佐我弟弟。

孙策随后又找来了孙权,将自己的印绶交在弟弟手上,说出了那句思考了很久的明白话: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渤海小吏

你的任务不是开拓疆土了,你也不是那块料,本来想把献帝抓来给咱家洗白的,没想到现在哥哥作到头了。

这些年我一直带你在身边言传身教,你是咱家的B方案,哥哥走后,你的任务是安抚江东立足啊!

说罢,夜卒,时年二十六。

孙策的死去,标志着江东的孙氏政权开始要猛烈调转方向。

由于前面树敌实在太多,主少国疑的孙权即将面临暴风骤雨的强烈反噬,他必须凝神静气的收缩实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江东反噬风暴。

这也就意味着,孙策的死,标志着江东孙氏政权的北上扩张势头就此打住。

随后曹操迅速南下派来了一个人,将南北的分界线永远的钉在了合肥!

原来袁术部将沛国刘馥,算是和曹操半个老乡,由于之前一直避乱扬州,当地门子熟,曹操无暇南顾之时安排其为新任的扬州刺史。

孙策死后,江淮间大乱,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肆虐,九江庐江两郡全境残破。

刘馥受命后,没有去扬州治所寿春,而是直接单马上任来到了此时已是最前线已经人都跑干净的合肥空城。

渤海小吏

在合肥,刘馥建立治所,安抚江淮群盗,表示他们只要不再作乱,中央既往不咎。

几年中,江北恩化大行,流民越长江、群山而投奔者数以万计,刘馥利用脱南者的力量开始加大建设力度,设立学校,开发屯田,百姓安居乐业。(於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

与此同时,刘馥又修建合肥城防,多积滚木雷石,编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作为战略储备物资。

这座城,从此成为了孙权的噩梦,孙十万先生此后四次兴大兵而来,次次无功而返。

为什么合肥这座城对孙权来讲如此重要呢?

因为它几乎是江东政权北上扩张的唯一通道。

江东最强的是水军,最省成本的也是水路物流通道,而自古南方自长江一线水路北上的只有三条路。

广陵的中渎水道;中间合肥水道;荆州的汉水淯水道。

渤海小吏

咱们挨个来看一下,先看中渎水道。

当时的苏北地区也就是广陵郡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辖区内丘陵地貌太多了。

不仅丘陵多,而且水网密布,三国时代当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沼泽密布其中,属于地广人稀的陆军噩梦。

在广陵郡中,有一条中渎水道,理论上是可以自长江进入淮河的,但是航道比较浅,动不动就淤塞了。

然后吧,当地的人口又少,很难找到足够的民工把河通开。

而且,人家只要堵在你出淮河的口上,就把你轻松堵死了,你连泗水都进不去。

渤海小吏

无论南北哪个政权,这条水路都是最次之选。

后来曹丕为了收臧霸等泰山系的兵权找茬打孙权,让青徐地区配合,就近走了这条道,结果半道上就堵了。

再看荆州的汉水淯水线。

这条水路,在物流方便程度和沿途百姓密度上看均是优选,但是,淯水到了宛城就到头了。

如果你想进中原,就得腿儿着走上三百里了。

渤海小吏

你不仅粮食得找大规模的民夫后勤去运,还得舍弃你最优势的水军。

冲这就得活活吓死我大东吴将士们!

这条水路倒是北方政权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因为南阳盆地富裕,大军进入南阳后可以就近解决人力物力,顺汉水入长江也极大的减轻了物流压力。

也正因此,襄阳这个横断南北的关键点才会对南方政权的生死存亡如此重要。

所以,上面两条路一排除,最后的这条合肥水道,也就成为南方政权入中原的唯一通道了。

合肥这个名字的原因,最早是因为施水和肥水在夏天河水暴涨时会汇聚于此处。

后来人工开挖了运河,肥水施水合流了,学名叫做“巢肥运河”,咱为了易记还是叫“合肥水道”吧。

合肥水道对于北方和南方而言均是生死水道。

不仅航道靠谱不堵,可以方便大规模的兵力物资投放,而且位置极其关键。

如果南方掌握这条水道并控制了寿春,就能横跨整条淮河然后驾着战船到中原各地自驾游。

渤海小吏

你堵都堵不死!

孙策为啥隔着上千里敢计划去抢献帝呢?

因为顺着合肥水道走淮河颍水就能一路水路插到许昌!

渤海小吏

这条水道不仅仅对北方极其重要,对南方同样重要。

因为一旦北军打破了濡须口,获得了长江的入江口,中原庞大体量的兵力财力就将源源不断的登陆江东!

与此同时,完成对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割!

渤海小吏

孙策神奇掐点儿般死在了曹操袁绍对轰官渡之前成为了上天对曹魏政权的最大恩典。

孙策如果不死,不仅官渡之战结果未可知,即便曹操官渡胜利,后面也很难集中精力去略定河北。

因为整个淮河一线将再无宁日!整个豫州、徐州将投入大量的兵力去严阵以待小霸王隔三差五的武装自驾游!

孙策一死,刘馥的刺史守国门,将阵线钉在了合肥,意味着不仅牢牢地锁死了江东政权的北上之路,还给中原政权南下江东留下了一个最可靠的桥头堡。

从此以后,曹魏政权只需要在合肥布防,就能将整个江东地区憋在长江内。

合肥的意义还不仅仅在国防层面上。

它更是国力的放大器!

只要合肥在手中,整个淮河以北就全都是安全生产区!

江东就算再富裕,它本质上也是在用江东一隅来对抗整个中原大平原的财富之躯。

渤海小吏

只要中原统一并且缓过劲儿来,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这五大平原的国家机器一开启,江东政权的消亡就只是时间问题。

自古守江必守淮,除了江淮间的层层水网可以给北方政权的推进进行层层阻击外,背后的底层原因也是秦并天下中最常说的那四个字,国力问题。

如果南方政权拥有淮河,那么豫州、徐州就将变成南北对峙的重要缓冲区,双方互抢人口,隔三差五武装抢劫,谁也没办法安心生产。

渤海小吏

北方不仅挣钱的渠道减少了一大块,而且处处布防的花销也因此大大增加。

此消彼长,北方政权的优势将不再悬殊明显。

合肥攥在北方手中,意味着它极大地压缩了你的国防成本,并解放了大片的优良土地。

合肥,某种意义上,就是曹魏政权的函谷关!

整个公元三世纪的东线结局也因此基本奠定!

孙策死后,曹操此时已经消除了所有明面上的军阀威胁。

不久,200年七月,袁军进军阳武(中牟北)。

双方大部队正式对峙在了曹操选定的决战地点,官渡。

渤海小吏

为啥要选择官渡?

三个原因。

1、从曹操方面来讲,如果继续在黄河的延津、白马等渡口进行阻击,由于此地黄河各渡口众多,很难堵死所有渡口,容易被人家偷袭。

2、黄河前线距屯田大本营许都较远,后勤成本较高,撤回官渡有利于缩短粮道并且拉长袁绍的粮道。

3、从袁绍方面来讲、过黄河后水网纵横,这片地方河流纵横,阴沟水,鸿沟水、濮水、济水、汴水、睢水等水网,袁绍军从兖州方向打过来基本不可能。

如果陆战平推,不仅穿越这一条条河流进行后勤补给来讲非常困难,还要考虑被兖州方向的曹军阶段退路。

渤海小吏

如果从西边走黄河线入洛阳盆地进行包抄的话,又有虎牢关等几座雄关被曹老板堵着,你很难打出来。

如果你从虎牢关西的黄河段登陆南下,你的后勤给养又非常容易被虎牢关方向的守军所截击。

渤海小吏

再加上官渡西面天赐了著名的圃田泽(其泽东西五十里,南北十六里),周围沼泽池塘密布,不利于步骑通行。

所以袁绍军队由河北南下想攻击许昌,只剩下了南下正面一条道可以走。

渤海小吏

官渡,是他的必经之路。

虽然决战地点被曹操选好了,但袁绍真的就按照曹操给出的牌走了吗?

并没有!

正面战场外,他开始了一连串的连环出招!

陆:最后一秒见分晓

公元200年八月,袁军主力来到官渡主战场,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分营对应阻挡袁绍,在此,双方开始了对峙。(绍进营稍前,不沙为屯,东西数十里,操亦分营与相当)

不久,两军正式会战,近五年没打过败仗的曹军罕见的在大兵团正式会战中失利,躲进营垒坚壁不出。

《武帝纪》中说“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


《袁绍传》中说:“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

《后汉书袁绍传》中说“遂合战,操军不利”。

咋输的史官不能告诉你,袁绍又是做了啥骚操作也全都藏起来了,肯定打的不好看,不然不会藏的那么严实,反正没像公孙瓒那么现眼,人家曹太祖至少还顺利逃回了营。

这还是曹操白马斩了颜良,延津杀了文丑,袁军士气低落的前提下,真不知道气势如虹的袁绍会骚成啥样。

躲起来了是吧,袁绍随后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向曹营射箭,箭如雨下,曹营中的交通需要蒙着盾牌走路。(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而行)

渤海小吏

袁军一边射箭,一边派军队冲击曹军阵营,刚刚战败此时还被空军压制的曹军士气已经开始低迷,在连着打了好几年的胜仗后,曹军军营中头一次出现了畏惧之色。(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

沧海横流显英雄,曹操派出了前期在黄河前线站台的战斗英雄于禁督守土山迎击袁军。

都特么怂了是吧!于禁!让他们见识见识咱泰山爷们的胆气!

于禁随后继黄河挫袁绍后再度大放异彩,带领泰山兄弟们力战袁军攻营,夺回士气!(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

曹操的工程部也加大了研发力度,随后发明了一种“霹雳车”,就是投石机,把袁绍的射箭高楼给轰塌了。(操乃为霹雳车,发石以击绍楼,皆破)

渤海小吏

天上不行改地下,袁绍又玩起了当年搞公孙瓒的地道战,曹操那面则挖了一道道的长沟进行防御。(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正面军事对垒中和曹操在僵持,袁绍别的战线也在同时布线,导演的剧本通常是很多条线的,他对你的打击是全方位的。

袁绍买通了曹操的身边人徐他等刺杀间谍,注意,不是一个人!(时常从士徐他谋为逆)

曹老板继典韦被他浪死后老天爷的第二次保镖馈赠挽救了他的生命。

许褚自打官渡开战后就几乎寸步不离曹操,所以这帮刺客根本抓不住机会。

直到有一天,许褚要歇班休息一下了,徐他等刺客带刀前来。

许褚刚回到宿舍,心中狂跳,汉末十年干黑帮搏杀存活下来的第六感让他觉得有问题!于是迅速又回到了曹操身边!(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

渤海小吏

徐他等不知道许褚已经归队,仍旧前来拜见曹操,结果入帐后发现许褚没走,脸色大变。(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

看到这个脸色,许褚迅速就明白了自己为啥心律不齐,然后虎痴咆哮搞死了这帮刺客。(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

渤海小吏

内部刺杀没搞成,袁绍仍然有左右勾拳打出来,袁绍派人勾搭老家汝南郡的黄巾余孽刘辟部叛变造反,随后袁绍命游击队长刘备带着河北兵前往相助,与此同时汝南有大量官员响应了袁绍。(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操应袁绍,绍遣刘备将兵助辟,郡县多应之)

袁绍同时打出了很多张牌。

大家看到的是黄巾贼被他撩拨起来了,实际上背后是他在当时曹操的豫州大后方下了大功夫,比如江夏军阀李通,跟袁绍本来没啥交情的,但因为屯于汝南西界,位置险要,所以他照例派了间谍做策反。(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屯汝南西界···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

李通最后是明明白白的拒绝了袁绍,还斩了袁绍的来使,但李通是个例,当时大部分官员都已经持观望态度了。(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

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所有的赋税与物资全部扣在手中不再往官渡前线运了,李通后来为了避嫌继续征调阳安郡的物资前去支援,被好友颍川赵俨看到后紧急制止:现在汝南全境都已经乱了,就你这还是咱的根据地,决不能再乱了,把征调迅速全还给百姓,中央那我替你说话!赵俨找到了颍川系大哥荀彧,荀彧让曹操下令免除了汝南的全境赋税。(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袁绍这个人从来就不怕剧情线复杂,演员众多,他最大的特长就是寻找你各种各样的弱点,然后集中给你爆破出来。

继汝南跳反后,各地开始了观望,官渡如果出现了问题,曹操全境将风起云涌。

刘备自从被袁绍派下来之后,开始大肆劫掠汝水、颍水之间,自许都以南风声鹤唳。(刘备略汝、颖之间,自许以南,吏民不安,曹操患之)

渤海小吏

就在曹操挠头刘备又嘚瑟的时候,兄弟曹仁对他说:刘备率领的是袁绍的部曲,用的不一定顺手,我现在就去灭火,一定拿下!(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

曹操于是点出了骑兵部队交给曹仁,再次部署闪电战抽刘备,玄德公最害怕就是你突然地出现。

曹仁率骑兵突击后,照惯例再次打跑刘备,并击破刘辟军屯,尽数又震慑安定了汝南的反叛诸县。(操乃使仁将骑击备,破走之,尽复收诸叛县而还;备走,遂破辟屯)

袁绍在刘备被打回来之后又派了别将韩荀钞断西线,曹操再次派出曹仁在鸡洛山大破之。(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於鸡洛山,大破之)

渤海小吏

一次又一次打鼹鼠般的出招均被曹操惊险化解,袁绍渐渐看明白了双方的将领独当一面的差距,原来天皇巨星还是他自己,我还是跟他拼巨星吧,开始收拢剧情线不再分兵出击。

也是在这个时候,刘备再次出逃成功。

刘备对袁绍说:我去帮您联合刘表去,顺便再回汝南帮您打敌后游击,袁绍由于不想再自己出血,于是归还了刘备的本部部曲令他又遛去了汝南。(备还至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刘表,绍遣备将本兵复至汝南)

刘备这次又和当地的小军阀龚都合作捣乱,人数只有数千人,曹操一个轻视派了蔡杨对战刘备,结果被玄德公干掉。

刘备同志在汉末的一系列战绩中通常有这么一个特点:兵不能多。

我相信要是都是三千人对打,咱玄德公一定会斩获汉末主公圈的对战之王桂冠。

咱们向来擅长打逆风仗,人越少往往战果越惊喜,就算输了咱也无限续航超长待机。

你放心,咱永远都能跑出来。

总体来讲人千万不能多,一多刘哥就爱到处关怀送温暖,后期分兵二爷以及法正在身边后就好很多了。

二爷是军事奇才,所以自大头兵干起前面几十年没打过大牌仍然最后能威震华夏。

但二爷这种武圣毕竟少见。

大爷是几十年刀尖舔血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老兵不死,但前面我们说曹操人家有爹起步随便作时的问题出现了,大爷技战术成型期间营养不良,导致了大爷有着太多的战场生存智慧,却大兵团作战水平感人。

斩蔡阳后,大爷此时又回到了他最熟悉的状态,手中是走南闯北仍然活下来的不死老兵们,几千的人数指挥起来也脑子够用,所以在汝南大后方顺利扎下了根来。

刘哥在汝南又楔进钉子的同时,官渡战场上两军花样相持了两个月,曹操开始越来越困难。

因为袁绍虽然不从别的方向分兵了,但他又派遣了大量的小游击劫粮队不停地钞截曹操的粮道。(贼数寇钞绝粮道)

渤海小吏

在袁绍一次又一次全方位的出招下,曹操感受到了公孙瓒的恐惧。

近臣刺杀、招降后方、刘备捣乱、西线迂回、钞绝粮道、这个人怎么如此可怕!

怎么我四面八方全都是敌军主力!

怎么所有的情报汇集上来后没有一个地方不出问题!

兵少粮缺,士卒疲惫,曹操开始打退堂鼓,打算再次收缩兵力回许昌进行保卫战,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昌。

这是个比较关键的时间点,史书中载:“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这个数字比较值得商榷,因为对面的袁绍是近十万的大军,官渡不是关隘,你一万是托不住十万的。

尤其在双方对阵官渡之时,双方是数十里屯兵对阵的。(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

一万兵屯数十里就比较搞笑了。

为啥会这么说呢?

旗鼓相当的人数被袁绍打的出不了营你说难看不难看?你咋下这个笔?只能说曹操此时是一万人,对面他娘的欺负人啊!

但是人家史官还是很厚道的哈,前面给你线索让你细品了。

这个“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被史官作文章的来源应该是后面荀彧给曹老板写信的那句“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但这是荀指导的一个比喻,五年前曹操要去抢徐州时荀彧曾经这么说“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当时的曹操还在和吕布咬着,哪里拨的出十万人去抢徐州。

这就是种合理的夸张劝谏法。

回到荀彧给曹操的回信,这个关键点上,荀指导这么说:“眼下咱们军粮虽少,却还比不上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仅以敌十分之一的兵力,就扼住敌人咽喉整整半年了。

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您再挺挺吧。

其实我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看一遍《荀彧传》,这是劝人听自己话的金牌教科书:有理有据的拍马屁,设身处地的讲问题,坚定信念的说建议。

都跟沮授似的,天天就他最能,他说的不听就闹情绪别人都是傻X,这种下属还是早踢冷板凳上去好。

能提出正确看法方针的在我国永远不是少数,因为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

能让领导听从你的正确方针并跟你一条心实施的是才是真正的国士大才。

荀彧从来不说自家老爷们不行,啥时候都是都是我们家曹操最猛最棒;

咱孔明丞相在刘备下令打孙权的时候也啥话都不说,因为知道决定已经下了,我尽己所能的足兵足粮稳定后方就好了,最大能力的帮自家爷们去赢,输了我也有办法擦屁股,这才是真正牛的大才。

千万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对谁都尊重客气些,不平衡时就想想人家荀彧,想想人家怎么调教自家老爷们的。

如果荀彧的案例还不深刻再听听人家贾诩咋说的,曹操问贾诩:老贾,现在你说咋整?

贾诩说:领导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因为您想的全,您一直稳扎稳打,咱马上就会出现转机了。(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啥叫正确的废话,这就是!

但这又是价值连城的废话!

这种领导人已经快崩溃的时刻,最需要啥呢?

安慰!安慰!你最猛,你最棒小伙子的安慰!

让他挺起胸膛去继续执行正确的战略方针——继续坚守待变!

两大参谋长不让你退的原因在于,本来你正面就打不过人家,现在好不容易已经僵持了很久,一旦退,士气就会急剧下降,社会舆论也将一边倒的倾向袁绍,原本此时还在观望的危机就会集中爆发!

你根本没法退!

但是,实话不能这么说!这么说曹操就该彻底崩溃了!他此时的心理压力已经太大了,不能再吓唬他了!

两位大分量说的重点都是:爷们我就知道你行,你马上就要弄死他了,像过去弄死别人那样,爷们咱再挺挺!再坚持一下!

结果就是:操从之,乃坚壁持之。

让别人心甘情愿的跟着你的思路走,这才叫有效的提建议。

荀彧在帮曹操踏下心来的同时命令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的大规模运粮队编制,甚至派出了总预备队的禁卫军去护送粮草,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

一场战役,最难的,就是等待。

等待的最关键一点,先为不可胜,再抓别人的空子。

曹操在耐心等待的时候,发现了袁绍的空子,此时袁绍的数千辆运粮车就要到达官渡军营,参谋长荀攸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车这一半天的就到!护送军粮的韩猛骁勇但轻敌,赶紧去劫粮!

说句实在话,曹操和袁绍两位高手在间谍方面都做到了几乎互相打明牌的地步。

袁绍能够把杀手安排到曹操身边,曹操生死存亡的运粮情报也是掌握的明明白白动不动就劫粮打游击,曹操那边同样也是如此,你的情报他也打听的八九不离十。

高手过招实在是太好看了!

曹操问荀攸:派谁去?

荀攸说:徐晃!

曹操于是派徐晃和史涣攻击韩猛。

瞅瞅这布置,一个是黄巾军底子的降将徐晃,一个是自己人沛国老乡的史涣,支部建在连上,出击必须有政委,两人最终不负众望成功将袁绍的军粮烧毁。

这是整个官渡之战的第二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

我们要高度关注,记住此次截击!

因为这次截击,使得袁军也开始乏粮,也正因为这次截击烧粮,才显得后面的那次最终一击那么的重要。

又坚持了一个月,曹操快撑到极限了。

因为真的快没粮了,士卒们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

在这个时候,曹操无可奈何的使出了没有退路的激励大法,对运粮的士兵们说:再给我十五天,十五天必破袁绍,不再辛苦大伙了!(操见运者,抚之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这句话一出,意味着曹操将自己的一生成败命运变成了15天的倒计时!

15天到后你要是还没拿下,士气就将彻底崩盘!

但是,他已经没办法了!不这样连现在都撑不过去了!

回到大战之前的那个疑问,袁绍该不该尽起主力来逼曹操呢?

此时此刻已经有了最现实的回答!

他全程都在调动曹操压着打!曹操已经被他逼到油尽灯枯!但他仍然手有余粮心不慌!

十月,袁绍再次运来了那名动历史的一次军粮,淳于琼等五将率万余人护送军粮到了袁绍大营北40里乌巢。(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

渤海小吏

此时此刻,袁绍收到两条建议。

一是打不死的沮授再次献计: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止曹操偷袭。

一是许攸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昌。

袁绍全没采纳。

沮授说的正经是个好建议,此时此刻时间就是胜利,军粮是最关键的,多加防备没坏处,但这位反战捣乱分子说啥估计袁绍都不会听了。

但凡他要是有贾诩的做人水平,官渡之战最终就将彻底改写了。

至于许攸的建议则完全没必要,因为曹军已经到强弩之末了,袁绍已经收到间谍消息了,曹操没粮了!毕竟后面许攸都知道的事袁绍不会不知道。

1、我再等几天你就彻底完蛋了,我为啥要节外生枝的派轻骑去打许昌?

2、之前派过那么多轮了,还是我自己的正面战场靠谱。

啥也别说了,时间老人就是我袁绍的亲爹!

但是,此时此刻,老天最大的一次天平倾斜出现了。

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被留守大本营的审配抓了,许攸大怒投奔了曹操。(会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怒,遂奔操)

河北的党争闹到了最后,这此许攸叛逃成为了整个官渡之战的最后一个必然的意外。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给乐的呦,光着脚跑出来迎接。

渤海小吏

双方见面后许攸问:还有多少粮?

曹操说:“也就还能打一年吧。

许攸:想好再说。

曹操:半年。

许攸:你又说瞎话。

曹操:我逗你玩呢,还有一个月。

许攸说:别特么废话了!你没粮了!已经到生死存亡关头了!”(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曹操满脸懵逼思考袁军间谍已经让自己这连比基尼都穿不上的时候,许攸给曹操点出了袁绍的关键弱点:不光你缺粮,你上回烧粮之后,袁绍也缺粮,现在存货也没了,只有三天的粮,但第二批粮草已运到乌巢,你要是再烧一次,袁军必然粮尽崩溃。(袁氏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说到底,曹操这的间谍比袁绍还是差着意思,毕竟人家袁绍已经知道他粮尽了,而对方致命的情报却需要许攸投降送过来。

许攸的投降和建议被曹操迅速拿到了参谋会上讨论,继续全都在疑惑,只有荀攸和贾诩说:老板!到了决战的时刻了!(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曹操决定,拼了,亲自带队出击乌巢!

许攸有没有可能是假降?

很有可能。

也许在乌巢等待他的将是一个超大的陷阱。

但曹操没得选了,因为他是弱者,正面会战打不过,粮草给养跟不上,间谍渠道拼不过,四面八方全他娘的是楚歌!

弱者生死关头永远没有选择,他只能赌,赌许攸是对的,他不剑走偏锋根本就赢不了!

下一个决策问题来了,为何你要亲自去偷袭乌巢?派别人去不行吗?万一是圈套呢?

这就是显示曹操魅力和脑子的时候了。

这种事,属于成就赢了,不成必死,属于关键时刻的一锤子买卖了!

你要去的是敌人后方,路途中会有层层设防与干扰,派别的人去很容易就虚了,就砸了。

一旦中途打了退堂鼓,就彻底无力回天了!

不是他曹操自己带队,根本没人能搞这种敌后偷袭!

曹操令曹洪荀攸守营,自带五千精锐冒充袁军奔乌巢而去。

曹操最后时刻,选择了自己带着最精锐的亲卫部队去玩命!

这就是最关键时刻,头脑对战场及大势判断清晰的卓越体现!

我虽然哪哪都输你!但我赢就赢这上了!

半路上,曹军全用袁军旗帜,衔枚绑马口,每人都抱着干草,路上碰到巡查的就说“领导怕曹操截营,增兵防备。

曹操的烧火分队在一路天佑的情况下顺利到达了乌巢,然后迅速在乌巢外围放起了大火,袁军营中开始惊乱。(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

乌巢辎重多,核心的都在大营内,淳于琼紧闭营门,曹操关键的火把扔不到乌巢内营。

人家淳于琼并没有乱,更没有演义中的喝大酒,紧紧的守住了大营。

时间迅速流过,及至天明。

营内的淳于琼看到了曹操兵少,曹操本人还亲至,于是出营迎击曹军要拿下这场官渡大战的最大功勋。(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

双方展开了肉搏,曹操势不可挡,淳于琼看到对面简直五千疯子神经病,于是撤退回营坚守,但是曹军他已经压不住了,已经疯了一样的咬住他展开了最后的搏命之战!(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与此同时,乌巢火起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官渡前线,袁绍司令部开始了紧急讨论,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张说:“曹操营寨坚固,一定不能攻克,如果淳于琼等被捉,我们都将成为俘虏。”

郭图认为要围魏救赵,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

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拿下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派轻骑救援乌巢。

这成为了袁绍此次官渡战役中的几乎唯一一个失误,但却就输在这最致命的失误上了!

并非是说他围魏救赵的不对,而是乌巢火起,你马上也要面临无粮的绝境,也到了最后关头,你应该像曹操一样,亲自带队攻打曹军大营,而不是仅仅派部将去。

尤其这个部将在去之前就表达了信心的严重不足。

玩命的时刻,只有自己最靠的住!

袁绍的这唯一的一次决策失误,导致了满盘皆输。

那边曹操此时仍在和淳于琼肉搏,忽然探马来报:“袁军的救援快来了,请求阻击部队”(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曹操发狠道:“分他妈什么兵!等敌人到我背后时再来跟我报告,现在全军死战干死淳于琼!”(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这种魄力!这种押上全部的往死里拼的决定!曹操要是不亲临战场谁能说得出来!

渤海小吏

四百年后,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的精神打包同时重现,曹军知道有死无生,领导连命都不要了,于是怒气值、武力值一大堆值全部爆表!终于击破淳于琼军,乐进阵中怒斩淳于琼,拿下乌巢!

渤海小吏

官渡之战的最终胜负,随着乌巢陷落,彻底见分晓!

渤海小吏

曹洪在本营靠着剩下的军士死命拖住,高览、张郃在曹营前久攻不下,随着乌巢战败淳于琼全军覆没,张郃高览临阵倒戈,烧了攻坚器械归降。(郃等闻琼破,遂来降;二将闻琼等败,遂奔操;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

张郃带队归降的时候,曹洪拿不准主意,荀攸对曹洪说:张郃的计谋不被用,大怒而来有什么可拿不准的!欢迎张、高二位将军弃暗投明!(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

张郃本传中,说因为郭图又陷害他了,所以他投降了。

实际在别的人物传记中,都是张郃听说淳于琼败了,于是就投降了,荀攸在受降时也是明明白白的说“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其实就是河北党争到了最后一刻还在继续,张郃心中不痛快,一看淳于琼那败了,自己就做了判断,于是投降了。

河北败于党争,是真正的原因吗?

曹军这边其实也已经大部分将领都和袁绍通过信了,河北虽然有党争,但曹操这边潜在的叛徒可一点也不少!

曹操要是不自己亲自攻坚乌巢,可能五千打一万的攻坚军营最终还斩首淳于琼吗?

基本不可能,遇到点困难也就都变成张郃了!

袁绍的援军马上就杀到背后的时候还没拿下呢!

曹操顶住所有压力继续攻坚在最后一刻才最终拿下的!

这里面犹豫哪怕五分钟,做错一个战略部署,胆子虚上哪怕一点点,最终的结局都将天差地别!

就算是曹军烧了乌巢,袁绍没有粮了,但实际上曹操也没有粮了,如果袁绍最终也孤注一掷带队打破了曹军大营,是怎样的的舆论效果其实同样非常不好说!

最起码袁军士气不会崩,也许袁绍还能以逸待劳的等待曹操还营再打最后一家伙!

说到底,这场史诗级战役,在双方两位大神见招拆招到几乎再没有秘密的时候,老天爷最终将机会五五开!分别给了两个汉末大神一次机会!

谁最狠!

谁最豁的出去!

谁能亲自带队拼上所有的筹码!

谁咬牙能咬到最后一刻的那一位,就是最终的天选之人!

渤海小吏

曹操放火归来,看到张郃已经归降当场给待遇,封为偏将军,并赞其韩信归汉,然后整理部队对袁绍展开了大反攻。

辎重粮尽,大将叛逃,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

袁绍带着儿子袁谭领800多轻骑弃军逃走,曹操猛追一日一夜至延津,缴获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

被袁绍抛弃的部队有八万人,史书中说是“伪降”,咱也不知是咋判断的,总之全部被坑杀。(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又一个类似于“白起长平”的难题,不杀就都跑回老家了没俩月又来打你了,招降收编已经没粮食了根本养不活。

所以,定性“伪降”,最合适。

但无论你多不得已,“杀降”永远会不祥的,既然参赛了,就永远要承担每一次不得已的后果。

时近一年的官渡会战,以袁绍的彻底失败告终。

渤海小吏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颗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黄星,在这十年汉末的血腥剧本下中,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绝境下,再一次的杀了出来!

说到底,袁绍这辈子一到大局收官就崩盘,他输在哪了呢?

他导演汉末崩塌,董卓突然入洛阳他哆嗦了;

官渡最后一刻,他安排小弟去攻坚。

他这辈子说到底,输在了最后关头把自己豁出去的那股子狠气!

一个洛阳,一个官渡,他输的这两场大戏,都是得天地灵气,夺日月精华的顶级皇权大戏,老天自然也会给你压上最沉的砝码去试探你的成色!

看看你担得起这皇冠之重吗?

最顶级的荣誉殿堂以及战利品,当你为之厮杀搏命到最后一刻时,永远不会出现你人在帐中坐,捷报远方来的可能。

它需要你去献祭出自己的一切!

高祖于成皋荥阳;

光武于昆阳河北;

魏武于濮阳官渡;

唐宗于虎牢玄武,无不如此!

你需要狠到把命搭进去的跟他拼了,才有可能拿下这亿万人仰望的桂冠!

不然凭什么你的子孙将来可以抽血天下!凭什么你的灵位可以享受最高供奉祭祀!

当你对面的那位,他纵然诸事不利,纵然身陷重围,纵然下一秒就要失败了,但他永远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以命敬苍天之时,天命九鼎也就算是彻底改姓易主了!

公元200年冬,官渡。

汉末纷乱的历史轨道,定下来了。

柒:曹公扫北,险定乌桓

官渡大败后,袁绍就此完了吗?

并没有,此战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袁绍不再有庞大优势了,曹操则成功续命,在最后一口气时缓了过来。

袁绍大将蒋义渠在黎阳收拢了败兵,稳住了阵势,曹操也并没有追过黄河彻底剿灭袁绍团伙。

官渡鏖战终于胜了,曹操缓过了一口气并杀了袁绍的八万降兵,但他此时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袁绍大败亏输,但人家四州的家底仍然在。

袁绍回到冀州后,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稳定了四州局势,这场大败并没能对他有什么致命的打击。(冀州城邑叛绍者,绍稍复击定之)

战后,曹操收缴的战利品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曹操收缴了袁绍机要处的一大批文件,然后当众全都烧了,表示:当时以袁绍的强大,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同志们呢!(操收绍书中,得许不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曰:“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况众人乎!)

但是吧,《魏略》中还记载了一些背后的故事:说袁绍败后啊,曹操派人搜袁绍的机要室找到了这些通敌证据,这堆书信中少了曹操间谍名单中的一个人,没有前面那位汝南抗袁英雄李通的书信,曹操说,这一定是赵俨的原因,李通才没留下这把柄。(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

这里面说明了两个问题:

1、曹操手中早就有一个通敌名单,袁曹两位大佬真的是间谍到了互相明牌的地步。

2、曹操详细的记录核对通信的名单后,作秀把书信都烧了。

后世很多人说曹操此举着实阴险,但是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不这样做的人是根本不配领导一个大集团的。

大量的人都是墙头草,虽然都可以既往不咎,但要明白,这种人今后最高就是中层级别了,不是说他不是好同志,毕竟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算计,但是对于你曹操来讲,这种同志,可有可无,没必要去浪费重点岗位培养了。

官渡鏖战这种级别的试金石永远不会再有了,记录这个书信名单后有一个最关键的好处,你从此知道哪些人可以彻底放心委以重任了!

不是说“陈宫们”不能用了,而是说“陈宫们”不能再安排关键事了!

渤海小吏

领导同志们,小心陈宫啊。

渤海小吏

201年,曹操又犯病了,解袁绍这套卷子太难了,他想换换脑子去打刘表,结果荀彧说:袁绍新败,上下离心,现在正要趁他病要他命,要是远征江汉,人家袁绍缓过来以后咱就白打了,你给我老老实实做河北卷!

曹操又被二哥拉回来了,四月,扬兵黄河,击破袁绍仓亭守军,彻底收回了黄河南岸的所有据点。

渤海小吏

注意仓亭位置,此时曹操刚刚彻底和袁绍划黄河而治

随后曹操回许都南下打在汝南落草的刘备。

刘备听说曹操又来了,知道汝南这回是彻底没法呆了,撒丫子又跑了,投奔刘表去也。(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

随后开始了又一轮长达八年的保安生涯。

上天苦你心志,空乏你身的同时,也在安排一位经天纬地之才迅速长大!

你刘家虽然天运已远,但老天终会给你坚韧不拔的一生兑现合理奖励的!

玄德公,再坚持一下吧,就要转运啦!

渤海小吏

袁曹这场双强争霸,曹操惨胜,袁绍大败,但双方基本上算是拉回了同一起跑线,大有论持久战的趋势了,不过一年后,袁曹之间的最关键变化出现了。

这可比官渡之战要重要多了!

202年5月28,袁绍发病而死,幼子袁尚继位,袁曹间的对峙,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因为袁绍留下的这一摊,是个除了他袁绍外,谁也摆不平的摊子。

袁绍在,意味着民心,将心,士族心的三位一体。

他在河北深得民心,死后河北百姓悲痛,他对当地的控制力也无与伦比,大败后就迅速平定各地叛乱了,局势也彻底稳在了黄河一线,曹操根本不敢追过来。

他这一不在了,意味着也许你袁家还有些民心,但将心和士族心都将离你远去!

因为你留下了一个注定坍塌的权力结构!

袁绍据青幽并冀四州,他令长子袁谭领青州,次子袁熙领幽州,外甥高干领并州,他喜欢的小儿子袁尚跟他在冀州。

这意味着大儿子会培植青州势力、二儿子会培植幽州势力、小儿子会扎根冀州势力,都是儿子,谁能服谁呢?

曾经沮授劝他不要这样,兄弟间窝里斗,将来这都是事。

袁绍的说法则是,要每个孩子各领一州方便他观察能力。(孤欲令四兒各据一州,以观其能)

沮授说;这是祸乱之始。

听上去确实挺昏招的,后世又是一堆骂,但其实挺没有办法的。

他袁家真正的顶梁柱们早在好多年前就让董卓全灭门了,他不用儿子用谁呢?

作为对比,此时曹操在干啥?关键的岗位用的谁呢?

是,曹操没用儿子,但他用的都是兄弟!

夏侯惇、曹仁、夏侯渊,这三个人从最开始就永远是最关键的三个岗位,包括后来曹操统一北方后也是这哥仨一人一个方面军,特种兵大队长是曹纯,许昌看着献帝的是曹洪,人家全是兄弟在撑腰!

这个世道,用外人不放心啊!

渤海小吏

袁绍不像曹操有这么一帮能干的兄弟,他只能把地盘分给儿子。

把地盘分给沮授郭图就没问题啦?

只会把党争变得更加扩大化。

封儿子到地方做长官其实在他在世时根本不叫事。

对于曹操那也一样,他要是死袁绍前面了,曹氏集团搞不好也得土崩瓦解,那几个兄弟不见得就会保着你曹丕曹植共渡难关。

因为几千年的历史经验都摆在那了!

根本就没有所谓同心同德的权力结构!

只有稳固能控制住的权力结构!

袁曹间争斗的最关键一点,其实就是两个大佬的寿命!

这是一场拼命的比赛,谁先走人谁完蛋!

很遗憾,袁绍先走了。

你袁家,也该完蛋了。

公元202年6月,袁绍病死不久,袁家开始内乱。

袁绍由于喜欢小儿子袁尚,很早之前就已经将他长子袁谭过继给他死去的哥哥袁基了。

这也就意味着从法理上讲,袁谭早就失去继承资格了。

但是,袁谭跟他这位过继的爹一样,很有些能力,得到了辛毗、郭图的颍川派拥护,但是和逢纪、审配相当不对付。

袁绍一死,河北党争大战正式打响。

袁绍死后袁尚被审配等拥立为继承人,袁谭自青州来奔丧发现黄花菜都凉了随后被弟弟安排驻军黎阳顶曹操,还安排了逢纪去做监军。

袁谭到了黎阳后说兵不够,赶紧给我增兵,被袁尚拒绝,袁谭杀了逢纪表示自己出离愤怒。

九月,曹操带兵欺负他大侄儿们来了,袁谭袁尚败退固守。

半年后,203年三月,曹军大破袁谭袁尚的阻击,四月,将战线推进邺城。

这个时候,郭嘉对曹操说:“领导,差不多别打了,咱一走他们就得掐,咱现在假装回去打刘表,让他们哥俩先掐,咱再上手。”

五月,曹操留贾信屯黎阳,还军许昌修整内部大整风 。

曹老板在这次回许昌开大会的时候出台了功过赏罚的军法明文规章制度。

曹操说啊:古时候打仗的将军们,要是在外面打输了,家里面人也得受罪,这些年咱们一直是赏功不罚罪,太不正规了,今后再出征,败者抵罪扣爵位哈!(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此令一出,充分的说明了曹老板终于混到了店大欺客的地步了。

曹操走后,袁谭袁尚外松了于是内部开始紧,袁谭被袁尚打回了平原,眼瞅要被打死,袁谭向曹操叔叔求援。

十月,曹操军至黎阳,给儿子娶了袁谭的闺女表示合作,袁尚听说曹操北来,于是扔了平原回到了邺城。

曹操这次北上后,河北局势开始土崩瓦解,大伙都看出来了你们内斗的哥俩弄不过曹操,驻守阳平的吕旷、吕翔打响了叛变第一枪,率众投降后封为列侯。

204年正月,曹操遏住了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二月,那边曹操明明白白的整理水路准备大规模调粮干你了,袁尚仍然神经病般带队攻打袁谭,留下了苏由、审配守邺城,攘外必先安内似乎是个基因里的本能冲动。

曹操进军到洹水,苏由跳反和审配在邺城内对战失败后逃出城归降,易阳令韩范、涉县长梁岐举县投降,曹操攻邺城。

五月,曹军挖沟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

七月,袁尚回军救邺城,曹操夜袭,其将马延、张顗等临阵投降,袁军大溃败,袁尚跑路去了中山,曹操尽获其辎重,得冀州牧印绶节钺,曹操派降者拿着印绶符节示威邺城,城中崩溃。

八月,审配侄子审荣夜开所守东门投降。

邺城破后,袁绍外甥并州高干投降。

曹操随后祭拜了袁绍,坟前哭给河北人看。

渤海小吏

哭完还安慰了一下嫂子,把人家的宝贝都还了回去,还给养了起来。(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

九月,曹操下令先是免了今年老百姓的赋税,然后彻底打击河北豪强。(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河北作为战败大蛋糕,不给你们河北土豪都消灭了怎么给我们这帮谯县颍川的兄弟们分蛋糕?

作为最大受益者,曹操退还了兖州牧,自己做了冀州牧。

天下金角还是要比交通枢纽的兖州更合适做根据地的,也就是他!能从四面八方受敌的兖州杀出来!

这也是古往今来的唯一成功案例。

曹操围邺城的时候,袁谭攻略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等袁尚败后,袁谭开始奔中山要他兄弟命来,袁尚奔幽州,袁谭并了袁尚的余众。

曹操比较愤怒,我刚当了冀州牧你就来砸场子,于是给袁谭写了封信,说你违约了,你家闺女我们不要了,把袁谭闺女退货后开始进兵。

袁谭怂了,连平原都不敢待了走保南皮。

205年正月,曹操大战后弄死袁谭,诛其全家,冀州彻底平定。

同月,幽州的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反攻袁熙、袁尚兄弟,曹操还没打,袁家哥俩就被赶出了幽州投奔乌桓,焦触等举其县投降,封为列侯。

四月,黑山张燕率众十馀万降,封为列侯。

八月,曹操将乌桓赶到塞外,并州高干复反。

206正月,曹操西征并州,围壶关三月拿下,高干奔荆州,被上洛都尉王琰斩杀。

袁家的势力除了袁尚、袁熙的流亡政府外,就此被基本扫平。

乌桓因为是公孙瓒的世仇所以袁绍跟他们玩起了通婚,这些年关系相当不错。

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当时基本成为乌桓自治区,统称为三郡乌桓,辽西单于蹋顿最强,是袁绍哥们,袁尚哥俩就逃那去了。

接下来,进入了郭嘉先生专场。

打乌桓是很多人反对的,理由是袁尚如丧家之犬,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一趟太远,刘备队长现在已经在刘表那站住脚了,万一他窜动袭击许昌咋整?

郭嘉再次站出来给曹操宽心:打你的!刘备想恶心人不假,但刘表那不会放心刘备的!倒是咱们打乌桓,胡人必定认为咱们不会打,必能一鼓而定!袁绍对胡人有恩,只要袁尚活着,就一定是隐患!

曹操同意了。

郭嘉的这个建议目前来看是没问题的,刘表和刘备的关系被他算的很准,袁家哥俩和乌桓也确实应该消灭,而且打他们此时来看并不困难。

乌桓的老巢在柳城(朝阳县),当时去辽宁地区的行军路线是从无终(蓟县)出发,沿着滨海大道过碣石(昌黎北),再穿越辽西走廊,叫做“傍海道”。

渤海小吏

曹操为了扫灭乌桓此时已经开挖了幽州运河为后勤做准备,自呼沱水入泒水开凿了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入潞河开凿了泉州渠将粮道通向大海。

渤海小吏

物资能从中原源源不断的运到北方,沿着傍海道,大军一边走,船一边运,沿途的后勤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是,那一年天公不作美。

五月,曹操率军到达无终,不久开始下雨。

北方的雨按说下过就完,但那年大雨没完没了。

那个年代,到了山海关基本上就算世界的尽头了,基础建设是很差的,那个年代也没有过剩产能给你满世界修八车道。

文明边缘的道路往往是需要老百姓们自己走出来的。

结果就是这没完没了的大雨把入关线路给浇垮了,泥泞低洼,车马舟船全没戏,曹军走不动了。

人家那边早早也得到了消息,乌桓人开始在辽西走廊的必经之路上设防。

按理说,天时不在,你该认命撤兵了,不过这个时候当地的豪族田畴献策,说还有一条小路可以到柳城!

有一条出卢龙塞经平冈至柳城的五百里西汉故道可以到。

这条道路年久失修,需要在崇山峻岭中开辟新路,而且沿途条件极差。

但曹操决定,接着打!

与此同时,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军缓慢,乌桓早晚会知道!不如抛弃辎重,只带精锐部队神兵天降去!”(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本来曹操此时决定再打就已经很不正常了,因为路不通的情况下军队是非常脆弱的!结果郭嘉表示脆弱不要紧,咱们要更加放飞自我,把辎重都扔了!咱来个千里袭人!打他个出其不意!

等你到那的时候早半死不活了!你还怎么出其不意!

历史上这种案例只要成功了你放心一定会名流千古的!

因为死999个就活下来1个还不该大书特书吗!

曹操此时五十多的人了,又浪上了!

曹操认为郭嘉说的真好,豪气干云的过把瘾去了!(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曹操亲自带队,带着精锐扔了辎重杀向辽宁,开始了五百里的惊悚越野,自卢龙塞(遵化喜峰口)经白檀(承德),平冈(辽宁喀喇沁),穿越鲜卑人的王庭,最后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

渤海小吏

此时已经是农历八月份了,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已经上班了,曹老板却进东北了。

渤海小吏

不仅寒潮开始袭来,曹操走上这条路才明白为啥这条路成为了故道,两百里找不到水,沿途还看不到粮食给养,杀马数千匹为粮,凿地三十余丈取水。(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悲壮啊!

浪啊!

就这样,行军至距离柳城二百里处,乌桓人发现了。(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二百里是个啥概念呢?

就是人家乌桓可以从从容容的坚壁清野让你找不到一粒粮食,然后把城头堆满石头等着砸死你,最后吃饱喝足养好精神的迎接你这帮叫花子的到来。

这也意味着郭嘉同志这次的神兵天降一丁点用没有,而且还把曹操扔到了一个极险的境地!

你是没有给养的!你连珍贵的战马都杀了几千匹了!人家妥妥的不用打饿都饿死你了!

但是吧,真的架不住命好。

你这浪,对面也浪。

蹋顿跟颜良一个德行,带着数万骑兵准备来打曹操一个立足未稳了!(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

即便这样,对比曹老板的巨浪,蹋顿顶多算是小浪,人家就算放弃巨大优势仍然能占你疲惫之师的便宜来。

两军在白狼山突然遭遇了。

曹操军心此时是不稳的,是很怂的!因为这五百里叫花子路走下来还能有什么士气!对方还是数万骑兵!你阻挡骑兵的战车还远远的落在后面呢!(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

就在这个时候,山西猛男张辽站出来了。

张辽意气风发展开战斗宣言!咱跟他拼了!

曹操登高观望乌桓阵营,发现乌桓军阵还没有整队。(公登高,望虏陈不整)

张辽又得那说咱跟他拼了吧!结果曹操说你行就你上!把自己的帅旗给了张辽,让张猛男去给少数民族同志开开眼。(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

后来的孙十万先生就是对合肥将领的工作履历了解明显不够,他要是知道张辽同志在十年前就是这种猛人,他就不会冒冒失失的自己去现眼了。

白狼山大战,张辽带队冲锋,乌桓大军被强弩之末的百战曹军冲垮,曹纯的虎豹骑特种部队在乱战中捅死蹋顿(纯部骑获单于蹹顿),随后乌桓崩溃,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曹操一战解决辽西问题。

袁尚等人失去了最后的依仗,兄弟二人逃奔更东边,割据辽东的公孙康。

你说这一战,跟郭嘉有啥关系吗?

总结一下,最后赢在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上。

一个中心:

曹操那世所罕见的好运气。

三个基本点:

1、对面浪。

2、曹操打十年硬仗后灵感捕捉的那稍纵即逝的战机。

3、张辽威猛,虎豹骑给力,乱军里中彩票了!

说句实在的吧,要不是曹操洪福齐天,最后全都得折在东北!

此战之后,郭嘉因操劳过度病逝,年36。

那五百里是在条件太恶劣,郭嘉身体一直又不好,算是为了革命工作拼了。

此战过后,曹操无比后怕,深感自己年老轻狂,不仅回去厚赏之前不让他打的同志们还主动表态:是我不对,虽然赢了,但那是老天恩典,你们说的对,今后继续提建议,我这道歉了。(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曹操打完乌桓后就班师了,是他自己的主意,有辽泽阻隔,强弩之末,打不动了。

渤海小吏

曹军班师,不久,公孙康送袁尚、袁熙首级而来,同志们问曹操为啥,曹操说“他们跟袁家没交情,咱们打反而让他们抱团,咱撤军公孙康必然把二袁脑袋送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至此,曹操彻底扫平了中国北方。

渤海小吏

自199年夏袁绍嚷嚷南下,到200年秋曹操官渡大胜,直到七年后,207年底,曹操才终于扫灭了袁氏的所有势力。

这其中,所有的质变发生,曹操最终拿下北方四州,都是在202年夏天,袁绍病逝后发生的。

袁绍死,汉末开始清晰。

袁绍这个顶级导演,导演了汉末的这出崩塌大戏,并自导自演了分久必合的上半集,最终以自己尴尬过世完成了对于中国北方的彻底交付。

还是那句话,曹操和袁绍,都是顶级人主,短短的时间里,谁都没能建立起铁桶般的行政制度,关键都是看谁的自己人更给力。

袁绍这几个熊孩子最后的打来打去,其实早在袁绍自己跑到河北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董卓杀了袁氏一族,袁绍身边没有家里人帮着撑场了。

即便如此,袁绍用儿子后双方的自己人都还算能撑住场,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两位大佬必须都在场。

谁先退场,谁的统治网络就必然再没有第二人能拢住。

很遗憾,袁绍先退场了。

他袁家,也就该退场了。

曹操这个汉末很不起眼的路人甲,在曾经的大哥袁绍谢幕后,最终成为了中国北方的主人。

一路艰辛,多般坎坷,多次濒临绝境,多次峰回路转,多次死里逃生。

他如同所有的开国雄主一样,能打,多智,知人善任,能从一大堆建议中找出那个最优解,但仍然有最重要的两点:

汉末群雄中的最大运气和最长寿数!

统一完中国北方后,曹操已经拿下了中国的三分之二,有钱有人的地盘全都在曹操手上攥着了,连年的征战也使得全军都疲惫不堪,按理说,他需要暂时停下脚步了。

因为他需要对自己的内部进行整理,眼下虽然烟花般绚烂,内部却危机四伏。

地盘需要消化,班子需要调整,制度需要建设,民心需要安抚,太多的事需要去干了。

但是,他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南下了。

他几乎放弃了休整在转过年来的208年七月匆忙南下南征刘表。

他的这次匆匆忙忙最终算是达到了他一半的既定目标也最终演变出了奠定三国格局的大名气之战。

这一战,堪称罗贯中先生的封神之战,再没有一部小说可以将一场战役描写的如此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公元208年赤壁,冬天里的一把火!

渤海小吏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