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战:高平陵之变(全)三百年大悲哀的逻辑原点

壹:司马氏必然兴旺的家族密码

今天,我们来到司马懿专场了。

这位中国历史上剧本综合性堪称第一的篡臣代表,将为我们展示一个职场青年,是如何用4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小秘书篡国奠基的基本过程。

由于司马懿这辈子最后那个翻转的名气太大,对手诸葛亮又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脊梁,而且哥俩曾经顶级曝光的正面PK过,这就让这哥俩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不仅截然相反,还喜感爆棚。

人家诸葛亮在生命最后几年打出了饮马河洛之志的天下震动,你司马宣王拥举国之众,据十倍之地,坚壁不敢出,所以人们谈起他时,大多数的印象要么是丞相在城上弹琴时弦崩了他扭头撒丫子就跑;要么就是丞相死后雕像推出来他扭头撒丫子就1跑。

我司马宣王那一骑绝尘的风情,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进入课本之前一直是牢牢占据“背影”这个IP的。

渤海小吏

人们对于他,往往呈现的是两种极端。

要么是不屑,老小子太阴了,活活等死了多少人啊!

要么是崇拜,老爷子太牛了,活活憋屈了这么多年然后一杆清盘。

两种极端下,人们对于他人生底色的认识其实殊途同归。

隐忍!

司马懿的人生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值得玩味的人生哲学:最大程度的保全并扩大自己家族的利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壮大其族。

你无法说这个人生观是错的,你也不能说司马懿这辈子完全就是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人家这辈子也是走到哪提拔到那,哪主政哪里就全民大生产。

他和丞相从功能上来说,对于一个政权的效果是一样的。

丞相从一出道就作为总理培养,最终用不大的舞台跳出了世界巨星的效果。

他司马懿则是一步一步的走完职场生涯并在救火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最终挑大梁。

两个人,都是己方政权的建设者,努力者,以及顶级救火队员。

不要着急愤怒,这老小子怎么能和我家丞相相提并论!

其实同时代的最终为吴国殉国的大臣张悌说过这么一段话: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吴国的立场已经算是比较客观了,在当时人看来,除了司马懿最后那一哆嗦之外,这俩人其实一辈子干的事确实是一个级别的,连人设都基本一致!

诸葛司马两位帝国大才的唯一区别,在信仰方面。

由于丞相早年丧父,少年颠沛流离,自己早早就顶家过日子,我们无从知道丞相早年的心路及成长经历,我们只知道,他一出山的时候,就是完整型人格,然后一辈子践行自己的信仰,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这辈子,却大多让人猜不透,比如他到底是真的不想上曹操那上班吗?比如他什么时候对东家动的心思就有好多种历史解读,哪个还都挺有模有样的,等等。

人们对于他这辈子能肯定的就是最后这一哆嗦,老阴谋家一出手,曹家就没有!

前面,全是谜。

不过,在这重重迷雾之中,我们还是能看出端倪的。

这个端倪,是父亲的教育。

我们一旦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拽进来一块品读,司马懿终身的种种抉择,就好懂的多了。

我们开始讲述三国乃至中国历史中最会布局赛道的家族,司马家族了。

话说四百年前,有一个赵国的年轻将军出身武术世家,刚上班没多久,国被灭了。

这个年轻将军叫做司马卬。

这个时代比较匆忙,司马卬没失望太久西楚霸王就出山了,他看准大腿纵身抱上,成为了灭秦的前期元老,还带兵平定了河内郡,成为了项羽分封天下的十八个诸侯王之一。

渤海小吏

又没过俩月,刘老三从汉中窜了出来,迅速平定关中雄赳赳气昂昂的垮过函谷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内郡的王,司马卬迅速的又抱上了邦哥的腿,成为了剿灭前大哥项羽的所谓56万联军的出资股东。

之后就是震惊天下的彭城之战了,项羽的三万骑兵把这五十多万国际资本打的七零八落,证明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次司马卬还没来得及再抱腿,就很遗憾的死在战场上了。

司马卬同志很遗憾没能看到后面几年华夏大地精彩绝伦的剧本,他的家族也没有赶上西汉的开国封王红利。

事实证明,也挺好的。

赶上的那帮异姓王后来连人带族的都让邦爷一锅端到地府去了。

祸兮福所倚,司马卬算是死了他一个,保全他一家的让司马氏在河内郡开始了积累与蛰伏。

这一蛰伏,就是三百年。

东汉中晚期,他家又出来了一个将军,征西将军司马钧。

此时的主战场是汉羌战争了,少数民族很凶猛,能过招的基本都得是人家关西本土将军,混出来的凉州三明人家都是关西人。

(写着写着突然又怀念起那段波澜壮阔的民族之战了,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这是我写的最值钱的五万字之一,新来的朋友们可以戳下图看一下)

渤海小吏

他司马家可能基因里面就跟陇西犯克,“河内人在陇西”的戏从来就唱不好,司马懿在陇西品尝了人生最大失手,后来司马炎提起这片土地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老祖宗司马钧先生几乎以零胜率的战绩成为了羌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口碑将军并最终在公元115年的作战不力后问罪自杀。

司马钧在战场上没有继续进步,但也算死的及时没有祸及子孙,他的儿子司马量官至豫章太守。

这个司马量,是司马懿的太爷爷。

虽然豫章郡在当时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但好歹也算是一方首脑了,司马家从此时开始往文官系统转型,没办法,祖上的鲜活例子就是他司马家尽量还是离刀兵远一点。

到了司马量的儿子司马儁时,也就是司马懿的爷爷时,司马家迎来了小爆发,司马儁当上了颍川太守。

这个地点我们应该不陌生,颍川人才库是如何帮助魏武打天下的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地方在当时属于中国的文化中心,有能量的士族超级多。

司马氏的老家在河内郡,这个地方有点类似于战略位置超级重要,物资储备样样丰富但却缺乏人才底蕴,士族大户比较少,跟颍川根本没法比。

司马儁在这个时间段恰到好处的成为了颍川一把手,为今后自己家族的上升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没有颍川的关系,基本上是没啥可能在曹魏时代混出头来的。

更重要的是,他司马家最关键的家族优良基因从此有据可查了,司马儁自公元113年一直活到了197年,历经八朝,活了整整84岁,这要不是没熬过坎儿弄不好就奔九十去了。

司马儁过早的离开时肯定不会想到,他司马家祖传的长寿基因50年后将永远的改变历史的走向!

到了司马懿他爹司马防这辈时已经官至京兆尹了,这个级别按说和他爹比算是又进步了,都干进中央了,不过这还不算啥,司马防这辈子最大的功绩还是对于小一辈的教育与栽培。

他生了八个儿子,每个儿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达”,老大叫司马伯达,老二叫司马仲达,老三叫司马叔达,老四叫司马季达···

因为过去管“一二三四”称为“伯仲叔季”,所以司马防老爷子的意思就是:司马大达,司马二达,司马三达,司马四达,司马五达,以此类推。

直到老八司马敏冠礼的时候,司马防老爷子起名其司马幼达,表示金盆洗手,这辈子就努力到这的决心。

司马防老先生这辈子搞的都是种子工程,不仅仅高质量产出了“八达系列”为后面政变亲兄弟,禅代父子兵的前赴后继提供了巨大的人才保障,还在中央担任尚书右丞的职位时,举荐了一个20岁的洛阳不良少年做洛阳公安北分局局长,这个人我们很熟悉了,人狠话更多的曹孟德小同志。

司马防老爷子的所有历史贡献就到此为止了。

后面的这些年,就堪称如何在最乱的世道保全自己和家族的金牌教科书了。

袁绍导演导完皇权崩塌大戏后票房被董卓全部抢走后跑了,朝局落入奸贼之首,接下来开始上演洛阳官场现形记。

渤海小吏

随着乱世就是舞台,各路人物开始粉墨登场,有认贼作父的,有逼良为娼的,有曲意逢迎的,有奋起反抗的,有暗中憋招的,台上那叫一个精彩。

司马防老先生属于最后一种,人家啥也没干,就搁那看着,按时打卡上下班,取消所有娱乐活动闭目养神。

后来董卓迁都长安,司马防二话没说乖乖跟着走,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虽然一面温润柔软,但另一面,司马防开始暗地里布局家族的第一轮乱世大选择。

他安排长子司马朗率家眷回老家,自己光杆司令的跟着献帝来到长安。

再后来董卓死,李催郭汜对打,郭汜挟持百官当人质,司马防乖乖当人质。

再后来,献帝东归,被一路各种阻击,百官受了大罪,司马防老先生平安归来。

那是多么艰苦的一条路啊!

各种豺狼虎豹导致死亡率极高,但你瞅瞅人家司马防这体格!

再后来,曹操迎献帝于许昌,身为汉臣的司马防开始养老退二线,但与时俱进的推出了自己的大儿子司马朗去曹操那上班。

不过他同样能入仕的二儿子司马懿却被摁在家称病疗养了。

这个时候你就看出来司马家押注的艺术了,永远不再一个盘口上押上全部。

老爷子世受皇恩,标准大汉遗老,跟皇室同生共死过,你曹操现在把献帝接走了,我仗着当年对你有恩开始养老,防止将来你曹操干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把老夫扯进去。

如果将来大汉缓过来了,我可是有履历与丰碑故事的。

老大司马朗去此时混出来的小曹那上班的,毕竟当年我是你小子的推荐人,也该你投桃报李照顾我儿子了。

老二那你先等等,曹操这小子最后混成啥样还不一定了,袁绍那货虎视眈眈,你先别表态。

司马防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在于家庭教育,他家的那八达,看见他那叫一个规矩,老爹不让坐绝不敢坐,老爹不提问,谁也不敢说话。(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

我参加朋友聚会时,有时看见小朋友直呼父母的名字,虽说武断,但我的判断这孩子将来不会有啥出息。

不要太相信什么拿孩子当朋友,说什么要平等对待孩子。

小孩就是得管,小树就是得砍,天性再放飞也不耽误他见长辈说话称您,递人东西拿双手,犯错了以后知道不找借口并说对不起。

该立的规矩一定要立,你把他规矩出来他能受益一辈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人谦和,说话透着修养的孩子你是不用担心他将来过不好人生的。

司马防老爷子一辈子满脸严肃,从不开玩笑,喝酒宴席的时候都威仪不减!业余爱好就是看《汉书》中的名臣列传,据说熟到能背。(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

以史为鉴是没错的,西汉这两百年中剧本极其精彩,自刘邦开始几乎每个皇帝都是特点鲜明;自萧何开始,大多数名臣的人生轨迹样本也极其丰富。

以史为鉴中,司马防看到了周勃陈平如何通过隐忍掀翻了吕氏;看到了霍光如何通过隐忍最终成为了废帝的最牛大臣;看到了王莽如何通过隐忍成为全民道德楷模的。

司马防以身作则的为家族子弟们树立起了一个家族信条: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得住屈辱,要扛得住打压。

所有笑到最后的,全是忍到最后的那一位。

所有半路现眼的,全是没忍住的那一位。

198年,曹操拿下河内郡,正式跟在老家的司马八达接触上了,在官渡之战前期,司马家第一达出山。

在这里专门说一下司马大达。

司马朗在这个超级大乱世干了啥呢?

他被老爹部署回老家后,能够花钱贿赂找门路逃出来顶着家门过日子。(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他能准确的判断出来天下即将大乱并找到出路,迁全家去了有军队关系的黎阳。(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於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到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他对乡亲们全都预警了,非常有乡土大族的责任感,虽然后来只有同县赵咨跟他一块去了,但他仁至义尽。(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几个月后,河内大屠杀上演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回祸害百姓的锅不能甩给人家太师系的王八蛋们,河内郡被强暴是关中联军干的。(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荥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钞掠,民人死者且半

当时驻军河内的领导是袁绍。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后来司马朗没去袁绍那上班的一个重要参考。

后来曹操和吕布打上拉锯战后,司马朗又带着全家回了温县,在著名的全国性大饥荒的两年,司马朗尽了最大的努力去保全宗族,教育弟弟们,并没有因为天下大乱看不到希望就忽略了对家族的教育。(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这仅仅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

司马懿、司马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大哥的庇护下,成人成才!

司马朗眼光长远,知道趋利避害,明白教育对于家族的意义,知道世道崩坏但家道不能凌乱,再结合司马懿、司马孚对于子弟的培养教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来,一个家族的门风对于家族的壮大有多么重要!

是二十岁的司马朗年纪轻轻就大彻大悟怎么做人了吗?

怎么可能!

这其实是祖训家风的耳濡目染和有章可循后的系统性成才。

司马防之所以能够放心将家族托付给这个长子,也是因为对自己家教育出品的材料心中有数!知道这孩子扔出去肯定没问题!

去曹操那上班的前十年,司马朗作为治郡之才一直帮助曹操治理跟袁家势力交界的地方,由于司马朗政策宽惠,爱民勤政,深受百姓爱戴。

208年,司马朗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进入中央参与国事,正式成为了曹操的心腹之臣,在这个任上,司马朗提出了州郡领兵的军制建议。(司马朗认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蒐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於策为;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基石性国策!

因为这项国策,曹魏的州郡兵招募与培养被纳入到了地方大员的工作考核项中。

比如裴潜作为襄樊会战中曹操最后的预备队赶到摩陂后,因为治军优异被专门提出表扬。(潜出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陈齐整,特加赏赐)

这也是曹魏在三国时代这个超级乱局中,虽然经常四面八方火起,却通常火势就地被迅速扑灭的根本原因!

像孙权同志基本上都不用中央军操心,时不时蹦跶那几下豫州地区基本上就本土消化了,都用不着中央军前来帮场。

更加重要的是,曹魏州郡领兵的制度确定后,整个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如乌桓、匈奴、西羌在被曹老板打哭后,全都被边境州郡有效的控制着。

来看一张无比悲哀的图吧。

渤海小吏

小冰期在三国时代达到了冰点,曹操先生在这个史上最崩盘的“宗教造反+军阀混战”的夹击下突围而出后,将本该应运天时大爆发的民族问题全部武力解决了!

汉末崩塌后,南匈奴一度饮马到了黄河边,乌桓成了东北边境的超级大势力,羌、氐大股份入股了西北数十军阀并霸占了整个关中凉州。

但是,曹老板五百里浪袭乌桓、亲手肢解匈奴为五部、打崩关中数十部的汉羌民族联军,氐族更是被拆迁的满世界流浪!

后面所谓乱华的那五胡,在这个时代连台面都上不去!

谁来也不好使!

那个时代,在整个东亚,汉人是让所有民族瑟瑟发抖的武运顶端!

那最后咋让人家欺负成那样了呢?

那最后咋时至今日的印象中,汉人都是文弱的象征呢?

因为有太多项汉人本该永远碾压的制度和风骨被西晋集中引爆毁灭了!

比如这一项本来是他司马家自己提出来的州郡领兵制度!


我煌煌炎汉本来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全能民族!

异鬼本来是过不了绝境长城的!

渤海小吏

但是架不住你司马家自己千里送大龙!

渤海小吏

你手中的龙

要么被你自己废了

要么在内耗中损失殆尽

要么被你亲手给人家送了过去

渤海小吏

贰:五胡乱华的逻辑根源

司马朗做丞相主簿提出州郡领兵后一段时间调到曹操的起家之地兖州当刺史,这是要重点培养了。

在兖州任上,司马朗又是朝野上下一片好评。(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217年,已经被曹操作为全能人才培养的司马朗随夏侯惇、臧霸征东吴,碰上了瘟疫,司马朗由于身兼治军任务,在以身作则巡视军营时染病,不久命终。(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司马朗这种级别的人才,无论是在吴还是在蜀,这都是要被当做第二届领导班子核心进行培养的。

吴和蜀给人的感觉,是禁不起死人才。

就那几个,死一个就少一个!

这一年鲁肃死了,吴彻底失去未来,夷陵战时马良死了,最后街亭位置丞相上的是马谡。

司马家的走向复兴并没有随着已经成为曹操高管的司马朗的离去而戛然而止。

因为在十年前,他家二小子也出山了。

渤海小吏

208年,司马懿来到曹操家打工。

关于司马懿是咋来打工的,《晋史》是这么说自家宣王的。

201年,曹操让他来上班,他认为汉室国运已衰,不想屈尊曹操,借口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随后开始长期装病。

期间据说曹操还没出息的不死心,派人刺探过这位瘫痪小伙,被司马懿装死成功糊弄。(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208年,曹操已经当丞相了,再次调司马懿来上班,这次曹操对手下有交代:再废话,给他绑过来。(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

司马懿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勉强就职。(帝惧而就职

这段历史,基本上古往今来的看法是,编的。

第一次他装病的时候曹操正忙着平定河北,而且天天最大的困扰就是自称人才的太多,辨别起来费功夫,连县长刘备听说有个人叫“卧龙”的时候最开始还惦着让徐庶带过来面试,国家级干部的曹操也不哪那么大的功夫搭理他。

第二次就更搞笑了,司马师小朋友在这一年都出生了。

不是不能起居嘛!风痹病患者咋把媳妇肚子搞大了,真厉害。

司马懿夫人怀孕这事在当时看来不仅仅是身残志坚的故事,这对于司马家的声誉将是极大的损害!

真要有这一出,估计早早就成爆炸性新闻了。

我相信司马宣王这么谨慎的人,对阵诸葛丞相贴身紧逼不下脚的主,怎么可能在媳妇身上刹不住车!

渤海小吏

肯定是决定入仕了,才会主动放飞自我的。

为啥此时就能入仕了呢?

因为此时中国北方已经清晰,袁家已经完蛋,此时司马懿入仕并不存在鸡飞蛋打的情况,这是符合司马家的家族规划的。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同志第二次来上班可不是被恐吓来的,是当时的集团二把手,颍川掌门人的荀彧举荐的。(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司马懿终其一生都感激荀彧的这份情,当他回首这位大汉曾经的顶梁柱,曹老板逼死的合伙人时感慨说过:算上书里面的人物,这一百几十年里面都算上,也没有人能比得上我当年这位恩师推荐人!(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渤海小吏

司马懿后来报恩提携荀氏家族,颍川荀氏也迅速倒向了司马氏,这两个家族的政治结合意义非凡,以荀彧子荀顗为首的颍川荀氏为西晋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算是间接报了当年老爹被逼喝药的仇。

渤海小吏

总体来说,司马懿腰不酸,腿不疼,生孩子也有劲了的原因是以下三点:

1、此时曹操已经大概率终结乱世。

2、上班起步的岗位去给曹操当文学掾。

3、举荐人是集团二把手荀彧,背景光算是完美开局,还和颍川集团搭上了关系。

那么为什么晋史要来这么一段呢?

因为这位司马宣王后来一个打工的把人家家业给偷了嘛!

史书只能写最开始我家宣王是不想去你那的,跟你最早就不对付,不相为谋,你非得让我去,还几十年不放心我,我为你家辛辛苦苦那么多年,一直说我狼顾之相,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最后我彻底对你家寒心了,然后我一怒下,给你家踹一边了。

基本上曹操一朝,你看到司马懿的记载就是趁热灭蜀、勾结孙权这种贾诩般的判断精准以及曹操一个劲的提醒曹丕司马懿这小子不是个好东西你千万要小心,这小子扭头像狼,我做梦梦见三马食一槽,太特么吓人了···

其实曹操如果真梦到了所谓的“三马食一槽”,真的在乎司马懿的“狼顾之相”,他是不会把这个人留给他儿子的。

更不可能放心让司马懿从一上班就一直作为曹丕的近臣帮他搭班子。

曹爷这辈子杀人就没眨过眼!

曹操死前,杀的是曹植的杨修,而并没动曹丕的司马懿。

在他看来,杨修这个四世三公的反对派是他接班人的祸害,而司马懿并不是。

总体来说,在这么难伺候的一个主面前,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这爷仨给曹操留下的印象是相当棒的。

所谓的“狼顾之相”与“三马食一槽”更多像是后世的杜撰。

目的,就是为了给“无可奈何”的司马宣王创造理由。

因为司马家族的此次篡权是前无古人的,是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孤例。

他家登顶缺乏两项关键背书:

1、天下不是司马懿打下来的。

2、篡权的时候司马懿没有王莽那样的超级德性。

别说跟高祖、王莽和光武相比了,他跟曹家也真的比不了,首先大半天下是曹操亲手打下来的。

更关键的是,汉室崩塌后献帝叫花子的模样是有目共睹的,是所有人都公认你汉家气数已尽了。

所以曹魏继承天命时,至少“天命论”还是能说服别人的。

也就是说,刘家失德让天下大乱,人家曹魏终结了乱世是大功德,是能者代之!

自司马懿开始,放出了第一个魔鬼。

这个魔鬼叫做:“原来拿下所谓的天命只要牢牢控制住权力就可以了”!

皇帝真的没有什么神秘的!谁都可以当!

过去是外戚牛了以后,可以呼风唤雨,但只要皇帝还是姓刘的,实际上对整个国家的内耗不大,东汉晃晃悠悠一百多年都没事,人口总量近五千万。

一旦权臣准备自己当皇帝了,就要开启一下两个模式:

1、对帮着自己篡权的势力,要大规模的分红。

2、对敌对自己篡权的势力,要大规模的消灭。

前者会让中央的权力分散并冒出更多庞然大物的家族。

后者会让原本庞大的总量在内耗后被大大减弱。

再往后的推演就是:

1、那些渐渐庞然大物的家族,也会做你今天的梦。

2、随后一轮轮的内耗会把原本蕴含巨大能量的汉民族变的一次比一次虚弱。

随后,非我族心的势力就开始有能力五胡乱华了。

朋友们记住这个公式推演,后面还会讲好多遍。

不是某些学术讨论或者答卷子时,尽量不要说啥“三百年大乱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云云的话。

因为那个时代被当做“两脚羊”的百姓们是不会这么认为的!

现在让你被倭寇和洋大人踩着脑袋融合融合你愿意吗?

读史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探寻每段苦难的意义!

而是设身处地的回到当时去品味,然后怎样避免今天遭受曾经的苦难!

当群狼环伺,当外敌亡我之心不死,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推演:

1、那些渐渐庞然大物的家族,也会做你今天的梦。

2、随后一轮轮的内耗会把原本蕴含巨大能量的汉民族变的一次比一次虚弱。

随后,非我族心的势力就开始有能力五胡乱华了。

千年的血泪史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件事!

非我国人,其心必异!

只要自己人不内耗,就没人能击败我们这个民族!

全国人民紧密的团结一心向前奋进是我们唯一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

渤海小吏

上面这句话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是我们民族的兴衰密码!

司马懿在一入仕,就进入了第二梯队的曹丕团队。(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

更有意思的是,在他进入曹丕团队后不久,家里的老三司马孚也入仕了,去的是曹植的团队。(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

再算上此时第一梯队曹老板那,大哥司马朗也是大红人,也就是说,司马家的四个人,分别在四条线路上进行了站队。

老爷子站的是大汉的队。

大儿子是曹操的队。

二儿子走的是曹操大儿子路线。

三儿子走的是曹操二儿子路线。

牛不牛X,就这家族规划,就问你服不服!

可得好好学历史啊!人家司马防老爷子这汉书不是白背的!

当生殖能力和历史知识结合到一起后是能改变家族命运的!

全都给我谨言慎行!

全都给我好好念书!

全都给我成为好产品去不同的赛道下注!

这是多么自信的产品投放思路,每条线我都有信心长成参天大树!

更加可怕的是,老三司马孚在工作中得到了曹植的认可,但太子之位决出胜负后,司马孚居然无缝对接的又跳回到了曹丕这条线上!(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

跳回来不难,难的是这位“有前科”的司马孚居然在小心眼的曹丕上位后深得重用!(转孚为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

品出来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家族了吗?

当你身边卧着这样一个家族的时候,你怎么能靠一个人的生病与否就判断他们家族已经大势已去呢!

当干系重大之时,深读一个人要品他和他家族的履历与过往,不要看他现在的表现。

无论是择偶还是选关键伙伴,切记察之啊!

这些年的司马懿履历,基本就是得到了重量人物(崔琰、荀彧)的夸奖、废寝忘食的工作,曹老板不断地诋毁,曹丕不断地维护,然后就是几次精准的判断。

215年,曹操征张鲁,司马懿随军,在拿下汉中后,司马懿劝曹操,赶紧趁机拿下蜀地,曹操没听,我们当时分析过,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废话。

219年,曹丕两年前成为太子,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的成为了东宫第一参谋,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这一年,司马懿开始上前台建议,说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又没听,结果关老爷一打过来,这二位果然投降了。

关老爷威震华夏后,曹老板准备迁都,司马懿和蒋济都说:迁都后整个淮河汉水一线就人心尽丧了,现在关羽做大,孙权肯定不高兴,让他们咬去吧。(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司马懿的这次关键建言,在曹魏政权的紧要关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过俩月,220年开春,曹操病逝,司马懿被任命为丧事大了,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迅速的安定了人心。(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属于司马懿的春天到来了。

因为曹丕这个领导,是典型的自己人我就爱死你,谁得罪过我我就弄死谁的人格。

除了甄妃以外,当初所有帮他的,让他喜欢的人,全都给予了至情至性的回报。(唉,甄小姐生的儿子特别优秀在立储上也帮他了,长得模样也让他心动了,咱也不知道是为了啥?)

所有当初得罪过他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

曹植就不说了,举个最恐怖的例子,他当年找曹洪借过钱,曹洪这货不开眼舍命不舍财,结果曹丕仇恨的种子播种好多年,上位后找茬居然以宾客犯法的名义要杀掉这位救过他爹命,倾家荡产支持革命的叔叔,最后是卞太后玩了命说情才救回来的。(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司马懿作为当初帮助领导出谋划策的好同志,在曹丕即魏王位后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十一月,魏受汉禅的关键时刻,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转过年来,免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都是关键岗位啊!

222年和224年,曹丕两次伐吴,司马懿开始以后方大当家身份坐镇许昌,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225年二月,再升官,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司马懿人生中第一次的碰到了军权。

司马懿对于这个封赏是很小心的,开始辞让,曹丕说:我就是想让你一天到晚的给我干活,这可不是什么荣耀,是为我分忧罢了,别客气了。(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曹丕对司马懿曾经深情的写过这样的诏书:曹参有战功,但国以萧何为重,以后我在东面,你总管西面,我在西面,你总管东面。(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曹丕在位的这六年中,司马懿基本上就是在后方干大总管的活,类似于当年刘备托孤前,丞相在成都干的那一摊,司马懿也尽忠职守的干的非常棒,你让他这个时候动老板的心思是不太可能的。

此时他曹家牛人太多,分分钟拍死他!

不过,上天开始惩罚他曹家。

曹操戎马一生,最后六十六走人,自他后,他的这帮血脉全部没有活过四十。

后来这个规律延续到了他的孙辈。

壮年而亡的宿命甚至扩散到了他的整个家族!

他曹家本来人才辈出,但短命的宿命开始莫名其妙的给历史强行改道。

曹家的短命,并不仅仅局限于洛阳的风水或者建宫殿材料的高辐射等等这堆猜测。

他家的崩盘不局限于洛阳死人,是全国各地顶梁柱的集体崩盘,所有曹老板一手带出来,选拔出来的曹家人才没有几年都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全走人了。

就不说曹老板屠城的那些暴行了,单说一条,还记得当年,他在兖州、豫州大肆盗墓的事情吗?

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四战之地兖州为根据地杀出来统一中国北方的大神,背后的物质性基础,是靠着军屯与盗墓,分别解决了军粮和军饷的问题。

他干的最大一票,是盗了梁孝王刘武的墓,盗得金银财宝数十万斤,后来曹操干出甜头后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负责盗墓,辖区内“无骸不露”

曹操这一辈子实用至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向来简洁易行,疗效显著。

不过,有的禁忌,确实是不能碰的。

刨坟掘墓从古代传统来讲,会断子绝孙。

你说这是迷信,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不信,这个没问题,因为您也就是说说,您大概率干不出这种事。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人死为大,几千年来,凡是国祚长久的,没有一个政权敢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刘邦当年那么流氓,楚汉争霸打的这么艰难,都从来不敢打坟墓的主意!

要知道,他的大本营不远就是震古烁今的始皇陵,而且前面已经有过挑头的了,项羽就把始皇陵刨了。(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刘邦不仅没跟着刨,后来还派人专门给没大他几岁的嬴政兄看坟。

很多时候,当你践踏千百年约定俗成的规则后,无论你多么的英明神武,多么的子孙聪灵,最终,都会收到一个冥冥中巨大的反作用力。

曹操死后,下令要薄葬。

他知道,厚葬会被盗。

他也怕自己造报应。

你靠挖死人墓发的家,你死后的遗产自然也会被别人挖走。

人家可不仅仅惦记着你那墓,人家要的是你这辈子的所得。

有句话叫做“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大多数人都是倒霉了的时候才想起来当初不应该;

大智慧的人则时时刻刻提防着那个不善的“因”,因不善,果必不善。

在做每一件认为欠妥的事之前,你就仔细问自己,在绝不空过的报应到来之时,你悔不悔。

渤海小吏

叁:石亭之战中司马宣王的角色扮演

226年五月,曹魏第二高寿的曹丕40岁驾崩,临终时,托孤曹休、曹真、陈群和司马懿辅政,对他儿子曹叡说:“这是老爹给你选的黄金阵容,千万别猜忌。(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最早,在曹丕的构想中是这么布置的,宗室中的曹休掌管江淮军权;曹真掌管雍凉军权;夏侯尚掌管荆豫军权,保证军权在曹家人身上的血统纯洁。

陈群做为三朝元老,颍川大族,做文官之首当形象标杆;

司马懿作为干实事的内核,是总理大臣。

这个布置,算是极其豪华。

但是他没有料到,他曹家的这个黄金阵容距离和他再次见面没有几年了,甚至还他娘的有去前面等他的!

曹丕死前俩月,都督荆豫的夏侯尚壮年而亡,曹丕没缓过神来再做安排也死了,然后孙权趁着曹魏国丧出兵夏侯尚辖区的襄阳,司马懿因此临危受命的被推向了前线,生涯首战击败诸葛瑾,斩张霸,拿下首级千余闪亮归来,迁骠骑将军。

人是有命的,比如说如果你是曹魏的将领,军事生涯开启在东线是非常美妙的职业起步,要是在西线就悲催了,基本上整天吓吓唧唧的,真打起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人家司马懿就挺有福气,由于夏侯尚的突然死亡,曹家的人才培养阶梯被打断,短时间内找不到一个能够挑大梁的。

无奈下,曹叡将军权放给了司马懿这位最靠谱的外姓人。(别笑,此时此刻司马懿就是他爹留给他最靠谱的存在)

227年6月,司马懿人生中第一次染指了大军区级的司令职务,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接下来没多久就赶上了孟达预谋自己的下一次出嫁,被汉丞相借刀杀人后,司马懿拉开了他侵略如火的军事生涯序幕,孟达“很有幸“的成为了三国两位大神人物合力干掉的骗婚团伙。

曹叡登基后先是嚷嚷要打蜀汉,结果被孙资劝住了,反过来让汉丞相吓出了一身冷汗,刚当董事长的曹叡觉得西边那家伙比较猛,我还是找孙十万练级吧。

曹叡决定打孙权其实有俩关键的原因。

一个是物流便宜,沿途各路水系;

渤海小吏

另一个,则是因为对面有源源不断的“脱南者”。

曹叡上位的第一年,韩当的儿子韩琮就投降过来了。

韩当是谁呢?

当年孙坚时就跟着孙家混的老将军了,孙策东渡时就能独自带两千兵平三郡了,一辈子功勋卓著,征刘勋,破黄祖,讨山越,战赤壁,袭江陵,战夷陵,老将军一个没落下的全是主力。

这么牛的老革命,结果在老爹死了不久后,投降曹魏了,而且从此成为了反孙权的先锋军。(数犯边境,杀害人民,权常切齿)

具体原因是啥呢?

史书上是韩综淫乱不轨有叛乱的意思,孙权因为他爹的原因没说啥,但韩综害怕了,于是带着娘家的部曲投降曹魏了。(权征石阳,以综有忧,使守武昌,而综淫乱不轨。权虽以父故不问,综内怀惧,载父丧,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

这个原因其实非常牵强,因为淫乱不叫罪名,不轨没有理由,具体韩综叛变的原因大概率不是这个。

孙权这辈子从来没吃过哑巴亏,赔本之后老孙依样画葫芦,要赚曹休一笔。

韩综叛变的转年,孙权的鄱阳太守周鲂也给曹休送信了,表示希望归附。

曹休为啥要相信周鲂的呢?

三个原因:

1、韩琮的榜样在前,这都成反攻江东的主力了,他江东众叛亲离了。

2、周鲂给曹休写了七封情真意切,有理有据的投降信。

3、最关键的一点,孙权做戏做全套,频频派中央特派员去周鲂那搞巡查,做督导,彻查了周鲂单位的全体干部,最终逼得周鲂剃发谢罪。(鲂初建密计时,频有郎官奉诏诘问诸事,鲂乃诣部郡门下,因下发谢,故休闻之,不复疑虑)

其实很有可能不久前韩综的叛变也是这种原因。

孙权要在老一代走人后进行中央集权的尝试了,所以频频找茬。

这回以此为蓝本赚一把曹休。

曹叡开战之前专门咨询了他司马大爷。

司马懿是这么说的:夏口(武汉)跟东关(鄂州)是江东的心喉,如果派陆军攻打皖城,引孙权主力东下,我这边带着荆襄水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这就是神兵天降,孙权就完蛋了。(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

司马懿是啥意思呢?

就是让东线的曹休去配合他作战,打皖城将夏口的水军调走,随后他顺汉水而下去偷袭夏口。

渤海小吏

曹叡那是多么英明的孩子,你已经擒孟达立下大功了,怎么可能再让我曹家的元帅给你打配合!

曹叡下令三道征吴,遣司马懿自汉水扬水而下打江陵,曹休督诸军向皖城,贾逵督四军向东关。(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曹休从皖,司马宣王从江陵)

渤海小吏

仨人谁也别玩牵制,谁打下来是谁的。

此战,曹叡可谓倾国而来,东西两头全都是大兵压境,曹休那边精兵十万,司马懿这边曹叡加派了张郃督关中诸军去司马懿那受节度。(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

曹叡打算一口气打死孙权!

但是吧,他其实还不如不给司马懿派张郃了。

因为司马懿的西路军很有意思,他以等张郃的名义根本没出发,没出军的理由推给冬天水浅了!(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

要知道曹休那边秋九月在石亭都大败了,此战最初的布置肯定是在夏秋之际甚至更早。

那时候可并非冬天水浅,二爷淹于禁那可是大流量的秋天。

司马懿磨磨蹭蹭的啥意思呢?

在等曹休那边的战报。

人家之前就说了,让“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嘛!

曹休要是赢了,孙权会举国之力驰援,水再小他也会南下;

曹休要是输了,我就赖冬天水小。

司马宣王人生的精髓就是一本《孙子兵法》,这出戏叫做“先胜后战”。

千万别瞧不起这些小算计,《孙子兵法》用了非常大的篇幅讲解战前的庙算:“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只不过人家庙算的角度不是国家,而是自己而已。

一路人家了,剩下了曹休和贾逵的两路。

随后爆发了石亭之战,后面的具体战役不分析了,吴国队大胜,魏国队大败,大概说一下此战的情况和幕后的故事。

吴国队胜利有以下两个方面:

1、曹休实在拿吴国队不当个东西。

曹休自曹丕继位后开始来当东南,牛刀小试击破了孙权的历阳屯,还打过了长江,烧了芜湖营数千家,取得了谁也没想到的战果。(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

随后曹休开始全权负责东南战区,此后的战绩全都是“破之”。(击权大将吕范等於洞浦,破之;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

从张八百时代开始,曹魏的东南方面军就从来没再拿孙权当个东西。

只要你下了船,就是你还跑不跑的了的问题!

曹休此次带大军走了没多久后其实就已经知道孙权算计他了,但是根本不当回事,表示吴国队再会算计人那也是吴国队,我踢死他!(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盛,邀於一战)

2、吴国队运气特别好。

曹休深入大战后没打动陆逊还吃了亏,随后退还石亭。

注意,此时并没有大败,但是这天夜里,军中夜惊了,于是吴军趁乱开始收割大追击。(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

吴国队此次本来有机会一雪前耻彻底踢死魏国队的,连主教练带运动员全都埋草坪底下,因为本有机会断曹休后路的,但最终战果却仅仅“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并没有给曹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这里面也有两个原因:

1、吴国队的基因问题。

吴国队从最开始就都是将领自己出部曲的,都是私兵,比如陆逊从大山里面抓土著去当兵,那都是自己的财产,孙权同志到现在为止这都主政多少年了,根本还没整理过户籍呢!

此战前夕,朱桓进计,说曹休是关系户,脑子不好使,肯定会败,败退必走夹石、挂车两险道,要是在这埋伏上一万人,咱就妥妥的赢定了!我请求去带队断其后,弄死曹休,随后取寿春,割淮南,打到洛阳去!(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正理来讲,这是个绝对的好战略规划。

但是陆逊不同意,孙权随后拍板否了。(权先与陆逊议,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

是孙权和陆逊都脑子有毛病吗?

怎么可能,一个算计别人一辈子没吃亏,一个忍了一辈子满世界怼人。

陆逊否决的原因很简单:凭啥让我当炮灰阻击曹休,你去干断后打劫的活儿?

孙权为啥听陆逊的呢?

万一同志们心里不平衡了不尽力了呢?万一挡不住人家曹休呢?这可是陆战啊!多少年没赢了!

2、魏国队的基因问题。

曹魏的国防是中央军为中坚力量,各地州郡兵和建国初期的各将部曲军为辅。

总体来讲,兵更多的是国家的,所以使唤起来不心疼。

比如后来救曹休的豫州刺史贾逵,俩人本来关系不咋地,但是因为后来被曹叡诏命与曹休合兵(逵东与休合进),曹魏军制有着战败会受连累的原因,贾逵就表现的特别不计个人得失,玩了命的驰援救曹休。(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要是没有人家贾逵,曹休这回基本上就没救了。(及夹石之败,微逵,休军几无救也)

此战后,由于受了诈降在智商上被黑了一把,再加上陆战居然被吴国队大胜,以及救自己的居然是跟自己关系一直不善的贾逵。

三料打击下,曹休这肚子窝囊气活活把自己气死了。

就这样,继夏侯尚后,又一位曹家宗室司令员过早的离开了。

曹真顶了曹休的缺,司马懿爬到了军界第二人的位置。

两年后,230年,由于丞相多次北伐,曹真上书请求伐蜀,曹叡批准,要给蜀点颜色看看,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配合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曹真走子午谷,司马懿走汉水,曹真和司马懿分别遇到了大雨,都是生生的把大军给浇回来了。

但是神奇的事情再次发生了,曹真回去就病了,没多久也死了。

曹叡的两次征伐,分别搭进去了他的两位好叔叔。

曹真刚死,汉家丞相就出动了。

就这样,231年,司马懿作为救火队员前去救火,并在强大敌人的威慑下获得了西北的兵权。(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

至此,司马懿分别在曹魏三大军区的两个,有了一把手的履历与资源。

一提到司马懿,往往印象都是此人在西北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其实人家总督荆州豫州也干了5年。

这份履历在后面他换曹家房本的时候同样关键非常。

随后就是晋宣王被汉丞相的各种埋汰,司马懿碰到了人生中的最强对手,丞相在陇西把司马懿打的根本张不开嘴,而且粮也断了,眼瞅要憋死在陇山!

后来靠着蜀汉后方李严神助攻,晋宣王得到救赎等走了汉丞相,随后他派一再提建议的二把手张郃继续贴身紧逼搞追击。

结果军界资历上比他丰富的张郃意外被诸葛亮反杀。

至此,老司令们都死绝了。

此时距离曹丕死,仅仅过去了五年!

司马懿成为了整个帝国的军界台柱子。

肆:为什么首都定于边境是一柄双刃剑?

陇西惨案后,司马懿惊魂未定的同时彻底活明白了,思考出了战诸葛密码,他开始抓紧时间在关中和陇西搞大生产运动,为下一次贴身紧逼做准备,汉中的丞相也在攒粮食准备发大招。

秦岭南北,同时代,两个中国前二的综合型人才在各方面展开了角力。

234年,司马懿的尴尬之年。

诸葛亮在五丈原的秋风余晖下名垂千古,他司马懿成为了两件历史大流量事件的笑料主角。

一个是丞相送来的时尚女装大礼;

一个是丞相遗命的雕像退敌大礼。

其实仲达同志很不容易,把孔明先生都熬死了,一点地方没丢,还想怎么的?

渤海小吏

随后司马懿在关中算是享了三年的福,算上之前来这的那三年,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司马懿在关中提拔,笼络,培养了一大批力量,将整个西部的武官资源攥在了手中。

这股力量,虽然并没有在他的那场惊天政变中起到什么威力,但却遗福给了子孙。

他死后,生前没有经略过的淮南地区问题层出不穷,但雍凉地区却永远是司马家的铁票仓,在司马师司马昭大脑袋的时候,从来没给两位公子添过乱,而且在换房本的关键时刻平西蜀表现亮眼突出!

237年,已经实际统治辽东半个世纪的公孙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公孙渊跟孙权搞海上眉来眼去,还对魏政府公然不敬。

曹叡震怒,派荆州刺史毌丘俭出任幽州刺史前去讨伐,毌丘俭不利而还。

随后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南通孙权认老大,联络鲜卑扰北方。

公孙家在当了半个世纪的东北王后,出了个不安分的舵手。

很遗憾,他碰上了一个不好惹的领导人。

七月,曹叡诏青、兖、幽、冀四州大作海船。

半年后,船差不多了,238年正月,曹叡自关中召回司马懿,命他搞定东北叛匪。

走之前,曹叡问司马懿,估计多久能回来?

司马懿说:走百日,战百日,休六十日,返百日,整一年。

曹叡在此次出征中,对司马懿叔叔表示了完全的尊重与信任,不设副官,你司马懿随便打。

其实司马懿此时的态度是非常痛苦的。

他已经感觉到了曹叡对他的不信任以及削权的布置,朝里面对他的非议和暗喻一直就没断过。(后面会讲)

六十的老头儿了,不仅仅要把他从西北调出来,还要千里之外的征伐辽东去消耗他的生命和精力。

曹叡表面上给出了超级待遇,不仅全面信任的让司马懿随便打,还命司马孚司马师陪他到温县老家给他抖威风。(诏弟孚、子师送过温,赐以谷帛牛酒,敕郡守典农以下皆往会焉)

司马懿什么反应呢?

给了曹叡一个完美的回答。

他做了一首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前面全是表示我一定好好干。

最后一句话,干完这一票,我就去封地戴罪,领导您放心,让我平稳着陆吧,我这辈子为了你家不容易啊!

你说他此时有啥篡曹家的想法吗?

怎么可能!

曹叡是少见的英武之君,此时年富力强,还让他去东北玩命,他此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平稳着陆。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看见站着的曹叡。

辽东此时已经自治近半个世纪了。

它为什么难打呢?

因为入辽东的这几条道都不好走,而且辽东郡西面还有泥泞无法通行的辽泽。

渤海小吏

卢龙道我们就不用说了,有年头没走了,三百里没有水,当年曹老板玩的就是心跳差点死在那。

理论上来讲,大军基本上只能经傍海道入辽。

因为沿路粮食可以由海船随时补给,给养成本低。

但是傍海道因为天气原因经常被大雨或者海浪冲毁,大军根本没法走,这条路直到辽宋时期随着海平面的下降和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才算彻底成型。

疑问又来了,你可以等非雨季傍海道干燥的时候去打他啊!

很遗憾,那里是东北,西伯利亚冷空气常年是驻场嘉宾,除了夏天大军基本进不去,仗还没打冻死一半多。

渤海小吏

这种恶心人的路况和夏天的短暂窗口期使得辽东一旦形成了割据势力对于中原政权来讲就非常恶心!

这一年运气不错,司马懿走傍海道成功入辽。(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

最开始,公孙渊听说司马懿来了,于是向孙权求救,孙权搞了搞军事演习,还给公孙渊送了封信:“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

基本没咋打过交道的孙权送了一封这样的信,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公孙渊,你就别乱打了,老老实实呆着吧,千万别跟他野战。

公孙渊的对敌办法是步骑数万,阻辽隧(辽宁海城市高坨子镇),坚壁而守,南北六七十里距司马懿。

渤海小吏

其实从司马懿的战前规划来讲,只要他成功的走到辽水边上时,这仗就赢了一大半了。

司马懿先是声东击西多张旗帜向南将公孙渊大军调动走。(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锐赴之)

随后偷渡辽水直接奔袭襄平。(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沈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

诸将问领导的作战思路,司马懿说:贼坚营高垒,是打算磨咱们的士气,现在跟他野战则正中其计,这成当年王邑在昆阳给刘秀送礼了!

现在他大兵都在这里,老窝一定空虚,咱现在要攻其所必救,直指襄平则敌军恐惧,恐惧就会求战,我就把他调动出来了!

司马懿整阵而过直奔襄平。

公孙渊军看到情形不对,果然玩命往司马懿那赶。(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

结果被司马懿野战狂屠,三战全胜大捷!

不知道大家眼熟不眼熟?

复习一下两百年前,还记得下面这张图吗?

渤海小吏

岑彭当年晃过秦丰偷渡汉水拿下制高点阿头山后,岑彭并没有以阿头山为汉水南岸的诺曼底登陆点去等秦丰来夺,也并没有稳定阵线后去西面找襄阳的麻烦去打通南下通路,而是令士兵在山谷中伐木开道,开辟出了一条小路,又放弃了阿头山扑向了秦丰的大本营黎丘。

当时我们说,岑彭的神奇基本不具备可复制性,谁学他保准又变成了一个“背水一战”的失败模仿者。

看上去风骚走位帅气无比的岑彭此时实际上犯了两个兵家大忌:

一、他放弃了所有退路;

二、他失去了稳定的给养。

其实司马懿现在也是如此,他奔袭襄平实际上是放弃了退路和粮道!

你前面是跑了,但公孙渊大军在后面控制着辽水你的粮食根本运不过来!

不过,岑彭和司马懿看似找死的士兵突击,实际上捅了对手的死穴。

死穴在于他们的“定都”和阻击点选的有问题。

渤海小吏

这是秦丰的地盘和他大本营黎丘的位置。

岑彭根本不用担心给养不够的问题,因为秦丰肯定会被他牵着鼻子的迅速找他来决战,胜负很快就能见分晓。

为什么秦丰一定会迅速来找岑彭决战?

因为如果秦丰不迅速出现,自黎丘以南就都会得到这样一个消息,汉军已经打到咱老窝了,老大生死未卜,汉军已经占领大半个中国了,哪的饭不是吃啊!咱快换个老板吧。

秦丰政权将在信心上面临着土崩瓦解。

此时公孙渊的死穴也一样,大本营离着前线太近了,国防战略层面上没有缓冲。

渤海小吏

近到了司马懿可以短期内忽略粮道问题直接扑向你的老窝,而你一定会跟着来!

司马懿出征之前,跟曹叡庙算的时候说,公孙渊的上计是带着队伍逃跑。(弃城预走,上计也)

他要是真蹿了,你不可能永远驻军于此,等你一走人家就收复失地了。

渤海小吏

司马懿围城襄平后,城里会产生两种感觉:

1、前线的大军完蛋了。

2、别抵抗了,没意义了。

由于辽东军的所有家属和家底全在襄平城,所以此时被司马懿甩在身后的公孙渊全军无论如何都要去紧紧跟上司马懿!

1、要让城内的守军知道大军并没有完蛋,不要投降。

2、要让队伍里面的人放心,自家的老小都还在,不要崩盘。

3、最重要的一点,领导人们都在城里。

但是,你被司马懿调动出来了。

你不再坚壁高垒了,运动战你能打得过见过太多世面的天下第一陆军吗?

延伸一下,丞相为啥没办法调动司马懿呢?

因为魏国太大,没有所谓的攻其所必救!

要是曹魏定都长安,司马懿无论怎样都得被调动!

理论上来讲,不搭理司马懿,饿他一个礼拜你公孙渊必胜!

但是,不存在这种理论上的可能,因为战争是一种以国力为基础,人性、权力、信心等等综合因素叠加在一起的游戏。

根本就由不得你!

再延伸说一下,帝制时代,首都定在边境线上永远是一柄双刃剑。

优的一方面在于边境线永远是国家最强力量所在。

劣的一方面在于国运一旦不行或者出现强大对手的时候战略层面将非常被动!

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民心问题一旦通通掺杂进军事部署要考虑的决策环节时,很多兵法中的妙招将全部失灵无法使用!

因为那里是首都!

渤海小吏

三战全败后,公孙渊率败军退回襄平,司马懿进军围城。

这个时候大雨来了,大水搞的平地数尺深。

三军恐,全都建议移营,司马懿表示敢说移营者斩!

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

襄平城中仗着大水,出城砍柴放牧,诸将表示要打他一家伙,司马懿根本不听。(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

军司马陈圭说:咱当年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结果16天拿下孟达,现在咱咋换了风格了呢?

司马懿说:当年孟达人少而粮食能吃一年,咱们的人四倍于他粮食却吃不了一个月,以一月图一年,咋能不玩命打!

现在贼众我寡,贼饥我饱,区区大雨,早晚得退,怕啥的!

我现在不担心贼与我对战,就怕他逃跑,跑了我就得在东北长期剿匪了!(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

现在对面粮已经快没了,咱现在劫他的牛马就是逼他逃跑,咱们身陷大水中,他跑了咱又追不上!(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

雨停了以后,曹军合围,公孙渊跑不了了。

司马懿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发矢石雨下,昼夜攻城。

城中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将军杨祚等降。

与此同时夜有长星自襄平城西南流于东北,坠于梁水,城中震慑。

公孙渊大惧,派自封的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请解围而缚。

司马懿不许,把这几个人抓起来全砍了。(不许,执建等,皆斩之)

司马懿给公孙渊送了个信: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你甭跟我耍心眼了!你不来亲自投降就是不打算活了!

公孙渊穷途末路率数百骑兵攻南围突出,被司马懿纵兵击败斩首。

司马懿入城后,杀所有公孙渊置公卿,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杀之,随后筑成京观(死尸金字塔)震慑东北。

不久,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平。

剿平公孙渊后,司马懿在襄平城中梦到了曹叡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

他一低头,发现曹叡脸色已经不对了。

后来回军的路中,司马懿接到了一个反常的诏命,让他直接回去镇守关中。(诏帝便道镇关中)

如此灭国大胜,司马懿连回洛阳的资格都没有,而是直接让回关中。

司马懿已经开始感觉到了不对劲!

曹叡那肯定出事了!

但是,诏书明明白白写着让你走!

你又没办法抗旨,司马懿只能听旨。

当走到白屋时,又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

接下来三天内,中央五次诏书飞奔而来。(及次白屋,有诏召帝,三日之间,诏书五至)

曹叡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

赶紧来,到了直接进宫,见面说!

司马懿看到诏书终于明白自己的那个梦和去关中的任命是什么意思了!

曹叡快不行了!

本来没他的事,都给他支关中去了!

但此时不知为何又要对他托孤了!

虽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但他此时已经躺赢了权力角逐!

权力最高殿堂的修罗场上向来瞬息万变,司马老爷子害怕再有什么变化,急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一夜飞奔四百多里赶到曹叡床边。(乃乘追锋车昼夜兼行,自白屋四百余里,一宿而至)

六十的老头儿,当时的路况一夜狂奔四百里,居然没给颠死,你说年轻时不养个好身体行吗!

人家远征了一趟东北,在大雨里面也跟着泡着,来回一年的时间就在路上颠簸,最后又玩了把极品飞车。

什么事业,拼到最后都是身体。

曹家受到的诅咒再度开启了,曹叡年36,也不行了。(我按人家陈寿写的原文哈,我可没有指向性哈)

司马懿不知道,他这辈子权力场上第二凶险的时刻,就是在他此次回军的路上!

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历史差一点,把他的剧本彻底夺走。

曹叡其实早就对他有防备了。

丞相离去后,曹家整个西半扇开始集体大松心,雍凉解甲,中国释鞍。

体现在曹叡这,就是丞相死后转年的开春就赶紧上马工程盖宫殿!爷们可得享受享受了!

曹叡的名臣,祥林嫂兼半仙儿高堂隆开始了对领导的各种规劝。

曹叡大兴土木,取回长安大钟,高堂隆上疏说:”从前周景王不沿遵文王和武王的德行,不理会周公旦的制度,既铸造了大钱,又建造大钟,周朝国运因此而衰弱,这些都记录在史作为永久的借鉴。

现在有小人劝您好好享受生活,这是迷惑您啊!求取大钟这样的亡国之器,劳民费时,有伤于德政,这是自取亡国,可不是什么振兴礼乐啊!

不得不说好神奇,自打曹叡开始玩命盖宫殿后,就开始各种各样的苍天示警,又是着火又是彗星的,后来崇华殿遭火灾,曹叡问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呢?”

高堂隆说:上不节俭,下也不会节俭,所以会引来大火,君王大修高台,天火作灾,老天爷在示警啊!让灾异告诉陛下,陛下应该尊崇人道,爱惜民力,以顺天意。

高政委一直在说,曹叡那边一直在听,当然,仅仅是听,该造的园子一点不见少,看见老高顶多不好意思,老高也不气馁,反正只要有个由头,就一直在曹叡边上嘚嘚:咱不能再盖啦,爱惜民力啦,您快歇会吧,苍天又示警啦···

老高同志这辈子最名留青史的劝谏,是这样说的。

曹叡上马陵霄阙工程后,有喜鹊在上面筑窝,曹叡同志比较好奇,又问了高政委:这又预示个啥呀?

高堂隆再次引经据典:《诗经》说:’喜鹊筑窝,鸠鸟居住。’现在兴建宫室,盖陵霄阙,喜鹊筑窝,这是宫室未盖成,陛下不能居住的征兆。(今兴宫室,起陵霄阙,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

老天在说,您在为别人家盖这个宫殿呢!(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

这次的政治寓意非常深刻,“鸠占鹊巢”是个啥意思谁都明白,在政治圈子里面,这是非常高端的隐喻。

因为高堂隆这次吓唬的比较厉害,曹叡确确实实走心了!(於是帝改容动色)

后来高堂隆病重了,已经无法写字了,只能口述示警了,又对曹叡说了这么一段:本朝开天辟地之初,上苍曾发出警告,宫里燕子巢穴中发现有一双怪鸟全身艳红,应该严防鹰扬之臣,以免祸起萧墙。(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

赶紧布置你曹家自己人去把住军权啊!你现在太单薄了!(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

估计是知道自己快不行了,高堂隆开始不怕得罪人了,直接明码示警了!

高堂隆几乎就是明白的告诉曹叡:小心司马懿那老小子呀!

曹叡听进去了吗?

听进去了!

渤海小吏

伍:怎么样才叫真正控制了皇权呢?

司马懿在西北这些年,具体内心啥表现咱不知道,不过后面的事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大西北被司马懿弄得服服帖帖的跟大本营似的,他在关中的这些年,在一些曹魏忠臣眼中,已经成为隐患了。

高堂隆死后不久,曹叡就把司马懿调去打辽东了。

渤海小吏

都是出来混的,自然都有各自的信息渠道,司马懿当然知道朝中的这些话,他心中其实是有准备的,他很多时侯也在自我忠臣状表态,比如他给曹叡献白化病的鹿,比如出征辽东前拍曹叡的高水平马屁:

当年周公营建洛邑,萧何造未央宫,现在让领导都没宫殿玩了是我的责任啊!要打仗了,您还是先缓缓再上马工程吧。(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一句话俩信息点:

1、间接将自己比作周公和萧何。

这俩人有俩特点,一个是能干,一个是忠心,这是夸他自己呢。

2、让领导没地方住都是我的问题,现在为了国家我要献忠言,您不能再干了。

来回来去表达的,就是自己忠心耿耿的大公无私。

他回老家荣归故里时唱的那首“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啥意思呢?

再次向全世界表态,全心全意的认怂并希望平稳着陆。

他绝对是知道自己的政治前途已经阴云密布了,这次出征就是人生终战,要么累死在辽东,要么功成后回来养老,不会再让你有啥机会了。

不过谁也没想到,他去东北探险的这一年,年纪轻轻的曹叡先不行了!

曹叡卧病在床时,已经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了,他在第一次安排后事时,安排了燕王曹宇、曹爽、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

曹宇是曹叡的叔叔,曹操的儿子。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

曹肇是曹休的儿子。

曹叡自己的仨儿子都早早死了,曹家的帝室一脉不仅寿扛不住了,连孩子都养不活了。

不过曹叡虽然不行了但却并没有糊涂,他的顾命大臣中,清一色的宗室子弟。

篡不篡权的已经顾不上了,只要最后杀出来的还是曹家人,只要魏国的权力还是在自家人的血脉下传承,我就不算辱没了祖宗。

接下来的故事,提醒了我们,人无论何时,不到真真正正的攥紧了权力后,永远不要得瑟说狠话。

你要做的,要像司马懿先生一样,一直忍!忍!忍!忍到自己彻底成为那个掌控大局的为止!

渤海小吏

这帮宗室托孤选项中,除了自幼谨慎稳重的曹爽(少以宗室谨重)之外,剩下的人都和老臣集团有纠葛。

曹家的老同志们都早早随先帝而去了,但很多外姓的老同志人家却一直硬硬朗朗的,这帮曹家的年轻人总认为老同志们应该麻溜的把手中的权力给让出来,但权力这东西,谁也愿意撒手啊,这就形成了大矛盾。

有矛盾很正常,权力过渡向来血腥,不过这帮新生派比较狂,夏侯献和曹肇有一次看见大殿前的一棵树上面飞上来一只鸡,怒道:“这鸡也嘚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

你说你看见鸡上树就看见呗,你牛X啥啊!

他们的这句话,后来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中,有两个关键人物听见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曹操时代就掌管机要的秘书刘放,孙资已经作为侍中掌权二十年了,他们判断这帮小年轻将来会收拾他们,于是决定自我拯救。(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

被托孤的一号人物曹宇自从曹叡要不行了以后就始终在边上不走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刘放孙资的机会越来越小。

甲申日,曹叡要咽气,曹宇下殿喊曹肇去商议曹叡死后的权力分割问题,仅仅留了曹爽一个人随时观察情况。(甲申,帝气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议,未还,而帝少间,惟曹爽独在)

这个时候,同样盯在身边的刘放迅速的喊来了孙资商议。

孙资说:咱还是别拼了。(不可动也)

刘放说:怂没有用!咱哥俩就要进油锅了!还特么犹豫什么!(俱入鼎镬,何不可之有!)

两人突然跪到曹叡那,哭道: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天下托付给谁啊?

曹叡说:你们不知道我安排给了燕王吗?

刘放说:”陛下忘了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了吗?况且陛下刚病,曹肇、秦朗等便与才人侍疾者言戏,燕王拥兵南面连臣等都入不了内了!您才寝疾数日就已经内外隔离社稷危殆,臣等实在是太痛心了!”

曹叡急火攻心,怒问:“那谁行啊?”

当时身边只有曹爽,曹爽就很乖,跟谁都不为敌,从小就谨慎厚重,老爹曹真的人缘也很棒,于是刘放孙资说:“曹爽!”

曹爽吓得汗流满面,老同志马上踩曹爽示意谢恩,随后二人又推荐了老同事司马懿共同辅政,平衡宗族与外臣的势力。(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

刘放、孙资出去拿印鉴,这个时候诸曹那边也得到信了,曹肇闯进来开始没完没了的哭,曹叡突然醒悟了,曹爽这小子肯定搞不过司马懿,于是让曹肇赶紧去叫停孙资刘放。(放、资出,曹肇入,泣涕固谏,帝使肇敕停)

曹肇出门去喊那两位,刘放孙资也得到了信,躲开了曹肇又回到了曹叡身边再次没完没了的劝谏!关键时刻,几十年领导秘书分量的孙资、刘放再次说服了曹叡维持原议。(肇出户,放、资趋而往,复说止帝,帝又从其言)

但是这一次两个老同志建议曹叡立刻下诏,曹叡说:“我太累了,不能写字,歇会再说。(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

刘放于是爬上龙床,抓住了曹叡的手,强行帮曹叡勉强下诏,然后马上出宫公布文件,罢免曹宇等人官职,不得在宫中停留。(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

就这样,司马懿在别人的殊死政变下,在最后时刻赶上了末班车,第三次进入了曹家的常委班子。

人在重病的时候,生命的所有精华都在保最后那口气,什么判断力,思考力,就全都顾不上了。

重病的曹叡在一次次的拉抽屉中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在接班人7岁的前提下,将最后的托孤变成了最危险的二元结构!

托孤无论安排几个,最终结局也只会是角逐出一个一家独大的,而二元的权力结构通常是用时最短的!

你的接班人不像你当年22岁登基能迅速接管朝局,而是仅仅8岁的孩子啊!

这也就意味着,你曹家天下未来注定要被控制在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个人手中!

如果是曹爽,最起码他是曹家人。

如果是司马懿呢···

渤海小吏

景初三年正月(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曹爽、司马懿二人共同辅佐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二人均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此时司马懿已经61岁了,这也是他司马懿上班的第31年了。

此时他距离时代巅峰,只剩下一个对手了。

要介绍一下曹爽了。

这孩子自幼厚重,深得曹叡喜欢。(少以宗室谨重,明帝在东宫,甚亲爱之)

不要被最终的结果给导向思维了,曹爽这孩子在曹家第三代中算是顶尖的翘楚了,而且并不简单。

从他自幼得曹叡欢心能看出来;

从他和老臣集团的关系能看出来;

从他和司马懿的前几年对弈也能看出来。

总体来讲,这小子的权力之路走的相当有章法,只不过碰见神演员了。

曹芳刚即位时,曹爽和司马懿还是二人开班子会的,对老前辈曹爽还是当爹看待的,但是他内部的班子成员何晏等人说,这个大权不能给别人啊!(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及晏等进用,咸共推戴,说爽以权重不宜委之於人)

后来曹爽在班子内部讨论后,尊司马懿为大司马,要让司马懿在官位上高于自己显示尊崇。(爽欲使尚书奏事先由己,乃言于天子,徙帝为大司马)

结果这个议案扔出去后,曹爽又操纵舆论导向表示这个岗位太不吉利了,之前几位都死在任上了,于是司马懿被再次提高了一格,成为了太傅。(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

由于太傅的级别太高了,从来都是虚职,这么大的干部再去掺和具体工作就有失国家体面了,司马懿因此被高规格的挤出了尚书台。(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

司马懿的权力不是一口气被剥夺的,此时他统领禁军的权力还在。(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

曹爽随后又给出了一系列养老政策: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

以及一系列家属善后政策:嫁娶丧葬取给于官,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

司马懿辞让子弟官不受表示低调。(帝固让子弟官不受)

无可奈何的吃了哑巴亏。

241年五月,孙权四路伐魏,司马懿以63岁高龄主动申请主持了对吴的作战。

可能是两方面原因: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奔着和他孔明兄弟未来并称“绝代双骄”的剧本去了。

2、通过为国征战保证自己“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的军权不被曹爽找茬夺走。

六月,司马懿督诸军南征,车驾送出津阳门,随后司马懿还没到吴国队就吓跑了,被魏国队追上砍了一万来人,缴获了一大堆军用物资。(于是休战士,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

天子遣侍中常侍劳军于宛;秋七月,增封食郾、临颍,并前四县,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司马懿达到了家族的人生巅峰,但此时他开始了超乎寻常的小心与低调,自己看到老乡前辈,虽然官爵比自己低,仍要下拜。(帝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以太常常林乡邑旧齿,见之每拜)

司马懿经常对子弟教育上党课,告诫子弟月盈则亏,千万低调!(恒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

瞅瞅人家这内功,啥时候都不飘啊,要不人家最后能窃国呢!

人家有这个器量!

司马懿击退吴军进攻后开始与自己提拔的邓艾着手创建淮南淮北的军屯,242年三月,正式上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这算是为后来自己的孙子司马炎灭吴提前奠定好了物质基础。

曹爽则在司马懿搞建设的这一年的七月,将司马懿的老哥们蒋济晋升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完成了对司马懿权力争夺战碾压的最关键一步!

我们看历史时,是比较喜欢看动作剧情的,比如高平陵之变这段,我们最喜欢看的是那十多个小时的惊天政变,像人事变动其实是我们不爱关注的。

爱啥官啥官,赶紧给我上刺激的!

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对剧情的影响是不大的。

不过这一次比较例外,只有把前面的所有人事变动都捋明白了,我们才能明白后面的“高平陵之变”是个啥技术含量!

先来说一下,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关键职位。

第一个关键职位:武卫将军。

这个职位是曹操时代才有的,不过这个新生的职位却极其重要。

他是曹操的保安团。

由于丞相这官职早就没了,所以曹操复活汉相后只能创造出了这么一个官职来负责自己的安全。

第一任的武卫将军是大名鼎鼎的许褚先生,当年渭水叉腰事件就是他全程护卫的。

武卫将军负责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属于禁军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一般来说非绝对信任的人,是不会得到这个职位的。

曹爽受托孤前的岗位就是武卫将军,也由此可见他跟曹叡的关系,后来这个位置他给了三弟曹训。

第二个职位:中领军。(资历威望高者进为领军将军,职责相同)

这个职位是禁军中的最高统帅,负责统领五校尉以及武卫、中垒、骁骑、中坚、游击等新禁军,总统所有内军。(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文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

也就是他挤走蒋济,安排成他二弟曹羲的那个岗位。

第三个职位:中护军。(资历威望高者进为护军将军,职责相同)

中护军这个职位在秦时就有,当时是护军都尉,后来大汉间谍头子陈平曾经干过这个差事。

后来曹操这将护军改为中护军,总统外军并进一步拓宽了职能,掌管选拔武官,隶属于中领军。(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魏初因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

因为这个职位既掌握着护卫洛阳城的兵权,又有选拔控制中下级武官的权力。可选拔的将军品级并不高,管一二百人的水平: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

不仅容易受贿,还能因为自己的人事特权,培养自己的力量。

记住这个关键职位,这个职位是司马家族最终能翻盘的关键。

此时这个岗位的长官是曹爽的表弟夏侯玄。

大体上,中领军和中护军的权责范围是下图所示:

渤海小吏

职责上,中领军类似于汉朝的“郎中令+卫尉”;中护军类似于汉朝的“中尉”。

此时全在曹爽的手中了。

再回顾一下曹爽的人事安排。

他将司马懿尊为太傅,剥夺了他“录尚书事”的资格,但此时老爷子手中还是有禁军权力的(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此时的这个权力应该是由亲信蒋济的领军将军来控制。

等到正始三年七月把蒋济也给尊起来后,蒋济手中最值钱的“中领军”职位也给弄走了。

这是他夺权的最关键两步。

啥叫把持了朝政呢?

在皇权时代,把持了朝政有两点关键:

第一,你要掌握权力的输出能力。

第二,你要掌握权力的巩固能力。

权力的输出能力,我们已经不陌生了,自霍光时代我们就已经跟大家说过好多遍了,录这个尚书事,就意味着国家的政治决策等关键的拍板权,被握在手中了。

权力的巩固能力,这就是军权的范畴了。

国家的军权中,哪个军区的重要性最高呢?

是禁军。

禁军往往是国家各大军区中人数最少的,但往往是最精锐的。

他的重要性并非是因为精锐,是因为他的任务是保卫皇权!

以魏国举例,你司马懿当初在雍凉做大军区一把手时,能造反吗?

不能。

因为两点:

1、还有荆州军区和淮南军区两大军区是保皇的,中央可以直接调兵去勤王来跟你对打。

2、更重要的是,所有重镇军区的带兵大员都是有家属在首都做人质的,你司马懿只要闹造反了,你大概率是被手下人干掉的。

你的威望再高,也不会有人抛家舍业的跟你去搏这一把!

但是如果你司马懿掌握了所有禁军,也就是曹爽现在这个位置,那么你造反就有着极大的概率。

因为,你掌握了禁军,也就掌握了皇帝,也就掌握了整个官僚结构的政治手段。

我准备造反了,然后我进宫了,禁军都是我的人,我下令封锁洛阳的内城和外城。

然后,我进宫把皇帝弄死,弄一个5岁的上位,说是新皇帝,在我的淫威之下,将所有程序盖章合法走全。

控制中央后,我再跟各地的军权势力做博弈,拥护我领导的,封官许愿给好处;不拥护的,拿京城家属威胁你,然后再釜底抽薪的宣布你是反动派。

那么你最好的结局就是带着少数的铁杆亲信投奔外国。

如果在大一统时期,你连跑都没地方跑了。

这就是禁军的作用了。

我们常常说一个皇帝能够掌控住大权是啥意思呢?

1、尚书台里的人拿意见,最终要等这个皇帝拍板。

2、禁军的各将领均被皇帝有效控制。

只要控制着这两点,这个皇帝就是大权在握的!

只要这两把刀在,皇权的权威与力量就都在!

地方不是说出不了祸患,而是出了祸患也大概率能被平下来。

所以曹爽利用老干部们最大的年龄“弱点”,在打出尊崇老前辈这个谁也说不出什么的一连串组合拳后,司马懿虽然位已至尊,但已经被排除出权力的核心了。

并非指太傅就吃个吃干饭的,司马懿这个太傅手中还有非常多的官方受保护的权力,比如选拔人才的中正权,比如都督地方军区去平叛淮南等等,但这些权力都并非是能决定生死存亡的!

综上,我们再次阐述了皇权核心的两要素:

政务拍板权和皇帝保安团。

陆:曹爽为什么要带着所有的兄弟跟他出城?

曹爽在拿下“录尚书事+禁军”这两项核心权力的同时任用了一些曹叡在位时打压过的浮华子弟,像何晏、邓飏、李胜、丁谧全部被曹爽招为心腹担任了朝中的要职。

丁谧、何晏、邓飏被封为尚书,何晏还掌管了人事大权负责选拔官员,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有一定军权)。

这都是次一级的核心官职了,可以用心腹了,但像前面那些禁卫官职,必须要用自己亲戚,最开始毕轨是中护军的,但后来就调整为表弟夏侯玄了。

243年秋九月,权力中枢已经战败的司马懿又督诸军击诸葛恪,结果大军刚到舒城,诸葛恪没咋地就跑了。(军次于舒,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

嚷嚷的挺凶,但司马懿表示没有任何压力。

渤海小吏

司马老先生此时已经混到了“闻其名望风逃窜”的老艺术家境界。

渤海小吏

此次来到淮南,在邓艾的建议下司马懿确定了灭贼之要在于积谷的战略方针,开始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水南北万余顷。

从此淮北仓庾相望,自寿春到洛阳,农屯和官屯的生产兵团连成一片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家这两位大神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命题,就是无论走到哪,永远是建设到哪。

司马懿在关中时搞屯田鼓励生产,南下平叛时间不长又利用自己的合法政治权力推动了两淮地区的建设。

这是有大功于国家的,司马懿这辈子一直没有停止对曹魏的建设与添砖加瓦,如果他这辈子最后不搞那一下子,基本上历史的身后名应该是“大魏诸葛亮”的。

总体来讲,一生于国大功啊!

本来,历史的车轮大有架着司马懿老先生往忠义名臣的方向上走的,但在曹爽把持朝政的四年后,开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转机。

司马懿准确的抓住了他。

曹操时代的老臣赵俨闹喊不干了,赵俨是曹爽安排接替司马懿督关中的角色,曾是他爹曹真的大司马军师,现在要告老还乡。

估计这次赵俨闹腾要养老应该是两方面:

一是岁数确实大了;

二是关中诸将指挥不动。

总之,老爷子累了。

赵俨不干了,必须得有一个人顶上去,曹爽派了自己的表弟夏侯玄去。

不过夏侯玄这一走,中护军的关键位置就空出来了,比较意外的是,这个位置是司马师递补的。(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

这中间到底是咋运作的,史书无载,比较可能的推理是,曹爽让夏侯玄去督关中,让司马懿老爷子给打打背景光,让年轻无外放资历的夏侯玄可以在关中站稳脚跟,因为他曹爽还有伐蜀的下一步动作,司马懿那则提出作为交换,你得让我儿子有个进步的空间。

双方互相妥协下,此次人事变动顺利达成。

这成为了最后要曹爽命的关键人事任命!

因为司马家的嫡系接班人在禁军中楔进了一颗相当致命的钉子!

这个人事动作,也基本说明司马懿此时此刻已经开始准备反击了。

因为第一次尊他为太傅,剥夺他“录尚书事”时也给了他家很多政治待遇,但司马懿全都辞了。(以帝为太傅···以世子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帝固让子弟官不受)

这回却安排儿子进入重要岗位了。

老艺术家开始磨刀了。

244年,曹爽力主夏侯玄伐蜀。

一般来说握大权后要立大军功,才算是一整套组合拳走下来,因为你毕竟需要说得出去的东西堵住整个阶层的嘴。

曹爽在邓飏、李胜等人的怂恿下,在吴蜀这两个方向选了蜀。

这就是没有常识了,蜀那是能轻易打的吗?

人家那个天险是闹着玩的吗?

对付蜀地,自古基本上都要等他内部乱了虚弱了才好下手,此时蜀中蒋琬主政,武侯遗风尚在,你能打的动吗?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曹爽为了借这次动兵的机会,将水泼不进的关中彻底的松动松动。

往往军队的归属感和人事调整是要通过一次次的战斗与演习才能完成的。

曹爽要在关中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那司马懿哪能干呐!与公与私都不能让他去打啊,不过曹爽不听,司马懿老先生没办法。(宣王止之不能禁)

伐蜀的结果非常不理想,曹爽被此时的已经挑大梁的王平悍拒。(唉,王平要是早投降过来几年多好啊)

伐蜀军被阻,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大量死亡,成都方面费祎等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无奈回军,还被蜀军截击,苦战下才退回来,伤亡惨众,还惹得关中一片怨声载道。(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崄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

曹爽铩羽而归后一年多的时间,245年八月,曹爽废掉了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中领军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再度不听,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六年秋八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

渤海小吏

理论上来讲,这两个营是归中领军控制的,但由曹爽的这个举措可以看出来,禁卫兵权里的中垒、中坚两营领导很可能是司马懿的嫡系,是当初直接隶属于司马懿托孤时“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中的最后力量!

此举意味着司马家族此时在禁宫内的所有力量全都被驱逐了。

247年四月,司马懿老伴死了,司马师守孝去了,连中护军的外军兵权和“主武官选举”的人事权也没了。

同月,曹爽趁司马师下岗守孝的时机迅速对司马家族展开了总攻,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断绝了和小皇帝见面的机会。

247年四月这两件事的同时发生,使得司马懿被曹爽挤兑的彻底混不下去了!

五月,一辈子劳模的司马懿老爷子时隔四十年第二次生病了,从此不再问政事。(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

关于司马懿离去的原因官方记载是这样的: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

要知道,此时曹爽已经挤兑司马懿八年了,为何此时司马懿才与曹爽“有隙”

司马师的中护军下岗倒是其次,最关键的原因是郭太后这最后一根司马懿楔进权力中枢的钉子被拔走了。

郭太后是曹叡正妻,对曹芳有监护权,会对曹爽最终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郭家跟司马家是有关系的,郭太后的从父郭芝后面可是司马家的排头兵,给司马师点炮进言废掉了曹芳。

郭太后被曹爽赶出了权力中枢,也就标志着司马懿对于权力内部的所有消息与影响力全失去了!

不仅刀没有了,现在连防弹衣都让人扒了。

司马懿此时此刻失去了所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所有的主动权全都攥到曹爽手里了。

已经全裸的司马懿此时选择了生病。

渤海小吏

这是一种政治表态,老头子我认怂了,您饶过我全家一命吧。

此时的司马懿家族,基本上处于停盘状态了,曹爽已经获得了全面胜利。

不过意得志满的曹爽不知道,有的顶级对手,他一天不入土,这场权力的游戏都不算完!

有些功力,经历不够就永远发挥不出来;

有些见识,岁数不到就永远体会不明白。

曹爽虽然“少以宗室谨重”,虽然已经斗败了老艺术家,但他也可以说是一辈子没受过委屈,没吃过亏的人生赢家,这辈子就是个一直上涨的股票。

人生啊人生,在赐大权贵前为什么不给他赐些风霜雪雨呢?

所有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全都是在无数次打掉了牙咽肚子里的泪水后刻入基因里的!

人生的那些受益终生的大道理中,归结起来就是一些极其浓缩的短语,比如:谦卑,谨慎,不可纵欲,人要低调,团结同志,除恶务尽等等。

但上述的每一个短语,都需要用一生去品味实践。

没有吃过亏,没有亲身体验与历练过,是很难在大富贵降临后不出问题的!

因为大权大贵会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巨大衍生品:诱惑!

曹爽本是谨慎厚重的人设,但在天下无敌后,终于扛不住这顶级的诱惑了。

曹爽在司马懿彻底被打倒后,开始变得肆无忌惮,他的心腹何晏敢强行将洛阳、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和汤沐地作为自己产业,又窃取官物,仗着自己主掌官员选拔向其他州郡要好处费,一些得罪了曹爽心腹集团的大臣都因小事而被免官或调整报复了。

曹爽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不正之风,他的饮食、车马和服饰都与皇帝的类似;甚至私自带走了曹叡的七、八个才人回家做妾;擅取太乐乐器,调武库禁兵制作布置华丽的会所,与何晏等心腹在其中饮酒作乐,极尽奢华。

权力的大饼向来是你多吃我就少吃。

不过这大概率还是不会犯众怒的,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都在这个圈里混,你只要说得过去,大家还是默许的。

你多吃多占犯众怒往往是另有别的原因,比如说得瑟!

人不患寡患不均,你家里几千亿我们看不见,我看见你住三居室,一个媳妇,过正常人的日子,你虽然把要紧岗位全安排了,但一个个还都能露出虚伪的谦虚表情,其它人是可以接受的,你看人家司马懿,邑万户,子弟11人皆为列侯人家见谁还都鞠躬呢!

你要是占据了所有上层建筑然后跟我们可劲得瑟,我们就太不平衡了,都是先帝的漂亮姑娘,凭啥让你给圈家里去了!

都是几代混曹家官场的,凭啥你现在会所嫩模,我们就得去图书馆翻档案了?

更可怕的是,曹爽一伙动了太多老臣集团的既得利益!

老臣集团们开始公开反抗了!

比如老臣孙礼和曹爽关系公然有裂痕后被调整为并州刺史,在上司马懿那串门时公然说曹爽祸国!(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讬,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孙礼边说边哭(因涕泣横流),司马懿是这么回答的:别哭了!不能忍也给我忍!(且止,忍不可忍!)

少府孙观因为秉公执法得罪了奢靡之风的曹爽集团,随后被调整为太仆。(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斫家屋材,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

太尉蒋济在被从领军将军给挤到闲职后借着日蚀的理由上疏抨击曹爽擅改法度!(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会有日蚀变,诏群臣问其得失,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

蒋济公然表态:别特么瞎折腾了!(终无益于治,適足伤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

这些老同志们的公然愤怒,都被司马懿一个个看在眼里。(注意这些名字,后面有关键戏份)

这些曹操时代就混迹江湖的老革命们此时还都没走呢!

几十年来的利益网络盘根错节,你这么生硬草率的进行得罪,还配合着骄奢淫逸,这就犯众怒了!

曹爽这个集团中也是有明白人的,比如说二号人物时任“中领军”的曹羲。

曹羲看到大哥被这帮狐朋狗友带起来的这股奢靡之风拿下后甚为忧虑,曾多次劝谏曹爽,大哥咱别这样了,成由勤俭败由奢,人们都看着咱了。

曹爽不搭理你。

曹羲随后又写家训三篇,内容主题为“骄奢淫逸对家族的巨大危害”,明面上教育的是弟弟与子侄,实际上是侧面提醒他哥,曹爽又不傻,当然知道,但给曹羲甩大脸子,曹羲很伤心,经常被他哥气哭了。(羲深以为大忧,数谏止之,又著书三篇,陈骄淫盈溢之致祸败,辞旨甚切,不敢斥爽,讬戒诸弟以示爽。爽知其为己发也,甚不悦。羲或时以谏喻不纳,涕泣而起)

曹爽心中是很不屑的,你又没玩过那些御用品,你知道什么啊!

渤海小吏

248年,曹爽想去看看已经“病”了一年多的老对手司马懿啥样了,于是派心腹李胜去探探病。

李胜去后就看到了这样一副场景,司马懿老先生已经老得没法要了,喝粥撒一身,一句话喘半天,耳朵半聋眼半瞎。

渤海小吏

李胜回去将见闻报告给了曹爽,曹爽认可了。

眼睁睁司马懿此时马上就到70了,那是古来稀啊!人没法要了是大概率事件啊!

曹爽如果看了他们家族的履历就知道了,人家司马家是祖传的好体格,活七八十向来当玩。

而且当年,人家司马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当年那个大人精我都糊弄过去了,你小子我还蒙不了?

曹爽开始迷恋上了权力所带来的巨大美好,很多时候,城里已经装不下他了。

他时常玩起了出城自驾游,基本上一出去,就是带着所有的亲信组团牛人专线,他的同乡大司农桓范曾经劝过他:你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齐离开,一旦有人在城内闹政变,你们无法入城掌握大局。

曹爽是不当回事的,因为目前全部的实力被他们家族抓在手里,司马懿又是马上开追悼会的节奏,政变那么好搞呐?

其实此时此刻,曹爽担心自己的兄弟,要远远担心那些反对势力。

此时,所有的禁军与皇帝本人都被他抓在手中,他是逮谁灭谁的节奏,政变的发动有三个关键点:一个是军队,一个是威望,一个是皇帝。

这三点外人是都没有的,唯一有威望的那位黄土都埋到脑门了,倒是他家的兄弟们是他要防范的对象。

目前,所有的禁军掌握在他们哥几个手中,他掌握大部分,他弟弟们掌握小部分。

虽然说是一家子,但自古兄弟间反目的可从来就不是少数哦,尤其在天下第一的权力面前,万一我弟弟也看上我家的嫩模了呢?

不能怪兄弟不是人,全都赖嫂子太迷人,如果说可能政变的话,最大的可能性,反而是自己的兄弟!

尤其我已经明确知道了,我的弟弟曹羲目前对于我的生活方式是看不惯的!

谁知道我旅游时我这个弟弟会不会给我踢一边子去呢?

所以,不好意思,旅游的兴致我是不减的!但所有有权力的兄弟们全都得跟我一块组团开路!

曹爽的这个心思与已经成为套路的旅游模式被身在床榻上每天表演流哈喇子的司马懿看了个通通透透!

所以说,并不是曹爽兄弟们大意最终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而是曹爽日渐膨胀的旅游欲望与防范自家弟弟篡权的全家出动被司马懿早就盯上后做的精心布置!

曹爽心里的算盘打的其实是没问题的,因为此时所有明面上的军力全部在他手中掌控着。

但是,他有一点算漏了。

司马师!

渤海小吏

虽然司马师此时守孝在家,但是他当过三年的中护军!

司马师这个中护军的职位权力,是可以提拔选举下级武官的!

这也就意味着,司马师可以利用这个权力培养自己的铁杆力量!

当年蒋济当中护军的时候,贪污腐败的都被人编成流行歌曲了。(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

司马懿和蒋济关系好,有时拿这个调侃老蒋,蒋济说:老哥哥别逗我了哈,洛阳这物价多高啊,哥俩说完哈哈大笑。(宣王与济善,间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遂相对欢笑)

到了夏侯玄为中护军的时候,选拔的都是圈里人的子弟,都是世家大族的关系。(玄世名知人,为中护军,拔用武官,参戟牙门,无非俊杰,多牧州典郡)

夏侯玄家不缺钱,还是宗亲,所以不像蒋济满脑子都是钱,人家就拿这个岗位作为培养拓宽上层人脉的机会了。

但是,到了司马师干这个岗的时候,套路全变了!

司马师罕见的杜绝了金钱开道和关系开道,一切拿军中的功劳说话,整顿法令,所有人都不敢再搞不正之风了。(玄代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景王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这样做的好处是啥呢?

所有过去家里没钱,没关系,本来人生永无出头之日的绝望军人们,在这个金钱关系至上的时代,突然间有了一个人,他给你开了一扇窗。

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忠诚,你就能完成阶层跃迁。

司马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给你送钱的人,将来不会为你所用;(这句话细品味哈)

因为走关系的人,也将来只会拿关系来还你的情。

这种人脉,人家的选择和退路太多。

不可能跟你干玩命的活儿!

只有那种本来没有机会,没有未来的人,当被你提拔起来后,才会对你感恩戴德!

他们知道他们的机会全都在你这,所以你指哪就会打哪!

他们除了你没有别的选择!

他们的人生本就没有什么退路!

司马家族的预谋,有迹可循的开始,极大地概率是在司马师244年成为中护军时开始布局的!

244年到247年,司马师用这三年的时间,布置了怎样的一股力量呢?

《晋书.帝纪二》: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

渤海小吏

终:中国历史上最响亮的一个屁!

公元249年,正月癸巳日,司马懿决定出击了。

政变前夜,他和他的接班人司马师在密谋合计。(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

司马懿道:明天就是先皇的忌日了,皇帝和曹爽一大家子没有悬念的都会去高平陵祭祀,该动手了,让你的三千死士明早集合现身,去把你弟弟和三叔叫来。

司马孚和司马昭被召唤过来,司马懿将所有的计划跟这两个人说了。

随后的这一夜,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夜。

并非说曹爽被赚。

而是司马师的表现。

总说司马懿是个预谋已久的篡国阴谋家,实际上,司马懿这种算计到极致的人精,会单纯仅仅有机会了就去搏一把吗?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1、干掉曹爽,走篡国之路。

2、干掉曹爽,恢复自家和老兄弟们的政治权力,以周勃的形象名垂青史。

截止此夜之前,我相信司马懿的心理仍然是第二种想法的。

因为篡国这种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干的!

一旦走了这条路,将面临着太大的难度,要经受太多势力的反扑,此之前在统一王朝篡位成功的只有王莽一人。

如果说再把条件苛刻一点,司马懿会惊喜的发现,统一的新兴王朝中,篡国成功的记录是零!

这一年他已经70了!

他是绝对完不成这个事业了!

如果走篡国的路,那就将再无退路!

如果过程中出现了一点纰漏,那整个家族将万劫不复!

你接班的人,有你的本事吗?

深夜,司马懿派下人去二位公子的窗外偷窥。

司马师鼾声如雷,司马昭辗转反侧。(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司马昭的表现可以理解,毕竟刚刚知道明天要去玩命的消息,去他那看一眼就是看看有没有意外惊喜。

考察的重点,是司马师!

司马师婴儿般的睡眠使得中国历史在这一夜彻底转舵!

司马懿知道了他长子接班人的器量!

我要用这40年的功力和身后之名去走那条最难的路了!

因为这小子接得住!

第二天,司马师的三千死士如地里面长出来的全部就位。(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三千人的地下组织,司马师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1、三年的时间他居然阴养了三千人!

2、这三千人居然召之即来!

3、这三千人居然这一夜没有一个人告密!

4、这三千人居然聚集后没有惊动遍地是眼线的洛阳城!

这是种什么样的组织能力!

这是种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大家千千万万记住司马师这个人,如果说给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大人物列一个榜单,这个人一定是排到最前列的那一档!

第二天清晨,曹爽旅行团出城后,司马懿家族开始了迅速的行动。

通过此次司马懿的行动,我们能够更深刻的领会国家权力部门的重要性程度。

司马懿第一时间,带着整个家族和三千死士前往了重中之重的武库!(宣王部勒兵马,先据武库)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点,所以需要一号人物司马懿亲自带队全族孤注一掷!

这个地方拿不下来,剩下的就都别提了。

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此重要?

因为这里面有武装军队的兵器。

此时别看禁军大权全在曹爽的手里,但大部分禁军手中是没有兵器的,只有当天宿卫皇宫的禁军手中才有兵器。

没有武器,你那两营禁军就是两营傻老爷们。

但是,此去风险非常。

因为两点:

第一,武库在洛阳城东北,曹爽家离武库不远,到达武库前要经过曹爽家。

渤海小吏

事实上司马懿军团在呼呼呼的往武库冲的时候,曹爽府上已经有警觉了,门楼上已经部箭严阵以待了,曹爽家的保安团以为司马懿是奔他们家来了,于是狙击手在司马懿带队靠近时,已经瞄准司马懿先生了。

司马懿的政变军就这样暂时僵在那了。

别再说曹爽是傻子了,傻子是不会把家选在武库边上的,傻子更不会将过武库的必经之路打造成塔防的!

渤海小吏

大将军府的常备军不可能有很多的,司马懿却在这被僵住了,并不具备攻坚曹爽炮楼的能力。

由此也看出来了司马师虽然阴养了那三千死士,但武器和铠甲的问题是没有解决的!尤其是铠甲,是决定士兵战斗力的最关键武器装备!

就在此时,曹爽府中一个叫孙谦的将领,按下了狙击手,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天下事未可知也,别把路走绝了。(爽帐下督严世上楼,引弩将射帝,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

有可能是司马懿用他大魏战神的名头惊险的唬住了曹爽府的阻击军。

不过更有可能的是,这个孙谦是司马懿安插在曹爽府的卧底!

渤海小吏

司马懿趁曹爽府炮楼犹豫的时候迅速咬牙通过,来到了武库前。(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

渤海小吏

正常来讲,拿下武库是需要天子诏书的,此时皇帝在曹爽那了,所以理论上来讲,你是接管不了武库的。

摆在司马懿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强打!要么矫诏!

具体怎么拿下武库我们就不知道了,因为史书无载。

我倾向于司马懿老先生利用自己的巨大威望以矫诏方式骗开了武库,随后偷袭攻占。

占领了武库后,司马懿完成了政变的最关键环节!

1、他的武装团伙开始全副武装升级。

2、断绝了曹爽方面可能的武装升级。

三千死士在进行武器装备后,那就太可怕了!

因为总共禁军的数量不过六千人!当年曹叡托孤曹爽和司马懿时史书专门写了两人各统兵三千。(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

这六千禁军不是每天都全副武装上岗的,此时还有一部分跟着去高平陵了,所以司马师的这三千武装此时在洛阳城中已经足以势均力敌甚至是最大的一股力量了!

武库拿下后,下一个关键,是司马门。

留下足够人手守武库后,全副武装的死士们在司马师、司马孚的带领下扑向司马门。

司马门位于皇宫的南门,位置宽阔,可以屯兵,是禁军设防的核心。

今天汉魏洛阳城没有了,大家可以换算成故宫的下图黄色区域,只有这块地方有足够的地方屯兵驻扎,剩下的门都没啥回旋的余地。

渤海小吏

此时曹魏的禁军设置,已经由两汉的南、北军变成了中、外军。

司马懿和曹爽受托孤的时候都有一个头衔,叫做“都督中外诸军事”。

所谓中外之分,指的就是司马门外是外军,司马门内是中军。

一旦司马门突然被拿下,司马门关闭,你外面的部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因为你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只能在外面等着,你不能有任何动作!有动作就是诛全族的造反!

所有的权力输出指令你必须还是要听里面皇帝的。

皇帝不在,最大的权力输出指令就是太后。

堵住司马门意味着你对此次政变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如果说占领武库是此次政变的物质基础,那么占领司马门则事关此次政变的成败!

因为它标志着你是否能拿到合法的皇权文件来控制整个政治结构!

但是,此时摆在你面前的还有一个关键点,司马门因为位置干系重大,日常是有相当数量的禁军驻守的,而且明明白白是曹爽的人!

司马懿派出了他弟司马孚和他接班人司马师去强杀!

这是司马懿家族最惊险的一次战斗!

具体过程还是史上无载,结果就是,司马师拿下了司马门,而且拿下的非常漂亮!

因为司马懿看到司马师“镇静内外,置阵甚整”的表现后说了一句:这小子到底没让我看错!(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整场高平陵之变,司马师全程顶级输出,交出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满分答卷!

拿下司马门后,司马昭立刻进宫盯住此时的最大牌领导郭太后,随后,拿下了合法文件。

至此,司马家族的政变开始貌似合法化了。

虽然还差的很远,因为此时的皇帝还在曹爽手中,这仍然并不名正言顺,但对于司马懿来说,已经足够了

此次政变,在司马懿眼中,最关键的有三个地方:

1、武库;2、司马门;3、太后。

至于曹爽与曹羲手中的禁军力量,在司马懿看来,远没有上述三个地方重要,那两营兵仅是后面派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领曹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曹羲营,是在本家族完成对上述三核心要点的占领后,才部署占领的。

高柔和王观是不可能提前被告知政变计划的,因为这种万劫不复的事谁也不能信!

万一曹爽走之前接到告密就全完了,就连他亲儿子司马昭也仅是前夜才知道,一定是司马家拿下上述三个重地后,才会去找过去的老兄弟们的。

老兄弟们看到你确实已经成功大半了,才会去接手那两个禁军的军营。

所以说,在最初的计划中,司马家族将所有的希望全部都放在了上述的那三个重地上,而这三重地的归属,也成为了所有元老确定你成功与否的信号。

司马懿四朝老臣的巨大威望开始发光发亮,他召唤出了同是四朝老臣,历任护军将军,领军将军,身为三公的太尉蒋济和他同坐一辆车驾!

为啥这个蒋济分量如此之高?都坐到主席台上去了?

因为蒋济历任护军和领军,在禁军关键领导岗位上干了十多年,威望甚高,蒋济一同站出来可以消减禁军潜在的抵抗力量!

司马懿召唤自己的故吏,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禁军营;

召唤出了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禁军营,并对高柔说:你现在就是咱大魏的周勃!(太傅司马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诏召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傅谓柔曰:”君为周勃矣)

此次政变,司马懿资历老,面子大是一方面,但他司马家之所以一呼百应的召唤出了这么多老家伙一块跟他搞政变的最大号召,从他对高柔的那句话就可以知道了。

君为周勃!

你就是四百多年前,匡扶刘家天下,铲除巨祸吕家的那个帝国柱石!

在曹爽多年的奢靡之风下,老一辈集团在司马懿的突然发难并拿下政治合法性后,纷纷站了出来主持公道!

在他们眼中,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干一件名留青史的伟大事件!

他们并不知道,此时对权力已经领悟到了精髓的司马懿,已经对接班人进行了终极考验的司马懿,在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大幸运下,开始将时代强行改道了。

所有的人,最终,都成为了我司马懿的棋子!

渤海小吏

在完成所有洛阳城内的控制后,司马懿与蒋济带队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拿出了早就写好的弹劾奏疏,送往了高平陵。

此时走到一半的曹爽接到弹劾表,将天子车驾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护卫。(爽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

注意,曹爽人家此时仍然没崩盘哦,还知道做鹿角布防,调数千屯田兵自卫呢。

这个时候,他迎来了两个人。

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

那个鲁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桓范。

因为他手中有大司农印,可以调动天下粮草。

很多人会说,司马懿百密一疏啊!他怎么能让这么重要的人跑了啊!

司马师要是阴养死士三万,我相信以司马懿的水平,一个也跑不了。

但司马懿手中的所有筹码仅仅是三千人,他这是干了多少事啊!

桓范逃跑后,蒋济也虚了,对司马懿讲:智囊跑啦!

司马懿说出了对曹爽的人生评价:驽马恋栈豆!跑了也没用!曹爽那小子没那个尿性!

是人家曹爽真没那个尿性吗?

你不过用了更阴的招而已!

智囊桓范见到曹爽后,力劝他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桓范果劝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

曹爽得那琢磨。

桓范一看曹爽不坚决于是又劝曹羲:就算是一个匹夫抓着一个人质还得玩命求活呢!皇帝在你们手上,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有什么可怕的!(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

桓范又给出了具体方案,对曹義说:大量的武装在城外,你中领军是总指挥,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赶紧去调他们来跟我们去许昌,现在我们去许昌转天夜里就能到,许昌也有武库足以武装这批力量,粮食也不用担心,我带来了大司农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这是个明白人啊!

此时此刻,司马懿仍然是未知成败的。

甚至可以说,仍然是败多胜少的!

因为皇帝在人家手上,是天命所在之处,自己就是个假冒伪劣的,时间一久,自己就该被市场发现了。

禁军之所以牛,是因为保卫着皇帝!

如果人家皇帝逃到了许昌,那兖州刺史的武装自然就成了新的禁军,到时候再诏令三大军区勤王剿灭司马懿!

虽然诸将家眷都在洛阳,但那是皇帝啊!况且洛阳内司马懿时间久了能否压得住呢?

毕竟曹爽兄弟已经主掌国家十年了!那可是十年啊!

更重要的是,曹爽人家要是想去许昌,沿途一路平原没有关卡,路还特别近,你司马懿追都追不上!

渤海小吏

甚至可以大胆点说,曹爽只要一念之差狠了心,历史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司马懿是怎么消除这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呢?

他拿着自己攒了40年的赫赫威名及顶级信誉,放了中国历史上最响亮的一个屁!

他对曹爽指洛水发誓!

司马懿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诱劝曹爽,指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及财产。

不要你的命,只是看不过去你的奢靡之风,只要你的权力!

不开除党籍枪毙你,就是让你退二线养老。

司马懿这边指洛水发誓,被绑到一辆战车的蒋济也开始了写信,从一个好叔叔的角度告诉他:大侄子,你司马懿叔叔只想剥夺你们兄弟的兵权,不会伤害他们,毕竟你们的爹是曹真,跟我们那都是多好的关系啊!(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

不久,又有人来了,曹爽的心腹殿中校尉又来告诉曹爽一个消息:司马懿真的指洛水为誓了!(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

渤海小吏

这是司马懿锁定结局的最关键大招!

没有这个大招,成败未可知!

此时此刻,曹爽会怎么想?

1、司马懿这辈子没办砸过事,自己反抗的胜算能有多大?

2、司马懿这辈子积累了数十年的名声指洛水为誓不会伤害他!

3、大量的魏国元勋写信作保为证。

既然我命和爵位肯定能保住,我这十年的大将军难道白当了吗?你司马懿还能活几年?我就不会学你吗?

天明,交枪,请皇帝罢免自己,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当曹爽解下印绶时,主簿杨综说:您挟天子握大权,难道要去上赶着砍头去吗?

桓范等人把上下几千年的权力斗争全都给曹爽摆了一遍,当年吕家全都被灭门了!连皇帝都被弄死了!当年巫蛊之祸时汉武帝那是亲爹手可一点都没松啊!但是曹爽最终信了洛水的那个屁。(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

桓范大哭道:“曹子丹如此英雄,生了这么堆瘪犊子!我们都要因为你被灭族了!(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曹爽为啥放弃了本该有着巨大翻盘可能的反击呢?

因为两点:

1、司马懿这辈子的不败经历。

2、司马懿指洛水发的那个誓。

最关键的,其实就是那个指着洛水的赌咒发誓!

因为司马懿当着魏国官场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的面,做绝对保证的帮他止损了!

搁今天,誓言是不好使了,一切都得看合同,满世界都是将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但是搁过去这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誓言通常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极度敬畏的。

普普通通举手盟过的誓那都是一定要算的,更不要说你指着千百年永恒流过的大江大河!

你不指洛水发誓,权力斗争向来斩草除根,曹爽因为怕死大概率最终会跟你鱼死网破!

司马懿用他这70年的人生和千年骂名做了一次巨大赌注!

赌他的儿孙能够颠覆这曹家天下!

曹爽回到洛阳家中后,司马懿在曹爽府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

曹爽开始害怕,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借了。

他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实际上,人家司马懿是在紧锣密鼓的编排证据。

不久,曹爽的心腹黄门张当供出曹爽兄弟及其心腹于谋反。

正月初十,曹爽家族及心腹手下被屠灭三族,牵连被杀者高达五千余人!

司马懿为什么如此不择手段?

因为他知道曹爽只要留着,后面的过招就仍然远没结束!

他的势力太庞大了,自己家族仍然不一定笑到最后,所以什么洛水之誓就顾不上了!必须迅速斩草除根!

司马懿自此永载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用自己人生终章书写了影响极其恶劣的一笔!

后世的丑陋小人发现居然还可以这样玩!

越来越多的宵小开始以司马老先生为偶像,厚黑的指导践行他们可怕可耻的丑陋人生。

此时被灭族中的一个“小人物”家族中跑了一个人,历史将来会相当玩笑的调侃你司马家这个以卑劣手段窃国的大盗家族!

至此,曹魏的权力被司马懿开始全部把控,司马家谋国的第一步,走完了。

这仅仅是第一步?

没错,自秦并天下以来,所有权力的改换除了王莽那次以外,全部都是打下来的江山。

司马家作为第一个成功篡权并“巩固”住的家族,后面实际上还有很多步要走。

他的家族,最终经历了他们爷孙整整“四世”的权力交割,才算真正拿下了魏国的这套产权证。

四十年了,孟德老板,谁在为谁打工?

渤海小吏

司马懿指洛水盟的那个誓,随着他的斩草除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响亮的一个屁!

司马家族至此开始蒙上中国史上几乎是最可怕的家族诅咒,祖孙三代谋国成功后不久就迅速在不肖子孙的互杀祸害下将华夏民族带入到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是最可怕的三百年!

华夏的国运在他身后开始流星坠地般陨落

三百年大乱的齿轮在此刻正式启动了

最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渤海小吏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