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战:武曌骑唐(全)晕 嘘

壹:大唐政事堂的宰相职位演变

到了史上唯一的女皇,天可汗的武媚,太宗大人的儿媳,天皇大人的天后,李唐的女爹,酷吏的慈母,改名的狂魔,年号批发专业户,武则天的专场了。

准确的说,武则天这个名字很不合适,因为“则天”是她离世前不久被双规起来后才出现的尊号。

他儿子给她的尊号叫“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是“则天大圣皇后”。

“则天”是这位大圣的谥号,这就很不合适。

因为李世民庙号叫唐太宗,谥号是唐文帝,到了李隆基时给他老祖又重新谥号为“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无论是庙号还是谥号,前面加的都是唐这个国号。

所以准确的说,武则天应该叫“唐则天”。

估计是后世觉得这个名字辱没了这位骑唐大圣的后半生,所以叫了武则天。

武则天的本名没有流传,她第一个正史记载的代号是被李世民赐号“武媚”,她唯一记载的人名叫武曌,这是她在载初元年(689)正月,正式翻身骑唐前造的新字,寓意日月当空照,她一个人把阴阳都兼了,突出一个雌雄同体。

在咱们的讲述中,总体来讲还是叫她名气最大的武则天吧,当然随着历史的进程可能会有若干变化,比如刚进宫时叫太宗大人钦点的武媚,跟李治眉来眼去时叫小武,跟李治深入交流后叫武姐,两口子对打舅爷时叫战友,李治风疾半死不活时叫老武,李治死后就叫武爹,根据剧情和年龄咱与时俱进的进行切换。

武则天始终被骂她的人说她成分低,实际上人家的家门并不差,武则天他爹武士彟是李渊太原起兵时的嫡系,封的是应国公,咱们太宗创业时代讲过,武士彟是少数李渊能放心指挥的嫡系,死时据说也是因为贞观九年听说李渊死讯后哭出了病,最终吐血死了。

武士彟死后李世民给赠了礼部尚书,还命李勣给办的丧事,这份门第可不低,武则天她妈的来头更是比她爹高多了,算是大业时代的传奇女同志了。

武则天她姥爷杨达是隋观德王杨雄之弟,官至纳言,大业八年在杨广刚现眼的时候死的,追赠吏部尚书、始安侯,谥号恭。

那么高的成分,养出来的闺女就容易有个性,武则天他妈妈信佛,因种种原因一直没出门子,直到李渊时代才以四十四岁高龄嫁给了死了媳妇的武士彠,随后生了仨闺女。

武德七年,李世民基本跟那爷仨摊牌的年份,武则天出生了。

虽说他爹是老李的人,但后面政局过渡还是挺平稳的,武士彟还没反应过来就成贞观忠臣了,按理讲武则天应该有个很平稳的人生,先是快乐长大,然后门当户对的嫁个官,随后相夫教子的过一辈子。

但武则天12岁的时候,武士彟死了,她的族兄武惟良、武怀运和亲兄弟武元庆、武元爽等开始挤兑她妈妈和她们姐仨。

这个经历给武则天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女人,男人死了天就塌了,自己就得被欺负,家族里面就说不上一句话。对于自家兄弟们的恨意让武则天牢牢记了一辈子并最终一个个的报复了回去。

李治是真没想到,疯起来连自家根儿都拔的老武最后的梦想是当武爹。

死爹的两年后,贞观十一年十一月,李世民驾幸洛阳,听说了14岁的武则天容貌美,随后召入宫成为了太宗的武媚。

14岁的武媚就此成为了正厅待遇的五品才人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人生,但刚入职的12年中,武则天陷入了职业生涯的瓶颈期,始终没往上有啥突破和提拔。

职业颓废期的具体原因肯定是不能记载,不过从她晚年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曾经举过这么一个例子,大概能猜出来太宗大人为啥冻结了她的人事档案。

老武说:当年太宗有匹马叫狮子骢,又壮又野谁来也驯不服,我当时在旁边就说:我能制服它,给我仨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我先拿鞭抽它,不服用铁棍擂它脑袋,再不服用匕首我捅死它!太宗听后连夸我志气好宝宝。(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

知道她为啥提不上去了吧。

这娘们手太黑啊!

在李世民这,大唐就不许那么牛逼的人存在!

李世民那么大的英雄,他爱的是长孙皇后那样柔顺至极的。

话说李世民下班特别爱跟长孙皇后嘚嘚朝里的事,每次皇后都是不听不听我不听,母鸡不管打鸣的事。李世民还就得嘚嘚,还就爱玩个强迫,然后长孙皇后就不搭理他。(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李世民爱就爱的这份感觉,天天外面见的都是猛男,回家要是还看猛男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知道为啥给你赐号“武媚”吗?

你戏路要在千娇百媚上发展,别特么老给朕拍恐怖动作片!

瞅给你能的,又是鞭又是棍子又捅刀子的,这睡边上得多特么吓人!你快当你的小破才人吧!

渤海小吏

剧情再一个转身,李世民不行了,李治作为太子要天天去看他爹,正巧这个时候武则天也在身边侍驾,估计是李世民拿骁勇的武则天当门神用了。

一晃十几年性子磨下来,武猛男变了,眼里会勾搭人了,真成武媚了,这一来二去就跟李治确定了眼神。

然后李世民死了,老领导的御用工作人员都被安排去感业寺出家了。

可以了,武媚同学可以歇一歇去候场了,我们要写重要内容了。

“武曌骑唐”这章前半截的绝对主角,李治登场了。

李治生于贞观二年六月庚寅,贞观五年封为晋王,贞观七年遥授并州都督,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过世时李治年仅9岁,哭的好伤心。

李世民对这个孝顺的嫡幼子宠爱非常,准确的说,李世民对自己和长孙皇后生的三子四女都独一档的宠爱,都属于惯天上那种,李治就是占了小的便宜了,他要是跟李承乾和李泰踩肩膀生下来的,肯定是三王会战夺太子之位,李世民这辈子哪都能控制住,对于孩子方面是真勒不住。

贞观十七年,李治的两个哥哥双双退场,16岁的李治凭借自己的“无害性”躺赢了皇位之争。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讨伐高句丽,自从确定了日子李治就天天哭,天天给他爹飞马传递自己的每日工作情况,等大军凯旋后李治又跟着李世民来到了自己的封王地,也是自家龙行的晋阳随驾,李世民生了疮,李治亲口吸脓,扶车辇步行跟从了多日。

这孩子表现的非常好。

在李世民的很多光芒下,后世很多时候忽略了他的伴君如伴虎。

他是皇帝,是天可汗,是天下权力欲和征服欲最强的男人。

李承乾和李泰为什么最终这个结局?

因为李世民也是人,他爱这俩孩子,爱到了没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是他过度的爱让这两个嫡子互不心安,这两个孩子之所以最终被废了,也是因为这俩孩子最终触及了他的底线,随后他变成了钢铁慈父。

自幼丧母,亲眼目睹了俩哥哥咋倒台的李治在成为太子后一直很小心。

在李世民的眼中,安排李治这孩子当接班人简直完美了。

在李世民的眼中,他最后安排的这个班子也堪称完美,是一定能和衷共济的进行完美过渡的。

来看看李世民安排给李治的股肱之臣们:长孙无忌、李勣、褚遂良、刘洎、岑文本、马周、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我们仔细看一下履历(前面三位大佬下节单独说)。

刘洎,荆州江陵人,最早出身于南阳刘氏,萧铣的黄门侍郎,萧铣灭亡时刘洎人在岭南,献表归唐后被授为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贞观七年,刘洎拜给事中,进入门下省开始被李世民锻炼。

给事中位次于黄门侍郎,编制四人,正五品上,为门下省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事权甚重。

贞观十一年,刘洎改任治书侍御史(御史台次官)成了纪检干部,后任尚书右丞去尚书省又转了一圈。

贞观十三年,刘洎改任黄门侍郎又回到了门下省。

岑文本,邓州棘阳人,他跟刘洎一样都是荆州人,是萧铣的中书侍郎。

萧铣投降后岑文本劝李孝恭止杀,后被任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岑文本入中央为秘书郎,后经荆州的恩主李靖推荐,授中书舍人进入了中书省,中书侍郎颜师古免职后岑文本代为中书侍郎,专掌机密。

说完这两位要阶段性的整整队,李世民在李治成为太子后给安排了四位师父,刘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这四位轮番去东宫与李治谈治国理政。(上乃命洎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更日诣东宫,与太子游处谈论)

这四位中,刘洎和岑文本犯了路线错误,荆州派这俩之前是表态站队李泰的。(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

虽然立场有问题不过二人由于政务水平高,李世民也并没有在乎,继续选了给做李治的老师,这里面其实也有工具人的考虑因素。

李世民安排这四位老师都是谏臣,是本着小树得砍的考虑给李治配的。

有一次苑西守监穆裕忤逆了圣旨,气的李世民要在朝堂上杀人,李治赶紧进谏劝他爹刀下留人,事后长孙无忌给他外甥打圆场对李世民说:自古太子进谏都是趁皇帝心情好的时候,今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却申犯颜之谏,古今未有啊!

李世民说:随根儿啊!朕这些年就爱听魏征怼朕,魏征死了之后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又接棒接着怼朕了,这孩子自幼在朕身边,天天看见的都是朕爱听进谏,所以今天自己扛炸药包上了。(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曰:夫人久相与处,自然染习。自朕临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进谏。自徵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悦谏,昔者因染以成性,固有今日之谏耳)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命李治在定州监国,岑文本被李世民安排伐高句丽“凡所筹度,一皆委之”最终累死在了路上,刘洎被任命为检校民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与高士廉、马周共辅太子。

李世民临行前嘱咐刘洎道:好好辅佐太子,国家安危在你身上。

刘洎道:愿陛下无忧,大臣有过失者,臣谨即行诛。

这话太狂了,诛不诛杀这事不该你说,李世民给了他警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性格容易冲动,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

同年十二月,李世民班师时在途中患病,刘洎与马周前去探视,随后褚遂良传问皇帝起居时,刘洎哭道:圣体患病,情况相当不好!褚遂良随后向李世民诬奏道:刘洎说国家之事不足虑,当行伊尹、霍光故事,有二心的大臣诛杀后自然安定!(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

后来李世民病愈后向刘洎问这事,刘洎据实回答,马周也为他作证,但褚遂良很坚持,你就是要造反!

最终李世民赐死了嘴上没把门的刘洎。

褚遂良是李治的铁杆拥立派,抱的也是长孙无忌的腿,他的坚持其实表明了背后政治势力对荆州派的态度,当然刘洎自己也有作死的成分,皇帝的病情好坏是否该忧惧不是你能张嘴的!你那句“圣体患痈,极可忧惧”本身就容易被各种解读,容易在朝野上下造成恐慌!

一个病死一个失言,刘洎和岑文本这俩原本支持过李泰的都在伐高句丽后退场了,咱们接着看。

马周,清河荏平人(非关陇系),少孤贫好学。武德中期补州助教,辞官西游长安时客居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李世民令百僚上书言得失,常何哪是这块料,随后马周代常何上书了二十多条,直接说李世民心坎里了。

李世民看后纳闷道老常你没这墨水啊?

常何道:此非臣所能,是我家客马周帮我写的。

马周就此被李世民直接拎到了门下省上班。

贞观六年,马周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成为了御史台三院之一的察院长官,品秩不高但权限广,每次奉命出使都合李世民旨意,李世民还因常何举荐有功赐帛三百匹。

注意,马周跟刘洎一样,在更上一层提拔前干过监察干部。

贞观十一年,任给事中,回到了门下省。

贞观十二年,转任中书舍人又进了中书省。

贞观十五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御史台副官)兼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搭上了此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李治的车。

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时,任回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后来成为太子四位老师之一,他本来是李世民安排的继李勣之后关东派的一个关键压舱石,能力履历都够,在李治上位前就是晋王官署了,跟李治关系也好,他本身能力和人品也都深受朝野认可,所谓“周既职兼两宫,处事精密,甚获当时之誉”,但无奈寿数不够,贞观二十二年病死了。

张行成,定州义丰人(非关陇系),出身中山张氏,隋末时以察举入仕授员外郎,后为王世充的度支尚书。

王世充被灭后任为谷熟县尉,后在长安参加制举(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考中后改任为陈仓县尉,武德七年调任富平县主簿。

贞观年间,张行成在富平县任职期满被召入朝,授为殿中侍御史成为李世民的纪检干部,因执法严明,弹劾官员,不畏权贵而深得赏识,后升任给事中入了门下省。

熟悉不熟悉?

跟刘洎和马周一个意思,都是监察干部,随后入门下省。

后来李治成太子后,张行成时任刑部侍郎,李世民把这位纪检部门出身的关东干部放进了东宫成为了太子少詹士。

高季辅,渤海高氏(非关陇系),年少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隋末纠集数千人成为了一方老大。

武德元年十月,高季辅与李密部将李育德、刘德威等投唐,授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随后武德时代表现不详。

贞观元年,他和张行成一样,作为河北人被李世民提拔为监察御史,弹劾权贵,不畏权贵,后迁中书舍人。

贞观十七年李治成为皇太子后加授了高季辅为太子右庶子。

刘洎和岑文本都是荆州人,马周、高季辅、张行成这都是河北人,这五位除了岑文本本身是十八学士而且因为文章写的实在太好之外发现没发现一个特点?

他们都是从监察干部干过来的。

往后看,资历猛根子硬的,就都不用监察部门转这一圈了。

于志宁,八柱国于谨的曾孙,隋末任冠氏县长时因山东大乱弃官回乡。

李渊自太原起兵打入关中后于志宁就到长春宫前来求官了,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

当时负责渭北招降的是李世民。

于志宁就这样上了李世民的车从此没下来,李世民成立天策府后于志宁又成为了天策府从事中郎,是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上位后于志宁任中书侍郎成为了中书省副官,贞观三年随后加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

贞观十四年,皇太子李承乾日益奢侈放纵,于志宁写了《谏苑》二十卷对李承乾规劝,被李世民赐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又让兼任太子詹事。

于志宁就是李世民插在李承乾身边的一个钉子,天天在教他学好,一度气的李承乾暗中派刺客刺杀于志宁,但根子这么硬的人哪里杀的动,李承乾被废的时候,东宫官属被全部打掉,只有于志宁没事,还被再次任命为了太子左庶子。

于志宁就是李世民安装在接班人身边的实时摄像头,随后李治在这位于师傅的眼皮下六年没出任何问题。

还是那句话,这孩子的内功很棒。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李世民崩于避暑的翠微宫,仅仅转过天来,李治的第一波任命就宣布了: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摄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李治没有马上搭理跟他一起被他爹最后时刻叫进屋的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是迅速把原来太子班子的于志宁,张行成安排进了门下省做一把手的侍中,高季辅安排进了中书省做一把手的中书令。

任命宣布后的第二天,李治才启动还京。

从后面的一整套思路打法来看,李治并不完全信任自己这位扶自己上位的娘舅,而且权力的欲望一点不比他爹少。

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这三位太子班子分别被李治紧急任命为了侍中和中书令,从这两个官职大家也该知道,草创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尚书省又边待着去了。

来看看贞观一朝的班子演化。

唐初的班子固定成员最开始叫知政事官,当时能进班子跟李世民定国家大事的,常务的是尚书左右仆射,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这六位被称作知政事官。(《旧唐书.职官志》:武德、贞观故事,以尚书省左、右仆射各一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为知政事官,其时以他官预议国政者,云与宰相参议朝政)

李世民由于担心三省这帮领导各自在办公室推诿扯皮于是将选进班子的这帮宰相,也就是知政事官们合署办公。

宰相们就此被攒到了一个地方,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最早设置于门下省。

贞观元年的九月,中书令宇文士及降职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预朝政进了政事堂,李世民就此开了口子,非三省的官员也能进班子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九月,辛酉,中书令宇文士及罢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豫朝政。他官参豫政事自此始)

李世民这个调整非常高妙,班子里不能太固定化,那样对皇权不利,不一定非得提拔到三省长官的岗位才能跟我谈论大政,毕竟三省那长官都是国家体面,不是说踢就能踢的,啥玩意得讲究个政治规矩,得讲究个名正言顺。

为了制衡三省长官与此同时广开言路上通下达,当李世民看上谁,想用谁时就给加个“参议朝政”或者“参豫朝政”的衔,你也进班子来跟最高领导们一块合计。

政治是不断演化的,知政事官的人员构成和名号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像加“知政事”、“参预政事”、“参知政事”、“平章政事”、“同掌机务”、“参知机务”这堆名号都是进班子做宰相的意思,实际上此时还只是临时工,不是固定官职,领导哪天看你不顺眼了随时能撤,只有正牌的那六个挪起来不那么轻松,需要正式流程。

李世民这个临时加衔的思路成本低还好用,保证了班子内的动态流通。

贞观四年时,曾经有过那段著名的李世民埋汰自己姨爷爷的对话,李世民问:隋文帝是个啥皇帝呀?

同志们别的好话不敢说,就说了个勤政。

李世民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李世民啥意思呢?

宰相这帮就是要和百官商量的,在百官和政事堂进行全面沟通后,由宰相们进行仔细筹划并形成方案随后报给我,我听这方案行不行,行的话批准,不行的话我也不说该咋办,我就不同意,顶多定个方向,你们给我改去。

李世民不再掺和底下的具体事了,国家太大了,啥事都自己做决定就累死了。

总体来讲,李世民开始给自己规定权责范围:

1、确定大政方针;(李世民定调:我准备要干啥大事了,国家要往哪个方向走,要打谁)

2、确定制度和法令;推动大政方针的后续,以及目前下面反应上来啥问题了,国家机器哪的零件需要调整了)

3、五品以上官员选拔;(这个不用解释,文武分别由吏部和兵部往上拟,报到尚书省,再由尚书省往上报到中书和门下,看上去吏部兵部挺牛的,实际上都得是班子同意,不给你过你一点办法没有)

4、处理日常外交和突发政务。(谁有野心,哪里闹灾的突发事件)

贞观初年,尚书省的领导还能进政事堂,但后来慢慢尚书省就被排除出去了。

贞观三年,李世民就给出了“中书、门下,机要之司”的说法,对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定位限定在了机要。

贞观元年十二月和贞观二年正月,萧瑀和长孙无忌就先后罢去了尚书仆射,此后一年间没有再任命尚书仆射,而以尚书左丞戴胄、尚书右丞魏征负责尚书省的工作,让四品官的尚书左右丞担了更大的责。

李世民很明确的对尚书左丞戴胄官方给予了尚书省权限的授权: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今以令仆系之于卿,当称朕所望也!

虽然贞观三年二月李世民又重新任命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尚书左右仆射,但不到两个月李世民又专门下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

尚书左右仆射被架空打压,入班子的名词也由“知政事”、“参预政事”、“参知政事”慢慢演化到了大批量和“机密”挂钩,贞观十六年以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贞观十九年高士廉等六人同掌机密;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中书舍人崔仁帅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李治即位后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

这个过程也跟隋是一个进度,都是政权稳固后,尚书省被拎出来成了干活的,尚书省跟最高阶层进行了切割,由中书省起草诏敕,经门下审议后奏请皇帝批准施行,这是所谓的“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人家这俩部门是官僚系统的核心了。

贞观十七年“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出现了,从名字上确定了班子成员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为核心的格局开始形成。

这个调整除了冠名权外,制度也再次被李世民进行了创新。

像一品的长孙无忌在政事堂中由于资格太老是没人敢说话的,所谓“同中书门下三品”,即一品二品大员被指派担任知政事官的也全部同中书令、侍中一样按三品官的身份任职,所有的宰相在官职上都平等,一二品仅仅是工资待遇高。

这是防止三公这种正一品的高官进了班子后欺压侍中和中书令,等到了李治时期,不仅三品以上高官入相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连四品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入相也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把更底层的干部们也给端成一边齐了。

无论你品级之前是高还是低,只要进了班子就肩膀齐。

为什么呢?

李世民时代,考虑的仅仅是高级干部不要以势压人。

到了李治时代,开始考虑用三品以下的低级干部制衡高级干部了。

他毕竟流着李世民的血,他对权力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他对他的那位开国二号人物扶他上位的亲娘舅,不太放心。

渤海小吏

贰:“比丘尼”变成“武战友”的时代机遇

要说说李世民临终特别关照的三位大佬了。

第一位,咱们内战外行外战内行,活到最后就是时代之巅的李勣老爷子。

早在贞观十七年李治刚当上皇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把这个瓦岗系的老将军安排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出将入相了。

人这辈子,越往人生的后面走越拼人品,李世民对李勣是这么说的:我把孩子交给你了,我思来想去没人能比你更值得我托付的了,当年你对李密都能那么够意思,现在咱们这感情你更不会辜负我!

后面打高句丽和薛延陀,李勣又出相入将的出去平事了,等仗打完又出将入相的做回了太子詹士,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回了政事堂。

李世民死之前把李勣找个茬踢出去做了叠州都督,然后专门嘱咐李治:你对李勣无恩,我现在将他赶出去,等我死后你给他召回来做尚书仆射,他感你的恩,将来你用的才有底气。

李勣此时是瓦岗系乃至关东系的领头羊了,在军方有着盘根错节的背景,无论是军功还是资历还是口碑人品,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对长孙无忌有所制衡的大佬了。

第二位,褚遂良,本是杭州钱塘人,但其父褚亮在隋是京官,官至散骑常侍,褚亮当年因与造反的杨玄感有交情而被牵连,左迁为西海郡司户,因此在陇西遇到了薛家那爷俩。

薛举称帝后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为通事舍人,爷俩掌管诏命奏章,等薛仁杲败后,褚家父子改换门庭入仕李唐,褚亮成为了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褚遂良成为了李世民的铠曹参军。

挺根正苗红的褚遂良属于进步晚的,直到贞观十年时才出任起居郎,来到了李世民的身边记载威猛先生的一言一行。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逝世后因为书法好被魏征推荐,成为了李世民的侍书,李世民曾大批量收购王羲之的墨宝,整个天下为了讨皇帝欢心导致了假货横行,但褚遂良堪称王羲之墨宝的人肉鉴别仪,随后李世民被蒙的事也就绝迹了。(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褚遂良虽然品级不高,但却从贞观十年开始就一直是李世民的身边人,而且因为特长是领导的爱好所以特别招喜欢,贞观十五年,褚遂良劝停了李世民的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虽然没进班子,但每有大事,李世民几乎都会向褚遂良咨询。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李世民欲立李泰,褚遂良看准形势力劝李世民立李治为皇太子,成为了拥立功臣。

贞观十八年,之前一直就能在李世民身边嘚嘚影响朝政的褚遂良以黄门侍郎的身份开始正式参预朝政决策,随后他被李世民派往全国各地巡察四方,权势大到可以直接黜陟官吏。

贞观二十一年,褚亮去世,褚遂良回乡守孝。

贞观二十二年,褚遂良丧期未满被特批起复回来上班,同年九月,升为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最后时刻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二人说:卿等忠烈,是我最放心的。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等一定要尽诚辅佐,永保宗庙社稷。对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你不用担心。于是命褚遂良起草遗诏。(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李世民留的这一堆太子班子人选中,最后时刻只叫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人进屋进行最后嘱咐,可见对其看重,也来看看这最后一位大佬长孙无忌的简历。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之兄,李世民的舅哥,李治的亲舅舅。

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论功第一,进封齐国公,李世民因长孙无忌佐命元勋兼外戚,礼遇尤重,关系好到可以出入皇帝的寝宫,贞观元年拜尚书右仆射。

后来李世民说有密表暗示长孙无忌权势太盛,李世民专门把密表给长孙无忌看,还对百官说这就是离间啊!我才不搭理呢!

这其实就是在暗示长孙无忌要体面,真的不当回事是不会把这事对百官说放到朝堂去讨论的。

他是外戚,本就天生自带权力加成,他还是李世民打天下的副手,创业功臣之首,甭管关系再怎么好,但他和当初李世民当天策上将时一样已经功高难赏了,不能再掺和具体的国家政务了。

长孙无忌这些年都跟在李世民左右,他是太明白了,马上表示自己要退下来,长孙皇后也帮哥哥急流勇退,最终长孙无忌体面的卸任了尚书右仆射,拜开府仪同三司进入闲职养老阶段。(无忌深以盈满为诫,恳辞机密,文德皇后又为之陈请,太宗不获已,乃拜开府仪同三司,解尚书右仆射)

贞观五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四人以元勋之功各封一子为郡公。

贞观七年,册拜司空(三公第三位)。

贞观十一年,长孙无忌与诸功臣世袭刺史排名再次居首。(后来这事被停了)

贞观十六年,册拜司徒(三公第二位)。

贞观十七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上墙,长孙无忌再次居首。

长孙无忌在贞观一朝的诸次评比中一直被李世民定为功臣之首,一直尊着,但不给实职岗位,与其说是防范,不如说是保护,李世民本来打算一直尊着这位舅哥直到两人生命的尽头的,但是他对李泰的过分偏爱还是让他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失控。

由于李治没有根基,长孙无忌做为最强工具人被李世民无可奈何的拉进了权力场,已经淡出江湖十七年的长孙无忌也并没有客气,抓住了这次机会重返了权力舞台,高调决绝的支持李治为太子,利用自身的巨大威望和元舅的血缘身份压住了之前已经在李承乾和李泰那投入巨资的押注群臣们。

李治当上太子后长孙无忌就成了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进了班子这“同中书门下三品”最早创造出来就是对应长孙无忌这种“活一品”的高规格领导的。(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高句丽时长孙无忌代理侍中。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最后时刻召长孙无忌及中书令褚遂良二人受遗令辅政。

李治是长孙无忌唯一的亲外甥了,而且李治是靠着长孙无忌的强硬政治背书上位的,按理讲这爷俩的关系没的说,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人家李治不是个普通孩子。

舅舅啊舅舅,我是爱你的,我是感恩的,但天家无父子亲恩啊,谁知道你是慕容恪还是普六茹坚啊,我们家和前朝的关系又不是啥秘密,前朝那老丈人按户口本屠姑爷家的事也不那么遥远,毕竟这千年的历史写下来后,“王莽谦恭未篡时”的事可是太多了。

李世民驾崩的转天,李治先是将于志宁和张行成提拔为侍中,高季辅当了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李治把自己太子班子的其他人先都提拔了,唯独和他一块最后聆听圣训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什么表示。

直到整整13天后,六月辛巳,叠州都督、英国公李勣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仍于洛阳宫留守。

又过了两天,李治诏司徒、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余并如故,赐物三千段。

这个授权相当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事都能掺和了,长孙无忌固辞知尚书省事,没有破坏李世民定的调,李治同意,最后是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了班子首辅。

又两个月后,李治将开府仪同三司、英国公李勣提拔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调进了政事堂。

至此,宰相班子全部调整完成,成员分别是: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李勣,中书令褚遂良和高季辅,侍中于志宁和张行成。

最早李世民明面上的安排,是长孙无忌首辅,褚遂良中书令,李勣为尚书左仆射进班子做制衡。

但李治把他爹安排的都往后放,直接调了自己的三个人进了班子。

搭配开始相当有意思。

军功元勋派是长孙无忌和李勣,这俩一个关陇贵族,一个关东瓦岗系;

中书令是褚遂良和高季辅,一个是秦王系抱着长孙无忌的腿,一个是关东系监察干部出身。

侍中是于志宁和张行成,一个是关陇贵族李世民的老嫡系,一个是关东系监察干部出身。

凌厉的人事动作背后,是李治的不安全感。

他信不过他爹推心置腹的这俩,他要拉人进来,关陇和关东制衡一下子。

他的这六人宰相班子此时关陇系和关东系是平衡的3:3。

但李治慢慢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班子搭了一年后,永徽元年九月,李勣多次请求解职尚书左仆射。

具体原因不详,李治同意了,令李勣以开府仪同三司依旧知政事的当宰相。

紧接着两个月后的十一月,中书令褚遂良授同州刺史被踢出了中央。

具体啥理由史料也没说,结合两个月前李勣的辞职,有可能是班子中关东和关陇两派出现了斗争。

人家李勣辞了个尚书左仆射的虚职,李治则亲自下场对褚遂良开了炮。

永徽二年正月,班子里进来了俩新鲜血液,黄门侍郎宇文节加银青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柳奭被提拔成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入了政事堂。

来看看人事档案:

宇文节,京兆万年人,李世民时代是尚书右丞。(非长孙无忌派系,李治安插用来制衡的,后面会分析)

柳奭,蒲州解县人,河东柳氏,北周尚书左仆射柳庆的曾孙,李治皇后的舅舅。

李治为皇太子时柳奭因是皇后舅舅被擢升为兵部侍郎,李治即位后封王氏为皇后,柳奭转为中书侍郎进了中书省。

王皇后她爹在女儿显贵后成为了“特进、魏国公”,并没有获得政治参与资格,外戚的参政资格落到了柳奭身上。

李治踢走褚遂良后走了第二步,李治在即位后一边对他舅言听计从,所谓“时无忌位当元舅,数进谋议,高宗无不优纳之”,一边安插自己人对政事堂进行渗透,上面这二位人事上都能和关陇贵族扯上关系,不会惹长孙无忌的强烈排斥,用心相当良苦。

但一年时间过来,李治发现自己还是嫩,或者说他舅舅的能量太强。

宇文节虽然没辜负他,但皇后那一家子身上关陇的根子太厚,让长孙无忌给拉过去了。

长孙无忌在永徽三年对外甥进行了大反击。

先是永徽三年正月,被踢出中央的褚遂良杀回来了,成为了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再次拜相。

随后政事堂大部分成员捆绑为长孙无忌的政治同盟是通过王皇后生不出孩子这事敲定的。

此时已经扶正为中书令的柳奭劝说王皇后立母贱的李忠为皇太子来巩固自己的位置,随后由他柳奭当联络人,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雍州高陵人)、黄门侍郎韩瑗(京兆三原人)等多次请立李忠为储。

政事堂中的四位宰相联名申请,长孙无忌和柳奭两路外戚兵合一处,这动静太大了,李治最终无奈于当年七月批准。

这标志着皇后一党已经投靠了长孙无忌。

或者更准确的说,人家关陇集团本就是一家子,这里出现的新面孔黄门侍郎韩瑗是关中人,祖韩绍是隋太仆少卿,父韩仲良为唐大理少卿,韩瑗入官场后累迁兵部侍郎,袭父颍川公。永徽三年拜黄门侍郎入了门下省,这也是个老关陇人。

此时的局势在李治看来是啥意思?

褚遂良回来了,外戚势力胳膊肘外拐,连太子都得立个你们想拥立的。

从辅政大臣到皇后外戚,人家穿一条裤子了,甚至再到下一任的皇帝人家都布局好了。

李治感到了空前的孤独。

舅舅啊舅舅!你在我爹身边算是把统战精髓学明白了!

李治提拔的那个宇文节并没有参与上述的拥立,很快就被牵连进了谋反案被打掉了。

永徽四年正月,房州刺史、驸马都尉房遗爱,司徒、秦州刺史、荆王李元景,司空、安州刺史、吴王李恪,宁州刺史、驸马都尉薛万彻,岚州刺史、驸马都尉柴令武谋反,宇文节因与房遗爱友善被牵连打掉。

这起谋反具体是个啥事呢?

起因房遗爱的媳妇,骄蛮专横的高阳公主在李治上位后待遇下降,房遗爱之前是李泰的人,争储失败后政治待遇开始边缘化,这两口子对于此时的政治待遇都不满,随后攒局联络与李治不和的薛万彻(妻为李渊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母为平阳公主,妻为李世民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要废掉李治拥立荆王李元景(李渊第六子,房遗爱三弟房遗则的老丈人)为帝。

最终密谋被泄被全部逮捕,长孙无忌在审理此案时将李世民曾动过心思要立的吴王李恪也牵连了进来。

李恪曾经有过皇位希望,但被长孙无忌给浇灭了,两个人从那时就很紧张。(吴王恪母曰杨妃,炀帝女也。恪善骑射,太宗尤爱之。承乾既废,立高宗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谏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太宗曰:“朕意亦如此,不能相违,阿舅后无悔也。”由是恪与无忌不协)

这次长孙无忌找到了机会将李恪也跟着斩草除根了,倒霉无辜的李恪在临刑前大骂长孙无忌弄权陷害忠良,死前下了诅咒,若祖宗社稷有灵,当见其族灭!(高宗即位,房遗爱等谋反,敕无忌推之。遗爱希旨引恪,冀以获免。无忌既与恪有隙,因而毙恪。临刑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若宗社有灵,当见其族灭!不久,竟如其言)

最终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李治安插进来的宇文节和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因为与房遗爱关系不错平时有来往都被流放到了岭表。

这仨其实有很大概率和李恪是一个待遇,都是因为不是长孙无忌的人被牵连进来打掉了,宇文节和李道宗后来都病死在了流放地没等到长孙无忌倒台,但没死的执失思力在长孙无忌被打倒后就复官担任归州刺史了,执失思力过世后还被追赠胜州都督,谥号为景。

李治扶植起来的宇文节被牵连打掉了,紧接着当年九月,另一个非关陇系的宰相张行成死了。

随后吏部尚书褚遂良顶了张行成的尚书右仆射的缺,依旧知政事。

紧接着又俩月,当年十一月,另一个非关陇系的高季辅也不行了,十一月癸丑,兵部尚书崔敦礼替为了侍中。

虽然听这个姓就知道这位崔敦礼应该是河北的,崔敦礼也确实出身博陵崔氏,但他家祖上北魏末年就迁入关中从此定居雍州咸阳换了户口本了,是隋礼部尚书崔仲方之孙,人家的根儿也是关陇系的。

当年十二月,高季辅病逝。

永徽五年四月,长孙无忌的党羽,黄门侍郎韩瑗和中书侍郎来济两人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

这俩小弟作为重要打手被长孙无忌安排进入政事堂了。

韩瑗是前面跟着一块上书立皇太子的那个;来济是南阳新野人,终于不是关陇户籍了,但他是隋名将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跟长孙氏是有关系的,后来他是跟长孙无忌牢牢绑一块的政治方向。

来看一下此时的政事堂班子成员:

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

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

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于志宁;

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褚遂良;

侍中崔敦礼;

中书令柳奭;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韩瑗;

尚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济。

永徽四年是一个关键年份,之前没参与立太子的宇文节被牵扯流放,九月和十二月张行成、高季辅先后去世,宰相班子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这一屋子宰相只剩下一个光杆的李勣是关东系的,此时整个政事堂基本上成为了长孙无忌的一言堂。

执政的前四年,李治为了让舅舅不那么可怕曾做过多次努力,先是刚登基时迅速往班子里加人,然后是拉入外戚企图制衡,但很遗憾,都失败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治看向了身边,发现了他的好伙伴——已经帮他生下一儿一女肚肚相当争气的武则天。

话说李世民的忌日那天,李治来到感业寺烧香,见到了当初跟他眉来眼去的小武,然后小武哭了,小李也很难过的掉了眼泪。(《唐会要》: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

即便如此,李治也就痛苦那么一小下,因为这是他爹的女人,眼下又成了大师,是不好提啥要求的。

小武同志还俗的关键助力是好死不死的王皇后。

王皇后死活生不出儿子,但得宠的萧淑妃人家能生出来,这让王皇后最终联合了长孙无忌过继了李忠打算稳固自己的位置,危机意识饱满的王皇后得知李治上香看到小武哭了以后开始暗中让小武留发,随后劝李治纳武氏入宫,想拉个帮手来分萧妃的宠爱。

涉及到后宫的人事问题,皇后的发言权那是相当重要的,李治就这样得了台阶,再加上他也继承了他爹的天可汗嘛,不能光局限汉人思维,咱游牧兄弟们的亲切感也很重要,可汗这东西就好继承个后妈,小武就这样被王皇后引狼入室了。

小武进了宫后着实乖巧,眼里有人,对皇后谦恭有礼,王皇后多次在李治面前称赞。(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陰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欲以间淑妃之宠。武氏巧慧,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于上)

最终李治将小武拜为昭仪。

李唐的后宫是这么个编制:

第一档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重要节日以及生日都要接受百官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以此管理后宫。

第二档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的级别。

后面大名鼎鼎的杨贵妃就是仅次于皇后的那档。

第三档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第四档二十七世妇,分别为:婕妤、美人、才人三等,各9人,品级分别为正三品、正四品、正五品。

武则天之前在李世民时代瞅瞅这个低微,这回武则天一口气爬到正二品的副国级干部了。

王皇后以为自己就是拉来个出身有着巨大劣势的漂亮姐儿来替自己当个高级技术工种,最开始真没拿武媚当回事,毕竟你出身这方面短板太明显了,你跟我公公关系那么密切,你不得被我手拿把抓吗!但她真的低估了自己引狼入室的这位,她要是听过当年武猛男是咋跟公公表态搞那马的估计就不会吃饱了撑的让这么一位爷还俗了。

等武则天有了名分将李治的心夺走后开始不鸟皇后了。

王皇后傻眼了,萧妃是不担心了,但刚出了菜窖又掉萝卜坑了,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王皇后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人,李治。

李治看王皇后不顺眼很久了!

你是皇后!你应该是和我一条战线的!你应该像我妈那样的跟我爹唱好双簧!

你个大傻X!咋还能跟我舅结盟呢!你特么想干啥!

王后与萧妃这回一块失宠了,结果二人又绑成一个战线来诋毁小武。(未几大幸,拜为昭仪,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

女人啊女人。

在野权力狂魔武则天有了编制后开始展示出了自己不凡的政治素养,他爹是太原功臣,永徽五年二月,武则天以这个名义让李治追赠武士彟为并州都督给自己间接抬点儿。(昭仪欲追赠其父而无名,故托以褒赏功臣,而武士彟预焉)

她要给王皇后顶下去,她要先让他爹贵起来,她要一步步的让自己名正言顺。

注意这个年份,李治这个时候在权力战中已经被长孙无忌一派基本斗败了,武则天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凭借自己的政治天赋开始一步步成为李治的政治蜜友。

王皇后对武则天前后态度的巨大转变让李治看明白了,哪怕抛开个人喜好,单纯从权力之战的角度,武战友也成为了他必须要保的人,除了他小武姐的话之外谁的话还就不听了。(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上不信后、淑妃之语,独信昭仪)

武战友在绑定李治后还开始发展统战事业,发现王皇后讨厌的人便与之倾心相交,把赏赐都分给她们进行收买,后宫就这样被武则天埋下了大大小小的探子,武战友收集了大量的情报汇报给了李治。(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已经在权力战中被舅舅逼到角落的李治发现他小武姐实在太可爱了,这丫头疼人好用知道家里外头,这一比直接就把王皇后给彻底干泥里去了。

王皇后家里的出身很高,是太原王氏,高祖父是无冕八柱国的猛人王思政,但是他家这一支混的比较一般,其父王仁祐在贞观年间就是个罗山令,王后之所以能嫁给李治,是因为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这位老公主由于辈分高,年纪大,所以李世民对其特别礼敬,多次去家里探访,是这位老公主给李治做的媒,说你姑父王裕有个侄孙女美丽温顺,这事是这么定下来的。

这位老姑奶奶在永徽四年时以86岁高龄死了,这对王皇后是一个相当隐性的打击。

此后据说发生了武则天掐死自己闺嫁祸王后的事,这事最早的源头是出自《唐会要》,但人家原文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是这丫头突然死了,随后武则天嫁祸,没说是武则天自己整死的,但到了《新唐书》时,就变成了: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后面《资治通鉴》也跟了《新唐书》的节奏。

实际上武则天杀女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李治后面将废后的原因定性为“谋行鸩毒”,骆宾王后面反武的檄文都写武则天弑君鸩母了,也没提把闺女掐死这茬,这大概率是后世穿凿附会的。

不过,武则天这闺女死的这一年,确实是李治绝地反击的一年。

李治决定下狠手,他要换皇后!他要从外戚这个自己能左右的最近一环进行绝地反击!

就这样,在前舅哥现舅舅的笼罩下,在分不清家里外头的同行衬托下,老武日后能骑唐的第一步,迈开脚了。

叁:李世民为李治留下的最重要遗产

李治准备废后的第一件事,是和武姐一块去看他舅,两口子亲自去了长孙无忌的宅第,进屋就开始玩命喝,酒席上将长孙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又赐了十车金银锦缎,随后开始聊正事,李治跟他舅说:皇后没有儿子呀!长孙无忌不接茬顾左右而言他,这酒也就没法喝了。(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

带着武则天来的,又说皇后没儿子,很明显的信号了。

官也封了,钱也给了,我还亲自到场让你蓬荜生辉了,但李治这套亲情兼贿赂的态度在长孙无忌眼里不那么值钱。

皇后过继那太子是我政治背书干的,如果我同意废后了,这就是前后不一的政治表态,我要是点头了将来就没人跟我了,更重要的是,你小子糖衣炮弹这事难道我看不明白吗?皇后倒了你下一步就该整我了!你赐的这堆金银不过是让我替你看着罢了!

李治虽然拿长孙无忌没有办法,但王皇后的失宠已经使得朝外已经感到了巨大压力,其舅柳奭忧惧,频频上疏请辞宰相之任,李治批准,将柳奭从中书令的岗上撤了下来转了吏部尚书。(俄而后渐见疏忌,奭忧惧,频上疏请辞枢密之任,转为吏部尚书)

永徽六年正月,李治封武则天长子李弘为代王,次子李贤为潞王。

三月,武则天居然著作出版了《内训》一篇。

在李治的支持下,武则天一个昭仪直接给后宫搞政策宣导了!

五月,李治将长孙无忌一派的黄门侍郎韩瑗提拔为了侍中,中书侍郎来济提拔为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将刚转吏部尚书没多久的柳奭贬为了遂州刺史(治今遂宁)。

李治在不断对他舅温水煮青蛙,通过一手拉一手打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就是看皇后不顺眼,我不会和其他班子成员搞摩擦的。

六月,第二刀砍来,武则天举报王皇后之母魏国夫人柳氏搞巫术进行诅咒,李治敕令禁止了柳丈母娘再入宫;紧接着在柳奭行至扶风的时候,岐州长史于承素揣摩圣意再奏柳奭漏泄禁中机密,国舅爷被继续南调,又贬为了荣州刺史(治今自贡)。

因为柳奭的根底不深,再加上来自己怂了频频请辞,成为了李治反击长孙无忌的第一个牺牲品。

李治的第一步,是切断后宫与外朝的联系。

赶走柳奭后,李治要给武则天抬点,由于后宫目前正一品的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妃编制已经满了,李治想要在此基础上特置宸妃封武则天。

这个“宸”字可不得了,是帝王,帝宫,紫微星(帝王星)的意思,李治想让他武姐蹭“宸”字的流量往皇后上贴。

估计李治也没想到,他真是个预言家。

此时已经趋近明牌的情况下,韩瑗、来济这俩新被提拔为中书门下二省的正牌领导进行了谏阻,说编制这事不能随便开玩笑,无旧例可循。

李治给他武姐的礼物因此没送出去。

眼瞅给脸不要,你们这是铁了心的要跟长孙无忌混,李治开始观察并提拔那些长孙无忌看不上的甚至有过节的小官。

比如被长孙无忌厌恶挤兑降职的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这帮都开始针对此时已经渐渐清晰的换皇后事件向李治和武则天表示效忠。

来说一下这里面重要的两位打手。

李义府,本是瀛州饶阳人,其祖调任梓州射洪县丞后迁家到了四川的永泰。

贞观八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以李义府文章写的好进行了举荐,考试通过后补了门下省典仪,后来由刘洎和马周这哥俩举荐升为监察御史并以本官兼侍晋王,李义府在李治这里早早就搭上车了。

李治成为太子后,李义府迁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与来济俱以文章写的好而著称,时称“来李”。

本来是前途无量的,但跟的老大出了路线问题。

举荐恩公刘洎和马周都早早死了,李义府不仅上面没人了,还由于刘洎是被褚遂良扣上谋反帽子干死的,所以李义府和“永徽当权派们”天生就有一个大大的政治疙瘩。

人事即政治,永远没有那么简单的。

因为人心是看不见的,权力场上向来凶险,所以褚遂良自然会往最坏处想,谁知道你想不想给刘洎报仇呢?

渤海小吏

所以李义府即便早早就进了晋王府,即便才华横溢被时称“来李”,但在李治即位后还是仅仅做了个中书舍人,干了六年后不仅屁动静没有,还要被长孙无忌踢出中书省斥为壁州司马了。

跟他齐名的来济因为是长孙无忌的人早在永徽二年就由中书舍人提拔为中书侍郎了,永徽四年更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拜相进班子了。

忍无可忍的李义府选择了政治投机,在被贬诏书还没正式下达的值夜班的间隙,李义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武昭仪。

李治听说这事后很高兴,叫来问了问工作,随后赐珠一斗表示对他会来事的肯定,亲自下场叫停了李义府的调职诏书否了他舅舅的人事动作。

李义府作为后面武则天的第一代脏手套,其丑陋风格那都出了名了,著名的“笑里藏刀”说的就是他。

渤海小吏

这货表面上对你永远温暖谦恭,跟人说话永远春风拂面带笑容,但只要你不顺着他的意思,背地里准捅你一刀,后来他耍这套心眼子被人们总结成了笑里藏刀,还捎带脚贬低了一种可爱的动物,由于李义府平时柔软动手时迅猛,所以外号叫“李猫”。(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渤海小吏

另一位金牌打手叫许敬宗,杭州新城人,父许善心为隋给事中,宇文化及弄死杨广后杀了许善心,许敬宗跪求饶命后得以免死,不久投奔瓦岗为李密记室,与魏征一起掌管文书。

李密败后,许敬宗归唐补为涟州别驾,被李世民召为秦府学士。

贞观八年,授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后升为中书舍人。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许敬宗在服丧期间看见率更令欧阳询貌丑大笑,被御史弹劾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许敬宗这一乐,直接乐没了自己在下届班子的前途,李世民的接班人只可能在皇后嫡子中出,你在人家妈妈丧期大笑,你是真行。

许敬宗后来因为修国史的技术工种缘故又回到了门下省任给事中,兼修国史。

贞观十七年,《武德实录》和《贞观实录》完成,许敬宗受封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

李治为太子后迁太子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高句丽时,许敬宗与高士廉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中书令岑文本死在行所,许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才华没问题,但由于他妈出殡的时候笑那事,李治对许敬宗一直不重用,即位后,许敬宗虽然有着太子背景但并没有被李治拉入班子,仅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后来许敬宗作为礼部尚书却嫁女于蛮酋冯盎之子还收了一堆礼,被有司揭发降任郑州刺史。

永徽三年,仗着修史的老本行,许敬宗又被调回来做了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不得志的许敬宗看到此时朝堂上已经斗的快图穷匕见了,觉得修复和领导关系的时机到了,于是态度坚决的对李治表示愿意毫无保留的为支持武昭仪立后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好多年没入尚书门下这种中枢部门了,眼下也没法楞往里插,李治考虑后于永徽六年九月初一,任命许敬宗做回了礼部尚书。

这个官职你明白自己的使命是吧。

随后李治正式将换皇后这事跟长孙无忌摊牌了,但长孙无忌不答应,李治还是贿赂开道,密遣使者赐长孙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表示我很给你面子了,随后武则天又让自己那高成分的隋宗室母亲到长孙无忌他们家去做工作,长孙无忌还是不搭理,许敬宗作为礼部尚书又去长孙无忌那表示这事合理合法当说客,但直接被长孙无忌骂了出来。(六年,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昭仪母杨氏复自诣无忌宅,屡加祈请。时礼部尚书许敬宗又屡申劝请,无忌尝厉色折之)

软的硬的都不行,李治决定直接来硬的,先是命李义府和许敬宗两人走正式文件请求废后,随后在退朝时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这四位老资格入内殿。

褚遂良去之前就直接开门见山替长孙无忌给同志们定调了:今日之召,多半为了皇后这事,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长孙无忌)是国舅,司空(李勣)是功臣,不可让皇上背上杀国舅及功臣之名,我褚遂良起于微末无汗马之劳,拜相至此且受顾命之托,不以死争之,将来没脸去见先帝!

长孙无忌随后肯定道:明公说的好!无忌一定跟着死争!

老狐狸李勣听完直接病了,没去。(帝召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勣称疾不至)

长孙无忌那哥仨去了内殿,李治对长孙无忌道: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咋样?

褚遂良道: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时执陛下手交到臣手中道: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这也是陛下您听到的,言犹在耳。皇后没听说有过错,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

直接把话甩李世民那了,你这是违背先帝遗命你不孝啊!

李治没做好应对准备,不悦而罢。

明日李治再提废后之事,褚遂良道:陛下要是非得换皇后,请您从天下高成分的家族里挑,何必武氏?况且武氏他伺候过先帝啊!大唐人都知道啊!这事对天下没法交代啊!这事史料都没法改,天下都是耳目,万代之后,后人改咋说陛下啊!您三思啊!臣今忤陛下,罪当死。随后将朝笏放于殿阶,解头巾叩头流血道:还陛下朝笏,乞求让我退休吧!

李治大怒,命人把褚遂良带出去。这时候武则天在隔帘内大声骂道:咋不直接打死这老东西!(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

这时候长孙无忌道:褚遂良是先朝顾命大臣,就算有罪也不可加刑!

于志宁搁边上没说话。

毕竟将来册立皇后是需要宰相们走程序的,还是需要体面的,但眼下局面已经走死了,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班子已经决裂了,李治没办法临时把没有勋旧威望的李义府啥的提拔为宰相去册拜武则天,那样就真成笑话了。

思来想去,李治决定去找最后一位大佬想办法。

转过天来李治找了李勣,李治问道:朕欲立武昭仪为后,褚遂良固执以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事要是真不行,我也就只能叫停了。

李勣道:此陛下家事,没必要问外人(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李勣这话分量极重,而且真是顶级老狐狸啊!

俩含义:

1、这个“外人”一语双关,首先撇清自己的责任,我是外人,您问我干啥?您倒是干呐!

2、提醒李治,你是皇帝,娶媳妇是家事,你想娶谁就娶谁!我是外人褚遂良更特么是外人!我支持的是你!

李世民当年为啥单单把李勣拎出来给李治呢?

李勣此时算是关东总代表了,是极大分量的开国勋臣,连褚遂良都说嘛,司空是功臣不能被皇帝动,李世民留他就是在关键时刻做制衡作用的!

当年李世民对李勣嘱咐时的定位就是:你对李密都能如此,咱们的关系朕相信你不会辜负我!

李勣是作为私人关系被李世民安排给李治的!

关键时刻,你得向着我儿子!

看到李勣表态不会帮长孙无忌,李治下定了决心。(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

九月初三,李治将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褚遂良贬为了潭州都督。

没有别的原因,就来硬的,因为你不同意立后这事直接对你动手了。(九月庚午,尚书右仆射、河南郡公褚遂良以谏立武昭仪,贬授潭州都督)

这也标志着李治对他舅舅的政治宣战。

李治为啥装都不装的敢直接打脸他舅?

仨原因:

1、李勣这个功勋宰相挺他,即便跟他舅闹翻了脸他依然有贞观时代的符号给他充门面。

2、长孙无忌没有翻脸的备胎,此时除了李治外,长孙无忌没有别的皇室可以做文章。

他只有李治这么一个亲外甥,前面房遗爱的那次造反刚刚弄死了俩最有希望的皇位继承人,立后这事确实是皇族的家事,如果当年的媒人,皇后的叔祖母,辈分极高的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还在,李治其实是动不了皇后的,但老姑奶奶永徽四年死了,此时没有任何一个有分量的皇族能跟李治过招并施加影响。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天策府的所有高官心腹都进入了禁军的十六卫系统,最核心的北门屯营将领周孝范和张世贵那更都是李世民的死忠。

周孝范在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成为太子后任太子右内率,检校北门诸仗,授千牛将军。贞观元年授右屯卫将军,于玄武门领兵宿卫,此后累转左屯卫大将军,仍宿卫玄武门;

张士贵在武德九年为太子左内率,右骁卫将军,贞观元年于玄武门长上统屯兵,后转右屯卫大将军。

周孝范与张士贵分别以左右屯卫大将军统领玄武门屯营,意味着北门屯营分为左、右两部分,周孝范和张士贵各统一部,此时的北门禁军也还属于李世民当年领十二卫大将军中左右屯卫大将军的控制范围。

贞观十二年,李世民正式将重中之重的北门禁军进行改编,置单独编制,不在从属于“十二卫大将军系统”下辖的府兵体系了,编制号“飞骑”,成为了较高政治地位的李世民私兵。

李世民还从“飞骑”中优中选优的选了骑马善射者百人,身穿五色袍,乘六闲马(殿内省尚乘局左右六闲养的马),穿虎皮鞯,为游幸翊卫,编制号“百骑”。

“百骑”“每出游猎,令持弓矢于御马前射生,令骑豹文鞯,著画兽文衫”,作为皇帝随从的私兵性质更浓。

“飞骑”作为北门屯营的私兵会承担很多李世民的私人任务,比如玄奘大师取经回来的时候就是李世民派“飞骑”去迎接护送以表重视的,“飞骑”这支部队也是李世民走哪带哪的,比如李世民亲征高丽时,阿史那社尔为右军大将军检校北门左屯营,“领屯卫飞骑及长上宿卫之兵奋不顾命,所向无前”;李世民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时,是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统飞骑劲兵从李治先还京,宿卫于延明门外。

“飞骑”和“百骑”作为李世民的私兵用的将领也都是最嫡系的心腹,而且大部分都是除了李世民之外和任何外朝官员扯不上关系,只能仰仗李世民恩赐的比如李世民死的时候想殉葬不活了的阿史那杜尔和契苾何力。

阿史那杜尔原是处罗可汗次子,贞观九年率部投唐后拜左骁卫大将军,一年多后娶了衡阳公主授驸马都尉。后面灭高昌,征高句丽,伐薛延陀这都作为李世民心腹上阵了,这些年要么出征要么替李世民守北门。

契苾何力出身铁勒可汗世家,贞观六年投唐,自己成为了左领军将军参与了灭吐谷浑之战,立下大功后令契苾何力担任玄武门宿卫官,随后也娶了李唐宗室之女临洮县主,跟阿史那杜尔此后基本就是李世民的禁军左右手,打高句丽,打薛延陀,打西域全部参战。

阿史那杜尔虽然在永徽六年这年死了,但契苾何力可还在,他们都是视李世民为神,视李治为神之子的忠心无二!而且不光这二位爷,李世民留下了很多这种只忠于他的异族禁军高官,比较著名的还有阿史那忠,这也是突厥阿史那族的贵族,是亲自抓了颉利投降李世民的,这位爷履历就不细说了,来了就是左屯卫将军,也是娶了宗女,被李世民改了名和姓,理论上应该叫“史忠”的,对他的评价是当年武帝托孤的那位金日磾。(忠以擒颉利功,拜左屯卫将军,妻以宗女定襄县主,赐名为忠,单称史氏。贞观九年,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初,封薛国公,累迁右骁卫大将军。所历皆以清谨见称,时人比之金日磾)

这位爷生生给李家爷俩宿卫了四十八年没出过任何差错!(宿卫四十八年,无纤隙,人比之金日磾卒,赠镇军大将军,谥曰贞,陪葬昭陵)

汉族禁军高官也有,比如老兄弟程咬金,比如出身范阳张氏的张延师,这位爷伺候李家爷俩三十多年没出过差错。(廉谨周慎,管理羽林屯兵前后三十余年,未尝有过,朝廷以此称之)

还记得打高句丽时雷雨天穿着奇装异服冲阵被李世民提拔起来的薛仁贵吗?

这位没有根儿的薛仁贵在征辽被发现后回来就安排在北门禁军岗位上了。(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寻迁右领军郎将,依旧北门长上)

这都是被李世民看做私兵进行培养的,老李在征高句丽回来路上对薛仁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你啊!

老狮王的眼光和帝王术啊!

永徽五年时,李治幸万年宫(九成宫),突然山洪爆发,形势极其紧急,很多宿卫都跑了,是薛仁贵登宫门大呼示警把李治给救了出来。(永徽五年,高宗幸万年宫,甲夜,山水猥至,冲突玄武门,宿卫者散走。仁贵曰:“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遂登门桄叫呼,以惊宫内。高宗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寝殿,上使谓仁贵曰:“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于是赐御马一匹)

这事在李治死前不久还提起来呢,跟薛仁贵说:当年没有你我早就成鱼了。(高宗思其功,开耀元年,复召见,谓曰: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

长孙无忌确实每次评比都是功臣之首,确实权势熏天,但北门禁军你根本控制不了,所以李治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会被长孙无忌威胁。

撕破脸就撕破脸了,你还能政变咋的!

能够把政事堂变成一言堂的长孙无忌虽然权势熏天,但李世民给他儿子留下了护身符。

武则天也因此在前老伴现公公的庇护下得以走上了人生巅峰!

十月己酉,李治以王皇后和萧淑妃谋行鸩毒的理由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放岭南。

十月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宫,李治下诏:武氏家门对大唐本就有功,以才行被选入后宫,我当年做储君伺候我爹时,是我爹亲自把她赐给我的!现在可册封武氏为皇后!(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十一月丁卯,司空李勣和尚书左仆射于志宁正式册封了皇后,文武群官及番夷之长朝拜皇后于肃义门。

十二月,遣礼部尚书许敬宗每日待诏于武德殿西门,李治给了明确的信号,要绕开长孙无忌的政事堂!

被打掉的王氏和萧氏被囚于别院,李治有时会想起,毕竟这俩都是权力斗争的弃子,感情还是有的,亲自去探望时发现其室封闭极密,光留了个洞以通食器,很伤感,于是道:皇后、淑妃安在?(故后王氏、故淑妃萧氏,并囚于别院,上尝念之,间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

皇帝喊你这废后为皇后,提的是过去的职务职级,大领导说的话都是蕴含极大能量的,底下人们听见会有无数的解读。

王氏还没听出来这句话已经要她命了,对李治道:您要是还念旧情,求您更名此院为回心院。

据说李治说回去我就办。(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

这就是作死了。

渤海小吏

武则天听说后一看你这是要玩复辟啊!大怒后派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手足,扔酒缸里过了好几天才死,死后又给人家剁成了杂碎。(武后闻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足,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

据说淑妃死前骂道:愿来世生她为猫,武贼为鼠,生生世世扼其喉!

从此宫中不养猫,武则天又改了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

武则天这改名是特色,后面契丹抽她大嘴巴时把人家契丹酋长李尽忠改名李尽灭,孙万荣改名孙万斩,把拿她当范伟忽悠玩耍的后突厥阿史那默啜改为阿史那斩啜。

这做法一阵阵的跟某些女同志似的。

据说这俩女鬼这辈子没少找武则天,武则天后来去了洛阳也跟这有关系。(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陽,终身不归长安)

武则天的手真的有那么毒吗?

我倾向是真的。

这货一辈子都是这心狠手辣的套餐。

手不阴狠毒辣到极致,扭不过来这千年的权力牌照惯性。

渤海小吏



肆:李治得了“不死癌症”后的权力最优算法选择

公元656年正月,李治将原皇太子李忠降为梁王,立武则天长子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正月壬申,大赦天下,改元“显庆”。

换太子后改了如此直白的年号,29岁的李治终于扬眉吐气了,前面“永徽”的那个年号虽然听上去那么美好,但对于李治来讲,却是自己权力战败的六年。

近六年的权力麻将打完后,眼瞅自己的牌哪哪都不挨着,他舅舅却快甩龙了,他的皇后和政事堂结成了政治同盟,双方共同拥立了母贱好控制的李忠,此时他从生态位上来讲,理论上已经属于可有可无的了。

他不在了,生不出皇子总觉得位置不稳当的王皇后成为太后,长孙无忌成为第二任拥立辅政元老再往前走一步,其实更符合两方面的政治意愿。

北周怎么亡的来着?年纪轻轻的宇文赟是咋意外的来着?

被逼到墙角的李治掀了桌子,靠着老爹留下最宝贵遗产的禁军系统,靠着高寿李勣的政治背书,完成了对政事堂中已经一手遮天的长孙无忌的生硬打脸。

二月,李治命于志宁兼太子太傅,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并为太子宾客,李治打出了怀柔的一拳,看看刚刚被扇了大嘴巴的宰相们的反应。

长孙无忌一系的态度很强硬,身为侍中的韩瑗直接给定成反革命逆案的褚遂良上书说话:褚遂良受先帝顾托,忠心无二,平日论事至诚恳切,但遭到了诽谤和诬陷,损害了陛下之明,折伤了志士之心,况且他被贬已经一年了,差不多了,您宽恕他吧,以顺大众之心。(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以顺众心)

长孙无忌想重演永徽三年那一出,让褚遂良外面兜一圈后再转回来,但李治回道:褚遂良好的一面朕是知道滴,但这老家伙悖逆好犯上,朕处分他,这有过错吗?

韩瑗道:褚遂良是社稷臣,他那错是一片大白纸上落了个苍蝇,哪至于说有罪啊!昔日微子去,殷商就亡了,张华要是不死,晋不至于乱。陛下富有四海,现在乐享清平安泰,却驱逐旧臣,您就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吗?(瑗曰:遂良,社稷臣。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

李治直接不听了。

那能听嘛!

你瞅瞅,这大帽子给李治扣的,瞅瞅人家这反扑多厉害,瞅瞅那堆类比,这是准备把李治打到昏君的台本上。

政治骂街后的韩瑗据说忧愤了,上表告老还乡。

李治不搭理。

你现在走了就达到目的了!你背影铁骨铮铮骂一堆闲街跑了,然后让我舅舅满世界的召集打手给你鸣冤呗,整的群情汹汹把我架到火上烤,到时候我再不得不给你个说法,不就这一套嘛!

还当我是孩子呢?

跑?

门儿也没有啊!

确实巴不得你滚,但滚之前我得打倒你,批臭你,让你的走无法以退为进。

还是得斗争啊!

显庆二年正月,李治起驾去了洛阳,离开了长孙无忌混了三十多年的长安,然后自打二月住进了洛阳宫人家就不走了。

我虽然是皇帝,但长安到底是你的根据地,当年你跟我爹密谋玄武门之变时都快把图背下来了,在长安你是武德贞观永徽的三朝巨根,不能跟着你的节奏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带着禁军换主场喽!

八月,许敬宗和李义府发力,相当逗的诬奏韩瑗、来济与褚遂良以桂州(治今桂林)用武之地打算图谋不轨,所以将褚遂良授为桂州刺史,这是要引为外援啊!

桂林是用武之地,呵呵,李治这些脏手套也别怪后事诟病,确实太欲加之罪了,总之褚遂良又被贬为了爱州刺史(治今越南清化),韩瑗被踢出政事堂为振州刺史,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两人终身不听朝觐。

你想当忠臣名留后世?你想谏言后辞官告老还乡?

怎么可能!

我要是不给你打成反动派,你们要是把我掀翻了,我的名声弄不好还不如商纣和西晋了!

总有人说这都是武则天撺的局下的手,显得李治跟二傻子似的。

此时此刻,她不过是李治的一条狗,准确的说,李治当皇帝期间大部分时候她都是,李治让她咬谁就去咬谁罢了。

之所以武则天蹿前蹿后显得不够她忙活的,不过是因为褚遂良无论怎样都是他的拥立元勋,他不能亲自下手,他是干净的白莲花,把所有脏水都泼到武则天这个脏手套身上而已。

提你做皇后就是干这个的!

十月,李治还去了许州郑州去讲武,人家带着私兵去当年他爹天策封神的地方又重走了走武德路,提了提忠诚度,办了办学习班。

渤海小吏

直到十二月,溜达了一大圈的李治才又回了洛阳。

这次回洛阳后,李治手诏将洛阳改名东都,洛州的官员品级全部同于雍州,并废谷州划拉了怀州和郑州的地盘给洛州扩大了行政范围。(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员阶品并准雍州。废谷州,以福昌等四县,并怀州河阳、济源、温,郑州汜水并隶洛州)

摆明了一件事:洛阳是我的都!今后要常来!

李治在洛阳整整呆了近一年,办了俩宰相,搞了大阅兵,申明了自己的权威后定调了将洛阳作为自己的大本营,直到显庆三年的正月,长孙无忌端出来了他爹当年贞观初年安排的由房玄龄、魏征、颜师古这帮纂修的国家工程,一百三十卷的《大唐礼仪》,李治才在显庆三年二月无可奈何的回长安。(三年春正月戊子,太尉、赵国公无忌等修《新礼》成,凡一百三十卷,二百五十九篇,诏颁于天下。二月丁巳,车驾还京)

要不是他必须得回去跟他爹汇报这事,估计在弄倒长孙无忌之前他不会回长安的。

不久李治收到了消息,褚遂良死在了爱州。

褚遂良在死前做了绝望的抗争了,他是写史料的,他是太明白也太担心自己的身后之名了,随后又上了个表:说当年太子废的时候,岑文本和刘洎都说要立李泰,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和我定策立陛下。受遗诏时只有臣与长孙无忌二人在,陛下哭嚎的时候是臣奏请即位大行柩前,当时陛下手抱臣颈。您看在前面这些情分可怜可怜我吧。(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刺史。遂良内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曰:往者承乾废,岑文本、刘洎奏东宫不可少旷,宜遣濮王居之,臣引义固争。明日仗入,先帝留无忌、玄龄、勣及臣定策立陛下。当受遗诏。独臣与无忌二人在,陛下方草土号恸,臣即奏请即位大行柩前。当时陛下手抱臣颈,臣及无忌请即还京,发哀大告,内外宁谧。臣力小任重,动贻伊戚,蝼螘余齿,乞陛下哀怜)

你这是在求饶吗?

求饶得埋汰你自己呀!

你这是在让自己的形象伟岸,是在提醒我李治不是个东西啊!

你这个机灵鬼是在强行给自己的史料定调啊!

褚遂良可怜吗?

政治斗争这东西哪有啥对错,他整死刘洎的时候貌似人家也挺冤的。

显庆四年,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结党之事,李治命许敬宗与辛茂将查这事,韦季方自杀后未死,许敬宗随后把这事牵连到了长孙无忌身上,诬奏韦季方打算与长孙无忌构陷忠臣近戚,收权伺机谋反,事情暴露后所以要自杀!

李治惊道:怎么可能!我舅这是被小人陷害啊,我们爷俩确实有点不合适,但哪里至于要反啊!(上惊曰: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

许敬宗说:臣这已经把案子办铁了,他这是反状已露啊,您还怀疑这恐非社稷之福啊。

李治又哭了:我家不幸啊,这都哪里是亲戚啊,当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这又轮我舅了,我没脸见天下啊,这要是事实咋办呢?

许敬宗对道:房遗爱乳臭小儿与一女子谋反能有什么可怕的!但长孙无忌不同啊!他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二号人物了三十年,天下畏其威,真要是他窃国谋反了,陛下派谁跟他对敌?现在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通过小事发现了他的阴谋,实乃天下之庆啊!我现在实在是怕长孙无忌狗急跳墙啊,他要是振臂一呼我是真替宗庙社稷担忧啊!我当年亲眼见宇文化及他爹为杨广所亲任,还结为皇亲,委以朝政,宇文述死后宇文化及复典禁兵,结果一夜之间就从江都作乱了,先杀不附己者,我当年为了这条命才从的,前事不远,愿陛下速决之!

这里面许敬宗点名了李治心底的潜台词:长孙无忌属于权力核武器,他反不反不重要,他有能力反,他如果反,结果很可怕。

其实许敬宗扯这一堆都是脱裤子放屁,是按剧本走的,李治要一个理由而已。

史料中说,这是许敬宗揣摩皇后的心思,随后派人搞的一整套政治冤案。(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也忒看得起武则天了,此时此刻李治还没得病呢!李治这几年从头到尾的布局其实不就是为了要打掉长孙无忌嘛!

李治命许敬宗继续审察。

明日,许敬宗复奏道:昨夜韦季方已承认与长孙无忌同反,臣又问韦季方:长孙无忌与国至亲,累朝宠任,何恨而反?

韦季方答:韩瑗曾对长孙无忌说“柳奭、褚遂良劝您立梁王为太子,今梁王既废,皇上也怀疑您,所以把高履行(高士廉长子,长孙无忌表弟)都踢出中央了,随后长孙无忌忧恐,开始自己想办法,后来又见他叔侄长孙祥被踢出了中央,韩瑗被打掉,随后日夜琢磨谋反的事。

许敬宗表态:我已经把案子查铁了,请逮捕归案。

李治又哭了:舅要是真这样,朕决不忍杀之;要是真杀了,天下将咋评价朕啊!后世将咋评价朕啊!

李治定调了:赶紧动手!但别杀啊,别死我这啊!

许敬宗随后道:薄昭,汉文帝之舅也,文帝从代国来长安登帝位立有大功,但该动手时文帝照样遣百官素服哭而杀之,至今天下以文帝为明主。今无忌忘两朝之大恩,谋移社稷,这罪比薄昭大太多了!幸而奸状自发,陛下还有什么疑虑的!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长孙无忌这是奸雄啊,是王莽、司马懿之流啊!陛下您再犹豫我怕变生肘腋,悔无及矣!

许敬宗给了杀的依据,还是杀吧,也当可怜可怜我们当这手套的。

毕竟长孙无忌那么牛的人,弄不死的话他这个马前卒心里不踏实啊!

李治随后根本不给长孙无忌机会,也不去见他舅一面亲自唠几句,几乎是以政变的速度迅速下诏削长孙无忌太尉及封邑,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禄于黔州安置,发兵武装护送赶紧给我走!(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发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所在发兵护送)

李治并没有在长安彻底清缴长孙无忌,而是赶紧规起来,先调出长安,等长孙无忌上路后许敬宗赶紧补刀上奏:长孙无忌谋逆,是褚遂良、柳奭、韩瑗窜动的,柳奭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长孙无忌。

于是李治下诏追削已经死了的褚遂良官爵,免了已经被扔世界尽头的柳奭和韩瑗的官,并打掉了最后一个关陇元老,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燕国公于志宁的官。

大清洗开始铺天盖地而来,长孙无忌之子秘书监驸马都尉长孙冲等皆除名被流放岭南;褚遂良子褚彦甫、褚彦冲流放爱州于半路被杀;益州长史高履行累贬洪州都督;凉州刺史赵持满(从母为韩瑗妻,其舅为长孙无忌族弟驸马都尉长孙铨)流放巂州。

七月,李治命御史往高州抓长孙无忌族弟长孙恩,象州抓柳奭,振州抓韩瑗,并枷锁解送京师,命州县抄其家。

七月壬寅,李治再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任雅相、卢承庆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

李治给了信号,可以下死手了。

许敬宗随后派了中书舍人袁公瑜等去黔州找证据,去了就逼长孙无忌自杀了。

最终李治下诏柳奭、韩瑗无论走到哪了直接斩立决,常州刺史长孙祥以与长孙无忌通书的理由处绞刑,长孙恩流放檀州,长孙家,柳家,韩家被抄家没产,近亲皆流放岭南为奴婢。

大唐开国的二号人物,恩荣至极的长孙无忌,就这样被亲外甥连根拔起了。

貌似特别冤,但被他整死的李恪冤吗?

被杨坚屠了户口本的宇文氏冤吗?

这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如果长孙无忌又重走杨坚路,李治和他的后代包括整个李唐的后代会有机会活下来吗?

这都不叫个问题,因为后面武则天亲自演示了一遍。

权力这东西,当能量太大之后注定是这个规则的。

长孙无忌是跟着李世民一路创业过来的,这能量和阅历与见识太可怕了,他跟你啥事都一条心时尚且得防着,当他已经和你结仇后双方都会进入黑暗森林,双方都会担心对方先下手为强。

李治也有错,错在了收尾时实在是不体面,将狠辣摆明面上了,太斩草除根了。

不过这份错,也暴露了他对他舅到底有多么的恐惧。

李治给大家传统的印象就是个窝囊废,就是个妻管严,实际上这正经是个权力狂人。

虽说他即位初是萧规曹随,但他爹当年是三日一朝,他即位后就改为一日一朝了,从即位就一直要大臣多进谏,多上折子,他是啥都要问,啥都要抓的,永徽五年因为天下大旱,亲下诏令命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各进封事,极言阙咎”,这就是极力扩大信息来源。

李治登基来的这几年一直是天天上朝,天天开班子会,啥时候稍微松懈了呢?

显庆二年。

褚遂良被彻底打倒后,改成了两日一临朝。

他对于权力的控制欲望和自身的安全感考虑是极其重视的。

他舅在他爹眼中是忠贞不二,但在他眼中从来都是自己不掌握核弹密码的权力核武器。

这孩子脑子特清楚,他舅在他爹面前是小猫,那是因为他爹是他爹。

人会变的。

他爹把科举制度当做是“天下英雄入我彀中”,当做了消磨社会层级戾气的容器,他则利用科举来和长孙无忌一派对打,他开始越来越多的选用了一大批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在他即位后,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他提拔的宰相中很多都有功名。

比如许圉师,进士出身,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

比如杜正伦,秀才出身,显庆元年,被授为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比如上官仪,进士出身,龙朔二年拜相。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的,贞观时代李世民提拔入政事堂的小规则吗?

没根子的去监察部门转一圈。

在李治的政治引导下,科举的功名开始越来越值钱。

李治这一辈子其实一直都是相当勤政的存在,举个例子,都到永淳元年了(682),李治死前一年了,进士出身的韦思谦任御史大夫时,每次和李治谈工作即便李治身体不行了,都得靠着殿前的栏杆说上好几个时辰才结束。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繁杂的事务,每次他都要参与裁决。(改侍御史,高宗贤之,每召与语,虽甚倦,徙倚轩槛,犹数刻罢。疑狱剧事,多与参裁)

后面武后篡国的过程咱们会细分析,武则天之所以会疯狂成那样,其实并不能说李治不是个权力狂,那都是李治的最优权力选项。

永徽时代是李治最勤政的六年,这段时间也被后世称为永徽之治。

永徽二年,由长孙无忌、李勋、于志宁等根据《贞观律》撰成的《永徽律》诞生,内容虽然基本与《贞观律》相同但李治为了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使执法官吏懂得每个法条的精确含义,在永徽三年又诏长孙无忌等人撰写《疏议》对《永徽律》逐条逐句进行解释。

永徽四年,正式出版,附于律文之后同时颁行。

这个律与疏合称《永徽律疏》,后世称《唐律疏议》,这也是后面宋、元、明、清各代制定和解释法律的蓝本,对整个东亚的日本、朝鲜、越南后面的法律都有重大影响。

在永徽二年,阿拉伯世界的大食遣使与唐通好开始建交, 永徽四年五月,第一波遣唐使也开启了西来求经,永徽末年,李治也启动了对西域和高句丽的贞观惯性的开拓打击,大唐的版图即将在他的治下达到历史巅峰。

这是个相当厉害的皇帝,他接住了他爹留下的基业,但是,该说但是了。

打掉长孙无忌一派后史料上来了这么一句:“自是政归中宫矣”。(乙卯,长孙氏、柳氏缘无忌、奭贬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贬永州刺史。于志宁贬荣州刺史,于氏贬者九人。自是政归中宫矣)

这是马后炮埋汰李治吗?

还真不是,这是真的,武战友开始往武天后的方向发展了。

武则天本来就是个李治的手套,她能咬人那是因为李治放她去咬,她炸炸轰轰是要把李治藏在最后,只要禁军们都是他的家奴李治其实可以不断玩换手套的游戏,但历史的剧本实在太过于天意弄人,显庆五年(660)十月的时候,33岁的李治得了活不好死不了的风疾,眼睛常常看不了文书,所以大量的决策被李治安排给了聪明有政治天赋的武则天去代他处理了。(《资治通鉴》:冬,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新唐书》: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旧唐书》: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

古代所谓的“风疾”,是风眩、风痺、脑瘤的总称,统称也就是咱们今天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

李治这应该不是脑瘤,因为他又活了23年,他应该是脑栓塞之类的脑血管病,他死前的症状是针灸脑袋放血后李治就觉得好多了,这从症状上看应该是长期栓塞造成的颅压增高在放血后颅压短暂下降的感受。

这病是他李家的家族遗传病。

李渊当年是风疾后死的,李世民晚年也死在了风疾上,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史书明确记载李世民得了风疾。

当年没有降压药,这病得了就没半条命了。

李渊是六十多得的,李世民是五十那年得的,李治这年才33岁啊!

这一年,武女士37岁。

这个岁数做起点,在她妈高寿基因的加持下,武战友变成了武天后,又变成了武爹,又变成了金轮圣神皇帝。

结局当然不尽如人意,但李治为啥要让武则天掺和政事?

因为这是他的最优解!

他自己是权力狂,他是信那堆宰相?还是信这个此时已经给自己生了仨儿子一个闺女,所有权力都来源于自己的战友?

武则天在李治看来简直是完美的。

1、他喜欢。(最不值钱的因素)

2、有能力,脑子聪明学东西快,政务的处理对他心思,而且人家还看历史,所谓“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哪找这么开悟的贤内助去!(这是次一级的要素,能力强最好,但立场和忠心更重要,能力能将就用就成,毕竟绝大部分的活儿还是官僚系统在干)

3、给他生了足够多的嫡子,将来皇位传承不用愁,武则天再怎么弄权将来不都得给儿子们嘛!让这好驴拉磨去呗!上千年了,甭管是皇后还是太后,不都得向着亲生儿子嘛!

4、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补充,武则天跟她本家的关系极其不好,妥妥是他老李家的自己人,他不用担心外戚势力做大胳膊肘外拐,后面会细说。

李治得的是个慢性病,死不了,但又基本让他天天脑袋疼的处理不了啥政务,综上所述,此时让你设身处地的替李治考虑,你会咋选?

武则天是他最完美的解题人选,他既不用担心大权旁落自身安全受危害,他也不用担心将来的皇位传承问题,武姐啊!把笼头套好了,把磨拉起来吧!

李治能够预料到武姐会成为武爹,但武爹是可以接受的,谁让他得了这不死不活的病了呢!

渤海小吏

他只是没想到武爹居然想翻过身来把唐骑。

李治死活也没想到,这货的心咋就那么大!古往今来那么多权倾朝野跟皇帝没啥区别的太后,咋就她非得去“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去争夺那个名分!

渤海小吏

伍:贞观红利的吃干抹净,由盛转衰的临界交点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李治得了风疾开始了长达23年的半死不活,他的亲爱战友开始替他渐渐接手政务处理,也开启了中国史上改元最疯狂的半个世纪。

李治前面11年用了俩年号,永徽用了六年,显庆用了五年,后面23年给你整了12个!

这种频率还不算啥,后面武则天在自己当皇帝的15年里给你换了14个!有时候来感了一年时间里整仨年号!

当你在史料中看到“久视二年”、“大足元年”、“长安元年”时你要意识到,这说的都是公元701年。

就这么说吧,他们家四口子,李治、武曌、李显,李旦,从公元661年到公元712年李隆基上位,这半个世纪中他们一家子用了37个年号!

赶上批发白菜了,比明和清绑一块都多,北宋的年号那就够能折腾了,但跟这四口子一比就是个渣渣。

准确的说,跟这半个世纪的核心武则天比是个渣渣。

所谓元者,始也,改元,意味着重新开始。

通常来讲,年号的更改是因为皇帝要换大政方针了,或者军事大胜了,或者政局动荡了,或者出现祥瑞灾异了。

往往越是大权在握,越是四海升平的皇帝,越不需要通过更改年号显示自己的存在感,比如人家太宗同志的贞观一口气23年,中间那堆军事狂胜和四海升平那都不值得通过改年号来标榜一下自己,咱贞观不就该这样嘛!我李世民考一百分不是应该的嘛!别给我整啥小奖励小红花的扯那个没有用的淡!

渤海小吏

越是心虚觉得没根,就越需要显示存在感。

比如李治第一个年号的更改将永徽改为显庆,为啥?

李治废了长孙无忌立的太子李忠,立了自己要立的太子李弘,随后得满世界嚷嚷,告诉天下,我给我舅撅那了。

通常越是半瓶子水,越逛荡。

后面这半世纪年号的胡拉烂扯,就是武则天的上位之路。

咱看看李治这14个年号的缘由,我给大家捋一下,后面就不细说了,大家看到后面频繁的年号变化时当看个乐。

1,永徽,这个年号很一语双关,一方面徽是美好的意思,永徽是李治永远美好,另一方面,徽也有标志,符号,丰碑的意思,比如国徽,这年号也代表是李世民贞观的延续,无论是辅政大臣还是治国理念都将继续秉承李世民的安排和方向。

2,显庆,李忠被废,李治和武则天所生长子代王李弘被立为皇太子。

3,龙朔,开始胡说八道了,武则天刚正式能伸伸胳膊腿的就根据益州、绵州等地说看见龙而改元了。(二月乙未,以益、绵等州皆言龙见,改元)

4,麟德,继续胡说八道,麒麟出现在介山和含元殿。(麟见于介山。丙午,含元殿前麟趾见。十一月癸酉,雨冰。十二月庚子,诏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麟德元年)

5,乾封,这个年号看上去正常点了,李治去封禅了,武则天通过这次封禅赚足了政治资产。

6,总章,改明堂的制度,所谓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皇帝布政、祭祀的重要场所,政治意义很浓,嚷嚷一嗓子。(丙寅,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遂增损古今,新制其图。下诏大赦,改元为总章元年)

7、咸亨,天像不吉利,改一个。(癸丑,日色出如赭。三月甲戌朔,大赦天下,改元为咸亨元年)

8,上元,李治、武则天分别上尊号天皇和天后,老武又进步了,嚷嚷一嗓子!(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

9,仪凤,陈州出现凤凰,给她自己贴金呢,改一个!(壬申,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改上元三年曰仪凤元年,大赦)

10,调露,这是为了嚷嚷军功,庆祝裴行俭重建安西四镇。

咦?为啥要说重建?

11,永隆,武爹找到了儿子李贤谋反的证据,废立太子。(甲子,废皇太子贤为庶人,幽于别所。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

12,开耀,日蚀了,改!(冬十月丙寅朔,日有蚀之。乙丑,改永隆二年为开耀元年)

13,永淳,皇孙满月。(二月癸未,以太子诞皇孙满月,大赦。改开耀二年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

这个年号很有意思,李治立了太子李显之子李重照为皇太孙,甚至打算为这刚出生的孩子开府置官属,此时他已经开始看出来老武心不是一般的大了,他要保根儿了,后面咱们会分析。

14、弘道,李治要死。(丁未,自奉天宫还东都。上疾甚,宰臣已下并不得谒见。十二月己酉,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

后面她武则天自己那堆年号咱就不搭理了哈,到时候直接标年份了,说换就换,想上就上,忒不值钱。

渤海小吏

来,咱们看看李治的风疾时代。

龙朔二年二月甲子,也就是看见龙的转年,为了显示存在感,改百官名!

举些代表性的名称更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尚书仆射为匡政,尚书左右丞为肃机,六部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其余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反正全给你改了。

当爹了嘛!冠名权嘛!

还那句话,存在感!

李治一边用他武姐做工具人,一边也在培养他儿子,龙朔三年十月初一,李治开始让太子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察各部门呈奏事情,事情比较小的都授权太子裁决。(冬,十月,辛巳朔,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

麟德元年(664)七月初一,李治下诏一年半后的麟德三年正月要封禅泰山。

他爹没干的事,他要干。

这一年,武则天已经协助李治四年了。

李治开始跟武则天不对付了,觉得这X们开始骑他身上了,李治在这一年收到了宦官王伏胜的举报,说道士敦行真出入皇宫施行“厌胜”邪术,这些年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李治觉得这是老武在诅咒他,随后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敦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

首先翻译一下,这个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就是原来的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凑合看吧,非得胡改咱也没办法,跟特么翻译外语似的,还得从脑子里转一边,这其实还是小把戏,武则天当皇帝后连岁首都改了,要求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新一年开始,反正后面胡拉烂扯的事多了,提前习惯吧。

密召的这位上官仪他爹上官弘在江都之变中遇害,上官仪当时藏匿得以幸免,后来避祸为僧,研习佛法,精通《三论》,涉猎经史,善做文章,天下太平后觉得尘缘未了,于是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授为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给李世民起草诏谕,贞观二十二年改授起居郎,李治即位后升任秘书少监。

虽然前朝子弟,但都去避祸当和尚了,科举出身,朝中没有根子,是李治的选拔对象,显庆元年(656)李弘为皇太子时,上官仪被选进太子班子成为了太子中舍人。龙朔二年(662年),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成为宰相。

李治对上官仪说我要废后!上官仪听领导都那么说了,于是道:皇后专权自恣,废了是众望所归!李治同意,命上官仪草诏。(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

上官仪为啥李治给了信号就咬过去了?

毕竟这是废后啊!你好歹也看了那么多年佛经,你稳稳看看啊,你让子弹飞一会啊!

因为说这话的人,是李治。

长孙无忌那一帮死的有多惨群臣都是看到的,李治动起手来狠辣果决,否则凭一个没根儿的武则天能扳的倒贞观巨根?

开玩笑!

从这就能看出来到底谁是说话算数的那位,李治想要干啥此时是顺之昌,逆之亡,皇后又不是没废过!

李治要是真成傀儡了上官仪是不会如此迅速表态的,在上官仪看来,这是领导在给你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而且上官仪之前和废太子有人事关系,他觉得李治跟他说这事是考虑准备扶植废太子。(仪先为陈王谘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子忠)

意愿和后手都齐全,所以上官仪冲了。

但上官仪看的还是短了一层。

他只看到了李治权力的至高无上,但他对李治的生态位没太看清。

武则天确实越来越烦人,但李治这病离不开人家。

他这是不死的癌症,动不动就啥也干不了,他又有着旺盛的权力欲,你觉得他会信谁?

废太子那么好扶的吗?

早在显庆五年李忠就已经被废为庶民迁到黔州当年李承乾的故宅软禁了,政治羽翼早就被拔光了,再扶起来也是个傀儡

既然是傀儡,那就只会被多方权力暗线操纵,比如你上官仪,到时候他还得亲自下场干预,就他那个血压,快拉到吧。

他现在讨厌武则天不假,但这就和某些男同志在那啥之前总爱拉人家下水,等提上裤后又总爱给人家上课一样,这都是暂时的。

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这都是他,人这个物种往往根据时间地点对象各种变化立场。

等他风疾犯了,血压上来后就发现全世界都他娘不是东西,就他武姐哪哪都那么耐人,快!抱紧我!抱紧我!直到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渤海小吏

武则天我们上一节结尾详细分析了,她是李治完美配适的天选工具人,人家这两人是妥妥的利益绑定体。

这就好比家大业大的大总裁看着牛逼轰轰总爱瞎掺和胡哔哔,但事业上高度捆绑还生了一堆儿女的总裁夫人顶多瞪眼骂骂街,外面打打野,所有重大场合人家还是得两口子得牵手出去挥手照相的。

根本就不可能有离婚这条路。

啥叫婚姻?

自古就是两个家族利益的绑定!

废了武姐倒是不难,后面你再去扶植一个吗?你再去生几个嫡子吗?再等新的嫡子们长大这得多少年?中间会有多少变数?

你还有那精力吗?

就你这身体你都不知自己还能再活多少年!

况且再扶植一个女同志谁还能有武姐的这份能力?更不要说新的武姐不会再有和你做过战友的这份威望,还能代替你操控百官吗?

再扶植个皇后极大概率就是一个新的外戚家族,杨坚是谁他又不是不知道,光他舅舅这外戚他就斗了整整十年!

外面扶植几个根子浅的官员?

那种权力的制衡那可是时时刻刻的,之前被长孙无忌摁死的李义府在得到他扶植后在长孙无忌还没倒台时可就“贪冒无厌,与母、妻及诸子、女婿卖官鬻狱,其门如市。多引腹心,广树朋党,倾动朝野”了。

此时李义府这个不知道自己姓啥的工具人已经被李治流放了,根子浅的外朝官员其实扶植起来的度相当难拿捏,你总需要换手套,就您这总重启的身子骨,您还能控制的了百官吗?

用兄弟们?

那还不如用骑他这奶奶了。

老武顶多霸道点,她还能当皇帝?

还不是看着这份家产将来传给我可爱的宝宝。

李治现在之所以那么生气,是听人举报武则天行“厌胜”之事而已,他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威胁了,但这事是很容易解释的。

结果就是早在废王后时就将宫中插遍探子的武则天得到了李治身边人的及时汇报,武后赶紧来找爷们做工作,一通解释后这事就说开了,原来是误会呀,李治后悔了,毒妇又变成甜甜了,害怕给自己拉磨的武则天生气于是把罪过推给了上官仪,说都是那货窜动我。(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

再赶上那个告密的王伏胜也曾侍奉已被废的李忠,武则天帮李治捋明白了,这是阴谋啊!这是挑拨咱们室友间的感情啊!

武后随后派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阴谋叛乱,十二月十三日,上官仪入狱被抄家,其子上官庭芝及王伏胜都被处死,十二月十五,废太子李忠被赐自尽。

右相刘祥道仅仅因与上官仪关系好都被直接免去相位降职为司礼太常伯了(礼部尚书),所有上官仪关系不错的如左肃机(尚书左丞)郑钦泰等被流放贬谪的很多。(右相刘祥道坐与仪善,罢政事,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也)

这件事纯属李治没过脑子,他在接到举报后没把后手想明白,更没去调查,直接就怒了,最终他以为他达到了目的,敲打了武则天,实际上算是把本来不该明说的心中算计给明牌了,让满朝都看明白了一件事:你离不开人家。(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履,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麟德二年(665)十月十五日,还有一个季度就要去封禅了,武姐上表:封禅原来的礼仪是祭皇地祗时,公卿大臣行祭祀之事,这可不太妥,咱大唐是皇后能顶半边天的,这次我请求率宫廷内外有封号的女同志们奠献祭品。李治随后下诏:在社首山祭皇地祗时,皇后第二个进献祭品。(冬,十月,癸丑,皇后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诏: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十一月二十八,封禅大军从洛阳出发,随从文武官员仪仗数百里不断,东起高丽,西至波斯的所有诸国使节跟着走,当年李世民思虑再三担心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还是启动了。

666年正月初一,李治祭祀昊天上帝于泰山南。

初二登泰山,封玉牒,上帝册用玉匮装着,配帝册用金匮装着,全部用金绳缠好封上金泥盖上玉玺对老天爷进行了汇报。

初三祭祀社首山,祭皇地祗,李治初献,武姐亚献走流程。

初五,李治登朝觐坛,接受朝贺;大赦天下,改年号乾封,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的赐爵一等,四品以下官加一阶。

正月十九,李治从泰山出发,五天后到曲阜,赠孔子太师称号,用羊猪祭祀。然后转站亳州,拜谒老君庙,给老子上尊号为上玄元皇帝,随后回洛阳歇一个礼拜,在四月初八,回到长安拜谒太庙。

至此,折腾了小半年,一整套流程终于走完了。

这次献礼咱们说一下有多大的浪费,多了就不罗列了,单纯举一个例子,就在封禅结束后一个多月的五月二十五,李治下令铸“乾封泉宝”新钱,以一当十,等一周年后全部废止旧钱。(五月,庚寅,铸乾封泉宝钱,一当十,俟期年尽废旧钱)

浪这一趟的人吃马喂外加各种赏赐已经把国家家底掏空了!

国库没钱了,没办法只能耍流氓的直接官方通货膨胀,改抢了!

这种排场有什么意义!

李治虚荣一把,武则天的名分更进一步。

关键这两口子好多事真的一点也不体面,为了达到目的不在乎脸,不择手段,面子工程刚完就官方抢劫,脸都不要了。

以一当十发行新币这种官方抢劫咱们在武帝时代和王莽时代都说过,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就是官方抢一通,老百姓们民不聊生承担代价。

这次货币抢劫也如此,不到一年后经济就崩了,最后只能又废了这以一当十的钱。(自行乾封泉宝钱,谷帛踊贵,商贾不行;癸未,诏罢之)

这次封禅的代价如下:

1、掏空国库和国家储备;

2、让天下币值混乱,经济崩盘,信心失去。

封禅是为了啥?

为了后世之名好听罢了。

这次最大的实际收益人是谁呢?

是跟在李治屁股后面亚献祭品的武姐。

人家武姐确实是懂政治的,这手腕真的不得了,人家在不断打造一个她和李治是雌雄同体的政治认同。

当然你也别觉得李治就是个傻子,他血压下来时英明着呢,他之所以被温水煮死了,实在是因为在他看来武姐确实没有权力隐患!

别看人家霸道专权总骑他,但人家逮着娘家也往死里干!

武士彟的儿子都是前妻生的,武则天她妈光生了仨闺女,这没有男丁撑腰在过去的封建家族实在是太受欺负了,武士彟死后,武元庆、武元爽及武士彟哥哥的儿子武惟良、武怀运等对杨氏非常不友好,但咋地也是自己人,权力场上只能一层层的来,最开始武则天封后显贵后,武家确实做到了鸡犬升天,杨氏封为荣国夫人,他姐姐封为韩国夫人,武惟良由始州长史越级提升为司卫少卿,武怀运由瀛州长史提升为淄州刺史,武元庆由右卫郎将任宗正少卿,武元爽由安州卢曹连续提升到少府少监。

结果有一次杨氏设酒席开家庭会议,对武惟良等说:还记得从前的事情吗?今日的荣耀贵显又如何?(荣国夫人尝置酒,谓惟良等曰:颇忆畴昔之事乎?今日之荣贵复何如?)

结果武家这帮小子实在是不会说人话:我们因为是功臣子弟所以很早就有了编制,根据自己这能力估计就是个普通人过日子,没想到因为皇后缘故飞黄腾达了,现在德不配位天天都在提心吊胆,不敢说是荣耀啊。(对曰: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

武则天她妈和武则天都懵了,没想到以德报怨最后人家是这么想的,随后开始把亲戚们往老少边穷调,武惟良为检校始州刺史,武元庆为龙州刺史,武元爽为濠州刺史,武元庆随后忧死在龙州,武元爽因事定罪流放振州而死。

他姐姐没有享福的命,没多久就死了,留下一个女儿也就是武则天的外甥女被赐号为魏国夫人,挺招李治喜欢,李治想让这丫头在宫里任职,这让武则天感到了威胁。等武惟良、武怀运与各州刺史到泰山朝见皇帝跟随回到长安的机会,武惟良等人进献的食品被武二姨捎带脚下了毒,给了她外甥女魏国夫人吃,结果潜在竞争者死了,武惟良、武怀运也捎带脚以下毒的名义都弄死了,随后武二姑改这俩侄子的姓为蝮氏,武怀运的哥哥武怀亮早死但其妻因为当年对她妈杨氏无礼也被找个罪过没入后宫为奴,杨氏让武则天找借口用成束的荆棘鞭打她,直到肉烂见骨而死。

武则天堪称报仇雪恨般的对自家亲戚展开了屠杀,这在李治看来简直可爱死了!

真下手啊!连自己亲戚都砍啊!再没这么可爱的倔强小姐姐了!哪特么还有外戚隐患啊!咱武姐整个就一老光棍子!

这X们顶多横点,但也是真让人放心啊!

乾封二年(667)九月初三,李治因长期患病,命太子李弘监国。(九月,庚申,上以久疾,命太子弘监国)

李治开始不断的扶植自己的儿子,一切在此时看来仍然是平稳可控的。

总章元年(668),高句丽被灭了。

李治两口子的功业达到了顶峰,但是转过年来,李唐迎来了罕见的全国性自然灾害,括州大风雨,海水泛溢永嘉、安固二县城郭,漂百姓宅6843区,溺死者9070人,牛500头,损田苗4150顷;冀州大水,自六月十三日夜降雨,至二十日水深五尺,其夜暴水深一丈已上,毁屋14390区,害田4496顷;七月,剑南益、泸、巂、茂、陵、邛、雅、绵、翼、维、始、简、资、荣、隆、果、梓、普、遂等一十九州旱,百姓乏绝受灾共367690户;更可怕的是入冬后无雪。

史无前例的天下大灾似乎预示着大唐将要盛极而衰了。

渤海小吏

大灾这年的十二月,司空、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勣病逝。

最后一个李唐开国的柱石级元老去见太宗了。

李勣病重后,李治将他所有外地任职的子弟召回京师伺候他,但李勣只吃李治和太子赐的药,家里子弟请的医生都拒绝了,说道:我本是个山东种田的,遇到圣君位至三公,活到了将近八十,这都是命,寿有长短,我的命不是大夫能救的!(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

李勣这辈子,算是活成精了。

他这个级别的寿,确实非人力所能及也。

聪明人遇到了灾与磨难,那是开悟前的沉淀,寻常人一辈子的沟沟坎坎,就是平白无故受的罪,其实能够开悟的人,在经历足够后早早就都活明白了,李勣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臭无赖的贼,见人就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对付的贼,看不顺眼时杀人;十七八时就成了知道约束自己的贼了,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成了大将,开始带兵救人危难。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渤海小吏

李勣为将时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部下,所得金帛全部散于将士,故人人愿出死力,战无不胜。临战时选将,必选择相貌丰满有福之人,身边人问他为啥,李勣道:薄命之人是没法成功名的。(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预感时日无多,李勣有一天突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感觉不错,召集子孙们摆宴!

酒席将散时,李勣当着全族的面对李弼说:我知道病好不了,所以与你们诀别,都别哭,听我安排。我是亲眼看到房玄龄和杜如晦平生勤苦才能树立门户,但被不肖子孙把家业败尽。我这些子孙全都托付于你!我丧事办完你就搬到我家住!孩子们你替我看着,要是有心志不端,结交不良者直接打死,再去坟上报我!我陪葬不用金玉,一切从简,只穿一身朝服去见先帝,随葬的器物只做马五六匹,地宫里的帷帐用黑布做顶,四周围白纱,帐里放十个木偶,依古礼用草人草马殉葬即可,此外一物不用。姬妾以下,有子女愿意留下自己养育的听任自便,其余的全都放她们离开。有违我言者如同戮尸。交代完之后就再不说话了。

李勣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堂课警示了子弟,对行为不端结交不良的直接打死表明了态度,剩下的有些话他没法说的更明白了,他举例时拎出来了房杜子孙。

这俩房头的子孙是怎么败家的?

李勣用人生中的最后一段话警示了子弟:政治舞台上一定谨慎小心!不要去高层掺和任何事!

因为后面的政局,会乱到不可思议!

陆:手握权柄到最后一秒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死了,恶龙的封印解除了

李勣死后的转年,大灾依旧不见好转。

去年夏天不下雨,冬天不下雪,眼瞅这都二月了,春雨还是没动静。

乾封三年(670)二月,李治祈祷名山大川,还亲自录囚,也就是对过往案件展开回头看防止冤狱,希望老天爷能下雨。

其实多余,就您老那个大赦的频繁程度,罪犯都是顶格犯罪的,反正有个两年甚至运气好了几个月就又改元大赦了。

渤海小吏

结果不好使,老天爷也知道你小子糊弄人,拿这么不值钱的装样子,五天后,天都红了(日色出如赭)。

三月初一,李治因旱灾大赦天下,改元咸亨,随后同意了一个宰相的辞职报告,让武则天的打手,时任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的许敬宗致仕退休,希望能让老天爷给自己面子。

还是不好使,不仅天下继续大旱,而且这个现眼的玩意儿,居然把来钱的道都丢了,吐蕃于这年四月攻陷龟兹,臭不要脸的玩意罢了安西四镇。(夏四月,吐蕃寇陷白州等一十八州,又与于阗合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罢安西四镇)

六月初一,连日食都出来了。

八月,李治因久旱,避正殿,每天减餐减菜。

渤海小吏

天下四十余州旱灾霜灾虫灾,百姓饥乏,关中尤甚。

面对这个德行,李治诏令百姓往诸州逃荒,转运江南之米赈济。

闰九月初三,甚至武姐都亲自下场了,因久旱假模假式的请求辞职皇后。

十月,在老武上表自己德不配位后,老天爷终于把雪下下来了,但不下是不下,下起来就是猛雪,平地三尺多,又冻死了好多人。

十二月,下诏所改官名都恢复旧称。(十二月庚寅,诸司及百官各复旧名)

最后一招使出来了,不吹牛逼了,不能耐了,这两口子是真有点怕了。

转过年来,咸亨二年(671),武姐再砍自己一刀,之前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是由她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继承的,改名叫了武敏之。

结果他妹妹魏国夫人被毒死时,李治看见来办丧事的武敏之悲痛哭道:早上我外出临朝听政时,她还安然无恙,退朝时就无法抢救了,咋死的那么仓促?武敏之只是大哭,并不答话。武则天一看这是你小子在怀疑我啊!从这就开始提防上了。(魏国夫人之死也,上见敏之,悲泣曰:“吾出视朝犹无恙,退朝已不救,何苍猝如此!”敏之号哭不对。后闻之,曰:“此儿疑我。”由是恶之)

被老武盯上的人没事都得扒层皮,更不要说行为不检点的,由于武敏之继承了武士彟的爵位,所以要为刚刚离世的杨氏守丧,结果丧期内命歌妓奏乐歌舞。

更狂妄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美貌出众,李治和武则天亲自选为太子妃,婚期都定了,结果武敏之居然强行与杨姑娘发生了不合法性关系。(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上及后自选以为太子妃,婚有日矣,敏之逼而婬之

一看连自己儿子都敢绿,武二姨把这外甥流放了,走到韶州被用马缰绳绞死,所有跟这小子关系好的官吏都被流放岭南。

贺兰敏之和他发展的那个网络本来武则天能当个左右手的,但这孩子实在不是这块料。

这一次,武则天连自己爹的接班人都干死了。

但是,武则天调了被流放死在三亚(振州)的哥哥武元爽之子的武承嗣回到了长安,继承了她爹周国公的爵位。

眼瞅自己亲姐妹的孩子都已经绝了,武则天开始给已经品尝过人间苦难的武家人机会。

人性这个东西挺可怜的,没受过罪的贺兰敏之对他姨没啥感激,活脱就一二X外甥,受过罪的武家后辈们完成了被压五行山后的蜕变,回来后开始狂舔武二姑。

不懂事缺大德的是我爹,姑姑啊,咱们娘俩终于能修复关系了!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咸亨三年(672)十月,诏21岁的太子监国。

咸亨四年(673)二月,太子完成大婚,娶了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

七月庚午,太子新宫九成宫建成,李治召五品已上诸亲于太子宫大宴。

八月辛丑,李治又得了疟疾,令太子于延福殿受诸司启事。

此时李弘已经22岁了,动不动就太子监国好多年了,李治也一直在给自己的儿子抬点,政权被一点点的过渡给了儿子,武则天朝着吕后的路走着,此时一切依旧在李治的掌控中。

上元元年(674)八月十五日,李治追尊其七世祖宣简公李熙为宣皇帝,七世祖母张氏为宣庄皇后;六世祖懿王李天赐为光皇帝,六世祖母贾氏为光懿皇后;祖父太武皇帝李渊为神尧皇帝,祖母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父亲文皇帝李世民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母亲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都改了尊号不能不给自己换一个,据说是为了回避已故皇帝皇后的称号,唐高宗改称天皇,皇后武则天改称天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以避先帝、先后之称。改元,赦天下)

此时武则天已经和李治并称二圣了,但别看武则天风头挺高,其实她此时依旧比不了上一个二圣独孤伽罗的权势。

李治一直在对她调控,比如就在封天后不到一个月,在这年的九月初七,李治恢复了长孙晟和长孙无忌的官爵,让长孙无忌曾孙长孙翼承袭赵公爵位;准许长孙无忌的遗体从流放地黔州送回长安,陪葬在太宗昭陵。(九月,癸丑,诏追复长孙晟、长孙无忌官爵,以无忌曾孙翼袭爵赵公,听无忌丧归,陪葬昭陵)

李治给他舅平反了。

这就是用脏手套的好处,你的政治操作永远有灵活性,李治官方打了娘子的脸。

杨坚敢平反独孤伽罗出面干死的人吗?敢动独孤伽罗的小弟吗?

李治收拾武则天的狗那可是一丁点都不带犹豫的,咱们来看看当年跟着武后做扳倒长孙无忌的脏手套的几位,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王德俭,侯善业现在的下场。(武后已立,义府与敬宗、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相推毂,济其奸,诛弃骨鲠大臣)

李义府,在龙朔三年(663)时被李治亲自办了,命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御史台一同审讯,还令司空李勣监督压阵,最后除名流放巂州。

等到李治封禅那年天下大赦的时候,李义府接到消息,领导专门定了规则像他这种长期流放的不许回朝,直接气死了。(乾封元年,大赦,长流人不许还,义府忧愤发疾卒)

许敬宗,咸亨元年(670)时因为天下大灾自动请辞,属于这几个里下场最好的,但死后他篡改国史的事被揪出来了,随后李治专门诏令出将入相具有军方背景被武则天强烈忌惮还不敢说啥的刘仁轨去改修国史,在商讨给许敬宗的赠谥的时候,朝堂上讨论很激烈。

按理讲谁都知道这是武则天的人,打狗你得看主人呀,但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议上谥号为“缪”,也就是名不副实的意思,许敬宗的孙子不干了,但太子党的戴至德和太常博士王福畤都支持,最终是李治在上面打圆场,诏令尚书省五品已上重议,最终礼部尚书袁思敬议称: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

最终就给许敬宗定了个恭。

我们说过很多回,在古代不站队的那都不叫官,李义府和许敬宗这都是武后的头马,许敬宗在盖棺定论时生前的作为被定性为了“过”,谥号讨论还被扩大的如此之大,这还是没给武则天脸。

渤海小吏

崔义玄,这是当年负责审判长孙无忌一党的,脏事干完被出为蒲州刺史,卒于任上。

袁公瑜,脏事干完后被贬为代州长史(山西代县),后改西州长史(吐鲁番),转庭州刺史(新疆吉木萨尔县),迁安西副都护(新疆库车县),永隆年间继续因得罪流放振州(三亚),徙白州(广西),死在了贬所。

你瞅瞅袁公瑜的这个晚年路线,先是一脚蹬北境去了,随后又西行千里去新疆了,再之后一杆子又打倒了海南岛,都流放天涯海角了还是没放过,最终还得折腾你。

你这让人家老武往后咋带小弟啊!

王德俭与侯善业在史料中没有查到,但应该跟前面四个一个节奏,因为后面是一块跟前面四个被武后追赠的。

李治活着的时候,只要是李治定的调,武则天都是不敢翻案的,这六位是直到如意元年(692)已经改天换地统治稳固后,武则天才给自己的第一代脏手套进行了平反追赠。(如意元年,则天以义府与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书舍人王德俭、大理正侯善业、大理丞袁公瑜等六人,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追赠义府扬州大都督,义玄益州大都督,德俭魏州刺史,公瑜江州刺史。长安元年,又赐义府子左千牛卫将军湛及敬宗诸子实封各三百户,义玄子司宾卿基、德俭子殿中监璇实封各二百五十户,善业子太子右庶子知一、公瑜子殿中丞忠臣实封各二百户)

老武这些年啊,她的风光都是李治的工具,她这匹狂暴烈马伺候这么个化骨绵掌的爷们也是不容易。

天皇天后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武则天上表,认为:国家圣业源出玄元皇帝,请皇帝命令王公以下各级官员都学习《老子》,每年明经科加试《老子》,考试方法同《孝经》、《论语》一样。(壬寅,天后上表,以为: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

算上前面给老李家抬点儿的事拢吧拢吧一共上了劝农桑,息兵以道德化天下等十二件事的建言,依旧是好儿媳妇的贤内助模样。

到了上元二年,史料中发生了一件争议极大的事。

话说这一年,此时48岁的李治已经被风疾折腾的天天活受罪了,居然要“逊位”,但被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了。

这件事的实际出处记载,在《旧唐书.郝处俊传》:三年,高宗以风疹欲逊位,令天后摄知国事,与宰相议之。处俊对曰:尝闻礼经云:’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则帝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有所主守也。陛下今欲违反此道,臣恐上则谪见于天,下则取怪于人。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尚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传位于天后?况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伏乞特垂详纳。中书侍郎李义琰进曰:处俊所引经旨,足可依凭,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帝曰:是。遂止。

里面说了“高宗以风疹欲逊位”,还说了“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尚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传位于天后?

貌似李治在这一年就想传位给武则天了。

实际上吧,这件事在李治的本传《旧唐书.高宗纪》中其实说的是李治因为风疾没法听朝政,自从诛杀上官仪后,武则天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都能听见,李治下诏打算让武则天摄国政,被郝处俊谏止了。(《旧唐书.高宗纪》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李治更想表达的意思大概率是不想自己再上朝天天坐着了,让老武代替自己听政事,绝对不是啥逊位的意思,《旧唐书.郝处俊传》的内容大概率是后世史官根据武后篡国牵强附会的。

首先两则史料的时间对不上。

《旧唐书.高宗纪》说的是上元二年;《旧唐书.郝处俊传》说的是上元三年。

虽然上官仪被李治阴了后李治这辈子算是别想再提废后的事了,但整个官僚系统还是听命于李治的,从李治对武后脏手套一党的处置,从平反长孙无忌的制衡,乃至此时的宰相班子,都能看出来,武后是没这能力让李治说出要退位给她的。

你瞅瞅此时政事堂里都是谁,看看武后有没有逼李治逊位的基础。

最猛的叫刘仁轨,这位爷的资历得好好唠唠。

刘仁轨这是当年从武德初年就是大唐基层武官的老同志(息州参军),秉承着唐初出将入相的全能发展,刘仁轨贞观时代进入了门下省当了给事中,后来又去了青州当刺史,不久又干回了军事老本行,灭百济和高句丽时人家都是关键人物,到泰山封禅时,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儋罗、倭国等四国的酋长奔赴泰山参加祭典集会。

66岁时出将入相进了班子,后来又跟李勣灭高句丽去了,回来后称病退休,72岁的时候再度入相进了政事堂。

上元元年(674),因新罗吞并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及支援高句丽遗民作乱,刘仁轨又出将为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攻克新罗重镇七重城。以功进封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和侄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

此时此刻,刘仁轨老猛男刚收起屠刀召还入朝的出将入相回来,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监修国史。

光这一位,武后就得哆嗦。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位爷后来在李治死后武则天开始大杀四方的时候被安排留守长安,但老爷子敢写吕后祸败之事规谏武则天。

在此时已经几乎没人敢触碰武则天逆鳞的形势下,老武专门派了侄子武承嗣前往长安慰问,表明您老骂的好,吕家那事提醒的对,您老一定好好保养身体,福如东海春常在,寿比南山不老松。(则天使武承嗣赍玺书往京慰喻之曰:“今日以皇帝谅暗不言,眇身且代亲政。远劳劝诫,复表辞衰疾,怪望既多,徊徨失据。又云‘吕后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引喻良深,愧慰交集。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初闻此语,能不罔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且端揆之任,仪刑百辟,况公先朝旧德,遐迩具瞻。愿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请。”寻进封郡公)

戴至德,贞观初年宰相戴胄嗣子,太子班子成员,太子每次监国的时候政务基本上都归了东宫班子,前面打脸许敬宗的主力。(是时戴至德、张文瓘兼左庶子,与右庶子萧德昭同为辅弼,太子多疾病,庶政皆决于至德等)

张文瓘,这也是太子的班子,你瞅瞅李治给儿子武装的多好。

郝处俊,这是李治的人,前面逊位史料主角。

李义琰,郝处俊表态时跟着附和的,也不是武则天的人。(中书侍郎李义琰进曰:处俊所引经旨,足可依凭,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

最逗的是,当年长孙无忌一派来济的堂兄来恒在这个时间段都被李治弄进政事堂了。(济兄亘,有学行,与济齐名。上元中,官至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啥意思?

制衡他的脏手套武则天呗!

政事堂的宰相班子,理论上来讲,武则天一个也不想看见,但是,她根本没能力改变。

宰相都换不动,还让李治逊位,这就逗了。

你瞅瞅这老小子这个精!这还是风疾了二十多年眼睛动不动就看不见,脑瓜子动不动就转不动的前提下操盘的!

其实李治如果没得这个病,大唐的惯性也许真的会走的好远好远,但真的天意弄人啊!

所以,李治找郝处俊合计这事大概率存在,但所谓“逊位”应该是后世史官根据武周篡唐做出的牵强附会,这事实质应该是《旧唐书.高宗纪》说的“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李治不想每天在去朝前坐着了,他想就直接让老武去替他充门面的走到台前摄国政就完了,而且他这是一个政治出招。

他通过这个表态一方面也在给武后加码,因为他这身子骨确实不行了,他想传位给太子了(后面会细分析),他是打算让武后作为他这个太上皇日后施展权威的手套。

他这个太上皇将来还是要通过武后来施展权力的,但是,李治这辈子的那一大堆算计综合起来就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李治提让武后摄知国政这事搁浅后的一个月,24岁的太子李弘死了。

李弘在李治的多年培养后无论仁孝谦谨还是礼接士大夫,都做的相当棒,但据说和他妈越来越膨胀的权力欲产生了巨大冲突,甚至李弘还奏请要出嫁萧淑妃那俩三十好几的大姐姐,这事直接触怒了武则天,不久太子就死了,当时人们有议论,说这是他妈干的。(太子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义陽、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你说真的是武则天虎毒食子吗?

其实李弘大概率真的是自然死亡。

首先太子跟他爹一样,病多,身子骨本来就不好。(是时戴至德、张文瓘兼左庶子,与右庶子萧德昭同为辅弼,太子多疾病,庶政皆决于至德等)

还有后来在李治亲自给他儿子写的《睿德记》中是这么说的: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

真正的“将逊于位”这话在李治口中说出来时是要逊位给他儿子。

而且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确实身体一直不太好,李治是一直在等他身子骨强亮点了就打算传位了。

这不是虚话,从事上也能看出来,李弘死后李治极度悲痛,五月二十八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极其罕见的,爹给儿子追谥为皇帝了。

李治之前的打算,是太子当皇帝有戴至德的那套班子;他这个太上皇有刘仁轨这种军方大佬宰相和武则天这个黑手套做制衡,但突然间他精心培育好多年的太子这条腿折了。

李治有点傻眼了,事情开始慢慢脱离他的掌控了。

因为这一年已经公元675年了,离他死没有几年了,他的身体开始越来越盯不住了。

他身体越来越差的同时,武后开始不断填补他的权力空白,他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弘死后,雍王李贤立为了皇太子,这时候老武的心态也开始起变化了。

她继续扩张自己权势的同时开始发力不再让新的太子党长起来了。

太子死后转年,武则天劝李治封禅中岳又要间接给自己抬点儿,当年十一月初八,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改上元三年曰仪凤元年,赦天下。

瞅瞅看见这个东西,武则天的心态起变化了。

调露元年(679)五月,李治第一次令皇太子李贤监国了。

李贤得到了监国机会后开始展露自己的光芒,处理政务明确公允,名声很棒。(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

为啥名声好呢?

没少学他妈的套路,也总搞政治宣导,他妈妈攒局出版《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李贤也搞出版玩礼贤下士那一套,李贤招著名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他爹,收藏于皇宫内阁。(贤又招集当时学者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注范晔《后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

每个有出息的太子按理讲应该都是妈妈的心头好,但李贤为太子期间与他妈关系很紧张,随后武后信赖的术士明崇俨还放出过那么句话“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相王相最贵”。(时正谏大夫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崇俨言英王类太宗,而相王贵,贤闻,恶之)

啥意思呢?

武则天在透露风声,你后面可还俩弟弟了,我可有后备人选,别嘚瑟。

不久皇宫中又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是武后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开始恐惧,随后武后还给他儿子送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的规矩,还曾亲自手书斥责李贤。(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而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愈不安)

随后要么是李贤脑子一热要么是李贤倒霉,总之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武后的那个半仙明崇俨被杀了,却抓不到杀人犯。

武则天觉得这是他儿子在宣战,随后派人告发太子不轨,然后命薛元超、裴炎与御史大夫高智周等一起审问李贤,在东宫马坊搜查出铠甲数百件(调露中,天子在东都,崇俨为盗所杀,后疑出贤谋,遣人发太子阴事,诏薛元超、裴炎、高智周杂治之,获甲数百首于东宫)

李贤的家奴赵道生又供认出了李贤指使他杀的明崇俨,甭管真的假的吧,反正证据凑齐了。

李治本来还想保这孩子,但武则天不同意,说为人子有叛逆心,天地不容!正当大义灭亲,怎么可以敕免!李贤随后被废幽禁,同党都流放,搜查出的铠甲在洛陽天津桥南焚烧示众。(帝素爱贤,薄其罪,后曰:”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乃废为庶人,焚甲天津桥)

李治还没来得及反应,武则天已经把这事无限扩大化了,死死咬着那几百铠甲是要造反。

最终在公元680年,李贤被废了,三子英王李哲(初名李显,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李哲)立为了皇太子。

转过年来的开耀元年(681),李治迅速就命李哲监国了。(庚申,上以服饵,令太子监国)

他预感到了时日无多,他开始尽全力给老三助推了,永淳元年(682)二月十九,李治以太子生的皇孙满月,大赦天下,改元永淳。

紧接着,李治立了皇孙李重照为皇太孙,欲开府置僚属。

吏部郎中王方庆说:按周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已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但封王耳。晋立愍怀太子子彧为太孙,齐立文惠太子子昭业为太孙,那是要居东宫的,现在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未有前例。

李治霸气道:从我这开始,你看行吗?

行行行。(上曰:自我作古,可乎?曰:可

皇太孙的手续就此敲定了。

这个操作已经可以确定,李治看出来老武这X们不是好人了,开始亲自下场保他儿子的位置了。

五月,洛阳下连绵大雨,洛水泛滥,淹没民房一千余家,关中先水灾后旱灾、蝗灾,接着又流行瘟疫,一斗米涨至四百钱,两京之间的路上死尸遍地,人相食。

在这种情况下,两口子又琢磨把五岳都封过来的事了,七月开始在嵩山南修奉天宫了。

眼瞅实在太不要脸了,监察御史里行(官名,隶属御史台察院)李善感没忍住进谏道:陛下封泰山向上天报告太平,吉兆数不过来,可与三皇五帝媲美,但近几年来,粮食歉收,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四夷交相侵犯,兵车连年出动,您该自省了,现在又广造宫室,劳役没有休止,天下百姓无不失望!我真的为此忧虑啊!(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谏曰:“陛下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数年以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臣忝备国家耳目,窃以此为忧)

李治不搭理,但也许因为灾太大了的缘故,罕见的宽恕了李善感。这可不得了,因为自褚遂良、韩瑗死后,朝廷内外官员都以多说话说直言为忌讳,根本没人敢违背皇帝大人的意思,也许私底下还能提两句,但像直谏这种摆到台面上的事已经绝迹二十年了,李善感的这次居然直谏了,而且居然没死,这使得天下管这种罕见现象称为“凤鸣朝阳”。(上虽不纳,亦优容之。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几二十年;及善感始谏,天下皆喜,谓之“凤鸣朝陽”)

李治这辈子,除了武则天秒办了李贤之外,他的所有政治出招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他想干的事,没人敢说话,没人敢劝谏,李善感一个贞观时代很普通的劝谏就被天下赞叹,你瞅瞅政治生态到什么德行了!

政治生态的崩塌,其实不仅仅是武后开始的。

武后是个催化剂,其实早在之前的二十年中,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看不得任何违拗自己行为的李治已经把恶臭的政治生态框架给武后建设好了。

公元683年,宫搭好了,下诏今年十月封禅嵩山,但李治进入这一年彻底不行了,不久封禅被推到明年正月。

八月,李治以将封禅嵩山,召太子赴东都。

比较牵强的理由,来的太早了。

其实大概率就是李治快不行了。

十一月初三,李治因病下诏停明年封嵩山。(十一月,丙戌,诏罢来年封嵩山,上疾甚故也)

李治此时的颅压已经太高了,头重,不能看东西,医官开始给他在头顶玩放血疗法了,他的生命已经要走到了尽头了。

李治诏太子监国,以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同东宫平章事。

十二月初四,改年号,赦天下,李治想再给自己求求寿。

但当夜,李治不行了,召去年就安排给李显陪着留守长安的宰相裴炎入宫受遗诏,辅朝政,随后在贞观殿驾崩。(是夜,召裴炎入,受遗诏辅政,上崩于贞观殿)

李治遗诏令太子在他灵柩前即帝位,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的再征求天后意见处置。(宣遗诏: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这个遗诏说了两件事:

1、李显你小子要第一时间即位!

2、为了安抚已经二圣多年的武后,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去找天后处分。

李治其实间接剥夺了武则天直接参政的权力,而且对武则天的政治权力说的很模糊!

李治临终操作就表态了一件事:

他不信任这位陪伴他三十年的战友了。

儿子啊!你特么小心你妈啊!

但是吧,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此时的这位天后,准确的说是你这二十多年的自私自利的结晶。

你确实能耐,半死不活了23年却能依旧手握权柄直到生命的尽头。

如今你死了,你终于失去掌控了,你这个孩子,有你当年刚即位时的政治智慧吗?

你死以后,洪水要滔天了!

柒:太宗嫡孙与英公之后,俩孙子为武则天的提前加冕

李治崩了。

半死不活了23年,终于崩了。

他的身后事也崩了,崩的都吐沫子了。

你说他一路扶植武则天错了吗?

谈不上,他只不过在他特殊身体状况下选择了对于他的最优解。

无论怎样,太宗的贞观惯性还是在他的任期内让大唐疆域达到了巅峰,总章二年(669)李勣离世的那年,大唐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虽然没能保持住,但他毕竟及时封了禅,也算是存档树了里程碑。

甚至就是靠着这份功业,最终让大唐转危为安,因为他这届政府对国家版图贡献极大,所以他最终盖棺定论是高宗。

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施恩)同天曰高,他极大概率在后世是不祧之庙,是能永远跟李渊、李世民吃祭祀的。

某种意义上,这也最终在那个被虚名冲昏了头脑的女皇的最后几年成为了人家自私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筹码。

这两口子都是精明到极致的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到极致的极端利己主义者。

我死以后,洪水滔不滔天无所谓,我活着的时候不能吃一丁点亏的要好处占尽。

一定要占尽!十分伶俐都使尽!留一点给儿孙那都是傻X!梭哈梭哈全梭哈!

渤海小吏

女皇从登基的第一天就心里明白将来还得进李家的坟,但即便如此,掏空华夏毁了秩序给我67岁老太太镶一个皇冠,那也叫值!!!

天上金童配玉女,地上瘸驴配破车,这两口子确实是配,病师傅调教女鸡贼,至今人家坟都没让千年来的盗墓贼得逞。

粪车过他俩庙门口都得扣那尝尝咸淡,你还打这两口子的主意!

渤海小吏

李治要求李哲在灵前即位,但遗诏执行却并未如此。

683年十二月初七,裴炎上奏说太子未即位,不宜直接发布诏令,有急需处理的重要事项希望由天后同志下令至中书门下二省施行。(庚申,裴炎奏太子未即位,未应宣敕,有要速处分,望宣天后令于中书、门下施行)

李治希望武则天能退居幕后,李哲能迅速接过权力,但是武则天已经是三十年的权力巨根了,李哲刚当太子三年,政事堂的宰相们在老领导死后迅速倒向了武则天选择更加稳固的权力打法。

十二月十一,李哲终于即位了,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全归他妈。(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武则天就此正式临朝称制了。(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

也别太激动,武则天此时还没太让人联想,所谓“临朝称制”,是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行使皇帝权力,其实历史书已经出现好多次了,第一个是吕雉,最近的是北魏文明太后和胡太后,拜东汉的那堆秧子皇帝所赐,东汉六个太后都临朝称制过。

这其实不叫啥太大的事,尤其先帝和太后还二圣了那么多年,也叫顺理成章,比较尴尬的是躺那的李治,仅仅四天时间,李治想阴老武的那句“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就成扯淡了。

武则天突破遗诏封印后担心韩王李元嘉等宗王不服发生动乱,随后给这帮宗王们加三公等官衔以安定情绪。(太后以泽州刺史韩王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为变,并加三公等官以慰其心)

十二月二十一,任命老猛男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受遗诏辅政的裴炎为中书令,刘景先为侍中(之前李哲监国时与裴炎奉诏为东宫平章事,后裴炎与武后决裂后站队裴炎)。

裴炎之前是侍中,这回被调整为中书令后,向武后示好的裴炎也得到了巨大回报,之前政事堂是在门下省的,裴炎虽然岗位由侍中调整为了中书令,但为了你的乖巧,之前的政治规矩可以改,从此以中书令执政事笔,徙政事堂于中书省。(旧,宰相议事门下省,号政事堂,长孙无忌以司空、房玄龄以仆射、魏徵以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炎,以中书令执政事笔,故徙政事堂於中书省)

武后在给裴炎背书:自从太宗命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成立政事堂后,你是咱大唐地位最高的中书令!

老裴,你是里程碑啊!继续挺你老姐姐呀!

与此同时,两个裴炎嫡系的郭待举(之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位次同中书门下三品一级),后裴炎与武后决裂后站队裴炎)、魏玄同(裴炎好友,后裴炎与武后决裂后站队裴炎)外加原来太子班子的岑长倩也被武则天提拔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入了政事堂。

武则天的态度是,我先临朝称制解除遗诏封印,肯定此时向我示好的政事堂,一切稳定为先,宰相班子将来可以慢慢调,先稳定住这帮目前可以合作的力量。

十二月二十九,武则天派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别到并、益、荆、扬四大都督府主持当地镇守事务。

公元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

太子妃韦氏为皇后,皇后之父韦玄贞自普州参军被提拔为了豫州刺史,正月初十,皇后族人左散骑常侍韦弘敏拜相任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哲这孩子一辈子都没脑子,此时还没挨过毒打,当了皇帝后把对他妈和宰相们的不信任写脑门上了,打算提拔刚刚才提拔过的老丈人韦玄贞为侍中,还要授乳母之子五品官,总之他想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他感到了极度的不安全,但从裴炎那关就过不去。

皇后宗族的韦弘敏已经拜相了,很给你面子了,你老丈人刚从一个芝麻官的参军(普州为中州,参军为正八品下)提拔为一个从三品的上州刺史(豫州为上州,刺史从三品),紧接着就要进朝拜相,那咱大唐的宰相也忒不值钱了!没这套政治规矩啊!

本来裴炎这帮都是你爹留给你的太子班子,你先跟他们热乎啊,即便他们对你妈示好你也得给他们拽回来呀,你妈三十年的天后了,你先韬光养晦呀,结果李哲大怒道:我就算将天下交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以!难道还吝惜侍中职位!(中宗欲以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裴炎固争,中宗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一个月前还从八品的副科级呢,你张个臭嘴说要把天下给他,这孩子没有一丁点政治天赋。

李哲真觉得当了皇帝就是皇帝了,你知道你妈让亲信去四大都督府是干啥去吗?禁军的将军哪个是你提拔起来的?

咋也没想到皇帝居然是这么个东西的裴炎听这话慌了,这孩子不上道,随后赶紧汇报了武则天,俩人一拍即合,废了这小子!(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

武则天其实此时根本不敢废帝!毕竟那是太宗大人嫡孙,高宗大人嫡子,她也没办法再用对付李贤那招扣屎盆子了,哪有造反的皇帝呢?

她如果想换皇帝,只能在“天有不测风云”上想办法,但那种皇位更迭不是废帝立威,对于篡位根本没有帮助,后面的政治博弈还早着呢!

武则天实在是没料到,这孩子居然如此疼人的一上来就把宰相给逼自己这一边了!

废帝!梦寐以求的机会!武则天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了上层建筑众志成城的立威机会!

二月初六,武则天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武后嫡系,北门学士出身)、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领兵入宫,宣太后令,废李哲为庐陵王。

这个羽林将军,就是前面咱们介绍北门禁军系统时的“飞骑”,龙朔二年改的名。(龙朔二年,置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一员,正三品下。将军各二员。从三品下。羽林将军统领北卫禁兵之法令,而督摄左右厢飞骑之仪仗,以统诸曹之职)

李哲就像刚宣完誓就被老师摘了红领巾的小宝宝,委屈疑问道:我犯了什么罪?

他妈道:你想将天下交给韦玄贞,还叫没有罪?

李哲就此被解除领导职务双规了。

废你的理由想找有的是,说到底就一个原因:禁军不在你手里!

你爹当年能够掀翻你舅爷爷,因为禁军是你爷爷的私兵。

你爹这些年除了动不动往洛阳跑之外,基本没跟军方建立啥血与火的感情,禁军早就没有当年那种信仰了,现在就是单纯的人事任命。

你爹能掀桌子,那是因为你爹有他爹,至于你这个爹嘛······

禁军不在你手上,你还连宰相势力都得罪了,你还让你妈看出来了你不想被摆布,就你这小光杆子,撅起来根本没难度。

连两个月皇帝都没当满的李哲滚蛋了,李治生前任性要立的皇太孙也跟着被废了,二月初七,武则天的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成为了皇帝,著名的爸爸妈妈哥哥儿子都当过皇帝的李旦就此也拉开了自己后面提心吊胆的32年人生。

这次武则天又露骨了一步,政事决于太后就不用说了,李旦直接居于别殿连傀儡都没资格当了。(己未,立雍州牧豫王旦为皇帝。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

李哲某种意义上也靠着这天赐的智商被他妈留了活口。

渤海小吏

废帝事件后,有飞骑十余人在酒馆喝酒,其中一人道:早知道没有什么功劳赏赐,还不如支持庐陵王。(有飞骑十余人饮于坊曲,一人言:知别无勋赏,不若奉庐陵)

结果一个人尿遁离场到北门告发去了,酒局还没散那帮飞骑就都被关进羽林军监狱了。

最终说话那个被斩首,跟着一块喝酒的被判绞刑,告发的人授五品官。

武则天千金买骨的示范了接下来的晋升规则:只要帮着我巩固权力的就能起飞,自此告密之风兴起。(一人起,出诣北门告之。座未散,皆捕得,系羽林狱。言者斩,余以知反不告皆绞;告者除五品官。告密之端自此兴矣)

历朝历代搞政治的那干脏事都不可避免,但脏事绝对不能挑明了,不能摆上台面,不能明码标价。

渤海小吏

毁灭谁不会呢!人性之恶谁不会用呢!

但这种事永远是不能摆上台面的!

你把官僚系统因为一己私欲公开规则的往奴才婊子方向培养,你知道后面需要废多大力气才能再次天晴日朗吗?

最操蛋的粪坑时代要来了。

李旦登基的这个新年号,叫文明。

上一个著名的“文明”,是北魏冯太后的谥号。

武则天在耍花招,表态自己致敬文明太后,就是蹭蹭,李旦居于别殿是我帮孩子收收心,我不会越轨的。

武则天废立的同时,命宰相班子中功勋威望高且有军方背景的刘仁轨专门主管西京留守事务,武则天写信给刘仁轨说:从前汉朝把关中的事情委托给萧何,现在我就这意思。刘仁轨上书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推辞,并讲了讲吕后的事。(太后与刘仁轨书曰:“昔汉以关中事委萧何,今托公亦犹是矣。”仁轨上疏,辞以衰老不堪居守,因陈吕后祸败事以申规戒)

刘仁轨时年84岁了,面对这个李治留下来出将入相的猛人,武则天也含糊,好在你84到坎儿上了,我才61。

武则天选择了和老家伙拼寿。

武则天派武承嗣带了太后玺印密封文书抚慰道:现今皇帝因守丧不说话,我暂时代他亲政;有劳你老劝诫,吕家引用的比喻很深刻,我惭愧感动交集,你老节操忠贞,作风刚直,总之就是好!哪哪都好!一定为国保重身体!

三月初九,武则天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去“保护”原太子李贤。(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勣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

去了以后丘神勣就把李贤逼死了。

这位丘神勣是昭陵六骏中帮飒露紫拔箭的丘行恭之子。

当年太宗的铁血心腹,如今儿子成了杀太宗子孙的工具人。

李贤为啥被他妈弄死了?

别看他弟也不会装糊涂,但他弟是脑残,傻子是可以留着的,后面还有用,但你李贤不是傻子,“容止端重”的李贤监国时多次得到李治褒奖和群臣拥戴。

好儿子,你弟弟挺孝顺的,妈妈进步迅猛,该你孝顺了。

你活着妈妈心里不踏实啊,听话,好好死哈。

武则天得知儿子死讯后,在洛阳显福门举哀,丘神勣被贬为叠州刺史,追封李贤为雍王,没多久转了一圈又调丘神勣回京任左金吾将军了。

总之武爹的态度是祸患我不能留,黑锅我不能背,但绝不让脏手套心寒,马上要下大棋了,这么好用的狗可得牵回来。

等武则天在李旦这届政府的临朝称制后,各地的祥瑞开始上报,眼皮底下的嵩阳县令樊文进因为离的近先献了一块吉石,武则天命在朝堂向百官展示,也就此拉开了武后时代的祥瑞闹剧大幕。

九月初六,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改东都为神都。

“光宅”意为“光大所居”,也就是“建都”的意思。

这是老武昭告天下:老娘改首都啦!洛阳叫“神都”啦!

啥叫神都?

老娘是神!

渤海小吏

改国都后武则天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其余省、寺、监、率之名总之全给你改喽!

武承嗣请太后追封其先祖为王,立武氏七庙,老武点头。

眼瞅味道越来越不对了,自己这个大唐的宰相很可能就要创下历史记录了,天子才特么七庙了!裴炎这个时候说话了: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难道看不到吕氏之败吗!

武后道:吕后把权给生者,故及于败,今吾追尊亡者有啥关系!

裴炎对曰:事当防微杜渐,不可纵容助长。

武后不悦而罢。(后已持政,稍自肆,於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宜存至公,不容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

武则天还是本着一个蹭蹭的态度:谁说我想要干啥呀!我就是荣耀下祖先嘛,规格可能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但你别急呀!

九月二十一,武则天追尊五代祖武克己为鲁靖公,妣为夫人;高祖武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他爹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前面这堆王的老伴们都为妃。

虽然没做七庙,但武后还是作了五庙于文水。

诸侯是五庙,老武人家还是往前走了。

没多久武承嗣和武三思又建议武则天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宗室之望。

裴炎没想到,这X们来真的了!真要是在自己为相的时候让一个女人篡了江山,真就没有脸了!

武则天询问宰相的意见,刘祎之、韦思谦都一言不发,只有裴炎坚决反对。(时韩王元嘉、鲁王灵夔等皆皇属之近,承嗣与从父弟三思屡劝太后因事诛之,以绝宗室之望。刘祎之、韦仁约并怀畏惮,唯唯无言,炎独固争,以为不可,承嗣深憾之)

朝堂斗争日趋激烈的同时,英公李勣的继承人李敬业及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皆因事获罪,李敬业贬柳州司马,李敬猷免官,唐之奇贬栝苍令,骆宾王贬临海丞,御史魏思温尝被黜,这帮不得志们全都汇聚于扬州,各自以失职怨恨谋划作乱,以匡复庐陵王李哲为旗号。

魏思温当了这个复仇者联盟的谋主,指使其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申请出使江都,随后派韦超到薛仲璋处告变说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

巡视来的薛仲璋逮捕陈敬之入狱,几天后李敬业乘驿车到达,伪称自己是扬州司马前来赴任,并诈称自己奉太后密旨,因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要发兵讨伐,随后开府库,令士曹参军李宗臣驱囚徒及工匠授以盔甲,斩陈敬之,杀了敢反抗的录事参军孙处行控制了江都,随后正式起兵,复称嗣圣元年,开匡复府,英公府,扬州大都督三府,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十天间得胜兵十余万。

李敬业的讨贼檄文传檄州县,内容大意如下:现在临朝的武氏反动派,人非温顺,出身寒微,本来是太宗的侍寝服务员,等太宗晚年开始秽乱太子,后来一步步机关算尽的成为了皇后,杀姐屠兄,弑君鸩母,包藏祸心,窃窥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武则天看见这檄文后问道:谁写的?

骆宾王。

武则天叹道:宰相之过啊!这是大才啊!让人家流落不得志跑对面去了!

武则天是懂宣传的,她是知道这檄文的劲儿有多大的。

但是吧,她很快就不紧张了,没能力,再好的檄文也激不起啥水花。

武则天任命刘行举为游击将军,任命他弟弟刘行实为楚州刺史,以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以将军李知十、马敬臣为之副,讨伐李敬业。

李敬业是李世勣嫡孙,虽说起兵的盘算不那么纯洁,但他作为英公之后还是对得起大唐。

但他对不起他爷爷的临终期望。

你爷爷从隋末大乱生生苟到了武后弄权,一路无数风浪都坐看潮起潮落,你这第一个就窜出来了?

你爷爷的家底比杨素如何?你的党羽比杨玄感如何?

而且更关键的是,人家武后还没正式篡国呢,人家有回旋的政治余地,人家现在是顶着唐的名号剿灭反贼呢!

武则天人家确实也算叫有天命,李哲和李敬业这种级别的玩家确实客观上帮了她的大忙,而且裴炎曾经酝酿过趁武则天出游龙门时武装政变,逼她还政李旦,但连日大雨武则天没出来,裴炎未能成功。(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

李敬业闹起来后,武则天召宰相们研究这事,裴炎说您老还政,贼人自然就散了。(秋,徐敬业构逆,太后召炎议事。炎奏曰:皇帝年长,未俾亲政,乃致猾竖有词。若太后返政,则此贼不讨而解矣)

结果御史崔察打报告:裴炎受遗顾托,大权在己,不想着平叛却让您老还政,这有问题!

武则天随后抓了裴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去审,随后裴炎的政治同盟宰相班子里的刘景先,郭待举、魏玄同,凤阁侍郎胡元范,左卫率蒋俨,突厥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军程务挺等纷纷上书替裴炎说话。

但武则天安上了内外勾结的罪名下了死手,十月,将裴炎斩杀于洛阳都亭驿,程务挺被左鹰扬将军裴绍业于军中斩之,那帮说话的或被贬官或被流放,武则天趁着外有造反的战时机制以几乎政变的速度莫须有的搞掉了裴炎并牵连掉了其党。(野史《朝野佥载》说裴炎和李敬业串联造反,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均无摘录,不可信故未进正文)

至此,中央内部武则天搬开了最后的挡路石。

再来看看那边的起兵,谋主魏思温劝李敬业:明公以匡复为辞,宜率大众鼓行而进,直指洛阳,则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响应矣!

但薛仲璋说:金陵有王气,且大江天险,足以为固,不如先取常润二州为定霸之基,然后北向以图中原,进无不利,退有所归,此良策也!

魏思温道:山东豪杰受武氏荼毒愤惋不平,闻公举事,皆自蒸麦为粮,伸锄为兵,以等南军之至。不乘此势以立大功,反而退缩自谋巢穴,远近闻之,咋可能不解体!

最终李敬业不从,命唐之奇守江都,率兵渡江攻江南的润州。

知道李勣为啥临死前死活嘱咐他弟弟先杀后报了吧。

不是那块料啊!

战略眼光是稀缺品,是艺术品,子孙很难再有他这个水平了。

就稳稳当当的吃保本基金就行,千万别胡乱投资创业。

渤海小吏

后面具体咋打的就不细写了,这战略水平几乎是负的,东南这地方跟武则天又没啥苦大仇深,人家老武为啥给你们贬这来?

就是在这你闹不出来啥!人家是中央,打你扬州那不要太轻松!

你得迅速往洛阳扎,成了就成了,一锤子的买卖。

聚义变闹市的两个月后,十一月十八,李敬业、李敬猷和骆宾王的脑袋被自己人砍下送到了官军投降,唐之奇、魏思温都被逮捕斩首,叛乱平定。

客观来讲,拜李哲和李敬业所赐,武则天在公元684年这区区一年的时间几乎打好了后面篡位称帝的所有地基,无论是宰相系还是功臣系,被武则天一勺烩了。

1、李哲不脑残,裴炎不会被逼到老武这里。老武不会废帝立威,不会间接绑定裴炎。

2、李敬业的不脑残,中央不会进入战时机制,武则天不会迅速政变掉裴炎,也不会拿大唐的招牌平叛了“英公”这个本来极有价值的政治遗产。

关键是战略选择太脑残了,败的太快了,这次叛乱的最终效果就是把武则天显得特强大,从而基本瓦解了潜在的斗争意愿。

渤海小吏

用老武后来牛逼轰轰吓唬人时的那句话来形容下: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

唉!另一个世界的太宗关了电视给李勣斟了一杯酒,叹道:这俩孙子啊!后面甭看了,喝酒吧。

渤海小吏

捌:寂静岭

公元685年正月初一,改元垂拱,大赦天下。

灭了李敬业的叛乱后,老武逼格彻底拉满。

垂拱有四个含义:

  1. 无为而治。出处如《贞观政要·君道》:“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 两手下垂表恭敬。出处如《礼记·玉藻》:“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
  3. 形容不费力气。出处如《晋书·姚苌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秦弊燕回,然后垂拱取之。”
  4. 形容天下太平。出处如《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老武在诉说:遗诏,政事堂,英公之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她也不咋搜肠刮肚的找出来了个逼格这么满的词为过去一年的飞速进步进行标榜。

很快老武再得好消息,留守西京的刘仁轨老爷子过世了。

老武这朵黑莲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了!

三月,颂布《垂拱格》。

就是对她前面俩男人已经修订好的法律她过去留点气味宣誓领地。

五月,宣布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都能自我举荐。(诏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老武敞开胸怀证明自己向天下求贤。

某些领导为啥爱搞些假大空呢?

它确实好宣传,有很多回旋的余地,干漂亮事永远不如直接把漂亮话落在纸上,老武这辈子搞了大量这种摆拍,能理解你往李唐官僚系统掺水拉自己山头的心情,但这是官员选拔呢,这是要为国家选才呢,这一关要是不严后面就是烂一片,你现在整成了全民我选我,会写字的就能自荐我能当官,你考虑过后面咋具体进行人才的选拔吗?

考虑过!

官僚系统烂成啥样我不管,但你不能说我不清楚要选拔啥样的!

老娘这是为寂静岭做前期铺垫呢!

蝼蚁们都颤抖吧!马上就知道我要干啥了!

垂拱二年(686)正月,武爹下诏复政于皇帝,给李旦差点吓死,奉表死活推让,武则天特没劲的再次昭告天下,没办法啊,我勉为其难还得临朝称制啊。

为了这个破事,正月二十,又一次的大赦天下。

在这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先是弘道,再是嗣圣,再是文明,再是光宅,再是垂拱,光年号就换五个了,这是两年中的第六次大赦了!

忒不值钱了,王莽当年都没那么贱。

还是试问一个质朴的问题,当这个社会的所有犯罪都被全民习惯为只能判几个月,那人们根据这个犯罪成本会怎样指导日常生活呢?

那肯定全部顶格去犯,反正顶多判几个月,我蹲几个月大牢可挣不了那么多!

“亮之治蜀”之所以“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那是因为有一套公平的,严谨的,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法律进行约束的前提下才能激发出人性中的善的!

她的那些所谓政绩我们等李隆基接班时详细揭底,武则天这个生物之所以可恨,是因为她以惊人的天赋无节操无下限的对华夏大地从上到下增加了巨大的内耗成本。

三月初八,武则天命铸铜匦(箱子)于朝堂,东边的叫“延恩”,进献赋颂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和自己举荐做官的帖子;南边的叫“招谏”,接收言朝政得失的上书;西边的叫“伸冤”,顾名思义伸冤用的;北边的叫“通玄”,接收天象灾异和军机秘计的上书。(三月,戊申,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

听着挺是那意思的是吧,这也是后世某些特殊目的的人给武则天贴金的重要依据,但是吧,好多东西,它就是不给你把后半句列出来。

来看看整句话:三月,戊申,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命正谏、补阙、拾遗一人掌之,先责识官,乃听投表疏。

人家老武规定是实名制!

我欢迎的是歌颂我的帖子和帮着我折腾别人的情报!

摆个拍而已,我看谁特么敢说我不好!

自从李敬业造反后,武则天怀疑天下人多想算计自己,看谁都嘀咕,于是仗着李哲和李敬业的政治威望送礼,老武展开了他强我更强,暴风略山岗,他横我更横,天狗照大江的特务治国,只要有要告密的人,各部门不许过问,必须提供驿站马匹,按五品官待遇好吃好喝一路伺候到神都,如果告密的没问题就破格授官,胡拉烂扯也不怪罪,总之宁杀错,不放过。(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一时间四面八方去洛阳的告密旅游团开团了,全国范围内的政治恐怖拉开了序幕。(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我不知道大家觉没觉出上面这段话的末日感。

在武则天的导向下,不负责任的告密=五品官食宿待遇外加官僚编制录用机会。

看到这种文字后,谁还觉得这么个东西配叫政治家吗?

武则天的这种导向用不了多久事实上也确实没用多久,整个国家就变成了一群畜生不断筛选更多的畜生去奴役争着抢着还没当上畜生的畜生。

民风淳朴,风清气正,这需要一代代的不断耕耘与倡导,秩序的建设很艰难。

毁灭可太容易了。

当看谁都像虎狼,遇到谁都要提心吊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通过没成本的毁灭别人从而让自己分赃得好处,这是多么可怕的内耗成本。

这仅仅是武后的小前菜,后面的配套才叫牛X。

光告密是完不成闭环的,后续还得把胡拉烂扯办成铁案呢!

酷吏何在!

豺狼们蜂拥而至!

武后时代第一个著名酷吏叫索元礼,是个胡人,因为告密有功被提拔为游击将军专门去审政治犯。(初,徐敬业兵兴,武后患之,见大臣常切齿,欲因大狱去异己者。元礼揣旨,即上书言急变,召对,擢游击将军,为推使)

这X极其残忍,审讯一个人必让他牵连数十甚至上百人,炮制出一个个恐怖的大案,武则天对这种恐怖震慑的效果极其满意,不断亲自召见赏赐肯定并追加对这个毒手的授权,就这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名鼎鼎的周兴和来俊臣纷纷开始跑步靠拢登上了历史舞台。(元礼性残忍,推一人必令引数十百人,太后数召见赏赐以张其权。于是尚书都事长安周兴、万年人来俊臣之徒效之,纷纷继起)

周兴踩着一个个尸体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升官成了正四品的秋官侍郎(刑部侍郎),来俊臣本来就是狱中的一个流氓,通过告密害人居然从一个罪犯升官至正四品下的御史中丞。

还记得去年老武说的那句“咸令自举”是啥用意了吧!

不搞这个前期试点,像来俊臣这种妖孽怎么能从流氓群中筛选出来!

这俩大流氓手下豢养了数百无赖,专门负责罗织罪名,想诬陷一个人,就让底下的狗子们去各方向同时告发,所告的内容都一样造成铁证如山的效果。来俊臣还与司刑评事万国俊甚至共撰了《罗织经》数千言,专门作为批量祸害诬陷人的教程,伪造一整条假证据链高效整死一个人。(兴累迁至秋官侍郎,俊臣累迁至御史中丞,相与私畜无赖数百人,专以告密为事;欲陷一人,辄令数处俱告,事状如一。俊臣与司刑评事洛陽万国俊共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构造布置,皆有支节)

你来俊臣搞理论研究,我索元礼就搞虐待升级,这X审讯被告时发明了前所未见的“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恐怖刑法,用椽子钉住人手脚后旋转,这叫“凤凰晒翅”;绑住人腰将脖子上的枷锁向前拉叫“驴驹拔撅”;让人跪着捧枷锁,在枷索上垒砖,这叫“仙人献果”;让人站立在高木桩上将脖子上的枷索向后拉,这叫“玉女登梯”;还有像将人倒吊在脑袋上挂石头的;用醋灌鼻孔的;用铁圈罩住脑袋楔钉子直到脑浆子给你打出来的,总之,你想象不到的人性之恶,这帮妖孽那里应有尽有。

通常每次抓来囚犯直接先陈列刑具先科普,随后吓尿了的人就会开始把这辈子能想起来的名字都给你牵连出来,由于武则天总搞大赦,但某些人她是不愿意赦的,来俊臣就把重罪的人先打死再大赦,武则天因此对这几个畜生蛔虫疼爱有加,朝野畏此数人甚于虎狼!(每得囚,辄先陈其械具以示之,皆战栗流汗,望风自诬。每有赦令,俊臣辄令狱卒先杀重囚,然后宣示。太后以为忠,益宠任之。中外畏此数人,甚于虎狼)

武周时代的酷吏之狠辣,影响之广大,堪称中国历史之最。

其实像来俊臣这种畜生,每个时代都有。

人口基数在那里,极善之人有,极恶之人也有,剩下绝大多数人都是时善时恶的灰色人,看你去咋激发。

伟大的政治家,会让极善之人成广告,极恶之人被禁锢,大部分灰色人心中的黑色越来越少,光芒越来越多。

武则天却大批量的让来俊臣这种妖孽堂而皇之不以为耻的登上了上层台面,越来越多的灰色人变成了黑色人。

她如果像前面所有临朝称制的太后一样,华夏大地本不该受此劫难的。

你明明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权力,你明明实际上就是皇帝,你为了一个虚名把国家祸害成魔窟,值得吗?

到了垂拱四年(688)的时候,正月初五,武则天立崇先庙以祭祀武氏祖先,随后下令有关部门讨论崇先庙的规格。

司礼博士周悰请设七庙,并将李唐太庙减为五庙,结果这个时候春官侍郎贾大隐奏:按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这是百代不易的规矩。

你别以为这个贾大隐是个好东西,人家仅仅说的是古代礼制,是劝武爹您老自己当皇帝就名正言顺了!

人家是武爹小红人,之前武则天嫡系的刘祎之曾经跟手下小弟时任凤阁舍人的贾大隐说太后为啥不归政的牢骚,随后就被小贾举报了,老武没多久就弄死了这位前嫡系。(临朝后,祎之尝窃谓凤阁舍人贾大隐曰:“太后既能废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大隐密奏其言。则天不悦,谓左右曰:“祎之我所引用,乃有背我之心,岂复顾我恩也)

你不说我都想害你!更别提你送到手的富贵!

这年正月除了立庙这事外,武则天还毁了乾元殿,建立明堂。

所谓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之前太宗、高宗在位的时候,多次准备建立明堂但因和大儒们讨论制度没有结论总是没启动,这回老武不管你那个,直接拍板拆毁了乾元殿,在原地建造明堂,任命和尚薛怀义为监造明堂的使者。

这个薛怀义是武则天的“老头乐儿”。

本名冯小宝,是个洛阳的个体工商户,最早是千金公主的侍女的玩物。(薛怀义者,京兆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鬻台货为业,伟形神,有膂力,为市于洛阳,得幸于千金公主侍儿)

后来千金公主对老武说:我这有个“嫪毐”,您老给指导指导?老武对接以后直说好,为了今后方便频繁指导工作给小宝剃度成了和尚,取名怀义。(公主知之,入宫言曰:“小宝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因得召见,恩遇日深。则天欲隐其迹,便于出入禁中,乃度为僧)

65岁的老人家了,绝经都应该有年头了,权力是春药这话是真没错啊!

你都这岁数了!你说你对得起佛祖吗!

你是太后啊!你是国母啊!你口口声声那么尊重佛法,结果你瞅你干的那事!你对得起那么多高僧大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佛门信心吗?

为了给小宝抬点儿,武则天还让驸马都尉薛绍认其为同族,命薛绍以叔父事之,给小宝重修了白马寺当了住持。

这位小宝出入乘的都是御马,有太监侍从,官民遇上他都得赶快躲避,有走近他的就被打的头破血流,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小宝成了和尚后见到道士就打,打完还得给人家剃头才完事!

薛怀义还聚集大量无赖剃度为和尚,恣意犯法,右台御史冯思勖因为多次依法处治其党被差点活活打死。

这么个底层的东西一朝得志变成这个德性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领导要借这么个东西观察此时朝臣们的态度。

他能在首都狂是因为有人放纵他去狂。

朝廷亲贵见了小宝都要伏地行礼拜谒,武承嗣、武三思更是行奴仆之礼侍奉,出行时为他牵马,就是盼着小宝和老武连接时说几句好话。

小宝是武则天测试她奴化百官的晴雨表,眼下火候已经差不多了,该冲刺了。

到这年的时候祥瑞已经铺天盖地了,还是当年王莽那一套,武承嗣派人凿白石刻字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用紫石杂药物填平,派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说在洛水捡着的。

武则天大喜,命名该石为“宝图”,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

五月十一,武则天亲拜洛水,受“宝图”,南郊祭天,礼毕来到明堂受群臣朝拜,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都要来拜洛水。

五月十八,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此时此刻,武则天已经过渡到皇了。

六月初一,日有食之。

不好使,日食算个屁,太阳掉下来也挡不住武则天作妖了。

当天在汜水又得了块牛逼石头。(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得瑞石于汜水)

七月,武则天再次大赦天下,改“宝图”为“天授圣图”,跟这石头没完了,封洛水神为显圣,加位特进,并立庙,洛水神就此成了一品官,从此洛水禁渔钓,祭祀比四渎,石头所出处叫“圣图泉”,泉侧置永昌县,改嵩山为神岳,封山神为天中王,拜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禁放牧;刚得瑞石的汜水也同批次进编制被改名为广武。

总之洛阳盆地的各自然景观因为她算是镶金边了。

八月,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太宗孙)据博州(治今聊城)起兵,李冲父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太宗八子)于豫州举兵,与李冲相应。

武则天命杀子手套丘神勣为行军总管讨之。

由于离的太近了,根本没机会壮大,李冲七天后就被杀了,丘神勣至博州,官吏素服出迎,被全部诛杀,千余家被团灭。

九月,命内史岑长倩、凤阁侍郎张光辅、左监门大将军鞠崇裕率兵讨李贞。

当月李贞也被斩,父子传首神都。

趁着这个机会,武则天将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及李元嘉子通州刺史黄公李撰、李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申州刺史东莞公李融、范阳王李蔼这帮宗室中有才行美名的一大帮宗室都牵连进了谋反。

李元嘉、李灵夔自杀,李元轨配流黔州,李譔等伏诛,这帮凤子龙孙都被改姓了虺氏。

虺是啥意思呢?

毒蛇。

她给别人改姓毒蛇······

十二月二十五,圣母神皇拜洛水,受“天授圣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史载“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能显摆的能铺张的都给你嘚瑟出来。

倾中华之物力 结这X们之欢心。

十二月二十七,明堂成,给武则天算是年前献礼了,能去这过年了,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共三层:下层按四季划分;中层按十二时辰划分;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

为了说一下老武这排面,我有必要量化下这个明堂。

这座万象神宫高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没有之一!

你没看错,古往今来,世界范围内。

小宝监理因为督建明堂之功拜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一个工程监理,封了国公······

老武随后改河南为合宫县,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佛像。

公元689年正月初一,大宴于万象神宫,武则天穿帝王的礼服礼帽,腰插大圭,手拿镇圭第一个献祭品,亲临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年号永昌。

正月初三,武则天驾临明堂,受朝贺;

正月初四,在明堂颁布教诲百官的九条政令;

正月初五,武则天来到明堂,宴赏群臣。

二月十四,武则天追尊武士彟为周忠孝太皇,母亲为周忠孝太后,称武氏在文水的陵墓为章德陵,在咸阳的陵墓为明义陵,设置崇先府官员。

二月十五,追尊其祖先鲁公为太原靖王,北平王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为魏义康王,太原王为周安成王。

四月二十二,杀辰州别驾汝南王李炜等皇族十二人。

十一月初一,冬至,武则天祭祀于万象神宫,大赦天下,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

为了显示即将“开天辟地”的存在感,老武连岁首都给你改了。

武则天堂姐之子凤阁侍郎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进献,十一月初八,批准,武则天自名“武曌”,寓意日月当空照,为了避她造这字的讳,改“诏”曰“制”。

进入690年,黑暗统治的酷吏监国到达了巅峰,因为她这年要走最后一步了,此时群臣已经到了相见不敢交谈,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示意的地步了。经常入朝时就被突然秘密逮捕了,因此每次入朝前,大臣们总与家人诀别说:“不知道是否还能再相见?”(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

七月,法明等僧人撰《大云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下凡,应代唐为王。(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

为了她的神圣合法性,老武令天下各州置大云寺以宣扬。(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最远的大云寺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大云寺和《大云经》算是借助大唐的国力无远弗届了,至于这点小事咱就不提铺张和损耗民力了,这都排不上号。

弥勒下生的武则天没有放过唐的宗室,武承嗣派周兴罗告隋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许王李素节谋反,俩人走到龙门是被缢杀之,悉诛其诸子及支党。

八月二十八,杀南安王李颖等皇族十二人,又用鞭子打死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朝皇族于是差不多被清除净尽了,年幼还活着的也都流放岭南,又处死其亲党数百家。(辛未,杀南安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上一个这么清洗的仅仅37年后就二世而亡了。

你这回连老杨家一半的排面都达不到。

九月初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来到皇宫前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

武则天不许,但提拔了傅游艺为给事中。

信号一给出,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余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李旦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九月初五,群臣进言:有凤凰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台梧桐之上,久之,飞东南去;及赤雀数万集朝堂。

公元690年九月初七,67岁的武则天在皇帝及群臣的百般请求下,登上则天楼,再次他妈的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九月初九,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名为轮。

李旦这孩子刚生下来时叫李旭轮,总章二年(669)徙封冀王时改为李轮,永淳二年(683)封豫王时改名为李旦,这特么又成武轮了。

大轮轮就此迁居东宫,继续着傀儡的一生。

自637年武才人入宫,到690年武皇帝登基,武曌在半个世纪的机关算尽后,终于翻过身来把唐给骑了。

近七万字后,当初感业寺的比丘尼变成了圣神皇帝,一对自私到极致的权力鬼才夫妻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慨人性究竟可以有多自私,多贪婪。

结尾·······整首诗吧。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
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
若要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
垂拱元年猖狂日,神龙双规无字碑。
二郎武德启贞观,三郎唐隆定开元。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