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thy_husband:前几天有个热搜“于谦说郭麒麟像张无忌”。
我点进去看了,大意是李诞夸郭麒麟少年老成,让人舒服。于谦说小郭是传统家庭教出来的,老郭打小就给小郭灌输了一大堆传统智慧,如同金毛狮王逼张无忌小时候背口诀,不管他懂不懂,说长大了自然就懂。小郭长大走上社会,遇到事了,跟自己以前被灌输的东西一结合,就成长飞快。
李诞总结:像反刍。
老郭给小郭灌输的,就是小吏兄说的“智慧罐头”吧。传统教育自有其独到之处。
PS:好多年前,听老郭在台上对观众们说“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我就感觉老郭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想想他的人生历程,也是刀山血海杀出来的。他人生的几个大关口,哪一个处理不好都要趴窝了。唉,他要是不讲相声去经商,至少都是一方诸侯级别的。
答:今天说一下郭老师。
郭老师对于我来讲,不仅仅是每晚的陪睡之恩,他在我很多的成长关节上,都扮演着心灵力量灌输者的角色。
我每当成长过程中遇到坎儿了,总会看看郭老师的访谈。
为什么呢?
有的人生于白地,起于草莽,很复杂,他的复杂甚至会让他超然于那个时代的大量政要与贵族之上,成为那个时代给人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印象。
就好比民国时代快过了一百年了,大家记不住当时的几个名字了,但却大概率知道杜月笙。
郭老师也是如此。
再过五十年,问那个时代人们对21世纪初期的演艺圈人士有什么印象,就算仅仅剩下三个人,也一定会有郭德纲这三个字。
因为他的人生复杂到了以下几个地步:
1、没有任何家庭背景。
2、完完全全凭本事吃饭。
3、专业水平超过整个时代从业者中第二名的50%。
4、能将本事卖出去,而且卖好多年。
5、和体制内的所有从业者对撕,最终发动群众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放眼整个演艺圈,再没有这么一个人,凭一己之力杵天杵地的打到最后无敌寂寞。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搜郭老师的访谈来看看。
老郭的访谈如这个专栏一样,很多大实话,你不用担心他骗你,这是绝大多数成功者做不到的。
为什么他的大实话那么多呢?
两原因:
1、告诉你你也学不会,05年的神级郭德纲再过20年也未准能出一个。
2、因为谁也不靠,无欲则刚。
好多藏着掖着的人,都是因为他成功的真正资源和金主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所以好多关键环节就全是鸡汤,目的就是把他骚气哄哄的味道遮过去。
写这个系列,有几个比较关键的阶段,这些个阶段,郭老师都帮我过了大坎。
第一个瓶颈是西汉,一方面自己开始上难度,一方面是进入了大IP领域,动了一部分人的饭碗,开始有大量的诋毁与抨击,这让我一度被搞的很抑郁。
最关键的是,在文景之治和武帝折腾的关键衔接处,我写了一篇“大福大报”的历史脉络。
这捅了大量斗士的心肝肺。
虽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但“好言”和“恶语”的效果其实是完全不对等的。
后台“好言”的数量数十倍于“恶语”,但扎心的那些寒冬彻骨,却是一个人疲惫辛苦后消化起来相当困难的。
那段时间,老郭有那么几句话让我相当深刻:
1、既在江湖内,便是薄命人,既要卖,脸朝外;
2、冤枉你的人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枉;
3、只有同行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4、我放我的生,您骂您的街。
这些话拎出来不叫啥,但在我当初的那个状态,这些话由他的嘴里说出来,配合着他的表情和经历,就一下子能打到你的心里去。
《光武中兴》时代,面临了第二个瓶颈,东汉这段历史是历史书上五百字就能带过去的朝代,我面临着巨大的抉择:
1、要么迅速略过去,中国史上的最大IP三国在等着我。
2、踏踏实实写,每个关键环节不能略过去,因为东汉后面支撑着整个三国的内在核心,不写这个将来的腿劲就不够,就撑不住,三国就讲不透!
理智上,谁都知道该踏踏实实写,但真下决心时,我极其艰难。
因为没经历过!
你写的再好没有IP谁来看呢?万一没有观众怎么办呢?
我那段时间经常听04、05的“神德刚”,里面有大量的传统节目。
不一定每个都好听,但基本功扎实到你听过一次就知道,这个时代,说相声最牛逼的就是他了,没别人了。
我仔细的琢磨过,郭德纲之所以走到今天,并不是因为抓住“世人皆俗”的人性点,并不是狂撸于老师他爸爸他媳妇,而是当年的那些神级传统剧目。
没有那些曾经的巅峰垫底,他是撸不动于老爷子和王钢蛋的。
我开始下定决心以比西汉还细致的心思去写东汉,我把这段耕耘当做自己扎实基本功的“卖布头”,爱看不看,我知道将来一定都会返过来看。
最开始在执行时,仍然有动摇,就是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你刚开个头,搭好框架,他就一通骂说没意思,然后还告诉你江郎才尽比西汉差了一万多倍。
这种人通常一分钱打赏都没有,而且此类的留言有一个共性,就是刻薄。
然后还是老郭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分钱都不给你花还褒贬你手艺的人,你理他干啥呢?
到了今天,我通常对那种追了好长时间却一次留言都没有,一分钱打赏都没有,你接个广告就说你堕落了的人直接就拉黑处理了。
总会有那种占便宜永远没够,不仅不知感恩还干啥都觉得欠着他的人,恶心你一次就行了,千万别让他恶心你第二次。
后来东汉时代成了我内心的强心针,因为我发现了两件事:
1、我写啥貌似都挺好看的,IP对我的意义不大。
2、老郭的那条路是没错的,这个时代是需要这种扎实文章的,会有人返回去看的。
时至今日,前后两汉的阅读数自完更后上涨的阅读数几乎是一样的,当初东汉时代才几千人追更,现在东汉的文章都稳定到两三万了,每个月上涨的都挺稳定。
《三国争霸》我遇到了第三个瓶颈。
1、铁粉太多了,动不动就骂你祖宗十八代;
2、同行太多了,内卷到恨不得见一个就弄死一个,动不动就想踏上一万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其实这个时候的这些问题,本质上我早已经在前面上经历过了,只不过过去是五级震感,三国是十级强度。
我写了曹老板成功中的运气成分
我写了袁本初在历史中的真实咖位
我写了老刘在官渡之战徐州战场中撒丫子的历史意义
我写了郭嘉浪袭白狼山的水平高低
我写了诸葛丞相在南中并没有搞什么“攻心为上”
我写了姜伯约在蜀亡过程中的一系列个人英雄主义操作
每一个背后,都是粉丝的板砖横飞;
每一个背后,都是同行的口诛笔伐。
但无论怎样,无法改变的是我写的都是最底层的逻辑,每个都是链条清晰,自圆其说的。
我写的东西还是我的基因,只不过背景变成了三国。
每当被骂到扛着费劲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郭的访谈,想想同行,想想脸朝外,再看看读者为我的加油鼓劲,我就提高了新一档的承受阈值。
他当年经历的那种大风大浪都能熬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都是卖手艺,他能靠着观众亲人衣食父母们翻身,我为什么不能?
如今看到郭麒麟如此得体优秀,其实我一点也不奇怪。
老郭没有文凭,但他有文化。
他说的好多金句至少对我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他对郭麒麟,就是类似于谢逊教张无忌背口诀一样,把好多“智慧罐头”先给你装进去,将来你遇到事后一对照,就是悟了。
我看郭老师的访谈,也是如此,当你经历他经历的那堆东西后再回头看,他说的真好。
题外话,再加点餐说点彩蛋,这有一个前提:
传授“智慧罐头”的人必须要成功,这是最重要的!
不管多正确的话,在失败者嘴里说出来,对后人是起不到教育意义的。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听你的最后混成那德行?
所以为聪明的成功家族要在发迹后立祖训呢?
因为十代以后,哪怕后人已经落魄了,但只要家训还在,大人对孩子说,咱祖上就是靠这发起来的,只要照做我们就能东山再起。
此时就算子孙已经不知成功是什么样子了,但他有信心。
为什么像郭老师那样教育孩子的也不在少数,但郭麒麟却并不多呢?
因为像老郭那样成功的并不多,尤其像老郭靠着自己斗天斗地斗过来的更是太少了!
郭麒麟无论多不情愿多逆反,他改变不了的两个事实是:
1、我爹肯定不会害我。
2、我爹就是靠这个成功的。
这在他长大后就会明白这些“智慧罐头”的意义。
所谓的“智慧罐头”,就是只要你不逆反,就永远会从中悟出来有益的东西。
智慧很重要,家长的成功也很重要。
说到底,回到咱们百战系列,昨天说到的“琅琊王氏家训”。
在家族成功的时候,弄些“言宜慢,心宜善”类型的家训,其实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无论何时,思想建设永远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内核。
2、潘逍遥:吏吏,我清楚地记得前几个月您发了很大一段,说干巴巴的干货力量有限,要配上丰富的边角料才让人愿意看。连很多繁文缛节也都是为了立体的衬托出地位什么的。
怎么到王家祖训又成了干货就要干,几十万字没用。
我大概是能想清楚区别的哈,但是我觉得这种有后验嫌疑,也就是从结果推原因,但又没说明白的地方,在这么好的系列里可以越少越好。
答:这个问题问的超极好,咱们特别欢迎这种问题来进行前后的推敲。
今天有一个特殊的设定,是家训。
这东西是要流传很久的。
在时间的流逝中,如果想保证当初的真实性,最好的环节,就是内容要尽可能的精炼与简短。
不然特别容易在传播过程后出现改编和歧义。
昨天的内容中,其实单看那些“言宜慢,心宜善”是没啥触动的,但我对家训的每句话都做了简单的解析后,感觉就不一样了。
前面我们说过,想要理解干货,是需要冗余度的,是需要有人掰开揉碎讲给你听的。
但如果没有老师呢?没人讲给你听呢?
我们背下来那些家训,大概率会在撞破南墙后回忆起来很多字里行间的意思,从而悟道。
那些人生的试错,就是理解干货的“冗余度”。
我们写百战,是为了将所有的核心点都拆开了用大量我们能看下去的冗余度去帮助理解。
但如果要让我立个家训传子孙,我除了这个系列,我更推崇的反而是袁了凡先生的那修善十方: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百战系列也许几十年后就不在了,但上面那十句看上去的废话,大概率过一千年还传不歪。
而且每四个字,都会在特定的人生阶段后被唤醒出来。
3、秦时明月汉时关:小吏兄,问个不太跟本文主旨搭嘎的问题:
在相传甚广的《二十四孝悌》(或许还不仅限于此)中,其实很多传统故事并不符合科学原理,夸大宣传居多,“震惊处”也是层出不穷,似乎为了宣传这种价值观而全然不顾客观规律,但是为了古代的“政治正确”对此都是讳莫如深,只说价值观,不谈合理性,这是否是后来造成国人普遍对“虚伪”的宽容度大于“真性情”的最初动机因素?毕竟用可能“虚假”的故事去教育后人,不妥之处还是很大的。
答:深度的棒问题。
首先一个时代一个论法,咱们古代的价值观宣传,其实比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代价值观宣传要真实的多,接地气的多。
毕竟咱们是“灵者为先”的民族。
所谓的价值观宣传,其实都是为了迎合上层建筑的需求。(强调下我说的是古代)
目的一旦是这个,就注定会有失真和牵强的地方。
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的“自由民主博爱”今年在西方就会有特别神奇的观感,所谓的“言论自由”在建国同志张不开嘴后出现了无比神奇的喜感。
连好多香蕉人今年都慢慢琢磨明白了,丫就是嘴上的功夫而已。
时代来到今天,像“卧冰求鲤”那种不合理的令人震惊的案例其实仍然会大量存在。
毕竟京东前几天还发那种反智的贷款视频。
咱们今天能做到的就是避免听信那些反智的故事,与此同时在拿传统文化教育孩子时要讲解一下古人想传达的精神就可以了。
像卧冰求鲤我就专门掰开了讲了下,省的将来孩子觉得我是骗子。
但司马懿放屁那种暂时还无法用科学证伪的操作,我们还是要义正言辞的跟孩子讲千万不要那样干的。
因为我们有信心说了这话将来孩子们会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印证一个道理:缺大德是真有报应的。
4、何磊:刘邦在那头,正跟萧何樊哙一帮人喝酒。
过了一会,刘彻来了:祖宗,我来报道了,我这些年带着卫青霍去病把匈奴暴揍了一顿。
刘邦点点头:不错不错,帮祖宗我出了一口恶气,过来一起喝酒吧。
又过了一会,刘秀来了:祖宗,我来了,我光复大汉,后人把匈奴彻底灭了。
刘邦点点头:不错不错,过来一起喝酒。
又过了一会,刘备刘禅来了:祖宗,羞愧啊!没能光复大汉。
刘邦点点头:你也算有心了,奋斗了一辈子,有我的风采。坐下位喝酒吧。那个没用的废物去端菜去。
又过了一会,刘渊来了:舅舅,我可找到您了,我光复大汉了……
刘邦:………我TM……
不久,李寿,邢杲,侯景,刘武周,刘陟,刘知远,陈友谅……一个接一个蜂拥而入。
刘邦:……
5、独立墨池一清荷:小吏兄,夸夸其谈者真就是把技能点,点在谈上面了,反正实干型的在夸夸其谈者中真的很难立足,然而一天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夸夸其谈后势必要压缩实干的时间,影响到事情的效果,所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不是口号,而是道理,是规律。
6、~kkk~:想起大明王朝1566的一句话: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一上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7、Lance.Z:一个匈奴人,把刘彻供在自己祖庙里,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这种灵活变通的实用主义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黑猫白猫论,某种程度上也是支撑中华民族数千年而屹立不倒的文化内核之一了
8、理想与现实:
司马氏第零定律:大晋药丸。
司马氏第一定律:司马氏的洛水总是保持静止状态。
司马氏第二定律:动量一定的司马氏天子在士族外力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同天子所受的士族外力成反比,并与外力的方向相反。
司马氏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司马氏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最终一起湮灭。
司马氏动量原理:任何司马质点构成的质点系的总动量为零,只构成内耗,在华夏的非惯性系下观测,须施加一非常大的负惯性力,产生一个巨大的负方向动量,将时间取极限,可得司马氏对华夏参考系的平均作用近似为负无穷大。
司马氏动能原理:在质点系中,内力做负功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如同司马氏质点系一般随时随地做负功,却是十分罕见,司马氏从华夏系统中吸收巨大能量,然后全部转化为耗散,大幅增加宇宙的熵。
司马氏最大作用量原理:一切司马氏,都将选择作用量最大的路径走向灭亡。
9、翟俊鹏:读史的时候,总喜欢看崛起的历史。将自己代入其中,感受着蓬勃激情的过程,好像自己就是主角,大杀四方,万邦来朝。但是衰落的历史,总是让我不忍卒读,很多时候读到开头就读不下去了。大抵崛起时,前方都是希望,任何错误都是小问题;而衰落时,前方都是陷阱,任何努力都是徒劳。这时,无情的宿命感笼罩着自己,自己好像溺水无援的老鼠。
所以《三国演义》这部书,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我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可是蜀汉衰败的故事,我一遍都没有读完。同样,拿破仑、希特勒威震欧洲的过程,我可以详细地讲出具体战役、地点、时间、将领,可是败北的过程我就只知道大概了。
然而,我也知道衰败的历史,才最是精华,真正的经验总需要血淋淋的伤口才可以被证明。也再次感谢小吏,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让我能够耐着性子读了下来。读的过程,我不知道多少次想再不读下去,虐心的感觉实在太糟糕。可是读下来之后,反而一瞬间有了大彻大悟的感觉。
以后的历史,同样会虐心,我继续坚持读下去吧。
10、basket!bao:于军事迷而言,这一大段“菜鸡互啄”式的家族乱战(还是可着劲儿祸祸底下百姓不心疼那种),跟之前大秦立国、楚汉争霸、两汉到三国的恢宏战事相比,真真是乏善可陈,连一点点的新意都没有,完全是“我不是说你(司马屁王),我是说你全家(族)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此处应该有那张著名的动图】
可为什么还要如此面面俱到,把泥沙俱下的low逼态势,一点点掰碎了,写完整了,让读者能看得更清楚?
想来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越是寥寥数语的“简略”,越需要完整地“还原”——如果没有了旁观历史的真切代入感,大多数人,恐怕仍然会停留在意淫的快乐史观中,导致更多“后人哀之而终不能鉴之”出现;殊不知,”忘记了历史的,基本就等于背叛(放弃)了自己的未来”!
现代社会里,鸡汤学文化的繁荣,让普通人不停地通过各种“成功学”事迹,达到颅内高潮;但资本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现实,是“只有看懂了别(前)人的错误,你才会拥有所谓的成功……”
11、半缘修道半缘君:从八王之乱的一个细节即八王幕府人员出身来看,现有名姓可考的八王僚佐将近两百人,出生于高等士族者与出身地方低等士族、寒门者参半,而此中表现十分出色的如司马伦之孙秀、司马颙之张方、司马颖之孟玖,无不是出自微末。
所以八王之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低等士族和寒门为打通上升渠道而做出的一次努力,是高门与寒门利益矛盾的集中爆发。
即使没有司马炎晚年的那些神操作,没有傻太子和妖后,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地方寒门也是会鼓动诸王作妖好趁机摸鱼的。
再说分封诸王这个做法,司马家这种只要姓司马就是王公的这种极不正常的做法,本身就有制衡高门的意味在里面,假使没有诸王掌兵,也许八王兴不起浪了,但是兵权会不会渐渐旁落到外戚高门手里,从头再出一个宣王,最终会不会神奇的又走回司马炎同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尽管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它确是有着神奇的规律和因果,因此对于说司马家一己之力带偏历史走向的进而怀疑历史唯物主义的,窃以为不敢苟同。
在皇权集中的年代里,一人一族以及某个关键时间可以短暂的的影响历史进程,但是要说使历史偏向甚至出轨,几无可能。
这冥冥之中的国运天数,又岂是我辈能轻易参破的,多学多思多实践,但不要少说,拙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治学与入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