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被掩盖涂抹的“魏之先世”····
我们的这个系列,讨论了很多寿命的长短对于顶级人杰一生功业大小的关键作用。
比如刘邦、刘秀、曹操、司马懿、石勒、桓温,这帮天选之子之所以站到了历史的顶级高度,在于有足够的寿命去支撑他们完成那一桩桩省不了时间的基础建设和人性试错。
最遗憾的,是咱丞相。
如果公开投票给一位历史人物增寿,那咱丞相将高票当选。
丞相要是能再活二十年,整个中国历史走向会怎样转舵将是整个中国史最大IP的课题猜想。
这一季,我们讲过一个“上寿”和“下寿”的功业比较,陶侃和周访。
当年陶侃和周访年纪轻轻还都做小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相者庐江人陈训,人家看完这二位小伙子的面相说:二位爷将来都能干到刺史级的一方高官,本来是同样的功名格,但陶侃是上寿,周访是下寿,你俩最终盖棺论定时的功名级别最终是要跟寿命走的。(初,访少时遇善相者庐江陈训,谓访与陶侃曰:“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寿,周当下寿,优劣更由年耳)
周访活了61,陶侃活了76。
周访死的时候是梁州刺史,朝廷赠了个征西将军。
陶侃死的时候,是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加羽葆、鼓吹,长沙郡公,死后追赠为大司马,赐谥号“桓”,以太牢礼祭祀。
周访死的时候这哥俩是一个级别的,但陶侃多活的这15年,最终多出了后面这一大堆。
我们无数次的讨论寿命有多重要,但实际上,寿命对于有些大才,反而是要命的刀。
这类大才通常“才过外露”。
苻坚的孔明,被他里外防着明面捧着的王猛,最终活了51岁。
这是苻坚的不幸,王猛的大幸。
以王猛那种自作主张的级别和压抑不住的个性,活到后面其实就是逼着苻坚去杀他。
陶侃做到都督八州、兼荆江二州刺史的时候,随着占据了几乎东晋的大半壁江山,也开始有往上腾飞的想法,但人家能够知进退的劝自己月盈则亏。(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王猛真的没有这个内功。(我在文末放了“金刀计”的链接,新来的朋友可以看下)
有的时候,早走人对于那些锋芒太露的大才来讲,其实未见得是坏事。
很多人叹息,王猛再活二十年会是个啥剧本呢?苻坚会不会就统一天下了呢?
不必遗憾,这个剧本历史在仅仅几十年后就给世人演了一出。
王猛死后六年,河北清河崔氏出生了一个男孩,叫做崔浩。
这位“王猛投胎”的崔浩自比张良,伺候了北魏开国三代雄主,是太武帝拓跋焘最重要的股肱之臣,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帮拓跋焘灭亡胡夏、北凉等国并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击破柔然镇服北境,官拜司徒,封东郡公。
如果崔浩也像王猛一样51岁就死了,其一生绝大部分功业此时已经完成,也是盖着魏旗走人的待遇,但老天多给了他20年。
崔浩到了晚年极度受宠,拓跋焘曾经深情对崔浩说:“卿才智渊博,尽忠我家三世,所以你是我最特别的存在。你凡有所思所想一定直言相告,大实话怼我,别藏着掖着。我有时虽然会迁怒不用,但事后通常能明白你的深谋远虑和良苦用心。(世祖从容谓浩曰:”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朕虽当时迁怒,若或不用,久久可不深思卿言也)
我亲爱的朋友们,当领导说出“我虽然会恨你但我还是知道你对我好”这种话的时候,千万别对他掏心窝子哈。
这种话的本质已经说明他听见不同意见时会对你产生怒气。
道理他都懂,但他最后仍然会对你形成一种不爽的印象符号,然后不定啥时候就找茬把淫威发泄到你身上了。
坏消息尽量不要你去公布,就算你责任所在,义不容辞,那也要直的话拐个弯说,冷的话焐热了说。
或者准确的说,任何人都不值得你去冒风险直来直去,涉及到人性层面的时候,多些下限思维。
崔浩助拓跋焘平柔然后,拓跋焘对归降诸部酋长道:你们看此人柔弱,但他胸中所怀却远超甲兵之力,我早就想干你们了,但迟迟不能决定,最终帮我下定决心并谋划打哭你们的就是他的功劳!(世祖指浩以示之,曰:”汝曹视此人,尫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朕始时虽有征讨之意,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至此也)
拓跋焘召集众尚书下令道:日后凡军国大计,你们拿不准的都应先征询崔浩的意见然后方可施行。(乃敕诸尚书曰:”凡军国大计,卿等所不能决,皆先谘浩,然后施行)
拓跋焘有时碰见事了心急火燎的等不及了甚至去崔浩家商量,崔浩家拿出来的食物无论好坏张嘴就吃。(世祖每幸浩第,多问以异事。或仓卒不及束带,奉进疏食,不暇精美。世祖为举匕箸,或立尝而旋。其见宠爱如此)
这对君臣就好到这个程度。
但人的关系总是香香臭臭的,今天他爱你入骨,明天也会吗?明年呢?
崔浩在这种恩宠下开始慢慢的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太子拓跋晃监国时,崔浩自恃朝堂第一人开始专制朝权,一次曾推荐冀、定、相、幽、并五州共数十位关系户起家官就直接去做了郡守。(魏司徒崔浩,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权,尝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皆起家为郡守)
北魏拢共139个郡,崔浩玩圈子文化猖狂到了一下子安排数十个郡守,而且关键起家就是郡守。
这就相当于公务员刚录取就安排去干市委书记了。
人家监国的太子不干了,太拿我不当干部了,对崔浩说道:早先录用的同志们也都是候补州郡的人选,他们在职已久,辛劳未抚,应该先递补这帮老同志们,你新推荐的这帮代替他们做朗吏,咱先从基层干起,而且太守是要治民的,应该让那帮干过实事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们来担当。(太子晃曰:“先徵之人,亦州郡之选也;在职已久,勤劳未答,宜先补郡县,以新徵者代为郎吏。且守令治民,宜得更事者)
结果崔浩开始和太子正面对决,确实他翅膀也已经硬到了一定地步了,太子没弄过他,还是按他说的办了。(浩固争而遣之)
当时,中书侍郎高允知道后对东宫博士管恬说:崔浩这是要找死啊,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太子争锋,他将用不怕自己没后路吗?(中书侍郎、领著作郎高允闻之,谓东宫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遂其非而校胜于上,将何以堪之!)
439年十二月,拓跋焘命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续修国史。
拓跋焘特别叮嘱,这国史一定要修成实录,不能曲笔,捞干的给我看那些真像太赤裸裸···(乃诏浩曰:”昔皇祚之兴,世隆北土,积德累仁,多历年载,泽流苍生,义闻四海。我太祖道武皇帝···而史阙其职,篇籍不著,每惧斯事之坠焉。公德冠朝列,言为世范,小大之任,望君存之。命公留台,综理史务,述成此书,务众实录)
崔浩随后按照领导的要求办了,真写成了赤裸裸······
等《国记》修完后,参与其事的著作令史闵湛和郗标建议把《国记》刊刻在石上,以彰显崔浩的秉笔直书,同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经》。(著作令史太原闵湛、赵郡郄标素谄事浩,乃请立石铭,刊载《国书》,并勒所注《五经》)
这是拿崔浩当苻坚了。
这是要搞个人崇拜了。
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人有资格搞个人崇拜,会是你崔浩吗?
崔浩当时已经七十岁了,按理讲这么智慧,一辈子干啥啥行的人精,不会不知道这是割要他命的建议,但崔浩竟然相当开心的同意了。
更重要的是,太子拓跋晃也表示特别好。(浩赞成之。恭宗善焉)
太子当年23岁,开始玩慕容垂捧杀的那招了。
23岁的太子可以算计70岁的老人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不是那23岁的有多牛,是人在飘起来以后,智商和判断能力会出现巨大问题,很多问题开始看不清了。
崔浩最终选址在天坛东三里这个相当有政治寓意的地方造了一个《国记》和《五经注》的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才告完成。(一夫一日为一功,相当于一万人干了三百天的工程量)
崔浩这部真实到了血淋淋的史书刊刻完毕后,引爆了京师的舆论,所有鲜卑贵族全都充满了愤怒,开始拿这事攻击崔浩。(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北人无不忿恚,相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
你崔浩这个汉人这些年玩命的安插自己的势力,这国家到底谁是当爷的!早就想干你了!你终于自己把死路作出来了!
这么爱崔浩的拓跋焘是啥态度呢?
也早就受够你这狂老头了,大怒严查崔浩的反革命大案。(帝大怒,使有司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太子也赶紧补刀,一边救自己看上的高允,一边把所有罪过推到崔浩身上。(及崔浩被收,太子召允至东宫,因留宿。明旦,与俱入朝···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
最终拓跋焘对崔浩一案的态度,是清河崔氏本族以及和崔浩联姻的范阳庐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这四大族全部诛杀灭族,其他涉案人只诛杀本身并不扩大。(诏诛清河崔氏与浩同宗者无远近,及浩姻家范陽庐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并夷其族,余皆止诛其身)
这个政治判决,其实就是清剿以崔浩联姻网络为主的崔浩几十年来培植的同党,将崔浩这棵大树借助这次《国记》事件连根拔起。
为北魏立下重勋的崔浩最终被游街示众,数十个卫士一边走一边朝他身上撒尿,崔浩悲惨嚎叫,声闻于路。(絷浩置槛内,送城南,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王猛是功业未著之时就敢私自做主忽视领导决策搞“金刀计”的主儿,他要是也多活20年真的好吗?
对于苻坚来讲,也许是真的好。
但他王猛,未见得会比崔浩的下场强到哪去。
北魏皇权打掉崔浩集团的这次引线,史称“国史之狱”。
这种看不得自家脏心烂肺的玩不起态度也就导致了北魏史料的可信度你就只能作个参考,全都得持怀疑态度,所有重大事件都要根据同时代的其他史料进行比对后才能得出结论。
其实你对露脸的事锦上添花大书特书没啥,都能理解,也不耽误对史料的理解和研究。
比较耽误事的是他这一朝几乎所有的脏事它都尽可能的抹了。
崔浩是因为哪件魏国祖先创业的故事写的太真实了,让人家北魏自己人看不过去了认为是宣扬国之伤疤的呢?(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北人无不忿恚,相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
所有的当权者和胜利者,都不希望自己早年起家的那些背后的故事被人爆出来。
比如比尔盖茨从来不提自己的妈妈对他起步的帮助有多大。
比如巴菲特更愿意说他从小就卖可乐一分钱一分钱的赚,却从来不提自己父亲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更不提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爹去世后给他留下的56万遗产。(当时美国人均年收入0.18万)
比如从来不行贿的王石先生更多的是谈自己的人生信条,但从来不提自己的老丈人曾经是广东省委副书记。
让我们推开层层迷雾后的那扇历史之门吧。
《魏书》记载,公元371年七月七,北魏太祖拓跋珪出生于参合陂北,然后是一堆特异功能。(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太祖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目有光曜,广颡大耳,众咸异之)
下一幕就到了376年,拓跋珪六岁的时候代国被前秦覆灭,他爷爷拓跋什翼犍死了,苻坚打算把拓跋珪迁到长安,但因为燕凤劝阻的原因,拓跋珪最终没有离开故土成为俘虏。(年六岁,昭成崩。苻坚遣将内侮,将迁帝于长安,既而获免。语在《燕凤传》)
注意,人家政治清白!没有当过俘虏哈!
战后苻坚命刘库仁和刘卫辰瓜分了代国,拓跋珪随后去了刘库仁的独孤部。(坚军既还,国众离散。坚使刘库仁、刘卫辰分摄国事。南部大人长孙嵩及元他等,尽将故民南依库仁,帝于是转幸独孤部)
拓跋珪再露面,就是将近十年后了。
此时距离淝水之战已经过去一年半了,苻坚书记此时已经被姚苌逮捕,385年八月,拓跋珪在独孤部遇险,随后逃到了贺兰部。(九年,库仁子显杀眷而代之,乃将谋逆。商人王霸知之,履帝足于众中,帝乃驰还。是时故大人梁盖盆子六眷,为显谋主,尽知其计,密使部人穆崇驰告。帝乃阴结旧臣长孙犍、元他等。秋八月,乃幸贺兰部)
一个季度后,386年正月,16岁的拓跋珪复国成功,继代王位。(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
这就是代国复国的全过程。
已经不是敷衍的事了,简直就是对读者的侮辱。
没办法,“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已经被群兵滋尿的打倒成了“暴扬国恶”,能看的就这么多,爱咋咋地。
但是,只要是涂抹,就一定会露出蛛丝马迹。
你藏不住的。
让我们再回到代国覆灭的前夜,透过被刻意删改涂抹的历史迷雾,还原真实的原貌吧。
故事要回到十年前······
贰:“历史美照”的幕后真像
时间来到拓跋珪复国的十年前。
376年冬,前秦三十万大军压境,拓跋珪的爷爷拓跋什翼犍先派白部和独孤部阻击前秦军,二部战败。
拓跋什翼犍随后又派南部统帅刘库仁率十万骑兵在石子岭迎战前秦,再败。
当时拓跋什翼犍重病,于是率领国人避难于阴山之北,趁你病要你命,前些年被拓跋部打败的高车各部全部反叛,拓跋什翼犍四面受敌继续向漠南迁移。前秦退军后拓跋什翼犍返回云中郡。(帝时不豫,群臣莫可任者,乃率国人避于阴山之北。高车杂种尽叛,四面寇钞,不得刍牧。复度漠南。坚军稍退,乃还)
但不久,拓跋什翼犍因为立储问题被其子拓跋寔君杀害,余子全部被杀。(时秦兵尚在君子津,诸子每夜执兵警卫。斤因说什翼犍之庶长子君曰:“王将立慕容妃之子,欲先杀汝,故顷来诸子每夜戎服,以兵绕庐帐,伺便将发耳。”君信之,遂杀诸弟,并弑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被杀的消息传到前秦军中后,秦将李柔、张蚝即刻发兵再次调头攻打云中,部众四分五裂彻底被打残,代国灭亡。
苻坚随后对拓跋部实行了汉魏对南匈奴式的管制方式,各部设都尉看管监督,并三丁取一,五丁取二的定期抽调劳力,令其各部首领年终都要去长安进行朝献,出入行踪受到了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税租。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
上面的版本,是《魏书》和《资治通鉴》的主流说法。
这里面拓跋什翼犍被儿子拓跋寔君杀了。
但《晋书.苻坚传》中却是另一种说法。
拓跋什翼犍战败后被苻洛追的相当窘迫,逃到阴山后被儿子拓跋珪政变后逮捕,拓跋珪随后代表代国投降了。(翼犍战败,遁于弱水。苻洛逐之,势窘迫,退还阴山。其子翼圭缚父请降)
注意,在《晋书》里,拓跋珪成了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而不是《魏书》中的孙子。
随后,时年57岁的拓跋什翼犍不仅没有死,还被苻坚同志杀伤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送到了太学去学礼仪;拓跋珪则因为叛父不孝被流放到了蜀地。(坚以翼犍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以翼圭执父不孝,迁之于蜀)
这短短的史料,既有伦理大瓜,还有叛父卖国,貌似有崔浩被干掉那味了。
《晋书》和《魏书》到底哪个是真的呢?
不着急下判断,咱们接着看别的史料对照。
《宋书.索虏传》和《晋书》态度一致,拓跋什翼健和拓跋珪是父子关系,拓跋什翼犍没有死被抓回了长安,并给出了这爷俩的后面剧情,拓跋什翼犍后来北归故国后死了,其子拓跋珪代立。(卢孙什翼鞬勇壮,众复附之,号上洛公,北有沙漠,南据阴山,众数十万。其后为苻坚所破,执还长安,后听北归。鞬死,子开字涉珪代立)
《南齐书.魏虏传》也是同样态度,拓跋什翼健被抓回长安随后进了学习班,部族被分割每年年底来长安朝贡时才能见一次老领导。
这和《晋书》是一样的,但人家《南齐书》随后曝光了一个更大的瓜,苻坚败后,其子拓跋珪随舅舅慕容垂光复大燕,然后回到了代北复国。(猗卢孙什翼犍,字郁律旃,后还阴山为单于,领匈奴诸部。太元元年,苻坚遣伪并州刺史苻洛伐犍,破龙庭,禽犍还长安,为立宅,教犍书学。分其部党居云中等四郡,诸部主帅岁终入朝,并得见犍,差税诸部以给之。坚败,子圭,字涉圭,随舅慕容垂据中山,还领其部,后稍强盛)
瓜越来越大了,不仅国家元首都成敌国俘虏了,连复国都不是原始股了。
我们一点点捋,首先综上,拓跋什翼健被抓到了长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以基本明确《魏书》造假了。
为啥这段要造假呢?
不是因为拓跋什翼健当了俘虏。
而是因为拓跋珪抓了拓跋什翼犍向前秦投降这件事。(其子翼圭缚父请降)
开国太祖的人设由“英明神武从小啥都懂”变成了“卖父叛国一心求苟活”,这风格落差有点大。
这是崔浩的第一个死因。
接下来,有两个疑问。
1、拓跋珪不是拓跋什翼犍的孙子吗?咋在上述史书中全成了拓跋什翼犍的儿子?
2、代国灭亡那一年拓跋珪6岁,他咋抓的拓跋什翼犍?
一个一个来看,先来解决拓跋珪的辈分问题。
拓跋珪他爹拓跋寔死于371年春,当时年仅15岁的拓跋寔平定辅相长孙斤谋反,伤重而死。(代将长孙斤谋弑代王什翼犍,世子格之,伤胁)
拓跋珪生于371年的七月七,是拓跋寔的遗腹子。
拓跋珪之所以被别的政权史料认为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基本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儿子保护自己而死后,拓跋什翼犍本着国有资产不外流的习俗把儿媳妇给收房了,拓跋珪在他妈被公公领家里以后出生了。
这种伦理剧在拓跋部其实也不算啥,拓跋珪后来去贺兰部做客时看到自己的姨实在美貌于是来感了,然后跟他妈说:我姨太动人了,我要和她谈工作。他妈说不行:你姨是妖孽之美,你跟她谈不出啥好工作,而且人家有爷们了!(绍母即献明皇后妹也,美而丽。初太祖如贺兰部,见而悦之,告献明后,请纳焉。后曰:”不可,此过美不善,且已有夫)
既有人性扭曲还有道德沦丧的拓跋珪随后派人密杀了自己的姨夫,到底还是打破了世俗的偏见把他姨给推倒了。(太祖密令人杀其夫而纳之)
拓跋珪他爹死后儿媳妇就被公公收编了,然后过了大半年生出来个孩子。
这事比较说不清,所以南朝史书认为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当然人家别的国家也不会在乎你们爷俩谁是这孩子的制造商,是你们家的能套牌就行。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拓跋珪的生日或者他爹死的忌日被有意无意的造假了,拓跋什翼犍趁着儿子刚死就抓紧时间安抚了一下儿媳妇,然后命中了拓跋珪。
这就不深究了,儿子孙子都一样,总之拓跋珪他妈在“他爹”或“他哥”死后被“他爷”或“他爹”收编了。
“辈分疑问”说完再来说六岁的拓跋珪叛父投降的问题。
年仅六岁的拓跋珪是没有民事能力的。
拓跋什翼犍被拓跋珪抓住请降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拓跋珪是被挂名的。
谁能挂名拓跋珪去干这事呢?
其母贺兰氏。(这个女人在拓跋珪复国的道路上相当重要)
拓跋珪的姥爷贺野干是代国东部大人,贺兰部权势非常大,是代国的重要政治组成部分,当年拓跋什翼犍的哥哥拓跋翳槐就是其舅贺兰蔼头拥立的。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拓跋部被秦国打爆,拓跋什翼犍拼死抵抗,这对代国股东们来讲成本上不合算了,贺兰氏随后以儿子的名义和娘家的撑腰,代表拓跋诸部的共同意志,政变了拓跋什翼犍随后投降前秦。
开国太祖出卖自己爷爷(或爹)投降这件事是没办法写进史书的。(后面统一按拓跋什翼犍为拓跋珪的爷爷叙述)
综上,拓跋什翼犍和拓跋珪在代国灭亡后都被带到了长安,拓跋珪因不孝被流放蜀地。
接下来,《宋书》和《南齐书》关于拓跋珪的复国途径有冲突。
《宋书》记载:拓跋什翼健被抓到长安,后来北归了,死后其子拓跋珪代立。(卢孙什翼鞬勇壮,众复附之,号上洛公,北有沙漠,南据阴山,众数十万。其后为苻坚所破,执还长安,后听北归。鞬死,子开字涉珪代立)
《宋书》的说法意味着拓跋珪是后来站在他爷爷的肩膀上复国成功的。
《南齐书》则说拓跋珪是在舅舅慕容垂的帮助下复国成功的。(坚败,子圭,字涉圭,随舅慕容垂据中山,还领其部,后稍强盛)
这两个复国成功的可能性都有一定说服力。
总之复国这种级别的牛逼事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在敌国关押了十年的16岁孩子能够干到的。
李世民再怎么牛,他16岁的时候也得指望他那个太原留守晋阳宫监的爹!
那么接下来判断下拓跋什翼犍死在了哪?
死在了代北,复国就是爷死孙继;
死在了长安,复国就是仗着舅爷爷狐假虎威。
在拓跋珪在《魏书》的本传记载中有一段经历相当重要:苻坚拆迁了所有的被灭国领导及其宗族圈养在关中民族园,拓跋珪本来也应该被拆迁到长安,但因为燕凤的一段对话从而幸免。
拓跋珪因此成为了苻坚时代唯一一个没被带走的接班人。
但这段非常重要的对话在《魏书.太祖纪》中居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把责任推给了《燕凤传》,原文如下:年六岁,昭成崩。苻坚遣将内侮,将迁帝于长安,既而获免。语在《燕凤传》。坚军既还,国众离散。坚使刘库仁、刘卫辰分摄国事。南部大人长孙嵩及元他等,尽将故民南依库仁,帝于是转幸独孤部。
在所有史书关于开国之君的记录中,这种情况可谓绝无仅有!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来看看《燕凤传》说了啥?
《燕凤传》:拓跋什翼犍死后,拓跋珪将要被拆迁去长安,燕凤因为拓跋珪还小,于是对苻坚说:拓跋什翼犍死了,最好任命互有深仇的刘库仁和刘卫辰分统拓跋部,然后等拓跋珪长大后再派这孩子接掌政权做您的藩属,您这是兴灭继绝的大功德。苻坚同意后,燕凤东归。(及昭成崩,太祖将迁长安。凤以太祖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变,皆不可独任。宜分诸部为二,令此两人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敢先发。此御边之良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施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凤寻东还)
这里有三个漏洞。
1、苻坚如果打算将来安排拓跋珪接班,不可能放任这个六岁的孩子留在代北!
一定会从小就把拓跋珪接过来,唱秦歌,写《止马诗》,参加爱氐青年团。
苻坚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好宝宝,他会像对慕容垂姚苌这帮一样对小拓跋珪散发他的无穷魅力,绝对不会听了燕凤的建议,反而不把拓跋珪带回长安了。
2、燕凤建议代国交由刘库仁与刘卫辰二人分统,同时又建议等拓跋珪年长后”存而立之“,那么拓跋珪这个隐患又怎么可能在这两人的手下活下来?谁不愿意永远的抓住权力呢?
刘卫辰的铁弗部跟拓跋什翼犍相杀了十多年,算是世仇,绝不会放过拓跋珪;
刘库仁是独孤部首领,这个部落虽然是拓跋氏的盟部,但一直也是和拓跋氏争夺部落联盟首领地位的主要对手,他其实是很难容得下拓跋珪的,后来拓跋珪成年后在《魏书》上刚一露面就是在独孤部遭遇险境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3、时间上对不上。
灭代国的是苻洛,苻坚并没有去一线指挥。(苻坚遣其大司马苻洛率众二十万及朱彤、张蚝、邓羌等诸道来寇,侵逼南境)
这也就意味着苻坚和燕凤讨论拓跋珪未来的对话是在长安发生的。
但是,燕凤在代国被灭的时候人在北境,并没有在长安!
在和苻坚的这次谈话前,燕凤曾经作为拓跋什翼犍的来使出使过前秦一次,那时苻坚还没对代国下手,随后燕凤得到了苻坚的加倍馈赠后回到了代国。(苻坚遣使牛恬朝贡,令凤报之。坚问凤:代王何如人···凤还,坚厚加赠遗)
史书中明明确确的写明了燕凤第一次和苻坚谈话后回到了代国,并没有留在长安。
所以,此次苻坚和燕凤的对话,绝不是在代国刚刚被灭的时候。
苻洛也绝不可能隔着一千公里等着燕凤去长安和苻坚商量一个六岁孩子的去留,肯定是灭国后就第一时间打包将代国王室和旧臣们发送去了长安。
所以综上,《燕凤传》探讨的内容是在长安讨论的,是在代国君臣被俘虏到长安后又过了若干时间以后发生的,而绝不是在代国刚刚灭亡时候发生的。
拓跋什翼犍此时已死。(及昭成崩,太祖将迁长安。凤以太祖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坚从之。凤寻东还)
这也就意味着拓跋什翼犍死在了长安,并没有再回到代北。
所以说,《宋书》的史料是有误的,拓跋珪不是站在拓跋什翼犍的肩膀上复国成功的。
《魏书.燕凤传》的内容和《晋书》中的内容也并不矛盾,他的前提是建立在拓跋珪被流放蜀地的时候。
这样再看,这段话就是另一番味道了。
及昭成崩,太祖将迁长安。(拓跋什翼犍死后拓跋珪要从蜀地被调动回长安)
凤以太祖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变,皆不可独任。宜分诸部为二,令此两人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敢先发。此御边之良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施大惠于亡国也。(此前苻坚对拓跋部的处置是离散部落,但拓跋什翼健死后苻坚担心这种遥控的模式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于是和燕凤讨论拓跋部的未来,燕凤提出了刘库仁和刘卫辰分掌其国互相牵制,拓跋珪是个好培养材料的建议)
坚从之。凤寻东还。(燕凤因此东去传达刘库仁和刘卫辰的政治安排)
排除了《宋书》的可能性后,这也就意味着,拓跋珪的复国密码是《南齐书》中的内容。
拓跋珪投奔了慕容垂!(坚败,子圭,字涉圭,随舅慕容垂据中山,还领其部,后稍强盛)
拓跋珪的亲奶奶是慕容皝的闺女,而慕容垂为慕容皝第五子,所以慕容垂是拓跋珪的舅爷爷。
慕容垂自打投奔了苻坚就一直位任京兆尹的首都市长岗位,所以拓跋珪在他爷爷死了被接到长安的时候,投奔了这个舅爷爷。
当然,与其说是拓跋珪投奔了慕容垂,倒不如说是老谋深算的慕容垂早早就盯上了身份特殊的拓跋珪。
上一战我们讲了,慕容垂在关东复国的速度和规模都是早有预谋的,雨后春笋般十天时间就十多万人冒出来了。
慕容垂在关中的十多年时间里布局非常深,极大概率也是出于和苻坚同样想法的“乃存而立之”的长远考虑,对具有代国继承权的拓跋珪成长进行了特殊关照。
383年夏,苻坚发动了伐晋之战,慕容垂出战前就看出来了前秦大厦将倾,已经开始和慕容楷兄弟进行前期规划了。(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正式出征后,作为荆州方向的前锋,慕容垂带上了拓跋珪这个外孙子。
十一月,苻坚在淝水之战后风声鹤唳。
十二月底,慕容垂杀苻飞龙同苻坚决裂,拓跋珪随后目睹了慕容垂复国的全过程。
384年七月,慕容麟拿下中山。(麟进围中山,秋,七月,克之,执苻鉴。麟威声大振,留屯中山)
385年四月,慕容垂击溃了刘牢之的北府援军,邺城的苻丕失去了最后的指望,慕容垂随后带兵北上中山。(邺中饥甚,长乐公丕帅众就晋谷于枋头。刘牢之入邺城,收集亡散,兵复少振,坐军败,征还···垂将北趣中山,以骠骑大将军农为前驱···)
这个时候河北基本已经大定,苻丕败退只剩下时间问题,拓跋珪在385年四月慕容垂抵达中山后,被安排回了代北,在河北大魔王慕容垂的后盾支持下前去复国,填补北方权力空白。(坚败,子圭,字涉圭,随舅慕容垂据中山,还领其部,后稍强盛)
几个月后,385年八月,《魏书》上终于出现了拓跋珪在代北的踪迹。
这就是删减版《魏书》和谐的大致内容。
1、拓跋珪有叛父卖国投降的顶级黑历史。
2、拓跋珪的复国是狐假虎威的在慕容垂的背景光下起步的。
北魏开国太祖最关键的政治面貌和复国翻身既不伟大,也不光芒,既有人性的扭曲,还有道德的沦丧。
崔浩啊崔浩,人家让你实录你就实录,就算人家让你实录也是内供片儿,也是黑灯瞎火拉上帘看的!
你倒好,在全国最大的广场公开放皇室三级片,人家拿尿滋你你冤吗?
北魏皇权再怎么不是东西,核心是你自己飘的自寻死路到了把脑袋自己伸到了闸刀下面。
当年苻坚对慕容垂一见倾心的时候,永远不会想到他的这位意中人后来会引爆整个关东从而蝴蝶效应的成为斩断自己命运的间接操刀手。
你包养我的出价很厚道,我知道你对我是有感情的。
但人家慕容垂的要价更高。
这十余年的京兆尹生涯,人家慕容垂没有虚度,布局了关东,储备了人才。
他的眼光甚至深远到了早早就看到了拓跋珪这步棋子。
能看到十步之外的眼光,也不怪苻坚对他一见倾心。
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安排这位孙子去复国的慕容垂也没有想到,算天星的自己养了一匹得志必张狂的中山狼。
你的复国大业最终在这匹中山狼的忘恩负义下,变成了昙花一现。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叁:五胡时代的最牛女导演
上一节,我们抽丝剥茧的捋清楚了北魏国史竭力掩盖的黑历史,开国之祖拓跋珪叛父卖国随后依附了慕容垂,今天我们来详细的看一下拓跋珪复国的全过程。
376年,苻坚灭代,随后对拓跋部进行了部落离散,《晋书》和《南齐书》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记载。(《晋书.苻坚载记》:“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税租。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南齐书.魏虏传》:分其部党居云中等四郡,诸部主帅岁终入朝,并得见犍,差税诸部以给之)
所谓“部落离散”,就是草原民族中原化,将各部落编户齐民的安置在指定地点方便收租和徭役(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明天我们会细讲。
被离散的核心部众,是代国的“帝姓十族”。
当年鲜卑书记檀石槐死后第一届“鲜卑联”随之解体,时为西部大人的拓跋邻与时俱进,不仅学着檀石槐开始玩起了世袭,还创意性的搞出了八部大人制度。
拓跋邻将整个拓跋部所控制的部落拆分成了七分,派遣自己的七个兄弟各统摄一部,各为一姓氏,分别世袭罔替,七个兄弟部落拱卫他这个主部落,这也是后世鲜卑八国的最早根基。
分别为拓跋氏(后改为元氏)、纥骨氏(胡氏)、普氏(周氏)、拔拔氏(长孙氏)、达奚氏(奚氏)、伊娄氏(伊氏)、丘敦氏(丘氏)、俟亥氏(亥氏),后来又在编外加了乙旃氏(叔孙氏)和车焜氏(车氏),凑一块也就是所谓的“帝姓十族”。
此次的拓跋邻改制,最大的意义是他不仅确定了拓跋氏的世袭制度,还取消了原来那些异姓部落的酋长资格,将自己的兄弟换过去做了老大。
当然,拓跋氏也做了妥协,我这帮兄弟改成你部落的姓,不过至此所有的控制权都在我拓跋氏的血缘里了。
举个好懂的例子哈。
一个门阀有十个儿子,其中一个人继承本家家产,剩下九个儿子给其他九个大姓当上门姑爷去了,连姓都改了,但是,这九个姑爷带着对方家产入股本家来了,十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抱团联盟。
这“帝姓十族”是拓跋部的核心,是自己人,随后也定下了“百世不得通婚”以及“非十族不能参与国丧祭祀”的规矩。(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通婚,太和以前,国之丧葬祠礼,非十族不得与也)
后来拓跋部继续兼并壮大,到了拓跋邻的孙子拓跋力微时,除了帝族十姓之外,又有原匈奴部,高车部,柔然部等诸多种族的部落加入了拓跋部的联盟,当时拓跋部的实力就已经达到控弦上马者二十余万了
在一百多年前,拓跋部的权力结构就已经进化成上面这个状态了。
各部落根据关系远近层层团结在以拓跋部为核心的代中央周围。
随后的一百多年,拓跋部因为接班人问题经历了好几次的由盛转衰,每一次都在腾飞前期突然熄火,最近的一次,就是苻坚灭代。
代国战败后,像独孤部、贺兰部这堆“非轴心”的大部落纷纷脱离了领导,拓跋十姓被苻坚作为了草原民族中原化的试点进行了“部落离散”。
拓跋什翼犍活着的时候,对故国还是能起到约束作用的,每年拓跋十部的分舵主还是要去长安打卡报到并拜见老领导的。(禽犍还长安,为立宅,教犍书学。分其部党居云中等四郡,诸部主帅岁终入朝,并得见犍,差税诸部以给之)
后来拓跋什翼犍死在了长安,苻坚担心老大死了拓跋部无法再农奴化的控制下去了,苻坚开始根据燕凤的建议从蜀地迁回了拓跋珪并令刘库仁与刘卫辰分国部众而统之,黄河以西属刘卫辰,黄河以东属刘库仁。
刘库仁是独孤部首领,其部和拓跋部世代通婚,他本人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拓跋什翼犍后来又将宗女嫁给了刘库仁,命其为南部大人。
刘库仁在拓跋什翼犍死后成为了苻坚的重点培养对象,给了堪比诸侯的政治待遇,并将刘卫辰安排在了刘库仁之下。(苻坚进库仁广武将军,给幢麾鼓盖,仪比诸侯。处卫辰在库仁之下)
随后这俩开始掐,刘卫辰杀了苻坚的五原太守反叛,攻刘库仁西部。
结果刘库仁反推了战无不败的刘卫辰,追至阴山西北千余里,获其妻子,尽收其众,给刘卫辰几乎打秃了。
苻坚随后又安排现眼了的刘卫辰为西单于,屯代来城督摄河西杂类以此牵制刘库仁。(久之,坚以卫辰为西单于,督摄河西杂类,屯代来城)
与此同时,苻坚赐公孙氏为刘库仁妻子,然后还给了好大一笔陪嫁,打算彻底拉拢住刘库仁。(苻坚赐库仁妻公孙氏,厚其资送)
时间一晃几年过去了,苻坚淝水战败,慕容关东复国,国际局势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384年七月,慕容麟拿下中山,声威大振。
前秦幽州刺史王永、平州刺史苻冲率二州之兵南下伐燕,慕容垂派平规反击,双方在范阳开战,秦军战败,平规进军打到了蓟城之南。
王永随后求救于苻坚扶植的代北刘库仁。
人家苻坚没白培养,天下崩盘后,刘库仁没有落井下石。
384年八月,刘库仁派他大舅子公孙希率三千骑兵救援,大破平规于蓟南,坑杀降卒五千多,随后公孙希乘胜长驱,进据唐城。
刘库仁听说公孙希大胜后征发雁门、上谷、代郡三郡之兵打算南下攻燕,屯兵于繁畤(山西浑源县西南)。(库仁闻希破规,复将大举以救丕。发雁门、上谷、代郡兵,次于繁畤)
注意刘库仁要发的这三郡兵,这里隐藏着大故事。
按常理来讲,刘库仁没有能力去发州郡兵的,因为草原民族是没有编户能力的,顶多是命某某部前来会战。
唯一的可能,这三郡兵,是当年苻坚已经离散后的拓跋十姓。
让刘库仁所谓的“分领其众”,实质就是独孤部作为监管方继续当年苻坚“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的剥削政策。
拓跋什翼犍死后,苻坚让“本是同根生”的独孤部监管拓跋部,让他们“相煎何太急”的内耗以此转移统治的民族矛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空子被一个叫慕容文的燕国宗室抓到了。
当年燕灭的时候,慕容文因为不想被拆迁到长安投奔了刘库仁,然后经常琢磨着跑但一直没机会。现在看到慕容垂在河北已经成规模了,而且也知道三郡武装不想跟着刘库仁加入燕秦之战,于是慕容文联络策反了三郡武装偷袭刘库仁,刘库仁被偷袭干掉了。(先是,慕容文等当徙长安,遁依库仁部,常思东归,其计无由。至是役也,知人不乐,文等乃夜率三郡人,攻库仁。库仁匿于马厩,文执杀之。乘其骏马,奔慕容垂)
上面这段话有两个信息点:
1、三郡兵和刘库仁不是一条心,人家不愿意被你使唤。(至是役也,知人不乐)
2、三郡兵的实力不小,能够有能力干掉刘库仁。(文等乃夜率三郡人,攻库仁。库仁匿于马厩,文执杀之)
这两点也基本再次印证了此三郡兵大概率是拓跋部当年被离散的核心。
刘库仁死后,河北的前秦失去了北部的外来指望,半年后的385年二月,秦幽州刺史王永烧蓟城与和龙宫室,率众三万投奔壶关放弃了幽平二州,慕容佐等接手蓟城。
四月,慕容垂几乎全歼了北上支援的北府刘牢之,南边的指望也被掐灭,河北大局已定。
基本复国成功的慕容垂开始将眼光看向周边局势,刘库仁死后其弟刘眷代领了独孤部,紧接着独孤部也面临着当年拓跋部战败后各部叛乱的窘境,鲜卑白部叛乱,刘眷弄不过人家,喊来了苻坚并州刺史张蚝前来帮忙才顺利击破。(库仁弟眷,继摄国事。白部大人系佛叛,眷力不能讨。乃引苻坚并州刺史张蚝击佛,破之)
随后刘眷又破贺兰部于善无(山西右玉县南),击柔然别部于意辛山,获牛羊数十万头,基本上算是暂时接住了刘库仁死后的这一摊。
一个强大的,亲秦的北方势力是慕容垂不希望看到的,他更希望自己的亲戚重新填补北境空白。
慕容垂在河北大定后开始令外孙子拓跋珪打着他的旗号回代北复国。
他拓跋部是有这个狐假虎威的传统的,五十年前,337年,内部斗争失败后的拓跋翳槐逃到后赵,在石虎派出的保护下回到了首府大宁(今张家口)。(烈帝出居于邺,石虎奉第宅、伎妾、奴婢、什物。三年,石虎遣将李穆率骑五千纳烈帝于大宁)
338年十月,拓跋翳槐临死前命令拥立在后赵当了十年人质的拓跋什翼犍为下一任代王,之前我们也说过,拓跋部的这帮实权大臣们拿他的遗命当放屁居然直接杀了其弟拓跋屈,共推好摆布的拓跋孤做下一任代王,但拓跋孤去邺城迎回了有后赵背景的拓跋什翼犍。(烈帝临崩顾命曰:”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烈帝崩,帝弟孤乃自诣邺奉迎,与帝俱还)
相当于拓跋珪的大爷爷和亲爷爷,都是在石虎的帮助下夺回代王王位的。
这是有先例的。
但还是有区别的,当时石虎作为顶级大魔王威慑力极大,慕容垂此时的名头并不如当年的石虎那么好使。
虽然慕容垂后面进行了多次的出资入股和无息贷款,但此时此刻,16岁的拓跋珪来到代北后,远没有当年他爷爷的那个安全待遇。
拓跋珪作为慕容垂的特使来到了独孤部,开始和刘眷商讨未来代北的统治格局,但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刘库仁之子刘显突然兵变杀掉了叔叔刘眷自立,随后准备杀掉刚刚回到代北的重大威胁拓跋珪。
事有突然,独孤部突然变了不按正常套路出牌的领导了。
慕容垂的算盘眼瞅第一回合就要失算了。
但幸好,拓跋珪还有个门神级别的妈妈。
他门神妈妈的背后,是具有相当强大力量的贺兰部。
拓跋什翼犍当年为了讨好联姻贺兰部,将拓跋珪的姑姑辽西公主嫁给了贺兰部首领贺野干。
拓跋什翼犍按理讲是贺野干的老丈人,但后来老拓跋觉得还不保险,又给儿子娶了女婿贺野干的闺女,随后儿子死后又收编了女婿的闺女。
可乱死我了。
拓跋珪他爹死后,拓跋什翼键之所以要收编他妈的重要原因其实也是要通过姻亲手段维系和强大的贺兰部之间的联盟关系。
贺兰部的能量和份量大到了贺氏在前秦打来后可以政变拓跋什翼犍投降。
这个贺氏,成为了拓跋珪复国成功的二号人物。
刘显弟弟刘亢泥之妻是拓跋珪的另一个姑姑,她把刘显要杀拓跋珪的消息告诉了贺氏。(顷之,显果杀头眷自立。又将杀拓跋珪,显弟亢泥妻,珪之姑也,以告珪母贺氏)
不仅拓跋珪的姑姑给贺氏带信,刘显的谋主梁六眷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他也派其手下穆崇、奚牧把消息秘报给了拓跋珪。(显谋主梁六眷,代王什翼犍之甥也,亦使其部人穆崇、奚牧密告珪)
拓跋部、独孤部、贺兰部这几个核心部族之间常年通婚,彼此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
大体而言,拓跋什翼犍时代,代国的权力结构如上图所示。
这一年,贺氏35岁。
虎狼正当年。
见识过川蜀风光和长安繁华的贺氏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风情魅力,史书中虽然没明说,但下一个镜头是贺氏和刘显在一个寂寞的夜晚喝上大酒了,贺氏把刘显灌多了以后命拓跋珪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罗结等骑马逃奔了娘家贺兰部。(贺氏夜饮显酒,令醉,使珪阴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罗结轻骑亡去;珪遂奔贺兰部,依其舅贺讷)
由于贺氏和慕容垂的双重面子,贺兰部首领贺讷见到拓跋珪后进行了欢迎表态:复国之后,当念老臣。(讷惊喜曰:“复国之后,当念老臣)
拓跋珪笑道:那必须的。(笑曰:诚如舅言,不敢忘也)
贺讷不知道,自己养了多大一只的白眼狼。
不光他这个舅不知道,他老谋深算的舅爷爷不知道,甚至他那个知子莫若母的妈也不知道。
贺氏的堂弟外朝大人贺悦听说拓跋珪现身贺兰部后也带领所属部众入股而来。(贺氏从弟外朝大人贺悦举所部以奉珪)
拓跋珪现身贺部的消息传来后,刘显很气愤要杀了贺氏,贺氏逃到了刘亢泥家。
因为贺氏此时按辈分又是刘亢泥妻的后妈,随后刘亢泥全家保贺氏,最终使刘显放过了她。(显怒,将杀贺氏,贺氏奔亢泥家,匿神车中三日,亢泥举家为之请,乃得免)
不久,故南部大人长孙嵩帅所部七百余家叛刘显投奔拓跋珪;
又过了段时间,刘显部再次内乱,贺氏又策反了故中部大人庾和辰逃回了贺兰部去会和拓跋珪。(久之,刘显所部有乱,故中部大人庾和辰奉贺氏奔珪)
瞅瞅这手段。
这刘显部的内乱估计也是这位乘风破浪的虎狼姐姐搞的鬼。
拓跋珪的声名日渐壮大让贺讷的弟弟贺染干开始忌恨,准备杀掉他,派过杀手不成后来亲自带兵来动手,但最终因为贺氏的翻脸阻挠和其母也就是拓跋珪的姑姑辽西公主的维护,最终没有得手。(贺讷弟染干以珪得众心,忌之,使其党侯引七突杀珪;染干遂举兵围珪,贺氏出谓染干曰:“汝等欲于何置我,而杀吾子乎!”染干惭而去;讷中弟染干粗暴,忌太祖,常图为逆,每为皇姑辽西公主拥护,故染干不得肆其祸心)
385年底,拓跋珪从曾祖拓跋纥罗与其弟拓跋建及诸部大人,共请贺讷推拓跋珪为主。
这让贺染干相当不服,对他哥道:在我国中的一个小孩子,他凭什么!(于是诸部大人请讷兄弟求举太祖为主。染干曰:在我国中,何得尔也!)
最终贺讷压住了弟弟,率领诸部劝进拓跋珪。(讷曰:帝,大国之世孙,兴复先业,于我国中之福。常相持奖,立继统勋,汝尚异议,岂是臣节!”遂与诸人劝进,太祖登代王位于牛川)
386年春正月戊申,16岁的拓跋珪大会于牛川,继代王位,改元登国。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治其众。
长孙嵩和叔孙普洛都是帝族十姓中的元老,“分治其众”也意味着拓跋部原来被离散的部众也开始渐渐聚拢回了拓跋珪的周围。
拓跋珪在突遭杀身变故后靠着其母的力挽狂澜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步!
截至目前,拓跋珪复国道路上,其母贺氏堪称居功至伟!
但这所谓的“居功至伟”,在她辛苦带大的儿子眼中,却如同干电池一样的可以用过就扔了。
拓跋珪离开故国时仅仅六岁,再次重返代北已经十五岁了,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在这将近十年中,拓跋珪历经了颠沛流离的命运坎坷,看够了慕容家族的处心积虑和不忘祖业,深刻洞察了前秦能够霸北的汉化关键元素,这乱世大舞台也最终时势造枭雄的让拓跋珪站在一个个巨人的肩膀上深刻的明白了那个道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拓跋珪的整个童年在代北、四川、长安、中山等地迁徙,回到代北后,贺氏又是陪酒又是对峙贺染干,帮助拓跋珪摆脱了独孤部的控制和贺兰部反对势力的逼迫,随后拓跋珪又在贺氏及其兄贺讷的扶持下登上代王位。
甚至从整个陪酒脱险、协调娘家的复国过程来看,当年在长安搭上慕容垂这条线极大概率也是贺氏代表拓跋珪完成的。
但如此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母亲在拓跋珪童年到青年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巨大的阴影。
当年其母政变了他爷爷投降了前秦,导致了自己因不孝流放蜀地,但其母又总设计师般的规划并一步步实施了自己的复国,其母亲部族的势力对于代国王权的影响作用让拓跋珪对其具有着相当高度的警惕。
这最终都导致了拓跋珪后来在其晚年立下了“子贵母死”的极端制度。
任何想要通过极端制度来达到自己目的预期的人最终都会看到,历史的编剧总会狠狠的将这自作聪明的耳光抽回来。
拓跋珪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所建立的北魏后来居然会出现比他妈妈手腕还高端的女强人利用他这个防范女后干政的政策长时间的把持了北魏的皇权并永远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慕容垂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个玩了一辈子鹰的人,最后会让鹰把眼啄瞎了。
英雄如他,十几岁的时候能干什么!能步什么大棋局!能有什么危险性!
但他这个外孙子却是万中无一的个例。
这孩子十年来的阅历丰富性,堪称整个五胡时代的最沧桑少年!
最乱世道的最强高压锅将这个孩子锻造成了野心极大,手段极狠的吞并机器,在接下来的短短几年中,这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通过种种决策在一个个阴差阳错下最终将慕容垂拉入了“忘记做制衡”的局中,亲手帮这匹喂不熟的中山狼一个个剪除了竞争的对手。
北魏的娘胎底色,实际是姓慕容的
肆:最乱世道喂养出来的最毒中山狼
386年正月,拓跋珪复国。
刚刚复国成功的拓跋珪干了一件几乎不可理解的事情,他要离散部落。(《魏书.官氏志》:登国初,太祖散诸部落,始同为编民)
准确的时间,是386年二月,拓跋珪刚刚登位就徙居了盛乐,务农息民。(代王徙居定襄之盛乐,务农息民,国人悦之)
所谓的“离散部落”,用《魏书·贺讷传》中的记载可以顾名思义的解释:“讷从太祖平中原,拜安远将军。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离散部落”的核心是两点:“定居”和“编户”。
目的是为了方便控制的指哪打哪。
《魏书.高车传》做出了旁白解释,后来拓跋珪离散诸部后,只有高车部因为实在难以“使役”,所以还保留着部落属性。(太祖时,分散诸部,唯高车以类粗扩,不任使役,故得别为部落)
也就是说,“分散诸部”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己“任使役”。
其实就是将草原民族中原化,在草原上实行中原政权统治的精髓,“编户齐民”。
这个流程在《贺讷传》中是三步走: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第一步“分土”,确定土地后,才能“离散诸部”。
第二步“定居”,只有“分土”使部落离散后,才能让部民踏踏实实的”定居”从而“不听迁徙”。
第三步“编户”,只有“定居”后才能登记造册后达到“任使役”的目的。
386年二月,拓跋珪在初登王位一个月后,就在盛乐推行了“离散诸部”的政策。
“离散诸部”并不是拓跋珪的发明,16岁的孩子咋可能有什么高深的智慧和发明,这是从苻坚那学来的。
准确的说,是五胡时代,少数民族入中原后从汉政权那里一代代总结借鉴过来的。
《苻坚载记》中说代国被灭后,苻坚就对拓跋十族进行了离散部落,上一节我们也说了,具体操作如下:“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税租。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
“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就是刚说的“离散诸部,分土定居”。
“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就是利用武力强制保证离散诸部的实施,保证其“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这就是“不听迁徙”。
“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就是达到“任使役”的目的。
《南齐书.魏虏传》中也基本和《晋书.苻坚载记》中说的一样:分其部党居云中等四郡,诸部主帅岁终入朝,并得见犍,差税诸部以给之。
唯一的区别,是《晋书》说的离散之地为“汉郫边故地”,《南齐书》说的是“云中等四郡”。
其实所谓的“汉郫边故地”也就是“云中等四郡",除了云中外剩下三郡极大概率是之前杀刘库仁的雁门、上谷、代郡三郡。
拓跋珪“息众课农”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所属云中郡。
拓跋珪推行的“离散诸部”,就是地地道道的盗版苻坚。
为啥拓跋珪要在继位后第二个月去迁徙到盛乐去搞离散诸部呢?
因为苻坚在这里有过试点的基础。
但是,这事靠谱吗?
这个16岁的孩子步子迈的太大了。
自古改革都是要有威望和强制力保底的,你有吗?
仅仅三个月后,护佛侯部和乙弗部就叛逃了。(五月,车驾东幸陵石。护佛侯部帅侯辰、乙弗部帅代题叛走)
对于这事,拓跋珪没有啥反应,表示现在制度草创,一切要忍。(诸将追之,帝曰:侯辰等世修职役,虽有小惩,宜且忍之。当今草创,人情未一,愚近者固应赽超,不足追也)
七月份,拓跋珪回到盛乐后,乙弗部又投降回来了,但十几天后,其帅代题再次叛逃,拓跋珪令其孙倍斤代领部落。(七月己酉,车驾还盛乐。代题复以部落来降,旬有数日,亡奔刘显。帝使其孙倍斤代领部落)
为啥又投降回来了呢?
因为拓跋珪放弃了这个“离散部落”试点政策。
后面明说了,即便乙弗部帅代题再次叛逃,拓跋珪仍然令其孙倍斤代领乙弗部落。(帝使其孙倍斤代领部落)
由此也可以知道,乙弗部并未被离散。
这也就意味着,拓跋珪刚一试水就激起了层层巨浪随后收手了。
但是,拓跋珪的这次愣头青行为甚至差点让他永远的失去了再次试错的机会。
你毛毛躁躁的操作让很多大佬们并不认可。
没过几个月,16岁的拓跋珪迎来了几乎众叛亲离的危险局面。
386年六月,开始东返的西燕内部发生了兵变,刁云等人杀掉了西燕国主慕容忠(慕容儁孙)推举慕容永(慕容宗室远支)为话事人。
慕容儁的子孙不是皇帝了,终于能有机会和慕容垂建交了,西燕开始向后燕称藩。
慕容永随后向苻丕请借道东返,但苻丕不同意。
苻丕倾巢而出在襄陵(山西襄汾县)准备拦截这帮逼死他爹的燕贼。
结果慕容鲜卑是真的能打,苻丕军被毁灭性的摧毁,左丞相王永、卫大将军俱石子全都战死。
苻丕随后担心被另一个长安逃奔过来的实力派苻纂所害,率数千骑兵南逃东垣打算袭击洛阳,随后被东晋扬威将军冯该斩杀,抓其太子苻宁、长东王苻寿,把他们送到了建康。
苻纂与其弟苻师奴率前秦的最后数万兵西渡黄河逃奔了杏城(陕西黄陵县),其余的王公百官全都落入慕容永之手。(纂与其弟尚书永平侯师奴帅秦众数万走据杏城,其余王公百官皆没于永)
慕容永拿下并州后,开始不提东归慕容垂的事了。
拓跋珪在慕容垂的背景光下渐渐的夺回了代北的声威,西燕拿下并州则让独孤部的刘显看到了新的机会。
因为拓跋什翼犍的幼子拓跋窟咄此时也跟随慕容永东返了。(初,秦灭代,迁代王什翼犍少子窟咄于长安,从慕容永东徙,永以窟咄为新兴太守)
这孩子就没有被慕容垂安排进代北的布局,或者说,拓跋窟咄并没有一个贺氏般牛X的妈妈帮他去运作这些事。
刘显遣弟刘亢泥迎回了拓跋窟咄随后出兵代北,拓跋诸部骚动。(刘显遣其弟亢迎窟咄,以兵随之,逼魏南境,诸部騷动)
代国王位继承,其实百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继承规定,一直是谁胳膊粗,谁背后的势力大谁上。
拓跋珪这个嫡长孙的名义,其实并不算啥,他仅仅16岁的这个年纪是个重大弊端,拓跋部重臣莫题此时就给拓跋窟咄送去了示好信物,还带了话:三岁的牛犊子咋能拉的动大车!(登国初,刘显遣弟亢泥等迎窟咄,寇南鄙。题时贰于太祖,遗箭于窟咄,谓之曰:”三岁犊岂胜重载”?言窟咄长而太祖少也)
更关键的是,拓跋珪刚刚上位后就忙着离散诸部,这惹怒了很多既得利益者。
你这个小毛孩子明显不能代表我们草原民族最广大代北诸部的根本利益!
所以当刘显助拓跋窟咄来逼南界时,拓跋诸部出现了巨大骚动,拓跋珪身边左右甚至出现了谋逆的卧底,于桓等亲随与诸部大人打算干掉拓跋珪作为迎接新领导人的投名状。(八月,刘显遣弟亢泥迎窟咄,以兵随之,来逼南境。于是诸部骚动,人心顾望。帝左右于桓等,与诸部人谋为逆以应之)
当时的情况已经恶劣到啥地步了呢?
同谋人单乌干向拓跋珪告密了,但拓跋珪考虑到此时人心几乎已经失控,没有下决心翻脸。(太祖左右于桓等谋应之,同谋人单乌干以告。太祖虑骇人心,沉吟未发)
这很不拓跋珪,因为此人向来狠辣凌厉,反应极快。
后来于桓又对其舅穆崇说:现在拓跋窟咄已立,大家都打定主意去归附了,富贵不可失,舅舅您下手做了他吧!(窟咄之难,崇外甥于桓等谋执太祖以应之,告崇曰:“今窟咄已立,众咸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
眼看叛离弑主几乎开始明目张胆,拓跋珪终于下定决心诛杀了于桓等密谋五人以及余莫题等七姓,余皆不问。(后三日,桓以谋白其舅穆崇,崇又告之。太祖乃诛桓等五人,余莫题等七姓,悉原不问)
此次诛杀乱党后,拓跋珪发现仍然控制不住局势,于是北越阴山,再次逃到了姥家贺兰部。(帝虑内难,乃北逾阴山,幸贺兰部,阻山为固)
眼瞅创业未开始就中道崩殂了,拓跋珪找他舅爷爷了。
各大版本的史书都石锤了拓跋珪向慕容垂张嘴了,选立场最逗的《魏书》先看:拓跋珪派使者告诉慕容垂表现的机会到了,随后慕容垂遣使朝贡已经光杆司令的拓跋珪,然后派慕容麟带着队伍跟随拓跋珪的使者护送着贡品而来。(遣行人安同、长孙贺使于慕容垂以征师。垂遣使朝贡,并令其子贺驎帅步骑以随同等)
连《魏书》都记载了,由此也看出来了这一关实在是过不去也掩盖不过去了,毕竟太祖又组建流亡政府去了。
当时真实的现状相当凶险。
拓跋珪派了两个心腹去求救,一个半道就直接跑了投奔拓跋窟咄了,另一个心腹安同极其艰险的排除万难来到了中山送信,最终慕容垂派慕容麟率步骑六千前来救场。(遣安同及长孙漫征兵于慕容垂。贺曼亡奔窟咄,安同间行,遂达中山。慕容垂遣子贺驎步骑六千以随之)
贺兰分部的贺染干趁着这个机会,也开始响应拓跋窟咄去侵袭拓跋北部了。(贺染干阴怀异端,乃为窟咄来侵北部)
十月,南北强敌开始逼近,拓跋部已经一盘散沙,北部大人叔孙普洛等十三位高级领导及诸乌丸逃奔刘卫辰。(燕赵王麟军未至魏,拓跋窟咄稍前逼魏王,贺染干侵魏北部以应之,魏众惊扰,北部大人叔孙普洛亡奔刘卫辰;人皆惊骇,莫有固志。于是北部大人叔孙普洛节及诸乌丸亡奔卫辰)
眼瞅要崩,北魏人民的好朋友,拓跋氏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友人兼救火恩人慕容麟同志果断派安同先行回国,告诉燕军就要到了,在后燕的背景光下,拓跋部终于暂时止住了颓势。(贺驎闻之,遽遣安同、朱谭等来。既知贺驎军近,众乃小定;麟闻之,遽遣安同等归。魏人知燕军在近,众心少安)
看到舅爷爷派兵来后,拓跋珪才从姥家回到了牛川(内蒙古集宁区),此时拓跋窟咄已经进军到了高柳(山西阳高县)。(太祖自弩山幸牛川。窟咄进屯高柳)
拓跋珪再次派安同去见慕容麟,约定会攻拓跋窟咄的时间。(太祖复使安同诣贺驎,因克会期)
最终双方约定了时间,拓跋珪带队越参合陂和慕容麟会师高柳击破了他小叔叔,拓跋窟咄逃奔刘卫辰后被杀,拓跋珪悉收其众,打赢了这场王位争夺战。(安同还,太祖逾参合,出代北与贺驎会于高柳。窟咄困迫,望旗奔走,遂为卫辰杀之,帝悉收其众)
慕容麟帮拓跋珪擦完屁股后,回师中山。(贺驎别帝,归于中山)
这是慕容垂第一次扶起来了尿裤的孙子。
387年,打赢了王位之战的拓跋珪开始着手处理始作俑者独孤部的巨大威胁。
刘显的独孤部作为苻坚扶植了近十年的代北代言人地广兵强,雄于北方,但因为刘显弑叔的继承权问题,去年刘显弟刘肺泥和族帅刘奴真相继归叛离投奔了拓跋部,独孤部开始出现衰势。(刘显自善无南走马邑,其族人奴真帅所部请降于代;七月,刘显弟肺泥帅众降魏)
拓跋珪的长史张兖对他说,刘显胃口很大,现在要是不趁着他家兄弟不和而取之,将来必为后患,但咱自己和他开战没啥戏,还是得找你舅爷爷入股。(时刘显地广兵强,跨有朔裔。会其兄弟乖离,共相疑阻,衮言于太祖曰:”显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参天贰地,笼罩宇宙之规。吴不并越,将为后患。今因其内衅,宜速乘之。若轻师独进,或恐越逸。可遣使告慕容垂,共相声援,东西俱举,势必擒之)
恰巧刘显也不是个啥战略上的明白人,他并不清楚此时要安抚慕容垂,相反还勾搭了慕容垂的边地,387年三月,后燕上谷人王敏杀上谷太守;代郡人许谦逐代郡太守,各率郡归附刘显。(燕上谷人王敏杀太守封,代郡人许谦逐太守贾闰,各以郡附刘显)
五月,拓跋珪联盟灭独孤部的求援信送过来了。(夏五月,遣行人安同征兵于慕容垂)
正在慕容垂琢磨着的时候,刘显又作了把大死,七月,河西的刘卫辰结好慕容垂献马而来,被刘显又给抢了。(刘卫辰献马于燕,刘显掠之)
慕容垂大怒后派北魏人民的老朋友慕容麟再次带兵西征。
后来慕容垂觉得还是不解气,又调了慕容楷率本部前来帮架,先打了刘显一家伙,大破之,刘显率部逃到了马邑西山,这个时候拓跋珪又来了,会师慕容麟在弥泽(朔州市西南)再次击破了刘显。(燕主垂怒,遣太原王楷将兵助赵王麟击显,大破之。显奔马邑西山。魏王引兵会麟击显于弥泽,又破之)
这次独孤部被打秃了,部众牛羊被慕容麟全部拿下,刘显投奔了西燕。(显奔西燕,麟悉收其部众,获马牛羊以千万数)
慕容垂随后直接将独孤部开除了鲜卑籍,立刘显弟刘可泥为乌桓王,随后徙其核心八千余落到了中山编户齐民的进行了看管。(燕主垂立刘显弟可泥为乌桓王,以抚其众,徙八千余落于中山)
就这样,拓跋珪复国后最大的敌对势力独孤部被势大力沉的慕容垂给离散部落了。
虽然说独孤部的人口和牛羊全部被燕军笑纳,但最大的收益者明显是拓跋珪。
因为拓跋部南面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而且就此消除了一个心腹巨患。
灭独孤部后一年,388年八月,拓跋珪派弟弟拓跋仪前去中山探慕容垂的底细,在这个时候,刚刚解除外患没多久的18岁拓跋珪就已经有阴他恩人舅爷爷的打算了。(魏王陰有图燕之志,遣九原公仪奉使至中山)
拓跋仪回来后对拓跋珪说:咱舅爷爷更老了,他那太子还那弱货德行,慕容垂他弟弟慕容德已经开始翘尾巴了,将来老英雄死后,燕必内乱,届时可图之,现在还不是时候。(仪还,言于曰:“燕主衰老,太子暗弱,范陽王自负材气,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没,内难必作,于时乃可图也。今则未可)
拓跋珪随后将眼光瞄准了曾经的恩人,自己的姥家贺兰部。
389正月,拓跋珪袭高车诸部,破之。
很快,拓跋珪的真实意图露出来了,袭高车是幌子,意在贺兰部。
二月,拓跋珪突然袭击了贺兰部的小弟吐突邻部,大破之。(四年春正月甲寅,袭高车诸部落,大破之。二月癸巳,至女水,讨叱突邻部,大破之)
拓跋珪正式将刀捅向了姥家。
小弟被打,贺兰部发兵救援,这次贺讷没再挺自己这外甥,跟一直想弄死拓跋珪的贺染干一块尽起诸部前来救援了,这次战役未分胜负。(戊戌,贺染干兄弟率诸部来救,与大军相遇,逆击走之)
看到自己弄不动姥家,拓跋珪又想起他舅爷爷来了。
四月,远征回来的拓跋珪几乎是马不停蹄的来到了赤城。(夏四月,行还赤城)
紧接着五月,就派外交部长拓跋虔去见慕容垂了。(五月,陈留公元虔使于慕容垂)
十月,慕容垂派了外交人员来跟拓跋珪密谋干他舅。(冬十月,垂遣使朝贡)
半年后,390年三月,拓跋珪实施了自己的计划,还是和去年一样,先去暴打了高车部当幌子,俘获人口牛羊二十余万。慕容垂派慕容麟也过来了。(五年春三月甲申,帝西征。次鹿浑海,袭高车袁纥部,大破之,虏获生口、马牛羊二十余万。慕容垂遣子贺驎率众来会)
入夏,拓跋珪在意辛山会合了北魏人民的老朋友,随后向贺兰部及其全部小弟展开会战,大破之。(夏四月丙寅,行幸意辛山,与贺驎讨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落,大破之)
纥突邻和纥奚二部降魏,贺讷率部西逃。
六月,拓跋珪回师牛川,这个时候草原上永不落幕的趁你病要你命剧本如期上演,铁弗匈奴刘卫辰命其子再击贺兰部。(六月,还幸牛川。卫辰遣子直力鞮寇贺兰部,围之)
贺讷无奈向自己的王八蛋外甥请降求救。(贺讷等请降,告困)
七月,拓跋珪救了他舅舅,随后将贺兰部迁徙到了魏燕边界。(七月,刘卫辰遣子直力攻贺兰部,贺讷困急,请降于魏。丙子,魏王引兵救之,直力退。徙讷部落,处之东境)
贺讷来到燕境后向慕容垂认怂,慕容垂任命贺讷为归善王。(讷又通于慕容垂,垂以讷为归善王)
391年正月,贺兰部发生内乱,贺染干打算谋杀其兄贺讷,贺讷知道后和他兄弟展开了内战。(贺染干谋杀其兄讷,讷知之,举兵相攻)
这事咋能少得了好外甥呀,拓跋珪赶紧又给他舅爷爷送信去了,说我给您当导游咱打丫的去啊!(魏王告于燕,请为乡导以讨之)
二月,慕容垂又派了草原问题专家慕容麟来打贺讷,派龙城守将兰汗带着东北军来打贺染干。(二月,甲戌,燕主垂遣赵王麟将兵击讷,镇北将军兰汗帅龙城之兵击染干)
四月,兰汗击破贺染干。
六月,慕容麟在赤城抓住了贺讷,降其部落数万。(六月,甲辰,燕赵王麟破贺讷于赤城,禽之,降其部落数万)
这个时候,拓跋珪忽悠慕容垂的条件也基本可以看明白了。
拓跋珪要地盘,给慕容垂人口和牛羊,所以第一次战败贺兰部后将贺兰部从阴山北的故地胁迫到了燕境,随后趁着贺兰部内乱,慕容垂出兵吞并了贺兰部。
但这个时候,拓跋珪开始对自己大恩的舅爷爷露出獠牙了!
拓跋珪在慕容麟拿下贺讷的时候又开始救他舅舅来了。(太祖遣师救讷,麟乃引退)
其实明摆着就是来找慕容麟抢人口来了。
此时慕容麟刚刚火拼了贺讷,现在翻脸不合算,最终慕容垂吃了哑巴亏令慕容麟归还贺讷部人口,将贺染干部拆迁到了中山。(燕主垂命麟归讷部落,徙染干于中山)
这次慕容麟回来后跟他爹说:我看拓跋珪这小子将来一定会成大患的,不如给他抓过来命其弟监国,最终慕容垂没有听从。(麟归,言于垂曰:“臣观拓跋举动,终为国患,不若摄之还朝,使其弟监国事。”垂不从)
真的是慕容垂“不从”吗?
可能慕容垂已经知道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了。
仅仅一个月后,拓跋珪派其弟拓跋觚觐见慕容垂,这一次慕容垂扣下了拓跋觚找拓跋珪要马报销军费,但拓跋珪相当干脆的和自己的恩公舅爷爷直接断交了,随后迅速派使者和西燕去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王遣其弟觚献见于燕;燕主垂衰老,子弟用事,留觚以求良马。魏王弗与,遂与燕绝;使长史张求好于西燕)
慕容垂根本没想到,这孙子居然这么孙子!
根本没按套路出牌,没有一丝丝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的就把自己拉黑了!还转手结盟了竞争对手!
就这样,慕容垂在帮拓跋珪打了狐假虎威的背景光复国成功后,又相继帮拓跋珪干了三件大事:
1、在拓跋珪他叔找他争王位的覆灭关头帮他续命成功。
2、帮拓跋珪剪灭了南部最大的敌对势力独孤部。
3、帮拓跋珪剪灭了北部最大的潜在敌对势力贺兰部。
至此,拓跋珪周边再无大的威胁势力,慕容垂也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成为该扔的干电池了。
拓跋珪冷血寡恩到了转过月就能和慕容垂翻脸并且根本不在乎弟弟的死活。
贺讷看着自己这个白眼狼的外甥最终一刀捅死了自己,贺兰部在被慕容麟缴械后成为了拓跋珪“部落离散”的牺牲品,从此成为了拓跋部的农奴编户。(讷从太祖平中原,拜安远将军。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六年前,这个15岁的外甥鼻涕拉塌的腆着大脸投奔自己的时候,信誓旦旦的对自己陪着笑脸说:“诚如舅言,不敢忘也”。
所有人,都被这个在动物世界长大的孩子骗了。
灭了贺兰部的拓跋珪在几个月之后,拔出了西向的屠刀。
五胡吕布刘卫辰已经闹腾太多年了,几十年来在他爷爷时代就没完没了的跳反,最终又是这个刘卫辰做的乡导前来灭的自己的故国。
391年九月,拓跋珪突然偷袭刘卫辰部于五原,屠其部,收积谷。
十月,拓跋珪北征归附于刘卫辰的柔然,大破之,受降了柔然部的东西二部帅。
十一月,刘卫辰遣其子直力鞮入寇代国南部,当月就被拓跋珪带队反击,大破直力鞮军于铁歧山南,获其器械辎重,牛羊二十余万。
搁他爷爷,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由于舅爷爷和他自己的经历太过于深刻,拓跋珪对于“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这句话有着太刻骨的理解!
六天后,拓跋珪不死不休的追过了黄河。(戊子,自五原金津南渡河)
又过了三天,拓跋珪追到了刘卫辰的藏身处悦跋城,刘卫辰父子接着逃。(辛卯,次其所居悦跋城,卫辰父子奔遁)
转过天来拓跋珪下令诸部继续追!(壬辰,分遣诸将轻骑追之)
在拓跋珪凡事做绝的穷追猛打下,闹腾了三十多年的刘卫辰终于没能再次逃跑成功,被其部下所杀。
十二月,拓跋珪见到了刘卫辰的尸体,斩其头巡视诸部,随后诛杀刘卫辰宗党五千余人斩草除根,自此黄河两岸全部归于拓跋珪,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复国仅仅五年的拓跋珪超越了自己的爷爷拓跋什翼犍,达到了拓跋部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十二月,获卫辰尸,斩以徇,遂灭之;十二月,军于盐池,诛卫辰宗党五千余人,皆投尸于河,自河以南诸部悉降,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国用由是遂饶)
时年66岁的慕容垂站在中山的宫殿前向西望去,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当年自己身边的那个毛孩子,这个今年不过21岁的毛头小子居然会在短短的五年时间统一大漠南北。
慕容垂更加没有想到,自己即便对这个孩子有着兴灭继绝之德的山海之恩,最终在这个孩子的眼中,却永远在盘算着自己利用价值的多寡和取而代之的时机。
他的这一生,经历太多了。
十几岁时勇冠三军;
二十多岁时独挡西路震慑后赵;
三十多岁时征战河北,为兄所忌;
四十多岁时力挽狂澜救国,无可奈何投敌;
五十多岁时身在长安苦心孤诣的心心念念恢复祖业;
六十多岁时终于扬眉吐气重回关东之巅。
你的人生剧本实在太精彩了,老天实在不忍让如此天造地设的人杰以此种方式走下历史舞台。
你的七十岁,剧本仍然非人间编剧所能想象。
老天注定要让你这个几乎贯穿五胡后半场的最大咖体会到最撕心裂肺的谢幕感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天龙八部》中,姑苏城西燕子坞有一处庄园为慕容氏所居,名“参合庄”。
自古所居之地必图呼名之吉利,金庸大师用“参合”这个名字,在小说的开始,就预言了慕容复注定失败的结局。
截至目前,已经写了15战,62万字的《两晋悲歌》,即将迎来五胡时代的北国终局之战了。
公元395年冬,参合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