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战:雄主的膨胀之路(全)天欲福之,必开其慧;天欲毁之,必助其狂的膨胀之路

壹:笑你我枉花光心计,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金庸先生在自己的武侠世界中写活了很多少数民族姓氏。

很多绝顶高手的姓氏全都是从前我们几乎没听过的。

比如独孤、慕容、耶律······

有些姓氏跟历史上这些高手的来历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大理的段氏,契丹的萧氏,这都是本国本族的大姓。

有些姓氏则跟这个家族的历史轨迹有着巨大的符号借用效果。

在金庸老先生写活的诸多姓氏中,有一个姓氏以普通的武侠情节已经难以概括了。

他的层面更加复杂。

这个姓氏,就是慕容。

一提到这个姓氏,人们的脑海中,往往浮现的就是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苦心孤诣的搁那心心念念的不忘兴复大燕,一辈子都如痴如幻的做着皇帝美梦。

渤海小吏

“慕容”这个姓氏和国运,牵扯掺杂的分不太清。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这部巅峰之作中,将国家、民族、佛法等等宏大体系融入到了一部武侠小说中,其主旨,在于众生皆苦。

佛门八苦中“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大师将这“八苦”揉进了这所有的角色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都深深的陷入了这八苦之中。

啥叫巨作,就是用庞大的枝繁叶茂来述说人生中的那些无形大道。

乔峰这位天生英雄初衷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最终因为民族身份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理解和挂怀。

虚竹从小梦想成为得道高僧参透生死,但命运来找他后,是他自己亲手一条条的破掉了那些清规戒律。

乔峰在寻找真像的过程中死了那么多人,这帮人无非是希望保住那位带头大哥,但带头大哥却最终在全武林的面前被揭开了陈年伤疤,自裁谢罪而死。

无论是四大恶人还是少林方丈,各有各的业,各有各的苦。

渤海小吏

金庸先生晚年重新修订了一遍王语嫣的结局,把表妹又还给了表哥,很多人觉得大师老糊涂了,这不是往金字招牌上泼粪嘛!

实际上,王语嫣要是真跟了段誉这小说才算不完美,因为段誉自文章开始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人生五毒中的顶级“痴”。

渤海小吏

“五毒”中“痴”的最终结局,当然最后就会是“八苦”里的“求不得”。

段誉是情“痴”,慕容父子是功业“痴”。

为了突出这份执着,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给慕容家的复国剧情安排了相当重要的环节。

历朝历代中,复国的情况并不常见。

因为你的宗庙社稷都被人家连根拔起了,你这个国家之所以被灭亡,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你这政权确实没法要了,所有统治的根基都已经不存在了。

最成功的复国案例,是东汉的光武中兴,刘秀重新拽回了大汉的两百年国祚。

不过,人家金庸先生却并没有把刘家作为复国的大IP来进行打造。

因为首先戏剧性不强,刘秀除了在河北当过几个月的叫花子之外那一路就是天选之子的开挂之旅。

其次刘家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刘秀这么牛的历史地位,我们整整用了近30万字来写他的光武中兴及其绵延百年的历史影响,但整个东汉除了尾声的三国之外全程都没有存在感。

刘家的顶流不是复国,是刘老三开国PK大魔王和太阳王刘彻把整个东亚烤干的五十年。

说到复国,就要先找这项运动的顶流时代。

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时间段是复国大业盛行的年代,也就是我们即将要到来的淝水大战之后。

偌大的前秦分崩离析,曾经许多国家的后裔纷纷开始了复国之旅。

其实同时代的拓跋氏复国同样跌宕起伏剧本宏大,但却并没有慕容家那种苦心孤诣但却得而复失的悲苦落差。

金庸先生把“复国”这个IP单单给了慕容家,其实就是因为一个人。

慕容家的最后大才,慕容垂。

渤海小吏

慕容垂在前燕朝野上下准备打铺盖卷回东北老家时,最后申请坚持了一把,终于拿到了部分军权组织了对桓温北伐的阻击。

在天时来到和对石门的战略眼光布防下,慕容垂大败桓温,前燕也从回到解放前的危机局面再次变成了“貌似”的东亚老大。

不过你这个挽救危亡的社稷之臣却深深的刺痛了某些人。

一个劲儿嚷嚷回东北老家的慕容评就非常嫉恨慕容垂。

这位大侄子的英勇让他觉得自己被衬托的很不是个东西。(吴王垂自襄邑还邺,威名益振,太傅评愈忌之)

慕容垂回朝后,要求对将士们给予奖赏。(垂奏所募将士忘身立效,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陈,应蒙殊赏)

这种挽救国家危亡的军事行动,通常来讲要给予最高规格的荣誉和物质奖励。

既是榜样,又是收买。

榜样是给所有将士们一个承诺,好好干,榜样就在身边,国家啥时候也不会亏待兄弟们。

收买是因为你既然已经被逼到打这种“存亡战”了,说明你很多层面上已经不行了,后续的麻烦会更多。

你的收买也是为了下一次“存亡”逼近时,能够使的动人家。

结果慕容评全都压着不批。(评皆抑而不行)

慕容垂多次跟慕容评争论,结果慕容评找来了同样和慕容垂有仇的太后可足浑氏当战友,两人要密谋杀了这位帝国柱石。(垂数以为言,与评廷争,怨隙愈深。太后可足浑氏素恶垂,毁其战功,与评密谋诛之)

结果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和慕容垂的舅舅兰建先后从某些渠道得知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慕容垂并表态:“你应该先发制人,只要除掉慕容评及慕容臧(慕容儁庶长子),大事必成。”(太宰恪之子楷及垂舅兰建知之,以告垂曰:先发制人,但除评及乐安王臧,余无能为矣)

慕容垂非常谨慎,说不能干那活儿。(垂曰:“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

没多久,两人又来了信了:太后已经下决心要杀你了!必须要做决定了!(顷之,二人又以告,曰:“内意已决,不可不早发)

慕容垂回答:我宁愿躲在外面也不会骨肉相残的。(垂曰:必不可弥缝,吾宁避之于外,余非所议)

其实这个回答,慕容垂已经给出了自己运筹琢磨后的答案了。

吾宁避之于外”!

结果那几位同志没接这茬。

在慕容垂满脸忧愁的时候,长子慕容令看出来了他爹的心事:问他爹您是不是觉得现在功高震主的已经很危险了?

慕容垂说:没错啊!我一心为国现在却要兔死狗烹,你既然看出来了,有啥好办法吗?

慕容令说:“主上暗弱,慕容评总掌一切,咱们现在很危险,如今想要保全宗族不失大义,不如逃到龙城,咱们谢罪后看主上的反应,如果能够容得下您不追究那是大幸,如果容不下您,您对内可安抚燕、代之地,对外可怀柔群夷,守幽州之险以自保。

慕容垂表态:说的好!

这就是慕容垂心中的打算。

慕容垂之所以不发动政变,是因为这个人心思缜密,很多方面他和桓温都很像,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政变的变数太大,自己处于完全劣势,能利用的势力太少。

但回到老家就不一样了。

他首先做过平州刺史出镇辽东,而且当年镇信都时整个东部北部就曾经是他的控制范围。(及俊僣称尊号,封垂吴王,徙镇信都,以侍中、右禁将军录留台事,大收东北之利)

慕容垂父子敲定方案后,转天声称去打猎带着嫡系们换上便装出了邺城,准备去抢占龙城。

结果走到邯郸,很多人都看明白了慕容垂的打算。

这哪里是去打猎,这是去造反。

小儿子慕容麟因为慕容垂平时不喜欢他,逃回了组织怀抱举报了他爹自绝于党国,慕容垂周围的人也都开始鸟兽散。(至邯郸,少子麟,素不为垂所爱,逃还告状,垂左右多亡叛)

慕容评迅速派慕容强率精锐骑兵追赶,在范阳追上,被殿后的慕容令唬住,不敢逼近。(太傅评白燕主,遣西平公强帅精骑追之,乃于范陽;世子令断后,强不敢逼)

入夜,慕容令对慕容垂说:“现在事情泄露回不去龙城了,前秦苻坚正在广招英杰,不如前去归附他吧。”

慕容垂说:“事到如今,还能去哪呢!”

慕容垂遣散手下分头而走,消灭痕迹,沿着太行山麓又返回了邺城,藏在了石虎的显原陵。(乃散骑灭迹,傍南山复还邺,隐于赵之显原陵)

突然间有数百猎者四面而来,这个级别的猎团肯定是前燕勋贵,打不过,逃不了,慕容垂一行人准备接受命运的审判。(俄有猎者数百骑四面而来,抗之则不能敌,逃之则无路,不知所为)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命运之神挥了挥衣袖,那个猎团的猎鹰全都飞了,数百人以为猎鹰发现了新目标后开始散去没有朝慕容垂而来。

得到天佑的慕容垂杀白马祭天,对他此时所有的身边人盟誓,表态永不相负!(会猎者鹰皆飞,众骑散去,垂乃杀白马以祭天,且盟从者)

一路金点子的慕容令又向慕容垂进言说:“慕容评嫉贤妒能,自从谋划杀您以来众叛亲离,如今邺城没有人知道您的去向,人们极度呼唤您的回归,若顺众心,袭其无备,取之在股掌之间!今天这种机会万不可失啊!您给我几个人我就能把这事给办了!

慕容垂道:像你所说,要是成功了最好,要是失败了悔之不及,还是往西跑吧。(垂曰:“如汝之谋,事成诚为大福,不成悔之何及!不如西奔,可以万全)

慕容垂西行到了河阳后被管渡口的官吏挡住,慕容垂杀掉了官吏后渡过了黄河,前燕的追击一直到了国境边,在乙泉(宜阳县西)时仍然有当地坞堡主追杀慕容垂,但最终再度被慕容令击退。

最终慕容垂和段夫人、长子慕容令、慕容令的弟弟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侄子慕容楷、舅舅兰建、郎中令高弼成功逃到了前秦。(遂自洛陽与段夫人、世子令、令弟宝、农、隆、兄子楷、舅兰建、郎中令高弼俱奔秦)

慕容垂带走的这帮人阵容相当棒,前燕的宗室精华很大程度上都在这里。

慕容垂自己出品的这帮儿子相当棒,后面在他复国的时候都起了大用,水准最高也是慕容垂一直当做接班人培养的慕容令在此次逃离邺城的谋划中堪称一号人物。

无论是韬略还是多次断后退敌的表现,都是才堪大用的好苗子。

其实慕容令说他偷袭慕容评的计划可行性比较高,因为成本很低,慕容令说他仅仅带几个人去。

但慕容垂之所以没有冒险,他所说的“不成悔之何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文韬武略的宝贝儿子是他不能冒的风险。

甚至说,这个孩子如果能够一直在慕容垂的身边的话,他家后面那场轰轰烈烈的复国很可能不会像烟花一样绚烂后迅速归于了沉寂。

这里面还要专门说一下的是慕容楷。

慕容恪的长子也来趟了慕容垂的这趟浑水。

慕容恪死后,其太原王的爵位史书没有写到结局。

极大概率在慕容恪死后就被收回了,因为这种级别的领导死后都会写明“子X,袭其爵”。

没写,就是没下文了。

史书中也是直到384年慕容垂开始复国大业的时候,才重新记载慕容楷被封回了太原王的爵位。

慕容恪不是没有儿子,他有三个儿子。

这基本可以说明,慕容恪的这仨孩子都不是嫡子,都是妾生的。

但即便如此,慕容恪不是一般人!

如此大咖的慕容恪死后居然没有儿子承其爵位,也是相当冷血的人走茶凉。

这也客观的将慕容恪的孩子们逼到了慕容垂这,甚至长子慕容楷居然会和慕容垂干这玩命的活!

慕容恪的长子慕容楷,次子慕容绍后来都成了慕容垂的铁杆,都在慕容垂的复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前燕的政体此时已经不仅仅是朽烂了,从根本上也看不到什么未来了。

因为无论政治这个东西有多么的理性,但看上去还是要有人情味的。

这牵扯到了政治这种无限游戏是否能够更久远的玩下去。

慕容恪这种图腾符号都能弃之如敝履,你内部还能有什么长远的政治建设啊!

另一边,苻坚想睡觉有人递枕头,本来就打算干前燕,一直最担心的就是慕容垂,现在听到慕容垂来投欣喜若狂亲自到郊外迎接,拉着慕容垂的手说:“人杰一定会凑到一块来携手成就大业,这是上天自然之理,我要和你共平天下,告慰泰山随后把你的故国还给你,把幽州世世代代封给你,让你离故国不失为子之孝,投奔我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

苻坚对慕容垂的英雄相惜到了啥地步呢?

苻坚不仅大爱慕容垂,还看重慕容令、慕容楷之才,全都厚礼相待,赏赐巨万,每次这哥俩觐见时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坚复爱世子令及慕容楷之才,皆厚礼之,赏赐钜万,每进见,属目观之)

因为苻坚的看重,慕容垂父子迅速成了关中地区的大IP。(关中士民素闻垂父子名,皆向慕之)

而且这哥俩还创造了一个成语,叫“一见倾心”。(和学历史的女孩表白时不要用这个词)(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渤海小吏

正要打比赛,对手把MVP送过来了。

本来苻坚和王猛的计划中,就是桓温退兵后去偷袭前燕,但慕容垂的大杀四方重整了前燕的士气和意志品质让苻坚比较为难。(初,秦王坚闻太宰恪卒,陰有图燕之志,惮垂威名,不敢发)

按理来说对面已经烂了。

但蹦出来了大神逆天改命。

慕容垂的到来消除了苻坚的最后疑虑。

灭燕!

早在367年慕容恪死的时候,苻坚就派西戎主簿郭辩打着匈奴左贤王曹毂的名义去邺城探查底细搞外交。(苻坚密谋兼并,欲观审衅隙,乃遣其西戎主簿郭辩潜结匈奴左贤王曹毂,令毂遣使诣邺,辩因从之)

郭辩随后遍访公卿,如入无人之境的将燕国底细摸了个遍,最后只在太尉皇甫真那才被差点被拆穿了身份。

郭辩在这次前燕政局大观中给苻坚的调查报告是这么写的:燕朝无纲纪,实可图之。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

从这次郭辩的外交侦查后,苻坚开始暗中调集大量粮草辎重屯储于东方重镇陕城(三门峡),结果正准备搞前燕的时候,不料祸起萧墙,他那四个弟弟窜出来了。

前燕大搞四风,前秦忙着平乱,桓温在这个国际环境下比苻坚更早的出手了。

当时的前燕貌似很强大,但在苻坚和桓温这两个高段位选手眼中,却都是去晚了生怕就没了。

前燕到了秋天扛不住来求救了。

前秦半年多前刚刚打平了闹了一年的内乱,还在喘着粗气,但王猛给出了关键建议:必须得救!千万别到了桓温手中!慕容评那大傻子实在不好找!

慕容垂大败桓温后,国际局势的剧烈演化让苻坚甚至产生了错觉。

他那几个弟弟突然窜出来造反简直实在帮他。

因为他此时纵观国际风云,发现了以下局势:

1、桓温被重创后忙于剿平豫州袁真整合南方士族势力,朝自己进步的最后几步迈进,根本没空再管北边的事。

2、前燕被桓温的五万人前期几乎打尿裤,无论是军政哪方面,虚弱已经溢于言表。

前秦帮前燕打退桓温后,开始了正式的使者外交往来。(燕、秦既结好,使者数往来)

前燕散骑侍郎郝晷、给事黄门侍郎梁琛相继入秦进行外事访问,结果郝晷和王猛是有旧交的,没咋地就把前燕的底细给卖了。(晷见燕政不修而秦大治,陰欲自托于猛,颇泄其实)

另一个梁琛则没公关动,梁琛回去给慕容评带去了相当重要的外交情报!

老天给了前燕最后一次示警的挽救机会。

梁琛说:苻坚在秦国内部开始频繁调动部队,大量的粮草开始汇聚陕城,现在慕容垂都跑那边去了,要早早为备啊!(琛言于太傅评曰:“秦人日阅军旅,多聚粮于陕东;以琛观之,为和必不能久。今吴王又往归之,秦必有窥燕之谋,宜早为之备)

慕容评自我感觉良好,表示:“前秦不会傻到敢跟我们开战,随后又问了问苻坚和王猛啥样。

梁琛道:苻坚明而善断;王猛名不虚传。

慕容评听完依旧认为前秦全都是乡巴佬。(评皆不以为然)

前秦那边借着这个机会也派了大量的探子去收集前燕的情报,散骑侍郎萎抚和黄门侍郎石越等使节一次次的传回调查报告:快打吧!前燕就是纸老虎!

慕容评接待石越等前秦使者的方式是尽显奢华,想表达前燕人民尤其是前燕高级领导干部的优越生活来以突显前燕制度主义的优越性。(秦遣黄门郎石越聘于燕,太傅评示之以奢,欲以夸燕之富盛)

结果高泰等人向慕容评进言说:“石越嘴里说着荒诞之词,眼睛满世界乱转,他不是来跟咱结好的,是来观察虚实的!您应该给他看大阅兵,咋能给他看大酒店呢!(高泰及太傅参军河间刘靖言于评曰:“越言诞而视远,非求好也,乃观衅也。宜耀兵以示之,用折其谋。今乃示之以奢,益为其所轻矣)

慕容评不听。

其实前燕朝中哪怕是慕容垂出走后仍然不是没有明白人,那位郭辩给出高度评价的皇甫真就曾建议增兵洛阳、并州、壶关,防范秦军。

慕容评还是不听。

慕容评这货牢牢占据着本民族最大败家子的榜首两千年不动摇,苻坚出现四公之乱时力排众议的啥也不干,随后逼跑了最后一位军国大才慕容垂,紧接着在情报问题上又极度不负责和不重视,随后又再次给前秦送出了一份大礼。

他给苻坚送出了出兵理由。

啥叫国运啊?

这就是!

你得多少年能碰上这么一位总览大权以一己之力做错所有重大抉择的二傻子呢?

桓温把前燕打的不断尿裤之时,慕容评求救前秦时给出的许诺是割让虎牢关以西,结果桓温被慕容垂击败后,慕容评看到你前秦并没咋出力,咋能把那么好的一块地给你们呢!

于是对前秦的外交大使说:“之前我们派出去的外交代表说话不着调,不算数,再说都是大国,分灾救患,理之常也,你们咋能这么趁人之危呢!”

十二月,苻坚派王猛为主,邓羌为副,3万步骑杀出陕县一路摧枯拉朽迅速包围了洛阳。

王猛根本就没打,写了封劝降信给前燕荆州刺史武威王幕容筑:我们已经塞虎牢之险,绝盟津之路,虎师百万准备取邺都,你这工事虽然坚固,但底细我清楚,没多少人,而且外援决断,快投降吧。

慕容臧率十万来救,结果邓羌和梁成率仅仅万人精锐赶到后,幕容臧就打不过了,被杀了一万多。(暐遣其将慕容臧率精卒十万,将解筑围。猛使梁成等以精锐万人卷甲赴之,大破臧于荥阳;暐遣慕容臧率众救之。臧次荥阳,猛部将梁成、洛州刺史邓羌与臧战于石门,臧师败绩,死者万余,遂相持于石门)

不久梁成再败慕容臧,斩首三千余级,获其将军杨璩,前燕本来答应的虎牢以西被前秦彻底拿下,捎带脚人家还占了虎牢,拿下了荥阳,把通往中原的防盗门给踹开了。

慕容筑等了半天看到救兵真的不来就投降了。

拿下河南后,留邓羌镇金墉,以辅国司马桓寅为弘农太守代邓羌戍陕城,王猛回师长安。

毕竟大内乱刚过,还是得缓缓,王猛回去跟领导得再准备准备。

这次洛阳之战,作为灭燕前的垫场赛在史上并不著名。

但在这次出征的过程中,算天星的王猛留下了自己的历史代表作。

真正高手做的局,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给你几个选项,无论你选哪个,你都逃不过被推下悬崖的结局······

贰:由“金刀计”拆解“做局”的本质

今天通过两晋最大IP的阴谋,手把手的拆解一下“做局”是个啥概念。

慕容垂来到关中后受到了苻坚的极度礼遇,甚至迅速在关中获得了巨大人望,王猛对于这位大神看的很明白,于是对苻坚说:慕容垂是燕国贵戚,世雄东方,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皆有推崇拥戴之意,观其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才干,父子皆是龙虎根骨,非可驯服争取之人,他日若是给了机会将风云再起不可复制,不如早早除掉以免后患。

苻坚说:我正打算拿着慕容垂做广告搞品牌推广呢!这是我的重点IP打造项目!绝对不能杀!

苻坚要通过慕容垂的待遇给世界各国的受气包们做广告,王猛则认为这个广告有着巨大的喧宾夺主风险,君臣二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没问题。

宏观考虑来讲,人家苻坚的思路是对的。

因为目前国际局势并不友好,强虏环伺,北面是铁弗匈奴和鲜卑拓跋,西面是前凉和杂胡,东面南面是体量上远比他雄厚的前燕和东晋。

渤海小吏

你要做到的是建功立业的总成本最低,总阻力最小。

慕容垂你可以养起来,可以包装成形象大使,只要不给兵权圈在手下就不愁控制不了。

他这个广告的价值太高了,这是怎样的虚怀若谷和求贤若渴啊!

即便杀,也要等天下大定的时候下手嘛!

毕竟兔死了才能狗烹,眼下都是兔子,你还是要把狗都挖来嘛!

哪怕让狗们来了不干活光鼓掌,也总比你逮兔子的时候还得防着狗们咬你强呀!

但王猛同志则展现出来了他的倔强。

在王猛眼中,看到了隐患不干掉不是他的风格,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

苻坚是在完成霸北大业后才膨胀起来的,但王猛同志其实早在灭燕之前就已经快招不下了。

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忽略最高决策了。

渤海小吏

针对搞死慕容垂,王猛做了一个局,阴谋界的经典案例,金刀计。

上来先说概念,所有做局在本质上,是你知道自己的真正目的以及要兜售产品的价值,但要通过种种方式去弄晕对手赚这个差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敲黑板,做局的本质,是利用自己和对手的信息不对称达到目的。

王猛想搞慕容垂,这事是和苻坚哥俩开小会的时候透露的,慕容垂极大概率不知道王猛要搞他,否则后面不会把如此重要的信物给他。

这是第一层信息不对等。

此时慕容垂的信息状况是个啥样子呢?

慕容垂初到敌国,自己被苻坚“一见倾心”而且任命为了冠军将军,封宾都侯,食华阴五百户。

慕容垂在幸运登陆关中后会开始如下分析:

1、苻坚对自己是真爱吗?

怎么可能!自己就是个名片广告。

自己对苻坚有用,目前大概率是安全的。

2、前秦的官僚系统对自己是个啥态度呢?

绝对的嫉妒!不会再有第二种可能!

所以从王猛对慕容垂的推测,此时慕容垂的算法是以下两点:

1、约束所有嫡系,紧紧夹住尾巴做人。

2、尽最大的可能不得罪人,尤其是以他王猛为首的这种权臣。

这第一层的信息不对称可以进行如下拆解:

1、王猛准备搞死慕容垂,而且知道慕容垂的现阶段算法,目标几乎全裸。

2、慕容垂知道此时貌似花团锦簇,但处境着实危险,但是,谁会对他开枪,什么型号的枪,啥时候打过来,他两眼一抹黑。

这是做局的第一个条件:他云里雾里,你掌控所有信息。

无论多聪明的人,自己不能掌控所有信息的时候,都是谈不上什么做局的,一旦掌控不了的环节失败或被拆穿,自己将极其被动。

随后王猛决定利用这层信息不对称,在出征前燕之前找苻坚申请了慕容垂的嫡长子慕容令为参军向导。(王猛之发长安也,请慕容令参其军事,以为乡导)

这也是被王猛算定结果的一次出招。

1、冠冕堂皇的给你家戴罪立功的机会,慕容垂无法反驳,慕容令一定会被调过来。

2、苻坚不会有啥疑问,慕容垂在他身边,王猛不会借着出征的机会把他这个大IP找个茬阴了,他儿子的死活其实不重要,所以苻坚不会反驳,慕容令一定会被调过来。

王猛将慕容垂这个最有能耐的接班人从他身边调开,有以下后手:

1、创造目标内部的信息不对等。

他爹在长安,他在出征的路上,爷俩的信息渠道开始出现不对等,他方便进一步下手。

2、为接下来去慕容垂那拜访创造由头。

调动慕容令后,王猛走出了第二步,他在出征前有理由去亲自造访慕容垂了。

王猛这第二步,结果也是确定的。

因为王猛的咖位。

王猛此时是个啥规格呢?

苻坚曾经深情的对王猛哥哥说:亲爱的你天天太累了,我是周文王得了姜太公啊!天天光剩玩了!

王猛说:领导您评价太高了,我可不敢比太公。

苻坚坚持道:就这我还搂着说呢!太公都比不上你!(坚曰:“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

而且苻坚不是光打嘴炮,他经常对诸子说:你们对王猛先生,要像对我一样恭敬!(常敕其太子宏、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其见重如此)

慕容垂看到王猛来后会有啥想法呢?

1、我现在受宠,王猛可能嫉妒找茬要害我。

2、王猛调走了我大儿子当人质,这是让我老实点,出征前吓唬我来了。

3、他也有可能是英雄惜英雄的结好我来了。

慕容垂的这三条推测都指向了一个结果:来了高手,不能怠慢,我要尽心尽力的争取这位前秦“孔明”的好感。

第二步走完我们整整队:

1、王猛推测出来慕容垂的应对算法,他仍然掌控着全部信息。

2、慕容垂不知道王猛要来干啥,只能从可能性中去进行猜测并得出自己的算法,还被人家轻松的算定。

然后两人就开始无限畅饮,临走时,王猛说了此行的目的也就是出了第三招:他从容对慕容垂说道:咱哥俩惺惺相惜,喝完这顿大酒更觉得酒逢知己,今当远别,你给我点啥念想让我睹物思人的在某个深夜更好地思念你呢?(将行,造慕容垂饮酒,从容谓垂曰:“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

慕容垂在一夜的绞尽脑汁,小心伺候,酒精麻醉后面对王猛抛过来的这个问题会有两种想法:

1、王猛要通过信物来证明今晚建交的关系。

2、这是个聪明人,不能拿普通的东西糊弄他,不然会得罪这位大神,这一晚上的酒也就白喝了。

慕容垂随后把自己随身配的金刀给他了。(垂脱佩刀赠之)

至此,王猛通过三步走,稳稳的得到了早就知道一定会到手的杀手锏:慕容垂的贴身信物。

这个信物通常有啥用呢?

1、表白彼此间的关系。

2、吹牛用,用来证明自己和信物主人的关系。

3、这个信物出现,通常就会让信物主人的社交圈子意识到事情的分量是极其重的。

慕容垂在酒醒后会不会后悔呢?

有可能,王猛万一拿我的金刀贷款去了呢?

这个金刀在什么时候能起到信用贷款的作用呢?

1、这把金刀作为凶器嫁祸。

2、这把金刀可以从他儿子慕容令那贷款。

慕容垂此时会担心吗?

并不会。

1、第一种可能性极低,金刀作为凶器嫁祸的时候手段太低劣,而且慕容垂一定在转过天来就大功率的上报纸打广告,公示这把金刀我已经郑重送给了王猛先生表达我们情比金坚的好感。

2、王猛就算拿着金刀去我儿子那想搞出些诡计,我那聪明的儿子也一定会看出有问题。

因为你王猛拿着这把刀只能起到信物的前两种作用,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

1、表白彼此间的关系。

2、吹牛用,用来证明自己和信物主人的关系。

但第三种情况,这个信物出现会让信物主人的社交圈子意识到事情的分量极其严重的情况不会发生。

因为你王猛不是自己人!

信物在外人手上只能够有面子,提高待遇。

渤海小吏

信物只有在自己人手上才会让人推心置腹。

渤海小吏

慕容垂知道,你王猛拿出这把金刀也绝对不会套出来我那聪明儿子的话和信任。

但慕容垂还是算漏了一招,如果那把金刀落到了自己人的手上呢?

就会起到从慕容令那信用贷款的效果!

很遗憾,他的内部出了叛徒。

跟他杀白马为盟一路从邺城逃到长安的亲信金熙叛变革命了。

慕容垂认为自己内部一定是铁板一块的,毕竟同志们跨过山和黄河跟着他只想永远的离开,但他忽略了一种可能:人家是不得已才被你绑到这艘叛变的船上的,有可能想跑没机会,有可能担心留下也会作为余孽被清洗。

所以人家并不一定是跟你情比金坚的。

这一层没算到,让慕容垂永远的失去了自己这辈子最好的政治接班人。

因为他如果在金刀送给王猛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送到慕容令的手中,那么这把金刀就失去了“信息不对等下的巨大威力”!

慕容垂是有这个时间的,因为王猛不可能大军刚开拔就去算计慕容令,他需要等大军走得更远些,让时间拖的更长一些,好让这个计谋的真实性更高。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慕容垂是意识到了这个危机,于是派自己的亲信金熙去给慕容令送信,但这个过程中被王猛截击后拿下反水了。

但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王猛既然想好了计谋怎么走,就一定提前已经拿下了这个慕容垂的“自己人”。

总之,慕容垂失去了救自己儿子的唯一机会,随后王猛到了洛阳前线,安排慕容垂的亲信金熙迅速从长安赶来诈称慕容垂的使者。(猛至洛陽,赂垂所亲金熙,使诈为垂使者)

金熙拿着金刀作为信物对慕容令说:我们父子来前秦是逃活命来的,但王猛憋着害我们父子,秦王虽然看着厚道但其心难知,咱们逃活路最后却走入死地将来会被天下人嘲笑,我听说咱大燕朝廷自咱们逃亡后现在已经后悔了,我现在已经在回国的路上了,现在通知你,你也抓紧吧。(吾父子来此,以逃死也。今王猛疾人如雠,谗毁日深;秦王虽外相厚善,其心难知。丈夫逃死而卒不免,将为天下笑。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吾今还东,故遣告汝;吾已行矣,便可速发)

慕容令不愧是慕容垂寄极大希望的接班人,王猛如此阴谋下的“金刀计”在慕容令这仍然没有完成必杀。

搁别人看到老爹的金刀和亲信的口信早就跑了,但慕容令仍然充满了疑惑,进行了反复的复盘,毕竟他爹和朝廷的关系已经堕入冰点了啊!怎么可能回去呢!逃也应该是往东晋方向啊!

但这一环节也被王猛算到了。

金熙是偷偷来送信的,所以只可能迅速而来迅速而去,不会给你慕容令反复盘问的机会。

所以慕容令陷入了巨大的怀疑,但却没有办法去盘查和印证。(令疑之,踌躇终日,又不可审覆

如此英才,实在是太可惜了。

慕容令在极其有限的信息条件下只能被金刀贷款,最终带着嫡系以出猎为名逃回了前燕。(乃将旧骑,诈为出猎,遂奔乐安王臧于石门)

至此,王猛出了最后一招,迅速上表慕容令叛逃。

接下来的结果还是被王猛算到了。

慕容垂一定会逃!

理论上来讲,儿子叛逃了跟我这个爹没有太要命的关系,老家都是仇人,回去就是个死,在这继续苟且下去的结局很可能还是要比回去强的。

但为啥慕容垂一定会逃呢?

因为他的亲信已经被王猛拿下了。

当亲信金熙不见了,而且不久慕容令叛逃的消息传来,慕容垂迅速就会想明白王猛的整个杀人链条。

金刀不重要,慕容令叛逃其实也不太重要,但他的亲信却可以诬告作证他前来投靠是前燕来搞暗杀的预谋行为!

此时他儿子叛逃,亲信叛变,他已经说不清楚了,只能跑!

至此,王猛做局的这个毒计完美闭环。

全程他都能料到慕容垂的每一步行动。

他每往前逼一步,慕容垂就只能按照自己预定的方向被逼到指定的地点,最终被推下悬崖。

今天我们讲做局的本质,是利用自己和对手的信息不对称达到目的。

再来回看一下王猛同志做的这个局,其实他成功的核心是啥呢?

其实不是他缜密的机关算尽,而是因为他在处于极大优势下,全局性碾压后的轻轻一推。

王猛这个杀人计固然高端,但能成功的先决条件其实是因为慕容垂此时已经弱势到怎么选都是错。

慕容垂逃跑后,在蓝田就被苻坚逮回去了。(猛表令叛状,垂惧而出走,及蓝田,为追骑所获)

王猛没有想到,苻坚真的是一个相当有定力的政治家,能够牢牢的守住自己的政治预期不动摇,他安抚慕容垂说:你国家失和前来投奔我,你儿子心不忘本也情有可原,人各有志,不可强求,燕国眼看就要亡国了,不是慕容令这孩子能够扭转的,可惜了这孩子。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你何至于惊惧到如此狼狈啊!(秦王坚引见东堂,劳之曰: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心不忘本,犹怀首丘,亦各其志,不足深咎。然燕之将亡,非令所能存,惜其徒入虎口耳。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为过惧而狼狈如是乎!)

苻坚对慕容垂保持了原有的态度和待遇。(待之如旧)

苻坚知不知道慕容垂父子是被冤枉的呢?

也许不知道具体是发生了啥情况,但怎么可能猜不到是之前就建议他除掉慕容垂的王猛搞的鬼!

慕容垂在故国的矛盾已经大到那个份上了,慕容令作为嫡长子一路斩关殿后堪称第一合伙人,咋可能会突然叛逃呢!

但他不仅没落入王猛的设定,反而将慕容垂这个广告的IP通过“金刀计”的放大开始传遍了世界各地。

瞅见没有!我是多么的求贤若渴!多么的胸怀宽广!即便这样我仍然爱他!

即便王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金刀计这么厉害,但只要面对的是比他优势的一方,他就没办法做到一定成功。

苻坚比他王猛是优势方,所以他就有不选的权力,所以王猛就无法料定最终的结局。

我写历史,其实每当写到这种阴谋诡计所谓的屠龙术时都内心极其复杂。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金瓶梅》的哲学思辨水平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能排进前十,但最终留在世人脑海里的却全都是那堆春宫画面。

周星驰同志曾经在九品芝麻官中说,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渤海小吏

这些招数,我希望所有正直善良的读者都看到。

不为趋利,为避害。

再来复盘一下“做局”的要素和技巧。

1、本质是利用自己和对手的信息不对称达到目的。

2、可行性在于你对比目标有着超出维度的优势(高级领导对下属;庄家对散户,情场高手对情窦初开)

3、逼迫对手掉入你圈套的方式通常是利用恐惧和贪婪

利用恐惧去做局的凭借是你掌握着他的生死(王猛挤兑慕容垂),他的名誉(裸聊、裸贷),他的利益(职场霸凌员工)。

利用贪婪去做局的凭借是你能通过钱和色,提供给他一个远超他承受能力的巨大诱惑。(各种诈骗的本源)

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呢?

1、当你发现彼此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尤其对方有意或“无意”的不能提供给你这件事的全貌,这就是具备了被人做局算计的基础,要小心。

2、如果能力、权力、金钱比你高一个维度的人突然找到你去合伙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参与,但别陷得太深,更不要搭上身家和自己。

因为人家优势比你大太多,随便一出招就把你挤下悬崖了,你没有翻身的机会。

3、这个时代没有人可以随意剥夺你生命了,也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或事业值得你被恐惧所支配和凌辱。

当你被人威胁着一步步的走入别人安排的选项中时,记住你随时有机会跳出来,无论是换工作还是举报没有什么可怕的。

4、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实力水平,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匹配自己的生活。

你一个月挣一万,就绝对不会有10万的机会轻而易举的砸在你脑袋上,更别指望嫩模会对你投怀送抱。

他们出现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奔着你那月入一万那么简单了。

上面的这段话适用于所有人。

接下来,和一些“聪明”人再单独谈几句。

王猛做的对吗?

无论是为臣还是为人,都不对。

为臣者,不忠君之事,领导已经做完决策了他根本不当回事。

对比领导的决策,他认为什么正确更重要。

这种人其实是组织的祸害。

为人者,阴毒奸险,无冤无仇,仅仅是因为人家可能出现的隐患就打算致人于死地。

你是优势者,你有很多种办法将这个所谓的“隐患”控制起来,你可以设计太多圈套和防患未然的计谋等着慕容垂狗急跳墙时再大义凛然的处决他,而不是在占尽优势的时候强行罗织罪名把隐患所谓的扼杀在摇篮里。

有人说苻坚厚道最后的结局就是被中山狼们活活咬死。

但要知道,苻坚并非死在了群胡口中,而是倒在了自己的欲望之下。

如果他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所谓的关中民族园他还真不是镇不住,他又那么年轻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消化,他短短十年的功业也已经是整个两晋南北三百年的时代巅峰了,他的历史之名将配合着他的人品成为堪比刘秀的佳话。

渤海小吏

叁:“若玄德之遇孔明”的真正底色

被王猛算计的牺牲品慕容令在回归祖国后被流放到了世界的尽头,距离龙城(辽宁朝阳市)东北六百里的沙城。(燕人以令叛而复还,其匀为秦所厚,疑令为反间,徙之沙城,在龙都东北六百里)

一杆子被杵到大兴安岭了。

即便如此,慕容令仍然发挥主观能动性,此时沙城中有数千被贬的失意之人,慕容令又把这伙罪徒发展成了自己人。(慕容令自度终不得免,密谋起兵,沙城中谪戍士数千人,令皆厚抚之)

五月,慕容令做好了准备,突然兵变控制了沙城守将涉圭。(五月,庚午,令杀牙门孟妫。城大涉圭惧,请自效。令信之,引置左右)

随后慕容令向东袭击了威德城然后招揽了前燕周边的全部边防军。(帅谪戍士东袭威德城,杀城郎慕容仓,据城部署,遣人招东西诸戍,翕然皆应之)

慕容令的下一步,是打算偷袭龙城割据东北。

结果又是慕容麟,这个慕容垂这辈子最垃圾的出品又一次的告发了他哥哥。(镇东将军渤海王亮镇龙城,令将袭之,其弟麟以告亮

慕容麟之所以能告发,说明他这位之前告发亲爹的“好同志”并没有被慕容评优待,也被流放到了沙城。

这个二逼孩子永远也看不清楚成分问题。

镇龙城的慕容亮紧闭城门,随后之前投降的涉圭看到慕容令无法成事于是内部叛乱,慕容令众散,最终被涉圭擒杀。

慕容亮对慕容令这位堂兄弟充满了钦佩,杀了涉圭,收慕容令尸首安葬。


慕容令其实再等上两三个月就不会是如此结局了。

因为他会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前秦已经兴兵发动了灭燕之战,他就要和他爹见面了。

公元370年六月十二,王猛统邓羌、杨安、张蚝等战将10员,精兵6万,再击前燕。

苻坚亲至灞上给诸将饯行,对王猛说:爱卿当先破壶关平上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突邺城,随后我当亲率大军给你当后勤,不要有思想压力,放下包袱好好打,但忧贼,不忧后方粮草给养之事。(秦王坚送王猛于灞上,曰:今委卿以关东之任,当先破壶关,平上党,长驱取邺,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吾当亲督万众,继卿星发,舟车粮运,水陆俱进,卿勿以为后虑也)

王猛给苻坚的回答是:“我带着陛下的好思想和作战图此去一定平此贼虏,您还是坐镇中央督促住建部给鲜卑人们盖收容所吧。(猛曰:“臣杖威灵,奉成算,荡平残胡,如风扫叶,愿不烦銮舆亲犯尘雾,但愿速敕所司部置鲜卑之所)

前秦此次并没有走上一次伐燕的豫西通道,而是兵分两路自山西高原挥军东来。

王猛兵分两路,一路令镇南将军杨安攻晋阳阻击该方向的援军,一路他统主力挺进壶关。

壶关之所以在苻坚的战略眼光中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太行八陉中滏口陉、白陉、太行陉的汇聚要道。

渤海小吏

壶关拿下后,前秦就能随时走滏口陉打你,邺城就睡不着觉了。

整个七月八月的战绩根本没有,只知道九月的时候王猛拿下了壶关,抓获了上党太守慕容越,所经郡县全都闻风归降。(九月,苻坚将猛伐慕容暐,陷其上党;猛攻壶关,执暐上党太守慕容越,所经郡县皆降于猛)

东线顺利达到战略预期后,北线的晋阳再次展现出了老牌难啃坚城的架势,这个山西高原的中间枢纽几乎是前燕唯一下了大本的据点,在此兵多粮足,偏师的杨安久攻不下。(秦杨安攻晋陽,晋陽兵多粮足,久之未下)

王猛留屯骑校尉苟长守壶关,引兵助杨安攻晋阳,在困难中,王猛同志充分发挥了脑瓜灵的特点,将战事由地上转为地下,搭云梯拿不下来那就改地道战,短时间内成功挖掘地道一条,由攻坚大队长张蚝率领精兵数百从地道冲入晋阳城内,并成功抢出了滩头阵地打开了晋阳城门。

九月初十,王猛、杨安进入晋阳城。

自六月十二灞上出征到九月初十拿下晋阳,王猛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山西高原的占领。

前燕那边是啥反应呢?

八月的时候,前燕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由幕容评领兵号称30万阻击前秦,《晋书》中说是40万。(八月,燕主命太傅上庸王评将中外精兵三十万以拒秦;暐使慕容评等率中外精卒四十余万距之)

八月的时候,壶关和晋阳都还在前燕的手中。

前秦6万,远道而来。

前燕30万,主场作战。

结果手握三四十万大军的慕容评在壶关尚且控制在自己手上的时候根本不敢渡过潞川(浊漳水),屯兵河边后就没再动窝。(暐遣其太傅慕容评率众四十余万以救二城,评惮猛不敢进,屯于潞川)

生生的在漳水河畔看着王猛先生把壶关打下来。

渤海小吏

直到又过了一个月,王猛彻底完成后方的维稳工作留毛当守晋阳,于十月初十来到东边前线时,慕容评老先生仍然在潞川那家伙叫一个稳重就是一动不动。(冬,十月,辛亥,猛留将军武都毛当戍晋陽,进兵潞川,与慕容评相持)

渤海小吏

十月二十一,王猛派将军徐成去侦察前燕军队的布阵形势,要求他中午回来,结果徐成不知是睡了午觉还是阵型勘察难度太高还是啥原因吧,直到黄昏才回来,王猛决定军法论处杀将立威。(壬戌,猛遣将军徐成觇燕军形要,期以日中;及昏而返,猛怒,将斩之)

这位徐成,是副司令邓羌的人。

邓羌那哪干呐!,赶紧来求情,千万不能杀,这小子是员虎将!(邓羌请之曰:“今贼众我寡,诘朝将战;成,大将也,宜且宥之)

王猛表示:若不杀徐成我这军法就是放屁!(猛曰:“若不杀成,军法不立)

放屁就放屁吧,反正邓羌一定要保,开始明明白白的说了关系:这是我的家将,虽然犯了军法,我愿意带着徐成立功赎罪!(羌固请曰:成,羌之郡将也,虽违期应斩,羌愿与成效战以赎之)

邓羌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王猛不过是为了立威方便跟前燕拼命,于是自己就说了要亲自带着这兄弟去立功赎罪,做出了战斗效果承诺。

渤海小吏

按理讲王猛得到承诺后应该就坡下驴了,毕竟副司令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而且这个邓羌和他之前杀的别人不一样,论资历比他可老,那真是建国的老革命,也是苻坚的心腹,你王猛并不比人家根子硬。

况且这哥俩已经共事太多次了,不是没交情。

王猛和邓羌早在苻坚杀氐族旧势力时就是共事的脏手套。(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陽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平四公之乱时哥俩一路出兵蒲坂。(辅国将军王猛、建节将军邓羌攻蒲阪)

一伐前燕时哥俩一块出兵洛阳。(遣辅国将军王猛、建威将军梁成、洛州刺史邓羌帅步骑三万伐燕)

此时作为总司令的王猛有两个算法:

1、从战略角度上,全军已经吓坏了,知道你王猛来真的了,效果已经达到了,邓羌还声名做了担保,此时出战前燕的效果最佳。

如果杀了徐成,那就是扇了邓羌的脸,大概率会开始产生内耗,并不合算。

2、从他个人角度上讲,面子上他也满足了,唯一的缺陷,是他没有就此树立毋庸置疑的绝对权威。

从公角度讲,他应该就坡下驴保证军事效果;

从私角度讲,他可以驳邓羌的面子打造个人权威。

结果王猛从私的角度出发,表示这人我杀定了。(猛弗许)

人家邓羌那面也有考虑:我打仗靠的就是兄弟们拼命,我绝对要保护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兄弟,要不然后面这仗没法打。

你王猛立威的结果,就是我的面子从此被彻底打掉,我连个兄弟都保不下来,今后我说话谁还听!

你王猛这是砸我饭碗!

结果邓羌一怒之下回营点兵,要跟王猛拼了。(羌怒,还营,严鼓勒兵,将攻猛)

王猛哆嗦了,赶紧问缘故,邓羌怒道:我受诏讨贼,现在有自相残杀的近贼,我打算为国除贼!(猛问其故,羌曰:“受诏讨远贼;今有近贼,自相杀,欲先除之!)

渤海小吏

王猛一看马上现眼了,于是展现小机灵鬼属性说道:打住,我怂了,徐成同志啥罪也没有。(猛谓羌义而有勇,使语之曰:“将军止,吾今赦之)

等邓羌完事来向王猛道歉的时候,王猛嘴里抹了蜜拉着人家的手道:老邓,你咋还来真的呢!我就是试试你,看看你这人是否靠谱够意思,这回我算是看明白了,你这人真是那意思,你对老乡都能豁出去,何况对国家呢!我彻底不担心燕贼了!(成既免,羌诣猛谢。猛执其手曰:“吾试将军耳,将军于郡将尚尔,况国家乎,吾不复忧贼矣!)

王猛在决战前差点现眼,但好歹靠着自己的机灵劲糊弄过去了,反观那边的慕容评,则再次扮演了慕容家的拖油瓶角色。

咱们这个系列讲到今天,可以确定《孙子兵法》这部千古名篇的所有条款全都是对的。

这部兵法讲的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

里面非常核心著名的一句话:“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能不能打赢敌人是不一定的,是拿不准的,敌人的规模,士气,将领,辎重,政局,等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在里面了。

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那里。

你只能做到把自己打成铁板一块,无法战胜,然后等着敌人可以被战胜。

韩信灭赵,陈馀先后在本来多个可以扼杀韩信的地方选择了送礼。

刘秀战昆阳,七千破四十万,是因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猪对手王邑。

真正的史诗级狂胜,真正梳理下来,最终的胜算跟胜利者关系都不大。

所谓“以少胜多”的超神之战,往往都有着一个关键的因素——对手的频频送礼。

这次的王猛灭燕,同样是如此。

首先,他王猛和苻坚并非什么真正的“刘备诸葛亮”式关系。

王猛在身边时,苻坚能够用他打击氐族老权贵,但王猛只要放出去,苻坚对他的提防是无处不在的。

为啥每次王猛出征,苻坚都要安排邓羌跟他一路呢?

因为本质上只有邓羌这个资历老的万人敌有本事制衡住这位大才。

尤其在“金刀计”后,苻坚一定会通过种种渠道得知王猛在背后阴了慕容垂。

随后苻坚会咋想呢?

呦!挺有主意是吧!拿我说话当放屁是吧!

此次灭燕,苻坚给了王猛仅仅六万人,其中还有王猛根本控制不了的邓羌部,人家点起兵来准备干你的时候王猛那是相当哆嗦的。

哪怕后面灭小小的仇池国,苻坚派的队伍也比给王猛的人数多,看看下图对比下。

渤海小吏

某种意义上,苻坚并没认为这六万人就能最终功成。

再结合后面的动态也都能看出来,苻坚自己作为第二梯队的主力,才是他真正准备灭燕的胜负手。

王猛的体量根本左右不了战局。

其次,双方的真正核心力量,都是骑兵。

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并不存在像打南方那样的维度优势,你兵少其实是个巨大劣势的。

哪怕前燕政治混乱,但最终人家还是成功的组织出了三四十万人拉上了前线。

第三,你是远道而来,人家主场作战,你的辎重给养并不像人家前燕那样充足。

你这一路要经历物流噩梦的山西高原,过了平阳到壶关根本没有水路可借。

渤海小吏

总体来讲,王猛这一路是苻坚的炮灰“正兵”,苻坚自己才是决胜的“奇兵”(读“jī,预备队之意)

但慕容评这位老前辈作为亲眼看到并参与了前燕起高楼的国家级元老干部,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助攻王猛成就千古之名。

慕容评之所以搁那杵着不救壶关的原因在史书中说是为了通过打持久战耗死千里而来的王猛。(猛与评等相持。评以猛悬军远入,利在速战,议以持久制之)

对于大买卖家慕容评来讲,时间就是金钱,满眼都是商机,不能白在这杵着,他把潞川周边的所有山林泉水全都给严格看管起来了,无论军民用水用柴,全都得交钱!慕容评靠着矿泉水生意开始狂发战争财,全军开始骂大街。(评性贪鄙,鄣固山泉,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三军莫有斗志)

作为敌人,需要花大精力,扔大量的间谍费用,投资多方的政治要员,有时侯才能间接的影响到很小的一部分战局。

但前秦人家一分钱没花就做到了。

慕容评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战局。

他在国家的危亡时刻拿最不该惹的群体搞起了买卖。

王猛那边听说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大笑:幕容评这个傻王八蛋虽亿兆之众又有何用!我吃定他了!(猛闻之,笑曰:“慕容评真奴才,虽亿兆之众不足畏,况数十万乎!吾今兹破之必矣)

王猛随后派游击将军郭戊统精兵五千夜里由小路绕到燕军后方,一把火烧了燕军的辎重装备。(遣游击郭庆以锐卒五千,夜从间道出评营后,傍山起火,烧其辎重)

王猛偷袭的轻易得手中,有多少军心的成分在里面不得而知,但辎重通常是要重军看守的,如此容易被得手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军心已散,斗志已衰。

慕容暐在邺城看到冲天大火后终于坐不住了,派侍中兰伊上军中责备慕容评:“评爷啊!你是高祖的儿子,应当为宗庙社稷担忧,为啥不安抚将士反而投机倒把的做买卖,咱国家的财富我与你共享!你怕啥缺钱花呢!国家要是亡了你那钱又能往哪放!赶紧把钱全还给将士们!给我好好打!

估计是辎重被烧后勤扛不住了,慕容评请战王猛,要打会战。

王猛同意了,估计也要断粮了。

十月甲子,王猛战前召开誓师大会,表示我王猛受国家厚恩,与诸君深入贼境,咱们应当殊死一战,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他日封妻荫子荣耀祖宗岂不美哉!(猛知评卖水鬻薪,有可乘之会,评又求战,乃阵于渭原而誓众曰:”王景略受国厚恩,任兼内外,今与诸君深入贼地,宜各勉进,不可退也。愿戮力行间,以报恩顾,受爵明君之朝,庆觞父母之室,不亦美乎!)

秦军破釜弃粮,高呼前进。(众皆勇奋,破釜弃粮,大呼竞进)

结果来到会战阵前的时候,王猛有些怵了。

因为看到了前燕扯地连天的兵势。(猛望评师之众也,恶之)

王猛对邓羌说:老邓,今天非你不能破此劲敌,成败就在你了,爷们你加油吧!(谓邓羌曰:”今日之事,非将军莫可以捷。成败之机,在斯一举。将军其勉之!)

X因素出现了。

邓羌临阵要价:老王,你要是能把司隶校尉封给我,这帮货都不叫个事。(羌曰:若以司隶见与者,公无以为忧)

王猛说:“这不是我这个权限能做到的,我一定命你为安定太守、万户侯,你看成吗?”(猛曰:此非吾之所及也。必以安定太守、万户侯相处)

邓羌不开心,带队伍走了。(羌不悦而退)

这个时候,两军也开上战了。

王猛那点人明显不够打的。

王猛召唤邓羌,老邓赶紧来啊!

邓羌继续不搭理。(俄而兵交,猛召之,羌寝而弗应)

王猛战前要面子的雷现在炸了,人家邓羌就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就是生你的气!就是要在这军国存亡大事上跟你较这个针!

你当初顺坡下驴哪用得着现在这么尴尬呢!

王猛最终从战场上撤下亲自来到邓羌面前许诺:咱就他妈当那个司隶校尉!(猛驰就许之)

就这样,邓羌先是在军帐中畅怀大饮,把自己灌多了以后与张蚝、徐成等跨上战马,挥舞战矛,率领精锐冲向前燕军阵。(羌于是大饮帐中,与张蚝、徐成等跨马运矛,驰入评军)

注意,前秦另一位万人敌的张蚝其实也受邓羌节制,邓羌不点头王猛使唤不动人家,思考下苻坚对王猛的放权级别。

无意间,“要挟兵”变成了“奇兵”。

邓羌喝多了之后亲身杀入敌阵的榜样效果巨大,邓羌亲自四番穿透前燕军阵,斩将夺旗,旁若无人,杀伤甚重。战至日中,前秦冲垮了前燕,当场被杀五万多人,王猛随后乘胜追击,被杀和投降者又十万。(出入数四,旁若无人,搴旗斩将,杀伤甚众。及日中,评众大败,俘斩五万有余,乘胜追击,又降斩十万)

慕容评只身匹马逃回邺城。

王猛长驱东进,三天后,十月二十六日包围了邺城。

王猛一面上表苻坚报捷,一面安抚百姓,大军到后远近秩序井然,秋毫无犯。王猛简化政令法律,各安其业,河北百姓谈道:没想到今天又见到了慕容恪啊!(猛之未至也,邺旁剽劫公行,及猛至,远近帖然;号令严明,军无私犯,法简政宽,燕民各安其业,更相谓曰:“不图今日复见太原王)

王猛听后感慨慕容恪“古之遗爱”,然后太牢规格祭奠慕容恪。

就在这个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王猛得到了苻坚的消息,苻坚听说王猛已经围城邺下,于是留李威辅太子苻宏守长安,以苻融镇洛阳,亲率精锐十万向邺,仅仅七天就到了安阳了!中间还路过了枋头老家伤感的住了一宿。(坚闻之,留李威辅其太子宏守长安,以苻融镇洛阳,躬率精锐十万向邺。七日而至于安阳,过旧闾,引诸耆老语及祖父之事,泫然流涕,乃停信宿)

渤海小吏

苻坚还专门给王猛写了一封信:将军不过三月已经攻克首恶,功高前无古人,朕现在亲自率六军,星夜启程,火速赶赴。你先休养下士卒,等我大军到后,再取邺城。(秦王坚报之曰:“将军役不逾时,而元恶克举,勋高前古。朕今亲帅六军,星言电赴。将军其休养将士,以待朕至,然后取之)

苻坚的行军速度和这封信,说明了很多问题。

1、所谓的“七日而至于安阳”是不可能的。

长安到安阳有1500里,根本不可能有这个行军速度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王猛决胜慕容评之前,苻坚就已经上路了。

他有自己的战略规划,是王猛通过六万人绊住前燕主力,然后他走豫西通道去直插空虚的河北平原。

渤海小吏

2、那封信意味着对王猛这个汉人的有保留信任

他并不希望王猛最终成就攻灭燕国的大功,表示最后的临门一脚让我来踢!(将军其休养将士,以待朕至,然后取之

他更不希望灭燕后只有王猛率军在河北。

结果王猛似乎并没有读出来这个意思,或者说继续没拿苻坚的话当回事,悄悄地来到安阳见苻坚。

苻坚很不高兴了,说道:“当年周亚夫军营中不迎文帝,如今将军面对敌人而抛下部队是为啥呢?(猛潜至安阳迎坚,坚谓之曰:”昔亚夫不出军迎汉文,将军何以临敌而弃众也?)

安阳离邺城已经是一脚油门的事了。

渤海小吏

你真的有必要过来吗?有什么话在邺城城下不能说吗?我说的话又是放屁吗?

注意,苻坚举例说的是平七国之乱最后被赐死的“周亚夫”。

结果王猛说:“周亚夫这人是为了图名声,我一直就看不起他,现在我奉借陛下威名灵运,打前燕如同摧枯拉朽,哪里用的着多虑,太子年幼,您大军远行,万一咱根据地有变,您的宗庙社稷可咋办呢?(猛曰:”臣每览亚夫之事,尝谓前却人主,以此而为名将,窃未多之。臣奉陛下神算,击垂亡之虏,若摧枯拉朽,何足虑也!监国冲幼,銮驾远临,脱有不虞,其如宗庙何!)

来都来了,还能让你劝回去?

甭废话了,在我的指挥下接着战斗吧。(坚遂攻邺,陷之)

十一月初六,守信都为总预备队的慕容桓率领五千鲜卑人逃奔龙城。

十一月初七,前燕散骑侍郎余蔚率领扶馀、高句丽及上党的人质五百余人,趁夜打开邺城北门。

前燕国家级领导们开始北逃龙城。

慕容暐逃出邺城的时候尚有一千多骑兵侍卫,没多久就只有十多个骑兵跟随了,在高阳,被苻坚派去追击的郭庆抓住带回。

追击大队的郭庆随后一路追至龙城,杀掉了最后有点实力的慕容桓,大富翁慕容评最能跑,路子最野,一直逃到了高句丽,但被转手送给了前秦。

至此,前燕所有高层被一网打尽。

苻坚见到慕容暐后责问他为啥逃跑,慕容暐回答的很艺术:狐狸要死在自己的洞穴,我不过想归葬于祖坟罢了。”

苻坚命他返回王宫率领文武大臣出来投降。(坚哀而释之,令还宫率文武出降)

注意苻坚这个人的特点,他很在乎体面。

十一月初十,苻坚进入邺城王宫。

随行的还有一个人。

心情笔墨难描的慕容垂。

渤海小吏

肆:出来混,要还的嘛·····

慕容垂跟随苻坚回邺城后看到了除慕容令之外的所有孩子,慕容垂大哭,他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及坚擒暐,垂随坚入邺,收集诸子,对之悲恸

等见到过去的僚属官吏时,慕容垂并没给好脸子。(见其故吏,有不悦之色)

当初你们全都背我而去!

这个时候,他的心腹高弼对慕容垂说:“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如今虽然宗族国家倾覆,却怎么知道这不是中兴之运的开始呢!况且高世之略必怀博大胸怀方当网漏吞舟,您对国家的故旧元老应该具有江海那样的宽广心量,要争取故旧之心作为他日光复大燕的基础,千万别因为一时痛快而得罪人。

慕容垂随即悔过,这也是慕容垂兴复大燕的开始。

不过他虽然有想法,但王猛眼中的这个不安定因素却被苻坚盯得很死,几乎是走哪带哪的节奏,此次平燕,苻坚就把他带过来了。

此后慕容垂的位置是啥呢?

京兆尹,类似于首都市长,彻彻底底的眼皮子底下。

王猛总认为他就一定聪明,他的决策就一定正确,其实领导真的是傻子吗?

不是说最后现眼了,这个人就从头到尾是个傻实在。

来看看苻坚灭燕后的七步走,看看这位史书上厚道的几乎堪比“二傻子”的领导是真傻还是假傻。

第一步,苻坚将前燕的宫女和府库的财宝赏赐给了众将,随后大赦天下。

注意,这是人家自己赏的,不是假手王猛,人情自己全收割了。

第二步,任命王猛为关东代理书记,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进升爵位为清河郡侯,将老鸡贼慕容评的所有家产全都赐给了他。

临阵要价等等邓羌最终也没得到他想要的那个官,毕竟你这活儿干的不地道,大秦这买卖又不是你开的,不过苻坚最终也没亏待他,令其持节、征虏将军、定安太守,赐封真定郡侯爵位。

放火烧慕容评辎重、抓住慕容暐收复辽东的郭庆被任命为都督幽州诸军事、扬武将军、幽州刺史,镇蓟城。

其余将士封赏各有等级。

这还是人家在邺城亲手做的,是我苻坚赏你们的官。

第三步,苻坚对前燕各地的官僚保持了平稳过渡的态势,除了邺城最近的魏郡和阳平郡的太守换了自己人之外,剩下从前各级州县官吏均得到了沿用。(坚以京兆韦钟为魏郡太守,彭豹为陽平太守;其余州县牧、守、令、长,皆因旧以授之

与此同时苻坚派出了原前燕的常山太守申绍和散骑侍郎韦儒作为巡视特派员,交了个很别致的名字“绣衣使者”去巡视关东州郡,主要工作是“察风俗民情,劝农耕蚕桑”,前燕政令有不利于百姓的全都加以修改、废除。(以燕常山太守申绍为散骑侍郎,使与散骑侍郎京兆韦儒俱为绣衣使者,循行关东州郡,观省风俗,劝课农桑,振恤穷困,收葬死亡,旌显节行,燕政有不便于民者,皆变除之)

注意,苻坚再当了一次好人,整个关东的旧有阶层网络是沐浴在苻坚书记的温暖抚慰下的。

第四步,十二月,苻坚亲自作为押运大队长把慕容家的所有高层连同四万多户鲜卑人西迁长安。(十二月,秦王坚迁慕容及燕后妃、王公、百官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

十二月十五,苻坚回到长安,然后对这四万多鲜卑给予了安抚和政治优待,最强助攻的慕容评苻坚没有忘了他的恩情,还给了他给事中的官做,很多前燕的核心高层也进入到了前秦的官场中,苻坚对这伙前朝余孽的宽大态度也算是几乎成为了历史之最。(秦王坚迁慕容及燕后妃、王公、百官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至长安,封慕容为新兴侯;以燕故臣慕容评为给事中,皇甫真为奉车都尉,李洪为驸马都尉,皆奉朝请;李为尚书,封衡为尚书郎,慕容德为张掖太守,燕国平睿为宣威将军,悉罗腾为三署郎;其余封署各有差。衡,裕之子也)

自己干了最要紧的鲜卑押运工作,随后打一棒子给了个大枣,再次温水煮青蛙的消化了这股力量。

第五步,转过年来371年正月,苻坚趁着春运又迁徙了关东豪杰及杂夷部族十五万户到关中地区,把乌桓人安置在冯翊、北地,把丁零人翟斌的部众安置在了新安、渑池,又把陈留东阿万户迁到了青州。(徙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户于关中,处乌丸杂类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徙陈留、东阿万户以实青州。诸因乱流移,避仇远徙,欲还旧业者,悉听之)

继羯赵迁诸夷于河北后,少数民族在关中的第二波超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又上演了。

注意,千万别被前面第三步的那句“其余州县牧、守、令、长,皆因旧以授之”给骗了,苻坚这位厚道人从来不傻,下手狠着呢!

他先是用这招温水煮青蛙的消除了前燕旧有势力的抵抗,然后没多久就把慕容氏的所有鲜卑势力全都押走了。

他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分批次的搞拆迁!

他为啥要让王猛做冀州的代理书记?

最大的功效,是要让这位猛人主持第二次移民,来年正月的第二次移民,几乎前燕政体的所有既得利益群体“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户”全都被拆迁了。

史书中说的挺好听:“诸因乱流移,避仇远徙,欲还旧业者,悉听之”。

上面的这堆拆迁哪个听你说啥了!哪个不是苻坚的明确规划!

最关键的一点,主持这事的脏手是王猛,人家苻坚此时已经在关中了。

第六步,371年二月,苻坚开始了大调动,刚刚干上魏郡太守的韦钟成了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兖州刺史,射声校尉徐成为并州刺史,武卫将军王鉴为豫州刺史,左将军彭越为徐州刺史,太尉司马皇甫覆为荆州刺史,屯骑校尉天水姜宇为凉州刺史,扶风内史王统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县侯苻雅为使持节、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秦州牧,吏部尚书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复置雍州,治蒲阪,以长乐公丕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

将整个关东的刺史级高官全被苻坚安排成了自己人。

渤海小吏

第七步,命王猛根据具体情况选拔征召英俊杰出之士,充实刚刚被他几乎调动一空的官僚系统,史书中为了表达苻坚对王猛的信任,专门记载了王猛可以选拔关东六州的郡守县令授官以后,再上报朝廷正式任命。(坚以关东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简召英俊,补六州守令,授讫,言台除正)

苻坚对王猛的信任是一方面,其实另一层面也说明一个问题:前燕的官僚系统几乎被苻坚轮换一空,急需补充关东的官僚组织,所以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一级级的审批了,你王猛看着办就成。

再然后有意思的来了。

当年371年十月,苻坚以打猎的名义没完没了的在邺城待着不回去。(冬,十月,秦王坚如邺,猎于西山,旬余忘返)

你真的这么信任王猛吗?

呵呵。

十一月,王猛请求把镇守关东的重任交给比他更贤明的人。(秦车骑大将军王猛,以六州任重,言于秦王坚,请改授亲贤;及府选便宜,辄已停寝,别乞一州自效)

苻坚说:你是我最亲最亲的好同志!我让你都督关中是想让你给我分忧啊!现在关东急需人才,你赶紧尽快选拔充实官吏,等到东方教化融洽大治后,我就顶级待遇把亲爱的接过来。(坚报曰:“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肉,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逾之。夫人主劳于求才,逸于得士。既以六州相委,则朕无东顾之忧,非所以为优崇,乃朕自求安逸也。夫取之不易,守之亦难,苟任非其人,患生虑表,岂独朕之忧,亦卿之责也,故虚位台鼎而以分陕为先。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兖衣西归。”仍遣侍中梁谠诣邺谕旨,猛乃视事如故)

苻坚相当明白的说明了王猛的任务:把官僚系统给我捋明白了。

瞅见没有,明明是官僚系统空了的“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但要是贴金的话就是宽厚宏大的“其余州县牧、守、令、长,皆因旧以授之”。

过了仅仅半年,王猛差不多把关东捋顺了,372年六月,苻坚迅速就把王猛给调回关中了,派亲弟弟苻融去做了关东总督。(六月,癸酉,秦以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如故;陽平公融为使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牧)

王猛这个关东总督,拢共仅仅干了一年半,给了你人事权却不给你培植网络的时间。

苻坚真的拿王猛当“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肉”的异姓兄弟吗?

骗骗可爱的文人吧。

再琢磨琢磨苻坚的手腕,这是传统印象上的傻实在,愚厚道吗?

还是那句话,他不是败在性格和能力上的。

是败在欲望上的。

渤海小吏

欲望这东西是很奇妙的。

当巨量的欲望开始注入人体后,这个人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渤海小吏

此时的苻坚33岁。

能力没的说,器量没的说。

如果他的大运能够来的不那么汹涌,也许他的历史之名真的就是另一份光景了。

他也没猜到,他的人生剧本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开始远超他的想象。

伟大的成功往往会开启一轮长长的胜利浪潮,灭掉前燕后,苻坚开动了一系列征伐的齿轮。

371年三月,也就是苻坚刚回关中安顿完,他就命西县侯苻雅统益州刺史王统、射声校尉徐成、羽林左监朱彤、扬武将军姚苌等步骑7万人讨伐仇池国。

这个仇池国与其叫一个国,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超大的坞堡军事经济体。

它是以仇池山为核心的一个超级小国,国土面积大约就是过去武都郡再加上阴平郡北面的一部分。

渤海小吏

这个国的核心据点仇池山海拔一千八百米,山势八百米,山顶是15平方公里的平地,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堪称天险。

渤海小吏

仇池国的国主是略阳的氐人杨家。

他家最早在历史中露脸是曾经跟着马超同志对打曹操,后来战败后宗族被曹操先生迁到了扶风、天水。(题外话,这个仇池杨家比较盛产神奇名字,后面我们断断续续还会讲到很多)

杨家在司马炎时期时,族长杨飞龙受晋封号率部落从关中西迁回了陇山落脚在了略阳。

296年,八王之乱的前夕时,氏帅齐万年起义,杨飞龙的养子接班人杨茂搜没有掺和,而是相当聪明的率部众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建仇池国,称仇池公,控制了武都、阴平二郡。

仇池这块地方因为中原大乱而且地处偏远所以没人搭理,无论是群胡还是西晋还是南边闹腾的成汉,都有一大堆内部矛盾,根本没人理这块地方,再加上有山有水,仇池成为了当时国际上的标杆性坞堡体。

渤海小吏

到了317年时,西晋已经被干灭了,仇池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也玩起了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成县西北),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徽县),哥俩还搞起了内斗。

320年,刘耀追击西晋残余势力来到仇池吓唬人,杨难敌迎战不胜,退保仇池,当地诸氐、羌等皆归降刘曜。

刘曜进攻仇池,因军中大疫后给了杨难敌优惠政策,杨难敌于是遣使向前赵称藩。

同年秦州刺史陈安自立为凉王,次年前赵灭陈安后又杀了个回马枪,杨难敌大惧与杨坚头南奔汉中向成汉请降,结果前赵撤军后,杨难敌又跑回了武都据险自守,不再搭理成汉。

成汉分二路进兵讨伐杨难敌,一路失败一路成功,杨难敌又投奔了前赵。

325年,杨难敌率众复仇,突然袭击仇池,又夺回了自家的老根据地。

这是仇池的第一次复国。

后来,仇池杨家先后周旋在前赵、羯赵、成汉、东晋四个政权周围长达半个世纪。

按理来讲杨家的那个地理位置是绝不应该活那么久的,因为仇池的核心区整好卡在关中、陇西、汉中三地交界的枢纽上。

渤海小吏

无论是北兵南下还是两川北上,小小的仇池地区都属于前哨阵地。

但是,神奇就神奇在于,自打八王之乱后,整个西部中国就始终没啥戏份。

南北的大戏分别在关东和江左,西部中国的关中陇西和汉中益州始终是看客。

所以谁也懒得搭理根本没啥油水,仅仅具备南下北上战略意义的仇池国。

直到371年,苻坚此时已经平了前燕拿下了关东,他开始对南面的梁益有想法了。

又是想睡觉有人递枕头,杨家掌门杨世在几个月前死了,其子杨篡代立后居然主动不认苻坚这个大哥了,这给了苻坚出兵的借口。(初,仇池氐杨世以地降于坚,坚署为平南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既而归顺于晋。世死,子纂代立,遂受天子爵命而绝于坚

更美好的是,巴掌大的仇池再度内讧了,杨篡和其弟武都太守杨统因为继承权火并了。(世弟统骁武得众,起兵武都,与纂分争)

随后苻坚的大胖身子就压过来了。

秦兵杀来后,杨篡举全国之众五万人前来阻击,东晋方面梁州刺史杨亮还派出了千余骑兵助战,因为仇池没了西线就被打开了,汉中的压力就太大了。

结果被秦兵一通大屠杀,死了两万多,东晋外援都被打死了,杨篡退保仇池山。(纂兵大败,死者什三、四,宝等亦没,纂收散兵遁还)

随后苻雅率军进攻仇池,跟杨篡搞内讧的杨统率武都之众投降,随后杨篡也跟着投降了。

苻坚轻松拿下仇池,然后尽徙其民于关中,再次将关中多民族生态圈变得更加品种多样化,加杨安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仇池。

渤海小吏

苻坚拿下仇池国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南下的通路被打开了。

他可以直面汉中和益州的“祸福之门”阳平关和白水关了。

渤海小吏

苻坚拉开雄霸序幕的同时,南边的桓温开始了自己最后的奋斗目标。

他要篡晋。

前燕死前的回光返照,几乎彻底打乱了他一生的计划。

虽然,他最终因第三次北伐解决了豫州和徐兖问题,但他面临着篡位接天命的巨大障碍。

您对外没法张嘴。

您有啥功劳啊?

当年王莽篡汉时全阶层投票高票当选。

曹丕代汉是人家曹操一手打下来的天下。

三马食曹是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司马家父子三人先后均立有大军功。

您桓大司马除了早年间灭蜀后,再也没有拿的出手的军功了。

二次北伐您确实从万人捏的姚襄那抢回了洛阳,但那就是个摆设,而且没几年又丢了。

眼下你虽然有着南方一哥的绝对实力,整个东晋都已经被你控制住了,但你却并没有能够移动晋鼎的功绩。

也就是说,您换法人公示的时候,对天下百姓没法交代。

虽然此时此刻司马家已经无足轻重了,但不要小看“晋”此时这个代表着中原正统的符号意义。

“晋”这个符号,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此时整个天下对于华夏正统的众望所归。

虽然两京不在了,虽然北边各族的胡人们各种各样的称帝,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上,跟被打到江左的东晋朝廷是没法比的。

北方的汉人坞堡体的合作,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一种乱世求存的无可奈何,一旦有了机会,人家还是觉得同种的政权是自己人。

桓温此时篡晋,从技术上没问题。

但他将面临着巨大的篡晋风险。

你不一定坐得住!

事实上,三十年后他儿子最终把司马家踢一边后,就引来了根本想不到的巨大反噬!

“晋”这个天命摆在那里,都好说。

这就是华夏对抗夷狄的最关键号召。

你桓温篡位后,能拿什么号召九州华夏呢?

那么多家族了,凭啥你桓家来当这个新皇帝呢!

你爹桓彝当年过江的时候鼻涕邋遢的跟叫花子一样,在江北一个区区的逡遒令干了至少四年,直到经周伯仁的推荐才有机会过江,瞅准机会高水平的使劲拍了王导的马屁后才上的台面,你爹当年裸奔的样子我们可都还记得呢!

如果桓温篡了天下,他势必要进一步对很多群体做当年司马家那样的红利妥协,那么十年后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巅峰对决,江东孤舟能否扛过惊涛拍岸的前秦大浪就不好说了。

桓温对于自己的第三次北伐大败是颇为在意的。

早先他曾经遇到过一个叫杜炅的算命大师,桓温问他自己的官位能到什地步。

杜炅说:“您的功勋举世无双,能一直做到大臣的巅峰。”(术士杜炅能知人贵贱,温问炅以禄位所至。炅曰:“明公勋格宇宙,位极人臣)

这个回答让桓温很不高兴。

桓温的梦想显然更高,据史书记载,他曾经有一次躺着突然对心腹们说了一句:再这么碌碌无为下去将来会被司马师司马昭那哥俩取笑的!所有人不敢接话,桓温随后起身道:不能够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吗!(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直到桓温攻克寿春彻底扫平了袁家,问他的心腹郗超说:“这回足以雪枋头之耻了吧?”

郗超说:雪不了,您这充其量就是个戴罪立功。

这句话基本上给桓温这辈子的能动性上算是封了顶了。

因为此时的北方已经姓苻了,而且有王猛坐镇,前秦一副爆款的上升势头,再往哪去找军功啊!

天命如此,不可强求。

但最终,郗超还是帮桓温找到了突破道路。

郗超前来桓温家商量事,半夜的时候郗超对桓温说:您今年六十了,这次大败对您的事业影响太大,不建不世的功勋,是很难引领舆论民望镇服天下的。(久之,超就温宿,中夜,谓温曰:“明公都无所虑乎?”温曰:卿欲有言邪?超曰:明公当天下重任,今以六十之年,败于大举,不建不世之勋,不足以镇惬民望!)

桓温说:咋办你赶紧说。

郗超说:除了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那样的事情,算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件能完成您更高理想的事了。(超曰:明公不为伊、霍之举者,无以立大威权,镇压四海)

郗超在退而求其次的帮桓温找解决办法。

既然没有功高盖世,也没有德被苍生,那就栽现有天命的面子吧。

桓温和郗超因此开始了废帝谋划。(于是参军郗超进废立之计,温乃废帝而立简文帝)

不久,民间有了这样的花边新闻,皇帝身体有病,无法履行夫妇责任,现在这仨儿子全是他的宠臣给他带的绿帽子,他们那圈子太乱了。(以帝素谨无过,而床第易诬,乃言帝早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将建储立王,倾移皇基)

桓温的宣传工作也相当厉害,舆论运作后老百姓们开始认为这是真的。(密播此言于民间,时人莫能审其虚实)

371年十一月初九,桓温自广陵将还镇姑孰时突然屯兵停在了当年苏峻之乱时的著名景点白石垒。

十一月十三桓温入建康,含蓄劝褚太后废黜皇帝司马奕,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同时直接把草拟好的诏令进呈给了褚太后。(丁未,诣建康,讽褚太后,请废帝立丞相会稽王昱,并作令草呈之)

褚太后表示我很心痛,你随便。

两天后十一月十五,桓温召集百官正式废帝。

但这个时候,比较无厘头的事情出现了。

光想着咋推动这事了,等到正式废帝时发现仪式忘了预案了,而且现场没人知道这活咋干。(己酉,温集百官于朝堂。废立既旷代所无,莫有识其故典者,百官震栗)

场面一时比较尴尬,舵手桓温有些迷茫。

这个时候,看出来知识就是力量了!尚书左仆射王彪之站了出来道:天天光知道谈玄了,历史书都不看了!没人看过《汉书》吗?

把《霍光传》给我找来!

不知道当年霍大司马人家脸不红心不跳的就把皇帝废了吗?

在《霍光传》的加持下,东晋朝廷制定了相关的礼节仪式,宣太后令将司马奕废为了东海王,把丞相会稽王司马昱拱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咸安”。

“咸”者“普遍”,“安”者“安定”。

大意是桓爷您别特么再闹了。

不过桓爷没按他的打算来,而是废立后相当迅速的开始了令人意外的大清洗。

他罢黜了喜好习武练兵的太宰武陵王司马晞与其子司马综、司马遵的官职。在这里,桓温相当不客气的在诏书中指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袁真的造反事先和司马晞有关系。(太宰武陵王,好习武事,为温所忌,欲废之···温表:聚纳轻剽,息综矜忍;袁真叛逆,事相连染。顷日猜惧,将成乱阶。请免官,以王归藩)

司马昱乖乖的把太宰司马晞与其诸子免官。

随后桓温又安排嫡系毛安之率领所统领的军队宿卫皇宫。(温使魏郡太守毛安之帅所领宿卫殿中)

至此,桓温把禁卫军也都换了,彻底架空了东晋朝廷的最后一块自留地。

两天后,杀了废帝司马奕的三个“野孩子”。

紧接着,桓温又逼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与司马晞、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司马昱求情别杀了,但桓温言辞激烈要求必须全部诛杀!(甲寅,御史中丞谯王恬承温旨,请依律诛武陵王。诏曰:“悲惋惶怛,非所忍闻,况言之哉!其更详议!”乙卯,温重表固请诛,词甚酷切

司马昱亲手下诏给桓温:“如果大晋还有国祚,你就不必请示,尊奉执行以前的诏令;如果晋朝的大运已去,我就请求避让贤人晋升之路。”(帝乃赐温手诏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我认怂了,你要是看我的面子就给我司马家留条活路吧。

最终司马晞、司马晃等皇族被废为庶人徙边郡,庾蕴、庾倩、庾柔、殷涓、曹秀、刘强等人全族被诛。(温览之,流汗变色,乃奏废及其三子,家属皆徙新安郡。丙辰,免新蔡王晃为庶人,徙衡陽,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皆族诛,庾蕴饮鸩死)

庾氏涉案后,庾希与弟弟庾邈、儿子庾攸之逃入海陵(今江苏泰州)陂泽。(庾希闻难,与弟会稽参军邈及子攸之逃于海陵陂泽中)

但后来被桓温得知踪迹,庾希在海边聚众抢夺船只,乘夜攻入京口,赶跑晋陵太守卞耽并放出数百囚徒发放兵器,宣称奉密旨除桓温。

卞耽逃往曲阿征发了乡兵两千人杀回去打败了庾希,桓温又命东海太守周少孙攻克了京口,最终擒获庾希等人。

桓温将庾家余党全部族诛。(擒希、邈及其亲党 ,皆斩之)

最终,庾家除了东阳太守庾友因为儿媳是桓豁的女儿未受难之外,庾家的所有血脉几乎被全部诛杀。

渤海小吏

按理来讲,废帝不至于搞出如此腥风血雨的重大清洗,但根据桓温诏书所指以及桓温的坚决行动基本可以表明,北伐过程中,袁真消极怠工不打开石门以及桓温差点死在北国的这件事不是偶然

这事早有预谋。

司马氏和庾家联络了庾家的旧部袁真打算借着此次北伐联手做掉桓温。

随后桓温极端冷静的一步步开始了谋划。

1、先是安抚朝廷,剿灭袁真势力。

2、等袁真势力被剿灭后又足足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去舆论布局,在年底突然搞袭击迅速废帝。

3、废帝后迅速集中开始清算,半个月的时间内就连根拔起了政敌。

此人一生不走废棋,此人一生步步为营,此人一生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到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步。

三十多年前,庾亮入主荆州后对曾经于他有恩的陶侃后人挥下了屠刀,手段极其阴险下作。

三十多年后,他庾家的女婿亲手干掉了自己的全族。(桓温的丈母娘,是庾亮的妹妹庾文君)

渤海小吏

出来混嘛,迟早要还的······

渤海小吏

伍:枭雄谢幕

桓温完成废帝以及复仇大清洗后,371年十一月二十四,大赦天下,文武官员增加品位二等。

十一月二十五,桓温回到白石垒,上疏求归姑孰。

十一月二十六,司马昱诏进桓温丞相,大司马如故,留京师辅政,桓温推辞后继续申请还镇姑孰。

十一月二十七,桓温启程。

372年三月,司马昱遣侍中王坦之征桓温入朝辅政,桓温再辞。

同年七月,天天高压下担惊受怕的司马昱不行了,第三次急召桓温入朝辅政,情真意切的说道:我要不行了,你赶紧来争取相见。一天一夜接连发出四道诏令。(及帝不豫,诏温曰:”吾遂委笃,足下便入,冀得相见。便来,便来!”于是一日一夜频有四诏)

桓温继续推辞不来。(温辞不至)

司马昱生七子,前面五子此时已经全部夭亡。

后面这两子的来历颇有趣味。

司马昱诸子全部夭亡后,他的姬妾已经连着十年肚子没动静了,无奈,司马昱找了一帮相面的来给看看,大师们看后给出诊断:甭在她们身上费劲了,这帮人生不出儿子来。(诸姬绝孕将十年,王使善相者视之,皆曰:“非其人)

司马昱只能又把家里的所有女仆全都找来让大师进行海选,最终大师在看到一个叫李陵容的又黑又高的纺织女工大吃一惊:这丫头能生小子!(又使视诸婢媵,有李陵容者,在织坊中,黑而长,宫人谓之“昆仑”相者惊曰:“此其人也!)

司马昱后来在这个黑姑娘身上生了俩儿子。

这个李姑娘被称作“昆仑”。

这个外号颇值得玩味,因为“昆仑”通常是古时对卷发黑身或东南亚土著的统称,由于李姑娘“黑而长”,所以很多学者猜测,司马昱很有可能搞了一把黑妞。

渤海小吏

但根据基因学的知识来讲,黄种人和黑人孕育的下一代往往会带有强烈的黑人基因。

如果是这样,他的俩儿子司马昌明和司马道子应该看上去就是个黑哥们。

但史书对这个特征全部无载。

所以,那位纺织女工可能就是黑的有些过分。

渤海小吏

司马昱觉得自己不行了,下遗诏:立十岁的司马昌明为皇太子,命小儿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兼领会稽国,大司马桓温依周公的旧例,代理皇帝摄政。司马昱随后加了句当年刘备的名言:这孩子你能辅佐就辅佐,如果不能辅佐,君可取而代之。(遗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又曰: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按这个趋势来看,桓温兄大概率不久就该出台这孩子没法要了的认证报告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当年给桓温算命的那个先生说的命运拷问来了。

你没有皇帝命!

当年他帐下的长史,如今的侍中王坦之看到这封诏书大怒,当着司马昱的面把这诏书撕了。(侍中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

看出来司马家已经混到谁也不当个东西的地步了,连皇帝亲笔的手谕诏书都敢撕。

司马昱明白王坦之的意思,叹道:大晋之天下,不过是当初因为好运而得到,你这又是何必!(帝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

王坦之道:大晋之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么轮得到陛下独断独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

司马昱无言以对,修改了遗照,改成了桓温仿效诸葛亮、王导辅政旧历,随后当晚过世。(帝乃使坦之改诏曰: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是日,帝崩)

王坦之是当年桓温的帐下长史,其父王述的扬州刺史也是在那段时间被运作给桓温的,在桓温拿下禁卫军权后,王坦之是左卫将军,而且不久还拿到了本州大中正的人事权。(海西公废,领左卫将军。……又领本州大中正)

更重要的是王坦之和桓温是儿女亲家,他长子王恺娶的是桓温家二丫头。(王氏谱曰:坦之子恺,娶桓温第二女,字伯子)

所以从这个轨迹来讲,王坦之应该是桓温的自己人。

但是吧,王坦之在这个历史关头阴了领导兼亲家,代表太原王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家不同意!

司马昱死后那遗诏摆那,下一任皇帝哪怕司马昱确定了人选,群臣没有敢接话的。

毕竟刚刚搞了血腥的大清洗,人们都在等桓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曰:“当须大司马处分)

继太原王氏的王坦之开了头炮后,老牌门阀琅琊王氏的尚书仆射王彪之站出来了,说道:“天子驾崩,太子代立,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尚书仆射王彪之正色曰:“天子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谘,必反为所责)

在王彪之明摆明揽责后,太子即皇帝位,随后崇德太后发布命令,虽然没说“君可自取”的话,但再次请桓温依据周公摄政的旧例行事。(朝议乃定。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崇德太后令,以帝冲幼,加在谅暗,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命令已经公布,又是王彪之阻拦道:“这是非常大事,大司马桓温一定会反复辞让,从而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最终封堵住了桓温依周公摄政的政治待遇!(事已施行,王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事遂不行)

王彪之同志跟桓温已经隐性对抗了一辈子,358年谢奕死的时候桓温就已经运作了桓云去接班豫州刺史,但王彪之插了一杠子导致了桓温又过了十多年才拿下了豫州。(时豫州刺史谢奕卒,简文遽使彪之举可以代奕者。对曰:“当今时贤,备简高监。”简文曰:“人有举桓云者,君谓如何?”彪之曰:“云不必非才,然温居上流,割天下之半。其弟复处西籓,兵权尽出一门,亦非深根固蒂之宜也)

此时王彪之已经69岁了,几乎就是以一种活够本的姿态在为门阀政局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了。

司马昱死了,桓温很高兴,他儿子继位,桓温也没啥意见。

但遗照最终定稿的合法文件,却让桓温前面废帝的那一整套流程全白走了。

桓温面临的还是那个问题。

没有大功,没有大德行,结果现在连司马家的官方认可文件也没拿到。

司马昱要是说:您看着不行您自己来,那他有着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对天下的最终解释权。

摄政后也就意味着正式代理皇权,这就成为了转正前的过渡。

但司马昱的遗照,是仿诸葛亮王导。

这二位最后都是盖着党旗走的。

我让你当诸葛亮,你最后当了曹丕,你对天下咋交代?

即便在桓温公开屠杀司马家和门阀高门庾氏的时候,在这个门阀政治即将走向终章的时间点,这些老牌的门阀依然在做着自己最后的抗争!

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合力在遗照环节和继位危机上给出了最关键的回应!

373年二月,时隔半年,桓温来朝。

这半年中,桓温始终没表态。

此次前来,建康人心浮动,舆论猜测,这是要杀王坦之、谢安等阻力派。(是时,都下人情汹汹,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比较巧,朝廷诏令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去迎接桓温。(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

这个试探类似于高考的提前电话查分。

半年前撕遗诏的王坦之基本上已经快尿了,沧海横流才真正看出来谁是英雄本色,谢安则神色不变的说:“晋朝国运的存亡,便取决于此行。”(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决于此行)

王坦之这个不争气的,见了桓温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半年前那牛气劲也不都哪去了。(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大陈兵卫,延见朝士;有位望者皆战失色;坦之汗汁沾衣,倒执手版)

谢安则从容就座,对桓温说:“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

桓温笑了笑,撤了左右,开始和谢安虚伪对谈。(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

不久风吹开了帐子,露出了在偷听的郗超,谢安道:郗超可谓是入帐之宾啊。(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世人皆说王坦之与谢安齐名,这次面试后,高下算是正式分出来了。(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史书中的论调,是在这次对谈中大心脏的谢安稳住了桓温保卫住了晋室,最终桓温仅仅处理了不久前道教卢悚作乱攻入宫廷的事件。(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

其实吧,这是种挺糊弄人的春秋笔法。

谢安一淡定就把纵横宦海四十多年,这辈子啥都见过,啥都杀过的桓温镇住了?就没干篡位的事?

底气源于靠山,淡定源于实力,你谢安此时有啥呢?

这不是逗嘛!

史书中在此次司马昱托孤事件中,谢安从头到尾的一次出镜,是作为大使在司马昱死后上桓温那宣读诏书。(诏谢安征温入辅;温又辞)

以他的后世咖位,他哪怕在这个过程中干了一丁点事,那都得记上一大笔的!

但眼睁睁就是啥都没有,而且谢安在桓温面前那是近似于讨好的小可爱。

就在桓温弄死庾家一党后,谢安看见桓温展示了最高规格的恭敬,大老远的就开始遥拜桓温,桓温道:小谢你这是干啥?谢安说:哪能让君拜于前,臣还礼于后的。(温多所废徒,诛庾倩、殷涓、曹秀等。是时温威势翕赫,侍中谢安见而遥拜,温惊曰:安石,卿何事乃尔!安曰:未有君拜于前,臣揖于后)

他管桓温称“君”,自己是“臣”。

渤海小吏

这位40多岁因为家族衰落后入仕的谢安,底色到底是忠贞清流还是明哲保身呢?

新登基的皇帝司马昱,谢安给的评价是啥呢?

没有济世大略,晋惠帝的档次,而且引以为傲的清谈水平就比那个“何不食肉糜”强那么一点点!(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

杀伤性很大,侮辱性更强!

渤海小吏

我的天啊!晋惠帝啊!司马衷啊!

谢安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连大傻X都不如。

这种政治骂街算是把新皇帝的脸踩到了尘埃里。

谢安说给谁听的呢?

桓温嘛!

温爷您看我这政治立场!

郗超在桓温废帝后也跟着权势达到顶点,此时被桓温留在朝中任中书侍郎,朝中人见郗超全都哆嗦,谢安曾经和王坦之去郗超家拜访,到了太阳落山郗超都没搭理这哥俩,王坦之要回家吃饭了,结果谢安拉住了王坦之说:你为了性命难道不能忍忍吗?(朝中郗超以温故,朝中皆畏事之。谢安尝与左卫将军王坦之共诣超,日旰未得前,坦之欲去,安曰:独不能为性命忍须臾邪?

综上所述,还觉得谢安在那次新亭会谈中真的那么沧海横流显英雄吗?

不怀疑谢安依旧会很淡定,但淡定的根源很可能是他根本没做啥对不起桓温的事情。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后世史官的曲笔。

因为谢安领导东晋打赢了淝水之战挽救了晋政权危亡嘛!当然要伟光正的记录一笔才衬托桓温和王坦之嘛!

桓温的儿子桓玄后面篡了晋,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是晋末著名奸佞,这二位的爹当然要被谢安衬托到尘埃里嘛!

桓温此次入朝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核心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谢安王坦之的功劳!

是因为桓温得病了。

二月二十四,桓温到了新亭。(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

三月桓温就开始生病了,拢共在建康就停留了半个月。

三月初七,桓温就匆匆返回了姑孰。(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还姑孰)

桓温此次来建康的目的,极大概率是要加九锡,但因为健康问题无奈作罢。

因为桓温在病重时开始频频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初,温疾笃,讽朝廷求九锡,屡使人趣之)

这个时候,谢安、王坦之和王彪之这哥仨开始了故意拖延。

他们让袁宏草拟桓温加封的诏令程序,然后各种改,就这样一直拖着,拖到七月份桓温走人。(谢安、王坦之故缓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叹其文辞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谢安见其草,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宏密谋于彪之,彪之曰:“闻彼病日增,亦当不复支久,自可更小迟回)

桓温的人生,最终失败了吗?

得分怎么看。

从最终复仇司马家拿下天命皇位的角度上来看,确实功亏一篑,算不上成功。

但那种成功,千年下来又有几人呢?

如果从人生的起点和终点的成就来看,桓温无异于人生大赢家。

他老爹仅仅给了他一个高级门槛,剩下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个人奋斗得来的。

他几十年的人生历程教科书般的展示了如何稳步的取得成功。

他到荆州后迅速伐蜀,是看准了成汉内乱,最终意外成大功。

他对付东晋朝廷对他的遏制忍了好几年,不断地调动、试压,让殷浩把江左的家底败光,最终兵不血刃的让殷浩自己滚蛋。

他北伐前秦,是看准了前秦立足未稳。

他北伐姚襄,是看准了软柿子好捏和洛阳的关键政治地位。

他往东方的不断渗透,是以三年为单位的不断前进,从拿下江州,到插入扬州,再到第三次北伐拿下豫州和徐兖。

这十多年的向东渗透中,上述藩镇的人事调动层出不穷,桓温基本上秉承的思路就是不断地调动,不断地削弱,直到自己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除了对豫州最终动了干戈,剩下的所有地盘,全是他一步步稳稳拿下的。

作为保守主义权力家,桓温的一生无疑是极其成功的。

唯一遗憾的,是桓温人生中颇被人诟病的三次退缩。

北伐前秦推进到了灞上,他退缩了。

北伐前燕郗超劝他靠威名逼进邺城,他退缩了。

最终面临跟门阀的最后抵抗撕破脸,他再次退缩了。

最终,这三次退缩也使得他的人生天花板并没有再被突破。

其实准确来讲,他退缩了四次。

第一次偏师灭蜀打到最关键时,他同样在最后关头退缩了。

但命运之神选择了跟他开玩笑,撤退的鼓点打成了前进的,他意外成就了大功。

说句实在话,这很有可能是后世史书上对他历史地位的篡改和泼粪。

因为自古擂鼓前进,鸣金收兵。

撤退的鼓点打错了,这个错误犯得颇像没见过战场是啥样的书生所为。

但无论怎样,史书上毕竟那么写了,你就是敲错了鼓,你就是怂了。

自古成王败寇,谁让你儿子没弄过刘裕呢!

你可能会说,桓温这辈子就差这最后一口气。

要是每个的历史关头最后闯都那一下,也许历史最终真的就将大改道了。

但我们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来讲,桓温的每次选择都没错。

还是我们系列中反复提及的那句话: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敌一辈子不可胜,没关系,至少我同样一辈子不可胜,而且步步为营的越来越壮大。

桓温的几次退缩我们都仔细分析了,其实都是只要赌了,赢了回报巨大,输了可能被清盘下台。

伐前秦,万一过了灞水后关中豪族们还是不投票,静观输赢,你最终粮草不济万一输给前秦的精锐骑兵了呢?你万一像刘曜一样直接在战场上就被人家逮着了呢?

伐前燕,还是跟刚才一样,万一你听郗超的激进计策迅速轻兵过了黄河,局势并没有摧枯拉朽的向你一边倒呢?你孤军万一被人家团灭在了河北呢?

最终选择篡位和门阀开战,并不怀疑你一定会当皇帝,毕竟整个东晋都已经落入了你的手中。

但做了皇帝之后呢?

过从他这辈子的人生轨迹来看,他这个赌博从来不输的人,最终从那封遗诏的依“诸葛亮王导”故事中看到了门阀政治虽然此时已经被他的一生奋斗打到了谷底,但依然有着方方面面的潜在力量在水面下不断制约着他最终梦想的改天换地。

王坦之曾经是他的长史,他的亲家,谢安四十多出道找工作时是他的司马,这些都是当年他非常看重的人才。

但最终到底,高门大姓中最终铁板一块跟他一条心的仅仅是郗家的郗超。

北方前秦上升迅猛兵势浩大,桓家改朝换代后各门阀分崩离析,百姓失去统一华夏正统符号信仰,中原民族的文明之光很有可能就此被熄灭。

他短暂移鼎后的大动荡,南方很有可能最终的发展方向,就是彻底的分崩离析。

这个一生持重的奇男子,对自己一生的时时刻刻,几乎都做到了盘算拿捏准确。

公元373年,对手是谁真的不重要。

桓温最大的对手,是他自己的那颗心。

当年王敦死前命其子王应继位登基,甚至死前已经被沈充等架空。

但桓温死前,考虑到自己的世子桓熙能力有限不是那块料,最终选了弟弟桓冲当接班人。(熙字伯道,初为世子,后以才弱,使冲领其众)

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选择了理智的克制,而且还有克制的能力。

他这辈子从生到死,都牢牢的掌握着自己的人生选择权,然后几乎一辈子没走错一步棋。

桓冲这些年就一直在兄长身边历练,入仕时桓温已经掌权荆州,初任鹰扬将军、镇蛮护军、西阳太守。

27岁,桓冲随桓温一次北伐在白鹿原击败了苻雄,因功迁督荆州七郡军事、宁朔将军、义成新野二郡太守,镇襄阳。

29岁,随桓温北伐洛阳,因功进号征虏将军。

36岁,迁振威将军、江州刺史、领镇蛮护军、西阳、谯二郡太守。

38岁,因桓温迁扬州牧、桓冲监江州、荆州、豫州三州六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假节,其余如故,与二兄桓豁分掌江荆二州。

42岁,随桓温北伐前燕。

桓温对自家的人才梯队一直在建设,此时的桓冲46岁,无论是资历还是年龄,都是最好的选择。

桓冲问他:将来谢安、王坦之应该给安排什么职务?桓温道:他们不由你来安排。史书中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桓温知道自己在的时候,都是小乖乖,自己死了以后,桓冲的能力是无法摆布控制那俩的,而且如果自己死前带走这俩,其实对桓冲的接班和桓家的声望有着不好的影响。(温弟江州刺史冲,问温以谢安、王坦之所任,温曰:“渠等不为汝所处分。”其意以为,己存,彼必不敢立异,死则非冲所制;若害之,无益于冲,更失时望故也

这算是活了一个明明白白。

桓温不是没能力杀那俩,只不过是自己到寿了,如果自己或桓冲杀了他俩,反而会对桓冲的平稳接班起到巨大的动荡威胁和阻碍。

他临终之时,将自己的政治遗产的继承人,确定为最小的儿子,年仅五岁的桓玄继承了他南郡公的爵位。

当然,这是在桓冲的嘴里说出来的。(冲称温遗命,以少子玄为嗣,时方五岁,袭封南郡公)

是桓冲的阴谋吗?

有一定的可能。

但细想来,其实更可能是桓温保存自己接班人的妥善安排,否则不会明确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家族事业自己的长子桓熙承担不起来,传给他将来大概率身死族灭,所以只能给桓冲。

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桓玄还小,不会对桓冲有威胁,所以大概率能够长大。

等桓玄长大了,桓冲也老了。

373年七月十四,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大司马、扬州牧、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南郡公桓温,病逝。

这位奇男子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

无论是弟弟还是儿子,他都没有看错。

他的这个小儿子将在30年后,完成了他的最终梦想。

他的这个弟弟,则非常好的完成了接替他这个顶级权臣的二代过渡。

桓家有一些内部人士并不满桓温的遗产分配,四弟桓秘和儿子桓济等就谋划要杀掉桓冲。结果桓温死后桓冲先下手为强派兵抓了桓熙、桓济然后才前去吊丧,并废了桓秘,将这一帮迁徙到了长沙养老。(温以世子熙才弱,使冲领其众。于是桓秘与熙弟济谋共杀冲,冲密知之,不敢入。俄顷,温薨,冲先遣力士拘录熙、济而后临丧。秘遂被废弃,熙、济俱徙长沙)

桓温死后,桓冲任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及扬、豫二州刺史,镇守姑孰;桓豁为征西将军,督荆、扬、雍、交、广五州诸军事;桓豁子桓石秀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寻阳。

桓冲总领全局后听了桓温的话,并没有找王谢等门阀集团搞对抗,而是采取了怀柔合作态度,像生杀等刑事权力开始向朝廷汇报再去执行。(初,温执权,大辟之罪皆自己决。冲既莅事,上疏以为生杀之重,古今所慎,凡诸死罪,先上,须报。冲既代温居任,尽忠王室)

对于集团内部劝说杀掉作对门阀的建议桓冲也牢牢的记住了兄长的临终教诲,选择了主动克制。或劝冲诛除时望,专执权衡,冲不从

桓冲的主动退让,让本已经被桓温逼死到角落的东晋朝廷这边也终于有机会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谢安走出了相当漂亮的一步棋,请崇德太后临朝处理国政。(谢安以天子幼冲,新丧元辅,欲请崇德太后临朝)

谢安在通过引入后权,来重新加入已经几乎被桓家瓜分的东晋政局。

王彪之没理解谢安的打法表示:太后临朝是幼在襁褓之时,现在主上已经十多岁了,都快领证了,反而让太后临朝,这不是自己示弱皇权不振嘛!(王彪之曰:“前世人主幼在襁褓,母子一体,故可临朝;太后亦不能决事,要须顾问大臣。今上年出十岁,垂及冠婚,反令从嫂临朝,示人主幼弱,岂所以光扬圣德乎!诸公必欲行此,岂仆所制,所惜者大体耳)

结果王彪之弄不过谢安,谢安还是把太后搬了出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安不欲委任桓冲,故使太后临朝,己得以专献替裁决,遂不从彪之之言)

桓温死前知荣知辱的一整套克制安排,使得东晋开始进入到了权力重新博弈划分的阶段。

南方罕见的开始出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同舟共济!

因为北境的前秦巨浪就要拍过来了!

渤海小吏

陆:三年的时间,家里真有矿了

桓温死后,命运之神开始在南北纷纷扔下了引爆世纪之战的剧本,南边的东晋开始了惊涛拍岸前的重组,北边的苻坚则开始了投鞭断流前的加速度。

远超汉高祖夺天下的速度,前秦的短短五六年间完成了横霸北方,兼跨梁益。 

371年苻坚灭仇池后,南下大门已经被打开。

他也一直在为入蜀做准备。

蜀地千古巨防,从北方南下,除了六百多年前司马错消灭不是一个维度的古蜀国之外,打开历史书就会发现,唯一成功的例子只是靠当年邓艾神奇的偷渡阴平而侥幸成功的,而且根子还是在蜀汉自己从内部早就塌了的缘故。

自古入蜀,其实无论是自北南下,还是朔江而上,拿下这片土地的最关键原因都必须是蜀中的政权自己过不下去了。

但凡还有点竞争力,外面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打进来。

苻坚的宏图伟业从客观来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五胡时代已经走进了下半场,接班人们普遍水平都操蛋了,遍地都是低垂的果实。

灭燕如此,入蜀也是如此。

就在他灭燕平仇池后没多久,公元371年,周家第二代守蜀的周楚病逝了,换上了“在州贪暴,人不堪命”的侄子周仲孙。

周家的第一代,是跟王敦打擂台,和陶侃齐名的周访。

周家第二代的周抚最早抱了王敦的腿,后来成了桓温的人,桓温灭蜀后成为益州刺史,平隗文、邓定、萧敬文三寇,专业镇蜀20年。

周家第三代的周楚在接班不久后平司马勋之乱,剿灭打着成汉李雄旗号的李高叛乱,父子两代“世在梁、益,甚得物情”

371年八月,周楚死了,周仲孙不是那块料,益州的主心骨没了。

桓温此时忙着废帝忙着进步忙着走向人生尽头,也根本顾不上来不及对蜀地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整。

人的鸿运来了挡都挡不住,苻坚认为即将进行的灭蜀艰苦战斗,最终以他想象不到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373年八月,桓温刚死,晋梁州刺史杨亮突然袭击仇池,结果被前秦守将梁州刺史杨安反杀,一路反推,东晋辖区的沮水诸戍所关隘纷纷弃城逃跑,杨亮更牛,吓得连阳平关都不守了,直接一口气逃到了磬险城(陕西洋县西)。(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广兵败,沮水诸戍皆委城奔溃。亮惧,退守磬险)

渤海小吏

这个位置就他娘的一句潜台词:我已经准备好往西三郡跑了,汉中你啥时候拿走?

在接到这个捷报后,苻坚当时就感觉,类似于当年司马错伐蜀的机会到了。

因为不用再担心汉中的守军断后路,能够直接扑向蜀地了!

渤海小吏

而且更重要的是,宏观时运千载难逢。

桓温刚刚死,桓冲忙着接班,根本无暇西顾。

秦军兵分两路,王统、朱彤帅军2万兵出汉中,毛当、徐成率军3万直插剑阁。

王统和朱彤入汉中后大败杨亮,杨亮东奔西城(陕西安康西),秦军拿下汉中平原,紧接着天上再掉馅饼,徐成轻松拿下了剑阁。(梁州刺史杨亮帅巴獠万余拒之,战于青谷。亮兵败,奔固西城。肜遂拔汉中。徐成攻剑阁,克之)

一句“徐成攻剑阁,克之”,蜀地巨防天险就没了。

估计和汉中的情况是一样的,大概率也是白送。

十一月,秦军轻松叫降梓潼。

荆州老大桓豁在得知前秦兵进梁益后派遣江夏相竺瑶率军救援,竺瑶听到广汉太守赵长战死后立即判断没法救了,退了回来。(荆州刺史桓豁遣江夏相竺瑶救梁、益;瑶闻广汉太守赵长战死,引兵退)

益州刺史周仲孙企图在绵竹跟秦军会战,但他刚跟朱彤对阵,毛当所部已经逼近成都,周仲孙最终率骑五千远逃南中,成都失守。(益州刺史周仲孙勒兵拒朱肜于绵竹,闻毛当将至成都,仲孙帅骑五千奔于南中。秦遂取梁、益二州,邛、夜郎皆附于秦)

桓冲罢免了周仲孙,以冠军将军毛虎生为益州刺史,毛虎生之子毛球为梓潼太守,潜台词是益州打下来就是你家的地盘了,命毛家统部去收复益州。

结果毛虎生到了巴西后借口粮草不济,退屯巴东(郡治鱼腹,今四川奉节)。

这也标志了东晋对梁、益的彻底无能为力。

仅仅两个月,前秦就拿下了华夏九州中征服难度系数最高的益州。

渤海小吏

前秦的灭燕和灭蜀,都属于时代的低垂果实。

1、定海神针三十年的桓温死了,东晋陷入了复杂的权力重组,宏观上对蜀地反应不及。

2、蜀地定海神针三十年的周家突然人才断档,“在州贪暴,人不堪命”的周仲孙根本没能力镇住蜀地。

3、英勇的杨亮拱手送出阳平天险。

苻坚甚至都没想明白蜀地的统治思路,成都就已经拿下来了。

这么一大片人口稠密的汉人区,咋调控呢?

一旦结构迅速扩大,很多问题就都变成了大有大的难处。

由于梁、益以汉人为主,所以苻坚并没有像拿下前燕那样大搞拆迁,仅仅在犒赏有功将士后将此次灭蜀的功臣们安排了一下,命杨安为益州收镇成都、毛当为梁州刺史镇汉中、王统为南秦州刺史镇仇池、姚苌为宁州刺史镇垫江,除此之外,对蜀地的政治刑法等方面均无其他措施。

仅仅一年后的374年五月,蜀地爆发了张育和杨光领导的起义。(蜀人张育、杨光等起兵,与巴獠相应,以叛于坚)

东晋方面竺瑶和桓石虔合兵三万杀据垫江(重庆合川)并打败了姚苌,当地少数民族也纷纷响应张育,起义军从最初的两万扩大到五万,张育自号蜀王,建元黑龙,杀向成都。

苻坚紧急派邓羌率五万人入蜀救援。

四个月后,起义军被万人敌邓羌扑灭。

蜀地的起义,其实是在给苻坚提醒:你要歇歇啦。

准确的来讲,对于这次胜利,苻坚根本没有预案。

既然没有预案,就应该停下来冷静一下了,等着时间把潜在的问题浮出水面然后去挨个解决;等着时间磨合后产生因地制宜的治理思路对征服地区进行消化。

他这几年的胜利这还不是新疆内蒙的那种地广人稀的扩张,他是把人口密度超高的关东和益州两块地方拿了下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史上最纷乱的时代比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像是一个大江湖,太多新加入的小生命体需要你去安抚、消化、乃至吸收。

所谓的终结乱世,真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在疆域上统一全国吗?

你应该静下来去消化一下你突如其来的庞大体量了。

眼下的前秦状况是关中各民族大团圆,剩下的地方汉人坞堡体散乱各地。

无论是民族融合,还是汉人归心,最关键的转化要素,是时间。

但苻坚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一年苻坚36岁。

他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完成了吞并关东和梁益的超级功业,把地盘扩大了三倍有余,这个速度截止到目前,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名,吊打刘邦刘秀。

在这“前无古人”的巨大冲击下,他渐渐的开始变得不在认识自己。

苻坚的执政思路,从最开始更像是一个仁慈版的石虎。

石虎靠着六夷暴虐天下,苻坚打算靠着六夷去征服天下。

苻坚的一整套对少数民族的打法,基本上是模仿着石虎来的,把所有异族核心继部众迁到自己统治的核心区,然后加以利用。

但这同样有一个问题,就是异族只要不打散,不分化,人家就永远不可能跟你是一个心的。

人家永远在等你不行,等天下有变。

石虎死后的后赵崩塌,就已经完完全全的演过这么一出了。

他们苻家的打回关中去,就是在乱世中被征服了几十年后仍然始终的不忘初心。

他爷爷苻洪当初的梦想甚至是接石虎的班统一天下的。

他这位爷爷不过是氐族一部落首领尚有此打算,更别提人家很多曾经建国立社稷的呢!

早在前秦灭燕后就已经被人不断提醒复国的慕容家,在很多潜在层面上的保密工作做的不好。

甚至说,很多人都看出了苗头。

在373年的时候,有彗星出现在尾宿、箕宿之间,长十余丈,经过太微宿,扫东井宿,从四月就开始出现直到秋冬还未消失。(有彗星出于尾箕,长十余丈,经太微,扫东井;自四月始见,及秋冬不灭)

前秦的太史令张孟出具了相关分析报告:“尾、箕二宿是燕国的分野;东井为我国的分野。如今彗星出现于尾、箕二宿而扫掠东井,看天象,十年后燕国要灭掉秦国;二十年以后,代国要灭掉燕国。(秦太史令张孟言于秦王坚曰:“尾、箕,燕分;东井,秦分。今彗起尾、箕而扫东井,十年之后,燕当灭秦;二十年之后,代当灭燕)

慕容垂父子兄弟是我们的世仇,现在却布满朝廷,尊贵显赫,您应该杀了他们以消除上天的灾变。(慕容父子兄弟,我之仇敌,而布列朝廷,贵盛莫二,臣窃忧之,宜翦其魁桀者以消天变)

甭管天象这玩意靠不靠谱,反正张孟的这番解读堪称穿越的级别。

苻坚没听。

在这帮劝诛慕容氏的人中,最大牌的是苻坚的弟弟苻融,他上疏道:“慕容家曾经横跨六州南面称帝,您兴师动众多年才算拿下他们,慕容氏非自动归化而来,您如今让慕容氏父子兄弟林立朝廷,把功勋老臣都盖过了。我认为虎狼终究不能畜养,星象如此变化,您还是多加注意为好。

苻坚给符融的回复是:我要统一天下打造地球村,所以把夷狄当儿子看待,你别瞎担心,只有修治德性才可以消除灾祸,自己无懈可击,怕什么外患!

374年十二月,有神秘人来到前秦的明光殿大喊:“甲申、乙酉之年,鱼羊吃人,太惨啦!没有人活下来!”(时有人于坚明光殿大呼谓坚曰:”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

“鱼羊食人”,合起来就是“鲜吃人”,而且“甲申乙酉”的年份预测更加准确到穿越般神奇,这几乎就差点名指姓说是鲜卑人要作乱了。

苻坚应该对这个并不陌生,因为当年他要政变时,关中人民群众以极高的悟性搞出了很多显而易见的字谜预言。

苻坚下令抓住此人,结果神秘失踪,秘书监朱彤等因此向苻坚请求诛杀鲜卑人。(坚命执之,俄而不见。秘书监朱彤等因请诛鲜卑)

苻坚还是没有听从。

别人劝他杀慕容家,他说是为了天下大业不能动手,但更让人信服的理由却是他生活上更加离不开慕容家。

早在370年刚刚灭燕时,苻坚就搞出了新花样,年仅12岁的慕容儁之子慕容冲和姐姐14岁的清河公主被苻坚看中全部纳入了后宫,史书中明明确确的写了苻坚把男童慕容冲给那啥了。(坚之灭燕,冲姊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在373年的时候,苻坚居然命年仅15岁的慕容冲为并州重镇的平阳太守!

慕容姐弟的东北风情让西北汉子苻坚欲罢不能,这种后宫秘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智慧无穷的关中群众又编出了“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的流行歌曲。(姊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歌之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咸惧为乱)

苻坚对慕容冲绝不是政务生活分得开玩玩就算了,在373年的时候,苻坚居然命年仅15岁的慕容冲为并州重镇的平阳太守!

这他娘的就是搞出感情了。

他一见倾心的慕容垂也被他绿了。

他等见了人家慕容垂媳妇后发现更倾心,紧接着也被他推倒了,而且人家根本就不装了,各种花园派对。(慕容垂夫人得幸于坚,坚与之同辇游于后庭)

慕容垂作为绿帽形象大使不知道是为了报答苻坚的知遇之恩把媳妇送礼了,还是梦想复国大业万物皆可公关,还是要想生活过得去不妨替人背点绿,总之慕容垂啥反应也没有。

牛X,你能复国是有道理的。

总体而言,苻坚此人对于征服欲有一种极其变态的极致需求。

他对于慕容家勋贵的安抚尤其是对于慕容家女色的迷恋本质上更像是一种彻底将竞争对手踩到泥里的征服快感。

苻坚不仅生活作风上开始不再检点,在生活质量上也呈现出了大搞四风的趋势,尤其在他的好丞相王猛病逝之后,在没人给他刹车了。

王猛在,这个顶级人杰就能让苻坚在膨胀之余还能保持一分清醒,比如慕容冲小朋友就是在王猛调回关中后被解救出来的。(王猛切谏,坚乃出冲)

375年六月,王猛重病卧床不起。

苻坚亲自为他到宗庙、社稷坛开坛求寿,并分派侍卫大臣前往黄河、华山遍祈诸神。(其年寝疾,坚亲祈南北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祷河岳诸祀,靡不周备)

王猛的病情稍有好转,苻坚又为此大赦天下。(猛疾未瘳,乃大赦其境内殊死已下)

从对臣子的角度来件,从公关榜样的角度来讲,苻坚做的无懈可击,也不枉王猛跟他这一回,够意思!

王猛对苻坚上疏:您为我干这事是开天辟地来前所未有的,我实在太感动了,临死前再跟您说下我最后的小建议:您现在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九州百郡已经十有其七,但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守成,善始者未必善终,所以古之圣王知道建功立业的不易,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王猛死前的最后一封奏疏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领导您老人家千万别嘚瑟,要谨慎持国,您现在太飘了。

秋七月,王猛要走人了,苻坚亲自询问后事,王猛提了两点:

1、晋朝虽然偏居吴越,但他们是正朔相承,现在上下安定和睦,臣死了以后,请不要把晋朝作为图谋的对象。(及疾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

2、鲜卑、西羌,是我们的仇敌大患,应该逐渐消灭他们,以使江山安定。撑着最后这口气说完这话后,王猛就走人了。(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死,时年五十一)

王猛表达的意思,是晋朝实力还在,还不能图谋;鲜卑西羌是心腹之患,一定时刻放在心上。

但苻坚最终听出来的意思却很有可能是:晋朝是你们汉人的父母之国,你身在秦国心在晋,临死让我给你个面子。

你还真没这个面子,你担心鲜卑西羌,却不知道我要靠他们灭东晋。

王猛死后的转过年376年九月,苻坚对前凉开火。

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前凉,仅仅一个月,张天锡战败出降,前凉灭亡,苻坚掠徙凉州豪右七千余户加入关中民族村。

这个自301年开国,立国九代75年的地方政权很有必要说一下战争之外的东西。

创始人张轨的张氏一脉,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功劳甚大!

前凉张家,在胡马南度的超级大乱世中,在中国北方充斥着兵灾与毁灭情况下,极大程度的保存了中华文明的大量文化和礼仪制度,为后面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再次一统几乎是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文化输出!

创始人张轨为安定大族,世代孝廉,在中央干到了散骑常侍、征西军司的岗位。

301年,张轨看到天下将乱,瞅准机会成功求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到达凉州后,张轨先后打平了左右政局的张越、曹祛、薄佩、邀儒、贾革等当地豪族,压服了拥众10余万的鲜卑若罗拨能部。

在军事铁腕后,对于归顺的少数民族给土地给政策,后来前凉的军队主力中,相当大比例就是氐人羌人组成的。

在控制住西凉后,张轨在姑臧城西北面划出专门的土地设置了侨郡县,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秋、司监等县分发土地给流民耕垦,和慕容家在东北的那招一样,都是通过土地对流民进行了编户齐民的巩固。

张轨解决了土地问题后还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基础建设的深度开发,一些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在前凉统治期间开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张家在商业上也利用独有的丝绸之路开始了深挖,他废除了关税,收取市场税。

虽然大额关税取消了,但由于丝绸之路的关键外贸位置,大量沟通东西的商人开始来往前凉,市场税收入开始大幅增多,前凉政府的财政状况也开始走向正循环。

在土地和财政两手都硬的情况下,前凉完成了对汉文化的拯救。

自创始人张轨开始,前凉就始终以晋室忠臣自居,靠着晋朝的政治招牌,成为了士人汉民在天下大乱时的三个投奔方向之一。

因为西北并不被顶级高门看重没有成为避难首选,前凉幸运的远离了高级士族那帮文化流氓的掺和,得到了大量中下层并没有掺和进玄学圈的士族加入,这使得前凉河西之地非常难得的走上了儒家文化立国的道路。

前凉利用“中州人士”避难凉州的有利条件,开始大规模的吸揽人才,兴办大量学校,鼓励私人讲学,打破了汉魏以来学术逐渐地域化、家族化的趋势。

儒家文化开始在西凉打破壁垒产生融合之势,像京兆杜氏(后人诞生杜甫、杜牧)家族,陈郡谢氏(吊打后赵三伐的谢艾)、广平程氏、河东裴氏、弘农杨氏、河内常氏、南阳阴氏等家族开始在西凉开枝散叶。

大量的儒家经典在此传承,大量的古籍经文在此保留,前凉虽然地处偏远,但却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甚至是整个中国儒家文化的最高峰!

佛法东来为我国留下最多的佛经译本的鸠摩罗什高僧,就是在凉州呆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中吸收借鉴了大量的汉文化,这也才有底蕴在后来入长安后能够接地气的进行佛经的大规模翻译。

渤海小吏

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在长安用了八年的时间译出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妙法莲华经》《金刚经》《大品般若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等经;以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其译经文义圆通、经义准确、字句流畅。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渤海小吏

如此美妙的佛经翻译,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了凉州的文化繁荣与融合。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前凉张家,对于我们国家民族信仰中相当关键的两根大支柱,儒家和佛法很有可能将无法在这关键的时间点完成融合与相互塑造,最终无法嵌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在那个万物毁灭的年代,张家为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的再次复兴保留了火种并提供了金钱与粮食的关键催化剂。

富庶的河西走廊在这个关键时机点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关键灯塔!

很难想象,前凉在公元4世纪初就落入诸胡之手,最终历史的走向会是怎样。

张家在保留了文化信仰火种的同时,也早于此时的任何一个政权试出了民族融合之路。

倡导儒学之风,以宽松的文教政策吸收、容纳各族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的各种文化的融合体。

文化主导带动习俗融合。

你读上四书五经,慢慢就能接受礼义廉耻。

你知道对长辈抱拳拱手,就会抛弃继承老爹妻子的陋习。

你知道孔子是华夏圣人,慢慢就会和汉族人民共度春节。

民族融合永远无法靠血缘,永远要靠文化!

后来北魏入中原后开始大力吸收儒家文化,他的吸收发源地就是凉州。

陈寅恪先生评价道: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其实开启所谓隋唐盛世的核心密码,起源就在凉州!

前凉的76年国祚并入前秦,其实是对前秦的一次巨大历史机遇。

拿下这块土地,莫种意义上讲,比拿下前燕重要多了。

拿下前燕,土地大了,人口多了,财富总量大了,但这仅仅局限在同一个维度中。

与此同时,你所面临的民族矛盾、统治难度、官僚成本、国防成本相应也大了。

这就好比一个新兴的明星公司合并一个巨无霸公司,但也继承了巨无霸的那些积弊,很有可能最终两个公司都被拖死。

但合并前凉,却能给你带来文化与民族融合上的升级。

这是更高维度的变化。

命运在苻坚吞燕灭蜀后给了他一个算法技能包,如果他此时能够静下来开始修炼内功,吸收短时间内鲸吞的巨大体量,他也许真的有机会提早两百年终结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超级乱世。

但苻坚并没有珍惜这个历史机遇,而是又接到了命运扔给他的最后一块大蛋糕,北方的代国。

天欲其灭亡,必让其疯狂!

如此迅速的一路开挂,真的好吗?

柒:公元376年,终结五胡时代的棋子埋下

自316年,刘琨的那个拜把子兄弟拓跋猗卢被他儿子杀了之后,时隔60年,拓跋鲜卑这个民族又回到我们的视野里了。

拓跋鲜卑这个民族特别有意思,他们家似乎只要出现一个雄主,就总误不了被儿子干掉的命运。

公元305年拓跋猗卢统一拓跋三部随后帮着刘琨跟刘渊开干,后来在315年时得到了代王的晋朝认证。

不过转过年来拓跋猗卢就因为继承人问题被儿子拓跋六修干掉了,随后拓跋鲜卑就进入到了20年的混乱重建过程当中。

拓跋部的第二次雄起,是出了个叫做拓跋什翼键的领导。

320年拓跋什翼键出生,转过年来他爹代王拓跋郁律就又死于一场超级大内斗中了,在这次内乱中,代国经历了被轰塌司令部级别的浩劫,各部大人死了数十人之多。(桓帝后以帝得众心,恐不利于己子,害帝,遂崩,大人死者数十人)

后来代王位到了拓跋纥那手上,拓跋郁律的长子拓跋翳槐投奔了舅家贺兰蔼头的贺兰部。(这个贺兰部大家在此有个印象,这个部落在拓跋部的历史兴衰中相当重要)

327年,拓跋纥那命贺兰蔼头交出拓跋翳槐,贺兰蔼头不从,随后拓跋纥那联合东北三鲜卑的宇文部攻贺兰部,没打动。

329年,贺兰蔼头会同其他各部大人共立拓跋翳槐为代王,拓跋纥那投奔宇文部。

这一年石勒在洛阳会战中扣了酒后驾车的刘曜,前赵随后灭亡,后赵正式成为了北方一哥,刚刚夺回代王位的拓跋翳槐随后将其10岁的弟弟拓跋什翼犍作为人质表达臣服态度。

335年,因贺兰蔼头日渐嚣张,拓跋翳槐准备干掉自己这位舅舅,但他忘了自己的王位是舅舅帮着要回来的,随后各部叛变,拓跋纥那从宇文部返回再被拥立为代王,拓跋翳槐逃奔后赵。

337年,拓跋翳槐在石虎派出的保护下回到了首府大宁(今张家口),在石虎大哥背书下,拓跋旧部们纷纷再次成了墙头草,拓跋纥那再次逃回了东北,拓跋翳槐随后重修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定都于此。

338年十月,夺回王位没多久的拓跋翳槐病危,临终前遗命诸部大人,一定要迎立自己的弟弟拓跋什翼犍继位。(后烈帝临崩,顾命:迎昭成立之,社稷可安)

此时拓跋什翼犍已经在河北渡过十年的人质生涯了。

等拓跋翳槐死了以后,群臣拿领导遗命当放屁了,决定立拓跋翳槐其他的弟弟。(及崩,群臣咸以新有大故,内外未安,昭成在南,来未可果,比至之间,恐生变诈,宜立长君以镇众望)

随后相当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拓跋翳槐身边还有俩弟弟,一个叫拓跋屈,不好控制,一个叫拓跋孤,比较温柔,然后拓跋部的这帮实权大臣们居然直接杀了拓跋屈,共推温柔的拓跋孤做下一任代王。(次弟屈,刚猛多变,不如孤之宽和柔顺,于是大人梁盖等杀屈,共推孤)

接下来上演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兄友弟恭故事,拓跋孤说:这是我哥哥的大位,我哪能越过我哥哥去继承!随后亲自去邺城接他哥哥去了,并向石虎表示愿意自己替哥哥留在这里当人质。(孤曰:“吾兄居长,自应继位,我安可越次而处大业。”乃自诣邺奉迎,请身留为质)

大魔王觉得这小子够义气,给哥俩都放回来了,随后拓跋什翼犍回到了代北继位,并分了一半江山给了兄弟拓跋孤。(石虎义而从之。昭成即位,乃分国半部以与之)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是温暖呢,还是替拓跋什翼犍捏把汗呢?

咱们系列的读者大概率已经看出门道了。

来说一下这个史书描写后的真实底色是啥。

1、拓跋翳槐不行了,由于舅舅家自己已经得罪了,所以自己的后代是没啥能凭借的了,手下这帮权臣都有想法和能力,身边的这俩弟弟都没戏镇得住,所以表示要迎回有后赵背景的人质弟弟回来继位,拉来国际力量去做上代王之位。

毕竟他之所能复国成功就是因为石虎出兵给他撑的腰。

2、结果确实他没啥控制力,权臣们拿他的遗嘱当放屁还弄死了比较有性格的拓跋屈,准备立一个废物蛋当傀儡。

3、被立的窝囊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很有可能会跟拓跋屈一样不知道啥时候就被弄死了,于是都不是派别人送信去邺城了,自己逃活命的当信使去了。

4、他让他哥哥继承王位其实不是啥高风亮节,其实就是怕死,甚至要替他哥哥当人质,不过也是因为在后赵做人质的安全系数比较高。

拓跋什翼犍继位后的过渡是怎样的史书无载,只知道其母广宁(今河北涿鹿县)王氏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烈帝之崩,国祚殆危,兴复大业,后之力也)

这位王氏,极大概率也是凭借河北娘家在后赵朝堂上的势力,从而震慑住塞北的这帮大人。

339年春天,拓跋什翼犍开始设置百官,分掌众职,10年的人质生活让拓跋什翼犍当成了留学生涯,他开始针对这十年的眼耳见闻开始自己的部落国家,他以代郡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开始模仿中原政权建立法制。

又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屠各、石羯、慕容、苻氐壮大的那个核心要素: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和国力如果想要放大,必须进行制度性的汉化!

代国人把别国前来归附的各民族都称为乌桓,拓跋什翼犍把他们分成两个部落,各自设置大人监察。令其弟拓跋孤监察北部,其子拓跋寔君监察南部。同时,还向此时在东北已经看出崛起之势的慕容皝求婚,慕容皝将其妹嫁与拓跋什翼犍做皇后。(代人谓它国之民来附者皆为乌桓,什翼犍分之为二部,各置大人以监之。弟孤监其北,子寔君监其南。什翼犍求昏于燕,燕王以其妹妻之)

342年七月拓跋什翼犍在参合陂召开各部落大会,筑高台举行比武大会,从此成为惯例。(五年夏五月,幸参合陂。秋七月七日,诸部毕集,设坛埒,讲武驰射,因以为常)

343年七月,拓跋什翼犍再次向前燕求婚,因为三年前慕容皝嫁过来的妹妹死了,慕容皝这次让拓跋什翼犍贡献马千匹做为聘礼。(代王什翼犍复求婚于燕,燕王使纳马千匹为礼)

此时的拓跋什翼犍已经有点当年匈奴冒顿的意思了,哪里是什么求婚,就是明摆着找你要钱!

我找你要钱你还敢找我要马?真当我稀罕你家闺女吗?

拓跋什翼犍傲慢对前燕。(什翼犍不与,又倨慢无子婿礼)

结果转过月来,慕容皝派慕容儁率领后来的“大自然搬运工”慕容评攻打代国,拓跋什翼犍率众远遁。(八月,遣世子俊帅前军师评等击代。什翼犍帅众避去,燕人无所见而还)

344年,前燕在东北彻底干掉了宇文部,随后拓跋什翼犍也不狂了,乖乖的服软又向慕容皝求婚去了。

慕容皝之前是把妹妹嫁给了拓跋什翼犍,也就是他的大舅哥,这回看到拓跋什翼犍态度乖乖后把闺女嫁了过去变成了老丈人,随后拓跋什翼犍亲上加亲的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慕容皝又成了他大爷。

可乱死我了。

渤海小吏

在这里的这堆伦理关系大家不用关心,要记住的一个环节是拓跋什翼犍这回娶的昭成皇后慕容氏生了个孩子叫拓跋寔,这个拓跋寔15岁时死了,有一个遗腹子,叫做拓跋珪

这位昭成皇后还有一个兄弟,叫慕容垂

351年冉闵屠羯后,拓跋什翼犍打算总领各部南下加入中原的轮盘大赌,结果被各部酋长劝阻:如今中原大乱确实应该进取,但眼下豪强并起无法一举而定,征战持久恐怕不会获得一劳永逸之利,还会有亏损之忧。(十四年,帝曰:“石胡衰灭,冉闵肆祸,中州纷梗,莫有匡救,吾将亲率六军,廓定四海。”乃敕诸部,各率所统,以俟大期。诸大人谏曰:今中州大乱,诚宜进取,如闻豪强并起,不可一举而定,若或留连,经历岁稔,恐无永逸之利,或有亏损之忧)

拓跋什翼犍最终放弃南下。

从这件事上来看,拓跋鲜卑的各部力量尚未被拓跋什翼犍整合成功。

拓跋鲜卑的政权虽然已经开始汉化,从制度法律上逐渐看齐,但民族性质与合力仍然较松散,中枢并未完成全部国家力量的整合,民族习性仍以趋利避害为主。

356年正月,拓跋什翼犍的女婿,铁弗匈奴的首领刘务桓去世,其弟刘阏头上位,后来又被刘务桓长子刘悉勿祈取代,但没多久他又死了,最终刘务桓次子刘卫辰杀了侄子后继位。

五胡时代的吕布先生出场。

359年,刘卫辰背叛代国向前秦投降。

361年,背叛前秦,依附了代国。

365年正月,刘卫辰又叛变了,随后拓跋什翼犍率兵讨伐,刘卫辰逃跑。

半年后七月,刘卫辰再叛前秦。

这回苻坚怒了,派邓羌讨伐刘卫辰并成功给这货抓捕。

随后苻坚封他为夏阳公,让他回老家继续统领自己的部众。

这很不苻坚,因为苻坚虽然厚道但却是拆迁狂魔。

之所以让刘卫辰回去,其实就是让他去做自己和拓跋什翼犍之间的缓冲屏障。

此时代国崛起之势已有难以遏制之势,363年时拓跋什翼犍亲征大破高车,俘虏万人和马牛羊百万头。(二十六年冬十月,帝讨高车,大破之,获万口,马牛羊百余万头)

转过年来拓跋什翼犍又讨伐了没歌部,这次战利品是牛马羊数百万头。(二十七年春,车驾还云中。冬十一月,讨没歌部,破之,获牛马羊数百万头)

更重要的是,人家还和前燕联姻,所以从苻坚的眼中,此时此刻版图上的东部北部压力极大,如果刘卫辰被他拆迁,拓跋什翼犍就将迅速填补进黄河以西,届时苻坚就将两面对接强敌。

渤海小吏

北面的那个箭头,就是当年赵武灵王计划的灭秦之路。

367年十月,拓跋什翼犍浮冰渡黄河偷袭刘卫辰,刘卫辰仓促西逃,七成部众被拓跋什翼犍收编。(三十年冬十月,帝征卫辰。时河冰未成,帝乃以苇縆约澌,俄然冰合,犹未能坚,乃散苇于上,冰草相结,如浮桥焉。众军利涉,出其不意,卫辰与宗族西走,收其部落而还,俘获生口及马牛羊数十万头)

刘卫辰逃奔前秦,苻坚安慰了几句随后派兵支持他继续跟拓跋部开战。(卫辰奔秦,秦王坚送卫辰还朔方,遣兵戌之)

灭燕前的苻坚,那真叫是英主啊!

到了375年时,已经被拓跋什翼犍暴打了八年的刘卫辰终于撑不住了,求救苻坚。

苻坚曾经在战前对代国做了相当详细的预案调查,代国使臣燕凤来长安访问前秦的时候,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苻坚问:代王是个啥样的人?

燕凤说: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之雄主,常有并吞天下之志。

苻坚问: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器,敌弱则进,强即退走,安能并兼?

燕凤说:北人壮悍,上马持仗驱驰若飞;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运输之烦苦,轻行速捷,因粮于敌。此南方所以疲弊,而北方之所常胜也。

苻坚又问:你国人马,实有多少?

燕凤说:控弦之士数十万,马百万匹。

苻坚说:又吹牛。(坚曰:卿言人众可尔,说马太多,是虚辞耳)

燕凤说:我们秋冬的过冬地云中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年立秋前我们套马的汉子就都带着马儿们到了,这么大的云中根本放不下那么多的马!就这我还搂着说呢!(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使人之言,犹当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这次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苻坚对代国的人口有着详细的了解。(卿言人众可尔,说马太多,是虚辞耳

2、苻坚对代国的战术水平的军备硬件情况有着详细的了解。(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器,敌弱则进,强即退走)

从燕凤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信息,就是每年的入秋前,拓跋部的这几十万人会汇聚到云中过冬。(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

苻坚对知道拓跋部有爱跑的这个毛病,所以想把你一网打尽,就只能选择冬天!

376年九月,苻坚刚刚把前凉的七千豪族拆迁到关中民族园然后马不停蹄的就安排了灭代之战!

此时已经对解放全人类充满使命感的苻坚派幽州刺史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率领幽、冀二州的十万军队东击代国;后将军俱难与邓羌,右禁将军郭庆率领步兵、骑兵二十万人,西出上郡,东出和龙,会击云中!(坚既平凉州,又遣其安北将军、幽州刺史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率幽州兵十万讨代王涉翼犍。又遣后将军俱难与邓羌等率步骑二十万东出和龙,西出上郡,与洛会于涉翼犍庭)

渤海小吏

苻坚统一北方的最大阵仗,是用在了和拓跋部开战上。

拓跋什翼犍先派鲜卑白部和独孤部阻击前秦军,二部战败。

拓跋什翼犍又派南部统帅刘库仁率十万骑兵在石子岭迎战前秦,再败。

当时拓跋什翼犍重病,于是率领国人避难于阴山之北,此时前些年被拓跋什翼犍打败的高车部各族全部反叛,拓跋什翼犍四面受敌继续向漠南迁移。前秦退后,年底拓跋什翼犍返回云中郡。(帝时不豫,群臣莫可任者,乃率国人避于阴山之北。高车杂种尽叛,四面寇钞,不得刍牧。复度漠南。坚军稍退,乃还)

但不久,拓跋什翼犍被其子拓跋寔君杀害。(时秦兵尚在君子津,诸子每夜执兵警卫。斤因说什翼犍之庶长子君曰:“王将立慕容妃之子,欲先杀汝,故顷来诸子每夜戎服,以兵绕庐帐,伺便将发耳。”君信之,遂杀诸弟,并弑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被杀的消息传到前秦军中后,秦将李柔、张蚝即刻发兵攻至云中郡,代国彻底被打残,部众四分五裂,代国灭亡。

苻坚对拓跋部实行了汉魏对南匈奴式的管制方式,各部设都尉看管监督,并三丁取一,五丁取二的定期抽调劳力,令其各部首领年终都要去长安进行朝献,出入行踪受到了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税租。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

上面的版本,是《魏书》和《资治通鉴》的主流说法。

这里面拓跋什翼犍被儿子杀了。

但《晋书》苻坚本传中却是另一种说法了。

拓跋什翼犍战败后被苻洛追的相当窘迫,在阴山被儿子政变后投降了。(翼犍战败,遁于弱水。苻洛逐之,势窘迫,退还阴山。其子翼圭缚父请降)

时年57岁的拓跋什翼犍不仅没有死,还被苻坚同志侮辱性极强的送到了太学去学礼仪。(坚以翼犍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

渤海小吏

苻坚时不时还去太学提问挑逗拓跋老大爷,比如问问中原人爱学习所以活得久,你们那天天吃牛羊肉,都早死,知道为啥吗······(坚尝之太学,召涉翼犍问曰:”中国以学养性,而人寿考,漠北啖牛羊而人不寿,何也?”翼犍不能答。又问···)

到底什么是真的?

我们会在两晋悲歌的北国收尾阶段为大家揭晓谜底。

渤海小吏

无论真实是怎样的,在此时被押往长安的路途中,拓跋什翼犍的一个五岁嫡孙也在此列。

或者说,从名分上,这个孙子也是他的儿子。

比较乱。

但是,史书中却掩盖成了其母带着这个五岁的孩子逃回了娘家。(圭母贺氏以圭走依贺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胜利者总有些不忍直视节操碎地的东西需要去掩盖,仿佛他们一生下来就牛逼闪闪放光芒。

这个五岁的孩子,其实像所有前面出场的“四胡”一样,想要有所发展,必须要到全世界当时最发达的地方去深造。

他爷爷看到了后赵的强盛,将很多理念用到了兴旺拓跋部的过程中。

这个被押往长安的孩子,叫做拓跋珪。

拓跋部从对打刘渊的时代,其实总体实力就从来不弱,但却始终无法完成量变到质变的最终进化。

他爷爷虽然雄健一世,但旧有部族的势力还是太过强大,无法深化彻底的完成突破性改革。

此时的代国被灭,诸部被监管,旧有势力被拆散,反而成为了珍珑棋局中那个无意间被“自杀”掉的一大片棋子!

自此天地一宽,既不必顾念这大块白棋的死活,更不再有自己白棋处处掣肘,反而腾挪自如,不如以前般进退维谷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五岁孩童此时在长安,还有一个苦心孤诣的牛逼亲戚。

世人俗眼,难参兴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上天将这五胡时代终盘的棋子,就此落下了。

在不久的未来,会自那个五岁孩童的手上,完成终结北方乱局的关键解锁。

渤海小吏

此时的前秦,东至东海,北抵大漠,西通西域,南至四川,西南诸夷,高句丽、西南诸夷纷纷遣使入贡。

370年灭燕;

371年灭仇池;

373年兼跨梁益;

376年灭前凉北代;

短短六年的时间,苻坚完成了彻彻底底的雄霸北方!

渤海小吏

这一年的苻坚,年仅39岁!

眼下,苻坚仅仅还剩下一个对手,南边的东晋

貌似留给东晋代表队的时间不多了。

上一次江南的众志成城,是永嘉大乱后石勒兵临淮河,在江左管夷吾的长袖善舞下,散装的江东捍卫了华夏的尊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这最乱的乱世中,70年的血雨腥风过去了,北境的滔天巨浪将再次汹涌而来。

当年带着亡国灭种之恨,背着流离失所之苦的南逃北人们在江东此时已经繁衍数代了。

岁月的沧桑不仅没有带走那份苦难的伤痛,反而让那些远离桑梓无法落叶归根的流亡者们越来越清晰的记忆起那南下逃亡路上的累累白骨,那宗族国家的血海深仇!

当年郗鉴作为北境流亡军的话事人坐镇京口,镇住了陶侃和庾亮,最终让门阀大战的上半场归于平息。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京口如今已经从气质上完成了升华,酒可饮!兵可用!

此时此刻,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的苻坚并不知道,在遥远的江左,一支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雄师正在悄然组建!

桓大司马用一生时间囊括了整个南方中国,这位一生实干不犯错的南国柱石极其可贵的给这条千里江防注入了精干务实之气!

华夏民族面对史上最汹涌浪潮的扑来,自夷陵到京口,在这千里江防上开始展现出全民族性质的同仇敌忾!

自投鞭断流,到草木皆兵。

公元四世纪的最大IP,就要来了。

渤海小吏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